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艺欣赏及中国花文化论文.doc
- 格式:doc
- 大小:3.00 MB
- 文档页数:7
花卉文化论文中国花卉文化研究综述XXX大学XXX指导老师XXXX随着时代的发展,经济全球化对于人类生活的影响逐渐深入,面对世界文化逐渐趋同的趋势,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高度重视对世界文化多样性的保护,而源远流长的中国文化正是世界文化多样性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中花卉文化是具有代表性的文化类别。
中华民族是一个崇尚自然,追求真善美的民族,对花草树木有独特的情感和审美情趣,有几千年的花卉栽培历史和丰富的花卉资源,在漫长的历史发展过程中,由于花卉和中国人生活的关系日益密切,花卉被不断地注入人们的思想与情感、不断地与现实生活相融合,从而形成了一种与花卉相关的文化现象和以花卉为中心的文化体系,这就是中国花卉文化。
在精神层面上,花卉文化蕴含着中华民族深邃的思想和富有个性的人生态度;在物质层面上,花卉文化积淀了劳动人民几千年的辛劳和智慧力量,留下了丰富的花卉栽培经验和花卉品种,记录了前人在这片领域里耕耘和探索的足迹。
中国的花卉文化给每一个中华儿女都留下了宝贵的物质和精神财富。
目录一、花卉文化的历史起源 (3)二、花卉文化的形态 (3)1、花卉的物质文化形态 (3)2、花卉的精神文化形态 (4)三、花卉文化与花卉产业 (6)花卉文化的历史起源中国花卉文化有近三千年的历史,对中国文化,尤其是儒家文化的形成以及中国人性格的形成有极其深远的影响。
中国人何时开始利用、栽培花卉,目前尚无定论,不过根据考古发现,早在六七千年之前,花卉就与古代中国人的生活相联系了。
我国花卉文化的历史大致可以氛围三个阶段,即先秦的始发期、秦汉至盛唐的渐盛期和中唐以来的繁盛期,这三个阶段分别被称为“物质实用时代”、“花色审美时代”和“文化象征时代”,三个阶段呈不断累积演进之势。
早在7000年前的河姆渡遗址,就发现陶器、陶片上有植物枝叶类团。
而在距今5000-6000年的河南陕县庙底沟遗址出土的彩陶多有花瓣、叶片样纹饰。
可见早在新石器时代中期,我国先民们就对花卉已经表现出一定的兴趣,并出现了用作装饰的倾向。
花艺的意义和文化
花艺,那可是生活中一抹绚丽多彩的存在呀!它就像阳光透过云层洒下的温暖光芒,能瞬间点亮我们的心情。
你想想看,一束精心搭配的鲜花,摆在房间的一角,是不是整个氛围都变得不一样啦?那绽放的花朵,红的像火,粉的像霞,白的像雪,每一朵都有着自己独特的姿态和韵味。
它们可不只是好看而已,它们还会跟你“说话”呢!当你心情低落的时候,看到那娇艳欲滴的花朵,仿佛在对你说:“嘿,开心点呀,生活多美好!”这难道不神奇吗?
花艺也是一种情感的表达呀。
送一束花给爱人,那满满的爱意都藏在那花瓣里啦。
送一束花给朋友,那就是一份真诚的祝福呀。
送一束花给长辈,更是一种尊敬和关爱的体现。
这可比说一堆话来得直接又动人呢,是不是?
而且呀,学习花艺也是一件超级有趣的事情。
就像画家拿着画笔在画布上挥洒色彩一样,我们拿着花材在手中摆弄,创造出属于自己的美丽作品。
你可以发挥自己的想象力,把不同的花组合在一起,创造出独一无二的风格。
这过程就像一场奇妙的冒险,每一次尝试都可能带来惊喜呢!
还有啊,花艺还和我们的传统文化有着深深的联系呢。
在古代,人们就用花来表达各种寓意和情感。
比如牡丹象征着富贵,梅花象征着坚韧,兰花象征着高雅。
这些寓意传承至今,让我们在欣赏花艺的同时,也能感受到传统文化的魅力。
你说,花艺是不是特别有意思呀?它就像生活中的魔法棒,轻轻一挥,就能带来美好和欢乐。
我们何不多多接触花艺,让它成为我们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呢?让那一朵朵鲜花,在我们的生活中绽放出最绚烂的光彩!让我们用花艺来装点生活,让生活变得更加多姿多彩吧!。
花卉艺术鉴赏论文-V1花卉艺术鉴赏花卉艺术是一门涉及美学、园林、植物学、文化等多学科的综合性艺术。
以鉴赏为目的,需要具备对花卉种类、生长环境、造型特色等知识的掌握。
本文将从花卉艺术的起源、发展以及不同种类花卉的鉴赏角度探讨花卉艺术的魅力。
一、花卉艺术的起源和发展花卉来自古希腊的花神芙罗拉,随着时间的推移和不同民族的传承,花卉艺术逐渐发展成为目前万花筒般繁荣多彩的艺术形式。
在中国,花卉艺术有着悠久的历史,宋代的李清照在其《如梦令》词中就有“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的唯美描写。
而在日本,则有盛行的花道。
二、不同种类花卉的鉴赏角度1.玫瑰玫瑰具有深厚的文化内涵,象征着爱情和卓越的美学价值。
鉴赏玫瑰可以从以下几个角度来看:① 品种:玫瑰种类繁多,其中有以花瓣层数来命名的“双层玫瑰”、“三层玫瑰”等等。
② 颜色:玫瑰颜色的浅深不同,决定了其不同的艺术效果。
③ 姿态:玫瑰的开放或半开放状态,决定了其视觉效果的不同。
2.牡丹中国园林中最常见的牡丹不仅花形丰富多样,而且神韵高雅,对于牡丹的鉴赏可从以下几个角度来看:① 花型:牡丹花型的丰富性是其最大的特色,有的花型肥大,有的花型细长。
② 颜色:牡丹的颜色丰富多彩,红、白、黄、紫等颜色都有。
