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仿生建筑
- 格式:ppt
- 大小:3.38 MB
- 文档页数:26
浅析仿生设计在建筑中的运用摘要:仿生设计学,亦可称之为设计仿生学(Design Bionics),它是在仿生学和设计学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一门新兴边缘学科。
仿生建筑以生物界某些生物体功能组织和形象构成规律为研究对象,探寻自然界中科学合理的建造规律,并通过这些研究成果的运用来丰富和完善建筑的处理手法,促进建筑形体结构以及建筑功能布局等的高效设计和合理形成。
关键词:仿生设计学中国仿生建筑结构仿生形态仿生功能仿生中图分类号: TU2 文献标识码:A前言仿生设计学,亦可称之为设计仿生学(Design Bionics),它是在仿生学和设计学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一门新兴边缘学科。
从某个意义上说,仿生建筑也是绿色建筑,仿生技术手段也应属于绿色技术的范畴。
随着当今居住环境的巨大变化,仿生建筑的研究赋予了追求健康生活,改善生态环境的目标,仿生设计在建筑中的运用探析体现了建筑师对可持续发展意识和人类居住环境的关心。
1仿生建筑学原理及发展趋势仿生建筑学的原理就是以生物界某些生物体功能组织和形象构成规律为原理,探索自然界科学合理的建筑规律,并通过这些原理来丰富和完善建筑处理手法,促进建筑形体结构及建筑功能布局等的高效设计和合理形成。
建筑设计师在设计中引入一定的生物的特点、性能、结构和功能,使得建筑设计更加实用、更加具有美感、更加节约材料等,最终实现建筑设计的改良和优化。
随着人类社会的不断发展,建筑仿生是一个老课题,也是一种最新的科研趋向,它愈来愈引起人们的注意。
建筑仿生也呈现出来新特征,主要体现在四个方面,包括环保节能、标准化、智能、多维空间。
从城市总体到单体建筑,从居住环境到材料都可涵盖。
未来的城市将是仿生与生态的城市。
2仿生设计在现代建筑中的运用2.1结构仿生生物为了存在和发展都具有一定的强度、刚度和稳定性的结构,在长期进化过程中自然而然地形成最合理、最稳定、最经济的结构形态。
如一只蛋壳、一个蜂巢,看似弱小,却能承受很大的外力。
仿生学在建筑设计中的应用浅析一、仿生学内涵仿生学是指模仿生物建造技术装置的科学,是上世纪中期出现的一门新的边缘科学。
仿生学研究生物体的结构、功能和工作原理,并将这些原理移植与建筑设计之中,发明性能优越的装置,机器以及仪器,创造新的技术。
在短短的几十年里,仿生学从无到有发展迅猛,并且研究成果十分可观。
仿生学大大开阔了人们的视界,显示了极强的适应能力,也开辟了独特的技术发展道路即向大自然索取蓝图的道路。
二、仿生建筑造型设计与功能仿生设计、结构仿生设计等一样,体现了人类与生存环境的和谐关系。
建筑造型的仿生设计主要分为象形仿生设计和抽象仿生设计。
1、象形仿生设计每个生物体都具有其本身的象征意义,形成了全人类的共同认识,例如:鸽子象征和平、圣洁和活力,蝎子象征憎恨和邪恶;同时也有不同国家不同地域形成的其他观点,我国的牡丹和竹子是国家的象征,而日本是以樱花作为自己国家的象征。
基于生物的这种象征意义,建筑师也可以运用象征的手法来表达设计想法和共同的价值观念。
象形仿生建筑涉及了许多的生物,对它们的模仿体现了生物与人类的共同本质,那就是生命的本能。
在结构派的大师弗兰克·盖里的作品中,鱼和蛇是经常会出现的象形仿生形象。
斐欧那·拉基普曾经这样分析盖里的设计:“鱼的频繁出现是功能对形势、结构灵活性的需要。
”并且,盖里经常使用钛作为建筑材料,使建筑拥有流动的曲面和生物体般的光泽,正如查尔斯·詹克斯所说:“一个新的交叠的弯曲表面,像鱼鳞或者犰狳皮。
