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二十四节气时间表
- 格式:xls
- 大小:48.50 KB
- 文档页数:6
中国24节气全释中国24节气是传统农历的一种时间划分方式,起源于古代农耕文化,代表了中国人民对自然界周期变化的观察和认识。
这些节气分别按照太阳在黄道上的位置来划分,与气温、天候和农事活动等因素密切相关。
全年24节气的释解既代表了中国古代文化的智慧,也反映了中华民族对自然界的敬畏之情。
1. 立春:立春为二十四节气中的第一个节气,表示春季的开始。
立春之后,大地渐渐回暖,农事活动逐渐展开。
2. 雨水:雨水代表着冬天逐渐结束,春天临近。
此时,气温逐渐回升,雪融化成为雨水。
3. 惊蛰:惊蛰是春季的第三个节气,表示蛰伏的昆虫开始苏醒,气候由寒冷转暖。
4. 春分:春分标志着春季的正式来临,白昼和黑夜的时间相等。
春分之后,阳光逐渐增强,气温逐渐回暖。
5. 清明:清明节气是传统的祭祀节日,也是春季的重要节气。
此时,天气渐暖,万物开始复苏。
6. 谷雨:谷雨是表示播种后期降雨对庄稼生长的意义。
雨水充足,对青黄不接的庄稼来说是好事。
7. 立夏:立夏标志着夏季的开始,天气逐渐变热,进入了炎热的季节。
8. 小满:小满表示夏季的第二个节气,此时庄稼开始结实,但还没有完全成熟。
9. 芒种:芒种是夏季的第三个节气,此时谷类作物开始成熟。
10. 夏至:夏至是夏季的中期,也是一年中白昼最长的一天。
夏至之后,天气逐渐转凉。
11. 小暑:小暑表示夏季的第四个节气,气温逐渐升高,炎热的天气开始到来。
12. 大暑:大暑是夏季的最后一个节气,气温最高,人们需要注意防暑。
13. 立秋:立秋标志着夏季的结束,秋季的开始,夜晚渐渐变凉,白天的温度逐渐下降。
14. 处暑:处暑表示夏季的最后一个节气,此时天气炎热依然,但已经不像大暑那么热。
15. 白露:白露是秋季的第二个节气,表示天气开始转凉,露水开始出现在草木上。
16. 秋分:秋分标志着秋季的正式到来,昼夜平分,天气渐渐凉爽。
17. 寒露:寒露是秋季的第三个节气,此时天气渐渐变冷,出现露水。
18. 霜降:霜降表示秋季的第四个节气,此时天气逐渐寒冷,大地开始结霜。
中国⼆⼗四节⽓表 ⼆⼗四节⽓是我国古代劳动⼈民长期对天⽂、⽓象、物候进⾏观测、研究、总结的结果;是天⽂、物候、民俗⽂化完美的结合;是我国劳动⼈民独有的⼈⽂遗产。
2018年⼆⼗四节⽓表让你了解每⼀个节⽓的时间,以下是blanche⼩编分享给⼤家的关于中国⼆⼗四节⽓表,⼀起来看看2018年24节⽓表⼤全吧! 中国⼆⼗四节⽓表_2018年⼆⼗四节⽓表_2018年24节⽓表⼤全春季⽇期夏季⽇ 期秋季⽇ 期冬季⽇ 期2⽉3-5⽇5⽉5-7⽇8⽉7-9⽇11⽉7-8⽇2⽉18-20⽇5⽉20-22⽇8⽉22-24⽇11⽉22-23⽇3⽉5-7⽇6⽉5-7⽇9⽉7-9⽇12⽉6-8⽇3⽉20-22⽇6⽉21-22⽇9⽉22-24⽇12⽉21-23⽇4⽉4-6⽇7⽉6-8⽇10⽉8-9⽇1⽉5-7⽇4⽉19-21⽇7⽉22⽇-24⽇10⽉23-24⽇1⽉20-21⽇ ⼆⼗四节⽓的含义 ⽴春:每年的2⽉4⽇或5⽇,谓春季开始之节⽓。
⾬⽔:每年的2⽉19⽇或20⽇,此时冬去春来,⽓温开始回升,空⽓湿度不断增⼤,但冷空⽓活动仍⼗分频繁。
惊蛰:每年的3⽉5⽇或6⽇,指的是冬天蛰伏⼟中的冬眠⽣物开始活动。
惊蛰前后乍寒乍暖,⽓温和风的变化都较⼤。
春分:每年的3⽉20⽇或21⽇,阳光直照⾚道,昼夜⼏乎等长。
我国⼴⼤地区越冬作物将进⼊春季⽣长阶段。
清明:每年的4⽉4⽇或5⽇,⽓温回升,天⽓逐渐转暖。
⾕⾬:每年的4⽉20⽇或21⽇,⾬⽔增多,利于⾕类⽣长。
⽴夏:每年的5⽉5⽇或6⽇,万物⽣长,欣欣向荣。
⼩满:每年的5⽉21⽇或22⽇,麦类等夏熟作物此时颗粒开始饱满,但未成熟。
芒种:每年的6⽉5⽇或6⽇,此时太阳移⾄黄经75度。
麦类等有芒作物已经成熟,可以收藏种⼦。
夏⾄:每年的6⽉21⽇或22⽇,⽇光直射北回归线,出现“⽇北⾄,⽇长⾄,⽇影短⾄”,故⽈“夏⾄”。
