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通密度调查
- 格式:doc
- 大小:76.00 KB
- 文档页数:5
交通密度调查各位读友大家好,此文档由网络收集而来,欢迎您下载,谢谢篇一:交通调查报告交通调查报告一.交通调查简介交通调查是一种用客观的手段,测定道路交通流以及与其有关现象的数据,并进行分析,从而了解与掌握交通流的规律,其目的是为了向交通城建规划与环保以及公安交通管理等部门提供改善、优化道路交通的实际参考资料和数据。
交通调查的对象主要是交通流现象,而与交通流有关的诸如国民经济发展、经济结构、运输状况、城乡规划、道路等交通设施、交通环境、汽车的行驶特性、地形、气候、气象及其他安全设施和措施等等均可作专项调查。
主要调查有交通量、行车速度、密度、延误、OD调查、停车、行人、自行车调查、交通事故、交通环境、交通流调查等本次交通调查的地点主要为西南交通大学西门,具体调查目的分列如下:1) 为了了解西南交通大学西门外路段的交通情况;2) 对调查结果进行分析,得出调查路段的交通特点,为道路的规划建设提出改进的方案;3) 为交通控制与管理、工程经济分析等提供必要的数据;4) 熟悉交通调查的方法与调查数据的处理,就调查的结果进行分析,发现其优点以及实际中存在的不合理问题,并提出建设性意见和自己的解决方法三.调查内容1) 最大小时交通量2) 地点车速3) 行驶车速4) 交通流密度四.调查地点及时间西南交通大学西门(如下图所示)调查时间为:2012年10月30日上午10点10分至11点10分? 小型载货汽车? 中型载货汽车? 大型载货汽车? 小型客车? 大型客车? 载货拖挂车? 小型拖拉机? 大中型拖拉机六.调查方案此次调查选取的时间为2012年10月30日上午10点10到11点10,为期一个小时。
具体调查的有交通量、相关车速、交通流密度等。
以下为具体方案:交通量调查交通量是指在指定时间段内,通过道路某一地点,某一段或某一车道交通体的数量,是描述交通流特性的最重要的参数之一,也是交通工程学中最基本的资料。
调查方案交针对这次的交通量调查,我们组选在西门前的公路设站进行调查,调查时长为一小时。
交通密度调查表分析报告引言交通问题是城市发展中不可忽视的重要因素之一。
交通密度是衡量交通拥堵程度的一个重要指标。
本文通过对某市交通密度调查表的分析,旨在了解该市不同交通路段的拥堵情况,并为进一步优化交通规划和管理提供参考。
方法本调查采用了随机抽样的方法,选取了该市主要交通路段的一部分进行调查。
调查表设计了一系列问题,如交通量、平均车速、交通信号等,以获取详细的交通信息。
在调查过程中,我们还进行了路段的实地观察,对交通流量和交通状况进行追踪记录。
结果与讨论通过对调查表数据的分析,我们发现了以下几个重要的结果。
首先,该市的交通密度普遍较高。
在调查的路段中,大部分都出现了拥堵现象,特别是早晚高峰期间。
这与该市人口规模快速增长、汽车保有量大幅增加、道路建设相对滞后等因素有关。
其次,交通信号的作用明显。
调查数据显示,在设置了交通信号的路口,交通流量得到了有效控制,车辆流畅度相对较高。
然而,在未设置交通信号的路段,交通拥堵状况严重,需要采取措施优化交通流。
此外,调查还发现了一些交通瓶颈。
某些道路路段交通流量过大,超出了道路本身的承载能力,导致严重拥堵。
相应地,我们建议重点对这些瓶颈路段进行规划改进,以提高交通运行效率。
另外,调查表还反映出了交通工具类型的变化趋势。
随着城市发展,人们对交通工具的选择逐渐多样化。
传统的私家车逐渐增多,但公共交通工具如地铁、公交等仍然是繁忙路段的主要出行方式。
因此,在城市交通规划和建设中,应综合考虑不同交通工具的需求,提供多样化的交通选择。
结论通过对交通密度调查表的分析,我们深入了解了该市交通拥堵的情况和产生原因。
这为进一步优化城市交通规划和管理提供了重要参考。
我们建议,应加强道路建设,特别是瓶颈路段的改造。
同时,要加强交通信号的设置和管理,以提高交通流畅度和减少交通拥堵。
此外,还应注重推广和改进公共交通工具,以缓解私家车的交通压力。
最后,综合考虑不同交通工具的需求,提供多元化的出行选择,将有助于进一步优化城市的交通状况。
交通密度一、 定义:是指在某一瞬间,单位长度道路(单车道)上存在的车辆数。
K = N / L式中:K —车流密度,辆/kmN —观测路段内某瞬时车辆数,辆L —观测路段长度,km交通量反映的是车辆通过道路某断面的频繁程度,交通密度大小反映一条道路上的交通密集程度。
为使车流速度具有可比性,车流密度应按单车道来定义,单位:辆/km·车道二、表示方法1、车头间距(hd )同一车道、同一方向连续行驶前后相邻两辆车之间在某一瞬时的车头间距。
K=1/ hd X 1000=1000/ hd表示符号:hd 单位:m/辆。
