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季与节气(2019年9月)
- 格式:ppt
- 大小:218.50 KB
- 文档页数:15
二十四节气二十四节气是中国古代订立的一种用来指导农事的补充历法, 是在春秋战国时期形成的。
由于中国农历是一种“阴阳合历”, 即根据太阳也根据月亮的运行制定的, 因此不能完全反映太阳运行周期, 但中国又是一个农业社会, 农业需要严格了解太阳运行情况, 农事完全根据太阳进行, 所以在历法中又加入了单独反映太阳运行周期的“二十四节气”, 用作确定闰月的标准。
二十四节气能反映季节的变化, 指导农事活动, 影响着千家万户的衣食住行。
二十四节气是根据太阳在黄道(即地球绕太阳公转的轨道)上的位置来划分的。
一、立春1.介绍: 立春, 是二十四节气之一, 又称“打春”, “立”是“开始”的意思, 中国以立春为春季的开始, 每年2月4日或5日太阳到达黄经315度时为立春。
古人将立春定为24个节气之首。
立春之日, 晚上七点时仰望星空, 可见北斗七星的斗柄正指向东北, 即方位角45度的地方, 古人称为艮(八卦之一)的方向。
立春的“立”表示开始, “春”表示季节, 故立春有春之节气已开始之意。
农谚有“春打六九头”、“几时霜降几时冬, 四十五天就打春”之语, 从冬至开始入九“五九”四十五天, 因而立春正好是“六九”的开始。
2、由来立春作为节令早在春秋时就有了, 那时一年中有立春、立夏、立秋、立冬、春分、秋分、夏至、冬至八个节令, 到了《礼记?月令》一书和西汉刘安所著的《淮南子?天文训》中, 才有24个节气的记载。
在汉代前历法曾多次变革, 那时曾将24节气中的立春这一天定为春节, 意思春天从此开始。
这种叫法曾延续了两千多年, 直到1913年, 当时的国民政府正式下了一个文件, 明确每年的正月初一为春节。
此后立春日, 仅作为24个节气之一存在并传承至今。
3、习俗立春亦称“打春”、“咬春”, 又叫“报春”。
这个节令与众多节令一样有众多民俗, 有迎春行春的庆贺祭典与活动, 有打春的“打牛”和咬春吃春饼、春盘、咬萝卜之习俗等。
从历史文献记载来看, 我国历朝历代的迎春仪式隆重而浩大。
春季(春天)
1、立春:东风解冻鱼上冰
2、雨水:冰雪融化桃花开
3、惊蛰:草木萌动鸿雁来
4、春分:芽茶播种燕飞舞
5、清明:细雨放飞柳飘絮
6、谷雨:雨生百谷春盎然
夏季(夏天)
7、立夏:桑枣灌溉遍地谷
8、小满:蚕丝畜养麦起身
9、芒种:收割播种鹭助兴
10、夏至:棉花现蕾照眼明
11、小暑:知了风轻汗如雨
12、大暑:骤雨孕育赏红莲
秋季(秋天)
13、立秋:寒风飘叶寒蝉鸣
14、处暑:葵花添衣遍地黄
15、白露:秋雨降露白如银
16、秋分:桂花收获香满园
17、寒露:鸿雁南飞蟹正肥
18、霜降:芙蓉花落叶满天
冬季(冬天)
19、立冬:收葱修剪地始冻
20、小雪:残菊飘雪犁耙开
21、大雪:寒梅地冻温室暖
22、冬至:瑞雪防冻兆丰年
23、小寒:寒冬积肥腊月天
24、大寒:岁末辞旧过大年
二十四节气歌
春雨惊春清谷天夏满芒夏暑相连秋处露秋寒霜降冬雪雪冬小大寒。
二十四节气表(中英文对照);24节气歌;二十四节气与七十二候;二十四节气谚语大全二十四节气的具体含义1、二十四节气(“定气法”节气)反映了太阳的太阳的周年视运动,所以在公历中它们的日期是相对固定的,上半年的节气在6日,中气在21日,下半年的节气在8日,中气在23日,二者前后不差1~2日。
