框架梁的计算
- 格式:docx
- 大小:187.43 KB
- 文档页数:6
框架梁的钢筋配筋率是根据设计要求和构件尺寸计算出来的,下面是一个简单的实例:假设有一个宽度为400毫米、高度为600毫米的矩形截面框架梁,长度为5米,设计要求承受最大荷载为100吨。
假定采用HRB400级别的钢筋,则可以按如下步骤计算梁的钢筋配筋率:1. 计算梁的截面面积:截面面积=宽度×高度=0.4m×0.6m=0.24平方米。
2. 根据设计要求计算梁的弯矩:最大弯矩=M=100吨×5米×10=5000kN·m。
3. 假设采用直径为20毫米的HRB400钢筋进行配筋,则单根钢筋的抗弯能力为Asfy=π×(20毫米/2)²×275MPa≈1539.38mm²。
4. 确定钢筋的配筋率:As/A=5000kN·m/(0.24m²×275MPa)=76.32%。
5. 对于钢筋的层间距离,根据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的相关规定,可按照以下公式计算:h0=0.45×min(h, b)≈0.45×400毫米≈180毫米。
6. 计算钢筋的数量:As=As/A×A=0.76×0.24平方米×1539.38mm²≈281.67mm²。
因此,需要配筋的钢筋根数N≈281.67mm²/1539.38mm ²≈0.183根。
7. 将钢筋等分到每层中,计算每层的钢筋根数:每层钢筋根数=N/2≈0.09根。
8. 按照设计要求和规范要求确定钢筋的位置、间距和弯曲半径等参数。
需要注意的是,上述计算仅为示例,实际的梁的钢筋配筋率需要根据具体的设计要求和结构尺寸进行计算。
钢筋计算公式一、梁(1)框架梁一、首跨钢筋的计算1、上部贯通筋上部贯通筋(上通长筋1)长度=通跨净跨长+首尾端支座锚固值2、端支座负筋端支座负筋长度:第一排为Ln/3+端支座锚固值;第二排为Ln/4+端支座锚固值3、下部钢筋下部钢筋长度=净跨长+左右支座锚固值以上三类钢筋中均涉及到支座锚固问题,那么总结一下以上三类钢筋的支座锚固判断问题:支座宽≥Lae且≥0.5Hc+5d,为直锚,取Max{Lae,0.5Hc+5d }。
钢筋的端支座锚固值=支座宽≤Lae或≤0.5Hc+5d,为弯锚,取Max{Lae,支座宽度-保护层+15d }。
钢筋的中间支座锚固值=Max{Lae,0.5Hc+5d }4、腰筋构造钢筋:构造钢筋长度=净跨长+2×15d抗扭钢筋:算法同贯通钢筋5、拉筋拉筋长度=(梁宽-2×保护层)+2×11.9d(抗震弯钩值)+2d拉筋根数:如果我们没有在平法输入中给定拉筋的布筋间距,那么拉筋的根数=(箍筋根数/2)×(构造筋根数/2);如果给定了拉筋的布筋间距,那么拉筋的根数=布筋长度/布筋间距。
6、箍筋箍筋长度=(梁宽-2×保护层+梁高-2×保护层)*2+2×11.9d+8d箍筋根数=(加密区长度/加密区间距+1)×2+(非加密区长度/非加密区间距-1)+1注意:因为构件扣减保护层时,都是扣至纵筋的外皮,那么,我们可以发现,拉筋和箍筋在每个保护层处均被多扣掉了直径值;并且我们在预算中计算钢筋长度时,都是按照外皮计算的,所以软件自动会将多扣掉的长度在补充回来,由此,拉筋计算时增加了2d,箍筋计算时增加了8d。
7、吊筋吊筋长度=2*锚固(20d)+2*斜段长度+次梁宽度+2*50,其中框梁高度>800mm 夹角=60°≤800mm 夹角=45°二、中间跨钢筋的计算1、中间支座负筋中间支座负筋:第一排为:Ln/3+中间支座值+Ln/3;第二排为:Ln/4+中间支座值+Ln/4注意:当中间跨两端的支座负筋延伸长度之和≥该跨的净跨长时,其钢筋长度:第一排为:该跨净跨长+(Ln/3+前中间支座值)+(Ln/3+后中间支座值);第二排为:该跨净跨长+(Ln/4+前中间支座值)+(Ln/4+后中间支座值)。
框架梁工程量计算公式框架梁工程量计算,是建筑工程中的一个重要环节,它涉及到结构设计、施工过程以及材料使用等方面。
合理准确地计算框架梁工程量,对保证工程质量和进度具有重要意义。
下面将从计算公式、计算方法、注意事项等几个方面进行介绍,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和指导。
首先,我们来了解一下框架梁工程量计算的公式。
一般而言,框架梁工程量计算的公式包括梁体积计算公式、钢筋计算公式和模板计算公式。