③ 品种:国内外对牡丹的分类各有不同,单瓣牡丹和重瓣牡丹是两大类别。
3.荷花从古代的汉画壁画、唐代的诗词到现今的园林景观,在中国文化中荷花一直担任着重要的地位,荷花的鉴赏可以从以下几个角度来看:① 姿态:荷花的开放状态是其最美丽的状态之一,清晨、傍晚等一些时刻若巧遇其开放,定能饱览其美。
② 品种:荷花品种繁多,其中最受喜爱的是莲藕。
③ 颜色:荷花的颜色主要有黄、白、红、粉、紫等颜色。
结语花卉艺术是一种深受人们喜爱和推崇的艺术形式,在人们的生活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藉由不同种类花卉的鉴赏,可以感受到花卉艺术所带来的静谧与美好。
有关插花艺术作品赏析论文插花艺术一样会受到自然条件,历史文化,社会活动,个人修养等多方面的影响,插花艺术值得我们进行欣赏。
下面是店铺为大家整理的插花艺术赏析论文,供大家参考。
插花艺术赏析论文篇一:《浅谈艺术插花及环境布置》艺术插花是指将剪切下来的植物的根、茎、叶、花、果作为素材,经过一定的技术(修剪、整枝、弯曲)和艺术(构思、造型、设色)加工,重新配置成一件精致美丽、富有诗情画意,能再现大自然美和人工美的花卉艺术品。
插花看似简单容易,但要真正插成一件好的作品却并非易事。
因它不是单纯的各种花材的组合,也不是简单的造型,是溶生活情趣、文化知识、艺术修养为一体的一种艺术创作活动。
插花界的朋友都认为:插花是用心来创作花型,用花型来表达心态的一门造型艺术。
一、艺术插花的种类和特点插花种类从形式上可分瓶插、盆插、悬挂式插花、异型花器插花、花篮插花、花架插花、人造花插花等。
从风格上可分东方式插花、西方式插花、现代自由式插花。
(一)东方式插花:是以中国和日本为代表的一种插花形式。
由于受东方各国传统文化和习俗影响,它和东方园林一样特别崇尚自然,师法自然而高于自然,善于利用花材的自然美来感人。
讲究借物寓意,以形传神。
东方式插花选材讲究简练,以少而精的花材有机组合取胜,造型注重自然,以流畅线条勾勒为主,形体小巧玲珑,色彩朴素淡雅,意境含蓄深远,主题突出,耐人寻味。
因而东方式插花以形式美和意境美著称于世。
日本插花:插花在日本称为花道,公元六世纪至七世纪初,日本飞鸟时代圣德太子派小野妹子来中国(隋朝)建立邦交,作为遣隋使节的他,在潜心研究佛学之时,兼学佛教插花,回到日本后,将日本当时的佛前供花发展起来,形成池坊花道。
它是日本插花史上最为悠久的插花流派。
中国插花进入日本后,经几代插花艺术家的不懈努力,已形成目前3000多个流派,其中的池坊流、草月流、宏道流、小原流,为日本著名四大插花流派。
日本插花和中国插花均属东方式插花范畴,它以线条的变化为主,将人的思想转嫁到插花之中,表现东方人细腻、含蓄和富有内涵的特点。
【关键字】精品花卉欣赏与花文化金山学院2008级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1)班0 郑小雄[内容摘要]:摘要:花卉是大自然给人类最好的恩赐,它们可以绿化环境,陶冶性情,净化心魄,增进健康,丰富人们的精力生活,给人以美的享受、美的熏陶和美的启迪;特别是在钢铁般的硬质建筑物里的都市人们,鲜花绿草的美丽能使人们感觉干净、轻松、愉悦和舒畅。
花卉文化是在花卉发展过程中,与其他文化门类互相影响、互相补充、互相融合,形成的与花卉相互关联而又相对独立的文化现象和文化信息的总和。
[关键词]:花卉、欣赏、花文化、生活、健康、情趣。
世上花卉种类繁多,既可以绿化、美化环境,增加局地小气候,又可以令人赏心悦目,自然有利于人们的身心健康,给人以美的享受、美的熏陶和美的启迪;特别的是在森林般的硬质建筑物里的都市人们,鲜花绿草的环境能使人们感觉干净、轻松、愉悦和舒畅。
花卉与人类的生活可谓息息相关,在各个方面都有花卉的踪影。
在现代社会,花卉更成为交往中的一种高雅礼品。
这就是在我们交往中花卉还能体现一种礼仪,花卉在礼仪交往中的作用随着社会文明程度的加深而越来越大,并成为社会交际中的一个重要工具。
花卉在礼仪交往中主要有以下几种应用形式:花束(主要使用各类包装纸、丝带等配材,对组合好的鲜花进行各种不同风格的包装,单手可握,双手可捧。
可用于迎送客人、访友、庆典仪式上的献花、馈赠礼品、结婚等场合。
)、花篮(可用于馈赠礼品、舞台摆放、厅堂装饰、庆典开幕以及追悼会等场合。
)、花插(可用于办公室、餐厅、接待处、饭店前台、会议室等场所)、装饰花(一般用于出席各类大型集会、重要会议、晚会、开幕式、结婚典礼等场合佩戴于胸前、头上、腕上。
只需较少的花材和配叶,制作出典雅大方的花型,起到装饰的效果)、和礼品盆花(主要应用于拜访亲戚、朋友时作为礼品)。
因此,我们要了解花卉的一些日常知识以及一些花卉文化的简史。
一、花卉的知识赏花首先要知花。
清代张潮《幽梦影》:“如菊以渊明为知己;梅以和靖为知己;竹以子猷为知己;莲以濂溪为知己”。
插花作品欣赏插花艺术的起源应归于对花卉的热爱,通过对花卉的定格,表达一种意境来体验生命的真实与灿烂。
它主要是借用花材的组合与造型而展现装饰美的一种表现形式.。
插花可以分为式东方式插花与西方式插花两大流派。
东方式插花以日本和中国插花为代表,具有东方艺术的特色。
一、中国式插花作品:菊花插花是中式插花的代表。
菊花插花采取了不同菊花品种与色彩的花卉,表现出不同意境、情调、氛围。
菊花插花又是各种空间环境中的视觉传递陈设艺术,创造的作品轻巧美观随意性强,时代感强,在展示环境中散发出应有的芳香。