2、地球每365天6时9分10秒〔精确〕,围绕太阳公转一周,每天zd24小时还要自转一次。
由于地球旋转的轨道面同赤道面不是一致的,而是保持一定的倾斜,所以一年四内季太阳光直射到地球的位置是不同的。
以北半球来讲,太阳直射北回归线(北纬23°26'),天文上就称为夏至;太阳直射南回归线(南纬23°26')时称为冬至;夏至和冬至即指已经到了夏、冬两季的中间了。
3、一年中太阳两次直射在赤道上时,就分别为春分和秋分,这也就到了春、秋两季的中间,这两天白昼和黑夜一样长。
太阳直射点的活动规律为:春分(3月容21日前后),太阳直射点在赤道0°,此后北移。
夏至(6月22日前后),太阳直射点在北回归线(23°26’N)上,此后南移。
4、秋分(9月23日前后),太阳直射点在赤道0°,此后继续南移。
冬至(12月22日前后),太阳直射点在南回归线(23°26’S)上,在此之后向北移动。
二十四个节气立春、雨水、惊蛰、春分、清明、谷雨、立夏、小满、芒种、夏至、小暑、大暑、立秋、处暑、白露、秋分、寒露、霜降、立冬、小雪、大雪、冬至、小寒、大寒。
二十四节气歌春雨惊春清谷天,夏满芒夏暑相连。
秋处露秋寒霜降,冬雪雪冬小大寒。
每月两节不变更,最多相差一两天。
上半年来六廿一,下半年是八廿三。
二十四节气表二十四节气与七十二候众所周知,24个节气,其中包括12个月,每个节气15前后天。
而中国又将“五天”称为“一候”,“三候”为一个节气,所以一个节气又被称为“三候”。
中国古代劳动人民将每个节气的“三候”根据当时的气候特征和一些特殊现象有分别起了名字,用来简洁明了的表示当时的天气等特点。
二十四节气时间表(2024年)二十四节气时间表2024年小寒阳历2024年01月06日 04:47大寒阳历2024年01月20日 22:06立春阳历2024年02月04日 16:25雨水阳历2024年02月19日 12:12惊蛰阳历2024年03月05日 10:19春分阳历2024年03月20日 11:04清明阳历2024年04月04日 14:57谷雨阳历2024年04月19日 21:55立夏阳历2024年05月05日 08:03小满阳历2024年05月20日 20:53芒种阳历2024年06月05日 12:02夏至阳历2024年06月21日 04:43小暑阳历2024年07月06日 22:11大暑阳历2024年07月22日 15:34立秋阳历2024年08月07日 07:59处暑阳历2024年08月22日 22:43白露阳历2024年09月07日 11:00秋分阳历2024年09月22日 20:31寒露阳历2024年10月08日 02:49霜降阳历2024年10月23日 06:04立冬阳历2024年11月07日 06:12小雪阳历2024年11月22日 03:49大雪阳历2024年12月06日 23:12冬至阳历2024年12月21日 17:18节气是按阴历算还是按阳历算节气是按照中国农历来计算的,属于阴历的一部分。
因为中国农历的日期和季节与太阳的运动和地球的位置有关,所以节气的时间是根据农历来计算的。
节气是一天还是一段时间根据所了解到的信息,节气是指中国农历中表示季节变化的时间点,通常是一个日期点。
因此,可以说节气是一天。
二十四节气七言诗地球绕着太阳转,绕完一圈是一年。
一年分成十二月,二十四节紧相连。
按照公历来推算,每月两气不改变。
上半年是六、廿一,下半年逢八、廿三。
这些就是交节日,有差不过一两天。
