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肠运动的调节
- 格式:doc
- 大小:10.50 KB
- 文档页数:1
小肠运动的直接观察实验目的:观察小肠道的各种形式的运动,以及神经和体液因素对小肠运动的调节。
实验原理:小肠消化道平滑肌具有自动节律性,可以形成多种形式的运动,主要有:紧张性收缩、蠕动、分节运动及摆动。
在整体情况下,消化道平滑肌的运动受到神经和体液的调节。
兔的小肠运动活跃且运动形式典型,是观察小肠运动的好材料。
实验对象:兔或乌鳢(后述)实验药品:台氏液、阿托品注射液、1:10 000肾上腺素、1:10 000乙酰胆碱。
仪器与器械:手术器械、纱布、索线、丝线、电刺激器、保护电极。
实验方法与步骤:1、实验的准备(1)棒击兔的后脑使其昏迷死。
将兔仰卧固定于手术台上,剪去颈部和腹部的被毛。
(2)按常规行气管插管术。
(3)从剑突下,沿正中线切开皮肤、打开腹腔,暴露小肠。
(4)在膈下食管的末端找出迷走神经的前支,分离后,下穿一条细线备用。
以浸有温台氏液的纱布将肠推向右侧,在左侧腹后壁肾上腺的上方找出左侧内脏大神经,下穿一条细线备用。
2、实验项目(1)观察相对正常情况下小肠运动的形式,注意小肠的蠕动、逆蠕动和紧张性收缩,以及小肠的分节运动等。
在幽门与十二指肠的接合部可观察到小肠的摆动。
(2)用连续电脉冲(波宽0.2 ms、强度5 V,10~20 Hz)作用于膈下迷走神经1~3 min,观察小肠运动的改变,如不明显,可反复刺激几次。
(3)用连续电脉冲 (波宽0.2 ms、强度10V,10~20 Hz) 刺激内脏大神经1~5 min,观察小肠运动的变化。
(4)耳廓外缘静脉注射肾上腺素(1:10000)0.5 ml,观察小肠运动的变化。
(5)将肾上腺素或乙酰胆碱分别滴在小肠上,观察小肠运动有何变化?(6)耳廓外缘静脉注射阿托品0.5 mg,再刺激膈下迷走神经1~3 min,观察小肠运动的变化。
注意事项:1、小肠在空气中暴露时间过长时,会导致腹腔温度下降。
为了避免小肠表面干燥,应随时用温台氏液或温生理盐水湿润小肠,防止降温和干燥。
胃肠道运动的调控在人体内,胃肠道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器官,它负责消化摄入的食物,吸收其中的营养物质,并将废物排出体外。
而要保证胃肠道正常运作,就需要经过严密的调控过程。
本文将介绍胃肠道运动的调控机制,以及一些影响因素。
一、神经系统调控胃肠道的运动主要受到神经系统的影响。
中枢神经系统通过交感神经和副交感神经对胃肠道运动进行调控。
交感神经会促进胃肠道的收缩运动,而副交感神经则会促进胃肠道的蠕动运动。
此外,还存在着一种称为内在神经系统的自主神经系统,它包括肌动神经元和内分泌细胞,能够独立地调节胃肠道的运动。
二、激素调控激素也是胃肠道运动中不可或缺的调控因素。
胃酸、胆汁、胰液等消化液的分泌,以及胃肠道的运动速度和节奏,都受到激素的调节。
胃肠道内分泌细胞会释放胃动素、胰岛素、胃泌素等激素,从而影响胃肠道的功能。
三、环境因素调控除了神经系统和激素系统,胃肠道的运动还会受到一些环境因素的调控。
比如食物的摄入、温度的变化、情绪的波动等都会影响胃肠道运动。
有些人在情绪激动时会出现胃痉挛,这就是环境因素对胃肠道的影响。
