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化道X线诊断
- 格式:ppt
- 大小:9.93 MB
- 文档页数:115
X线钡餐检查主要是查什么的在消化系统的检查工作通常情况下,一种比较常用的影像学检查方式就是X线钡餐检查,这种检查方式主要是确保或者在空腹的状态下食入钡餐,钡餐中含有胃酸不易溶解的硫酸钡物质,从而像摄入的食物一样成功的黏附在胃壁上,以此进一步有效检查患者的胃部是否出现不同程度的病变或者溃疡等相关方面的问题。
这种检查方式在当前临床实践中越来越被胃镜所代替,因为胃镜可以更加形象直观而且清楚,有效地看到病灶,进而采取患者的病理情况,进行精准的诊断。
然而该检查方式也有一定的可取之处,有自身的优势,因此在实际的检查过程中,对其也有广泛的应用。
需要注意的是,很多人并不清楚该检查方式具体检查什么,现在本文就具体说一下该检查方式,主要是检查什么的?一、钡餐是什么?钡餐主要指的是一种比较典型的白色斜方晶体,在针对消化道进行检查的过程中所应用的钡餐药用硫酸钡,也就是硫酸钡的悬浊液,不溶于水,不溶于酸,在水中的溶解度只有0.0024g/100g水。
用作白色颜料、纸和橡胶等的填充剂、X光透视肠胃时的药物等。
所以这种物质在水和脂质中是不会被溶解的,在胃肠道黏膜的吸附和检查孔中也不会被粘膜吸收,所以它对人体也没有任何的毒副作用。
钡餐造影检查的过程中也就是进行消化道钡剂造影,是指用硫酸钡作为造影剂,在X线的照射之下,针对患者的消化道是否出现溃疡或者病变等相关问题进行相对应的呈现和反应。
这种检查方式有着比较独特的作用和效能,与钡灌肠不同,钡餐造影的检查过程中可以有效通过口服的方式摄入相对应的造影剂,这样可以针对患者的整体的消化道,特别是确保上消化道的检查更为清晰明确,且经过有效的放射性检查,以此呈现出自身独特的优势。
其操作更为简单方便,可以减轻患者可能出现的不适感等等,同时检查结果也更精准,使口服医用硫酸钡制剂得到充分的应用,进一步显示胃肠道的造影检查结果。
二、X线钡餐检查主要是查什么的?X线钡餐检查的过程中,因为人体的相关器官组织在厚度密度等方面都有着十分显著的差异性,所以在具体检查过程中所呈现出的黑白的自然层次对比,有着十分显著的差异。
关于几种小儿消化道异常的x线诊断及鉴别诊断的要点补充【摘要】目的为了完善和提高我院在对小儿消化道先天性异常的诊断及鉴别诊断的技术水平,本文对几种小儿消化道异常的x线摄影特点做了详细的描述并加以补充分析,把我院诊断小儿消化道疾病水平提高到一个崭新的阶段。
方法收集我院2006-2009三年中的临床病例,有关小儿消化道异常的临床资料对9例先天性食管闭锁,217例先天性肥厚性幽门狭窄,13例先天性十二指肠狭窄及小肠闭锁,以及消化道重复畸形的病症进行了不同程度的诊查并与本病症的特点进行分析。
结论小儿消化道异常征象并不十分多见,但要结合临床特点紧密结合临床表现加以分析,不能急于进行钡餐透视和钡剂造影。
如:先天性食管闭锁或先天性十二指肠及小肠闭锁等病症,都是禁忌钡餐透视和钡剂造影的,只能拍摄单纯性x线平片。
所以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用最好的办法检查,从而达到最佳效果。
【关键词】消化道异常;幽门狭窄;鉴别诊断1材料与方法收集我院2006-2009年三年中的临床病例,有关小儿消化道异常的临床资料对9例先天性食管闭锁,217例先天性肥厚性幽门狭窄,13例先天性十二指肠狭窄及小肠闭锁,以及消化道重复畸形的病症进行了不同程度的诊查并与本病特点进行了精心细致诊查,并结合生理病理以及本病的特点进行了分析说明。
