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气的组成和垂直分布
- 格式:ppt
- 大小:655.50 KB
- 文档页数:12
大气的成分及垂直分层知识点大气是地球表层与外层空间的边界,由气体、微粒和水汽等组成。
了解大气的成分以及其垂直分层结构对于理解地球气候、天气和人类活动的影响至关重要。
本文将详细介绍大气的成分及其垂直分层知识点。
首先,我们来了解大气的成分。
大气主要由氮气(78%)和氧气(21%)组成,其余的1%含有各种稀有气体和微量气体。
稀有气体如氩、氦、氖等,微量气体如二氧化碳、甲烷等。
这些组成大气的气体在大气层中的分布是不均匀的。
除了气体,大气中还存在着微粒和水汽。
微粒主要包括尘埃、气溶胶和烟尘等,它们对太阳光的散射和吸收起到重要作用。
水汽是大气中最重要的温室气体之一,起着调节地球气候的关键作用。
接下来,我们来看大气的垂直分层结构。
大气可以分为五个主要的垂直层次:对流层、平流层、臭氧层、中间层和热层。
这些层次之间的分界是根据大气中的温度变化和相应气压变化来划分的。
对流层是最接近地球表面的一层,也是最厚的一层。
大约占整个大气的75%。
在对流层中,随着高度的上升,温度逐渐下降。
这是因为地球表面受太阳辐射的加热,导致空气上升和下沉的对流现象。
平流层位于对流层之上,高度约为10到50公里。
这一层的特点是温度随高度升高而升高。
这是因为平流层中存在大量的臭氧分子。
臭氧分子可以吸收并吸收太阳辐射,产生大量热量,从而导致温度升高。
臭氧层是平流层的上部,高度约为50到80公里。
臭氧层中的臭氧有着重要的环境意义,它可以吸收并吸收太阳紫外线辐射,起到保护地球生物免受有害紫外线辐射的作用。
中间层位于臭氧层之上,高度约为80到400公里。
中间层中的温度随高度的增加而减少,这是因为该层中的分子稀薄,较少的分子之间的碰撞。
最后是热层,位于400公里以上。
在这一层中,温度开始随着高度的升高而增加。
这是因为太阳辐射的能量在这一高度被重新吸收并转化为热量。
总结起来,大气的成分主要包括氮气、氧气和其他稀有气体和微量气体。
大气的垂直分层结构可分为对流层、平流层、臭氧层、中间层和热层。
大气组成及垂直分层教案第一章:大气概述1.1 引言:介绍大气的重要性,引导学习者对大气产生兴趣。
1.2 大气的定义:解释大气的概念,包括其对地球的影响。
1.3 大气的组成:介绍大气的成分,包括氮气、氧气、水蒸气等。
1.4 大气的体积:介绍大气的总体积以及其对地球的覆盖范围。
第二章:大气层结构2.1 引言:介绍大气层的结构,引导学习者对大气层的组成产生兴趣。
2.2 对流层:介绍对流层的特点,包括其温度、密度等。
2.3 平流层:介绍平流层的特点,包括其温度、臭氧层等。
2.4 中间层、热层和外层:简要介绍这三个大气层的特点。
第三章:大气压力和温度3.1 引言:介绍大气压力和温度的重要性,引导学习者对这两个概念产生兴趣。
3.2 大气压力:介绍大气压力的概念、单位以及其变化规律。
3.3 大气温度:介绍大气温度的概念、单位以及其变化规律。
3.4 压力和温度之间的关系:解释气压和温度之间的关系。
第四章:大气运动4.1 引言:介绍大气运动的概念,引导学习者对大气运动产生兴趣。
4.2 风:介绍风的形成、分类以及其对天气的影响。
4.3 气旋和反气旋:介绍气旋和反气旋的概念以及其对天气的影响。
4.4 大气环流:介绍大气环流的类型、形成原因以及其对气候的影响。
第五章:大气污染5.1 引言:介绍大气污染的重要性,引导学习者对大气污染产生兴趣。
5.2 大气污染物的来源:介绍大气污染物的来源,包括自然和人为因素。
5.3 大气污染物的危害:介绍大气污染物对人类、动植物和环境的影响。
5.4 大气污染防治措施:介绍大气污染防治的措施,包括法律法规、技术改进等。
第六章:大气现象与天气6.1 引言:介绍大气现象与天气之间的关系,引导学习者对天气产生兴趣。
6.2 云:介绍云的形成、分类以及其对天气的影响。
6.3 降水:介绍降水的形成、分类以及其对天气的影响。
6.4 天气系统:介绍天气系统的概念、类型以及其对天气的影响。
第七章:气候变化与全球变暖7.1 引言:介绍气候变化和全球变暖的重要性,引导学习者对这两个概念产生兴趣。
大气的组成和垂直分层教案本章介绍了大气环境的组成、作用和垂直分层。
大气环境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海洋和陆地环境的物质、能量交换的动力和媒介。
在教学过程中,可以采用启发式、读图分析法、对比讨论法和资料分析法等多种教学方法。
本节重点介绍了大气的组成和垂直分层,以及大气对地球自然环境的影响。
大气主要成分包括氮气、氧气、氩气和少量的二氧化碳、氢气、氦气、甲烷和氧化氮等。
这些气体对于维持生命活动和保护地球环境都具有重要作用。
大气的垂直分层是根据温度变化和空气密度的不同而形成的。
大气分为对流层、平流层、臭氧层和电离层等不同层次,每层大气都有其特点和作用。
人类活动对大气的影响也越来越大,如工业、交通、农业和城市化等都会释放大量的废气和污染物,导致大气质量下降,影响人类健康和环境质量。
因此,我们需要树立人类与环境相互协调、走可持续发展道路的观念和意识。