路段中所有车头间距的平均值,称为平均车头间距。
2、车头时距(ht )同一车道、同一方向连续行驶前后相邻的两辆车的车头通过某一点的时间间隔。
ht (平均)=hd (平均)/V (平均)=3600/Q表示符号:ht 单位:s/辆为保证行车安全的最短车头间距称为极限车头间距。
极限车头间距随车速的变化而变化。
极限车头时距一般为2-3s 。
3、临界密度(Km)道路上运行车流量达到最大时的交通密度Km 。
Q 到达最大值QMAX 。
4、限塞密度(Kj )道路上车辆几乎无法行驶时的交通密度。
此时,v=0,Q=0.三、车道占有率1、空间占有率(Rs )某瞬时,在一定长度道路上,全部车辆总长度占所观察道路长度的百分比。
例题1:某路段长度为450米,有5辆小汽车(平均车长4m ),9辆大汽车(平均车长10m ),求Rs 。
Rs=(4x5+9x10)/450x100%=%结论:空间占用率不仅和交通量有关,还和车辆的组成有关。
2、时间占有率(Rt )一定时间内,全部车辆通过某断面所需时间的累计值与观测时间的比值。
例题1:已知某断面40s 内又9两车通过,其中有小汽车4辆,通过时间平均为,大汽车5辆,通过时间平均为,求 Rt 。
解:Rt=(+5x )/40=%四、交通密度调查调查目的:交通密度是描述交通流特性的重要参数之一,在研究划分道路服务水平、分析交通瓶颈状况、制定交通管理与控制政策与措施等方面均有应用,同时也是研究交通流理论的重要基础数据。
交通密度调查分析摘要:大连交通大学:R交通094-15田宇随着我国经济建设的飞速发展,人们的生活日新月异,全面奔小康的时代已然来临。
城市的现代化,人民对高质量生活的要求,以及出行需求的增加,大大增加了公路交通量和机动车数量的增长,使得城市交通拥堵现象日益严重。
本文针我市现阶段城市交通情况,结合实际调查分析,探讨对交叉口交通拥堵情况改善的合理配置,如何缓解交通拥堵,减少道路干扰,以现代化、智能化手段解决问题。
如何保障交通畅通,缓解交通拥挤并保障行车、行人安全,已成为中国城市交通面对的共同问题。
若想妥善解决交通拥堵及其带来的一系列问题,要从对道路交通影响因素全面分析,从科学规划道路网络,优化交通组织结构,增加运输途径,司机行人心理因素等方面入手,找出切实可行的方案。
关键字:交通拥堵;交通布局;交通密度;交通安全With the rapid development of economic construction in China, the life of people change rapidly, comprehensive well-off society in the new era. The modernization of the city, people's demand for high quality of life, and the increase of traffic demand, greatly increased the number of road traffic and vehicle growth, the city traffic congestion is becoming more and more serious. In this paper, the needle I present stage city traffic situation, combined with the practical investigation and analysis, rational allocation of improvement of intersection traffic congestion, how to alleviate traffic congestion,to reduce road noise, with the modernization, intelligent means to solve the problem. How to ensure the smooth flow of traffic, to ease traffic congestion and ensure traffic, pedestrian safety, has become a common problem facing Chinese city traffic. To properly solve the traffic congestion and brought about a series of problems, a comprehensive analysis from the influencing factors of road traffic, from the scientific