这幅作品并与竹子相结合,更加体现了中国的传统文化,菊花代表了敬老,竹子代表了积极向上的精神。
中国插花艺术源远流长,博大精深,是中国花文化重要的组成部分,具有深远的民族文化传统和丰富的文化底蕴。
我国人民崇尚自然,因此传统的中国式插花艺术最大的特点是造型生动,色彩自然,与中国的园林、盆景艺术一样,是大自然的缩影。
它采取自然界中优美生动的材料,赋予其再生的意义,使之富于画意又不露人工斧痕,富有装饰美而又不失自然风韵,它取材较为简洁,一叶一枝都具有高度概括力,使观赏者感受到一种平和、雅淡的野趣,渐渐升华到一种更高的境界。
中国的插花艺术也同样地具有中国画的这一艺术特点,是以表现大自然为形式,再通过作者情意的安排,以含蓄或表露的表现手法,使之产生一种与形式统一,又超乎形式的意境。
插花的意境可以引人入胜,启迪人思索,实有清聚一束而意存深远之妙。
中国的插花是与插花用的器皿、几架连在一起欣赏的,所用的器具都是以古朴者为妙,无论从款式和色彩都得与插花的主题取得和谐统一。
传统的插花艺术是以富有诗情画意的作品为上品,这从构图、意境、命题等都可以体现出来。
中国的哲学思想是中国插花艺术的灵魂,自然山水的特点,国画的构图方式,是中国插花艺术的形式,中国传统的插花艺术,就是植根于这样的土壤里。
二、日式插花作品这是典型的草月流插花,日式插花。
高挑的花瓶凸显了花卉厚重的体积感和其线条。
花艺设计与运用花艺就像是天地间投射在现代文明空间里的一束光。
花艺,可以优雅奢华,可以田园清新,也可以狂野豪放。
人与花,是人与自然的对话。
一、了解花艺(一)花艺的萌芽由于文化背景的不同,及人们对花所包含的意义、用途的差异,花艺在东西方的发展之路也尤为不同。
中国:起源于先秦,鼎盛于唐宋。
先秦时代民间就有男女互赠花束以表达思念的风尚。
时至唐宋时期,花艺的发展进入黄金时代。
时至清末以后,由于连年的战乱,传统插花逐渐沉沦,几乎濒临绝迹,中国大陆直到上个世纪八十年代才逐步复苏。
日本:公元607年,圣德太子派遣小野妹子访隋。
先后三次前往中国,将在中国所见的佛教礼法与佛前供花、花器不断引进日本。
自此以后,日本产生了小原、草月、古流、未生等几大花道流派。
西方:远在公元前2500年前,古埃及法老墓壁上就出现了瓶插睡莲的壁画,因为睡莲在古埃及拥有极高的地位,是幸福、神圣的象征,宫廷用花的首选花材。
后来这种插花装饰的形式随着贸易往来、战争和文化交流,逐渐从埃及、希腊和罗马传到意大利、英国、法国和荷兰等国。
从这个时期开始,花艺逐渐开始形成一门完整的西方插花艺术。
(二)认识花材花材品种千千万。
在花材的形态方面,花材主要分为团状花材、线性花材、散点花材和不规则花材。
1.团状花材其形态通常呈现比较规则整齐的团状、块状或近似圆形,顾名思义其体量也相对较大。
常见的团状花材有玫瑰、康乃馨、非洲菊、洋桔梗、向日葵、芍药、大丽花、绣球花、洋牡丹、牡丹、山茶、茶靡、百合等。
2.线性花材外形整体呈现向上伸展的条状或线形的花材。
常见的线性花材有唐菖蒲、紫罗兰、金鱼草、蛇鞭菊、银芽柳、兰花、飞燕草、羽扇豆、尤加利、紫藤花、连翘、风信子等。
3.点状花材通常是由许多小花组成的大型、蓬松、轻盈的花序枝。
常见的的散点花材有满天星、勿忘我、须苞石竹、小菊、金合欢、黄栌、黄栌花、蕾丝花、丁香、西府海棠、矢车菊、蓝星花等。
4.不规则花材它们通常拥有奇特的花形。
花卉与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第一篇:花卉与中华民族传统文化花卉与中华民族传统文化同世界上所有的人一样,中国人民也天性爱美,爱花,视花为美,与花媲美。
因此视花为美的化身,美好幸福的象征,已成为世界共同的语言。
中国不仅是世界上拥有花卉种类最为丰富的国度之一,亦为世界花卉栽培的发源地。
中国人驯化、培育、利用花卉的历史极其悠久。
而且,在漫长的历史发展过程中,中国人对花的认识和情感并不仅限于此,而是有更为深刻的认识和浓厚的情感。
中国人对花的看法和情感是观花之后由悟性而得来的一种艺术境界。
对花产生了更深一层的情感和精神上的寄托。
因此,中国人世世代代爱花赏花就是认为花能使人赏心悦目.花能畅神达意,花能陶冶情操。
花中蕴含看文化,花中凝聚看中华民族的品德和节气。
花文化无疑是一个国家和民族文化的组成部分,困此花文化的形成与发展也必然随看国家和民族文化的兴衰而起落。
中国花文化从一出现起,就深受中国绘画,书法,文学,艺术,造园工艺等传统文化艺术的影响并随之而发展,所以中国花文化是在浓厚的传统文化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当然也是与古代的神话传说有看密切的关系,与历史上儒、道、佛、诸家思想密不可分。
5000年的中华民族历史,创造了丰富灿烂的中国花文化,中国花文化成为东方古文化宝库中一颗璀璨的明珠。
它根植于中华沃土里,生长于大众生活之中,并深得其他姐妹文化艺术的素陶和影响而茁壮成长起来。
中国花文化具有浓厚的传统文化基础,富有民族风味的特色,内容广泛丰富,表现形式多姿多彩。
中国花文化的形态主要有物质文化和精神文化两种,我主要论述花卉的精神文化。
中国人视花有灵有情,重花的兴谢枯荣的内在之美,喜追求由观花而得的心灵感受的韵味之趣,从中得到启示,激励以及情操的陶冶,所以无论以何种形式表现花的美,特别是花卉造形艺术方面,人们极其注重形式与内涵的统一和谐之美,与许多传统文化艺术一样,要求以形传神,形神兼备。