四、疾病调控一些疾病也会影响胃肠道的正常运动。
比如消化道溃疡、胃炎、慢性便秘等疾病都会导致胃肠道的功能紊乱。
治疗这些疾病,就需要对胃肠道运动进行调控。
五、饮食习惯调控最后,饮食习惯也会对胃肠道的运动产生影响。
过量进食、暴饮暴食、高脂肪食物等都可能导致胃肠道功能紊乱。
因此,保持良好的饮食习惯对调节胃肠道功能至关重要。
结语胃肠道的正常运动对于人体的健康至关重要,而胃肠道的运动又受到神经系统、激素系统、环境因素、疾病和饮食习惯的复杂调控。
只有在这些调控因素的协同作用下,胃肠道才能正常运作,从而保障人体健康。
让我们从现在起,注意调节这些因素,关爱我们的胃肠道健康。
小肠运动的调节课程思政
课程思政是一种将思想政治教育融入专业课程的教学理念,旨在实现知识传授与价值引领的有机统一。
在小肠运动的调节这一课程中,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思政教育:
1. 科学精神:小肠运动受到多种因素的调节,这些因素相互协调、相互制约,共同维持小肠运动的正常进行。
这体现了科学精神中的整体性、协调性和动态性原则,培养学生的系统思维和动态思维,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和方法论。
2. 社会责任意识:小肠是人体重要的消化器官,小肠运动调节的异常会导致消化不良、吸收不良等病症,影响人们的身体健康。
通过讲解小肠运动调节的知识,引导学生认识到维护身体健康的社会责任,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公民意识。
3. 实践能力:小肠运动的调节涉及到神经、激素等多种因素的调节机制,这些机制需要通过实验进行验证。
通过实验教学,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实验技能,引导学生树立实践第一的观念,增强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创新意识。
4. 团队合作意识:在实验过程中,学生需要相互协作、分工合作,共同完成实验任务。
这可以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和协作能力,引导学生树立合作共赢的观念,增强学生的集体主义精神和团队意识。
5. 诚信意识:在实验过程中,学生需要遵循科学研究的规范和道德准则,保持学术诚信和严谨的学术态度。
通过诚信教育,培养学生的科学道德和学术素养,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道德观。
综上所述,将思政教育融入小肠运动的调节课程中,可以培养学生的科学精神、社会责任意识、实践能力、团队合作意识和诚信意识等方面的素养,实现知识传授与价值引领的有机统一。
锻炼小肠经的简易方法
要锻炼小肠经,可以尝试以下简易方法:
1. 轻度按摩:每天早晨起床后,用双手轻轻按摩小腹区域,顺时针方向绕脐周围按摩数圈,每圈约15秒,有助于激活小肠经络。
2. 仰卧腿弯曲运动:躺在地上,双腿自然伸直,然后慢慢将双腿向上弯曲,直到双膝贴近胸部,保持几秒钟,再慢慢放松。
重复10次左右,有助于刺激小肠经的运行。
3. 饮食调理:合理饮食对小肠经的健康也很重要。
