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城市社会学的概念和理论
- 格式:ppt
- 大小:1.05 MB
- 文档页数:56
城市社会学理论
城市社会学是研究城市的社会现象和社会关系的学科。
在
城市社会学中,存在着多种理论,以下是其中一些主要的
理论:
1. 资源依存理论:这一理论认为,城市的发展是由于人们
对资源的需求和利益的追求。
城市的规模和功能扩张是为
了满足居民的需求,而居民则在城市中获得资源和机会。
2. 人类生态学理论:这一理论认为,城市是一个生态系统,其中人类和环境相互作用。
城市的结构和动态是由人类活
动和环境条件共同塑造的。
3. 社会交往理论:这一理论关注城市中个人和群体之间的
互动和社会关系。
它研究人们在城市中如何相互依赖、互
动和形成社会网络。
4. 集体行动理论:这一理论研究集体行动和社会运动在城市中的发展和影响。
它关注社会变革和政治动员如何在城市中发生和推动。
5. 都市化理论:这一理论研究城市化进程对社会结构、文化和政治的影响。
它关注城市发展和变革如何影响社会组织和个人的生活方式。
6. 社会空间理论:这一理论关注城市空间在社会生活中的作用和影响。
它研究城市空间如何塑造社会关系、身份认同和权力结构。
这些理论在研究城市社会现象和城市发展方面起着重要作用,并帮助我们理解城市的社会问题和挑战。
城市社会学知识点总结高中一、城市的定义和特征城市是人类聚居、生产、文化交流活动的中心,是由大量人口和相对密集的住房、商业、行政、文化设施等构成的一个地域性集聚体。
在城市社会学中,城市有以下几个特征:1. 人口密集:城市通常具有较高的人口密度,人口聚集在一起,形成相对密集的聚居区。
2. 经济活动集中:城市是经济活动的集中地,包括商业、工业、服务业等。
3. 社会分工明确:城市中的人们从事的职业分工清晰,职业多样化。
4. 文化多样性:城市生活中的文化交流活动丰富多样,涵盖各种艺术、娱乐、宗教等方面。
二、城市发展与变迁1. 城市的形成与发展:城市的形成通常与地理条件、交通要道、资源丰富等因素有关。
城市发展过程中,城市规模会逐渐扩大,城市功能也会不断丰富和完善。
2. 城市的变迁:城市发展是一个渐进的过程,城市也会随着社会、经济、文化的变迁而发生变化。
城市的新旧变迁主要包括城市功能的变迁、城市空间的重构、城市社会结构的变化等。
三、城市结构1. 城市空间结构:城市空间结构包括城市内部的组织结构、交通网络、土地利用等。
城市的空间结构通常体现为CBD(中央商务区)、住宅区、工业区、商业区等。
2. 城市社会结构:城市社会结构是指城市中各种社会群体的分布和生活状态。
城市社会结构通常包括社会阶层、职业分工、人口结构等。
四、城市功能1. 经济功能:城市是经济活动的中心,主要包括商业、工业、金融、物流等。
2. 文化功能:城市是文化交流的中心,集聚了各种文化、艺术、娱乐、教育等资源。
3. 政治功能:城市是政治权力的中心,包括政府机构、行政管理、政治决策等。
五、城市问题与管理1. 城市化问题:城市化是城市发展的必然趋势,但也伴随着一系列问题,如城市环境污染、资源紧张、居民生活品质下降等。
2. 城市规划与管理:城市规划和管理是解决城市问题的重要手段,包括城市土地利用规划、城市交通规划、城市环境保护等方面的管理工作。
六、城市的功能和问题1. 城市的功能:城市是生产、文化、消费和分配中心,是社会经济活动的中心。
城市社会学(也叫“都市社会学),是一门以城市社会为研究对象的分支社会学科。
具体地讲,城市社会学主要是对城市社会的起源和发展、城市区位分布、城市社区的结构和功能、城市居民的生活方式和心理状态、城市化以及城市的社会组织、管理和规划等城市社会的不同层面进行理论研究和经验研究。
作为一门科学其主旨在于尽可能多的对那些与城市生活有关的人类行为作出解释和预测。