中国人既喜欢有直接客观的描,诉,咏,唱、观等方式表现或欣赏花卉自然之美与装饰效果,但更喜欢借花明志,以花传情的表现主观的感受之情,故而常将花寓以多种吉祥美好的象征意义,使花人格化甚至神化,然后采用比兴寄托的手法,以此通过联想而意会其深远的意义。
花文化课程报告题目花道馆设计姓名徐静专业景观建筑设计学号20135476 班级景建13-2指导教师张小艾完成时间 2015-5-14花道馆 (3)摘要:花文化作为中国的传统文化,对它的传承与发扬是我们的责任,花道馆便是这一传承与发扬的具体载体,本文通过对花文化的了解,结合花文化内容及要素对花道馆进行设计。
(3)关键词:花文化花道馆设计元素 (3)1、花文化简介 (3)2、花道馆简介 (3)2.1、花道馆概念 (3)2.2、花道馆组成 (4)3、花道馆设计 (4)3.1、设计概述 (4)3.2花道馆设计要素 (5)4、详细设计 (5)4.1、整体设计 (6)4.2、室内室外平面与立面设计 (6)4.3、室内细述 (7)5、花艺活动 (9)6、总结 (9)花道馆摘要:花文化作为中国的传统文化,对它的传承与发扬是我们的责任,花道馆便是这一传承与发扬的具体载体,本文通过对花文化的了解,结合花文化内容及要素对花道馆进行设计。
关键词:花文化花道馆设计元素1、花文化简介中国花文化有近三千年的历史,对中国文化,尤其是儒文化的形成及中国人性格的形成有很深刻的影响。
中国花文化渗透于中国人的生命之中,对中国文学、中国绘画、宗教、民俗、医药、纺织、工艺等等都有重要的作用。
花文化是在花卉发展过程中,与其他文化门类互相影响、互相补充、互相融合,形成的与花卉相互关联而又相对独立的文化现象和文化信息的总和。
花文化主要内容是以花卉为讴歌对象的诗词、故事、传说、记事、绘画、戏剧、音乐、雕塑、电视、民俗等文学表现形式。
2、花道馆简介2.1、花道馆概念以花文化而建立的场所,称为花道馆,其内容是以各种文化手段的组合,来体现对大自然美的象征——花的热爱、感受与赞美。
2.2、花道馆组成“绿色”代表地球大自然生态利益,凡是以热爱与体现大地自然生态利益的文化统称为“绿色文化”,其中也包括“花文化”,也称“花道文化”。
花道馆的精神理念便是以地球为审美本体的“地球美学”,以地球为哲学前提的“地球哲学”及以地球为本体的情感学、忠诚学、休闲学等,这是花道馆的哲学、美学、德学与休闲的基本理念、道德内涵与道德意义。
牡丹花文化论文花文化与插花艺术课程论文专业:年级、专业:学号:姓名:【摘要】牡丹文化的起源,若从《诗经》牡丹进入诗歌,算起距今约3000年历史。
牡丹具有花大、形美、色艳、香浓的特点,为历代人们所称颂,并具有很高的观赏和药用价值.本文主要从中国古代牡丹文化的发展来介绍牡丹,研究牡丹对古代诗词文化的影响,研究牡丹在如今插花艺术中的意义。
【关键词】牡丹文化诗词插花艺术赏价值花卉赏心悦目,动人情志。
梁·斯刘勰《文心雕龙·明诗篇》:"人票七情,应物斯感,感物吟志,莫非自然。
"自然界里感人情志的万物中,花是相当重要的一种。
据史料记载,北宋中期,洛阳花木达数百种,品种一千多个,尤以牡丹为最。
牡丹花五彩缤纷,雍容华贵,唐代即已被誉为"国色"、"天香","花中之王"。
我对牡丹非常的喜爱,不仅仅是她艳丽的花朵,还有蕴藏千年的灵魂和和平富贵繁荣的愿景,以及不畏强权的铮铮铁骨。
中国古代牡丹文化的发展:牡丹文化的起源,若从《诗经》牡丹进入诗歌,算起距今约3000年历史。
雍容华贵,使我们对牡丹的第一印象,其有花大、形美、色艳、香浓的特点使其具有极高的观赏价值。
牡丹为花中之王,有“国色天香”之称,代表幸福、和平、繁荣、昌盛,人们将其视为吉祥物。
是吉祥昌荣的象征,其不畏强暴的品质,为文人雅士所欣赏东晋顾恺之的《洛神赋》中已经出现牡丹花的形象,南北朝时期,北齐杨子华被认为是牡丹圣手,苏轼面对牡丹曾发出浩叹:“丹青欲写倾城色,世上今无杨子华。
”可见牡丹在文化领域的影响重大。
唐代经济发达,国泰民安,诗词文化兴盛,涌现出大量描述牡丹的诗词。
最著名的当属刘禹锡赞扬牡丹的诗句:“庭前芍药妖无格,池上芙蕖净少情。
唯有牡丹真国色,花开时节动京城。
”还有,李白的“云想衣裳花想容,春风拂槛露化浓”,白居易的“花开花落二十日,一城之人皆若狂”等千古绝唱描述了长安牡丹盛况。
花卉与中国文化探索中国传统文化中的花卉意象花卉与中国文化:探索中国传统文化中的花卉意象中国传统文化中的花卉意象承载着丰富的文化内涵和美学价值,它们以各种方式出现在文学、绘画、建筑等艺术领域中,不仅为人们带来观赏的愉悦,更深刻地展示了中国人对自然与人生的理解。
本文将从花卉的种类、象征意义以及与中国文化的相互影响三个方面,探讨花卉在中国传统文化中的重要地位。
第一部分:花卉的种类中国传统文化中的花卉种类繁多,每一种花卉都有其独特的美丽和象征意义。
在绚丽多彩的花卉世界中,梅花、菊花、兰花和牡丹等被誉为“四君子”,具有特殊的地位。
首先,梅花以其傲骨和坚强的品性,成为中国“志士”的象征。
梅花在寒冷的冬季依然能够盛开,象征着坚韧不拔的意志和顽强的生命力。
其次,菊花以其高洁的品质和坚韧的生命力,被赋予了坚忍不拔、寂寞高远的意象。
作为秋季的代表花卉,菊花在寂静的季节中盛放,与中国儒家思想中的“无欲则刚”的精神相呼应。
再次,兰花以其高雅的仪态与清香深受喜爱,被誉为“君子兰”。
兰花主张清静高雅的生活,寓意人们追求心灵的纯净和完善。
最后,牡丹以其富丽堂皇的花朵和令人陶醉的香气,被尊奉为中国的国花。