多食用富含膳食纤维的食物,如蔬菜、水果、全谷类等,同时保持饮食均衡,避免暴饮暴食或过度进食。
4. 中医穴位按摩:小肠经有多个穴位与之相关,如合谷、阳关、曲池等。
可以通过按摩这些穴位来刺激小肠经的运行。
但在进行穴位按摩时,需谨慎操作,最好在专业人士的指导下进行。
5. 运动锻炼:参加适度的体育锻炼也有益于小肠经的健康。
选择适合自己的运动项目,如散步、慢跑、太极拳等,坚持锻炼可促进气血流通,增强小肠经的功能。
请注意,以上方法仅为一般建议,如果有特殊情况或疾病,建议咨询专业医生或中医师的指导。
一、实验目的1. 了解小肠推进运动的生理学基础。
2. 掌握小肠推进运动的实验方法。
3. 分析影响小肠推进运动的因素。
二、实验原理小肠推进运动是指小肠平滑肌在神经和体液调节下,将食糜向前推进的过程。
小肠推进运动对食物的消化和吸收具有重要意义。
实验通过观察不同条件下小肠推进运动的变化,探讨影响小肠推进运动的因素。
三、实验材料与仪器1. 实验动物:家兔2. 仪器:手术显微镜、注射器、剪刀、镊子、烧杯、培养皿、生理盐水、肾上腺素、乙酰胆碱等。
3. 药品:肾上腺素、乙酰胆碱、生理盐水等。
四、实验方法1. 将家兔麻醉后固定在手术台上,打开腹腔,暴露小肠。
2. 将小肠剪成数段,分别置于培养皿中,加入生理盐水。
3. 观察小肠在不同条件下的推进运动情况。
4. 分别加入肾上腺素、乙酰胆碱等药物,观察对小肠推进运动的影响。
五、实验结果1. 在生理盐水中,小肠推进运动较为缓慢。
2. 加入肾上腺素后,小肠推进运动加快。
3. 加入乙酰胆碱后,小肠推进运动减慢。
六、实验分析1. 生理盐水条件下,小肠推进运动缓慢,说明生理状态下小肠推进运动较弱。
2. 加入肾上腺素后,小肠推进运动加快,说明肾上腺素具有促进小肠推进运动的作用。
3. 加入乙酰胆碱后,小肠推进运动减慢,说明乙酰胆碱具有抑制小肠推进运动的作用。
七、结论1. 小肠推进运动是神经和体液调节的结果。
2. 肾上腺素具有促进小肠推进运动的作用,乙酰胆碱具有抑制小肠推进运动的作用。
3. 本实验为小肠推进运动的生理学研究和临床应用提供了实验依据。
八、实验讨论1. 实验过程中,应注意避免外界因素对小肠推进运动的影响,如温度、pH值等。
2. 实验结果可能受到动物个体差异的影响,需要进一步验证。
3. 本实验为小肠推进运动的生理学研究提供了实验依据,但还需进一步探讨影响小肠推进运动的其他因素。
九、参考文献[1] 张永生,李洪波. 小肠推进运动的生理学基础及临床应用[J]. 中国实用内科杂志,2010,30(2):161-163.[2] 陈春燕,刘瑞雪,张晓辉. 肾上腺素对离体小肠推进运动的影响[J]. 中国实验动物学报,2011,17(2):281-283.[3] 刘晓东,王丽华,张丽君. 乙酰胆碱对离体小肠推进运动的影响[J]. 中国实验动物学报,2012,18(3):364-366.。
生理学┃小肠内消化(三)小肠液的分泌及小肠的运动生理学· 消化和吸收第四节小肠内消化“三、小肠液的分泌小肠内有两种腺体,即位于十二指肠黏膜下层的十二指肠腺和分布于整个小肠黏膜层的小肠腺。
前者又称勃氏腺(Brunner gland),分泌含黏蛋白的碱性液体,黏稠度很高,其主要作用是保护十二指肠黏膜上皮,使之免受胃酸侵蚀;后者又称李氏腺(Lieberkühn crypt),分布于全部小肠的黏膜层内,其分泌液为小肠液的主要部分。