社会:在现代意义上是指为了共同利益、价值观和目标的人的联盟。
社会是共同生活的人们通过各种各样社会关系联合起来的集合,其中形成社会最主要的社会关系包括家庭关系、共同文化以及传统习俗。
微观上,社会强调同伴的意识,并且延伸到为了共同利益而形成的自愿联盟。
宏观上,社会就是由长期合作的社会成员通过发展组织关系形成的团体,并形成了机构、国家等组织形式。
社会学视角的城市:1、城市反映了一种社会空间辩证法,它是一个双向的过程,人们在改变城市空间的同时,又被他们所居住和生活的城市空间所改变2、城市社会展示出多种多样、各具特征的邻里单元的镶嵌体(不同的社会群体形成了不同的社会空间单元,处于不同的城市空间)(中山路改造)3、城市的社会结构反映了她们周围的经济、人口、文化、和政治背景。
因此,北美城市在一定程度上表现出与欧洲城市不同的特征。
(欧洲城市特色与北美城市特色的比较)城市社会学研究的方法论1、系统分析法系统是由各种具有内在联系的要素组合成的有机体,系统内部的诸要素必须同外界环境保持协调一致。
我们在研究城市时,要运用系统论的方法,研究城市内部自然、社会、经济诸要素之间的相互作用、相互联系的关系,又要研究城市外部即城市与城市之间、城市与农村之间相互作用、相互制约的关系。
2、比较分析法纵向比较就是沿着时间的顺序,从发生发展的程序上对城市进行比较分析。
城市现象延续了几千年,纵向比较有很宽的对比幅度和对比领域。
横向比较是指同一时间刻度上对不同地域的城市进行比较。
3、历史分析法城市作为一种社会现象,已经存在了几千年,经历了一个有小到大、有少到多、有原始简单到现代复杂形态的发展过程。
城市社会学引言城市社会学是一门研究城市社会现象和城市社会关系的学科。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速以及全球城市人口的快速增长,城市社会学变得越来越重要。
本文将介绍城市社会学的基本概念、研究方法和研究领域,探讨城市社会学对我们理解和改善城市社会的重要性。
一、城市社会学的基本概念1. 城市城市是指人口密集、经济发达、社会功能复杂的居住地区。
城市的形成和发展是人类社会发展的重要标志。
城市不仅是人们居住的地方,还是经济、政治、文化等各种社会活动的中心。
2. 城市社会学城市社会学是研究城市现象和城市内外的社会关系的学科。
它关注城市如何塑造个体和社会、城市内的社会结构、城市居民的行为、城市发展的影响因素等方面的问题。
通过研究这些问题,城市社会学可以提供对城市社会的深入理解。
二、城市社会学的研究方法1. 问卷调查问卷调查是城市社会学研究中使用最为广泛的方法之一。
研究人员可以设计问卷来了解城市居民的生活方式、价值观、社会关系等信息,从而揭示城市社会的一些特征和规律。
2. 实地观察实地观察是城市社会学研究中另一个重要的方法。
通过亲自观察城市中的人群活动、社会组织、空间布局等方面的情况,研究人员可以获取更直观的数据,并且可以深入理解城市现象和城市社会的特点。
3. 访谈与深度访谈访谈是城市社会学研究中常用的方法之一。
研究人员可以与城市居民、社会组织的代表或者城市相关的专业人士进行面对面的交流,了解他们的观点、经历和想法,从而获取更深入的信息和洞察。
三、城市社会学的研究领域1. 城市化与城市发展城市化是当代社会最重要的趋势之一,城市社会学研究了城市化的动态以及对社会、经济的影响。
研究人员探讨了城市发展的规律、城市化的影响因素、城市发展的空间格局等问题,为城市规划、城市管理提供了理论基础。
2. 城市社会结构与差距城市社会结构是城市社会学的一个重要研究领域。
研究人员关注城市中不同社会群体之间的差异,包括阶级差距、种族差异、性别差异等。
城市社会学论文目录什么是城市 (2)城市社会学的研究对象 (4)城市社会学的理论体系 (6)城市社会学与城市规划管理的关系 (7)一.什么是城市,什么是城市社会学(一).城市是“城”和“市”的组合词。