牡丹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具有吉祥富贵、繁荣昌盛的象征意义。
第二部分:花卉的象征意义花卉作为文化符号,承载了丰富的象征意义,融入了中国文人雅士对生活和人生的理解。
梅花象征坚贞高洁的精神品格,菊花象征着坚忍不拔的精神和孤独高远的境界。
兰花的形象被用来比喻君子的品质,即清雅高洁、君子敦厚的环境。
牡丹作为富丽堂皇的象征,象征着吉祥富贵、繁荣昌盛。
不仅如此,若干其他花卉如梨花、桃花、荷花等也都有着各自独特的象征意义。
花卉的象征意义不仅仅限于个别的品种,还涉及到花色、花形、花期和花语等方面。
不同色彩的花朵代表着不同的情感和寓意,红色代表热情和喜悦,白色代表纯洁和祥和,黄色代表快乐和丰收,蓝色代表深沉和理智。
花卉的花形和花朵的盛开时间也常被用来传达特定的意义,如寿桃、吊兰等具有吉祥和长寿的寓意。
花卉鉴赏与花文化论文学习《花卉鉴赏与花文化》这门选修课,它不仅让我学到了许多花的名字,也让我了解到它们的特性,以及象征的花语,可谓它让我大开眼界。
世界上花花草草千万种,既可以绿化环境,也可以美化环境,亦可以让人赏心悦目,又可以陶冶情操。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也就越来越注重他们生活水平的质量,处于生活质量优势的人们也就会感受到心情的美好,生活的愉悦。
但是人们对他们生活质量的提高从不同的方面展开进行,比如说鲜花市场,人们对鲜花的需求量也就日益增多,所以人们对鲜花的需要量就会大大增多,然而,我国的花卉市场现在正以飞快的速度向前发展,前景十分广阔。
从我国国内花卉的生产格局和发展趋势来看,花卉生产以云南、广东、上海、北京、四川、河北为主、目前,昆明、上海市香石竹,月季和满天星等的主产地。
随着更多的人们对花卉市场的了解与关注,我们中国的花卉市场现在国际舞台上占据着非常重要的地位,它的前景也被人们十分看好。
通过这门课的学习,我了解到中国传统的十大名花,其中包括有:兰花,梅花,牡丹,荷花,菊花,月季,桂花,杜绢花,水仙花和茶花。
这十种鲜花分别蕴含了我国的不同层面的精神文化底蕴,有着非常深厚且浓重的历史文化内涵,它们也都各自在花卉世界中独树一帜,这标志着我国有非同寻常的传统文化。
在这十种花中,我最爱菊花、梅花、和杜鹃花。
下面我一一介绍她们三种花。
一、菊花1、菊花简介既有高洁、清净、我爱你的寓意,又有令人怀恋、真情、品格高尚的意思。
菊花,别名又叫黄花、寿客、金英、黄华、秋菊、陶菊、艺菊。
属于被子植物门双子叶植物纲菊目菊科菊属,多年生菊科草本植物,其花瓣呈舌状或筒状。
菊花是经长期人工选择培育的名贵观赏花卉,也称艺菊,品种达三千种。
菊花是中国十大名花之一,开封市花,在中国有三千多年的栽培历史,中国菊花约在明末清初传入欧洲。
中国人极爱菊花,从宋朝起民间就有一年一度的菊花盛会。
古神话传说中菊花又被赋予了吉祥、长寿的含义。
论花卉与文化传承我国幅员辽阔、地势起伏、气候多样,是许多名花异卉的原产地,也是世界上花卉种类和资源最为丰富的国家之一,我国劳动人民在长期生产实践中又培育出许多新的栽培品种,更加丰富了我国的种质资源。
如芍药,在宋朝据周师原记载有41 个品种,在清朝据陈?B子记载已达到88个品种;菊花,在明朝据李时珍记载有300多个品种;凤仙,在清朝据赵学敏记载有233 个品种。
花卉在我国的栽培历史也极为悠久。
《诗经?郑风》中就有“维士与女,伊其相谑,赠之以芍药”、“彼泽之陂,有蒲有荷”的记载,这说明我国在战国时期就有栽植花木的习惯。
1、在我国的民俗文化中,花卉具有丰富的文化内涵民俗即民间风俗,是广大民众所创造和传承的文化现象,具有民族性与地方性的特征,即所说的“十里不同风,百里不同俗。
”不同的民族、不同的地区,在历史发展过程中,形成了各具特色、多姿多彩的民俗文化,反映了不同民族、地区的历史发展轨迹,也是一个地区或民族文化不断发展创新的根源。
1.1桂花与民俗文化关于桂花,汉晋以来,有月宫桂树之说。
《太平御览》引《淮南子》云:“月中有桂树。
”进而有吴刚在月中伐桂的传说。
人们以月中折桂、蟾宫折桂来比喻科举考中,至今还在使用。
月亮和桂花的传说还演化出中秋赏桂、饮桂花酒的习俗。
1.2 菊花与民俗文化我国民众创造出来的菊文化与重阳节密切相关, 包含有丰富 的文化内涵。
重阳节也叫“菊节”、“菊花节”,民间历来有赏 菊、簪菊、饮菊酒、食菊糕等习俗。
唐代李欣《九月九日刘十八 东堂集》诗:“风俗尚九日,此情安可忘。
菊花辟恶酒,汤饼茱 萸香。
”宋代《乾淳岁时记》记载:“都人是日饮新酒,泛黄簪 菊,且各以菊糕为馈,以糖肉秫面杂物为之。
”从这些记载中可 见古时重阳节饮菊酒、簪菊、食菊糕的风俗。
在我国菊花还被认为是辟邪之物,因菊花传说有辟邪之功 效,所以重阳节簪菊、饮菊酒、食菊糕等习俗一开始不免有辟邪 的意思。
发展至后来,簪菊有了装饰的作用,而饮菊酒、食菊糕 则与其保健作用更多地联系起来, 菊花茶则是大众普遍饮用的饮 品。
花卉鉴赏论文花香飘满天,花色铺满地大地上的生物数不胜数,有我们这些聪明的人类,可爱的或是生猛的动物们,还有那些为大地增添色彩的植物。
这个学期学《花卉鉴赏和花文化》这门课程,可以说让我大开眼界,不仅学到了一些不知道的花类,还对以前认识的花有了一个重新的认识。
在这些花中,我最爱牡丹,梅花和茉莉花。
国色天香——牡丹花牡丹原产我国西北部,秦岭和陕北山地多野生,是我国久负盛名的花卉,它雍容华贵,端妍富丽,是吉祥昌荣的象征。