梁体积计算公式为:梁体积 = 长度× 宽度× 高度钢筋计算公式为:钢筋量 = 底面钢筋 + 侧面钢筋 + 顶面钢筋模板计算公式为:模板面积 = 底板面积 + 侧模板面积 + 顶板面积以上是框架梁工程量计算的基本公式,当然,在具体计算时还需要根据工程的实际情况进行适当的调整和修正。
其次,我们来了解一下框架梁工程量计算的方法。
在框架梁工程量计算中,首先需要作出工程的结构设计图纸,包括梁的尺寸、钢筋的布置以及模板的要求等。
然后,根据设计图纸,计算梁体积、钢筋量和模板面积等关键参数。
最后,结合实际施工情况,调整和修正计算结果,得出最终的工程量。
需要注意的是,在计算过程中,要充分考虑施工工艺、材料消耗以及人力资源等因素,以确保计算结果的准确性和可行性。
最后,我们来谈一下框架梁工程量计算的注意事项。
首先,要准确理解设计图纸,确保将设计要求落实到位。
其次,要严格按照计算公式和计算方法进行计算,不得随意调整或修改。
再次,要仔细检查计算结果,对有问题的地方进行修正和调整。
最后,要与实际施工情况相结合,发现问题及时解决,确保工程质量和进度。
总之,框架梁工程量计算是建筑工程中不可或缺的一环,准确计算工程量对保证工程质量和进度具有重要意义。
通过理解计算公式、掌握计算方法,并注意计算过程中的一些细节和注意事项,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进行框架梁工程量的计算,为建筑工程的顺利进行提供有力的支持和保障。
手工计算钢筋公式大全第一章梁第一节框架梁一、首跨钢筋的计算1、上部贯通筋上部贯通筋(上通长筋1)长度=通跨净跨长+首尾端支座锚固值2、端支座负筋端支座负筋长度:第一排为Ln/3+端支座锚固值;第二排为Ln/4+端支座锚固值3、下部钢筋下部钢筋长度=净跨长+左右支座锚固值注意:下部钢筋不论分排与否,计算的结果都是一样的,所以我们在标注梁的下部纵筋时可以不输入分排信息。
以上三类钢筋中均涉及到支座锚固问题,那么,在软件中是如何实现03G101-1中关于支座锚固的判断呢?现在我们来总结一下以上三类钢筋的支座锚固判断问题:支座宽≥Lae且≥0.5Hc+5d,为直锚,取Max{Lae,0.5Hc+5d }。
钢筋的端支座锚固值=支座宽≤Lae或≤0.5Hc+5d,为弯锚,取Max{Lae,支座宽度-保护层+15d }。
钢筋的中间支座锚固值=Max{Lae,0.5Hc+5d }4、腰筋构造钢筋:构造钢筋长度=净跨长+2×15d抗扭钢筋:算法同贯通钢筋5、拉筋拉筋长度=(梁宽-2×保护层)+2×11.9d(抗震弯钩值)+2d拉筋根数:如果我们没有在平法输入中给定拉筋的布筋间距,那么拉筋的根数=(箍筋根数/2)×(构造筋根数/2);如果给定了拉筋的布筋间距,那么拉筋的根数=布筋长度/布筋间距。
6、箍筋箍筋长度=(梁宽-2×保护层+梁高-2×保护层)+2×11.9d+8d箍筋根数=(加密区长度/加密区间距+1)×2+(非加密区长度/非加密区间距-1)+1注意:因为构件扣减保护层时,都是扣至纵筋的外皮,那么,我们可以发现,拉筋和箍筋在每个保护层处均被多扣掉了直径值;并且我们在预算中计算钢筋长度时,都是按照外皮计算的,所以软件自动会将多扣掉的长度在补充回来,由此,拉筋计算时增加了2d,箍筋计算时增加了8d。
(如下图所示)7、吊筋吊筋长度=2*锚固+2*斜段长度+次梁宽度+2*50,其中框梁高度>800mm 夹角=60°≤800mm 夹角=45°二、中间跨钢筋的计算1、中间支座负筋中间支座负筋:第一排为Ln/3+中间支座值+Ln/3;第二排为Ln/4+中间支座值+Ln/4注意:当中间跨两端的支座负筋延伸长度之和≥该跨的净跨长时,其钢筋长度:第一排为该跨净跨长+(Ln/3+前中间支座值)+(Ln/3+后中间支座值);第二排为该跨净跨长+(Ln/4+前中间支座值)+(Ln/4+后中间支座值)。
框架结构梁柱结点计算公式框架结构是工程中常见的一种结构形式,它由梁、柱和节点组成,能够承受各种不同方向的力和扭矩。
在设计和分析框架结构时,需要对梁柱结点进行计算,以确定结构的稳定性和安全性。
本文将介绍框架结构梁柱结点计算公式,以帮助工程师和设计师更好地理解和应用这些公式。
梁的计算公式。
梁是框架结构中的主要承重构件,其计算公式通常包括弯曲和剪切两种情况。