⼩暑:每年的7⽉7⽇或8⽇,⼊暑,标志着我国⼤部分地区进⼊炎热季节。
二十四节气与公历日期对照表《百家姓》赵钱孙李周吴郑王冯陈褚卫蒋沈韩杨朱秦尤许何吕施张孔曹严华金魏陶姜戚谢邹喻柏水窦章云苏潘葛奚范彭郎鲁韦昌马苗凤花方俞任袁柳酆鲍史唐费廉岑薛雷贺倪汤滕殷罗毕郝邬安常乐于时傅皮卞齐康伍余元卜顾孟平黄和穆萧尹姚邵湛汪祁毛禹狄米贝明臧计伏成戴谈宋茅庞熊纪舒屈项祝董梁杜阮蓝闵席季麻强贾路娄危江童颜郭梅盛林刁钟徐邱骆高夏蔡田樊胡凌霍虞万支柯昝管卢莫经房裘缪干解应宗丁宣贲邓郁单杭洪包诸左石崔吉钮龚程嵇邢滑裴陆荣翁荀羊於惠甄麴家封芮羿储靳汲邴糜松井段富巫乌焦巴弓牧隗山谷车侯宓蓬全郗班仰秋仲伊宫宁仇栾暴甘钭厉戎祖武符刘景詹束龙叶幸司韶郜黎蓟薄印宿白怀蒲邰从鄂索咸籍赖卓蔺屠蒙池乔阴郁胥能苍双闻莘党翟谭贡劳逄姬申扶堵冉宰郦雍璩桑桂濮牛寿通边扈燕冀郏浦尚农温别庄晏柴瞿阎充慕连茹习宦艾鱼容向古易慎戈廖庾终暨居衡步都耿满弘匡国文寇广禄阙东欧殳沃利蔚越夔隆师巩库聂晁勾敖融冷訾辛阚那简饶空曾毋沙乜养鞠须丰巢关蒯相查后荆红游竺权逯盖益桓公万俟司马上官欧阳夏侯诸葛闻人东方赫连皇甫尉迟公羊澹台公冶宗政濮阳淳于单于太叔申屠公孙仲孙轩辕令狐钟离宇文长孙慕容鲜于闾丘司徒司空亓官司寇仉督子车颛孙端木巫马公西漆雕乐正壤驷公良拓拔夹谷宰父彀梁晋楚闫法汝鄢涂钦段干百里东郭南门呼延归海羊舌微生岳帅缑亢况后有琴梁丘左丘东门西门商牟佘佴伯赏南宫墨哈谯笪年爱阳佟第五言福百姓姓终《千字文》天地元黄宇宙洪荒日月盈昃辰宿列张寒来暑往秋收冬藏闰余成岁律吕调阳云腾致雨露结为霜金生丽水玉出昆冈剑号巨阙珠称夜光果珍李柰菜重芥姜海咸河淡鳞潜羽翔龙师火帝鸟官人皇始制文字乃服衣裳推位让国有虞陶唐吊民伐罪周发殷汤坐朝问道垂拱平章爱育黎首臣伏戎羌遐迩壹体率宾归王鸣凤在竹白驹食场化被草木赖及万方盖此身发四大五常恭惟鞠养岂敢毁伤女慕贞洁男效才良知过必改得能莫忘罔谈彼短靡恃已长信使可覆器欲难量墨悲丝染诗赞羔羊景行维贤克念作圣德建名立形端表正空谷传声虚堂习听祸因恶积福缘善庆尺璧非宝寸阴是竞资父事君曰严与敬孝当竭力忠则尽命临深履薄夙与温清似兰斯馨如松之盛川流不息渊澄取映容止若思言辞安定笃初诚美慎终宜令荣业所基籍甚无竟学优登仕摄职从政存以甘棠去而益咏乐殊贵贱礼别尊卑上和下睦夫唱归随外爱傅训入奉母仪诸姑伯叔犹子比儿孔怀兄弟同气连枝交友投分切磨箴规仁慈隐恻造次弗离节义廉退颠沛匪亏性静情逸心动神疲守真志满逐物意移坚持雅操好爵自縻都邑华夏东西二京背邙面洛浮渭据泾宫殿盘郁楼观飞惊图写禽兽画采仙灵丙舍傍启甲帐对楹《六十甲子顺序表》。
中国二十四节气表中国二十四节气是中国悠久历史传统发明的一种新','俗习俗,自古以来中国农民就用它来确定农事活动的季节性变动。
它提供了春耕、夏种、秋收、冬藏四季耕作作物的具体日期及收获期,在不同时期给农民指引行动方向。
中国二十四节气的定义源于中国“阴阳五行”的宇宙观,可以追溯到西周时期的《太玄经》。
它的节气的具体来历则可以追溯到战国时期的《律历志》(或称《律统》)和秦朝时期的兵法家司马迁所写的《淮南子》中。
明朝时候,周玉衡编写了《日晷经》,用历法分析了二十四节气的产生。
中国二十四节气,由农历每月的十五日半月分为两段,每段折中称为一个节气。
二十四节气的始启是由农历正月初一称为“立春”,月中又称“雨水”,又称“惊蛰”,称为“春分”,月末叫“清明”。
随着每月的循环,随着时节的变换,二十四节气又重新开始。
这24 个节气时刻逐一到来,每个节气都有意义深远,传达了人们对四季节更换及其影响的土壤、气候、风土及植物生长的认识,以及农活动的安排。
二十四节气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深刻地影响着中国民俗文化、宗教文化及耕作习俗。
一些习俗活动仍然有着其节气的时节性特征。
比如过春节、清明节、端午节、中秋节,十五的农事活动有着与节气的密切联系,比如松土、种谷等,这一切都延申至今日社会的生活习俗,以及世外桃源般的乡间节庆。
中国二十四节气至今仍然对耕作习俗及日常生活有着着重要的作用,它不仅是中国人民开垦荒野、战胜饥荒的重要理论基础,而且影响到各个层面,比如供奉祭祀、传统节日、农业耕作、生产活动及人们的衣食住行社会活动等,都受到节气的约束。
