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西方雕塑发展史
- 格式:doc
- 大小:41.50 KB
- 文档页数:18
国外雕塑的发展简史1.古代雕塑艺术西方古代时期的雕塑在很长的一段时间里主要是为图腾、魔法和宗教服务。
在美洲,墨西哥的普勃洛州的特华坎河谷是伟大的中美洲文化的诞生地。
而后在墨西哥湾地区出现了当时最先进的古典前期文化,即奥尔麦克文化。
它被喻为墨西哥文明的前身。
公元前300年左右玛雅文化开始出现并发展,它继承了中美洲文化传统,发展了大型雕塑,如神庙等。
14世纪上半叶,墨西哥土著阿兹台克人统治了墨西哥河谷,建立了君主专制王国,形成了阿兹台克文化。
16世纪时,西班牙人征服了阿兹台克王朝,接着向南方掠夺并统治了印加文化的发源地——秘鲁。
在非洲文化中,雕塑是最重要的美术形式之一。
黑非洲的浮雕和圆雕大都是木制的,但也有石材、金属和陶瓷。
它大致分为两类:一类是民间美术,为宗教、魔法服务,也有表现自身生活的作品;另一类是为统治阶级服务的宫廷美术。
这两类雕塑都内容丰富、形式多样,富有装饰性,富有表现力,视觉冲击力强。
至今黑非洲雕塑仍具有独特魅力。
古埃及文化是非洲文化长河中一颗灿烂的星星。
古埃及雕刻是雕塑与建筑完美结合的艺术典范,具有历史性纪念碑似的宏伟、博大和非常高的艺术成就。
如某些浮雕为了保持建筑的平面性,压缩体积与绘画形式中的线的组合,达到了一种新奇的艺术效果。
大洋洲和非洲有些文化是相似的。
例如大洋洲的美术、雕刻也是为宗教和社会需要服务的。
大洋洲雕塑中最著名的是复活节岛上的巨大石像。
美洲、非洲和大洋洲所独有的艺术后来大多数已被西方文化同化,只残留了一小部分地方文化,以致造成了美学上的退化。
欧洲古典时期的艺术是一种在赤贫后产生的新的美术形式,这种美术形式给后来整个西方美术发展带来了深远的影响。
希腊雕塑家努力地使他们的作品显示出活力,他们努力并迅速地学习掌握了人体解剖结构,并逐渐取代了早期的“几何”风格,形成了最重要的人体法则,即把人的重心放在一条腿上,另一条腿则保持松弛。
从而利用这一动态的视觉错觉,在无知觉的石头上表现出形体外部的松紧和内部的运动。
外国雕塑发展史简述漫步在欧洲的街头,随处可以见到的粘美的园林雕塑,宏伟的哥特式建筑,以及气势磅礴的纪念性雕塑,这些艺术品都是盛开在人类文明园地里的奇花异草。
回首西方雕塑几千年的历史,无数振奋人心的时代、波澜壮阔的往事、战争,胜利、失败,对于民族的自豪,对于生活的热爱,都历历在目。
当一切都成为过去的时候,时代的灵魂便凝聚在了雕塑那坚硬的脉络里。
漫话西方的雕塑发展,大致可以分为三个部分:史前雕塑、古典雕塑、现代雕塑。
史前雕塑的时间漫长,其演变反映厂史前人类文化逐渐丰富的过程,在这—时期没有明显的地域性分别,所以它标志着整个人类文明的最初探索,而并不单一的代表某一民族。
古典雕塑时期是各民族自身文化的形成时期,它十接反映出了不同时代和不同地域所产生的文化的差异。
此时的雕塑逐渐从人类的共性中独立出区域文化的个性,并且形成不同的传统,不同的地域,不同的民族依照各自的传统继承、发展和演变。
这一时期在西方主要是指从占希腊古罗马文化的形成到十九世纪末现代雕塑的出现为止。
在我国主要是指从殷商文化到“五四”新文化运动。
现代雕塑时期雕塑艺术的形式呈现出多元化局面,民族性和区域性特征已不再明显,这一时期的雕塑以艺术家张扬自身个性为特征。
艺术的地域性和民族性差异逐渐被消解。
现代雕塑主要是指从十九世纪末至今。
神秘的史前雕塑一件史前时代的艺术品展现在人们面前,就象越过了苍茫的时空,来自遥远的过去的使者,它们或许是质朴、粗糙的形体或许是破败的残片,然而却激起了人们无限的惊奇和对于茫茫远古的遐思。
比较著名的史前雕塑有两个维纳斯,一件是距今25000年前的威伦道夫的维纳斯,另一件是距今大约15000午前的维斯普格的维纳斯,这些滚圆丰满的妇人形象,表达出原始人对丰产的象征性渴望,也表明人是如何执意要留下自己的痕迹,要在现实的世界上打下自己的记号。
辉煌的古典雕塑西方雕塑的传统发端于古希腊和古罗马文化,但古希腊雕塑却又曾被古埃及雕塑深深的影响过,所以让我们先来回顾一下古埃及的雕塑。