对于弯曲情况,梁的计算公式为:M = -EI(d^2v/dx^2)。
其中,M为梁的弯矩,E为弹性模量,I为截面惯性矩,v为横向位移,x为横向坐标。
这个公式描述了梁在受力时的变形情况,可以帮助工程师确定梁的设计参数。
对于剪切情况,梁的计算公式为:V = Q/A。
其中,V为梁的剪力,Q为梁的截面积,A为梁的横截面积。
这个公式描述了梁在受力时的剪切情况,可以帮助工程师确定梁的截面尺寸和材料强度。
柱的计算公式。
柱是框架结构中的竖直承重构件,其计算公式通常包括压力和弯曲两种情况。
对于压力情况,柱的计算公式为:P = F/A。
其中,P为柱的压力,F为柱的承载力,A为柱的横截面积。
这个公式描述了柱在受力时的压力情况,可以帮助工程师确定柱的截面尺寸和材料强度。
对于弯曲情况,柱的计算公式为:M = Pe。
其中,M为柱的弯矩,P为柱的压力,e为柱的偏心距。
这个公式描述了柱在受力时的弯曲情况,可以帮助工程师确定柱的设计参数。
节点的计算公式。
节点是框架结构中连接梁和柱的部分,其计算公式通常包括受力平衡和位移两种情况。
对于受力平衡情况,节点的计算公式为:ΣF = 0。
其中,ΣF为节点的受力平衡方程,描述了节点受力的平衡情况,可以帮助工程师确定节点的受力情况。
对于位移情况,节点的计算公式为:ΣM = 0。
其中,ΣM为节点的位移平衡方程,描述了节点的位移平衡情况,可以帮助工程师确定节点的位移情况。
综合计算公式。
在实际工程中,框架结构的梁柱结点往往同时受到多种不同方向的力和扭矩作用,需要综合考虑各种情况下的计算公式。
竭诚为您提供优质文档/双击可除框架梁模板计算公式篇一:框架梁模板计算书框架梁模板(扣件钢管高架)计算书本高支撑架计算书中钢管全部按照Φ48×3.0计算。
本高支撑架的计算依据《建筑施工扣件式钢管脚手架安全技术规范》(jgj130-20xx)、《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50010-20xx、《建筑结构荷载规范》(gb50009-20xx)、《钢结构设计规范》(gb50017-20xx)等规范编制。
计算梁段:bkl-407(3a)。
高支架搭设高度为18.08米,基本尺寸为:梁截面b×d=500mm×700mm,梁支撑立杆的横距(跨度方向)l=1.00米,立杆的步距h=1.50米,梁底增加1道承重立杆。
一、参数信息1.模板支撑及构造参数梁截面宽度b(m):0.50;梁截面高度d(m):0.70;混凝土板厚度(mm):120.00;立杆沿梁跨度方向间距la(m):1.00;立杆上端伸出至模板支撑点长度a(m):0.10;立杆步距h(m):1.50;板底承重立杆横向间距或排距lb(m):1.00;梁支撑架搭设高度h(m):18.28;梁两侧立柱间距(m):0.80;承重架支设:1根承重立杆,方木支撑垂直梁截面;采用的钢管类型为Φ48×3;扣件连接方式:单扣件,考虑扣件质量及保养情况,取扣件抗滑承载力折减系数:0.85;2.荷载参数模板自重(kn/m2):0.35;钢筋自重(kn/m3):1.50;施工均布荷载标准值(kn/m2):2.5;新浇混凝土侧压力标准值(kn/m2):18.0;倾倒混凝土侧压力(kn/m2):2.0;振捣混凝土荷载标准值(kn/m2):2.0;3.材料参数木材品种:杉木;木材弹性模量e(n/mm2):10000.0;木材抗弯强度设计值fm(n/mm2):17.0;木材抗剪强度设计值fv(n/mm2):1.7;面板类型:胶合面板;面板弹性模量e(n/mm2):9500.0;面板抗弯强度设计值fm(n/mm2):13.0;4.梁底模板参数梁底方木截面宽度b(mm):50.0;梁底方木截面高度h(mm):100.0;梁底纵向支撑根数:4;面板厚度(mm):18.0;5.梁侧模板参数主龙骨间距(mm):500;次龙骨根数:4;主龙骨竖向支撑点数量为:2;支撑点竖向间距为:100mm;穿梁螺栓水平间距(mm):500;穿梁螺栓直径(mm):m12;主龙骨材料:钢管;截面类型为圆钢管Φ48×3.0;主龙骨合并根数:2;次龙骨材料:木枋,宽度50mm,高度100mm;二、梁模板荷载标准值计算1.梁侧模板荷载强度验算要考虑新浇混凝土侧压力和倾倒混凝土时产生的荷载;挠度验算只考虑新浇混凝土侧压力。
