腰组合中国古典舞基训说课课件
- 格式:ppt
- 大小:8.55 MB
- 文档页数:14
幼儿舞蹈:-古典舞基本功训练课件 (一)幼儿舞蹈是指适合3-6岁幼儿学习的舞蹈,这种舞蹈不仅能够培养孩子的自信心、协调力、创造力以及美感,还能够促进幼儿的全面发展。
而古典舞则是幼儿舞蹈中非常重要的一种。
古典舞基本功是古典舞训练的基础,而且也是幼儿学习古典舞的重要组成部分。
下面,本文将详细介绍古典舞基本功训练课件的具体内容和作用。
一、古典舞基本功古典舞基本功包括舞姿、步法、手法和转体。
舞姿是指古典舞中一种高贵、优美、自然、流畅、和谐的姿态;步法是指舞蹈中各种基本步伐的演练,在古典舞中,步伐要求精准、生动、轻盈;手法是指舞蹈中手的动作,古典舞中手要求优美、协调、流畅;转体是指古典舞中身体身姿的转动,它体现了舞蹈的协调、灵活和美感。
二、古典舞基本功训练课件古典舞基本功训练课件是幼儿古典舞教学中常用的一种教学工具。
它通过动画、图片、视频等多样化的形式,直观、生动地向幼儿呈现古典舞基本功的动作图解和示范。
它的优点在于,能够方便幼儿随时随地进行学习,及时查看、复习古典舞基本功的动作。
同时,它注重动作细节的呈现和讲解,从而更好地帮助幼儿掌握古典舞基本功。
三、古典舞基本功训练课件的作用古典舞基本功训练课件在幼儿古典舞学习中具有以下几个方面的作用:1、规范动作:通过课件的示范和讲解,能够让幼儿对古典舞基本功的动作有更加规范的认知,从而更好地掌握舞蹈基本功。
2、提高效率:课件的使用能够使幼儿在学习古典舞基本功时事半功倍,能够在更短的时间内掌握更多的动作。
3、预习效果:课件具有丰富的视觉和听觉效果,能够让幼儿提前了解动作细节,更好地为实际学习打下基础。
4、强调细节:课件注重动作细节的讲解,帮助幼儿更好地理解和掌握细节,从而更好地完成动作,使舞蹈更加生动。
总之,古典舞基本功训练课件不仅方便幼儿古典舞的学习,而且能够更好地帮助幼儿掌握古典舞基本功。
在教学过程中,家长和老师可以结合使用课件,更好地指导孩子进行学习。
在这样的教育环境下,孩子能够更好地展现自己的舞蹈才能,培养自信,锻炼协调和创造能力,让幼儿在快乐中成长。
古典舞基本功之腰部训练古典舞基本功之腰部训练腰部的力量是一种中度的控制力量, 因为在完是连接上下身的枢纽, 脊椎的连接方式体现出在牢固成蹲的动作的同时, 腰部要基本上保持直立并控制整支撑人体的同时又能使身体各部位灵活运动的特点。
个人体的重心, 如果腰部过松弛整个动作会给人一种人体在运动时必须要求依靠腰部来保持全身的重心棉若无力感觉, 对其他动作的训练也会产生一定的影和平衡, 同样也是控制全身各个关节的运动力度、幅响。
反之, 如果蹲的时候腰部过于僵硬的话, 将体现度的重要位置。
在中国古典舞的训练中腰关节可以不出中国舞对学生的刚柔相济的动作要求。
其次完说是能够最大幅度运动的关节。
中国古典舞腰部分成软度的控制动作, 以简单的前、旁腿控制动作为例为胸腰、中腰和板腰其动作多以腰部的弯曲、拧倾、控这时腰部所用的力量属于强度控制力量, 完成前、旁制为主要形态。
在中国古典舞运动的过程中, 强调腿控制动作的时候, 腰关节与肌肉是在保持直立的状“ 承转” 的作用, 就是以腰部为力量的转换点, 由于力态的同时, 以强度的控制力量协助其他身体的各个关量在腰部的这种转化从而形成了中国古典舞中特有节来完成这个动作。
如果利用蹲动作时腰部的中度的拧、倾、仰、俯、转、和的艺术形态, 更使其区别于芭控制力量来完成这个动作的话, 便不能起到训练的目蕾舞、民族舞等其他的舞蹈艺术形式, 并形成独特的的, 久而久之学生腰部的控制能力也将出现诸多问具有中国特色的体态和韵律。
在教学中一直强调的题。
再次以点步翻身时腰部运用的力量为例, 点步翻“ 圆” 、“ 游”“ 润”的审美特征更是通过腰部的这种“ 承身是中国古典舞基础训练中最具特点的旋转之一, 动转”作用才能完成的。
