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最好的人像摄影师”--肖全-ppt介绍
- 格式:pptx
- 大小:5.31 MB
- 文档页数:10
摄影师肖全:我们这一代 ●米 奥2016年与2017年交汇之际,那个被誉为“中国最好的人像摄影师”——肖全,又来到西子湖畔。
与三十多年前、拿着相机走在杭城大街上漫无目的地“扫街”不同,此次他带来了自己的摄影展。
展览中最引人注目的,依旧是那组上世纪八九十年代文艺圈中的名人肖像。
余华、崔健、窦唯、三毛、顾城……当这些原本难以触及的“熟人面孔”,如今以十分陌生又极其自然的状态出现在我们眼前,我们终于明白,他们曾经有过的渴望、失落以及对命运的抗争,每一个人都经历过,或者正在学习如何更好地与它相处。
杭州,肖全人像摄影的起点杭州,是肖全人像摄影开始的地方。
肖全在杭州的此次影展,没有秉持以往在其他城市的一贯风格。
他在原本计划中的“我们这一代”的巡展中,首次展出了30多年来的肖像作品集,将影展取名为“肖全肖像摄影作品展”。
肖全说,藉此代表他对杭州的感恩。
在浙江美术馆观看展出的人们,有幸窥得他这段重要的人生轨迹。
20世纪80年代肖全在北京当兵,那时他已经开始对“光影”着迷。
他订了很多摄影杂志,随身带着一台海鸥牌照相机,捕捉他眼里的光景。
1983年,肖全来到杭州,在部队疗养院疗养。
他遇到了两位前辈——新中国第一部体育题材彩色故事片《女篮5号》的摄影黄绍芬、上海电影制片厂的老厂长徐桑楚。
两位老人便成了他的拍摄对象。
从此,他手中的镜头开始对准人像,并生出独特的感触。
短短一个月间,肖全背着相机,在玉皇山路、南山路上,走走停停。
肖全镜头下上世纪80年代的杭州,有池塘边浣洗衣裳的大姐、有大树下的磨剪刀人,也有长凳上想着心事的年轻人。
走进展厅看到的第一部分,展示的11张照片便是这个时间段拍摄的。
其中一张四人肖像照,感染力极强。
黑白画面中,四个衣着朴素的小女孩正坐在地上,对着镜头笑得东倒西歪。
即便已经过去30多年,肖全依旧记得那天拍照的情形。
那是初春的一个下午,阳光正好,肖全像往常一样出来闲逛。
走到一个小池塘前,发现坐在旁边的四个小女孩。
“是不是书写更好呢?”肖全认定他在拍摄时赋予了对象一些主观内容。
“我更愿意用书写,我有个朋友,他是一个很了不起的摄影家,93年的时候我住他们家,他对我讲,肖全,我们可不是普通的摄影师,我们是影像作家。
”肖全说。
时隔多年,肖全依然记得对方说话的内容、时间、地点。
肖全身上有很宝贵的品质,他很相信朋友,相信彼此交流的时刻,相信对方的才能,相信对方说过的话,记者在对肖全的采访中不止一次有这样的感受。
用最简单的方式理解肖全的“我们这一代”摄影,肖全说,就是他当兵回到成都后认识了一帮这一生都非常好的朋友,他们介绍他去拍了这些名人。
肖全首先让记者意识到,把人物拍好的前提是与人的相处与交流,这样对方才会更加信任摄影,才能表现更好的状态。
“我至少清楚自己不是一个令人讨厌的人。
”他说。
在之后的对话中,记者才知道,当肖全站在酒店大堂,才是如约而至的记者时周围的人,机,两只胳膊蜷在胸前他的印象,为善的,甚至有些小心翼翼。
自我确认记者荣幸被肖全判断为好相处,者本人突然进入了肖全的相框,察这个画面有花,还有一摞书,发上,选择焦段的同时要把那一摞书、拿着矿泉水瓶,姿势,这个动作是不是足够典型,想怎样的动作会更适合表达。
个例子在向记者解释除摄影里一些重要的东西。
生涯让肖全更加确信肖全明亮肖全给记者看他手机里的图片,知名作家贾平凹赠给他新书影集,又想起往事。
您是伟大的摄影家,记录脑海的一个问号。
肖全摄影作品候,哪怕一个摄影师刚开始,一点名气都没有,甚至哪怕是一个孩子,说不定他的一个建议让你吃一惊,哇,天呐,他怎么会看得到这一点呢。
”他说。
肖全很早就对自己的特别之处有明确的认定。
他的朋友也很早给了他提示。