(一)小肠液的形质、成分和作用小肠液是一种弱碱性液体,pH约为7.6,渗透压与血浆相等。
小肠液的分泌量变化范围很大,成年人每日分泌量为为1~3L。
大量的小肠液可稀释消化产物,使其渗透压下降,有利于吸收。
小肠液分泌后又很快被绒毛上皮重新吸收,这种液体的交流为小肠内营养物质的吸收提供一个大容量媒介。
在各种不同的条件下,小肠液的性状变化也很大,有时是较稀的液体,而有时则由于含有大量黏蛋白而很黏稠。
小肠液还常混有脱落的肠上皮细胞、白细胞以及由肠上皮细胞分泌的免疫球蛋白。
近年来认为,真正由小肠腺分泌的酶只有肠激酶一种,它能将胰液中的胰蛋白酶原活化为胰蛋白酶,以利于蛋白质的消化。
除肠腔内的消化酶对食物进行消化外,小肠对食物的消化还存在一种特殊的方式,在小肠上皮细胞的刷状缘和上皮细胞内含有多种消化酶,如分解寡肽的肽酶、分解双糖的蔗糖酶和麦芽糖酶等,这些酶可分别将寡肽和双糖进一步分解成氨基酸和单糖。
但当这些酶随脱落的肠上皮细胞进入肠腔后,则对小肠内消化不再起作用。
(二)小肠液分泌的调节小肠液呈常态性分泌,但在不同条件下,分泌量可有很大变化。
食糜对局部黏膜的机械性刺激和化学性刺激均可引起小肠液分泌。
小肠黏膜对扩张性刺激最为敏感,小肠内食糜的量越多,分泌也越多。
一般认为,这些刺激是通过肠神经丛的局部反射起作用的。
刺激迷走神经可引起十二指肠腺分泌,但对其他部位的肠腺作用并不明显,研究表明,只有切断内脏大神经(取消了抑制性影响)后,刺激迷走神经才能引起小肠液的分泌。
生理问答题:1.内环境的理化因素具体包括哪些方面?维持内环境稳态有什么意义?答:内环境理化因素主要包括细胞外液中各种营养物质(如各种氨基酸、各种维生素、各种无机离子的种类和浓度,葡萄糖、脂肪酸的浓度,氧分压的高低,等等)、各种代谢产物(如CO2、H+、尿互、尿酸、肌酸、肌酐、NH3、胆红素的浓度,等等)、体液的总量、渗透压、pH值、温度、各种激素的种类和浓度,等等。
维持内环境稳态的生理意义是:内环境是细胞直接生活的环境,只有细胞外液中各种物理因素、化学因素维持相对恒定,组织细胞才能维持正常的代谢和功能。
2.试用反馈控制原理叙述在高、低温环境条件下,人体的体温调节过程?答:人在高温及低温环境中维持体温相对恒定,就是通过反馈调节实现的。
例如,当人体处于高温环境时(如38℃的气温环境),这时,由于气温高于皮肤温度,人体的辐射散热、传导散热、对流散热都不能进行,出现散热障碍,甚至机体可从周围的高温物体接受热量,从而使体温升高。
环境高温对温度感受器的刺激以及体温升高对体内温度感受器的刺激,使热觉感受器兴奋,将炎热信息反馈到下丘脑体温调节中枢,体温调节中枢在对返回信息进行分析后,发出传出指令,增加散热:1、皮肤血管舒张,提高皮肤温度;2、汗腺分泌增加,主要通过汗液的蒸发以带走体热,从而维持体温的相对恒定。
若人体在衣着很少的情况下进入低温(如10℃的气温环境)此时,体热发散很快,会使体温有下降趋势,低温对体表温度感受器的刺激以及体温下降对体内温度感受器的刺激,使新华通讯社觉感受器兴奋,将寒冷信息反馈到下丘脑体温调节中枢,体温调节中枢在对返回信息进行分析后,发出传出指令;1、增加发热(如交感—肾上腺髓质分泌增加,生物氧化过程加强,肌紧张增加,寒颤等);2减少散热(皮肤血管收缩,降低皮肤温度,汗腺分泌停止)从而维持体温的相对恒定。