人们也借助它形塑出中华文明的哲学思想及文化的范畴,比如节气有着“秋分”、“冬至”、“衰微”等季节性特征,很大。
二十四节气时间表(2024年)二十四节气时间表2024年小寒阳历2024年01月06日 04:47大寒阳历2024年01月20日 22:06立春阳历2024年02月04日 16:25雨水阳历2024年02月19日 12:12惊蛰阳历2024年03月05日 10:19春分阳历2024年03月20日 11:04清明阳历2024年04月04日 14:57谷雨阳历2024年04月19日 21:55立夏阳历2024年05月05日 08:03小满阳历2024年05月20日 20:53芒种阳历2024年06月05日 12:02夏至阳历2024年06月21日 04:43小暑阳历2024年07月06日 22:11大暑阳历2024年07月22日 15:34立秋阳历2024年08月07日 07:59处暑阳历2024年08月22日 22:43白露阳历2024年09月07日 11:00秋分阳历2024年09月22日 20:31寒露阳历2024年10月08日 02:49霜降阳历2024年10月23日 06:04立冬阳历2024年11月07日 06:12小雪阳历2024年11月22日 03:49大雪阳历2024年12月06日 23:12冬至阳历2024年12月21日 17:18节气是按阴历算还是按阳历算节气是按照中国农历来计算的,属于阴历的一部分。
因为中国农历的日期和季节与太阳的运动和地球的位置有关,所以节气的时间是根据农历来计算的。
节气是一天还是一段时间根据所了解到的信息,节气是指中国农历中表示季节变化的时间点,通常是一个日期点。
因此,可以说节气是一天。
二十四节气七言诗地球绕着太阳转,绕完一圈是一年。
一年分成十二月,二十四节紧相连。
按照公历来推算,每月两气不改变。
上半年是六、廿一,下半年逢八、廿三。
这些就是交节日,有差不过一两天。
二十四节有先后,下列口诀记心间:一月小寒接大寒,二月立春雨水连; 惊蛰春分在三月,清明谷雨四月天; 五月立夏和小满,六月芒种夏至连; 七月大暑和小暑,立秋处暑八月间; 九月白露接秋分,寒露霜降十月全; 立冬小雪十一月,大雪冬至迎新年。
二十四节气的说明立春:每年的2月4日或5日,谓春季开始之节气。
雨水:每年的2月19日或20日,此时冬去春来,气温开始回升,空气湿度不断增大,但冷空气活动仍十分频繁。
惊蛰:每年的3月5日或6日,指的是冬天蛰伏土中的冬眠生物开始活动。
惊蛰前后乍寒乍暖,气温和风的变化都较大。
春分:每年的3月20日或21日,阳光直照赤道,昼夜几乎等长。
我国广大地区越冬作物将进入春季生长阶段。
清明:每年的4月4日或5日,气温回升,天气逐渐转暖。
谷雨:每年的4月20日或21日,雨水增多,利于谷类生长。
立夏:每年的5月5日或6日,万物生长,欣欣向荣。
小满:每年的5月21日或22日,麦类等夏熟作物此时颗粒开始饱满,但未成熟。
芒种:每年的6月5日或6日,此时太阳移至黄经75度。
麦类等有芒作物已经成熟,可以收藏种子。
夏至:每年的6月21日或22日,日光直射北回归线,出现“日北至,日长至,日影短至”,故曰“夏至”。
小暑:每年的7月7日或8日,入暑,标志着我国大部分地区进入炎热季节。
大暑:每年的7月22日或23日,正值中伏前后。
这一时期是我国广大地区一年中最炎热的时期,但也有反常年份,“大暑不热”,雨水偏多。
立秋:每年的8月7日或8日,草木开始结果,到了收获季节。
处暑:每年的8月23日或24日,“处”为结束的意思,至暑气即将结束,天气将变得凉爽了。
由于正值秋收之际,降水十分宝贵。
白露:每年的9月7日或8日,由于太阳直射点明显南移,各地气温下降很快,天气凉爽,晚上贴近地面的水气在草木上结成白色露珠,由此得名“白露”。
秋分:每年的9月23日或24日,日光直射点又回到赤道,形成昼夜等长。
寒露:每年的10月8日或9日。
此时太阳直射点开始向南移动,北半球气温继续下降,天气更冷,露水有森森寒意,故名为“寒露风”。