干洁空气的主要成分包括氧和氮,它们分别是人类和生物体维持生命所必需的基本物质。
除此之外,大气中还含有微量成分二氧化碳和臭氧,它们虽然含量很少,但对地球上的生命活动和自然环境有着重要的作用。
二氧化碳是绿色植物进行光合作用的基本原料,同时也对地面起到保温作用。
臭氧则能够吸收太阳紫外线,保护地球上的生物免受过多紫外线的伤害,被誉为“地球生命的保护伞”。
此外,大气中的水汽和固体杂质也是成云致雨的必要条件,它们的含量因时因地而异。
然而,由于人类活动造成的大气污染,大气的成分发生了越来越明显的变化。
例如,煤、石油等矿物燃料的使用越来越多,导致每年排放的二氧化碳总量在过去三十年里增加了一倍,加上砍伐森林减少了绿色植物通过光合作用吸收二氧化碳的能力,大气中二氧化碳的浓度在过去三十年里增长了12%。
此外,氯氟烃等人工合成的化合物也在损害大气的臭氧层,导致全世界皮肤癌发病率上升和全球气温增高。
这种大气组成的变化将会对人类生存产生严重影响。
如果二氧化碳继续增加,地球将持续变暖,导致极地冰雪融化、海平面上升等问题。
大气的组成和垂直分层新课程标准:运用图表资料,说明大气的组成和垂直分层,及其与生产生活的联系。
基础知识梳理:一、大气的组成二、大气的垂直分层大气垂直分层的依据:规律(一)对流层特点:1.气温随高度的增加而,海拔每升高100米,气温下降。
原因:是近地面(对流层)大气的直接热源。
2. 运动显著。
原因:热空气膨胀上升,冷空气收缩下沉。
对流层的高度因纬度而异:低纬度地区:17~18千米,中纬度地区:10~12千米,高纬度地区:8~9千米。
3.天气现象复杂多变(多阴雨天气)。
与人类生产、生活关系:与人类生产、生活关系最为密切。
(二)平流层特点:1.气温随高度的增加而。
原因:平流层中的臭氧大量吸收太阳辐射中的紫外线使大气温度升高。
2.气流以运动为主。
大气稳定,天气晴朗,能见度高,利于高空飞行。
与人类生产、生活关系:臭氧大量吸收紫外线,为人类生存环境提供天然屏障;大气稳定利于高空飞行(三)高空大气特点:1.气压很低,密度很小。
2.80—500KM处含有若干电离层,能反射无线电短波。
原因:大气在太阳紫外线和宇宙射线的作用下,处于高度电离状态,能反射无线电波,对无线电通讯有重要作用。
三、逆温1.含义:在一定条件下,对流层中会出现气温随高度增加而上升的现象,称为逆温现象。
2.特征:(1)天气稳定(上热下冷,没有空气的对流运动)(2)不利于污染物的扩散。
3.最易发生逆温的时间:冬季日出前后最易发生逆温的地形:盆地、河谷4.影响:(1)出现多雾天气。
早晨多雾的天气大多与逆温有密切关系,它使能见度降低,给人们的出行带来不便,甚至出现交通事故。
(2)加剧大气污染。
由于逆温现象的存在,空气垂直对流受阻,会造成近地面污染物不能及时扩散,从而危害人体健康。
(3)对航空造成影响。
逆温多出现在低空,多雾天气给飞机起降带来不便。
如果出现在高空,对飞机的飞行极为有利。
随堂练习:1.读大气垂直分布图,回答下列问题:(1)A层主要的直接热源是____________,该层气温随高度增加而_________。
《大气的组成和垂直分层》垂直分层概览我们生活的地球被一层厚厚的大气所包围,这层大气就像是地球的“保护罩”,对地球上的生命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而大气并非是均匀一致的,它在垂直方向上有着明显的分层。
大气的垂直分层通常可以分为五层,从下往上依次是对流层、平流层、中间层、热层和外层。
对流层是最接近地球表面的一层,平均厚度约为 12 千米,在赤道地区会更厚一些,能达到 17 18 千米;而在两极地区则相对较薄,只有 8 千米左右。
这一层的大气受地面影响最大,气温随高度的增加而降低,大约每升高 1000 米,温度下降 6℃。
这是因为地面是大气的主要热源,离地面越远,获得的热量就越少。
对流层内的大气具有强烈的对流运动,这也是它名字的由来。
近地面的热空气受热膨胀上升,高空的冷空气冷却下沉,形成了大气的对流。
这种对流运动使得水汽、杂质等能够充分混合,也为天气现象的形成提供了条件。
我们日常所经历的各种天气变化,如刮风、下雨、降雪等,几乎都发生在对流层。
平流层位于对流层之上,其顶部的高度约在 50 55 千米。
在这一层中,气温随高度的增加而升高。
这是因为平流层中存在着大量的臭氧,臭氧能够吸收太阳紫外线,从而使得这一层的大气温度升高。
平流层的气流相对平稳,以水平运动为主,所以飞机通常在平流层飞行,这样可以减少气流颠簸,提高飞行的安全性和舒适性。
中间层位于平流层之上,顶部高度约在 85 千米左右。
在中间层,气温随高度的增加而迅速下降,再次出现了温度随高度降低的情况。
这是由于中间层几乎没有臭氧吸收太阳辐射,同时大气吸收的地面辐射也很少。
热层位于中间层之上,其顶部的高度可达数百千米甚至数千千米。
热层中的气温随高度的增加而迅速升高,这是因为这一层的大气能够大量吸收太阳的短波辐射。
在热层中,空气非常稀薄,但由于温度很高,一些气体分子会发生电离,形成带电粒子,从而能够反射无线电波,对无线电通信具有重要意义。
最外层则是大气圈与星际空间的过渡带,其高度没有明确的界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