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要有三大系统:竹简本,武经本(宋刻《 武经七书•孙子》),十一家注本(宋刻《十 一家注孙子》,清孙星衍重新校订,让此版 本的《孙子兵法》流行)。
三 、区分《孙子兵法》、《孙膑兵法》和 《三十六计》
孙膑,战国中期人,孙武的后世子孙,晚 百余岁,著《孙膑兵法》。
“三十六计”一词最早见于《南齐书•王敬则 传》,“三十六策,走为上计”。《三十六 计》的作者与成书时间无从考证。是一部 集历代“韬略”、“诡道”之大成的兵法谋略 奇书,有很强的实用性,不但军事领域可 以运用,而且非军事领域也可借鉴。它是 中华民族智慧宝库中的独特珍宝。
二、孙子与《孙子兵法》简介
(一) 孙子简介
孙子,名武,字长卿,生卒年不考,春秋 末期人,大约与孔子同时而稍晚。本齐人 ,后迁于吴国。
司马迁说:“西破强楚,入郢城,北威齐晋 ,显名诸侯,孙子与有力焉。”(《史记•孙 子吴起列传》)
(二)《孙子兵法》简介
《孙子兵法》被奉为“兵经”和“兵学圣典”。 又叫《孙子》、《吴孙子兵法》、《孙武兵 法》、《吴孙子》等,字数6000,取其整数 。《孙子兵法》问世于两千五百年前的春秋 时期,标志着独立的军事理论著作从此诞生 ,也是人类历史上第一部真正意义上的“兵 书”,比希腊的第一部军事理论专著《长征 记》约早100多年,比罗马弗龙廷的《谋略 例说》早五六百年。
4.形人而我无形——使敌人暴露而我军 不露痕迹。
5.无所不备,则无所不寡——处处都防 备,则处处都兵力不足。
6.形兵之极,至于无形——伪装佯动做 到最好的地步,就看不出一点形迹。
7.战胜不复——战胜敌人的战略战术每 次都不一样。
8.兵形象水——用兵的规律如同水的运动规律 。
9.避实而击虚—— 避开敌人坚实的地方而攻打 敌人的薄弱环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