霜降:每年的10月23日或24日,黄河流域初霜期一般在10月下旬,与“霜降”节令相吻合,霜对生长中的农作物危害很大。
立冬:每年的11月7日或8日,冬季开始小雪:每年的11月22日或23日,北方冷空气势力增强,气温迅速下降,降水出现雪花,但此时为初雪阶段,雪量小,次数不多,黄河流域多在“小雪”节气后降雪。
二十四节气表了解中国文化中的时间观念与生活智慧在中国文化中,时间观念与生活智慧紧密相连,而二十四节气正是中国古代智慧的结晶。
二十四节气以太阳的视运行轨道为基础,将一年划分为二十四个节气,用来指导农事、生活和适应气候变化。
通过了解二十四节气,可以深入了解中国人的时间观念与生活智慧。
1. 立春:中国农历的春天开始的第一个节气。
立春标志着农事活动由收获转向播种,人们开始准备新一年的农耕工作。
这体现了中国人对时间的敬畏和在时间中的生活智慧。
2. 雨水:雨水是中国北方降雨开始增多的节气。
中国农民认为雨水是春季播种和作物生长的关键,因此注重谋求雨水来保证良好的农作物收成。
这代表了中国人对自然环境的敏感和对时间的把握。
3. 惊蛰:惊蛰是春季第三个节气,意味着春雷开始震动,冬季的生机悄悄苏醒。
人们开始做农事准备,为即将来临的春天做好准备。
这展示了中国人善于观察自然环境,及时适应并利用时间的生活智慧。
4. 春分:春分表示昼夜平分,中午太阳直射地球赤道,是春季的分界点。
中国人相信春分是阳气升腾、万物复苏的时间节点。
他们会进行祭祀,表达对时间概念与生活智慧的崇敬。
5. 清明:清明是春季第五个节气,意味着寒冬离去,温度回暖,适宜进行春耕。
同时也是纪念祖先的重要节日,人们借此机会表达对先人的敬意,传承家族的生活智慧。
6. 谷雨:谷雨是春季最后一个节气,意味着天气暖和,适合农作物的收获。
中国农民会在这个时候举行祭祀活动,感谢大地赐予的丰收。
这呈现了中国人对时间的感恩之情和生活智慧。
7. 立夏:立夏是夏季的开始,也是二十四节气中的一个重要节气。
中国农民会根据立夏的到来进行农耕,以确保作物的生长和丰收。
这体现了他们对时间的把握和生活智慧。
8. 小满:小满是春季的结束,也是夏季的开始。
中国农民会在小满时节进行小麦的收割。
他们深知时间的宝贵,知道在最佳时机采收作物才能获得最好的结果。
9. 芒种:芒种是夏季第三个节气,象征着麦类作物开始成熟。
杜阮蓝闵席季麻强贾路娄危江童颜郭梅盛林刁钟徐邱骆高夏蔡田樊胡凌霍虞万支柯昝管卢莫经房裘缪干解应宗丁宣贲邓郁单杭洪包诸左石崔吉钮龚程嵇邢滑裴陆荣翁荀羊於惠甄麴家封芮羿储靳汲邴糜松井段富巫乌焦巴弓牧隗山谷车侯宓蓬全郗班仰秋仲伊宫宁仇栾暴甘钭厉戎祖武符刘景詹束龙叶幸司韶郜黎蓟薄印宿白怀蒲邰从鄂索咸籍赖卓蔺屠蒙池乔阴郁胥能苍双闻莘党翟谭贡劳逄姬申扶堵冉宰郦雍璩桑桂濮牛寿通边扈燕冀郏浦尚农温别庄晏柴瞿阎充慕连茹习宦艾鱼容向古易慎戈廖庾终暨居衡步都耿满弘匡国文寇广禄阙东欧殳沃利蔚越夔隆师巩库聂晁勾敖融冷訾辛阚那简饶空曾毋沙乜养鞠须丰巢关蒯相查后荆红游竺权逯盖益桓公万俟司马上官欧阳夏侯诸葛闻人东方赫连皇甫尉迟公羊澹台公冶宗政濮阳淳于单于太叔申屠公孙仲孙轩辕令狐钟离宇文长孙慕容鲜于闾丘司徒司空亓官司寇仉督子车颛孙端木巫马公西漆雕乐正壤驷公良拓拔夹谷宰父彀梁晋楚闫法汝鄢涂钦段干百里东郭南门呼延归海羊舌微生岳帅缑亢况后有琴梁丘左丘东门西门商牟佘佴伯赏南宫墨哈谯笪年爱阳佟第五言福百姓姓终《千字文》天地元黄宇宙洪荒日月盈昃辰宿列张寒来暑往秋收冬藏闰余成岁律吕调阳云腾致雨露结为霜金生丽水玉出昆冈剑号巨阙珠称夜光果珍李柰菜重芥姜海咸河淡鳞潜羽翔龙师火帝鸟官人皇始制文字乃服衣裳推位让国有虞陶唐吊民伐罪周发殷汤坐朝问道垂拱平章爱育黎首臣伏戎羌遐迩壹体率宾归王鸣凤在竹白驹食场化被草木赖及万方盖此身发四大五常恭惟鞠养岂敢毁伤女慕贞洁男效才良知过必改得能莫忘罔谈彼短靡恃已长信使可覆器欲难量墨悲丝染诗赞羔羊景行维贤克念作圣德建名立形端表正空谷传声虚堂习听祸因恶积福缘善庆尺璧非宝寸阴是竞资父事君曰严与敬孝当竭力忠则尽命临深履薄夙与温清似兰斯馨如松之盛川流不息渊澄取映容止若思言辞安定笃初诚美慎终宜令荣业所基籍甚无竟学优登仕摄职从政存以甘