planning of road network, optimization of traffic organization structure, increasing the transport pathway, start with the driver pedestrian psychological factors, to find the feasible scheme.Keywords: Traffic jam; Transportation layout; Density of traffic; Traffic safety一、交通现状:本次调查地点为大连市沙河口区,数码路与杨树街交叉口。
交通密度
一、 定义:
就是指在某一瞬间,单位长度道路(单车道)上存在的车辆数。
K = N / L
式中:K —车流密度,辆/km
N —观测路段内某瞬时车辆数,辆
L —观测路段长度,km
交通量反映的就是车辆通过道路某断面的频繁程度,交通密度大小反映一条道路上的交通密集程度。
为使车流速度具有可比性,车流密度应按单车道来定义,单位:辆/km·车道
二、表示方法
1、车头间距(hd)
同一车道、同一方向连续行驶前后相邻两辆车之间在某一瞬时的车头间距。
K=1/ hd X 1000=1000/ hd
表示符号:hd 单位:m/辆。
路段中所有车头间距的平均值,称为平均车头间距。
2、车头时距(ht)
同一车道、同一方向连续行驶前后相邻的两辆车的车头通过某一点的时间间隔。
ht(平均)=hd(平均)/V(平均)=3600/Q
表示符号:ht 单位:s/辆
为保证行车安全的最短车头间距称为极限车头间距。
极限车头间距随车速的变化而变化。
极限车头时距一般为2-3s 。
3、临界密度(Km)
道路上运行车流量达到最大时的交通密度Km 。
Q 到达最大值QMAX 。
4、限塞密度(Kj)
道路上车辆几乎无法行驶时的交通密度。
此时,v=0,Q=0、
三、车道占有率
1、空间占有率(Rs)
某瞬时,在一定长度道路上,全部车辆总长度占所观察道路长度的百分比。
例题1:某路段长度为450米,有5辆小汽车(平均车长4m),9辆大汽车(平均车长10m),求Rs 。
Rs=(4x5+9x10)/450x100%=24、4% 结论:空间占用率不仅与交通量有关,还与车辆的组成有关。
2、时间占有率(Rt)
一定时间内,全部车辆通过某断面所需时间的累计值与观测时间
的比值。
例题1:已知某断面40s 内又
9两车通过,其中有小汽车4辆,通过时间平均为0、6s,大汽车5辆,通过时间平均为1、1s,求 Rt 。
解:Rt=(4x0、6+5x 1、1)/40=19、8%
四、交通密度调查
调查目的:交通密度就是描述交通流特性的重要参数之一,在研究划
分道路服务水平、分析交通瓶颈状况、制定交通管理与控制政策与
措施等方面均有应用,同时也就是研究交通流理论的重要基础数据。
特征:密度就是一个瞬时值,它不仅随时间的变化而变动,也随测定
区间的长度而变化。
为此,常将瞬时密度用某总计时间内的平均值
表示。
1n i
i t t R T
==∑1
n i i S l R L
==∑
随着交通量的增长,车辆行驶时的相互干扰及相互制约增加,以致平均车速降低,密度增高。
当跟随在慢车后面的车辆继续不断增加,位车辆近乎停止状态时,则流量趋近于零,而密度最大(阻塞密度)。
1、密度调查的时段与区间的长度
在道路某一区段范围内的交通密度每时每刻都在变化,因此,所谓密度,总就是指某一瞬的密度值或某一时段内的平均密度值。
在交通研究中关心的常就是后者。
从实测经验得知调查时段越长密度变化越平缓。
另外,在正常交通量条件下,车辆在道路上分布也不均匀,即路段不同,部位的交通密度一般也不同,只有实测路段达到一定长度后,交通密度的变化才趋于平稳。
通过大量实测资料分析得出以下结论:
①实测密度均方差为实测时段与区间长度的减函数;
②测时时段达3~5min以上时,均方差受测试路段长度的影响变弱;
③测试区间大于800m时,均方差受测时时段长度的影响变弱。
根据以上结果,建议在交通密度调查时,测时时段应延续5min以上,路段长度应尽量大于800m。
五、交通流密度调查的方法
交通密度调查主要有出入量法与摄影法,后者又分为地面(高处)摄影观测法与航空摄影观测法。
1、出入量法
出入量法就是一种通过观测调查,获得道路上两断面之间无出入交通的路段内现有车辆数,从而计算路段交通密度的方法。
(适用条件:适用于高速公路上立交之间无出入交通的路段。
)
( 1)出入量法基本原理
在道路上选择A、B两点间路段为观测路段,如图所示,车流从A点驶向B点。