因此无论是在中国古典舞基训作以度倾斜的腰部为轴, 强调在以腰为轴心的基础课的训练中还是身韵课程的要求中腰部的训练都是础上将手臂、肩、胯、脚等身体各部位协调一致。
这个不可忽视的重要环节。
中国古典舞基本功训练教案
教学对象:10级19班
教学内容:把杆训练——腰组合(复习课)
教学目的:本节课以复习为主,巩固新教的学习内容把杆训练—腰组合,严格、细致地要求学生动作的规范性,在音乐节奏里完成和体现动作的性质。
教学难点:学生连接动作的能力不够以及手脚的配合不够准确,移动性运动过程中后背松懈、腿部力量的不足,动作与动作之间的连接也不连贯。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
1、集合整队,清点人数
2、简单介绍本节课内容:复习上节课腰组合,重点是把单一动作再做进一步细致地讲解,使学生达到熟练、规范。
3、热身运动(给学生3分钟自己练习)
开肩、压腿、踢腿(扶杆上)
二、复习把杆训练——腰组合
1、同音乐配合,集体进行练习
2、通过学生的练习情况,纠正不规范的动作,把单一动作再做进一步细致的讲解(教师讲解及示范)
3、把单一动作通过节奏变化反复练习,直到熟练、规范
3、动作与音乐配合阶段(学生互相讨论练习)
4、抽学生进行示范、练习(教师点评)
三、结束教学:总结本堂课内容,要求在课后复习,熟悉动作和节奏,更好的把组合内涵表现出来。
表演艺术专业舞蹈方向《中国舞基本训练》课程标准一、概述(一)、课程性质《中国舞基本训练》课是表演艺术专业舞蹈方向的一门基础课,也是必修教程。
它主要包括柔韧性训练、躯干能力训练、重心平衡训练和用力方法训练这几个方面。
是实现舞蹈演员能力、素质的训练手段。
(二)、课程基本理念反映专业特色,突出高职教育特点;以学生为中心,强调培养具备较全面的舞蹈技术、基本功及能力,并具有较强的实践能力的高级应用型舞蹈人才。
(三)、课程设计思路根据中国舞基本训练难度大、要求高的特点,根据年级任务使古典舞基本训练贯穿于学生学习的全过程中。
本课程在第一学年到第四学年开设,教学学时为860学时。
二、课程目标通过本课程的的学习,提高学生古典舞基本能力、基本技术技巧并掌握民族风格风韵和民族审美特点。
(一)知识教学目标:学生能掌握中国古典舞的基本能力和基本技术技巧。
(二)技能教学目标:从身体形态,形体各部分基本素质、能力训练,以至技巧、技术的训练,能从基训的风格性,身体的艺术表现力和发展技巧的民族性的高度来结合和运用。
(三)素质教学目标:培养学生坚韧的意志和吃苦耐劳的精神。
三、课程内容与要求依据培养目标,按照“拓宽基础、强化能力、注重应用”的原则,确定教学内容。
教学内容按循序渐进,分阶段进行设置,共分四个阶段。
阶段一:基础能力训练阶段;阶段二:基础能力提高阶段;阶段三:综合能力训练阶段;阶段四:综合能力运用阶段。
(一)基础能力训练阶段:重点要求学生动作具有规格概念和正确的用力方法。
培养学生正确掌握古典舞身体的站立,脚和手的各种正确位置。
1、2、培养学生掌握双脚重心、单脚重心做动作的正确方法。
3、着重练习腰腿的软度、胯的开度。
学时安排:理论学时、实践(验)学时教学目的与要求:改变学生的自然条件,要坚持循序渐进地抓抓开软度训练。
知识要点与技能要点:以手腕、手臂、手位、手的连接动作和圆场练习为主强调规格严谨,运行路线准确,动作协调。
实验实训安排教学重点与难点:强化软开度的训练。