棠去而益咏乐殊贵贱礼别尊卑上和下睦夫唱归随外爱傅训入奉母仪诸姑伯叔犹子比儿孔怀兄弟同气连枝交友投分切磨箴规仁慈隐恻造次弗离节义廉退颠沛匪亏性静情逸心动神疲守真志满逐物意移坚持雅操好爵自縻都邑华夏东西二京背邙面洛浮渭据泾宫殿盘郁楼观飞惊图写禽兽画采仙灵丙舍傍启甲帐对楹肆筵设席鼓瑟吹笙升阶纳陛弁转疑星右通广内左达承明既集坟典亦聚群英杜稿钟隶漆书壁经府罗将相路侠槐卿户封八县家给千兵高冠陪辇驱毂振缨世禄侈富车驾肥轻策功茂实勒碑刻铭磐溪伊尹佐时阿衡奄宅曲阜微旦敦营桓公匡合济弱扶倾绮回汉惠说感武丁俊义密勿多士是宁晋楚更霸赵魏困横假途灭虢践土会盟何遵约法韩弊烦刑起翦颇牧用军最精宣威沙漠驰誉丹青九州禹迹百郡秦并岳宗泰岱禅主云亭雁门紫塞鸡田赤城昆池碣石钜野洞庭旷远繇邈严岫杳冥治本于农务兹稼穑淑载南亩我艺黍稷税熟贡新劝赏黜陟孟某敦素史鱼秉直庶几中庸劳谦谨敕聆音察理鉴貌辨色贻厥嘉犹勉其祗植省躬讥诫宠增抗极殆辱近耻林皋幸即两疏见机解组谁逼索居闲处沈默寂寥求古寻论散虑逍遥欣奏累遣感谢欢招渠荷的历园莽抽条枇杷晚翠梧桐蚤凋陈根委翳落叶飘摇游鲲独运凌摩绛霄耽读熟市寓目囊箱易犹攸畏属耳垣墙具膳食饭适口充肠饱饫烹宰饥厌糟糠亲戚故旧老少异粮妾御织纺侍巾帷房《六十甲子顺序表》。
二十四节气表及内涵解读二十四节气,是古代中国传统的时间划分体系,根据太阳在黄道上的位置划分为24个时节,按照农民的农事需求进行划分。
这个时间体系,贯穿了中国千百年的农耕文明,体现了古人对自然界变化规律的深刻认识和尊重。
二十四节气不仅是一套时间记载方式,更是中国古代智慧和文化的传承。
二十四节气表这24个节气按照太阳在黄道上的位置分为:立春、雨水、惊蛰、春分、清明、谷雨、立夏、小满、芒种、夏至、小暑、大暑、立秋、处暑、白露、秋分、寒露、霜降、立冬、小雪、大雪、冬至、小寒、大寒。
这些节气按照其出现的时间顺序,分布在每个月中,构成了农历历法的基础,也是古代农民农事生活的重要参考。
二十四节气的内涵每个节气都有其独特的内涵和意义,在古代,人们根据每个节气的特点来开展不同的活动和习俗。
例如,立春是春季的开始,表明寒冬即将过去,春天来临,人们在这一天会祭告祖先,祈求来年平安顺遂;而清明节气,则是民间祭祀祖先和扫墓的日子,表达对逝去亲人的思念。
在现代社会,二十四节气虽然已经不再是农事生活的必需工具,但它依然贯穿着中国人的生活。
人们会根据二十四节气的变化,调整饮食和生活方式,比如夏至时要吃面食,冰火交融;入伏时要注意防暑保健等等。
二十四节气的影响力,远远超出了时间的划分,更体现了中国对自然和生活的敬畏和热爱。
在当代社会,二十四节气也逐渐成为了文化传统的一部分,人们通过庆祝节气,传承着古老的习俗和智慧。
同时,二十四节气也成为促进中华传统文化国际传播的重要载体,吸引着越来越多的外国人走进中国,体验中国传统文化的魅力。
结语二十四节气是中国古代智慧和文化的珍贵遗产,它贯穿了中国千百年的历史,不仅是时间的划分体系,更是对自然的敬畏和生活的热爱。
在当代社会,二十四节气依然保留着其独特的文化价值,传承着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
让我们珍惜和传承这份宝贵的文化遗产,让二十四节气的意义在我们的生活中得到更好的体现和传承。
二十四节气表完整版子时二十四节气,作为中国传统文化中的重要组成部分,贯穿了人们日常生活的方方面面。
在古代,人们依据二十四节气的变化来农事、生活作息和节庆活动,这种精密的时间观念不仅体现了人们对自然的敬畏和顺应,也影响了中国传统的节日习俗和生活方式。
节气的由来和含义二十四节气源自中国古代天文学和农学结合的产物,主要用来指导农耕生产和农事活动。
每一个节气都代表着一种自然现象或农事活动,如立春、雨水、谷雨等。
这种时间分类方式不仅帮助人们了解自然界的变化规律,还为人们提供了丰富的文化内涵和节日庆祝活动。
二十四节气的配时原则二十四节气按照天文气候周期的变化顺序排列,每个节气相隔15天。
在古代,人们通过观察太阳在黄道上的运行轨迹和地球的公转来确定节气的时间点,以此来决定种植、施肥、收获等农事活动。
