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文山州旅游产业发展和改革规划纲要

文山州旅游产业发展和改革规划纲要

文山州旅游产业发展和改革规划纲要
文山州旅游产业发展和改革规划纲要

文山州旅游产业发展和改革规划纲要

(征求意见稿)

一、文山州旅游产业发展和改革重要意义

(一)加快旅游产业发展和改革,是促进文山州产业结构调整和经济社会发展的有效途径

文山地处云南省东南部,东与广西自治区相连,南与越南接壤,是云南通往广东、广西的重要通道,素有“颠桂走廊”之称。1992年,州委、州政府带领全州329万人民群众,把加快发展作为第一要务,紧紧抓住国家继续实施西部大开发、构建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泛珠三角区域合作的历史机遇,充分发挥文山州的区位优势和资源优势,突出基础设施建设、经济结构调整、扩大对外开放三个重点,构建区域性现代物流中心,积极推进农业产业化、工业化和城镇化,打造通道经济、特色经济、工业经济和旅游文化经济,扎实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民主法制建设和精神文明建设,大力发展社会事业,全州经济社会得到了又好又快的发展。由于历史原因,文山的改革开放和经济发展比内地整整晚了14年,经济社会发展相对还比较滞后,经济社会发展仍然存在着一些深层次的矛盾和问题,如果仍然按照原来的发展思路,这些问题仍旧很难解决,经济社会发展难于实现跨越式的发展。旅游业是效益高、关联度大、带动力强的朝阳产业,旅游产业的发达程度已成为衡量一个国家和地区现代化水平的重要标

志。加快旅游产业发展,对于调整和优化经济结构,改善投资环境,增强市场扩张能力,扩大对外交流,增加就业岗位,提高城市的现代化水平,促进经济增长方面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当前,国际旅游业迅猛发展,国内旅游市场蓬勃兴起,国家实施西部大开发、进一步扩大对外开放和保增长扩大内需战略,都为我州旅游业的发展提供了前所未有的良好机遇。文山州旅游业经过十多年的发展,旅游产业体系基本形成,到2008年,旅游总收入占全州GDP的。伴随着文山普者黑机场的通航,衡昆高速公路的全线通车,以及富宁港的建成,泛亚铁路、云桂铁路的即将修建,为文山州旅游业的发展提供了更为广阔的空间。文山州在加快工业、农业发展的同时,必须大力加快以旅游产业为主的服务业的发展,这样才能促进全州经济社会的发展。从创新实践的角度看,加快旅游业的发展,就是抓落实科学发展观,就是抓发展方式的转变,就是抓城乡统筹,就是抓改善民生,就是抓对外开放。解决文山经济社会发展中深层次问题,迫切要求创新发展思路,在产业选择上,探索依托旅游资源和区位优势,加快旅游体制改革和产业转型升级,带动相关产业发展,拉动就业增长,促进城乡统筹发展、生态文明建设与社会和谐,实现文山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

(二)加快旅游产业发展和改革,是实现自身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的战略选择

文山州旅游资源丰富,具有自然山水优美、民族风情浓郁、

边关文化独特、生态环境舒适、资源品位高、景观组合好、区位优势凸显等特点,经过十多年的发展,旅游业已初具规模。“十五”期间,接待海内外旅游者由2000年的130万人次,增加到2005年的260万人次,五年中翻了一番,到2005年旅游总收入近17亿,旅游业增加值占GDP的比重达4.4%,旅游直接和间接就业人数达1.3万人。到2008年,全州接待国内还游客370万人次,实现旅游总收入25.4亿元,分别增长5.7%和6%,已成为文山州新的经济增长点。在看到成绩的同时,也要清醒的认识到,文山州旅游业发展中还存在着基础设施建设落后,交通不便;产品结构不合理,仍然停留在小、弱、散的基础上;投入不足,缺乏融资主体;管理体制不合理,政企、政社不分;缺乏与之发展相适应的政策体系和发展机制等问题,发展的任务还十分艰巨。众观以上问题的出现,在于我州对旅游产业产业结构优化,促进对外开放,带动相关产业乃至推动全州经济社会的发展的重要性认识不够,且存在思想落后、改革创新不足、资源配置不合理等深层次的原因。当前,全国乃至全省大部份地区都在大力发展旅游业,我州旅游业正处于“不进则退,慢进也退”的时期,要增强紧迫感和危机感,抓住机遇,迎接挑战,加快旅游产业的改革和发展。只有加快旅游产业改革与发展,才能解决我州旅游产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有利于实现旅游产业自身结构优化升级,进一步推进全州经济社会的全面、协调和可持续发展。