西方雕塑的发展史西方雕塑的发展历程从古典文化时期开始,经过多个历史时期,发展到今天的西方雕塑文化,可以大概地分为古典文化时期、中世纪、文艺复兴、巴洛克文化和现代文化等几个不同的阶段,其中每一阶段都表现出独特的特征,也丰富了西方雕塑的文化内涵。
古典文化时期的西方雕塑,多集中在古典希腊、古埃及和古罗马文化艺术中。
古典希腊雕塑有几大题材,如神话、运动、斗争等,注重艺术审美和比例美,其塑像多以古希腊神话人物为主,如雅典娜、宙斯等,突出雕塑家的巧夺天工的独到构思,表现出西方雕塑的精神象征性。
古埃及雕塑则更契合当时的埃及神话文化,雕塑以法老和神仙为题材,赋予他们神圣的威严与尊贵,体现了古埃及的神NZ的气息,也表现出它对神祇的崇拜。
古罗马雕塑更多将古罗马文化的英雄气概表现在雕塑作品中,以类似古希腊雕塑体系,把罗马英雄故事表现在雕塑中,体现出古罗马文化中英勇无敌的精神及仪式概念,也成为西方文化传承和发展的重要基础。
中世纪的西方雕塑,主要以修建教堂和室内装饰著称,被称为“神殿艺术”,以圣像、圣境壁画及许多木制品为主,主要的美学特点在于叙述故事和讴歌宗教名义。
它将西方雕塑风格的文化传承,融入全球截然不同的另一个文化传统,从而形成了中世纪独特的雕塑形式,把中世纪神圣的宗教信仰经历化成可以容易理解的形式,也在西方文化中留下了深刻的痕迹,为现代西方雕塑的文化发展指明了方向。
文艺复兴时期是西方雕塑文化发展史上一个至关重要的时期,它推动了人类文明向更新变革的进程,雕塑也随之进入一个新的时代。
文艺复兴时期西方雕塑的特点是深刻的本土文化思想内容,形式更加多样性,汲取了古典文化的艺术精髓,但又将实用性,特别是室内装修要求作为艺术创作的重要思想内容,使得室内和环境雕塑成为当时最主要的雕塑题材。
文艺复兴时期,西方雕塑艺术一般由职业化的雕塑师团队来完成,他们借用现存技术知识,融入革新创意,为文艺复兴时期艺术注入新的活力,也成为后世西方雕塑艺术创作的重要经典。
西方木雕分析报告1. 引言西方木雕作为一种传统的艺术形式,具有悠久的历史和独特的特点。
本文将对西方木雕进行分析,以揭示其艺术风格、技术特点和历史发展。
2. 西方木雕的历史背景西方木雕的历史可以追溯到古希腊和古罗马时期,当时的木雕作品主要用于建筑的装饰和神庙的雕塑。
中世纪时期,木雕在欧洲的教堂和修道院中得到广泛应用,成为宗教艺术的重要组成部分。
文艺复兴时期,木雕开始融入到家具和雕塑作品中,成为贵族和富商喜爱的艺术形式。
3. 西方木雕的艺术风格西方木雕的艺术风格多种多样,主要受到当时社会、文化和宗教背景的影响。
其中,宗教题材的木雕作品常常表现出神圣、庄严的气氛,以及对宗教故事和人物的生动描绘。
另外,西方木雕在文艺复兴时期受到古希腊和古罗马艺术的影响,呈现出更加自由、优雅的风格。
4. 西方木雕的技术特点西方木雕的制作过程需要经历多个步骤,包括木材的选择、设计草图的制作、雕刻工具的使用等。
在木材的选择上,艺术家通常会选择坚硬、质地均匀的木材,以确保雕刻的稳定性和精细度。
在设计草图制作上,艺术家需要细致地考虑整体构图和细节表现,以达到艺术作品的完美效果。
而在雕刻工具的使用上,艺术家需要根据不同的需求选择适当的刀具,如刨刀、雕刀、锉刀等。
5. 西方木雕的影响和发展西方木雕不仅在艺术领域产生了深远的影响,而且对于家具制作、建筑装饰等领域也具有重要意义。
在艺术领域,西方木雕的技术和风格对后续的艺术家产生了积极的影响,为他们提供了灵感和借鉴。
而在家具制作和建筑装饰领域,西方木雕的精湛工艺和独特风格成为了设计师们追求的目标,为家具和建筑增添了艺术的气息。
6. 结论通过对西方木雕的分析,我们可以看到它作为一种重要的艺术形式,具有丰富的历史和独特的艺术风格。
西方木雕在宗教、家具制作和建筑装饰等领域都产生了重要影响,并成为了后续艺术家和设计师们的灵感之源。
对于深入了解西方艺术和文化,了解西方木雕是非常有益的。
中外雕塑史知识点总结一、古代雕塑古代雕塑在中外均有着丰富的表现形式和独特的艺术特色。
在中国,古代雕塑主要表现为青铜器、石刻、陶俑等形式。