二十四节有先后,下列口诀记心间:一月小寒接大寒,二月立春雨水连; 惊蛰春分在三月,清明谷雨四月天; 五月立夏和小满,六月芒种夏至连; 七月大暑和小暑,立秋处暑八月间; 九月白露接秋分,寒露霜降十月全; 立冬小雪十一月,大雪冬至迎新年。
竭诚为您提供优质文档/双击可除二十四节气名称和对应的时间篇一:二十四节气表课题:二十四节气表一、教学目标:1、通过“二十四节气表”的制作,了解我国历法的来源和二十四节气的名称、时间;了解四季变化与二十四节气的联系;了解家乡的四季特点。
2、引发学生对天文观测和历法进一步学习和探究的兴趣。
二、教学重点、教学难点:动手制作二十四节气表。
三、教学准备:剪刀、刻刀、胶水。
四、课时安排:1课时第一课时(总第2课时)教学过程:我国自古以来就是一个农业大国,农业需要严格了解太阳运行情况,农事完全根据太阳进行,所以在历法中又加入了单独反映太阳运行周期的“二十四节气”,它能反映季节的变化,指导农事活动,影响着千家万户的衣食住行。
让我们来制作一个转盘式《二十四节气表》,有了它就能快速找到各个节气所对应的时间。
1、把“二十四节气表”圆盘和各部件从活动图片上剪下,把标有刻空符号“×”处刻空。
2、在“二十四节气”圆盘的空格内按顺序填上二十四节气的名称,背诵及理解二十四节气,并对照日历填上各节气对应的时间。
3、按照组装示意图,把“二十四节气表”的圆盘夹在上盘和转柄之间,将上盘通过粘片和转柄粘合。
这样,一个“二十四节气表”就无成了。
板书设计:授课时间:课后记:1篇二:24节气与12时辰春雨惊春清谷天,夏满芒夏暑相连,秋处露秋寒霜降,冬雪雪冬小大寒。
二十四节气是中国古代劳动人民智慧的结晶,古人根据不同节气的气候特点来指导农事活动、衣食住行及养生美容,20XX年6月入二十四节气选第三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24节气分别为:立春,雨水,惊蛰,春分,清明,谷雨;立夏,小满,芒种,夏至,小暑,大暑;立秋,处暑,白露,秋分,寒露,霜降;立冬,小雪,大雪。
冬至,小寒,大寒。
每个节气约间隔半个月的时间,分列在十二个月里面。
在月首的叫做节气,在月中的叫做“中气”,所谓“气”就是气象、气候的意思。
此外,每个节气还分三候,五日为一候。
四季节气划分时间表
冬季:冬季于每年的最后一个月到次年的第三个月之间。
这个季
节有雾霾,表示阴气居多,天气往往偏寒冷,最低的温度可以达到零
下几十度,甚至零下数百度。
冬季也是偶尔多雪的季节,而且空气里
也会有降雪的现象,使得冬季显得更加清凉。
冬季比较容易感冒,因
此大家在冬天一定要注意保暖、多饮水和吃温补的食物。
春季:春季是一年中最具活力的季节,一般是从3月到5月之间,是万物复苏的季节,全国多地的树木都会有萌动,如果运气好的话,
还会有小鸟在枝头歌唱、花朵在花丛中盛开,这时的空气里也会释放
出雾气,非常清新。
春季可以锻炼身体,适当活动可以帮助调节人体
内分泌,改善血液循环,提高免疫力,增强身体体能。
夏季:夏季始于6月,持续到8月,夏季天气往往比其他季节更热,有时甚至能达到四十度或更高,但是也不难看出夏季的美丽,因
为空气中也弥漫着花的气息。
夏季可以步入大自然,去海边游玩,也
可以去湖边钓鱼,但一定要注意防晒,保护皮肤,不要过度暴晒。
秋季:秋季从9月开始,一直持续到11月,秋季是一年中多雨的
季节,天气往往比较湿润。
秋季也是观赏落叶的季节,这时候往往会
有很多的枫叶降落,它们颜色的变化也非常的多,令人眼花缭乱。
秋
季可以去野外放风筝,也可以去赏花,但要注意不要出现感冒症状。
四季划分与二十四节气表特点时段季节节气日期含义月日历时月日寒冷干燥,西北风多。