在我国栽培历史悠久,南北朝时已声成为观赏植物。
唐时盛栽于长安,宋时称洛阳为牡丹天下第一,故牡丹又名洛阳花。
文豪欧阳修在《洛阳牡丹记》中曾写道:“牡丹出丹州,延州,东出青州,南亦出越州,而出洛阳者,今为天下第一。
”可见牡丹早在我国黄河上下,大江南北,广大地区,广为栽培,深受我国广大人民的喜爱。
<<群芳谱>>中也记载牡丹有180多种,有一千五百多年的载培史。
牡丹为花中之王,有“国色天香”之称。
每年4-5月开花,朵大色艳,奇丽无比,有红、黄、白、粉紫、墨、绿、蓝等色。
花多重瓣,姿丰典雅,花香袭人。
我国人民把它作为富丽繁华之象征,称之为“富贵花”、“百两金”。
早在唐代都城长安栽植和观赏牡丹之况极盛,白居易诗曰“花开花落二十日,一城之人皆若狂”。
目前,除洛阳之外,以山东荷泽赵公社牡丹最盛,每逢4-5月间牡丹盛开之时,五彩缤纷,香艳各异,吸引着全国园艺工作者和无数国际游人。
上了花卉鉴赏与花文化之后,觉得牡丹真的不愧是国花,它开得是那样大方,美艳。
我们也应该向牡丹学习,学习做一个华丽而有内容的人。
国之瑰宝——梅花梅花是我们中华民族与中国的精神象征,具有强大而普遍的感染力和推动力。
梅花象征坚韧不拔,不屈不挠,奋勇当先,自强不息的精神品质。
别的花都是春天才开,它却不一样。
愈是寒冷,愈是风欺雪压,花开得愈精神,愈秀气。
它是我们中华民族最有骨气的!几千年来,它那迎雪吐艳,凌寒飘香,铁骨冰心的崇高品质和坚贞气节鼓励了一代又一代中国人不畏艰险,奋勇开拓,创造了优秀的生活与文明。
福建农林大学金山学院课程:花卉欣赏与花文化题目:美好的生活离不开花卉专业:08机械姓名:蔡万威美好的生活离不开花卉——花卉欣赏与花文化课程论文专业:08机械学号:姓名:蔡万威前言:花卉是大自然赐予人类最美好的东西之一,其种类繁多,范围广泛。
不仅可以净化环境,绿化环境,美化环境,还可以陶冶情操,增进人们的身心健康,促进经济的发展,创造社会的文明。
关键词:花卉、艺术、欣赏、生活、健康、情趣、美好。
世上花卉种类繁多,既可以绿化、美化环境,增加局地小气候,又可以令人赏心悦目,自然有利于人们的身心健康,给人予美的享受、美的熏陶和美的启迪;特别的是在森林般的硬质建筑物里的都市人们,鲜花绿草的环境能使人们感觉干净、轻松、愉悦和舒畅。
花卉与人类的生活可谓息息相关,在各个方面都有花卉的踪影。
众所周知,我国是世界文明发达的国家之一,有着悠久的历史和辉煌的文化,其中花卉文化占有重要的组成部分。
我国人民爱花、赏花、咏花、育花、用花的历史久远,早于欧洲一千多年。
我国也是着名的植物大国,花卉资源十分丰富,是世界多种名花的故乡,享有“世界园林之母”的美誉,可以自豪的说,欧美各国的花园里,如果没有中国花卉便不成其为花园。
美好的生活离不开花费。
最先想到花卉与人类的关系当然是家庭装饰和美化环境,随着人们物质生活和精神文明的提高,人们用花来陶冶情操,修身养性日趋普遍。
以前,花鸟市场中以老年人为多,而现在,爱与花卉相处的不仅是年老的,许多年轻人也加入此行列。
花卉已悄悄地步入都市人的生活。
城市里的绿化带、马路两边,节假日等一些喜庆日子,都少不了花卉的装饰,美化城市,增添节日气氛,花卉还能花卉能给人们创造一个幽美、清新、舒适的工作、生活和休息的环境,给人以美的享受。
在喧嚣的都市里无疑给人增添一种别样的的风趣。
在房子里摆上几盆盆栽,既可以净化家中空气,又可以在下班后休闲时浇花修剪一番,在劳累后能如此给人一种美的享受。
而在热闹喜庆的日子里,美丽鲜艳的花卉更是增添不少气氛,让人们在节日的喜庆里心情更加美好,更对美好的未来充满希望。
花的传承欣赏传统花卉艺术的美丽传统传统花卉艺术是中华民族瑰宝的一部分,经过漫长的岁月传承至今。
它不仅是一种艺术形式,更是中国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在这个信息爆炸的时代,我们更应该保留和欣赏传统花卉艺术的美丽传统。
一、传统花卉艺术的起源与发展中国传统花卉艺术可以追溯到几千年前的古代农耕文明时期。
最早的花卉艺术表现主要出现在中国的古代织锦和陶瓷器上,人们用花朵的形象来装饰这些器物,增添其美观和艺术气息。
随着时间的推移,花卉艺术开始被赋予更高的文化内涵。
唐代的花鸟画家王维和北宋时期的花卉画家郭熙都为传统花卉艺术的发展作出了巨大贡献。
他们以精湛的画技和别具匠心的创作手法,将花卉的美妙展现得淋漓尽致,使花卉艺术融入了中国传统绘画的主流。
二、传统花卉艺术的特色与魅力传统花卉艺术的特点在于其独特的审美追求和独到的表现手法。
它通过对花卉的绘画、刺绣和插花等方式,展示了花卉的形态、色彩和意境,使人们对自然美的感受得以升华。
一方面,传统花卉艺术追求平和宜人的审美情趣。
在传统花卉作品中,我们常常可以看到清新、淡雅的色彩和柔和、流畅的线条。
这种审美体验让人感到心旷神怡,仿佛置身于花海之中。
另一方面,传统花卉艺术注重表现花卉的生命力和情感内涵。
在花卉作品中,艺术家不仅要绘制花卉的形态,更要捕捉花卉的精神和情感。
通过精准的笔触和巧妙的构图,他们将花卉的柔美和坚强、娇媚和凛然表达得淋漓尽致,给人以美的冲击和情感的共鸣。
三、保护与传承传统花卉艺术的重要性在快节奏的现代社会中,许多人对传统花卉艺术的了解和欣赏程度不高。
然而,传统花卉艺术作为中华民族的重要文化遗产,值得我们继承和传承。
首先,传统花卉艺术是中华文化的瑰宝,代表了中华民族独特的审美情趣和艺术精神。