青铜器是中国古代雕塑的代表之一,它们具有鲜明的时代特色和高超的工艺水平,体现了古代艺术家对人物形象和自然景物的丰富想象和创造力。
同时,中国的石刻艺术也是古代雕塑的杰出代表,无论是北魏的龙门石窟,还是唐代的大足石刻,都展现了中国古代雕刻艺术的高超工艺和深厚内涵。
此外,陶俑也是中国古代雕塑的一大特色,无论是兵马俑还是唐三彩,都展现了中国古代雕塑的艺术魅力和审美价值。
在西方,古代雕塑主要表现为古希腊和古罗马的雕塑艺术。
古希腊雕塑以其优美的线条和丰富的神话故事而闻名全世界,代表作品有《米洛之维纳斯》、《雅典娜神像》等。
而古罗马雕塑在继承古希腊雕塑传统的基础上,又融合了罗马人的实用主义精神,其代表作品有《大卫像》、《罗马斗兽场的佩尔西乌斯之狮》等。
古希腊和古罗马雕塑的艺术成就对后世的雕塑艺术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为后代艺术家提供了丰富的灵感和借鉴。
二、中世纪雕塑中世纪是欧洲雕塑艺术发展的一个重要时期,同时中国的宋代也有着独特的雕塑表现。
在中国,宋代的雕塑主要以石雕和木雕为主,其代表作品包括《北宋百年古刹开元寺》和《南宋徽石飞天》等。
这些作品体现了中国古代雕塑的高超工艺和独特审美价值,同时也为后世雕塑艺术的发展提供了重要的历史遗产。
在欧洲,中世纪雕塑主要体现在教堂和宫殿的装饰上,其特点是宗教性和浓厚的神秘感。
中世纪雕塑的经典代表作品有《圣母像》、《耶稣基督受难像》、《天使像》等。
这些作品在制作技艺和艺术表现上都具有高度的艺术价值和历史意义,为中世纪欧洲文化的发展留下了宝贵的文化遗产。
三、文艺复兴雕塑文艺复兴时期是欧洲雕塑艺术的一个重要阶段,同时中国的明代雕塑也有着独特的发展。
在中国,明代的雕塑主要表现为陶瓷和石雕,其代表作品有《明代青花瓷》、《明代玉雕》等。
这些作品在工艺水平和审美价值上都具有丰富的特色,为中国雕塑艺术的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西方雕塑赏析总结简介西方雕塑艺术是世界艺术宝库中的一颗璀璨明珠,以其独特的艺术表现形式和丰富的主题内涵吸引着无数艺术爱好者的注目。
本文将通过对西方雕塑艺术的赏析和总结,带领读者领略西方雕塑的魅力与艺术价值。
西方雕塑的历史发展西方雕塑的历史可以追溯到古希腊和古罗马时期。
古希腊雕塑以神话题材为主,体现了古希腊人对美的追求和艺术理念。
古希腊雕塑以人体为主题,追求自然比例和动态效果,充满了力量和动感。
古罗马雕塑在古希腊雕塑的基础上发展,更加注重表现皇帝和贵族的权威和尊贵。
中世纪的雕塑艺术主要表现在教堂建筑中的装饰雕塑上,以宗教题材为主。
文艺复兴时期,西方雕塑经历了一次重要的变革,艺术家们开始注重对人体形象的再现和表达感情。
巴洛克时期的雕塑艺术追求动态和丰富的装饰效果,富有戏剧性的表现形式。
18世纪的雕塑艺术呈现出优雅和精美的特点,更加注重对细节的处理。
19世纪以来,西方雕塑逐渐多样化,艺术家们更加注重表达个人情感和思想。
西方雕塑的主题和表现形式西方雕塑的主题和表现形式多种多样,既包括神话、历史、宗教等大题材,也包括人物、动物、风景等小题材。
在雕塑形式上,西方雕塑包括浮雕和立体雕塑两种,形式各异,表达方式独特。
1.浮雕雕塑:浮雕是将图案或形象雕刻在一个平面上,通过对图案或形象的凹凸处理,体现出立体感。
在浮雕雕塑中,雕刻面积相对较小,更加注重对细节的处理。
比如,在古希腊的浮雕雕塑中,可以看到神话故事中的英雄形象以及古希腊人的生活场景。
2.立体雕塑:立体雕塑是将物体的形象完全雕刻出来,具有三维的立体感。
立体雕塑可以通过不同的材料和手法营造出不同的艺术效果。
比如,大理石雕塑常常给人一种高贵典雅的感觉,金属雕塑则更加现代和抽象。
西方雕塑艺术的艺术家西方雕塑艺术涌现了众多杰出的艺术家,他们通过自己的独特风格和创作理念对西方雕塑艺术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1.米开朗基罗:米开朗基罗是文艺复兴时期意大利最伟大的雕塑家之一,代表作品有《大卫》和《圣母像》。