1梁上部钢筋(1)判断端支座上部钢筋锚固方式:hc≥lae+cLae=δae*δa*lab=1.15*1*35*25=1006.25600≤1007+20所以采用弯锚(2)上部通长筋根数直径钢筋等级钢筋示意图2 25 三级单根钢筋长度=7000+5000+6000-300-300+[max(hc-c柱-d柱箍-d柱-25,0.4labe)+15d梁]*2=17400+[ max(600-20-8-25-25,0.4*40*25)+15*25] *2 == 17400+[max(522,400)+375]*2= 17400+(522+375)*2=19194mm(3)支座A 负筋根数直径钢筋等级钢筋示意图2 25 三级单根钢筋长度=[max(hc-c柱-d柱箍-d柱-25,0.4labe)+15d梁]+ln/3 =522+375+(7000-600)/3=897+2134=3031mm(4)支座B 负筋根数直径钢筋等级钢筋示意图2 25 三级单根钢筋长度=hc+ln/3*2=600+max(7000-300-300/3,5000-300-300/3)*2=600+2134*2=4867mm(5)支座C 负筋根数直径钢筋等级钢筋示意图2 25 三级单根钢筋长度=hc+ln/3*2=600+max(5000-300-300/3,6000-300-300/3)*2 =600+1800*2=4200mm(6)支座D 负筋根数直径钢筋等级钢筋示意图2 25 三级单根钢筋长度=[max(hc-c柱-d柱箍-d柱-25,0.4labe)+15d梁]+ln/3 =522+375+(6000-600)/3=897+1800=2697mm2梁下部钢筋(1)判断端支座下部钢筋锚固方式:hc≥lae+cLae=δae*δa*lab=1.15*1*35*20=805600≤805+20所以采用弯锚(2)下部通长筋根数直径钢筋等级钢筋示意图4 20 三级单根钢筋长度=7000+5000+6000-300-300+[max(hc-c柱-d柱箍-d柱-25-d梁-25,0.4labe)+15d梁]*2=17400+[ max(600-20-8-25-25-25-25,0.4*40*20)+15*20] *2== 17400+[max(472,320)+300]*2= 17400+(472+300)*2=18944mm3梁箍筋直径等级加密区间距非加密区间距钢筋示意图(1)单根箍筋长度[(b-2c-d箍)+(h-2c-d箍)+11.9 d箍]*2=[(250-20*2-8)+(500-20*2-8)+11.9*8]*2=1500mm(2)箍筋根数第一跨总根数=16+24 =40 加密区根数2*[max(1.5hb,500)-50/100+1]=2*[ max (1.5*500,500) -50/100+1]=2*(8+1)=16根非加密区根数(7000-300-300-2*1.5hb)/200-1=24.5-1=24根第二跨总根数=16+14 加密区根数2*[max(1.5hb,500)-50/100+1]=2*[ max (1.5*500,500) -50/100+1]=2*(8+1)=16根=30 非加密区根数(5000-300-300-2*1.5hb)/200-1 =14.5-1=14根第一跨总根数=16+19 =35 加密区根数2*[max(1.5hb,500)-50/100+1]=2*[ max (1.5*500,500) -50/100+1]=2*(8+1)=16根非加密区根数(6000-300-300-2*1.5hb)/200-1=19.5-1=19根箍筋总根数=40+30+35=105根拍照:梁:上部通长筋上部端支座负筋上部中间支座负筋架立筋下部通长筋梁在支座的锚固形式箍筋加密区箍筋非加密区构造钢筋。
框架梁、柱钢筋计算框架梁一、首跨钢筋的计算 1、上部贯通筋 上部贯通筋(上通长筋1)长度=通跨净跨长+首尾端支座锚固值 2、端支座负筋 端支座负筋长度:第一排为 Ln/3+端支座锚固值; 第二排为 Ln/4+端支座锚固值 3、下部钢筋 下部钢筋长度=净跨长+左右支座锚固值 注意:下部钢筋不论分排与否,计算的结果都是一样的,所以我们在标注梁的下 部纵筋时可以不输入分排信息。
以上三类钢筋中均涉及到支座锚固问题,那么,在软件中是如何实现03G101-1 中关于支座锚固的判断呢? 现在我们来总结一下以上三类钢筋的支座锚固判断问题: 支座宽≥Lae 且≥0.5Hc+5d,为直锚,取 Max{Lae,0.5Hc+5d }。