” 这种材料取材于美国本土,辅以新颖灵巧的构思和创新,使用相近风格来处理钛,使其成为建筑的外贴面材,使得建筑更具有风格性。
马克思曾赞叹过:“蜜蜂建筑蜂房的本领使人类的建筑师感到惭愧。
”人们在尝试了多种结构如正方形,三角形,五边形后得出蜜蜂蜂窝的六角形柱体是最经济的结构这一结论并由此出现了许多仿制蜂窝结构的材料生产技术。
日本建筑师基于蜂窝是多个六角拄状体的集合,容量最大,耗材最少的这一结构特性,建造了蜂窝式旅馆,空间狭小、安排紧凑,节省空间、经济实用。
仿生建筑的10个例子
1. 西班牙塔拉宋大厦- 模仿树木的形态设计,能够自然通风、节约能源。
2. 迪拜索菲特尔酒店- 模仿绸鸟的外形,建筑顶部的"羽毛"会根据太阳光的角度旋转,实现节能。
3. 日本丰田汽车主题公园MEGAWEB - 建筑形似一个海豚,能够自然通风,内部还有太阳能板。
4. 德国的耶拿大学生物楼- 设计师模仿蕨类植物的形态,让建筑具有良好的自然通风和采光。
5. 美国圣迭戈市的金斯海峰之家- 模仿鸟巢的形态建造,能够有效地降低能源消耗。
6. 英国伦敦的皇家艺术学院新楼- 建筑设计灵感来自于贝壳的形态,让建筑结构更加坚固,并有效地隔热。
7. 澳大利亚的曼陀罗酒店- 建筑外观类似于花瓣,实现自然通风、采光、并大大提升场所的美观性。
8. 法国尼斯的MAMAC艺术博物馆- 建筑外观模仿了蚯蚓,能够有效地进行
太阳能的收集。
9. 中国陕西的弘善寺大雁塔- 建筑结构借鉴了大雁的飞行形态,具有优秀的透气性和采光性。
10. 意大利米兰的博物馆- 建筑外观采用了大树的形态,可以收集雨水并利用太阳能供电。
浅谈仿生建筑设计摘要:生物在千万年进化的过程中,为了适应自然界的规律而不断完善自身的组织结构与性能,获得了高效低耗、自我更新、新陈代谢、结构完整的保障系统,从而得以顽强的生存与繁衍,维持了生物链的平衡与延续。
研究建筑仿生学就是为了从自然界中吸取灵感进行创新,以便与自然生态环境相协调,保持生态的平衡发展。
尤其是在大力提倡节约能源,减少环境污染,建设节约型社会的环境下,研究仿生学在建筑工程中的应用更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关键词:仿生学,仿生建筑,设计一、生物特性对现代建筑设计理念的改变1、建筑设计的自然特性总的来说,建筑仿生设计理念的来源是生物界和自然界。
利用生物界和自然界的很多特性来融合现代建筑的设计理念。
造就符合人们审美观,符合自然发展理念的新型建筑。
自然界的生物除了外观上、造型上的独特性。
还有很多特性如采光、避害、抗风、保温、穿透、自我保护,这些功能与结构都十分的精巧、协调、合理、高效。
都将带给我们无穷无尽的设计思路与设计理念。
2、建筑设计的空间性自然界生生不息,和谐运转的理念对于建筑设计的空间性来说也是一种深刻的启示,对于生命体来说,时间的流逝有着特别重要的意义。
我们的建筑很多时候更像一个生命体,在时光的不停变化中,它也会生长、发展至衰亡。
城市和建筑的生长应该随着社会需求的变化而变化。
将自然生命体的发展理念应用于建筑体的发展理念上,对建筑的发展、空间理念都会有很大的支撑和革新。
3、建筑设计中的可持续性自然界的生物总是对能量有着高效的利用和转换率。
例如麻雀没有企鹅厚厚的皮下脂肪可供保暖和储能,却能轻易的将体温保持在41度。
北极熊体表颜色易于吸引太阳辐射热,毛发浓密且中空,能有效的阻止体表散热。
在建筑设计中,很多生物的储能特性已经被大量应用建筑设计当中,体育馆太阳光板的应用就源于植物的光合作用。
4、建筑设计中的运动特性。
力与动态美一真是建筑界想要表达的两个重要理念。
从这个角度来说,生物界可以给予我们深刻启示。
浅谈仿生建筑摘要:建筑仿生使城市环境达到生态平衡和持续发展。
建筑仿生学是根据自然生态与社会生态规律,并结合建筑科学技术特点而进行综合应用的科学。
它的主要研究内容包括:城市仿生,功能仿生,结构仿生,形式仿生等方面。
