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章 方案排序
- 格式:ppt
- 大小:357.00 KB
- 文档页数:18
第10章外排序一、单项选择题(1)以下关于外排序的叙述正确的是______。
A.外排序把外存文件调入内存,再利用内排序方法进行排序,所以外排序所花的时间完全由采用的内排序确定B.外排序所花的时间=内排序时间+外存信息读/写时间+内部归并所花的时间C.外排序并不涉及文件的读/写操作D.外排序完全可以由内排序来替代【答案】B【解析】外排序所花的时间由内排序时间、外存读写时间、内部归并时间三部分时间构成,因此AC两项错误,B项正确;外排序要将文件读取到内存中进行排序,但是由于文件大小可能会大于内存的最大容量,因此外排序不能完全由内排序替代。
(2)如果将一个由置换-选择排序得到的输出文件F1(含所有初始归并段)作为输入文件再次进行置换-选择排序,得到输出文件F2(含所有初始归并段),则F1和F2的差异是______。
A.F2中归并段的个数减少B.F2中归并段的最大长度增大C.F2和F1无差异D .归并段个数及各归并段长度均不变,但F 2中可能存在与F 1不同的归并段【答案】C 【解析】当进行一次置换-选择排序后,文件的归并段即达到理想状态,无论再进行多少次排序,均不会发生变化,因此答案为C 项。
(3)采用败者树进行k 路平衡归并的外排序算法,其总的归并效率与k______。
A .有关B .无关【答案】A【解析】利用败者树进行k 路平衡归并不会影响总共需要的关键字比较次数,但是随着k 的增大,归并树的高度会减小,磁盘读/写的次数也就相应减少,从而提高总的归并效率,因此答案为A 项。
(4)对m 个初始归并段实施k 路平衡归并排序,所需的归并趟数是______。
A .1B .m/kC ./m k ⎡⎤⎢⎥D .log k m ⎡⎤⎢⎥【答案】D【解析】采用k 路归并,相应的归并树就有log k m ⎡⎤⎢⎥+1层,则需要归并的趟数为log k m ⎡⎤⎢⎥,答案为D 项。
(5)设有100个初始归并段,如果采用k 路平衡归并3趟完成排序,则k 值最小是______。
数据结构2011年秋季期末复习提纲期末考试形式:闭卷试卷总评成绩:试卷70%+平时30%试卷题型:1.选择题(20分),2.应用题(30分)3.程序填空题(30分)4.算法设计题(20分)每章复习要点:第1章:概念理解:数据结构,时间复杂度程序段:i=1;while(i<=n)i=i*2;第2章:表的顺序存储结构,链式存储结构(单链表、循环链表、双向链表),表的基本操作与应用,本章所占分值在15分左右,会考表的算法。
(1)顺序存储结构1、下面关于线性表的叙述中,错误的是哪一个?()A.线性表采用顺序存储,必须占用一片连续的存储单元。
B.线性表采用顺序存储,便于进行插入和删除操作。
C.线性表采用链接存储,不必占用一片连续的存储单元。
D.线性表采用链接存储,便于插入和删除操作。
2、对于顺序表的优缺点,以下说法错误的是:()A、无需为表示节点间的逻辑关系而增加额外的存储空间;B、可以方便地随机存取表中的任一节点;C、插入和删除运算较方便;D、由于顺序表要求占用连续的空间,存储分配智能预先进行。
(2) 链式存储结构1、链表不具备的特点是?()A.可随机访问任一节点。
B.插入删除不需要移动元素。
C.不必事先估计存储空间。
D.所需空间与其长度成正比。
2、(1) 静态链表既有顺序存储的优点,又有动态链表的优点。
所以,它存取表中第i个元素的时间与i无关。
(2) 静态链表中能容纳的元素个数的最大数在表定义时就确定了,以后不能增加。
(3) 静态链表与动态链表在元素的插入、删除上类似,不需做元素的移动。
以上错误的是()。
A.(1)(2)B.(1)C.(1)(2)(3) D.(2)3、对于一个头指针为head的带头结点的单链表,判定该表为空表的条件是A、head==NULLB、head→next==NULLC、head→next==headD、head!=NULL4、如果对线性表的运算只有两种,即删除第一个元素,在最后一个元素后面插入新元素,最好使用()A、只有表头指针而没有表尾指针的循环单链表B、只有表尾指针而没有表头指针的循环单链表C、非循环双链表D、循环双链表5、线性表(a1,a2,…,an)以链接方式存储时,访问第i位置元素的时间复杂性为()A.O(i)B.O(1)C.O(n)D.O(i-1)第3章:栈的实现,栈的应用(数制转换,括号匹配),Hanoi塔不考,队列的实现(其中循环队列重点)。
第十章建设方案研究比选一、概述1.建设方案研究比选的原则和指标体系(1)原则:先进性原则、适用性原则、可靠性原则、安全性原则、经济性原则、技术、经济、社会和环境相结合原则。
2.建设方案研究与比选的范围(1)项目整体方案的研究和比选一般包括:建设规模与产品方案;总体技术路线;场址选择方案;总体布局和主要运输方案;环境保护方案;其他总体性建设方案等。
(2)建设方案研究与比选的基本步骤1)研究与比选命题的准备。
2)研究与比选组织形式的确定。
3)研究与比选基础资料的搜集。
4)研究与比选方案的初审。
5)研究与比选方法和指标的选择。
6)研究与比选工作的开展。
二、建设方案研究的主要内容1.建设规模研究应考虑的影响因素?①合理的经济规模。
②市场容量与竞争力。
③环境容量和自然资源供应量。
④技术经济社会条件和现代化建设要求。
2.确定建设规模的主要方法(1)经验法经验法是指根据国内外同类或类似项目的经验数据,考虑建设规模的制约和决定因素,确定拟建项目建设规模的一种方法。
在实践中,此法应用最为普遍。
(2)生存技术法即把某一行业按规模分类,然后计算各时期不同规模企业所占份额及其变化,以此判断该规模等级的效率和生存能力的强弱。
它可以称为经验方法,但不同于上面阐述的经验法,并且对项目评估人员要求更高。
(3)规模效果曲线法规模效果曲线法是通过不断扩大拟定的建设规模,研究项目的销售收入与成本曲线随之变化的情况,确定项目最适宜的建设规模的一种方法。
3.产品方案选择考虑的主要因素?1)国家产业政策和技术政策。
2)市场需求和专业化协作。
3)资源综合利用、循环经济和低碳经济要求。
4)环境条件和生产供应条件。
5)技术水平和运输装备存储条件。
4.场(厂)址及线路方案(1)项目选址考虑的主要因素?1)自然环境因素。
2)交通运输因素。
3)市场因素。
4)劳动力因素。
5)社会和政策因素。
6)人文条件因素。
7)集聚因素(工业园区或工业集中区)。
(2)场(厂)址比较的主要内容包括:建设条件比较、建设费用比较、经营费用比较、运输费用比较、环境影响比较和安全条件比较五个部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