(三)加快旅游产业发展和改革,是云南省推进旅游“二

次创业”的迫切要求

云南旅游业是从1978年开始起步并迅速发展起来的,经过近20多年的发展,已成为云南省支柱产业之一。进入21世纪后,全球经济一体化进程进一步加快,区域合作与竞争更加激烈,使云南旅游发展环境发生了巨大变化,随着国内外旅游的蓬勃发展和旅游市场竞争的日趋激烈,云南旅游产业发展面临着“不进则退、慢进也退”的严峻形势。云南省委、省政府审时度势,高瞻远瞩,明确提出了“十一五”期间要全面推进云南旅游“二次创业”,实现从旅游大省向旅游经济强省的跨越,把云南建设成国外外知名的国际旅游胜地。文山州地处云南省东大门,自古以来就是云南通往华南沿海地区和越南及东南亚的重要通道,素有“滇桂走廊”之称,是我省参与3个区域性经济合作的“桥梁”、“纽带”和“桥头堡”。从1992年开始发展旅游业以来,经过十多年努力,现已形成一定规模,为全州经济社会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在全省旅游业格局中占有一定地位,但旅游总体形象不鲜明、知名度不高,缺乏科学规划、品牌产品、核心竞争力等问题已成为制约我州旅游业发展的瓶颈。在我省已进入旅游“二次创业”,作为全国旅游产业综合改革的试点单位的时期,文山州只有加快旅游产业改革与发展,加强旅游基础设施建设、完善旅游市场运作、调整产业结构、强化产品竞争优势、走专业化、国际道路以适应新形势,从而才能解决制约全州旅游产业发展的瓶颈。

二、指导思想、总体目标、基本原则

(一)指导思想

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大和十七届三中全会精神,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进一步解放思想和改革创新,以满足旅游市场多元化、多层次的需求为目的,通过体制改革和资源整合,破除制约旅游产业发展的体制性障碍,实现从计划经济的事业型旅游到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产业型旅游的转变,实现从粗放型旅游到集约型旅游的转变,增强旅游产业的发展动力、创新能力和竞争活力,推动旅游产业实现跨越式的发展。

(二)总体目标

基础设施不断完善,旅游产业体系趋于完善,旅游产业结构更加合理,旅游整体形象更加鲜明,旅游环境更加优化,城市功能更加配套,旅游产业链的作用进一步加强,旅游经济效益实现显著增长。到2015年,接待海内外游客达770.14万人次,旅游总收入57.46亿元,旅游直接和间接从业人员达30000以上,旅游业增加值占GDP比重达以上,把文山建设成为云南面向泛珠三角和越南的旅游集散中心和独具魅力的民族文化旅游休闲度假基地。

(三)基本原则

1、坚持政府主导、企业主体、市场化运作的原则。由政府调控宏观,在观念、政策、规划、资金、社会领域中提供支持和保障;由市场调控微观,发挥在资源配置上的基础作用,二者兼存

并用,推动市场化运作,为市场主体发展壮大创造优良的成长环境。

2、坚持可持续发展原则。旅游业的发展规模和速度应有一定限度,以追求最佳效益为目标,同时在发展旅游业过程中,旅游项目的建设应与环境保护同步规划、同步发展、即旅游建设应受环境保护的限制,把发展与生态环境紧密联系起来,在保护生态环境的前提下寻求发展,在发展的基础上改善生态环境。

3、坚持规划先行、突出特色与品牌开发的原则。在充分认识本地旅游资源特色和发展条件的基础上,以市场需求和走势为导向,以优势、独特的资源为基础,突出特色,高立意、高起点、大手笔地策划和规划,重点开发一批极具吸引力,有带动作用的旅游精品大项目和名牌旅游景区。

4、坚持与时俱进、改革创新的原则。以适应国际和国内旅游业不断发展变化的新形式,不断更新旅游业发展理念,创新旅游业发展新模式,进一步推进旅游产业体制创新和制度创新。

5、坚持产业联动开发原则。充分发挥旅游的产业综合性和动力性功能,通过旅游业对相关产业的带动、延伸、互动、融合,带动区域经济社会的发展。通过发展旅游业改善投资环境,扩大对外开放,促进招商引资,使旅游活动与经贸洽谈结合起来,与投资考察结合起来。将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建设高度结合,从而达到经济效益、环境效益与社会效益的协调统一。

三、发展、改革和对外开放的主要任务

(一)发展的主要任务

1、科学规划,促进旅游业可持续发展

坚持“科学规划,严格保护,统一管理,永续利用”的方针,走资源节约、生态平衡、环境良好、可持续发展之路。遵循先规划设计、后开发建设的基本原则,严禁盲目开发、低水平建设等破坏、浪费旅游资源的行为。全州以及各县的旅游发展总体规划和重点景区的控制性详细规划,应以全州以及各县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城市建设总体规划为依据,委托具有旅游规划设计资质的机构编制旅游发展规划以及景区控制性详细规划。重点景区(点)在新建、改建、扩建旅游项目时,应依据总体规划进行,并报有关部门审批,经审批同意后方可进行。国土、交通、农业、林业、水利、建设、环保、卫生、文化、扶贫等部门,在编制、修订规划时,应加强与旅游规划相互衔接。

2、整合资源、优化空间布局

(1)构建“一个中心”:即是把文、砚、平城市群落建设成云南面向泛珠三角经济区和越南的旅游集散中心。

(2)培育“两条精品线路”:培育跨省的普者黑—坝美—驮娘江—广西,跨境的普者黑—老君山—天保—越南两条精品旅游线。

(3)打造“两大旅游精品区”:以普者黑为龙头,着力把普者黑、坝美景区打造成精品旅游区,同时做好老君山景区、天保旅游区的策划开发。

普者黑景区:突出“岩溶湿地、水山田园、荷花世界、彝家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