如下图所示的无出入交通的路段AB上t0时刻存在的车辆数为E(t0),从t0到t一段时间内从A处进入该路段的车辆数为QA(t);驶出该路段的车辆为QB(t)时,则t时刻时,AB段上的车辆数为为:E(t)= E(t0)+ ( QA(t)-QB(t)) (Et0为初始车辆数。
)
Kt= E(t)/LAB
求初始车辆E(t0) 的方法: 试验车法与车牌照法
试验车跟随车流运行,用试验车在A 端处的时刻为t0 ,到达B 端的时刻为t1,则自t0 到t1的时段通过B 端的车辆数为qB,即为t0时刻AB 路段的初始车辆数,试验车的行驶速度应尽量与同时行驶的车流保持一致,即不被超越也不超越其她车辆,测试结果才较为准确。
若出现超车现象,则应按下式计算初始车辆数: E(t0) Et0=qB +a-b 、
q ——从t0 到t1到时段内通过B 端处的车辆数;
a ——实验车超越其她车的辆数;
b ——其她车超越实验车的辆数。
3)减少误差的途径
本方法的缺点就是随着观测时刻的推移,车辆数的误差也累加。
为减少误差的积累,除增加试验车的观测次数,还要把试验车每次经过终时刻作为基准时刻(t),该时刻的现有车辆数都作为每次的原始车辆数。
2、摄影法
利用空中定时摄影方法求得实测路段的车辆数,然后除以路段长度即可得到摄影时刻的路段交通密度。
若进行连续摄影,即可连续测得各时刻交通密度。
具体作法为:在拟测路段上选长度50~100m 区段并在路面上作出标记,然后调整摄影机使其对准拍摄范围作定时拍摄即可。
当实测区段过长时会使摄影精度下降,此时可使用多架摄影机分段连动摄取。
在拍摄照片后,通过对照片处理即可求得摄影时刻的交通密度值。
此法简单并且实测精度高。
但设备及器材较昂贵,像片处理工作也较复杂。
(1)地面(高处)摄影观测法
测定方法
用动态录象仪在高处进行摄影。
测定区间的长度视地区内的状况与周围条件而变比,一般取50—100m 。
摄影的时间间隔依测定区间长度而异。
当区间长为50一100m 时,摄影间隔可用1画面/5—10s 。
遇到详细分析交通流的场合,如需同时观测交通量,为了取得正确的观测值,须缩短摄影间隔,一般取1画面/s 。
在高速公路上,由于字速高,这时可取2画面/s 。
在测定密度时,在道路上要标明每台录象机所摄范围内的道路区间长,一般有两处作标记即可。
如果容许精度稍低时,可利用车道分隔线的段数、护栏支柱数或电杆数等参照物代替. 整理现场观测结果,按下面介绍的顺序计算密度。
再各条录象带的每一画面中,读取摄影观测区间内存在的车辆数,计算总观测时间内区间的平均车辆数,用区间长度求算单位公里长度内
存在的车辆数,即密度值, 如总计观测时间大于5min,则交通的偶然性变化或周期性变化就能消除。
这种方法可以很方便地瞧出密度随时间的变化情况,同时,又因为它包含短时间的变化,也可以描绘出密度的倾
向性变化。
减少误差的注意事项:
如测定区间过长。
则测定精度将受到影响.所以不能过长,以不超过100m 为宜。
L n K K n i i 11⨯=∑
=
(2)航空摄影观测法
测定密度,使用航空摄影最佳,它就是能取得准确数值的唯一方法。
在摄影后的胶卷或照片上读取观测区间内存在的车辆数,据此计算出平均密度。
减少误差的注意事项
航测法不宜长时间地观测,这不仅费用大,而且飞机在空中飞行时间有限(飞机在1000一1500m最多能停留30min.航空照相机1次摄影的胶卷张数亦受到限制。
调查的精度与摄影间隔行关,间隔越短精度越高。
还有利用卫星遥感图片测量交通密度的方法。
特点:上述方法均为离线式调查,数据分析处理时间较长、费用昂贵,难以应用于需要实时判断的道路交通管理与控制中。
在现代道路交通管理与控制中,交通流密度(上述方法测得的为空间密度)常用测量交通流的时间密度代替,并用车辆观测器实现了快速、实时反映,具体内容建议参考相关的道路交通管理与控制资料。
车流密度调查就是交通调查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对于了解研究交通状况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主要表现在:
1、车流密度就是研究交通流理论与交通控制政策的重要基础数据。
调查车流密度,可对道路的三参数函数关系进行研究,掌握交通运行规律,以便预测未来交通运营发展状况,制定交通控制措施。
2、车流密度就是划分服务水平的依据,就是反映道路上车辆拥挤程度最直观指标,直接反映道路上的车辆密集程度。
因此,了解密度,就可以对道路的交通状况作出评价,同时为改善道路的各种设施提供参考。
3、车流密度指标,可以反映路上交通拥挤状况,当道路上交通严重拥挤,车辆运行处于停滞状态时,流量与速度已等于零,无法描述交通状况,用车流密度则可表示。
车流密度对道路通行能力的研究非常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