钢筋的端支座锚固值=支座宽≤Lae 或≤0.5Hc+5d,为弯锚,取 Max{Lae,支座 宽度-保护层+15d }。
钢筋的中间支座锚固值=Max{Lae,0.5Hc+5d } 4、腰筋 15d 构造钢筋:构造钢筋长度=净跨长+2× 抗扭钢筋:算法同贯通钢筋 5、拉筋 11.9d(抗震弯钩值)+2d 拉筋长度=(梁宽-2× 保护层)+2× 拉筋根数: 如果我们没有在平法输入中给定拉筋的布筋间距,那么拉筋的根数= (箍筋根数/2)× (构造筋根数/2) ;如果给定了拉筋的布筋间距,那么拉筋的根 数=布筋长度/布筋间距。
6、箍筋 11.9d+8d 箍筋长度=(梁宽-2× 保护层+梁高-2× 保护层)+2× 2+(非加密区长度/非加密区间距- 箍筋根数=(加密区长度/加密区间距+1)× 1)+1 注意:因为构件扣减保护层时,都是扣至纵筋的外皮,那么,我们可以发现,拉 筋和箍筋在每个保护层处均被多扣掉了直径值; 并且我们在预算中计算钢筋长度 时,都是按照外皮计算的,所以软件自动会将多扣掉的长度在补充回来,由此, 拉筋计算时增加了2d,箍筋计算时增加了8d。
框架梁箍筋计算公式
框架梁箍筋计算是建筑结构中非常重要的一项计算。
在使用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时,箍筋的设置对于整个结构的稳定性和承重力发挥都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框架梁箍筋的计算需要根据结构的受力状态、构件的尺寸以及箍筋的直径和间距来进行。
一般而言,箍筋应该按照规范或设计要求来设置,同时要保证其数量和位置合理,以确保结构的安全可靠。
框架梁箍筋计算的公式如下:
Nc = (0.4 fck / fy)* (bd / s) * bw
Ac = H * bw
Nd = P / 2 - Mc / h
As = (0.8 * Nd - Nc) / fy
其中,Nc为箍筋的强度,Ac为箍筋的截面积,Nd为梁上箍筋的弯曲应力,As为梁上箍筋的面积,P为荷载,Mc为梁的弯曲力矩,h为梁的高度。
需要注意的是,在进行框架梁箍筋计算时,还需要考虑箍筋的设置位置和数量。
一般而言,箍筋的设置应该符合规范要求,同时根据结构的受力状态来进行合理安排。
一般情况下,每根箍筋设置数量不应超过3根。
同时,梁上箍筋的间距也需要根据箍筋的直径和梁的尺寸来设计。
在一般情况下,梁上箍筋的间距不应超过梁深的4倍,且不得小于箍
筋直径的2倍。
总体来说,框架梁箍筋计算需要根据具体情况来进行,结构设计
师需要综合考虑多个因素来保证结构的承载能力和安全性。
同时需要
进行合理设计,合理的设置位置和数量、间距等,为建筑的施工和使
用提供更加可靠的保障。
框架梁体积计算公式框架梁是一种常见的结构元件,由水平的梁和垂直的柱子组成。
它主要用于支撑和传递荷载,使建筑物保持稳定和耐久。
因此,计算框架梁的体积非常重要,可以帮助工程师准确估算所需的材料量,以便下一步的施工和预算。
V=(l×w×h)+2[(l×d×n)+(w×d×n)]其中V代表框架梁的体积;l代表框架梁的长度;w代表框架梁的宽度;h代表框架梁的高度;d代表框架梁的厚度;n代表框架梁的数量。
就是说,框架梁的体积等于横截面积乘以长度加上两个侧面积。
这个公式的意义是将框架梁分解为不同部分的体积之和,从而得到最终的总体积。
首先,计算出横截面的面积,即长度乘以宽度。
然后,计算出两个侧面的面积,即长度乘以厚度乘以数量,再加上宽度乘以厚度乘以数量。
最后,将这些部分的体积相加,即可得到框架梁的总体积。
这个公式的优点是简单明了,易于理解和计算。
只需要知道框架梁的尺寸和数量,即可快速计算出体积。
同时,这个公式也适用于各种形状和规格的框架梁,可以广泛应用于不同的工程项目中。
然而,需要注意的是,这个公式只是一种近似计算方法,可能存在一定的误差。
实际施工和测量中,可能会有一些误差和偏差的发生,因此,仅仅依靠体积公式计算的结果可能并不十分准确。
在实际工程中,还需要结合其他因素和测量数据进行综合考虑和分析。
总结起来,框架梁体积计算公式是一种计算框架梁体积的方法,适用于不同形状和规格的框架梁。
使用这个公式可以快速估算所需的材料量和成本,为工程项目的施工和预算提供参考。
