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课劳动就业与社会保障
- 格式:ppt
- 大小:2.07 MB
- 文档页数:33
第21课劳动就业与社会保障【内容标准】(1)知道就业制度的变化,认识社会发展改变了人们的就业观念。
(2)以医疗保险制度的建立为例,说明社会保障制度在社会发展中的重要作用。
【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知道劳动就业制度的变化养老保险、医疗保险等社会保障制度的建立和发展的史实,分析社会保障制度改革对社会发展的意义。
2、过程与方法:通过个人自学、小组合作学习等,通过分析社会保障制度改革对社会发展的意义,分析社会发展与社会保障制度改革之间的关系,培养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学习各类社会保障制度,增强学生的法制法规意识和风险保障意识,加深对党和社会主义国家的热爱之情。
【教学要点】重点:社会保障制度的改革及其意义。
难点:社会保障制度的一些专用名词和具体操作环节。
【导入新课】复习上一课时重点知识。
现在,在许多报刊和杂志上,经常可以看到整版整页的各种招聘广告和“个人自荐“求职材料。
这一现象在改革开放前从未有过。
这是劳动就业制度改革后出现的新情况。
这节课,就让我们一起来了解这一新情况。
【新课探究】一、劳动就业制度的变化1.新中国初期:实行“统包统配”劳动就业制度。
介绍新中国成立后至改革开放初期,我国的城镇劳动就业实行“统包统配”,即工作岗位无须自己寻找,全由国家统一分配、安排。
请学生思考、讨论,这种完全由国家统一分配工作的做法,有什么弊端学生讨论回答后, 教师归纳:养成工作上“等、靠、要”的依赖思想,不利于人才特长的发挥,企业用人不能择才而用,个人择业不能扬长避短等。
2.改革开放后:⑴改革:从“统包统配”,通过各种形式的劳动就业和劳动合同制的逐步推行,最后过渡到完全由市场调节。
⑵新的劳动就业模式:劳动者自主就业,市场调节就业,政府促进就业。
请学生讨论,这一新的劳动就业模式对社会经济发展有什么积极作用?教师归纳:有助于人才的特长发挥,有助于合理配置人才资源,鼓励人们更努力地学习、研究业务。
指导学生观察课本中的几幅图片,具体了解劳动就业制度改革后出现的可喜现象。
第21课就业制度和社会保障制度的建立一:学习目标:1、知道我国实施的再就业工程和全国再就业工作会议确定的战略方针,记住国家在改革和完善社会保障体系中提出的“两个确保”。
了解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就业制度改革取得的成绩和人们就业观念发生的变化,理解我国初步形成的社会保障体系的主要内容和社会保障制度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
2、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本课学习,使学生认识到打破“铁饭碗”、“下岗”并不是社会就业制度的倒退,而是社会进步的要求,是人才竞争的需要。
鼓励学生努力学习,积极面对社会竞争与挑战;使学生认识到新的社会保障制度解除了职工离退休、失业、就医的后顾之忧,有利于改革发展和社会稳定,是适应社会发展和需要的一种社会保障制度。
二:学习重点:改革开放以来就业制度的变化,社会保障体系的主要内容和重要作用。
三:学习知识准备:1、收集与就业制度和社会保障制度相关的新闻报道、新闻图片、典型事例以及国家的政策、法规文件等。
2、了解一些流行词语产生的背景和含义,如大锅饭、下岗分流、民工潮等。
四:预习提纲:1.为促进下岗职工的再就业,从年开始,国家实施工程。
2.2002年10月,党中央、国务院召开全国再就业工作会议,进一步确定了“,市场调节,”的战略方针。
3.20世纪90年代起,我国加快了社会保障制度改革的步伐,相继完善了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失业保险和等制度。
