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国行动导向教学法详解
- 格式:pdf
- 大小:1.77 MB
- 文档页数:45
行动导向教学的主要教学方法介绍行动导向教学的主要教学方法介绍行动导向教学法最早是由德国职业教育界提出的,它要求职业学校的教学计划要按企业生产任务的要求组织教学,要用职业行为体系代替专业学科体系,要求职业教育的目标要全面包含“知识,技能和关键能力”.行动导向教学是一种先进的教学理念,其基本意义在于:学生是学习过程的中心,教师是学习过程的组织者与协调人,在教学中教师与学生互动,让学生通过“独立地获取信息,独立地制定计划,独立地实施计划,独立的评估计划”,在自己“动手”的实践中,掌握职业技能,习得专业知识,从而构建自己的经验和知识体系.一、目标单一的知识传授与技能教学法(一)谈话教学法谈话教学法是通过师生之间的谈话进行教学的方法,适合个体化教学辅导。
作为一种教学方法的谈话首先表现在谈话教学有明确的学习目标上。
在教学活动开始时,教师应当让学生详细了解这一学习目标。
在行动教学导向中,教师还常常与学生共同确定学习目标,这是自我管理学习的重要特征。
在教学培训实践中,谈话教学法常在一学习单元中的特定教学阶段采用,用于学生收集、整理信息资料和交流学习工作经验等。
(二)四段教学法四段教学法是把教学过程分为准备,教师示范、学生模仿和练习总结四个阶段进行的程序化的技能培训教学法。
(三)六段教学法以“示范——模仿”为核心的六段教学方法阶段划分如下:第一段:激励。
教师唤醒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讲明目标和学习任务。
采用讲解、提问或启发式教学。
第二段:遭遇困难:学生学习教学内容,了解学习中的困难,教师发现学生错误。
第三段: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学生找出或由教师指出的问题的方法。
采用传授式、展开式和自学式。
第四段:试验。
这一过程通过“思维想象”实现但最好采用以学生为中心的方式。
第五段:记忆与掌握。
所学内容应被长期保留。
适合应用练习式教学。
第六段:运用。
学生吧所学的知识、技能或运行方式运用到日常的职业行动中。
二、行为调整和心理训练的教学方法(一)角色扮演法在现实生活中,每个人每天都在扮演着不同的角色,处理不同的问题,认识自己所处的角色类型,就能出尽自己妥善处理面对的各类人和事。
德国行动导向学教学方法汇总-卡片展示法行动导向学教学法特别强调的是关键能力的培养,所谓关键能力(Schlusselqualifikation)是指从事任何职业都需要的,适应不断变换,飞速发展的科学技术所需要的一种综合职业能力。
关键能力指专业能力以外的能力,即与纯粹的、专门的职业技能和知识无直接联系,或者说超出某一具体职业技能和知识范畴的能力。
它是方法能力和社会能力的进一步发展,也是具体的专业能力的进一步抽象。
它强调的是:当职业发生变更或者当劳动组织发生变化时,劳动者所具备的这一能力依然存在。
由于这一能力已成为劳动者的基本素质,劳动者不会因为原有的专门的知识和技能对新的职业不再适用而茫然不知所措,而是能够在变化了的环境中重新获得新的职业技能和知识。
这种对从事任何一种职业的劳动者都应具备的能力,常被称为跨职业的能力。
由于这种能力对劳动者未来的发展起着关键性的作用,所称为关键能力。
由于现代社会对劳动者的职业能力要求越来越高,也越来越多,所以对关键能力的描述方案也很多。
行为引导型教学法包括图示思维(大脑风暴)、卡片展示、案例教学法、角度扮演、项目法、引导课文法、模拟教学法等,以下作一一简介。
张贴板教学法(卡片展示法)一、张贴板教学法的概念张贴板是英文Pinwand的汉译,原指可以用特制的大头针,随意钉挂写有文字或图表的纸片的硬泡沫塑料板。
张贴板教学法,是在张贴板面上,别上由学生或教师填写的有关讨论或教学内容的卡通纸片,通过添加、移动、拿掉或更换卡通纸片进行讨论,得出结论的研讨班教学方法。
由于张贴板教学法的结果总是一张张挂满各种卡通纸片的张贴板,因此也称为Metalplan法,有人直译作大计划法。
采用张贴板教学法的主要工具有:(1)张贴板。
可用硬泡沫塑料、硬纸板等制成,一般高度为1—1.5米,宽度为1—2米。
张贴板可固定在墙壁上,也可以安置在专门的支架上。
(2)盖纸。