然而,需要注意的是,这只是一种近似计算方法,实际应用中还需要综合考虑其他因素和测量数据,以便得到更准确的结果。
框架梁体积计算例题篇一:框架梁是建筑结构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其体积的计算对于建筑设计和施工具有重要的实际意义。
在本文中,我们将介绍框架梁体积计算的例题和拓展。
正文:例题 1:假设有一座建筑物,其框架梁的截面尺寸为 200mm x 400mm,混凝土强度为C30,设计要求计算框架梁的体积。
计算方法:1. 首先,我们需要计算框架梁的截面面积,即:A = 200mm x 400mm = 8000mm22. 接下来,我们需要计算框架梁的混凝土体积,即:V = A x f x A"其中,f 为混凝土的密度,取值为 2.4 吨/立方米,A 为框架梁的截面面积,取值为 8000mm2,A" 为框架梁的截面模量,根据混凝土的强度等级,取值为3000MPa。
因此,框架梁的混凝土体积为:V = 8000mm2 x 2.4 吨/立方米 x 3000MPa = 576000mm33. 最后,我们需要将框架梁的混凝土体积减去框架梁的截面面积得到框架梁的体积,即:V = 576000mm3 - 8000mm2 = 567998mm3因此,框架梁的体积为 567998mm3。
例题 2:假设有一座建筑物,其框架梁的截面尺寸为 100mm x 200mm,混凝土强度为C30,设计要求计算框架梁的体积。
计算方法:1. 首先,我们需要计算框架梁的截面面积,即:A = 100mm x 200mm = 2000mm22. 接下来,我们需要计算框架梁的混凝土体积,即:V = A x f x A"其中,f 为混凝土的密度,取值为 2.4 吨/立方米,A 为框架梁的截面面积,取值为 2000mm2,A" 为框架梁的截面模量,根据混凝土的强度等级,取值为3000MPa。
因此,框架梁的混凝土体积为:V = 2000mm2 x 2.4 吨/立方米 x 3000MPa = 144000mm33. 最后,我们需要将框架梁的混凝土体积减去框架梁的截面面积得到框架梁的体积,即:V = 144000mm3 - 2000mm2 = 123998mm3因此,框架梁的体积为 123998mm3。
从计算设置学平法之三——框架梁的计算设置介绍一、算量基本方法:框架梁的计算主要包括上部钢筋、下部钢筋、侧面钢筋、拉筋、箍筋、次梁加筋、吊筋以及加腋钢筋的计算。
一、上部钢筋:(一)上通长筋:上通长筋=支座宽-保护层+弯折+净长+支座宽-保护层+弯折GGJ2009中,楼层框架梁的弯折长度取自【楼层框架梁端节点】,可根据实际情况调整。
屋面框架梁的弯折长度取自【屋面框架梁端节点】,也可根据实际情况调整弯折值。
(二)支座钢筋:中间支座:支座筋=搭接+伸入跨中长度+支座宽+伸入跨中长度+搭接端支座:支座筋=搭接+伸入跨内长度+支座宽-保护层+弯折根据原位标注中支座钢筋的位置,可计算出上述两种情况的支座钢筋,其中端支座的端部弯折的计算同上通长筋。
第一、二、三排的支座钢筋两端伸入跨中长度取计算设置第6项、第7项和第8项。
当左右跨不等时,伸入小跨内负筋的L取值为计算设置第9项。
如果支座钢筋与跨中钢筋相同,软件可以自动连通计算。
(三)跨中钢筋:跨中筋=支座宽-保护层+弯折+净长+支座宽-保护层+弯折端部弯折的计算同上通长筋。
如果原位标注上相邻两跨的跨中钢筋相同,软件可以自动连通计算。
上部非通长筋与架立筋的搭接长度取计算设置第5项。
二、下部钢筋:(一)下通长筋:下通长筋=支座宽-保护层+弯折+净长+支座宽-保护层+弯折端支座的计算同上通长筋。
(二)下部钢筋:(1)下部钢筋中间支座:下部钢筋=直锚+净长+直锚端支座:下部钢筋=直锚+净长+支座宽-保护层+弯折根据原位标注中支座钢筋的位置,可计算出上述两种情况的下部钢筋,其中端支座的端部弯折的计算同上通长筋。
(2)下部不伸入支座钢筋下部不伸入支座钢筋=-距支座边距离+净长-距支座边距离不伸入支座的下部钢筋距支座边距离取计算设置第11项。
三、楼层框架梁的变截面计算:GGJ2009中,楼层框架梁的变截面计算,软件内置了3个节点设置处理各种变截面情况(每个节点设置包含了平法图集的各种构造要求),根据标高关系可以自动匹配到相应的节点设置。
框架梁箍筋计算公式