这种精密的时间管理方法既反映了人们对自然环境的认识,也培养了人们的责任心和时间观念。
二十四节气在现代社会的意义虽然现代社会已经不再依赖于二十四节气来安排生产和生活,但是二十四节气仍然在人们的日常生活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人们通过节气来安排节日庆祝、农产品上市、生活作息等,保留着这一古老而有益的时间观念。
同时,二十四节气也成为了中华传统文化的一部分,潜移默化地影响着人们的生活方式和价值观念。
总结二十四节气作为中国独有的时间概念,蕴含着丰富的农耕文化和生活智慧。
虽然现代社会已经进入了数字化和信息化时代,但是二十四节气仍然承载着人们对自然的敬畏和探求,为人们日常生活增添了一份神秘而美好的色彩。
让我们珍惜传统文化,传承二十四节气的精髓,共同创造出更美好的未来。
以上为二十四节气表完整版子时的相关内容,仅供参考。
二十四节气表:二十四节气时间对照查询表24节气:立春、雨水、惊蛰、春分、清明、谷雨、立夏、小满、芒种、夏至、小暑、大暑、立秋、处暑、白露、秋分、寒露、霜降、立冬、小雪、大雪、冬至、小寒、大寒。
节气是华夏祖先历经千百年的实践创造出来的宝贵科学遗产,是反映天气气候和物候变化、掌握农事季节的工具。
二十四节气表中国古代先贤就定出仲春、仲夏、仲秋和仲冬等四个节气,以后不断地改进和完善,到秦汉年间,二十四节气已完全确立。
农历二十四节气这一非物质文化遗产十分丰富,其中既包括相关的谚语、歌谣、传说等,又有传统生产工具、生活器具、工艺品、书画等艺术作品,还包括与节令关系密切的节日文化、生产仪式和民间风俗。
二十四节气是中国古代农业文明的具体表现,具有很高的农业历史文化的研究价值。
2011年6月入选第三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二十四节气和黄道十二宫是中国古代订立的一种用来指导农事的补充历法,是在春秋战国时期形成的。
由于中国农历是一种“阴阳合历”,即根据太阳也根据月亮的运行制定的,因此不能完全反映太阳运行周期,但中国又是一个农业社会,农业需要严格了解太阳运行情况,农事完全根据太阳进行,所以在历法中又加入了单独反映太阳运行周期的“二十四节气”,用作确定闰月的标准。
二十四节气能反映季节的变化,指导农事活动,影响着千家万户的衣食住行。
二十四节气是根据太阳在黄道(即地球绕太阳公转的轨道)上的位置来划分的。
视太阳从春分点(黄经零度,此刻太阳垂直照射赤道)出发,每前进15度为一个节气;运行一周又回到春分点,为一回归年,合360度,因此分为24个节气。
节气的日期在阳历中是相对固定的,如立春总是在阳历的2月3日至5日之间。
但在农历中,节气的日期却不大好确定,再以立春为例,它最早可在上一年的农历12月15日,最晚可在正月15日。
早在春秋战国时期,中国就已经能用土圭(在平面上竖一根杆子)来测量正午太阳影子的长短,以确定冬至、夏至、春分、秋分四个节气。
二十四节气与公历日
期对照表
二十四节气与公历日期对照表
《百家姓》
赵钱孙李周吴郑王冯陈褚卫蒋沈韩杨朱秦尤许何吕施张孔曹严华金魏陶姜戚谢邹喻柏水窦章云苏潘葛奚范彭郎鲁韦昌马苗凤花方俞任袁柳酆鲍史唐费廉岑薛雷贺倪汤滕殷罗毕郝邬安常乐于时傅皮卞齐康伍余元卜顾孟平黄和穆萧尹姚邵湛汪祁毛禹狄米贝明臧计伏成戴谈宋茅庞熊纪舒屈项祝董梁杜阮蓝闵席季麻强贾路娄危江童颜郭梅盛林刁钟徐邱骆高夏蔡田樊胡凌霍虞万支柯昝管卢莫经房裘缪干解应宗丁宣贲邓郁单杭洪包诸左石崔吉钮龚程嵇邢滑裴陆荣翁荀羊於惠甄麴家封芮羿储靳汲邴糜松井段富巫乌焦巴弓牧隗山谷车侯宓蓬全郗班仰秋仲伊宫宁仇栾暴甘钭厉戎祖武符刘景詹束龙叶幸司韶郜黎蓟薄印宿白怀蒲邰从鄂索咸籍赖卓蔺屠蒙池乔阴郁胥能苍双闻莘党翟谭贡劳逄姬申扶堵冉宰郦雍璩桑桂濮牛寿通边扈燕冀郏浦尚农温别庄晏柴瞿阎充慕连茹习宦艾鱼容向古易慎戈廖庾终暨居衡步都耿满弘匡国文寇广禄阙东欧殳沃利蔚越夔隆师巩库聂晁勾敖融冷訾辛阚那简饶空曾毋沙乜养鞠须丰巢关蒯相查后荆红游竺权逯盖益桓公万俟司马上官欧阳夏侯诸葛闻人东方赫连皇甫尉迟公羊澹台公冶宗政濮阳淳于单于太叔申屠公孙仲孙轩辕令狐钟离宇文长孙慕容鲜于闾丘司徒司空亓官司寇仉督子车颛孙端木巫马公西漆雕乐正壤驷公良拓拔夹谷宰父彀梁晋楚闫法汝鄢涂钦段干百里东郭南门呼延归海羊舌微生岳帅缑亢况后有琴梁丘左丘东门西门