它必将成为建筑创新的源泉和保证环境生态平衡的重要手段。
关键词:仿生建筑;生态城市;建筑艺术1 前言仿生学(Bionics) 是生物学和技术学相结合的交叉学科,它在技术方面模仿动物和植物在自然中的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原理来制作新的或改进旧的机构、仪器、建筑等方面的科学。
仿生学的研究目的是为了学习生物的各种各样能力,研究它们的作用机制,作为进行技术设计的一条途径,以改善现有的或创造新型的机械系统、仪器设备、建筑结构和工艺过程[1] 。
仿生已经成为一种新时代的潮流,渗透到方方面面,从城市到建筑,研究方面包括了城市仿生,功能仿生,结构仿生,形式仿生等方面。
1.1在城市环境仿生方面,比较有代表性的例子可以在古代城市建设中明显地看到。
早在古代城市叫作城池,是城墙和护城河(城壕) 围合的生命活体。
古人运用仿生学原理,遵循“相土尝水、法人象地”原则,建造了一座座独具特色、形灵兼备的城池。
乌龟型城———苏州、杞县、睢县城。
春秋吴都(今苏州市) ,在平面布局上,战国《考工记》中记载的都城制度是:“匠人营国,方九里,旁三门,国中九经九纬,经涂九轨,左祖右社,面朝后市,市朝一夫”。
在中国传统的城市规划中,统治阶级层层设障保护自己。
“筑城以卫君,造廓以守民” 传统城市的建设都是以封建政权为核心的。
这个核心就是皇帝所在的宫城,位于显赫的城市中轴线上。
如明清北京城的总体布局以皇城为中心,位于全城南北中轴线上,而皇城的核心———宫城居全城中心部位,四面都有高大的城门,城的四角建有华丽的角楼,城外围以护城河,又于宫城的左侧建太庙,右侧建社稷,并在内城外的四面建造天坛、地坛、日坛、月坛。
1.2 1954年欧洲“十次小组”(Team10)在荷兰召开预备会时,英国建筑师史密森曾提出一种新的城市形态,称之为“簇群城市”,这也是仿生的成果,它是根据植物生长变化的规律而提出的一种新城市布局思想。
仿生建筑的建筑形式仿生建筑是一种借鉴自然界生物形态和结构的建筑形式。
通过观察和研究自然界中各种生物的优秀特征和适应能力,仿生建筑将自然界的智慧与建筑设计相结合,创造出一种全新的建筑形式。
首先是仿生树形建筑。
仿生树形建筑通过模仿树木的生长形态,设计出高大的建筑结构。
例如,巴塞尔市竞技场就是一座仿生树形建筑,建筑外观呈现出树干和树枝的形态,不仅展现出建筑的力量感,同时也融入了自然界的和谐美感。
其次是仿生壳形建筑。
仿生壳形建筑是通过模仿动物壳的结构特点,设计出充满曲线和弧形的建筑形式。
这种建筑形式不仅能够提供良好的抗风能力,还能够创造出流线型的建筑外观。
例如,法国阿尔贝洛市天主教堂就是一座仿生壳形建筑,整体外观呈现出贝壳的曲线和弧形,既与周围环境相协调,又具有独特的美感。
再次是仿生织网结构建筑。
仿生织网结构建筑是通过模仿蜘蛛丝或昆虫的织网行为,设计出具有高强度和轻质的建筑结构。
这种建筑形式常用于悬索桥、网状覆盖物等工程中,可以实现大跨度的覆盖,并且具有极高的抗震能力。
例如,北京国家体育场(鸟巢)就是一座仿生织网结构建筑,借鉴了鸟巢和蜘蛛网的结构原理,不仅实现了大跨度的覆盖,还充分考虑了空气流通和光照等因素。
最后是仿生生态建筑。
仿生生态建筑是通过模仿生物的生态系统,设计出具有自愈能力和环保特性的建筑形式。
这种建筑形式常用于绿色建筑和可持续发展项目中,通过利用自然界的循环原理,实现建筑的能源自给和废弃物的循环利用。
例如,新加坡滨海湾花园就是一座仿生生态建筑,借鉴了植物的光合作用和水分循环原理,实现了零排放的绿色建筑。
总之,仿生建筑是一种创新的建筑形式,通过借鉴自然界的优秀特征,实现建筑与自然的和谐相处。
不仅可以提高建筑的功能性和舒适性,还可以减少对环境的影响,实现可持续发展。
未来,仿生建筑有望成为建筑设计的重要趋势,为人类创造更美好的生活环境。
