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钢筋计算公式图解
- 格式:ppt
- 大小:4.26 MB
- 文档页数:39
钢筋翻样教程技术信念技术技术信念技术信念技术信念下部非贯通筋长度(边跨)=max(1/3 Lo,a)+(左支座-保护层)+(h-保护层*2)/2或15d(上部无连接时候)Lo取柱相邻两跨较大值。
a=1.2La+Hb+0.5Hc下部非贯通筋(中间跨)=max(1/3 Lo左,1/3 Lo右)*26技术信念技术信念技术信念基础梁主筋(梁外伸)技术信念技术信念基础梁箍筋根数(梁外伸)技术信念左边支座处加密箍筋根数=(L+1/2Hc-保护层)/加密间距+1右边支座处加密箍筋根数=(L+1/2Hc-保护层)/加密间距+1中间支座处加密箍筋根数=支座宽/加密间距+1柱边加密箍筋根数=(1.5梁高-50)/加密间距+1非加密箍筋根数=(净跨-左右加密区)/非加密间距-112技术信念技术-1纵筋长度=高Hn/3+1Hn/3+如果出现多层地下室,只有基础层顶面和首层顶面是为(柱截面长边)取大值15技术信念1层柱子主筋长度纵筋长度=首层层高-首层非连接区Hn/3+max(Hn/6,hc ,500)+搭接长度LlE中间层柱子主筋长度纵筋长度=中间层层高-当前层非连接区+(当前层+1)非连接区+搭接长度LlE技术信念非连接区=max(1/6Hn、500、Hc)16技术非连接区=(技术信念技术信念技术信念技术技术技术技术-1层箍筋根数计算按绑扎计算箍筋根数技术信念根数=(基础高度-基础保护层)/间距-1技术技术技术信念2829技术信念顶层箍筋根数计算根部根数=(加密区长度-50)/加密间距+1按焊接计算梁下根数=加密区长度/加密间距+1梁高范围根数=梁高/加密间距非加密区根数=非加密区长度/非加密间距-1技术技术技术信念技术信念技术信念技术信念加暗柱暗柱剖面技术信念配筋平面图暗柱立面36加连梁技术信念37技术信念技术信念技术信念信念技术信念技术信念技术信念技术信念技术信念技术信念技术信念。
各类钢筋设计长度计算公式L——构件长度b——保护层厚度d——钢筋直径x——设计图示锚固长度等H——构件高度B——构件宽度注:端部90度弯折的量度差值(1.75d)在预算中未减,是因为量小不重要。
1、直钢筋:(1)端部弯半圆钩:设计长度=L-2b+2*6.25d(2)端部斜钩:设计长度=L-2b+2*4.9d(3)端部直钩:设计长度=L-2b+2*3.5d(4)、端部弯折:设计长度=L-2b+2x2、弯起钢筋:(1)双弯起钢筋端部带半圆钩:设计长度=L-2b+2*(H-2b)*tg(α/2)+2*6.25d= L-2b+2*(H-2b)*tg(α/2)+12.5d(2)双弯起钢筋端部带弯折及半圆钩:设计长度=L-2b+2*(H-2b)*tg(α/2)+2*(x+6.25d)(3)双弯起钢筋端部带弯折:设计长度=L-2b+2*(H-2b)*tg(α/2)+2x(4)单弯起钢筋端部带半圆钩:设计长度=L-2b+(H-2b)*tg(α/2)+2*6.25d3、箍筋:(1)单箍方形或矩形:设计长度=2*(H+B)-8b+8d+2*6.9d-3*1.75d=2*(H+B)-8b+17d (无抗震要求)设计长度=2*(H+B)-8b+8d+2*11.9d-3*1.75d=2*(H+B)-8b+27d (有抗震要求)(2)双箍方形(多用于柱中):外箍设计长度=2*(H+B)-8b+8d+2*6.9d-3*1.75d=2*(H+B)-8b+17d (无抗震要求)外箍设计长度=2*(H+B)-8b+8d+2*11.9d-3*1.75d=2*(H+B)-8b+27d (有抗震要求)内箍设计长度=[(B-2b)* /2]*4+17d (无抗震要求)=[(B-2b)* /2]*4+27d (有抗震要求)(3)双箍矩形:每组(对)箍设计长度=(H-2b)*4+(B-2b+B`)*2+17d (无抗震要求)=(H-2b)*4+(B-2b+B`)*2+27d (有抗震要求) (4)三角箍(多用于有梁板):设计长度=(B-2b)+ +17d (无抗震要求)=(B-2b)+ +27d (有抗震要求)(5)S型箍(拉筋):设计长度=(B-2b)+17d (无抗震要求)=(B-2b)+27d (有抗震要求)(6)箍筋数量:n=(L-2b)/a+1a为箍筋间距,S箍间距为2a(7)螺旋箍:设计长度=N* +17d (无抗震要求)=N* +27d (有抗震要求)N——螺线圈数=(L-2b)/P,P——螺线间距,D——构件直径箍筋计算按照净跨算梁的支座不计算箍筋计算通长钢(贯通筋)的时候梁的一端有柱那还有一端是墙的话钢筋需要锚固锚固的长度与支座的宽度有关系,两端不一定长度相等箍筋计算按照净跨—50*2计算中间有柱时扣柱,计算方法同上一条结构各类构件的连接关系问题,也就是谁时谁的支座的问题基础是柱、墙的支座,柱是梁的支座,梁是板的支座、次梁以主梁为支座。
超全面的圈梁、梁、板钢筋计算公式圈梁钢筋很简单的,分主筋和箍筋两部分主筋计算:(梁长弯钩长搭接长(单根钢筋长每大于6米时))*设计根数*钢筋的比重箍筋计算:梁长/设计箍筋间距*每个箍筋的长度*钢筋的比重设计有外转角的附加钢筋时,按实际总根数*长度*比重就行啦钢筋计算公式一、梁(1) 框架梁一、首跨钢筋的计算1、上部贯通筋上部贯通筋(上通长筋1)长度=通跨净跨长首尾端支座锚固值2、端支座负筋端支座负筋长度:第一排为Ln/3 端支座锚固值;第二排为Ln/4 端支座锚固值3、下部钢筋下部钢筋长度=净跨长左右支座锚固值以上三类钢筋中均涉及到支座锚固问题,那么总结一下以上三类钢筋的支座锚固判断问题:支座宽≥Lae且≥0.5Hc 5d,为直锚,取Max{Lae,0.5Hc 5d }。
钢筋的端支座锚固值=支座宽≤Lae或≤0.5Hc 5d,为弯锚,取Max{Lae,支座宽度-保护层15d }。
钢筋的中间支座锚固值=Max{Lae,0.5Hc 5d }4、腰筋构造钢筋:构造钢筋长度=净跨长2×15d抗扭钢筋:算法同贯通钢筋5、拉筋拉筋长度=(梁宽-2×保护层) 2×11.9d(抗震弯钩值) 2d拉筋根数:如果我们没有在平法输入中给定拉筋的布筋间距,那么拉筋的根数=(箍筋根数/ 2)×(构造筋根数/2);如果给定了拉筋的布筋间距,那么拉筋的根数=布筋长度/布筋间距。
6、箍筋箍筋长度=(梁宽-2×保护层梁高-2×保护层)*2 2×11.9d 8d箍筋根数=(加密区长度/加密区间距1)×2 (非加密区长度/非加密区间距-1) 1注意:因为构件扣减保护层时,都是扣至纵筋的外皮,那么,我们可以发现,拉筋和箍筋在每个保护层处均被多扣掉了直径值;并且我们在预算中计算钢筋长度时,都是按照外皮计算的,所以软件自动会将多扣掉的长度在补充回来,由此,拉筋计算时增加了2d,箍筋计算时增加了8 d。
过梁钢筋长度计算公式
梁的钢筋长度计算是结构设计中非常重要的一部分,它涉及到
梁的尺寸、荷载、材料强度等多个因素。
一般来说,梁的钢筋长度
可以通过以下公式进行计算:
L = 2(a+b) + 2(c+d) l0 l1。
其中,L代表钢筋的长度,a和b分别代表梁的上下翼缘的宽度,c和d分别代表梁的上下翼缘的高度,l0和l1分别代表梁两端的弯
曲长度。
这个公式考虑了梁的尺寸和形状,以及钢筋的弯曲长度,
能够比较准确地计算出所需的钢筋长度。
