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2
2、劳动关系主体与劳务关系主体的区 别
劳动关系中的一方应是符合法定条件的用 人单位,另一方只能是自然人,而且必须是 符合劳动年龄条件,且具有与履行劳动合同 义务相适应的能力的自然人;劳务关系的主 体类型较多,如可以是两个用人单位,也可 以是两个自然人。法律法规对劳务关系主体 的要求,不如对劳动关系主体要求的那么严 格。
.
6
注意:
劳动法中的劳动,是指劳动 力的所有者将其劳动力有偿提供 给他人使用。区别于自我使用劳 动力的劳动。
.
7
(2)劳动力
劳动力是指为人所具有的并在生产使 用价值时运用的体力和脑力的总和。具 有以下特征:存在具有人身性、形成具 有长期性、储存具有短期性、投入具有 不可分割性、支出具有可重复性和不可 回收性。因此,劳动法对其保护有其特 殊性。
二为劳动者支付的劳动力的使用过程 而不是劳动产品成果。
.
21
案例1: 农民甲盖房,邻居乙前去帮工,每 日工钱10元,后乙在施工中不慎砸伤右小 腿,花去医药费3000元,养伤4月余,留有轻 微残疾。
本案中甲不符合《劳动法》规定的“用人单位”这一主体条件,因 而不能适用《劳动法》解决其争议;甲乙之间存在的是普通的债权债 务关系,只能由民法来调整,甲应当赔偿乙医疗费、误工费、少许的残 废者生活补助费。相反,若甲合法注册有建筑工程队,乙是该队民工,甲 乙双方都是《劳动法》调整的主体,发生的伤害则为工伤,于是乙可以 依据《劳动法》获得多项保障,包括医疗费、护理费、住院伙食补助 费、养伤期间的医疗津贴、伤愈后继续履行劳动合同、劳动合同解 除后的经济补偿金等。可见一个付出劳务的法律关系,并非都是《劳 动法》意义上的劳动关系,能否受到《劳动法》的保护对劳动者关系 至为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