浅析西方古典雕塑艺术发展历程作者:杨志刚来源:《广告大观》2019年第05期摘要:西方雕塑艺术发展至今,经历了几千年的历史发展,各个地区和国家在不同的时代产生了大量的经典雕塑艺术作品。
从史前、到古典、到现代。
西方雕塑艺术为人类文明的发展积淀了文化精华。
关键词:古典;西方;雕塑1.原始时期西方雕塑最早发源于古希腊、古罗马时期,而古希腊的早期雕塑又深受古埃及的雕塑影响。
约公元前4000年,古埃及作为世界上最早的奴隶制国家,古埃及的雕塑艺术伴随它早期的建筑而出现,所以很多的雕塑都是作为建筑的一种重要的附属构建而所创作的。
也可以说是雕塑艺术从那时候用于建筑上用来进行装饰的纹样的一种形式开始出现。
在这个漫长的历史过程中,古埃及的早期雕塑艺术发展也在一定的程度上受到神话故事以及宗教的深刻影响。
在古埃及当时塑艺术一种最为主要的艺术形式是以陵墓的雕塑、宗教雕塑以及纪念性雕塑为主,宗教又服务于统治者。
所以金字塔是上层法老政权和奴隶主追求时间永恒与死后仍在的一种境界思想。
也是古代埃及文明的典型代表。
胡夫金字塔原高度为146.5.于环境的自然风化,如今只有137。
18米德高度。
在这种法老的陵墓前面,是一座巨大的狮身人面像,它是有一整块的岩石雕刻而成。
这种神、人、兽三位一体的艺术处理手法与当时的宗教图腾有着很深的关系。
也代表了这一时期的雕塑艺术特色。
由于历史的发展,古希腊的奴隶制度与古埃及时期有所不一样。
社会风气中逐渐追求民主与自由。
所以雕塑艺术在这种大的社会思潮中的到良好的发展。
古希腊的雕塑选材虽然大多数是来自于神话故事,但在艺术表达上却是现实生活的欢乐。
根据雕塑艺术的风格与历史的发展可分为古风时期、古典时期以及希腊时期。
2.古风时期古风时期人们便开始关注人体的完美比例以及运动姿态,在运动中去发掘人体的静态之美。
从人物的神情可以看出有着明显的东方神韵。
人物表情通常面带微笑,被称为“古风的微笑”。
这个时期也是雕塑艺术走向成熟的一种很重要的关键转折时期,也是因为宗教的原因,信仰的需求从而出现了大量的优秀作品。
在这次关于西方雕塑史的讲座中,我受益匪浅。
通过聆听专家的讲解,我对西方雕塑的发展历程、艺术风格以及代表作品有了更为深入的了解。
以下是我对此次讲座的一些心得体会。
一、西方雕塑的发展历程西方雕塑的历史源远流长,从古希腊、古罗马时期到中世纪、文艺复兴,再到现代雕塑,每个时期都有其独特的艺术风格和代表作品。
以下是我在讲座中了解到的一些重要时期和特点。
1. 古希腊时期古希腊雕塑以其优美、和谐、庄重而著称。
这一时期的雕塑作品主要体现在神庙、公共建筑和墓葬等方面。
其中,代表作品有《米洛斯的阿芙洛狄忒》、《拉奥孔》等。
2. 古罗马时期古罗马雕塑继承和发展了古希腊雕塑的传统,但在艺术风格上有所创新。
这一时期的雕塑作品以纪念性、实用性为主,如肖像雕塑、建筑雕塑等。
代表作品有《罗马法老像》、《凯撒像》等。
3. 中世纪时期中世纪雕塑受到基督教的影响,主要以宗教题材为主。
这一时期的雕塑作品多出现在教堂、修道院等宗教场所,如《圣母子像》、《圣约翰像》等。
4. 文艺复兴时期文艺复兴时期雕塑艺术得到了空前的发展,艺术家们开始追求人文主义精神,强调人的价值。
这一时期的代表作品有米开朗基罗的《大卫像》、贝尔尼尼的《圣德肋撒的神韵》等。
5. 现代雕塑现代雕塑在形式、材料、技法等方面进行了大胆的创新,打破了传统雕塑的束缚。
这一时期的代表作品有亨利·摩尔《斜倚的人》、亚历山大·卡尔德《移动的雕塑》等。
二、西方雕塑的艺术风格1. 古典主义古典主义是古希腊、古罗马雕塑的主要艺术风格,强调和谐、比例、秩序。
这一风格在文艺复兴时期得到了复兴。
2. 浪漫主义浪漫主义强调情感、个性,追求自由、奔放。
这一风格在19世纪末至20世纪初的雕塑作品中较为突出。
3. 现代主义现代主义雕塑在形式、材料、技法等方面进行了大胆的创新,追求独特的艺术风格。
这一风格在20世纪中叶至21世纪初的雕塑作品中尤为明显。
三、西方雕塑的代表作品1. 《米洛斯的阿芙洛狄忒》这是古希腊雕塑的代表作之一,被誉为“古代艺术之花”。
近现代中国雕塑艺术史时间轴近代中国雕塑艺术 (1840-1949)1840-1895- 鸦片战争后,西方文化逐渐影响中国,西方雕塑艺术开始传入中国。