2结果2.1先天性食管闭锁本病症严格禁忌钡餐检查及钡剂造影,可拍摄单纯胸腹部平片。
本病x线检查前,先从鼻孔或口腔插入一导管。
如食管闭锁者导管进入10-15厘米处导管不能在进行前进。
这种情况出现后,我们要进行其它的检查。
本病特点常合并吸入性肺炎或肺不张,左斜位观察:食管上部为球状盲端,下端则呈“铅笔”状由气管分叉处分出。
如有瘘管,诊断须要用水溶性造影剂来鉴别。
2.2先天性肥厚性幽门狭窄及幽门痉挛笔者指出先天性肥厚性幽门下窄时,可见胃内容物通过幽门的时间延长(右卧位时钡剂通过时间在5分以上)及幽门部延长(5毫米以上)胃蠕动亢进或消失、胃扩张、无力、幽门通过困难。
消化道影像学教案一、概述消化道影像学是医学影像学的一个重要分支,主要用于诊断和治疗消化道疾病。
其主要方法包括X线、CT、MRI和内窥镜等。
通过不同的影像学技术,医生可以清晰地观察到消化道的解剖结构和功能情况,帮助准确诊断疾病并制定合理治疗方案。
二、常见消化道影像学检查1. 腹部X线检查:通过腹部X线摄影,可以观察消化道蠕动功能和有无异常扩张等情况。
适用于胃肠梗阻、消化道肿瘤等疾病的筛查和诊断。
2. 腹部CT检查:CT技术能够提供更加清晰的解剖结构图像,对于胃肠道息肉、溃疡、出血等病变的诊断具有重要意义。
3. MRI检查:MRI技术在消化道影像学中的应用逐渐增多,能够提供更为准确的软组织对比,并可用于胰腺、肝脏等器官的检查。
4. 内窥镜检查:内窥镜是一种直接观察消化道黏膜的有效方法,可用于胃镜、结肠镜等检查,对溃疡、炎症、息肉等病变的诊断非常重要。
三、消化道影像学在临床中的应用消化道影像学在临床上有着广泛的应用,可以帮助医生明确病变位置、性质和大小,为患者的诊断和治疗提供重要参考依据。
例如,在胃镜检查中,医生可以直接获取组织标本,进行病理学检测,从而明确诊断胃癌、胃溃疡等疾病。
四、消化道影像学教学内容1. 消化道解剖学知识:学生需要深入了解消化道的解剖结构,包括食管、胃、小肠、大肠等器官的形态、位置和功能。
2. 影像学检查技术:学习消化道X线、CT、MRI等检查技术的原理和应用,掌握影像学检查的操作方法和注意事项。
3. 病变诊断与鉴别诊断:学习各类消化道疾病的影像学表现,掌握如何从影像学检查结果中判断病变的性质以及与其他疾病进行鉴别诊断。
4. 临床实践:通过临床实践培训,学生可以亲自参与消化道影像学检查,提升实际操作能力和诊断水平。
五、教学方法与手段1. 理论授课:通过教师讲解、案例分析等方式,向学生介绍消化道影像学的基本知识和临床应用。
2. 影像学实验:利用模拟器材或计算机软件,模拟真实的医学影像学检查过程,让学生亲自操作,提高技能。
消化道憩室的X线诊断(附347例报告)
刘鸿军;张治华
【期刊名称】《天津医药》
【年(卷),期】1996(24)9
【摘要】消化道憩室为常见病,发病率仅次于消化性溃疡病,其临床症状与溃疡病相似易误诊,往往于消化道造影时被发现,我院自1990年10月至1994年10月间共做消化道造影7713例,发现消化道各部位憩室347例占4.5%,与国外报告的相近,现报告如下。
一、一般资料:男198例,女性149例。
【总页数】1页(P575-575)
【关键词】消化道憩室;X线;诊断
【作者】刘鸿军;张治华
