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子》是以记言为主的语 录体散文,其中有许多长篇大论, 气势磅礴,议论尖锐、机智而雄 辩,对后世的散文写作产生了深 刻的影响。
《孟子》三章 《得道多助,失道寡助》
Copyright 2004-2015 版权所有 盗版必究
战国时期,诸侯各国之间的吞并战 争日益激烈,为了求得生存,乃至建立 霸业,各国君主不约而同地崇尚武力而 不体恤百姓。面对这种现实,孟子提出 了他的治国理想。
Copyright 2004-2015 版权所有 盗版必究
得道多助,失道寡助
施行 仁政
少
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
有利的天气 地理形势有利 人心所向 上下团结
翻译: 有利于作战的天气、时令,比不上有利于作 战的地理形势;有利于作战的地理形势,比不上 作战中的人心所向、内部团结。
Copyright 2004-2015 版权所有 盗版必究
Copyright 2004-2015 版权所有 盗版必究
这篇短文一开始就提出“天时不如地利,地 利不如人和”这一中心论点。
然后用概括性很强的两个战例加以证明,突 出“人和”是克敌制胜的首要条件。
孟子继承和发展了孔子的德治思 想,发展为仁政学说,成为其政治思 想的核心。(仁政、王道)
孟子把伦理和政治紧密结合起来, 强调道德修养是搞好政治的根本。
Copyright 2004-2015 版权所有 盗版必究
Copyright 2004-2015 版权所有 盗版必究
《孟子》是孟子及其门人所 作,是儒家经典之一。与《论 语》、《大学》、《中庸》 合 称四书。
Copyright 2004-2015 版权所有 盗版必究
第二段是从什么角度来论述的?怎样论述?作者用了什么
论证方法来证明论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