框架梁箍筋计算是钢筋混凝土结构中的一项重要计算,通常用于
提高框架梁的扭转刚度和抗震性能。
箍筋布置形式及数量的合理选择,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结构的抗震性和承载性。
下面将介绍框架梁箍筋计
算的公式和方法。
框架梁箍筋的计算公式如下:
Ar = 0.2bh/(πfyd)
其中,Ar为箍筋面积,b为梁的宽度,h为梁的高度,fyd为箍筋
的屈服强度。
箍筋的间距计算公式如下:
S = Ks×d
其中,S为箍筋的间距,d为梁的高度,Ks为箍筋间距系数。
在箍筋距离不超过1/6梁高时,Ks取1.2,当箍筋距离超过此值时,Ks按
以下公式计算:
Ks = 1.2+0.0025(d-6h)
箍筋的截面积应不小于Ar,且为了满足箍筋的强度和稳定性,通
常需要采用多层箍筋。
箍筋的长度应大于跨越一层箍筋的跨度,且端
部应采用钩形连接。
需要说明的是,以上公式与系数仅适用于常规结构,实际计算时还需要考虑具体的结构配置、荷载作用及地震动力作用等因素,以确保结构的安全可靠。
综上所述,框架梁箍筋的计算需要综合考虑结构条件和震情作用等因素,合理选择箍筋的间距和截面积。
在实际工程中,应根据具体情况和需要进行计算,以确保结构的安全性和稳定性。
框架梁的计算(横向布置梁)
计算跨度
166003003006000n l mm mm mm mm =--= 284003008100n l mm mm mm =-= 12n n l l <
按8100n l mm =的等垮连续梁计算 恒荷载设计值 上边跨
板传恒荷载: 21 4.59/ 6.027.54/g kN m m kN m =⨯=
转换成均布荷载:15
'27.54/17.2125/8
g kN m kN m =⨯=
下边跨
板传恒荷载: 22 4.59/8.137.179/g kN m m kN m =⨯= 转换成均布荷载:
8100/24050a mm mm ==
040500.64296300a mm l mm
α=
== 2323222'(12)(120.64290.6429)37.179/=16.41/g g kN m kN m αα=-+=-⨯+⨯
梁自重: 31.350.3(0.60.1)25/ 5.0625/m m kN m kN m ⨯⨯-⨯= 梁上墙重: 31.350.12 3.619/11.08/m m kN m kN m ⨯⨯⨯= 板传活荷载:
1 2.5 1.46/21/q kN m kN m =⨯⨯=
2 2.5 1.48.1/28.35/q kN m kN m =⨯⨯=
转换成均布荷载:
15
'21/13.125/8
q kN m kN m =⨯=
232'(120.64290.6429)28.35/12.448/q kN m kN m =-⨯+⨯=
上边跨恒活荷载总值:
117.2125/ 5.0625/11.08/33.355/q kN m kN m kN m kN m =++=总 16.41/ 5.0625/11.08/32.5525/q kN m kN m kN m kN m =++=2总
活荷载总值:
''13.125/q kN m =1 ''12.448/q kN m =2
考虑活荷载的最不利布置,活荷载应全部加在第一跨或者第二跨,有对称性可知,两种情况计算结果相同缺一图,则
12''''''25.573/q q q kN m =+=
在恒荷载作用下的跨中最大弯矩,此时应将梁视为等跨等荷载的两跨梁,梁跨为长跨长度,何在为其中的较大值,则:
2max 0.0733.3558.1?153.189?M kN m kN m =⨯⨯=中 中间支座处的弯矩为
20.12533.3558.1?273.55?M kN m kN m =-⨯⨯=-支 则跨中最大弯矩:
2max 153.189?25.573/0.0968.1314.26?M kN m kN m m kN m =+⨯⨯=
中间支座处的最大弯矩:
2max '273.55?25.573/0.0638.1379.25?M kN m kN m m kN m =-+⨯-⨯=-
剪力计算缺图
①活荷载分别布置在第一跨和第二跨,