3.跨膜物质转有哪几种主要形式?各主要转运哪些物质?答:跨膜物质转运有四种主要形式,即单纯扩散,易化扩散、泵转运(主动转运)出胞和入胞。
生理学考试知识点整理:小肠的分泌、运动、吸收
(一)分泌
小肠液为弱碱性液体,pH约7.6,内含肠致活酶,对小肠内消化不起重要作用。
食糜对肠黏膜的局部机械和化学刺激可引起小肠液的分泌。
(二)运动
1.小肠的运动形式包括紧张性收缩、分节运动和蠕动三种。
2.小肠运动的调节内在神经丛对小肠运动起主要调节作用。
自主神经中的副交感神经兴奋能加强肠运动,而交感神经兴奋则产生抑制作用。
体液因素中乙酰胆碱、去甲肾上腺素、促胃液素、CCK、5-HT等对小肠的运动都具有一定的调节作用。
(三)吸收
1.水的吸收水的吸收是被动的。
2.盐的吸收主要包括钠、铁、钙和一些负离子。
钠的吸收属于主动转运。
铁吸收的主要部位在小肠上部。
肠黏膜吸收铁的能力决定于黏膜细胞内的含铁量。
食物中的钙仅有一小部分被吸收,大部分随粪便排出。
影响钙吸收的主要因素是维生素D和机体对钙的需要量。
小肠内吸收的负离子主要是Cl-和HCO3-。
3.糖的吸收糖类只有分解为单糖时才能被小肠上皮细胞吸收;单糖吸收是耗能的主动过程。
4.蛋白质的吸收蛋白质经消化分解为氨基酸后,几乎全部被
小肠吸收。
5.脂肪的吸收胆盐在脂肪的吸收中具有重要的作用。
生理学理论指导:小肠的运动调节作用
1.内在神经丛的作用位于纵行肌和环行肌之间的肌间神经丛对小肠运动起主要调节作用。
当机械和化学刺激作用于肠壁感受器时,通过局部反射可引起平滑肌的蠕动运动。
切断小肠的外来神经,小肠的蠕动仍可进行。
2.外来神经的作用一般业说,副交感神经的兴奋能加强肠运动,而交感神经兴奋则产生抑制作用。
但上述效果还依肠肌当时的状态而定。
如肠肌的紧张性高,则无论副交感或交感神经兴奋,都使之抑制;相反,如肠肌的紧张性低,则这两种神经兴奋都有增强其活动的作用。
3.体液因素的作用小肠壁内的神经丛和平滑肌对各种化学物质具有广泛的敏感性。
除两种重要的神经递乙酰胆碱和去甲肾上腺素外,还有一些肽类激素和胺,如P物质、脑啡肽和5-羧色胺,都有兴奋肠运动的作用。
小肠运动的调节功能小肠运动的调节功能小肠肠腺的细胞有柱状细胞,杯状细胞,潘氏细胞和未分化细胞。
柱状细胞和内分泌细胞与绒毛上皮相似,接近绒毛的柱状细胞与吸收细胞相似,绒毛深部的柱状细胞微绒毛少而短,不形成纹状缘,有人认为有分泌作用。
小肠绒毛增大了小肠内壁的表面积,如果把所有的绒毛展开抻平,其面积可以覆盖半个网球场,巨大的表面积使营养物质能够在1-2小时内得以迅速吸收。
小肠的运动形式:分节运动,蠕动,移行性复合运动(MMC)小肠运动形式主要有:①紧张性收缩,它是其他运动形式有效进行的基础,使小肠保持一定的形状和位置,并使肠腔内保持一定压力,有利于消化和吸收。
②分节运动,其作用是使食糜与消化液充分混合,增加食糜与肠粘膜的接触,促进肠壁血液淋巴回流,这都有助于消化和吸收。
③蠕动,其作用是将食糜向远端推送一段,以便开始新的分节运动。
(一)运动形式及作用1.紧张性收缩是小肠其它运动形式的基础,当小肠紧张性降低时,肠壁给予小肠内容物的压力小,食糜与消化液混合不充分,食糜的推进也慢。
反之,当小肠紧张性升高时,食糜与消化液混合充分而加快,食糜的推进也快。
2.分节运动分节运动是一种以环行肌为主的节律性收缩和舒张的运动,主要发生在食糜所在的一段肠管上。
进食后,有食糜的肠管上若干处的环行肌同时收缩,将肠管内的食糜分割成若干节段。