- 中国传统雕塑艺术受到西方雕塑的影响,开始出现新的变化。
- 艺术家如郎世宁开始将西方雕塑技法与中国传统雕塑艺术相结合。
1895-1911- 辛亥革命爆发,清朝灭亡,中华民国成立。
- 雕塑艺术开始受到民主、自由、平等等现代观念的影响。
- 艺术家如李金发开始探索中国现代雕塑艺术之路。
1911-1949- 新文化运动兴起,雕塑艺术受到启蒙思想的影响,开始追求个性解放和艺术创新。
- 雕塑家如刘开渠开始探索将中国传统艺术与现代雕塑相结合的道路。
- 抗日战争爆发,雕塑艺术成为民族精神的重要表现形式。
- 国共内战爆发,雕塑艺术在动荡中继续发展。
现代中国雕塑艺术 (1949-现在)1949-1978- 新中国成立,雕塑艺术成为国家意识形态的重要工具。
- 社会主义现实主义成为雕塑艺术的主要创作手法。
- 雕塑家如傅天仇、钱绍武等人在雕塑创作中积极探索。
- 文化大革命爆发,雕塑艺术受到极大冲击。
1978-2000- 改革开放,中国雕塑艺术重新焕发生机。
- 艺术家如陈云岗、罗中立等人开始探索中国现代雕塑艺术的新道路。
- 雕塑艺术开始多元化,各种流派和风格在中国兴起。
- 中国雕塑家开始在国际舞台上崭露头角。
2000-现在- 中国雕塑艺术进入全球化时代,与国际雕塑艺术接轨。
- 雕塑家如曹勇、展望等人开始探索数字雕塑、装置艺术等新的表现形式。
- 中国雕塑艺术市场逐渐成熟,成为全球艺术市场的重要组成部分。
- 各种雕塑展览和活动在中国举办,推动了中国雕塑艺术的发展。
以上仅为近现代中国雕塑艺术史时间轴的简要概述,具体细节还有待进一步研究和探讨。
西方雕塑一、史前雕塑外国最早的雕塑是在人类为劳动和生活需要创造生产力极低的劳动工具--石器工具的同时创造的雕塑艺术。
其经历的时间漫长,演变反映了史前人类文化逐渐丰富的过程,在这一时期没有明显的地域性分别,所以它标志这整个人类文明的最初探索,而不是单一的代表某一民族。
比较著名的史前雕塑是距今25000年前的威伦道夫的维纳斯。
他塑造的滚圆丰满的妇人形象,表达了原始人对丰产的象征性渴望。
二、古典雕塑1、原始时期西方雕塑的传统发源于古希腊和古罗马文化,但古希腊雕塑却又曾经被古埃及雕塑深深的影响过。
随着社会生产力的发展与原始公社的瓦解,世界上先后出现了最早的奴隶制国家,古埃及就是其中之一。
埃及的雕塑艺术大约始于公元前4000年,建筑业的诞生,孕育了艺术装饰的萌芽。
它长期保存了原始社会的残余,埃及的神话与宗教信仰支配了雕塑的形成和发展过程。
神话、宗教信仰的保守性是决定埃及雕刻发展迟缓的主要原因。
埃及雕刻是为法老政权和少数奴隶主贵族服务的。
由于受宗教思想意识支配,严格服从上层社会的审美观点和需要。
古埃及雕刻除陵墓中一部分作品外,最有影响的还是陵前和神庙的装饰雕刻及纪念性雕刻。
金字塔就是最著名的雕塑。
其中最高的是胡夫金字塔,金字塔前的巨大狮身人面像采用一整块巨大岩石雕成,是古代最庞大、最著名的雕刻。
埃及雕刻达到如此卓越的成就,是埃及雕刻家经过长期的探索得来的。
它的雕塑艺术在古代世界美术史留下了灿烂的一页。
古埃及雕塑的审美理想是追求永恒,而古希腊雕塑的审美理想是追求真实的美。
希腊雕刻的题材大部分取自神话或体育竞技。
爱琴海上有许多小岛屿,其中巴罗斯岛盛产大理石,为雕刻提供了最好的材料。
希腊雕刻就艺术风格的变化、发展而言,可分为古风时期、古典时期和希腊化时期。
古风时期是雕刻家的训练阶段。
这个时期经过雕刻家的长期探索,为后来的雕刻家开辟了道路。
其中最著名雕刻家是米隆。
《掷铁饼者》是他的代表作品。
古典时期,希腊人的社会思想和宗教观念起了很大的变化,雕刻艺术逐渐趋向强调人物性格情感的刻画。
西方古代时期的雕塑发展简史1.古代雕塑艺术西方古代时期的雕塑在很长的一段时间里主要是为图腾、魔法和宗教服务。
在美洲,墨西哥的普勃洛州的特华坎河谷是伟大的中美洲文化的诞生地。
而后在墨西哥湾地区出现了当时最先进的古典前期文化,即奥尔麦克文化。
它被喻为墨西哥文明的前身。
公元前300年左右玛雅文化开始出现并发展,它继承了中美洲文化传统,发展了大型雕塑,如神庙等。