10.37533.3558.1101.32A V N N =⨯⨯= 10.62533.3558.1168.86Bl V N N =-⨯⨯=- 10.62533.3558.1168.86Br V N N =⨯⨯= 10.37533.3558.1101.32C V N N =-⨯⨯=-
②活荷载全部在第一跨或者第二跨,
20.43725.5738.190.52A V N N =⨯⨯= 20.56325.5738.1116.62Bl V N N =-⨯⨯=- 20.06325.5738.113.05Br V N N =⨯⨯= 20.06325.5738.113.05C V N N =⨯⨯=
剪力组合如下,
12191.84A A A V V V N =+= 12285.48Bl Bl Bl V V V N =+=- 12181.91Br Br Br V V V N =+= 1288.27C C C V V V N =+=-
截面配筋计算
混凝土选用:C25 钢筋选用:HRB335 (钢筋考虑按两排布置) 查得相关数据:211.9/c f N mm = 21.27/t f N mm = 2300/y f N mm = 跨中截面按T 形截面计算,其翼缘宽度取下面较小值:
f 0
11b l 8100270033
mm mm '==⨯=
f b 12'300121201740f b h mm mm mm '=+=+⨯=
故取f b 1740mm '= , 0(70060)640h mm mm =-= 判别各跨中T 形截面类型:
()
210max '''/2 1.011.9/1740120(640120/2)1441.2314.26c f f f f h b h h N mm mm mm mm mm kN m M kN m
α-=⨯⨯⨯⨯
-=⋅>=⋅
故均属第一类T 形截面。
支座截面按矩形截面计算,均取0640h mm = 横向梁截面配筋如下表所示
注:1、截面抵抗矩系数计算公式: 2
10
S c M f bh αα=
[3]
23)-( 式中 s α—截面抵抗矩系数;
M —荷载在该截面产生的弯矩; 0h —截面的有效高度;
1α—矩形应力图系数;
b —截面宽度;
c f —混凝土轴心抗压强度设计值。
2、相对受压区高度计算公式: 1ξ=式中 ξ—相对受压区高度; s α—截面抵抗矩系数。
3、受拉区纵向受力钢筋的截面面积计算公式: 0c s y
bf h A f ξ=
式中 s A —受拉区纵向受力钢筋的截面面积; ξ—相对受压区高度; 0h —截面的有效高度;
b —截面宽度;
c f —混凝土轴心抗压强度设计值; y f —钢筋受拉强度设计值。
用架力筋抵抗支座处的正弯矩和跨中的负弯矩 箍筋计算:
钢筋选用HRB335:2'270/y y f f N mm ==
复核截面尺寸:0640w h h mm == /640/300 2.134w h b mm mm ==< 属一般梁
20max 0.250.25111.9/300640571.21285.48c c f bh kN m mm mm kN V kN β=⨯⨯⨯⨯=>=
故截面尺寸满足要求。
按计算配箍,结果见表
注:1、混凝土和箍筋共同承担的剪力计算公式:
000.7 1.25sv t yv A
V f bh f h s
=+
式中 t f —混凝土轴心抗拉强度设计值; b —梁的截面宽度; 0h —梁的有效高度; yv f —箍筋抗拉强度设计值; V —混凝土和箍筋共同承担的剪力;
sv A —配置在同一截面内箍筋各肢的全部截面面积;
s —沿构件长度方向箍筋的间距。
2、受弯构件的最小尺寸应满足: 00.25c c V f bh β≤ 式中 V —构件斜截面上的最大剪力;
c β—混凝土强度影响系数,当混凝土强度等级不超过C50时,取
1.0c β=;当混凝土强度等级为C80时,取0.8c β=;其间按线性内插法取用;
b —矩形截面的宽度,T 形截面或工字形截面的腹板宽度; 0h —截面的有效高度。
混凝土承担的剪力计算公式: 00.7h t V f bh β= 式中 V —混凝土承担的剪力;
h β—截面高度影响系数,当0h 小于800mm 时,取0h 等于800mm 求得;
当0h 大于2000mm 时,取0h 等于2000mm 求得;
b —截面宽度; 0h —截面的有效高度;
c f —混凝土轴心抗压强度设计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