“城”是指主要为了防御,而用城墙围起来的地域。
“市”是指交易的场所,“日中为市,致天下之民,聚天下之货,交易而退,各得其所”(出自《易经》)。
合起来的大概意思就是具有防御功能和商品交易功能的地域。
在城市产生之前,市没有固定的场所。
早期的市一般在居民点的井旁,故有“市井”之称。
人们在特定的地点按特定的时间相互交易,形成集市。
在英文中,对应于中文的“城市”的词有两个,一个是“Urban”,含义是城市,市政,源于拉丁文“Urbs”,意为城市生活。
另一个是“City”,意为城市、市镇,含义为市民可以享受公民权利,过着一种公共生活。
城市的定义在不同的学科上有着不同的理解。
在经济学上的概念是城市是具有相当面积、经济活动和住户集中,以致在私人企业和公共部门产生规模经济的连片地理区域。
或者解释为城市是坐落在有限地区内的各种经济市场——住房,劳动力,土地,运输等等——相互交织在一起的网络系统。
在社会学领域的概念有所不同。
按照社会学的传统,城市被定义为具有某些特征,在地理上有界限的社会组织形式。
人口相对较多,居住密集,并有异质性;至少有一些人从事非农业生产,并有一些是专业人员;城市具有市场功能,并且有部分制定规章的权力;城市显示一种相互作用方式,在其中,个人并非是作为一个完整的人而为人所知,这就意味着至少有一部分相互作用在并不真正认识的人之间发生着;城市要求有一种超越家庭或家族之上的“社会联系”,更多的是合理的法律。
城市在地理学上的概念是指地处交通方便环境的覆盖有一定面积的人群和房屋的密集结合体。
城市的概念在其他领域也有着不同的理解。
《城市规划基本术语标准》:城市是以非农业产业和非农业人口集聚为主要特征的居民点。
在中国,包括按国家行政建制的市,镇。
城市社会学城市社会学:亦称“都市社会学”。
研究城市社会现象及其变化发展规律的社会学分支学科。
研究对象:城市的各种社会关系,包括城市的经济、政治、文化、家庭、社区生活以及其他群体生活中形成的人际关系。
主要涉及:城市的起源、发展与变迁,城市空间分布状态,城市社会结构与功能,城市社会组织,城市居民生活方式与社会心理,城市社会问题,城乡差异和互赖关系,城市化,郊区化及各国城市的比较研究等。
创始于20世纪20年代,美国芝加哥学派的帕克等人对它的创立和发展有过较大的贡献和影响。
城市生态学:亦称“城市区位学”,研究城市社区与生态环境之间关系的学科。
是城市社会学、人文生态学和人文地理学对城市进行综合研究的学科。
研究内容包括:城市化对生态环境产生的后果、城市空间的合理布局、城市土地利用及其模式、城市人口的分布、人类的合作与竞争等社会现象对城市社会生活的影响等。
其研究成果对确定城市合理规模,探索城市生态系统的最适生态容量,提供文明优美的生活环境,都有积极意义。
城市区位学:即“城市生态学”。
城市人类社会空间结构的一种基本形式。
具有区别于乡村的若干基本特征:非农业人口集中,一定区域范围的中心(政治、经济、文化),以及多种建筑物组成的物质设施的综合体等等。
在这些基本特征中,大量的从事工业、金融、商业、文教、交通等非农业生产活动的人口的集中,以及其政治、经济、文化中心的形成,是城市的本质特征,充分显示出在国家和地区中的重要职能和作用。
在城市的分类上,目前常见的有以下三种划分标准:一是按人口规模划分为大、中、小城市。
在按人口规模进行分类时,世界各国并无统一的划分标准。
二是按城市的主导职能不同划分为政治城市、经济城市、文化城市和旅游城市等。
三是按城市的作用范围不同划分为国际性城市、全国性城市和地区性城市。
城市发展城市在一定地域内的地位与作用及其吸引力、辐射力的变化增长过程。
是满足城市人口不断增长的多层次需要的过程。
包括量的扩张和质的提高。
城市社会学5月20日1:30-3:30于205考试(十三周周一)第一节:城市社会学的研究对象和理论体系1、城市社会学亦称都市社会学,是一门以城市社会为研究对象的社会学分支学科。