【作者单位】天津市第二中心医院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R572.04
【相关文献】
1.非骨化性纤维瘤的X线及CT诊断及鉴别诊断(附29例报告) [J], 李立;郭茂凤;郭亮
2.滑车上孔小骨的X线诊断(附3例报告)/膀胱肌层结核临床误诊原因分析(附2例报告) [J],
3.软骨母细胞瘤X线及CT诊断及鉴别诊断(附10例报告) [J], 郭茂凤;王晓茹;李
立;郭亮;谢道海
4.上中消化道憩室的X线诊断:附15例报告 [J], 杨风官
5.骨纤维异常增殖症的X线、CT诊断及鉴别诊断——附10例报告 [J], 连业钦;杨文江;姚战成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消化系统影像学检查消化系统影像学检查是指通过一系列影像学技术检查来观察消化系统器官的结构和功能,以帮助诊断和治疗相关疾病。
消化系统包括口腔、食道、胃、肠道、肝脏、胆囊和胰腺等器官,它们在人体内扮演着重要的消化和吸收营养的作用。
消化系统影像学检查是一种无创伤的检查方法,能够直观地显示消化系统器官的形态和功能,有助于发现和诊断消化系统疾病,提供治疗方案。
常见的消化系统影像学检查包括X线造影、超声波检查、CT扫描、核磁共振成像(MRI)和内窥镜检查等。
不同的检查方法适用于不同的病情和检查需求,医生会根据患者的症状和病史选择合适的检查方式。
X线造影是一种较为常见的消化系统影像学检查方法。
在X线检查过程中,患者饮用含有造影剂的药物或饮料,然后医生使用X射线通过体外成像来观察消化系统器官的结构和功能。
通过X线造影检查可以清晰显示食道、胃、小肠和结肠等器官的形态和功能,帮助医生诊断食管炎、胃溃疡、肠梗阻等疾病。
超声波检查是一种无辐射的消化系统影像学检查方法。
医生通过超声波探头对患者腹部进行检查,可以清晰显示肝脏、胆囊、胰腺等器官的形态和结构。
超声波检查可以帮助医生判断胆囊结石、肝脂肪变性等疾病,具有安全、快速、准确的特点。
CT扫描是一种以X射线为基础的高级影像学检查技术。
通过CT扫描可以获取消化系统器官的横断面图像,为医生提供更加详细准确的检查结果。
CT扫描适用于肿瘤病灶、腹部创伤、腹腔积液等疾病的诊断和评估,有助于实现早期发现和治疗。
核磁共振成像(MRI)是一种无辐射、高分辨率的医学影像学检查技术。
通过MRI可以清晰显示消化系统器官的组织结构和功能,为医生提供重要的诊断信息。
MRI适用于诊断胰腺炎、胆囊结石、肿瘤等疾病,具有无创伤、多角度观察的优势。
内窥镜检查是一种直接观察消化系统内部病变的检查方法。
通过内窥镜检查可以清晰显示食道、胃、结肠等器官的黏膜表面,帮助医生诊断肠息肉、消化道溃疡等疾病,同时可以进行活检和治疗操作。
上消化道X线钡餐透视和胃镜检查各有何优缺点?上消化道疾病的类型比较多,直接对患者的日常生活产生影响,在临床诊断中需要注意的是掌握具体的诊断要求和注意事项。
钡餐造影检查的优势明显,在当前临床研究中必须明确透视检查的基本要求。
本次研究中对上消化道X线钡餐透视和胃镜检查的优缺点进行分析。
1.上消化道X线钡餐透视检查1.1上消化道X线钡餐透视的弊端X造影检查是当前应用广泛的一种检查方式,由于人的各种器官、组织密度和厚度等各不相同,诊断结果显示的黑白层次也是存在差异的。
在特殊位置,尤其是腹部,组织的密度大体上相似,因此需要导入对人体无害的造影剂。