《六十甲子顺序表》。
2023年二十四节气时间2023年二十四节气时间立春时间:2月4日10:42:21雨水时间:2月19日06:34:05惊蛰时间:3月6日04:36:02春分时间:3月21日5:24:14清明时间:4月5日9:12:52谷雨时间:4月20日16:13:26立夏时间:5月6日2:18:34小满时间:5月21日15:08:59芒种时间:6月6日6:18:10夏至时间:6月21日22:57:37小暑时间:7月7日16:30:29大暑时间:7月23日9:50:15立秋时间:8月8日2:22:41处暑时间:8月23日17:01:06白露时间:9月8日5:26:31秋分时间:9月23日14:49:46寒露时间:10月8日21:15:23霜降时间:10月24日00:20:39立冬时间:11月8日00:35:23小雪时间:11月22日22:02:29大雪时间:12月7日17:32:44冬至时间:12月22日11:27:09小寒时间:1月5日23:04:39大寒时间:1月20日16:29:202023年是什么年2023年是双春年,公元2023年,公历平年,共365天,52周。
全年为壬寅年腊月初十~癸卯年十一月十九)1月1日~1月21日为壬寅年(虎年);1月22日~12月31日为癸卯年(兔年),闰二月(小),共384天。
由于该年闰月,所以在农历的1年里有2个立春。
故称为双春年。
双春年什么意思双春年,即是指在农历立法上,一年之内出现了两个立春节气。
例如2020年就是双春年,2020年立春是2月4日,农历二零二零年正月十一;2021年立春是2月3日,农历二零二零年腊月廿二。
双春年是中国纪年历法中出现的独特现象,其实是阳历和阴历之间的“阴差阳错”造成的。
中国传统历法农历是种阴阳合历:“阴”是指其历月以朔望月(平均长度29.5306天)为基础,以朔日为每月的初一日;“阳”是指其历年基本根据回归年,以每年“立春”前或后的一个朔日为岁首正月初一(即春节)。
二十四节气详细时间表二十四节气表24节气2022年二十四节气详细时间表小寒01月05日 17:04大寒01月20日 10:30立春02月04日 04:42雨水02月19日 00:37惊蛰03月05日 22:37春分03月20日 23:29清明04月05日 03:15谷雨04月20日 10:22立夏05月05日 20:23小满05月21日 09:20芒种06月06日 00:23夏至06月21日 17:10小暑07月07日 10:33大暑07月23日 04:01立秋08月07日 20:21处暑08月23日 11:08白露09月07日 23:23秋分09月23日 08:55寒露10月08日 15:12霜降10月23日 18:26立冬11月07日 18:34小雪11月22日 16:10大雪12月07日 11:35冬至12月22日 05:372022年二十四节气表1、立春:立是开始的意思,立春就是春季的开始。
2、雨水:降雨开始,雨量渐增。
3、惊蛰:蛰是藏的意思。
惊蛰是指春雷乍动,惊醒了蛰伏在土中冬眠的动物。
4.春分点:春分点意味着相等的份额。
春分意味着昼夜平分。
5、清明:天气晴朗,草木繁茂。
6.谷雨:雨造百谷。
有了充足及时的降雨,谷类作物可以茁壮成长。
7、立夏:夏季的开始。
8、小满:麦类等夏熟作物籽粒开始饱满。
9、芒种:麦类等有芒作物成熟。
10.夏至:炎热的夏天来了。
11、小暑:暑是炎热的意思。
小暑就是气候开始炎热。
12、大暑:一年中最热的时候。
13、立秋:秋季的开始。
14、在夏天:在终止、躲藏的意义上。
夏天是炎热夏日的结束。
15.白露:天气转凉,露水凝结成白色。
16、秋分:昼夜平分。
17、寒露:露水已寒,将要结冰。
18、霜降:天气渐冷,开始有霜。
19、立冬:冬季的开始。
20、小雪:开始下雪。
21、大雪:降雪量增多,地面可能积雪。
22、冬至:寒冷的冬天来临。
23、小寒:气候开始寒冷。