五:学习过程:1:自主学习:一、就业制度的变化1、改革开放以来,党和国家对我国的就业制度作出重大决策,逐步建立了的就业机制,使我国的就业制度经历了历史性的变化。
2、为促进的再就业,从1997年开始,国家实施了工程。
2002年10月,党中央、国务院再就业工作会议,进一步确定了“,市场调节,”的战略方针。
人们的就业观念发生了深刻的变化,、多形式就业和已逐渐被告人们接受。
等非公有制经济,已成为人们就业的主要渠道。
农民的收入成为增收的主要渠道。
二、社会保障体系的初步建立1、我国在改革就业制度的同时,还不断改革和完善。
科目主编审核课题课型历史张灿八年级历史组21就业制度和社会保障制度的建立新授课一课时学习目标:1知道我国实施的再就业工程和全国再就业工作会议确定的战略方针2记住国家在改革和完善社会保障体系中提出的“两个确保”。
3了解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就业制度改革取得的成绩和人们就业观念发生的变化,4说出我国初步形成的社会保障体系的主要内容和社会保障制度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
二教学过程:A 复习上节课知识:1 改革开放后,城乡人民生活为什么会发生巨大变化?2 中华民族精神风貌的深刻变化表现在哪些方面?导入:什么叫“大锅饭”、“铁饭碗”?它有哪些好处和弊端?“下岗”是什么时候出现的?你怎样看待“下岗”?“大锅饭”、“铁饭碗”是我国计划经济体制的产物。
随着改革的深化,调整企业结构、减员增效、职工下岗分流等现象出现,我们该如何看待这些现象?又该如何解决改革中出现的这些问题?B 课前预习导学:1 打破“大锅饭”“铁饭碗”后该建立什么样的竞争淘汰制度?2人们就业观念发生了哪些深刻的变化?3改革就业制度与建立社会保障体系的关系?4 我国的社会保障体系存在着哪些不足?C课堂学习研讨:1组内讨论交流,互查预习情况,解答导学中的问题教师引导提问:2新的社会保障体系的初步建立给人民生活带来的变化?3国家提出的“两个确保”的内容是什么?它的提出有何积极意义?4社会保障体系的初步建立给人民生活带来了哪些变化?D 课堂训练巩固:1、下列关于我国就业制度改革的成绩的说法,不正确的是A.就业观念转变B.就业渠道拓宽C.就业规模扩大D.就业服务体系形成2、我国劳动就业制度改革的最终目标是A.“通包统配”B.实行劳动合同制C.“自主择业”D.完全由市场调节3、我国城镇职工养老保险制度的建立开始于A.20世纪40年代末期B.20世纪50年代初期C.20世纪50年代中期D.20世纪50年代末期4、我国目前实行的社会保障制度不包括A.养老保险制度B.失业保险制度C公费医疗制度 D.最低生活保障制度5、新中国成立50多年来,我国劳动就业取得了巨大的进步,突出表现在①就业规模不断扩大②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就业管理体制正在形成③就业结构逐渐优化④在企事业单位“减员增效”过程中出现下岗现象A.①②③B.①②④C.②③④D.①②③④6、我国就业管理体制改革由宏观层面进入微观层面的标志是A.劳动合同制的试行并推广B.市场调节机制的正常运行C.“统包统配”劳动就业模式的试行D.“统包统配”劳动就业模式的打破7、我国劳动就业取得巨大进步的原因不包括A.全国人民的长期努力B.失业问题的解决C.社会经济的迅速发展D.改革开放的实行8、为促进下岗职业的再就业,我国开始实施再就业工程是在A.1978年B.1987年C.1997年D.2007年7、改革开放以来,全国外出务工农民平均每年寄回家的务工款达到A.60亿元B.600亿元C.1000亿元D.6000亿元9我国的就业制度发生历史性的变化是在A.建国以后B.中共八大召开C.文革时期D.改革开放以来材料分析题:10、阅读下列材料:改革开放以来,为适应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需要,党和国家对我国的就业制度做出了一系列重大决策,逐步建立了市场导向的就业机制。