除了上述公式外,还有一些其他的计算方法,比如根据梁的跨度、荷载等参数来计算最小的钢筋长度,或者根据设计规范中的相
关要求来确定钢筋的长度。
在实际工程中,通常会根据具体情况选
择合适的计算方法来确定梁的钢筋长度,以确保结构的安全性和稳
定性。
需要注意的是,梁的钢筋长度计算涉及到结构设计等专业知识,
因此在实际工程中,应该由具有相关资质和经验的工程师进行计算和确认,以确保计算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梁钢筋计算公式一、框架梁上部钢筋计算钢筋部位及其名称计算公式说明附图上部通长筋长度=各跨长之和L净长-左支座内侧a2-右支座内侧a3+左锚固 03G101-1P54抗震楼层框架梁KL纵向钢筋构造GB50010-2002P186图10.4.1梁上部纵向钢筋在框架梁中间层端节点内的锚固注:如果存在搭接情况,还需要把搭接长度加进去图49左、右支座锚固长度的取值判断:当hc-保护层(直锚长度)>LaE时,取Max(LaE ,0.5hc+5d)当hc-保护层(直锚长度) ≤ LaE时,必须弯锚,这时有以下几种算法:算法1:hc-保护层+15d算法2:取0.4LaE+15d算法3:取Max(LaE ,hc-保护层+15d)算法4:取Max(LaE ,0.4LaE+15d)(图49)当纵向钢筋弯锚时锚固长度最终取值:(图50)根据《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50010-2002 P186-189、306-307)中第10.4.1条中不难得出,当梁上部纵向钢筋弯锚时,梁上部纵向筋在框架梁中间层端节点内的锚固为:hc-保护层+15d较为合理。
(图50)钢筋部位及其名称计算公式说明附图端支座负筋第一排钢筋长度=本跨净跨长/3+锚固; 03G101-1P54抗震楼层框架梁KL纵向钢筋构造注:1、锚固同梁上部贯通筋端锚固;2、当梁的支座负筋有三排时,第三排钢筋的长度计算同第二排。
图51第二排钢筋长度=本跨净跨长/4+锚固;中间支座负筋第一排钢筋长度=2*Ln/3+支座宽度;第二排钢筋长度=2*Ln/4+支座宽度; 03G101-1P54抗震楼层框架梁KL纵向钢筋构造注:Ln为相邻梁跨大跨的净跨长架立筋长度=本跨净跨长-左侧负筋伸入长度-右侧负筋伸入长度+2*搭接注:当梁上部既有贯通筋又有架立筋时,搭接长度为150mm(图51)二、框架梁下部钢筋计算钢筋部位及其名称计算公式说明附图下部通长筋长度=各跨长之和-左支座内侧a2-右支座内侧a3+左锚固+右锚固注:1、端支座锚固长度取值同框架梁上部钢筋取值;2、如果存在搭接情况,还需要把搭接长度加进去。
板底筋长度=净跨+伸进长度*2+弯勾2*6.25*d板底筋根数=ceil((净跨-2*起步距离)/间距)+1(起步距离=第一根钢筋距梁或墙边50mm)板中间支座负筋长度=水平长度+弯折长度*2板端支座板负筋长度=锚入长度+弯勾+板内净尺寸+弯折长度板负筋根数=ceil((净跨-2*起步距离)/间距)+1(起步距离=第一根钢筋距梁或墙边50mm)板负筋分布筋长度=轴线长度-负筋标注长度*2+参差长度*2(轴线长度-轴线两边内梁的宽度)(参差长度是分布筋和负筋搭接长度)板端支座负筋的分布筋根数=负筋板内净长/间距(取整)+1板中间支座负筋的分布筋的根数=布筋范围1/间距(取整)+布筋范围2/间距(取整)+1温度筋长度=轴线长度-负筋标注长度*2+参差长度*2(参差长度是温度筋和负筋搭接长度)温度筋根数(梁一跨中间的非加密区根数)=(净跨长度-负筋伸入板内的净长)/温度筋间距-1马凳筋∏型长度=L1+L2*2+L3*2马凳筋∏型双层双向板马凳筋根数=