14世纪上半叶,墨西哥土著阿兹台克人统治了墨西哥河谷,建立了君主专制王国,形成了阿兹台克文化。
16世纪时,西班牙人征服了阿兹台克王朝,接着向南方掠夺并统治了印加文化的发源地——秘鲁。
在非洲文化中,雕塑是最重要的美术形式之一。
黑非洲的浮雕和圆雕大都是木制的,但也有石材、金属和陶瓷。
它大致分为两类:一类是民间美术,为宗教、魔法服务,也有表现自身生活的作品;另一类是为统治阶级服务的宫廷美术。
这两类雕塑都内容丰富、形式多样,富有装饰性,富有表现力,视觉冲击力强。
至今黑非洲雕塑仍具有独特魅力。
古埃及文化是非洲文化长河中一颗灿烂的星星。
古埃及雕刻是雕塑与建筑完美结合的艺术典范,具有历史性纪念碑似的宏伟、博大和非常高的艺术成就。
如某些浮雕为了保持建筑的平面性,压缩体积与绘画形式中的线的组合,达到了一种新奇的艺术效果。
大洋洲和非洲有些文化是相似的。
例如大洋洲的美术、雕刻也是为宗教和社会需要服务的。
大洋洲雕塑中最著名的是复活节岛上的巨大石像。
美洲、非洲和大洋洲所独有的艺术后来大多数已被西方文化同化,只残留了一小部分地方文化,以致造成了美学上的退化。
欧洲古典时期的艺术是一种在赤贫后产生的新的美术形式,这种美术形式给后来整个西方美术发展带来了深远的影响。
希腊雕塑家努力地使他们的作品显示出活力,他欧洲古典时期的艺术是一种在赤贫后产生的新的美术形式,这种美术形式给后来整个西方美术发展带来了深远的影响。
希腊雕塑家努力地使他们的作品显示出活力,他们努力并迅速地学习掌握了人体解剖结构,并逐渐取代了早期的“几何”风格,形成了最重要的人体法则,即把人的重心放在一条腿上,另一条腿则保持松弛。
用心专注服务专业•中国雕塑发展史一、史前雕塑(公元前6500年-公元前1600年)中国迄今发现最古老的雕塑,属新石器时代氏族公社繁盛阶段的遗物。
原始社会雕塑对探讨社会发展进程、研究造型艺术与意识形态的历史,具有重要意义,所以历来深受人们的重视。
这一时期雕塑的造型还都是依附整体器物上的饰物,均为粗略的,夸张式的,具有极强装饰性。
其中最具代表性的当属陶塑人像。
(见图1)石雕与骨雕人像仅有少量出土。
二、商周雕塑(公元前1600年-公元前221年)这个时代雕塑作品侧重于动物外形的器皿、饰物和人物的捏塑,形体小巧,造型粗略,带有浓厚的人情味。
青铜器艺术代表了商周雕塑的最高水平。
此时的青铜作品虽然多具实用目的,但已初步具备了雕塑艺术的特性。
一些夸张、变形、奇特的纹饰,渲染了威严神秘的气氛,形成了端庄、华丽、气质伟岸、形象乖张的艺术特性,突出反映了商周时期人们的审美观和对自然环境的理解。
鼎是这一时期典型的雕塑作品。
而《司母戊大方鼎》就是此期间最著名的作品之一。
(见图2)用心专注服务专业司母戊大方鼎身呈长方形,口沿很厚,轮廓方直,显现出不可动摇的气势。
鼎的周围则布满商代典型的兽面花纹和夔龙花纹。
它凭借庄严的造型,庞大的体积和神秘的花纹,成为商朝贵族王权与神权艺术的最典型代表,同时也是研究中国古代历史的重要史料。
三、秦代雕塑(公元前221年-公元前206年)公元前221年,秦始皇统一中国之后,建立专制统治国家,即利用雕塑艺术为宣扬统一功业、显示王权威严的政治目的服务,在建筑装饰雕塑、青铜纪念雕塑、墓葬明器雕塑等方面,都取得了划时代的辉煌成就。
秦代是中国封建社会上升期,在雕塑作品上,秦追求写实逼真。
雕塑在建筑装饰、陵墓装饰和“明器”中发展,形成雕塑史上的第一个高峰。
秦建筑装饰表现在宫室、苑囿、亭阁楼榭和陵墓神道建筑上。
最为壮观的是被称为世界“第八奇观”的秦始皇陵出土的兵马俑。
(见图3)兵马俑的发掘,给世人展示了秦代雕塑艺术的辉煌成就。
其用心专注服务专业兵俑形态各异、栩栩如生;其马俑身材矫健、活灵活现。
人物雕塑更注重面部的形象刻画,神态万千、精细逼真,秦俑坑发掘的铜马车更是雕塑艺术史上的奇迹。
充分体现了主导那个时代的高大、雄健的风尚。
从总体看,秦代雕塑的风格特点是浑厚雄健,朴实厚重,庞大强壮,气魄宏大,体现出封建社会的上升期的积极向上、朝气蓬勃的精神风貌,具有崇高的力和数的巨大、超常的审美特征。
四、汉代雕塑(公元前206年-公元220年)汉代雕塑在继承秦代恢弘庄重的基础上,更突出了雄浑刚健的艺术个性。