第21课劳动就业与社会保障【内容标准】(1)知道就业制度的变化,认识社会发展改变了人们的就业观念。
(2)以医疗保险制度的建立为例,说明社会保障制度在社会发展中的重要作用。
【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知道劳动就业制度的变化养老保险、医疗保险等社会保障制度的建立和发展的史实,分析社会保障制度改革对社会发展的意义。
2、过程与方法:通过个人自学、小组合作学习等,通过分析社会保障制度改革对社会发展的意义,分析社会发展与社会保障制度改革之间的关系,培养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学习各类社会保障制度,增强学生的法制法规意识和风险保障意识,加深对党和社会主义国家的热爱之情。
【新课探究】一、劳动就业制度的变化1.新中国初期:实行“统包统配”劳动就业制度。
介绍新中国成立后至改革开放初期,我国的城镇劳动就业实行“统包统配”,即工作岗位无须自己寻找,全由国家统一分配、安排。
请学生思考、讨论,这种完全由国家统一分配工作的做法,有什么弊端?学生讨论回答后,教师归纳:养成工作上“等、靠、要”的依赖思想,不利于人才特长的发挥,企业用人不能择才而用,个人择业不能扬长避短等。
2.改革开放后:⑴改革:从“统包统配”,通过各种形式的劳动就业和劳动合同制的逐步推行,最后过渡到完全由市场调节。
⑵新的劳动就业模式:劳动者自主就业,市场调节就业,政府促进就业。
请学生讨论,这一新的劳动就业模式对社会经济发展有什么积极作用?教师归纳:有助于人才的特长发挥,有助于合理配置人才资源,鼓励人们更努力地学习、研究业务。
指导学生观察课本中的几幅图片,具体了解劳动就业制度改革后出现的可喜现象。
⑶法律保障:国家颁布实施《劳动法》,从法律上保障了企业自主用工,个人自主择业的权利。
课本图片:这是政府的再就业服务中心为失业人员免费提供就业服务。
课本图片: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劳动就业的范围在不断扩大。
课本图片:介绍的是自主择业,开设个体餐馆“先富起来”的典型。
第21课就业制度和社会保障制度的建立课型:新授课课时安排:1课时编写、审核:潘彬讲学时间:2012年5月课程标准:知道就业制度的变化,认识社会发展改变了人们的就业观念。
以医疗保险制度的建立为例,说明社会保障制度在社会发展中的重要作用。
学习目标:1.了解就业制度的变化,理解社会发展改变了人们的就业观念。
2.记住我国社会保障体系的主要内容,以医疗保险制度为例,说明社会保障制度的作用,增强分析问题的能力。
3.通过学习,认识就业制度的改革是社会发展进步的要求,是人才竞争的表现,形成终身学习的正确观念。
学法建议:1、自主学习 2、小组讨论交流 3、师生探究预习导学:一、自主学习:(一)就业制度的变化:1.改革开放以前就业制度的特征2.改革开放后就业制度的改革及其成就:逐步建立了的就业机制,使我国的就业制度经历了历史性的变化。
,,,工作取得重大成就。
3.再就业工程(国家采取的措施)4.农村改革及其就业格局的变化(二)社会保障体系的初步建立国家明确提出“两个确保”即,。
国家还进一步完善了、、和。
二、合作探究:1.“大锅饭”、“铁饭碗”是我国计划经济体制的产物。
“大锅饭”、“铁饭碗”有什么好处?有什么弊端?2.随着改革的深化,调整企业结构、减员增效、职工下岗分流等现象出现打破“大锅饭”、“铁饭碗”后,很多职工下岗。
你觉得哪些职工最容易下岗?哪些下岗职工最容易找到新工作?对你有什么启示?3. 材料:1985年,陕西长安县鸣犊镇的农家少年陆步轩高中毕业,以高出本科线100多分的成绩考上北大。
毕业后,进工厂,后下岗,最后不得已而为之,完全是为生活所迫,2000年时,开始卖猪肉,开了个“眼镜肉店”。
你如何看待北大才子卖猪肉?支持还是反对?理由是什么。