八九十年代,一次与朋友去成都某知名摄影师的家里,摄影师拍摄的西藏、新疆很美,但是朋友用成都话告诉他:“肖全你不要服他,他只是告诉人们什么是新疆,什么是西藏,而你是这里有。
”朋友指着心脏的位置。
“我知道什么是好的摄影。
很早就知道。
”他说。
时代的肖像作者:阅琳来源:《人像摄影》2017年第02期“中国最好的人像摄影师”2016年冬至,肖全肖像摄影展在西湖边上的浙江美术馆开幕,这已经是他今年的第10个个人摄影展了。
若从拿起相机算,那更是不计其数。
“我的肖像摄影是1983年从杭州开始的,这是个特殊的时间和地点。
”其实肖全本没想过自己会成为一名摄影师。
他从小喜欢画画,进入部队后,爱上了摄影。
每月不到10元的补贴。
大部分用来买相关摄影资料。
“1980年,我爸给我寄了180元,我花了169块买了台海鸥205旁轴照相机,主要是拍我的战友,一边拍,一边学。
那时我意识到自己有了制造影像的‘权力’,也就特别爱用相机来说话。
”上世纪八十年代,肖全从空军退伍转业回到成都,进入四川广括电视大学工作,很快身边就有了何多苓、崔永明,何训田、钟鸣这样一帮文艺圈的朋友。
“我那时就是个文学小青年,整天跟着他们混,他们在上面讲课,我就拿着录音机在下面录,后来他们看到我拍的照片吓了一跳。
何多苓说‘你要这么拍下去不得了啊!’于是我的肖像摄影就这么开始了。
今天看来,其实就是一种日常的生活方式,根本没计划,也没目的,大家平常喜欢起一玩儿,我在旁边给拍照片。
”1986年,四川《星星诗刊》在成郁评出了“中国十佳诗人”,北岛、顾城、舒婷等人纷纷来到成郁,肖全自然也被找来为大家拍照。
“那时我就跟他们混在起,喝茶。
饮酒、唱歌。
我拍艺术家开始就是以朋友的方式进入的,非常自然,来不及思考。
”关于“中国最好的人像摄影师”的来由,肖全解释说:“这是诗人柏桦用他的方式对我的赞美,有当时特殊的语境。
他是个非常敏感、纯净的诗人,对影像的感知力也很好,他的话充满了那个年代特有的诗意。
”1986年,柏桦还在四川大学读研究生,肖全为他拍摄了照片。
我晚上联系他,他和张枣在路灯下等我,看完照片后,他很激动地说:“从来没有张照片可以如此感动我,肖全我定要好好写诗来报答你,你定会成为中国最好的人像摄影师,我定会成为中国最好的现代诗人。
菩萨说:不肯走,就来吧——“三毛”肖全和三毛的缘分始于成都夏日的柳荫街。
1990年9月,肖全知道三毛到了成都,但他没有被安排采访,肖全和朋友说:“别管它,我们自己找上去。
”他敲开旅馆房间的门,给三毛看自己拍的作品,三毛说:“不行,肖全,你帮别人拍得这么好,一定要帮我拍。
”第二天肖全把照片拿给三毛看,她说:“很好看,但是这个不是三毛。
”肖全说:“因为你的衣服。
”三毛说:“我有啊,就是不敢穿。
”她从箱子里拿出一件衣服穿上,盘起的头发放了下来:“这样可以吗?”肖全眼睛一亮:“三毛,我发誓能给你拍出好照片。
”拍照之前,肖全骑着单车来到柳荫街旁的河边:一个自然的缓坡,河水哗哗往下流,小鸭子在游泳,青草随微风摇摆……“这是个理想的电影拍摄基地”,肖全这么想,景物全都有生命,它们一直见证时代的变化,一般人无法感受,他决定把三毛放到这里来。
三毛非常喜欢这条小街,,她能够感受并融入到这个城市的灵魂里,这些年代久远的清石板、茶馆、木门边的小竹椅、拉三轮的老头、街头拍纸的儿童……这组照片成了三毛在大陆的绝照。
拍完以后三毛说:“肖全你能不能今晚加个班,明天给我看照片。
在台湾,出名的不是我的写作,而是我的旅行。
”第二天,肖全拿着照片去找三毛:“我特别喜欢这一张,无论是人物的情绪、影调、构图都特别完整。
”三毛的视线一直没离开过照片,她说:“肖全,这不是完整,而是完美。
你知道吗?我十几二十岁就梳着短发、背着包满世界地漂,十几年过去了,还是我一个人。
你瞧,这是一个多么倔强的女人……”肖全记得那天的太阳很懒——成都人叫它“烘的太阳”,还有那天的空气,那组照片真是一个奇迹:女主角盘腿斜在茶馆的竹椅上,脸上笑成一朵花;他们从茶馆出来,有家人关着门,竹椅子扣在门上,女主角没去动它。