电子教案目录项目一吸伸腿组合 (1)项目二腹、背肌练习组合 (6)项目三综合活动组合 (10)项目四双手扶把一位蹲组合 (17)项目五双手扶把擦地勾绷脚组合 (21)项目六单一小踢腿组合 (24)项目七单手扶把单腿蹲组合 (27)项目八吸腿、弹腿组合 (30)项目九单一腰组合 (33)项目十大踢腿接舞姿组合 (36)项目十一把下大踢腿组合 (39)项目十二单一控制组合 (42)项目十三换位小跳组合 (47)项目十四综合中跳组合 (50)项目十五撕叉大跳组合 (53)项目十六舞剧片段《团扇舞》 (57)项目一吸伸腿组合班级04 舞蹈表演教师赵林春日期第一周课题吸伸腿组合课时 6 节教学目标通过吸伸腿组合训练使学生膝关节的柔韧性和力量增强,腿部韧带拉长,为以后的腿部动作打好基础,能够更好的完成其它腿部动作。
教学内容吸伸腿组合包括:平卧式、吸伸前腿、直抬前腿、直抬腿环动、吸伸腿环动、侧卧式、吸伸旁腿、直抬旁腿、伏卧式、吸后腿、直抬后腿。
重点与难点重点 : 解决学生膝关节的柔韧性。
难点 : 正确掌握直抬腿环动动作技巧。
教学讲解、示范、启发、课件演示方法教学多媒体、钢琴伴奏用具通过基训课的教学,使学生能够掌握基训课中所要求的技术技巧,舞姿韵律,要求提高学生的能力、素质和艺术表现力。
并能准确完成教材中所要求的要领。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吸伸腿组合二、理论部分该组合主要训练膝关节的柔韧性和力量。
通过吸伸腿练习,对拉长伸展韧带肌纤维及柔韧性和增强力量都有着很高的效率,同时也是为把杆动作进行铺垫。
本组合音乐伴奏根据《歌唱二小放牛郎》改编,音乐速度稍慢。
三、实训项目1 、平卧式,双腿并拢绷脚背,双手斜下方扶地准备,前奏时不动,见图 1 。
2 、左腿起,脚尖贴地面,关胯前吸腿 90 度,然后再顺地面伸直回原位,见图 2 ,共做 2 次。
3 、第三次吸起后,留住大腿根及膝盖,伸直小腿绷脚背,然后延伸走最远的路线,慢落回原位。
把杆练习教案腰部组合教学目的准备活动:以各关节为主〃目的在于预防和减少关节损伤〃增强各关节肌肉韧带的弹性和灵活性〃促使大脑中枢神经兴奋、克服人体活动上的生理惰性〃振奋精神。
扶把练习:通过扶把练习掌握身体各部位规范的单一动作〃克服站立时的腰部无力向下的毛病〃增强躯干的力量〃增加腿部肌肉的力度、开度及灵活性。
组合练习:通过动作的单一练习和组合〃使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增加学习的积极性和动作的协调性〃是教学达到良好的效果。
教学过程准备活动:1、胸腰练习〃教师逐个活动2、进行腿部前、旁、后的韧带和肌肉练习中间练习手位组合复习〃结合舞台方位、呼吸、音乐等练习扶把练习1、擦地2、小踢腿3、吸弹撩腿学习新课胯掖腿练习5——8拍右手扶把〃左手打开成七位〃站成小八字脚1——8左脚旁吸腿。
2——8勾脚〃脚跟向旁蹬出成45度3——8左脚硼脚面4——4左脚成旁吸腿5——8左脚放至右脚旁还原反复共做二次〃再转身换成相反的方向。
课堂小结总结本堂课的优劣之处〃向学生提出希望。
活动教材:自己准备舞蹈课教案舞蹈中的呼吸教学目的:1)在基训中运用呼吸〃以更好地训练学生软开度。
2)学习舞姿组合《大海啊〃故乡》让学生体会呼吸对舞蹈动作的修饰作用。
教学重难点:呼吸与动作的协调配合。
教学过程:一、组织教学〃导入新课〃授新课。
1.舞蹈是以肢体语言塑造艺术形象的一种表现美的艺术。
俗话说:“一戳一站一伸手〃便知有没有”〃所谓“有没有”是指舞蹈有没有艺术性和规范性〃今天我们来学习影响舞蹈艺术性和规范性的重要因素——呼吸。
舞蹈的呼吸不同于生活中的呼吸〃后者平稳均匀〃而前者是有弹性〃有韵律〃有节奏的〃有时长〃有时短〃有时平稳〃如何掌握运用呢<是一个坚持不懈的训练过程〃现在让我们在压腿组合中初步体会一下在基训中如何运用呼吸。
2.把杆组合《压腿》。
预备:45度面对把杆单手扶把〃单背手〃小八字脚位。
前压腿:动力腿外开〃双腿绷直〃身体正对〃脊柱拉直〃肩线与动力腿成90度〃前压时以胯为轴心〃上体保持平直〃向动力腿折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