4.我国在建立社会保障体系上做了哪些工作?你知道你家里有那些保险是属于社会保障体系的吗?你能说一说医疗保险有什么作用吗?当堂评价:1、下列关于我国就业制度改革的成绩的说法,不正确的是A.就业观念转变 B.就业渠道拓宽C.就业规模扩大D.就业服务体系形成2、我国劳动就业制度改革的最终目标是A.“通包统配”B.实行劳动合同制C.“自主择业”D.完全由市场调节3、我国城镇职工养老保险制度的建立开始于A.20世纪40年代末期B.20世纪50年代初期C.20世纪50年代中期D.20世纪50年代末期4、我国目前实行的社会保障制度不包括A.养老保险制度B.失业保险制度C公费医疗制度 D.最低生活保障制度5、新中国成立50多年来,我国劳动就业取得了巨大的进步,突出表现在①就业规模不断扩大②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就业管理体制正在形成③就业结构逐渐优化④在企事业单位“减员增效”过程中出现下岗现象A.①②③B.①②④C.②③④D.①②③④6、我国就业管理体制改革由宏观层面进入微观层面的标志是A.劳动合同制的试行并推广B.市场调节机制的正常运行C.“统包统配”劳动就业模式的试行D.“统包统配”劳动就业模式的打破7、我国劳动就业取得巨大进步的原因不包括A.全国人民的长期努力B.失业问题的解决C.社会经济的迅速发展D.改革开放的实行8、为促进下岗职业的再就业,我国开始实施再就业工程是在A.1978年B.1987年C.1997年D.2007年9、改革开放以来,全国外出务工农民平均每年寄回家的务工款达到A.60亿元B.600亿元C.1000亿元D.6000亿元10、我国的就业制度发生历史性的变化是在A.建国以后B.中共八大召开C.文革时期D.改革开放以来11、阅读下列材料:改革开放以来,为适应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需要,党和国家对我国的就业制度做出了一系列重大决策,逐步建立了市场导向的就业机制。
第21课劳动就业与社会保障【内容标准】(1)知道就业制度的变化,认识社会发展改变了人们的就业观念。
(2)以医疗保险制度的建立为例,说明社会保障制度在社会发展中的重要作用。
【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知道劳动就业制度的变化养老保险、医疗保险等社会保障制度的建立和发展的史实,分析社会保障制度改革对社会发展的意义。
2、过程与方法:通过个人自学、小组合作学习等,通过分析社会保障制度改革对社会发展的意义,分析社会发展与社会保障制度改革之间的关系,培养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学习各类社会保障制度,增强学生的法制法规意识和风险保障意识,加深对党和社会主义国家的热爱之情。
【新课探究】一、劳动就业制度的变化1.新中国初期:实行“统包统配”劳动就业制度。
介绍新中国成立后至改革开放初期,我国的城镇劳动就业实行“统包统配”,即工作岗位无须自己寻找,全由国家统一分配、安排。
请学生思考、讨论,这种完全由国家统一分配工作的做法,有什么弊端?学生讨论回答后,教师归纳:养成工作上“等、靠、要”的依赖思想,不利于人才特长的发挥,企业用人不能择才而用,个人择业不能扬长避短等。
2.改革开放后:⑴改革:从“统包统配”,通过各种形式的劳动就业和劳动合同制的逐步推行,最后过渡到完全由市场调节。
⑵新的劳动就业模式:劳动者自主就业,市场调节就业,政府促进就业。
请学生讨论,这一新的劳动就业模式对社会经济发展有什么积极作用?教师归纳:有助于人才的特长发挥,有助于合理配置人才资源,鼓励人们更努力地学习、研究业务。
指导学生观察课本中的几幅图片,具体了解劳动就业制度改革后出现的可喜现象。
⑶法律保障:国家颁布实施《劳动法》,从法律上保障了企业自主用工,个人自主择业的权利。
课本图片:这是政府的再就业服务中心为失业人员免费提供就业服务。
课本图片: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劳动就业的范围在不断扩大。
课本图片:介绍的是自主择业,开设个体餐馆“先富起来”的典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