第1篇一、引言随着科技的进步和建筑行业的不断发展,仿生建筑作为一种新型建筑理念,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
仿生建筑借鉴自然界生物的结构、功能和美学特点,将它们应用于建筑设计中,旨在创造出既符合人类需求又具有生态环保特性的建筑作品。
本报告将对仿生建筑的设计理念、实践案例及未来发展趋势进行总结和分析。
二、仿生建筑的设计理念1. 模仿自然形态:仿生建筑通过模仿自然界生物的形态,如动物的骨骼结构、植物的生长规律等,创造出具有独特美感和实用性的建筑形态。
2. 节能环保:仿生建筑在设计过程中充分考虑节能环保理念,通过自然通风、采光、隔热等手段,降低建筑能耗,减少对环境的影响。
3. 生态友好:仿生建筑强调与自然环境的和谐共生,通过绿色植物、水体、土壤等自然元素,营造宜人的生态环境。
4. 可持续性:仿生建筑注重材料的选择和利用,采用可循环、可降解、可再生等环保材料,实现建筑全生命周期的可持续发展。
三、仿生建筑的实践案例1. 上海东方明珠塔:该塔以上海传统建筑宝塔为原型,结合现代建筑技术,形成独特的螺旋状结构,既展现了东方文化特色,又实现了节能环保。
2. 悉尼歌剧院:该歌剧院以贝壳为设计灵感,采用不规则曲面,形成独特的建筑造型,成为悉尼的地标性建筑。
3. 伦敦千禧桥:该桥以蛇为设计原型,采用曲线形结构,连接伦敦市中心的几个重要地标,成为伦敦的新景观。
4. 北京国家大剧院:该剧院以蛋壳为设计灵感,采用半椭球形结构,寓意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天圆地方”,成为北京的标志性建筑。
四、仿生建筑的未来发展趋势1. 技术创新:随着新材料、新技术的不断涌现,仿生建筑的设计和施工将更加多样化、精细化。
2. 生态城市:随着人们对生态环境的重视,仿生建筑将在生态城市建设中发挥重要作用。
3. 智能化:仿生建筑将结合智能化技术,实现建筑的自适应、自调节功能,提高建筑的舒适性和安全性。
4. 国际合作:仿生建筑将成为国际建筑领域的重要研究方向,促进各国建筑文化的交流与融合。
仿生建筑的基本原理和应用概述仿生建筑是一种以自然界生物结构为灵感创造出的建筑设计风格。
它借鉴了生物体内的功能、形状及结构,在建筑设计和施工中运用了生物学、工程学、数学和物理学等跨学科知识。
通过仿生建筑的设计和应用,人们可以创造出更加环保、高效和可持续发展的建筑。
基本原理1.结构优化–仿生建筑通过模仿自然界的生物结构,设计出具有优化结构的建筑体系。
例如,借鉴树木的分枝结构,可以设计出更加稳定和耐风的建筑。
–通过仿生学原理,建筑师还可以优化建筑的载荷分配和力学性能,使建筑具备更高的强度和更好的抗震性能。
2.节能减排–自然界的生物体拥有很高的能量效率,而仿生建筑可以运用类似的原理来减少能源的损耗和浪费。
–借鉴鸟类的羽毛热调节功能,可以设计建筑外墙的隔热材料,降低冬季取暖和夏季冷却的能耗。
–借鉴蝙蝠的飞行原理,设计建筑的通风系统,实现自然通风,减少对空调的依赖。
3.环境适应–仿生建筑根据建筑所处的环境条件,设计出适应环境的建筑形态和结构。
例如,借鉴绿叶的光合作用原理,可以设计出太阳能供电系统,提高建筑的自给自足能力。
–仿生建筑还可以通过模仿植物的呼吸系统和渗透调节机制,实现建筑内部的空气净化和湿度调节。
应用案例1.自然通风系统–仿生建筑中的自然通风系统可以有效减少空调的使用,节省能源。
这种系统借鉴了蜂窝的排风结构,通过设置建筑的通风孔,实现自然对流和通风。
–自然通风系统的应用可以在高温地区降低建筑内部的温度,提供更加舒适的室内环境。
2.节能外墙材料–借鉴蓮花的叶片表面微观结构,设计出具有自洁效果的外墙材料。
这些材料可以避免污染和积尘,减少外墙维护的需求。
–类似的,借鉴蓮花叶片的光纤导光原理,可以开发出具有自发光效果的外墙材料,提供节能照明解决方案。
3.风力发电塔–仿生建筑可以借鉴风车和飞机翅膀的结构,设计出更加高效的风力发电塔。