这一时期的墓葬雕塑特别发达,已从秦陵地下墓葬的雕塑的形式发展到地上的陵墓表饰。
在形式上突出了石雕作品的雄浑之势和整体之美。
汉代雕塑作品的品种和数量相当丰富,呈现出的主体面貌浑厚简练、生动完整。
这个时期雕塑艺术成就,突出表现在大型纪念性石刻和园林的装饰性雕刻上,其中汉朝骠骑将军霍去病墓石刻就是留存至今的一组非常具有代表性的大型石雕作品。
用心专注服务专业霍去病墓石刻群雕在中国雕塑史上有着十分重要的地位。
它打破了汉代以前旧的雕刻模式,建立了更加成熟的中国式纪念碑雕刻风格,具有划时代的意义。
这些作品以其简洁的造型,粗犷的风格,宏大的气势,不仅寄托了对英雄的歌颂和哀思,也反映了正处于上升时期的汉朝统治阶级那生机勃勃的精神面貌。
霍去病墓的石刻群雕,是中国古代雕塑艺术发展史上的一座里程碑,对后世陵墓雕刻的艺术风格产生了极其深远的影响,是汉代以后中国古代大型纪念碑雕刻的典范之作。
而《马踏匈奴》(见图4)是整个群雕作品的主体,同时也是这些雕塑所讴歌的主题。
整个作品风格庄重雄劲,深沉浑厚,寓意深刻,耐人寻味,既是古代战场的缩影,也是霍去病赫赫战功的象征。
雕塑的外轮廓准确有力,形象生动传神,刀法朴实明快,具有丰富的表现力和高度的艺术概括力,是我国陵墓雕刻作品的典范之作。
五、魏晋南北朝雕塑(公元220年-公元581年)魏晋南北朝是一个佛教思想与儒学思想碰撞、交融时期。
因此,统治者利用宗教大建寺庙,凿窟造像,利用直观的造型艺术宣传统治者思想和教义。
代表性的石窟为:敦煌石窟、云冈石窟、用心专注服务专业龙门石窟、麦积山石窟等。
(见图5)石窟内雕塑大量的佛像,有石雕、木雕、泥塑、铸铜等,佛像雕塑遂成为当时中国雕塑的主体。
这些石窟在发展中不断增加新的雕塑作品,历代都对石窟进行重修、扩建、新增和补充。
石窟艺术在中国雕塑中很有代表性,如东晋时期的戴逵,擅长雕刻和铸造佛像,他在建康瓦棺寺所作的玉躯佛像,与顾恺之的壁画《维摩诘图》和狮子园的玉像被称为“瓦棺寺三绝”。
这个时期的雕塑特点为较注重细部的刻画,技术更圆转达纯熟,雕塑形象和题材大都为宗教题材,因而雕塑形象具有神化倾向和夸张的特征。
宗教使雕塑艺术的题材单一化,但宗教精神的内在动力却也促进了大量精品的诞生。
六、隋唐雕塑(公元581年-公元907年)中国隋唐时代在经历了延续约3个半世纪的分裂和动荡以后,重新得到统一和安定,进入一个政治经济空前繁荣的历史时期,从而促使雕塑艺术的发展出现新高峰。
经过隋和初唐的过渡阶段,融会了南北朝时北方和南方雕塑艺术的成就,又通过丝绸之路汲取了域外艺术的养分,使雕塑艺术大放异彩,创造出具有时代风格的不朽杰作。
用心专注服务专业隋唐是中国封建社会的鼎盛期,也是文学艺术发展的鼎盛期。
宗教造像艺术、陵墓的装饰雕刻艺术、陪葬的陶瓷雕塑艺术、肖像造型艺术等都进入一个空前繁荣时期。
宗教造像艺术在唐代有长足发展,其中比较有代表性的有敦煌石窟,龙门石窟等。
龙门石窟在经历魏晋唐多个朝代的开凿后,随历经千年岁月的风霜,仍不失其神秘华丽之彩。
龙门奉先寺群雕更显示出大唐帝国的强盛。
其中奉先寺大卢舍那佛龛是最为辉煌的杰作。
(见图6)其九尊一铺的形式为一佛、二弟子、二菩萨、二天王、二力士,还有二尊供养人雕像。
是一个有主有宾、层次井然的有机整体。
这也是意想造型中强调人是审美主体的观念。
此时的佛雕作品既博大凝重之态,又不失典雅鲜活之美。
其雕塑风格的多样化与技巧的纯熟已达到了史无前例的水平。
七、宋及金雕塑(公元960年-公元1279年)宋代以城市为中心的商品经济空前繁荣,市民阶层壮大起来,代表市民趣味的审美观念随之兴起。
与此同时,理学的兴盛使人们更关心现世生活,关注来世的佛教日趋衰落。
因此,宋代的佛教雕塑无论内容还是风格都明显世俗化,那些神圣不可及的面貌用心专注服务专业渐渐模糊了,代之而起的是更接近现实生活的形象。
造像艺术集中转入南方,如广元、大足、安岳、杭州、赣州都是摩岩造像较集中之地。
(见图7)大足石刻是我国石刻艺术的精品。
尽管它的开凿有着宣扬佛法说教的主旨,但雕塑匠师的高超手段,至今仍使人们为造像之精妙而赞叹不绝,从而受到无上的精神享受。