针对钡和碘等元素,如何进行原子参数的设定是关键,一般情况下直接和xray作用,进而发出光电效应,辐射出的x射线可以穿透到人体组织中,形成灰雾,达到理想的检查结果。
但是在临床检测中受到其他因素的影响,存在很多其他问题,可能存在诊断弊端。
吞钡或者钡餐检查等可以看到消化道的轮廓,充满钡剂的消化道造影直接掩盖了微小的病灶,常服发泡剂或者向肠道注气,能确保肠道内有高密度的钡剂,由低密度的气影,形成气钡对比造影,因此容易得到阳性结果。
结合现有诊断要求可知,有序诊断很重要。
1.2上消化道X线钡餐透视的优势X线钡餐检查的方式可以发现异常,确认病变。
患者在进行胃镜检查中,口服后进去消化道做X线检查时能很好的显示胃和肠道的形态,而且属于无创性检查,是首选。
在检查中,需要严格按照医生的要求进行,等到X线穿透人体时,可以充分利用显示器了解胃的形态、大小以及蠕动情况等,可以进行摄像,结合临床的实际表现作出综合性的判断,整体诊断优势明显。
2.胃镜检查的优缺点胃镜检查模式本身有明显的优势,一般情况下,X线钡餐检查方式直接对胃进行检测,涉及到具体形态、收缩功能以及黏膜下形态等,胃镜检查方式可以在短期内观察结果,取得理想的病理学诊断结果。
2.1胃镜检查的缺点胃镜检查方式本身有一定的劣势,在整个诊断中,要求确定病理学诊断的内容和基本不要求。
上消化道穿孔X线及CT的影像诊断效果及临床应用价值摘要:目的评价X线腹部平片、MSCT在急腹症上消化道穿孔中的临床应用价值。
方法 32例经手术证实为上消化道穿孔患者,首先均采取腹部平片,然后再进行MSCT检查进行临床诊断。
结果 X线腹部平片检查诊断与手术结果相符合的患者28例,诊断准确率为87.5%;CT检查诊断与手术结果相符合的患者32例,诊断准确率为100%.,结果:经研究结果显示术前CT检查与X线腹部立位平片检查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X线腹部平片联合MSCT对于上消化道穿孔的诊断具有极高临床价值,应用X线腹部平片联合MSCT,能够有效地避免上消化道穿孔的临床误诊及漏诊率,值得进一步在临床中普及运用。
关键词:上消化道穿孔;X线腹部立位平片;MSCT上消化道穿孔是临床上最常见的急腹症,起病急,变化快,病情重[1],因此,及时而快速的诊断尤为重要,最常用的检查方法是X线检查,但一些部位小、游离气体少的穿孔,难以显示,而MSCT对此有更高的敏感度,为了探讨X线和MSCT检查在消化道穿孔诊断中的价值,本院收集2013年1月~2017年5月经外科手术证实的上消化道穿孔的患者32例,分析X线腹部立位平片及MSCT检查方法及不同影像表现,旨在探讨X线、MSCT在上消化道穿孔中的应用价值,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所选2013年1月~2017年5月来本院进行诊治的消化道穿孔患者32例,其中男22例,女10例,年龄21-55,平均年龄43岁,临床症状病人突发上腹部痛,呈“刀割样”,迅速波及全腹;面色苍白、出冷汗,常伴恶心、呕吐症状,呕吐为胃内容物。
查体:全腹压痛、反跳痛及肌紧张,肠鸣音减弱或消失。
以上患者均经手术及术后病理证实。
1.2 检查方法32例消化道穿孔患者均先采取X线腹部立位平片检查进行临床诊断,然后再进行CT检查进行临床诊断。
1.2.1 X线腹部立位平片检查采用GE公司生产DR设备检查,患者采取直立位,必要时加侧卧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