2、城市社会学的研究对象:(1)城市生态系统(芝加哥学派)城市是一个生态系统,经济、文化系统。
(2)城市的社会问题A涂尔干《自杀论》失范型、宿命型、利己型、利他型。
B 沃思:城市规划、管理C卡斯特:住宅、医疗。
(3)城市化(4)研究城市的生活方式(5)城市社会关系,帕尔。
3、城市社会学的主要研究课题:(1)城市发展研究(2)城市空间结构的研究(3)城市生态与生态城市(4)城市社会结构(5)城市化(6)城市文化(7)城市社会问题(8)城市规划(9)城市社会管理4、城市社会学的理论体系:概念——范畴——理论体系(研究方法)5、城市社会学与相邻学科的关系:(1)与社会学:一般与特殊;指导与被指导(2)与城市学科群:城市经济学、城市地理学、城市规划学、城市生态学。
第二节:城市社会学的产生与发展一、早期城市社会学的研究1、滕尼斯:1887年《社区与社会》中礼俗社会对应乡村;法理社会对应城市。
2、涂尔干:《社会分工论》:机械团结——乡村——同质性——环节社会;有机团结——城市——异质性——组织社会。
3、齐美尔:《大都市与精神生活》(1)善于计算,追求精神(2)在经受过多的刺激,产生厌倦心理(3)都市个人在精神追求、美感理念等方面呈现出衰退之势(4)出现新的个性:自由与独立性;追求区别于他人的个性。
4、韦伯:《新教伦理与资本主义精神》城市共同体。
东西方城市差别的具体表现:(1)东方的城市并没有像西方城市那样有一套特殊的适用市民的实体法或诉讼法,也没有自由市民。
(2)东方城市基本没有自律性的行政,一般而言,东方城市在行政上从属于中央集权制;西方城市的权利是分散的。
(3)东方城市的社会组织是以亲属氏族等为基础的;西方城市的社会城市则以个人组织为基础。
1、城市社会学定义:研究人类群体发展规律的科学就是社会学,而侧重于研究城市社会的社会学称之为城市社会学。
2、城市社会学提出的过程:在19世纪30年代,法国的哲学家孔德第一次提出了“社会学”这个新的名词以及关于建立这门新科学的大体设想。
社会学这门学科是在这样的条件下发展起来的。
从社会历史条件看,孔德正是生活在资本主义大发展,同时也是资本主义的弊端开始逐步暴露的时代。
经过英国的产业革命和法国的政治大革命,西欧结束了中世纪时期长达几百年的沉睡状态,经济和社会都有了很大的发展。
生产力的发展,相应地带来整个社会的急剧变化。
人们终于不得不用冷静的眼光看待他们的生活地位、他们的相互关系了。
在这错综复杂、变化多端的社会中,他们急切地要求搞清楚这是怎么一回事,这都是为什么?从学术发展的背景来看,在中世纪的神学统治下,自然科学曾长期被窒息,而欧洲文艺复兴带来了自然科学的繁荣。
在这期间,天文学、地理学、数学、物理学、力学、气象学、生物学等都开始发展起来。
到孔德的时代,许多自然科学的学科都已经取得了巨大的成果,这些不能不给社会思想家以深刻的启示。
自然科学的方法在研究自然现象方面可以取得如此成绩,那么用来研究社会又会怎么样呢?因此,孔德在提出社会学这一名词时的基本想法,就是建立一门用自然科学的精确方法来研究社会的科学。
正是孔德提出的用自然科学的方法来研究人类社会的立论,为以后社会学的建立和发展奠定了基础。
3、社会学在中国的叫什么:最早讲解社会学的是康有为,他于1891年在广州兴里万木草堂建立“长兴学舍”,该学舍的教学大纲中设有“经世之学”的学科。
在“经世之学”学科中有政治学、群学等课程。
所谓“群学”就是社会学。
群学的“群”字,是从我国古代哲学《荀子》中引来的。
《荀子》中说,“人生不能无群”,人之所以贵于禽兽,在于“人能群,彼不能群也”。
这在清朝末年有鼓舞人民团结一致共御外辱的意思。
继康有为之后,1903年严复翻译出版了英国社会学家斯宾塞的社会学著作《群学肄言》,一时风行海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