板净面积/(间距*间距)+1马凳筋∏型负筋马凳筋根数=排数*负筋布筋长度/间距+1马凳筋一字型长度=L1+L2*2+L3*2或L1+L2*2+L3*4马凳筋一字型根数=排数*每排个数梁上部通筋长度=总净跨长+左支座锚固+右支座锚固+搭接长度*搭接个数梁上部边支座负筋(第一排)=1/3净跨长+左支座锚固梁上部边支座负筋(第二排)=1/4净跨长+左支座锚固梁上部中间支座负筋(第一排)=1/3净跨长(取大值)*2+支座宽梁上部中间支座负筋(第二排)=1/4净跨长(取大值)*2+支座宽梁架立筋长度=净跨-两边负筋净长+150*2(注意钢筋类别)梁侧面构造钢筋长度=净跨长+2×15d+搭接长度*搭接个数(注意钢筋类别)梁侧面受扭钢筋长度=净跨长+左支座锚固+右支座锚固+搭接长度*搭接个数(注意钢筋类别)梁下部通筋长度=总净跨长+左支座锚固+右支座锚固+搭接长度*搭接个数梁边跨下部筋长度=本身净跨+左锚固+右锚固梁中间跨下部筋长度=本身净跨+左锚固+右锚固梁箍筋长度=2*(H-2*25+B-2*25)+(11.9*2+8)d二-四级抗震箍筋根数计算加密区根数=(1.5*梁高-50)/加密间距+1 (一跨分左加密、右加密)非=(净跨长-左加密区-右加密区)/非加密间距-1总根数=加密*2+非加密梁拉筋长度=梁宽-2*保护层+2*11.9d+2*d拉筋根数:如果我们没有在平法输入中给定拉筋的布筋间距,那么拉筋的根数=(箍筋根数/2)×(构造筋根数/2);如果给定了拉筋的布筋间距,那么拉筋的根数=布筋长度/布筋间距。
第一章梁第一节抗震楼层框架梁纵筋计算(11G101-1 P79)1、上部贯通筋(可采用直锚或弯锚)上部贯通筋(上通长筋)长度=通跨净跨长+首尾端支座锚固值2、端支座负筋(可采用直锚或弯锚)端支座负筋长度:第一排为Ln1/3+端支座锚固值;第二排为Ln1/4+端支座锚固值中间支座负筋长度:第一排为max{Ln(i),Ln(i+1)}/3×2+支座(柱)宽;第二排为max{Ln(i),Ln(i+1)}/4×2+支座(柱)宽注意:当中间跨两端的支座负筋延伸长度之和≥该跨的净跨长时,该跨为“小跨”,支座负筋全跨通过3、下部钢筋(可采用直锚或弯锚)下部钢筋长度=净跨长+左右支座锚固值支座锚固:直锚和弯锚①支座宽≥Lae且≥0.5Hc+5d,为直锚,取Max{Lae,0.5Hc+5d }。
②支座宽≤Lae或≤0.5Hc+5d,为弯锚:梁上部端支座弯锚:取max{0.4Labe,0.5Hc+5d}+15d 或端柱宽b-柱混凝土保护层c-柱外侧纵筋d+15d(伸至柱外侧纵筋的内侧)。
梁下部端支座弯锚:取max{0.4Labe,0.5Hc+5d}+15d 或端柱宽b-柱混凝土保护层c-柱外侧纵筋d-梁上部纵筋d+15d(伸至梁上部纵筋弯钩段的内侧)或端柱宽b-柱混凝土保护层c-柱外侧纵筋d+15d(伸至柱外侧纵筋的内侧)。
③钢筋的中间支座锚固值=Max{Lae,0.5Hc+5d }4、腰筋构造钢筋:构造钢筋长度=净跨长+2×15d抗扭钢筋:抗扭钢筋长度=净跨长+2×Lae(锚固方式同下部纵筋)5、拉筋拉筋长度=(梁宽-2×保护层)+2×11.9d(抗震弯钩值)拉筋根数:一排拉筋的根数=布筋长度/布筋间距,排数=腰筋的根数/26、箍筋箍筋长度=(梁宽-2×保护层+梁高-2×保护层)×2+2×11.9d箍筋根数=加密区根数+非加密区根数加密区根数=(加密区长度-50)/加密区间距+1非加密区根数=(非加密区长度)/非加密区间距-1注意:①加密区在梁的两端均有;②钢筋混凝土保护层厚度为构件边缘至最外层钢筋的距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