保护和传承传统花卉艺术有助于增强中华文化的自信和魅力,使其在国际舞台上更加引人注目。
其次,传统花卉艺术蕴含了丰富的文化内涵和智慧。
通过对传统花卉艺术的学习和欣赏,我们可以更好地了解中华文化的深厚底蕴,拓宽自己的艺术眼界。
花艺欣赏及中国花文化论文20xx-20xx学年度《花艺欣赏与中国花文化》结业论文学院:xxx学院专业: xxx姓名:xxx学号:xxxxxx牡丹是我国特有的木本名贵花卉,花大色艳、雍容华贵、富丽端庄、芳香浓郁,而且品种繁多,素有“国色天香”、“花中之王”的美称,长期以来被人们当做富贵吉祥、繁荣兴旺的象征。
中华民族是一个爱美的民族、爱花的民族,尤其钟爱牡丹。
我们的祖先爱牡丹、种牡丹的历史几乎和他们生息繁衍、发展壮大的历史一样深厚悠久。
牡丹栽培历史悠久,原为陕、川、鲁、豫以及西藏、云南等一带山区的野生灌木,散生于海拔1500米左右的山坡和林缘。
我国牡丹栽培历史可追溯到二千多年前,1972年甘肃武威东汉圹墓中发现的医简中已有牡丹入药的记载。
古有记载:“北齐杨子华有画牡丹”,牡丹既已入画,其作为观赏的对象已确切无疑。
牡丹在中国文化中具有深刻的象征意义。
它是国家繁荣昌盛的象征,牡丹花开时节,繁花似锦,灿烂辉煌。
曾在大唐盛世,全国上下无不为之倾倒,牡丹花季成了首都长安的狂欢节。
自唐宋以来,牡丹成为吉祥幸福、繁荣昌盛的象征,并得以世代延续下来。
1959年,周恩来总理在洛阳说过:“牡丹是我国的国花,它雍容华贵,富丽堂皇,是我们中华民族兴旺发达、美好幸福的象征”。
今天,牡丹的这一文化象征意义又被赋予了新的含义,因为她非常贴切地代表了改革开放的中国国泰民安,前程似锦的美好形象,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表达了全国各族人民共同的理想和愿望。
它是对富裕生活的期盼与追求。
牡丹花姥紫婿红,富丽堂皇,从气质上给人以富贵之感。
自宋以来,牡丹即被称为“富贵花”。
此说起自宋哲学家周敦颐,他在《爱莲说》中写道:“自李唐以来,世人甚爱牡丹”、“牡丹,花之富贵者也”。
从此,牡丹与“富贵”二字紧密联系在一起。
在历代绘画及各种工艺美术作品中,牡丹作为富贵的象征,与其他花鸟、山石的不同组合,就表现出与富贵结合在一起的不同的寓意。
几千年来,一代又一代中国人在追求美好生活的征途上,无时无刻不在想着自己能够富裕起来,牡丹,正代表着人民群众的期盼与追求。
花艺欣赏及中国花文化论文
20xx-20xx学年度
《花艺欣赏与中国花文化》
结业论文
学院:xxx学院
专业: xxx
姓名:xxx
学号:xxxxxx
牡丹是我国特有的木本名贵花卉,花大色艳、雍容华贵、富丽端庄、芳香浓郁,而且品种繁多,素有“国色天香”、“花中之王”的美称,长期以来被人们当做富贵吉祥、繁荣兴旺的象征。
中华民族是一个爱美的民族、爱花的民族,尤其钟爱牡丹。
我们的祖先爱牡丹、种牡丹的历史几乎和他们生息繁衍、发展壮大的历史一样深厚悠久。
牡丹栽培历史悠久,原为陕、川、鲁、豫以及西藏、云南等一带山区的野生灌木,散生于海拔1500米左右的山坡和林缘。
我国牡丹栽培历史可追溯到二千多年前,1972年甘肃武威东汉圹墓中发现的医简中已有牡丹入药的记载。
古有记载:“北齐杨子华有画牡丹”,牡丹既已入画,其作为观赏的对象已确切无疑。
牡丹在中国文化中具有深刻的象征意义。
它是国家繁荣昌盛的象征,牡丹花开时节,繁花似锦,灿烂辉煌。
曾在大唐盛世,全国上下无不为之倾倒,牡丹花季成了首都长安的狂欢节。
自唐宋以来,牡丹成为吉祥幸福、繁荣昌盛的象征,并得以世代延续下来。
1959年,周恩来总理在洛阳说过:“牡丹是我国的国花,它雍容华贵,富丽堂皇,是我们中华民族兴旺发达、美好幸福的象征”。
今天,牡丹的这一文化象征意义又被赋予了新的含义,因为她非常贴切地代表了改革开放的中国国泰民安,前程似锦的美好形象,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表达了全国各族人民共同的理想和愿望。
它是对富裕生活的期盼与追求。
牡丹花姥紫婿红,富丽堂皇,从气质上给人以富贵之感。
自宋以来,牡丹即被称为“富贵花”。
此说起自宋哲学家周敦颐,他在《爱莲说》中写道:“自李唐以来,世人甚爱牡丹”、“牡丹,花之富贵者也”。
从此,牡丹与“富贵”二字紧密联系在一起。
在历代绘画及各种工艺美术作品中,牡丹作为富贵的象征,与其他花鸟、山石的不同组合,就表现出与富贵结合在一起的不同的寓意。
几千年来,一代又一代中国人在追求美好生活的征途上,无时无刻不在想着自己能够富裕起来,牡丹,正代表着人民群众的期盼与追求。
它还是劲骨刚心、不畏权贵的高风亮节的象征。
人们喜爱牡丹,还赋予了牡丹能代表中华民族精神力量的优秀品格。
传说中,武则天冬日游园,一时兴至,竟下令百花限时开放,百花慑于权势,不得不开,独牡丹没有按时开花,而被武则天下令放火烧之,贬出长安。
在《秋翁遇仙记》中,一伙恶奴毁花霸园,是牡丹仙子及时赶来救活了被毁坏的牡丹花,严惩了暴徒。
牡丹这种不畏权贵和恶势力的精神,倍受称赞。
作为“富贵花”,牡丹并不娇嫩脆弱,她原来生长在莽莽群山中,近代因为森林面积日渐缩小,滥挖药材,以至野牡丹只能在悬崖峭壁中顽强生长。
在黄土高原干旱贫瘠的土地上,她仍然开出绚丽的花朵。
除此以外,在人民群众的心目中,牡丹也是美的化身,纯洁与爱情的象征。
国尊繁荣昌盛,家重富贵平安,人喜幸福吉祥,这些特点和寓意,牡丹身上兼而有之!