11.3-3.2120冬季立春24-5 春季的开始。
气温回升。
雨水19.21 降雨开始。
雨量渐增。
干旱无雨,忽冷忽热。
3.3-5.565春季惊蛰36-7 惊醒了蛰伏在土中冬眠的动物春分21.22 表示昼夜平分。
清明45-6 天气晴朗,草木繁茂。
谷雨20.22 雨量充足而及时。
前期少雨,干热,南风多。
5.6-9.22140夏季立夏56-7 夏季的开始,气温显著上升。
小满21.22 麦类等夏熟作物籽粒开始饱满。
芒种66-7 麦类等有芒作物成熟。
(入梅)夏至22 炎热的夏天来临(昼短夜长开始)小暑77-8 气候开始炎热。
(出梅)大暑23.24 一年中最热的时候(入伏)立秋88-9 秋季的开始。
炎热将过。
处暑23.24 炎热的暑天结束。
白露98-9 天气转凉,露凝而白。
秋高气爽,最舒适。
9.23-11.240秋季秋分23.24 昼夜平分。
寒露108-9 露水已寒,将要结冰。
霜降24 天气渐冷,开始有霜。
寒冷干燥,西北风多。
11.2-3.2120冬季立冬117-8 冬季的开始。
小雪22.23 开始下雪。
大雪127-8 降雪增多。
地面积雪。
冬至22.23 寒冷的冬天来临。
昼长夜短(数九)小寒15-6 气候开始寒冷。
大寒20.21 一年中最冷的时候。
- 1 -。
二十四节气对应日期二十四节气是中国古代订立的一种用来指导农事的补充历法,是在春秋战国时期形成的。
由于中国农历是一种“阴阳合历”,即根据太阳也根据月亮的运行制定的,因此不能完全反映太阳运行周期,但中国又是一个农业社会,农业需要严格了解太阳运行情况,农事完全根据太阳进行,所以在历法中又加入了单独反映太阳运行周期的“二十四节气”,用作确定闰月的标准。
二十四节气能反映季节的变化,指导农事活动,影响着千家万户的衣食住行。
二十四节气是根据太阳在黄道(即地球绕太阳公转的轨道)上的位置来划分的。
二十四节气▪立春▪雨水▪惊蛰▪春分▪清明▪谷雨春季▪立夏▪小满▪芒种▪夏至▪小暑▪大暑夏季▪立秋▪处暑▪白露▪秋分▪寒露▪霜降秋季▪立冬▪小雪▪大雪▪冬至▪小寒▪大寒冬季编辑本段历史由来24节气图(24张)春雨惊春清谷天,夏满芒夏暑相连,秋处露秋寒霜降,冬雪雪冬小大寒。
上半年是六廿一,下半年来八廿三,每月两节日期定,最多不差一二天。
由于上下五千年历史以来,我国的主要政治、经济、文化、农业活动中心多集中在黄河流域[1]中原地区,二十四节气也就是以这一带的气候、物候为依据建立起来的。
由于我国幅员辽阔,地形多变,故二十四节气对于很多地区来讲只是一种参考。
远在春秋时代,就定出仲春、仲夏、仲秋和仲冬等四个节气。
以后不断地改进与完善,到秦汉年间,二十四节气已完全确立。
公元前104年,由邓平等制定的《太初历》,正式把二十四节气订于历法,明确了二十四节气的天文位置。
在古代,一年分为十二个月纪,每个月纪有两个节气。
在前的为节历,在后的为中气,如立春为正月节,雨水为正月中,后人就把节历和中气统称为节气。
早在东周春秋战国时代,我国人民中就有了日南至、日北至的概念。
随后人们根据月初、月中的日月运行位置和天气及动植物生长等自然现象,利用之间的关系,把一年平分为二十四等份。
并且给每等份取了个专有名称,这就是二十四节气。
到战国后期成书的《吕氏春秋》“十二月二十四节气和黄道十二宫纪”中,就有了立春、春分、立夏、夏至、立秋、秋分、立冬、冬至等八个节气名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