大足石刻无愧为中国雕塑史上的一大奇观。
在世俗题材方面,宋的陵墓石刻多沿袭唐之传统,但气势渐弱。
继中晚唐之后的宋代雕塑进一步生活化、世俗化,创作手法上趋于写实风格,材料使用上则更加广泛。
宋代的彩塑较为发达,在佛雕造像上较唐代有了较大变化,此时的佛雕造像以观音菩萨居多。
辽、西夏、金等少数民族的雕塑作品主流风格仍多受宋影响,但在不同程度上呈现出了其民族的特色。
八、元明清雕塑(公元1279年-公元1911年)中国蒙古族统治者早在建立元朝之前,便先后仿照汉族建筑用心专注服务专业样式,营建上都及大都两个都城。
而分布各地的寺庙塑像、石窟造像等亦展示了元代雕塑艺术的概貌。
进入元代,统治者重视手工业,雕塑作为其中重要的组成部分也得到了一定的发展。
明清两代,宗教观念进一步淡薄,此时的宗教雕塑在缺少内在信仰的状态下,显现出缺乏创造性和生命力的程式化倾向。
而明清的世俗雕塑艺术多趋于装饰化和工艺化。
这些雕塑大多更强调实用性与玩赏性功能,体现出工艺品的特色,而早期雕塑那种强烈的精神性功能则大大削弱了。
但是,这些装饰性、玩赏性的作品往往不受陈规限制,面貌各异,这也可以算是明清时期雕塑艺术的一个亮点。
其作品造型一般小巧玲珑、精致剔透、精雕细凿,缺乏大气之作和大型之作,艺术上逐渐转向个人化、内聚性的风格。
而一些与广大人民群众尤其是市民群众及知识阶层有着较密切关系的各种小型的案头陈设雕塑和工艺品装饰雕刻,则有显著的发展,出现了生机勃勃的景象,代表着这一历史时期雕塑艺术的新成就。
明清帝陵的陵墓表饰较前代规模更大,像设更多,布置讲究、技术娴熟,但其既缺乏唐代的超然、也缺乏汉代的雄浑,此时的用心专注服务专业作品更能满足人们的赏心悦目之功能,失去了前代的创造活力。
明清雕塑有明显追随唐宋风格的痕迹,在名目繁多的寺庙里,供奉着各式各样的神像,其造像多为彩塑,即泥塑彩绘。
从题材到表现手法日趋世俗化、民间化,形成了工巧繁缛、萎靡纤细、色彩亮丽的艺术风格。
如泥彩塑千手观音。
(见图8)九、现代雕塑(公元1911年后)进入20世纪后,中国传统的宗教雕塑已处于衰落时期,民间小型雕塑虽很繁荣,但未能成为主流。
辛亥革命及五•四运动前后到30年代,许多青年赴英国、美国、日本等国学习雕塑。
他们归国以后,大多从事艺术教育,成为中国近现代雕塑艺术的开拓者,促进了中国各种形式雕塑的发展。
这个时期比较大的创作有为纪念孙中山和其他民主革命家塑制的纪念像和设计抗日战争英雄纪念碑等。
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后,中国的架上雕塑、大型纪念性雕塑、园林雕塑、城市环境雕塑民间雕塑与大型泥塑群像等雕塑艺术都有了长足发展。
如江小鹣作的《孙中山立像》、王丙召作的《金田起义》等。
(见图9)标志着中国雕塑艺术又进入了一个全新的阶段。
用心专注服务专业西方雕塑发展史一、史前雕塑新石器时代开始后,人类被迫放弃狩猎成为牧人、农民,各种手工艺术得到了充分发展。
外国最早的雕塑是在人类为劳动和生活需要创造生产力极低的劳动工具--石器工具的同时创造的雕塑艺术。
其经历的时间漫长,演变反映了史前人类文化逐渐丰富的过程,在这一时期没有明显的地域性分别,所以它标志这整个人类文明的最初探索,而不是单一的代表某一民族。
比较著名的史前雕塑是距今25000年前的威伦道夫的维纳斯。
(见图10)他塑造的滚圆丰满的妇人形象,表达了原始人对丰产的象征性渴望。
二、古典雕塑1、原始时期西方雕塑的传统发源于古希腊和古罗马文化,但古希腊雕塑却又曾经被古埃及雕塑深深的影响过。
随着社会生产力的发展与原始公社的瓦解,世界上先后出现用心专注服务专业了最早的奴隶制国家,古埃及就是其中之一。
埃及的雕塑艺术大约始于公元前4000年,建筑业的诞生,孕育了艺术装饰的萌芽。
它长期保存了原始社会的残余,埃及的神话与宗教信仰支配了雕塑的形成和发展过程。
神话、宗教信仰的保守性是决定埃及雕刻发展迟缓的主要原因。
埃及雕刻是为法老政权和少数奴隶主贵族服务的。
由于受宗教思想意识支配,严格服从上层社会的审美观点和需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