通过优化叶片的形状和布局,可以提高风能的利用效率。
–这种风力发电塔可以应用在城市和乡村地区,帮助提供清洁能源,促进可持续发展。
浅析仿生建筑学及其应用唐永霞发布时间:2021-10-19T05:58:49.015Z 来源:《房地产世界》2021年11期作者:唐永霞[导读] 下面分别从建筑的形态、结构、功能、材料等方面论述仿生学在建筑领域中的应用。
身份证号码:45032419910113****摘要:随着世界能源的变化,仿生建筑学逐渐发展成建筑设计的主流。
建筑设计师在以大自然为灵感汲取对象的前提下,充分融合了自然环境中动物、植物的生存规律、生长机理与建筑本身的特点创造出了仿生建筑。
仿生建筑学不仅改善了人们的居住生活环境,同时也节省了大量的能源,是今后建筑学发展的主要方向。
文章重点探讨了仿生建筑学及其应用,以供参考。
关键词:仿生;仿生建筑学;应用前言仿生建筑学即以生物发展规律为研究切入点,将其应用到建筑设计中,以不断满足居民对建筑的需求。
仿生建筑学就是借鉴生物体的发展规律,解决人类建筑中所遇到的问题,以适应环境和满足人类需求为目的,而逐渐兴起的一门学问,是人与自然和谐统一的重要体现。
下面分别从建筑的形态、结构、功能、材料等方面论述仿生学在建筑领域中的应用。
1.仿生建筑学概述仿生建筑主要是研究生物体功能组织与形象构成规律,通过对自然界存在的规律进行探索,并借助已经积累的知识对建筑的处理手法进行健全,最终形成更适合人类居住的环境。
众所周知,仿生建筑的研究目的在于提供更加健康生活,实现生态环境的改善,最终引起人类对人与自然之间发展关系的关注。
再者,站在建筑创作研究的层面进行分析,仿生和生态构思二者之间其实是共同的。
仿生建筑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必然产物,从巢居穴居到大量建筑的形成,都是人类模拟自然的结果。
然而,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人类文明开始异化,使得人类不顾环境承受能力盲目发展经济,破坏自然环境。
为了使仿生达到比较好的效果,除了了解对将要仿生物体的基本情况,还要在结合建筑特点的基础上考虑自然界中存在的理念与规律。
仿生的存在使得建筑的形式更加多元化,人类总体文明也获得不断的进步与发展,并且仿生还有效解决了世界性能源危机。
浅谈现代仿生建筑设计摘要:仿生建筑本身并不仅仅是一种设计方法或设计手段,而是一种设计观,最终想表达的都是人在面对自然时的一种态度。
研究建筑中的仿生学设计就是为了从自然界中吸取灵感进行创新,以便于自然生态环境相协调,保持生态的平衡发展。
尤其是在大力提倡节约能源,减少环境污染,建设节约型社会的环境下,研究建筑中的仿生学设计更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本文首先对仿生建筑进行了概述,然后分析了其设计理念,并从形态、结构、功能和材料四方面详细介绍了仿生建筑设计的方法,左后对其发展前景进行了展望。
关键词:仿生建筑;动植物;生长机理;可持续发展;和谐Abstract: the bionic architecture itself is not only is a kind of design method and design method, but a kind of design concept, and ultimately want to express is people in the face of a natural attitude. Study the architecture bionics design is to draw inspiration from the nature of innovation, so that the