她拔了鞋,赤脚坐到竹椅旁的地上,眼睛望向镜头外;女主角坐在三轮车上和车夫砍价钱……在那一天,三毛把自己的一生演了一遍。
三个月之后,三毛在台湾自杀。
肖全拿起三毛在柳荫街的那张“行走”,他说一看这张照片全身毛孔都会张开来。
肖全20年前纪实摄影《我们这一代》肖全20年前纪实摄影《我们这一代》(2012-02-26 13:12:29)转载▼标签:摄影肖全三毛崔健张艺谋分类:文化里崔健三毛杨丽萍肖全:相机里存放一个时代一群文化英雄初长时,肖全用平视的镜头记录了他们磅礴的野心。
多年之后,这些作品似乎成为一个时代的悲壮证据肖全没有消失。
岁末,北京798布鲁姆画廊,肖全又在自己的影展上“冒”了出来。
这一次,是为了三毛。
距离上次他用作品令自己显影于众,近乎一年。
那一次,是为了杨丽萍。
有人说,肖全手中的镜头,记录了中国两个无法取代的符号:时代和女人。
他本人似乎不以为然:人人都在记录时代,只是我用了肖全的方式而已。
女人也是时代的组合,谁又不爱审美呢。
20年前,肖全的名字,因为拍摄“这一代”响遍那一代。
此后,除了与上述两个他口中“离上帝和自然最近的”女人的黑白影像始终捆绑,鲜能听闻他的消息。
有人说,肖全没救了,他天生大师的快门开始接受商业邀约。
也有人说,肖全成仙了,他四处云游去做了隐士。
其实,肖全的镜头一直在说话。
他去南美用镜头去追寻切格瓦拉;去仰光参加摄影节;他步步寻访三毛的漂泊足迹;用大量时间整理旧作,要以恩师马克·吕布为主题办一个更大的个展……他也把镜头对向一些曾不习惯被拍摄的企业老总和官员,但他没有再把镜头聚焦于曾满腔激情拍过的“我们这一代”。
用镜头记录下的时代和时代中的“他们”,随着时间,都变了样子。
记录者肖全,和这些样子擦肩或并肩20载,他说,自己可能也变了样子。
余华张艺谋谢烨和顾城“因为有八十年代托底,今天的沦亡都显得那么悲情和富有诗意”离肖全拍摄《我们这一代》时,至少已经过去15年。
15年后,肖全很少露面。
除非能够打动他的影展。
大多也是作品过去,人留下,继续过他想过的生活。
他想过的生活,可能在云南,可能在深圳,也可能在路上。
肖全曾在网络透露隐居生活。
有微博给他开了账号,他好奇,上去尝鲜。
偶然贴一张新拍作品:一怀孕女子在画家画的油画母鸡前,尽显母仪天下态。
人像摄影师肖全:我还不可以死作者:暂无来源:《廉政瞭望》 2018年第6期与门口那张20年前的照片相比,肖全的脸棱角不再分明,头发也旱已剪短。
照片中的他左手托腮,右手握着相机半遮脸颊,略微扬起的嘴唇周围有一些浅浅的胡渣,一双明亮的深窝眼平静地注视镜头,纯净、内敛、温柔,被记录在他给人的印象里。
成都,他回来了。
3月底,在火爆的作品分享会现场,粉丝们热情地提问,也有人调侃说“你现在跟照片上完全是两个样子啊”。
肖全顺手摸摸发福的肚子,始终微笑着,像在跟老朋友“摆龙门阵”一般平和。
用这样一张照片作为门面,59岁的他不仅是向拍摄者——自己的老师马克,吕布致敬,也是在告诉大家,自己30多年一直在做的肖像摄影,至今依然没变。
直到今天,肖全依然被称为中国最著名的肖像摄影师。
有人间他“今天的肖全还是当初的肖全吗”,他说“是,也不是”。
他在拍摄故事一直用镜头说话的肖全,确实是个不善言辞的人。
他语速平缓,讲话似乎要经过慎重思考。
不过一旦讲起拍摄中的故事,却滔滔不绝,乐呵得像个少年。
最近去龙泉山拍桃花,就因为他看到朋友周春芽画的“天价”桃花,便计划此行。
作为一名肖像摄影师,肖全拍的当然不只是桃花。
“给人发拍摄项目的传单,但是没有人买我的账,他们还以为我是给房地产企业发广告的。
”肖全说,他看到一个优哉游哉喝茶的大爷,状态非常惬意,就想给他拍。
见大爷不乐意,就对他说:“不拍也没关系,我们还可以享受这个阳光、茶、还有身后的桃花。
”这么一说,大爷居然同意了。
拍摄旅途中的故事,被面前这个“大叔”一讲,更有奇妙色彩。
终于明白,为什么诗人赵野评价年轻时的肖全为:帅得过分,却单纯透明。
他之前去金川拍照,看到一个老太太迎面走来,便高兴地冲她说:“老太,你长得好乖啊!”老太太张开满口假牙,笑得特别开心,他用镜头抓住这个瞬间。