24、大寒:一年中最冷的时候。
二十四节气灸时间表及配穴二十四节气是中国古代历法中的重要部分,它将一年划分为二十四个节气,每个节气分布在一年中的不同时间点。
这些节气有着深厚的文化底蕴,同时也反映出中国人的生活和农业习俗。
在这篇文章中,我们将会探讨二十四节气以及灸疗对应的时间表和穴位。
1. 立春(2月4日左右)立春是二十四节气中的第一个节气,标志着春天的开始。
此时,人们往往感到寒冷的冬季即将过去,春天的气息正在逐渐到来。
在立春期间进行灸疗时,可以选择穴位太冲,它位于足太阳膀胱经的终点,对于身体的阳气激发和气血流通有着积极的作用。
2. 雨水(2月18日左右)雨水节气是春雨的开始,预示着冬季的寒冷即将渐渐消退。
在雨水这段期间,选择穴位风池进行灸疗是非常合适的,风池位于颈部的大椎穴,能够促进气血的循环,增强身体的免疫力。
3. 惊蛰(3月5日左右)惊蛰标志着冬天的蛰伏即将结束,春天的气息逐渐增强。
在惊蛰的时候进行灸疗,选择穴位神阙是不错的选择,它位于脐中,对于调节人体的气血有着较好的效果。
4. 春分(3月20日前后)春分是一年中昼夜时间相等的节气,此时春天正式来临,大地回春。
在这个时候进行灸疗,选择穴位曲池是比较适宜的,它位于胸腹部的侠白穴处,对于调节气血和舒缓紧张情绪有帮助。
5. 清明(4月4日左右)清明节气是二十四节气中的第五个节气,此时气温回暖,春耕时节。
在这个时候进行灸疗,可以选择穴位中府,它位于足太阴脾经的脾俞穴处,对于提高免疫力和增强消化功能具有良好的疗效。
6. 谷雨(4月19日左右)谷雨是收获和育苗的时节,此时天气湿润,对于农作物的生长具有重要影响。
在谷雨这段时间进行灸疗时,可以选择穴位太冲,这个穴位位于足太阳膀胱经的终点,能够促进身体的阳气激发和血液循环。
7. 立夏(5月5日左右)立夏是夏季的开始,气温逐渐升高,天气变热。
在立夏期间进行灸疗时,选择穴位陶道是比较合适的选择,它位于大腿外侧的神门穴处,能够缓解疲劳和滋养五脏。
中国的节气表中国的节气表具体如下:1. 立春:2月4日前后。
标志着万物闭藏的冬季已过去,开始进入生机勃勃的春季。
2. 雨水:2月19日前后。
此时正是春雨绵绵,润物无声。
3. 惊蛰:3月6日前后。
大地回暖,昆虫活动,冬眠的生物开始醒来。
4. 春分:3月21日前后。
此时昼夜等长,春暖花开,人们开始进行春耕活动。
5. 清明:4月5日前后。
此时气候清爽,草木茂盛,人们多踏青祭祖。
6. 谷雨:4月20日前后。
雨水滋润,谷物生长旺盛,是播种的最佳时期。
7. 立夏:5月6日前后。
此时夏意渐浓,万物生长,人们的生活开始进入夏季模式。
8. 小满:5月21日前后。
此时麦子等农作物籽粒渐满,但还未成熟。
9. 芒种:6月6日前后。
此时夏收、夏种、夏管都要进入紧张阶段,有芒的麦子要及时收割。
10. 夏至:6月22日前后。
此时太阳直射北回归线,北半球白天最长,夜晚最短。
11. 小暑:7月7日前后。
此时天气开始炎热,但还未达到极点。
12. 大暑:7月23日前后。
此时天气最热,人们开始享受各种消暑美食。
13. 立秋:8月8日前后。
此时夏季结束,秋季开始,但天气仍然炎热。
14. 处暑:8月23日前后。
此时夏季的高温逐渐退去,秋高气爽的天气开始到来。
15. 白露:9月8日前后。
此时夜间温度低,空气中的水汽凝结成白色的小露珠。
16. 秋分:9月23日前后。
此时昼夜等长,天气开始转凉,人们开始享受秋天的宁静与丰收。
17. 寒露:10月8日前后。
此时气温显著下降,人们开始注意保暖。
18. 霜降:10月23日前后。
此时霜降节气已至,人们开始享受秋季的收获和储备过冬的物资。
19. 立冬:11月8日前后。
此时冬季开始,万物进入休眠状态,人们也开始享受冬季的宁静与温暖。
20. 小雪:11月23日前后。
此时开始下雪,虽然雪量较小,但标志着冬季正式来临。
21. 大雪:12月7日前后。
此时雪量增大,大地被白雪覆盖,呈现出冬季的美景。
22. 冬至:12月22日前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