natural ecological environment harmonious, keep the ecological balance development. Especially in the vigorously advocate to save energy, reduce the pollution of the environment, the construction of conservation-conscious society environment, the construction of the bionics design more has the very important meaning. In this paper, at first the bionic architecture are reviewed, and then analyzes its design idea, and from the form, structure, function and material four was introduced in detail in terms of the bionic architecture design method, left the development prospects are also presented.Keywords: bionic architecture; Plants and animals; Growth mechanism;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harmonious中图分类号:TU972+.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2104(2012)一、仿生建筑概述仿生建筑以生物界某些生物体功能组织和形象构成规律为研究对象,探寻自然界中科学合理的建造规律,并通过这些研究成果的运用来丰富和完善建筑的处理手法,促进建筑形体结构以及建筑功能布局等的高效设计和合理形成。
仿生建筑的原理及应用1. 什么是仿生建筑仿生建筑是一种借鉴自然界生物形态和生物结构的建筑设计理念。
它追求与自然环境的和谐共生,通过模仿自然界生物的形态、结构和功能特征,实现建筑物的节能、环保、可持续发展等目标。
2. 仿生建筑的原理2.1 生物形态仿生生物形态仿生是指通过研究自然界生物的形状、比例和结构,将其应用到建筑设计中。
常见的生物形态仿生原理有:•角度优化:仿生建筑通过模仿自然界的角度优化,如借鉴植物叶片的角度来优化建筑物的采光效果。
•排列规律:仿生建筑可以学习自然界生物的排列规律,如蜂巢结构的排列方式可以应用到建筑物的立面设计中。
•曲线设计:仿生建筑可以借鉴自然界的曲线造型,如借鉴贝壳的螺旋形曲线来设计建筑物的屋顶。
2.2 生物结构仿生生物结构仿生是指通过研究自然界生物的结构、材料和功能,将其应用到建筑结构中。
常见的生物结构仿生原理有:•骨骼结构:仿生建筑可以借鉴自然界生物的骨骼结构,如使用类似鸟骨的薄弦结构来设计建筑物的支撑结构。
•纤维材料:仿生建筑可以借鉴自然界生物的纤维材料,如借鉴蜘蛛网的结构来设计建筑物的网壳结构。
•生物材料:仿生建筑可以借鉴自然界生物的材料特性,如借鉴贝壳的微观结构来设计建筑材料的强度和韧性。
3. 仿生建筑的应用3.1 节能环保•采光优化:仿生建筑通过学习植物叶片的光线捕捉原理,设计出优化的采光系统,减少室内照明能耗。
•通风优化:仿生建筑可以借鉴鸟巢的通风原理,设计出优化的通风系统,提高室内空气质量和节能效果。
•温度调节:仿生建筑可以借鉴蚁丘的调温原理,设计出优化的建筑外墙,实现建筑的自动调温功能。
3.2 结构创新•轻型结构:仿生建筑可以借鉴植物茎干的轻型、高强度结构,设计出更轻、更高效的建筑结构。