他在昆明拍一个唱滇戏的老人,因为自己小时候也唱过样板戏,拍着拍着他就着罄鼓高声唱起了《智取威虎山》的桥段,两人都非常尽兴。
他拍谁,就是谁一生中最好的照片|肖全《我们这一代》《我们这一代》是摄影师肖全倾尽十年完成的艺术佳作,全方位记录80、90年代文化艺术界的辉煌行动。
书中收录崔健、陈丹青、窦唯、姜文……百余位时代人物,近500幅照片,9万文字。
不仅仅是一部摄影集,也是一件在任何时代都值得收藏的艺术品。
袖珍影像馆《我们这一代》打样效果1995年,上海外滩边站着两个男人,其中一个西方面孔对另一个东方面孔说:“在法国我有个女摄影师朋友,她用业余时间拍摄了很多好照片。
你的国家正在发生巨大的变化,你一定要坚持,也许5年、10年后,你的照片会非常重要。
他们,一个是法国著名摄影大师马克·吕布,一个是他的徒弟,也是后来被称为“中国最好的人像摄影师”“中国人像摄影教父“的肖全。
左:马克·吕布,右:肖全1995年秋天,肖全回到家乡成都,将十多年积累拍摄的照片集结成书,首次出版了《我们这一代》。
而其中内容,他拍摄了十个春秋四季。
这场时代拍摄之旅从1985年一直延续到1995年,全方位记录80、90年代文化艺术界的辉煌行动,“追踪”崔健、陈丹青、谭盾、张艺谋、陈凯歌、巩俐、窦唯、姜文、北岛、顾城、余华、史铁生、贾平凹、王安忆、苏童、韩少功、唐朝乐队……等一百多位时代人物,撰写9万文字记录背后的故事。
如此动作,只此肖全一人。
肖全可以说,肖全用手中的相机记录了中国文艺届的黄金时代。
这些被拍摄者是诞生于新中国成立后的第一批孩子,生长于红旗下,经历过时代动荡,但在之后的二三十年里,开始在诗歌、电影、文学、音乐、美术等领域自由生长,逐渐汇聚成一条磅礴的文艺长河。
在并不乐观的环境下冲破阻碍,打开了一扇改变历史的大门。
每一张面孔都充满迷人气息,这是物质贫瘠却充满理想的一代人。
提起肖全,很多人都会说:他是中国最好的人像摄影师。
诗人柏桦说:“肖全拍谁,就是谁一生中最好的照片。
”柏桦—— 1993 年——成都作家三毛有一天突然想拍一些照片,于是肖全连续跟拍了她三天,将照片送给三毛时,她说:“这不是完整,而是完美。
中国知名摄影师肖全
给大家整理了有关他的具体介绍,分享给你们!中国知名摄影师肖全生平:肖全被称为“中国最好的人像摄影师。
肖全在摄影圈内外的知名度,靠的是《我们这一代》的大型摄影集,这本出版于1996年的画册几乎囊括了1980、1990年代文学艺术界风云一时的各色知名人物,其中有张艺谋、陈凯歌、姜文、何训田、谭盾、北岛、王安忆、史铁生、陈村、崔健等人。
为了拍摄这本画册,肖全走南闯北,用了将近10年时间才告完成。
肖全也因此有了“中国最好的人像摄影师的美誉。
肖全历经十余年拍摄完成的《我们这一代》,是对中国50-60年代出生的知名文化艺术界人士进行影像建档。
这些年来,他遍访散落在中国各地的艺术家、文学家,在他的笔记本上排列着以自己的标准选择出的长长的名单,并且随着时间和工作的进行,这个名单还在不断地变化和丰富。
肖全怀着对同代人命运的关怀,怀着对人本身的同情和热爱,象一道和煦的阳光轻柔地穿过这一代人的生活,用他手中的相机为每一位被访者投射下一幅温存的造像。
而他对人物性格的精准把握,以及他与这一代人广泛密切的交往,也使得他的照片集超越了个人行为的层次,而成为具有社会意义的影像工程。
肖全,用他的温情和执着,见证了这一代人的生存,折射出了他
们的痛苦与欢乐,彷徨与坚持,而在这一切之上,是对生命的永恒关怀。
中国知名摄影师肖全的作品:《我们这一代》《天堂之鸟》三毛摄影专集。
《杨丽萍》中国知名摄影师肖全的展览:1991年年底在台湾举办个人影展1992年在瑞士举办个展1993年在法国参加摄影联展2004参加《紫禁城国际摄影大展》中国知名摄影师肖全的成就:被称为“中国最好的人像摄影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