荷花
荷花,又名莲花、水芙蓉等,属睡莲目、莲科多年生水生草本花卉。
地下茎长而肥厚,有长节,叶盾圆形。
花期6至9月,单生于花梗顶端,花瓣多数,嵌生在花托穴内,有红、粉红、白、紫等色,或有彩纹、镶边。
坚果椭圆形,种子卵形。
荷花种类很多,分观赏和食用两大类。
自古以来,诗人们就对荷花有特别的偏爱。
王昌龄的《采莲曲》:“荷叶罗裙一色裁,芙蓉向脸两边开。
乱入池中看不见,闻歌始觉有人来。
”杨万里的《晓出净慈送林子方》毕竟西湖六月中,风光不与四时同。
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
都对荷花表达了无限的喜爱。
而在现代社会,荷花又被译化成和平的象征。
由于“荷”与“和”、“合”谐音,“莲”与“联”、“连”谐音,中华传统文化中,经常以荷花即莲花作为和平、和谐、合作、合力、团结、联合等的象征;以荷花的高洁象征和平事业、和谐世界的高洁。
因此,某种意义上说,赏荷也是对中华“和”文化的一种弘扬。
荷花品种丰富多彩,是“荷(和)而不同”,但又共同组成了高洁的荷花世界,是“荷(和)为贵”。
真心希望,荷花文化能在弘扬和平文化、和谐文化的进程中,也能被更多的人所了解和熟知。
弘扬中华"和"文化,对于我们促进祖国统一、维护世界和平、构建和谐社会的事业有着特殊重要的意义。
自北宋周敦颐写了“出污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的名句后,荷花便成为“君子之花”。
据史书记载:远在2500多年前,吴王夫差曾在太湖之滨的灵岩山离宫(今江苏吴县)为宠妃西施欣赏荷花,特自修筑“玩花池”,移种野生红莲。
可说是人工砌池栽荷的最早实录。
至今南北各地的莲塘比比皆是。
湖南就是中国最大的荷花生产基地。
每逢仲夏,采莲的男女,泛着一叶轻舟,穿梭于荷丛之中,那种“乱入池中看不见,闻歌始觉有人来”的情景多么美妙。
至
于旅游赏荷的去处就更多了。
诸如济南大明湖、杭州西湖、肇庆七星岩等都可看到连片荷花的芳容。
昔日曾是“铁道游击队”的故乡――山东济宁微山湖竟有10万亩野生荷花的壮丽景观,年年花繁叶茂,吸引无数游人。
真可谓“多情明月邀君共,无主荷花到处开”了。
荷花出尘离染,清洁无瑕,故而中国人民和广大佛教信徒都以荷花“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的高尚品质作为激励自己洁身自好的座右铭。
荷花是友谊的象征和使者。
菊花
菊花,多年生菊科草本植物,其花瓣呈舌状或筒状。
菊花是经长期人工选择培育的名贵观赏花卉,也称艺菊,品种达三千余种。
菊花是中国十大名花之一,在中国有三千多年的栽培历史,中国菊花传入欧洲,约在明末清初。
中国人极爱菊花,从宋朝起民间就有一年一度的菊花盛会。
中国历代诗人画家,以菊花为题材吟诗作画众多,因而历代歌颂菊花的大量文学艺术作品和艺菊经验,给人们留下了许多名谱佳作,并将流传久远。
菊花是我国传统的十大名花之一,与梅、兰、竹并称为“四君子”,菊花还有黄花、节花、日精、鞠、寿客、金蕊、帝女花等许多别名。
深受中华儿女所喜爱。
深秋赏菊,早已成为我国民间的传统习惯,已有上千年的历史,缔造了丰富菊花文化。
菊花形态优美、变幻无穷,色彩绚丽、温润生辉,菊香清淡、幽雅高洁。
自古以来,中国的文人墨客、雅士名流对菊花另眼相看,认为菊花艳在深秋,傲霜怒放,具有不畏强暴、傲然不屈的高尚品格;同时,它开在百花凋零之后,不与群芳争列,又显示出了恬然自处、淡泊清华、自强不息、不趋炎势、不媚权贵的高风亮节。
因此,菊花被视为高风亮节、清雅洁身的象征,与梅、兰、竹合称为“四君子”,有“芳董百草,色艳群英”的美誉。
晋朝陶渊明爱菊成癖,曾广为为流传。
他写过不少咏菊诗句,如“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秋菊有佳色,更露摄其英”等名句,至今仍烩炙人口。
当时上大夫慕其高风亮节,亦多种菊自赏,并夸赞菊花是“芳熏百草,色艳群英”。
此家菊出现后,其引种栽培得到了推广。
南北朝的陶弘景将菊花分为“真菊”和“苦薏”两种。
茎紫、气香而味甘,叶可作羹食者为真菊;青紫而大,作蒿艾气,味苦不堪食者名苦薏,非真菊也。
这对菊花的认识又进了一步。
唐朝菊花的栽培已很普遍,栽培技术也进一步提高,采用嫁接法繁殖菊花;并且出现了紫色和白色的品种。
如李商隐诗:“暗暗淡淡紫,融融冶治黄”。
白居易诗:“满园花菊郁金黄,中有孤丛色似霜”等就是明证。
这时,菊花从中国传到日本,得到日本人民的赞赏。
之后他们将菊花与日本若干野菊进行杂交,而形成了日本栽培菊系统。
两千多年以来,中国的士大夫阶级,深受儒道思想的影响,文人多怀有一种“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的思想。
然而在封建社会,正直高洁的文人是难有作为的,正所谓自古文人多磨难。
所以,古代怀才不遇或不愿同流合污的贤人君子,经常借梅兰竹菊来自喻本身的高风亮节和思想感情。
中国的文人墨客就对菊花更是另眼相看,认为菊花艳在深秋,傲霜怒放,具有不畏强暴、傲然不屈的高尚品格;同时,它开在百花凋零之后,不与群芳争列,又显示出了恬然自处、淡泊清华、自强不息、不趋炎势、不媚权贵的高风亮节。
这虽然是其自身的本性使然,但更要归功于历代的文人墨客、隐逸君子的赏识推崇。
久而久之,人们由菊花中感悟到的这种品格,成为人们的共识,并进而提炼升华为一种精神,成为深厚的中华民族文化精神的重要内容。
菊花作为我国十大传统名花之一,有着三千年的栽培历史。
它贯穿在中华五千年文明中,早已和中华民族紧密融合在一起,被中华儿女吟咏歌颂,被观赏,被食用,被药用,深受中华儿女所喜爱,缔造了丰富多彩的菊花文化。
菊花傲霜怒放、不畏强暴、傲然不屈而又恬然自处、淡泊清华的高尚品格正是中华民族气节的最好诠释。
在中国这个百花齐放的大花园中,各色花卉千姿百态,娇媚绽放。
花是中国古典文化的体现。
也是因为古代文人墨客对花的特别青睐,使得花有了更加深刻的象征含义。
在现代社会,更多的人认识到了花卉的重要性,人们与花为友,陶冶情操,是生活之花更加绚丽绽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