•网壳结构:仿生建筑可以借鉴蜘蛛网的结构,设计出自支撑的网壳结构,减少材料使用同时提高建筑的稳定性。
•弹性材料:仿生建筑可以借鉴鲨鱼皮肤的弹性特性,设计出具有变形能力和抗震能力的建筑材料。
浅谈建筑仿生学来自大自然的创作灵感浅谈建筑仿生学--来自大自然的创作灵感建筑仿生学是根据自然生态与社会生态规律,并结合建筑科学技术特点而进行综合应用的科学。
它的主要研究内容包括:城市仿生,功能仿生,结构仿生,形式仿生等方面。
应用范围很广,从城市总体到单体建筑,从居住环境到材料都可涵盖。
它的研究意义既是为了建筑应用类比的方法从自然界中吸取灵感进行创新,同时也是为了与自然生态环境相协调,保持生态平衡。
自然界是人类最好的老师,人们无时无刻不在从自然界中获得启发而进行有益的创造。
仿生并不是单纯地模仿照抄,它是吸收动物、植物的生长肌理以及一切自然生态的规律,结合建筑的自身特点而适应新环境的一种创作方法,它无疑是最具有生命力的,也是可持续发展的保证。
下面举几个简单的例子:一建筑使用功能仿生:从自然界中吸取无穷的灵感,使空间的布局更具有新意。
1950年,法国建筑师勒·柯布西耶在设计法国孚日山区的朗香教堂期间,一枚蟹壳给了他无穷灵感。
他选择了与以往任何设计作品都不同的屋顶样式。
该屋顶各边都像壳一样向上弯曲,在壳易碎的超薄材料里蕴藏着自然力和坚韧性。
同时,朗香教堂的平面就是模拟人的耳朵,象征着上帝可以倾听信徒的祈祷。
正是因其平面具有超现实的功能,以致在造型上也相应获得了奇异神秘的效果。
芬兰著名建筑师阿尔托设计的德国不莱梅的高层公寓(1958-1962年)的平面就是仿自蝴蝶的原型,他把建筑的服务部分与卧室部分比作蝶身与翅膀,不仅造成内部空间布局新颖,而且也使建筑的造型变得更为丰富。
1966年由丹下健三在日本山梨县建成的文化会馆是一座新陈代谢派的著名作品,它的平面组合就是仿照植物新陈代谢的功能,设计了一个个垂直的圆形交通塔,内为电梯、楼梯与各种服务设施,所有办公空间则建立其间,这样可以根据需要不断扩建或减少。
二建筑形式的仿生:不仅可以取得新颖的造型,而且往往也能为发挥新结构体系的作用创造出非凡的效果。
近代建筑师是西班牙人高迪(Antonio Gaudi),他在巴塞罗纳设计了许多带有明显动物骨骼形式的公寓建筑,隐喻着这座海滨城市战胜蛟龙的古老传说。
关于仿生建筑的原理和功能
仿生建筑是借鉴生物学原理和机制的建筑设计概念。
其原理是将生物学的独特结构、形态和功能应用到建筑领域,以达到节能、环保、可持续发展的目的。
仿生建筑的功能有以下几个方面:
1. 节能和环保:仿生建筑利用生物学原理,设计出能够最大程度减少能源消耗的建筑结构。
例如,借鉴蜂巢结构,设计出具有良好保温和隔热性能的建筑外墙,并通过自然通风、采用太阳能等可再生能源来减少能源消耗和环境污染。
2. 自然通风和采光:仿生建筑借鉴植物的结构和机制,设计出能够实现自然通风和良好采光的建筑。
通过合理设置建筑形态、利用气压差和风力来实现空气对流,提高室内的空气质量,并减少对人工通风和照明系统的依赖。
3. 自我修复和适应能力:仿生建筑借鉴生物自我修复和适应环境的能力,采用自愈合材料、自清洁涂料等技术,使建筑材料能够自动修复受损的部分,并能适应气候变化和环境条件的变化。
4. 生态环境保护:仿生建筑通过模仿生态系统的原理和机制,设计出能够实现节水、节能、减少噪音和污染等功能的建筑。
例如,利用植物的生态功能,设计出绿色屋顶和垂直绿化墙,实现植物吸收和净化空气、保持水源、提供生态栖息地等功能。
5. 增加人体舒适度和健康性:仿生建筑通过模仿生物的生物适应性,设计出能够提供舒适室内环境和促进人体健康的建筑。
例如,借鉴鸟巢结构,设计出具有良好声学性能的建筑空间,降低噪音污染对人体的影响。
同时,通过优化室内环境条件,如空气品质和光照水平,提高人的工作和生活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