即面积与张帖板等大的书写用纸,必要时可以在上面书写、画图、制表或粘贴。
行动导向教学法的研究与实践行动导向教学法源自于德国,是二战后德国经济腾飞的有力助推器,被誉为德国职业教育的“锐利工具”,也是世界职业教育的先进方法。
该方法倡导“以活动为导向,以能力为本位”,主要是在教学中通过对学生行动的导向,让学生参与教学,使学生提高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团体合作意识和创新思维,形成关键能力。
一、行动导向教学法概述行动导向教学法,是德国文教部长联席会议1999年制定的《框架教学计划》中所确定的,一种新型的职业培训教学课程体系和先进的职业技术培训教学法。
所谓“行动导向”,是指由师生共同确定的行动产品来引导教学组织过程。
行动导向教学法是以人的全面素质和综合能力培养为目标、以职业实践活动为导向的教学方法,强调理论与实践的统一,尊重学生并引导学生主动学习,且联系实际问题学习,代表了当今世界上的一种先进的职业教学理念。
这种教学方法是对传统的教育理念的根本变革。
行动导向教学法的目标是培养学生的关键能力,让学生在活动中培养兴趣,积极主动地学习,学会学习。
行动导向教学法的教学过程可分为资讯阶段、计划阶段、实施阶段、检查阶段和评价阶段。
在整个教学中,学生始终占据主体地位,教学质量最终通过学生的综合素质得到反映和体现。
采用行动导向教学法进行教学,学生在获取真知的过程中,必然会发生素质的变化。
由于这种教学对于培养人的全面素质和综合能力,起着十分重要和有效的作用,所以被世界各国职业教育界与劳动界的专家所推崇。
原因在于:首先,任何一种职业教育教学或职业培训,其根本宗旨是实现“无业者有业,有业者乐业”;其次,“行动导向”的职业教育注重应用性;再次,行动导向教学法在很大程度上包含了学习目标、学习内容和教学方法,是一种传递现代教学内容的新手段,是引导学生学会学习的最佳途径之一。
二、行动导向教学法的应用目标行动导向教学法强调的是能力型人才的培养,即适应信息化时代和劳动力市场的需求,培养具有关键能力的人才。
关键能力是指从事任何职业都需要的一种综合职业能力,它泛指超出某一具体职业技能和知识范畴的能力,其特征是当职业发生变更或者当劳动组织发生变化时,劳动者所具备的这种能力依然存在。
德国现代教育行动导向教学法第一篇:德国现代教育行动导向教学法德国现代教育行动导向教学法一、什么是“行动导向” 教学法行动导向教学法,是80年代以来,世界职业教学理论中出现的一种新的思潮。
它是以能力为本位的教学思想,由一系列教学技术所组成。
这种方法对于培养人的全面素质和综合能力起着十分重要和有效作用,所以被世界职业教育界和劳动界的专家所推崇。
行动导向的职业教育教学在我国也有很大的影响,既是我国研究国外职教先进经验的主要领域,也是我国职教教学改革的重要方面。
在中德合作职教项目中以及国内许多行业和地区的职业教育中,行动导向教学都作为一项重要内容加以引进、开发和应用。
国家也倡导行动导向教学为培养现代劳动者的综合职业能力服务。
所谓行动导向,是指“由师生共同确定的行动产品(目标)来引导教学组织过程,学生通过主动和全面的学习,达到脑力劳动和体力劳动的统一”。
它重点强调的是对人的关键能力的培养。
所谓关键能力,是指从事任何职业都需要的、适应不断变换和飞速发展的科学技术所需要的一种综合职业能力。
行动导向教学技术主要有:1、项目教学法将一个相对独立的项目,交由学生自己处理。
信息的收集,方案的设计,项目的实施及最终的评价,都由学生自己负责。
学生通过该项目的进行。
了解并把握整个过程及每一环节中的基本要求。
2、案例教学法通过对一个具体教育情境的描述,引导学生对这些特殊情境进行讨论的一种教学方法。
在案例教学中,教师与学生承担着更多的教与学的责任,要求有更多的投入和参与。
就教师来讲,他有责任去选择和组织要讨论的材料,要从大量的资料中选择出适当的案例,如果手头没有现成的可以覆盖所教内容的案例的话,他还要自己动手撰写这些案例,并以一定的程序把它呈现出来。
就学生来讲,他也担负着一定的责任,要对教师所提供的具体事实和原始材料进行分析、讨论。
并在教学过程中,每一个个体都需要贡献自己的智慧,没有旁观者,只有参与者。
学生一方面从同学间的交流、讨论中提高对问题的洞察力,同时也及时从教师及同学那里获得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