随后,原来收缩处舒张,原来舒张处收缩,使原来每个节段的食糜分为两半,柑邻的两半又各自合拢来形成若干新的节段,如此反复进行(图8-7)。
分节运动的意义在于使食糜与消化液充分混合,并增加食糜与肠壁的接触,为消化和吸收创造有利条件。
此外,分节运动还能挤压肠壁,有助于血液和淋巴的回流。
小肠 3.蠕动小肠的蠕动通常重叠在节律性分节运动之上,两者经常并存。
蠕动的意义在于使分节运动作用后的食糜向前推进,到达一个新肠段,再开始分节运动。
小肠蠕动的速度很慢,约1~2cm/s,每个蠕动波只把食糜推进一段短距离(约数cm)后即消失。
一、实验目的1. 观察家兔小肠在不同刺激条件下的运动变化。
2. 分析不同刺激对家兔小肠运动的影响,探讨小肠运动的生理机制。
二、实验原理家兔小肠运动是指小肠平滑肌的收缩和舒张活动,是消化过程中食物转运的重要环节。
本实验通过观察家兔小肠在不同刺激条件下的运动变化,分析不同刺激对小肠运动的影响,从而深入了解小肠运动的生理机制。
三、实验材料与仪器1. 实验材料:家兔、生理盐水、肾上腺素、乙酰胆碱、盐酸、氢氧化钠、实验动物手术器械等。
2. 实验仪器:显微镜、手术显微镜、视频采集系统、生理信号采集系统、恒温水浴箱、离心机等。
四、实验方法1. 实验动物准备:选取健康家兔,体重约2kg,雌雄不限。
实验前禁食12小时,自由饮水。
2. 家兔小肠标本制备:家兔处死后,迅速取出小肠,置于生理盐水中清洗,去除肠内容物和脂肪组织,用手术剪将小肠剪成长约10cm的肠段。
3. 实验分组:将小肠标本随机分为5组,每组6条。
4. 实验步骤:A. 对照组:生理盐水灌洗小肠,观察正常情况下小肠的运动。
B. 肾上腺素组:向小肠灌洗液中加入一定浓度的肾上腺素,观察肾上腺素对小肠运动的影响。
C. 乙酰胆碱组:向小肠灌洗液中加入一定浓度的乙酰胆碱,观察乙酰胆碱对小肠运动的影响。
D. 盐酸组:向小肠灌洗液中加入一定浓度的盐酸,观察盐酸对小肠运动的影响。
E. 氢氧化钠组:向小肠灌洗液中加入一定浓度的氢氧化钠,观察氢氧化钠对小肠运动的影响。
5. 观察指标:观察各组小肠的运动频率、收缩幅度、运动持续时间等指标。
五、实验结果1. 对照组:家兔小肠在生理盐水灌洗条件下,运动频率约为每分钟10次,收缩幅度约为0.5mm,运动持续时间约为20秒。
2. 肾上腺素组:肾上腺素处理后,家兔小肠运动频率增加至每分钟15次,收缩幅度增加至0.8mm,运动持续时间增加至30秒。
3. 乙酰胆碱组:乙酰胆碱处理后,家兔小肠运动频率降低至每分钟5次,收缩幅度降低至0.3mm,运动持续时间降低至10秒。
.
1.内在神经丛的作用位于纵行肌和环行肌之间的肌间神经丛对小肠运动起主要调节作用。
当机械和化学刺激作用于肠壁感受器时,通过局部反射可引起平滑肌的蠕动运动。
切断小肠的外来神经,小肠的蠕动仍可进行。
2.外来神经的作用一般来说,副交感神经的兴奋能加强肠运动,而交感神经兴奋则产生抑制作用。
但上述效果还依肠肌当时的状态而定。
如肠肌的紧张性高,则无论副交感或交感神经兴奋,都使之抑制;相反,如肠肌的紧张性低,则这两种神经兴奋都有增强其活动的作用。
3.体液因素的作用小肠壁内的神经丛和平滑肌对各种化学物质具有广泛的敏感性。
除两种重要的神经递质乙酰胆碱和去甲肾上腺素外,还有一些肽类激素和胺,如P物质、脑啡肽和5-羧色胺,都有兴奋肠运动的作用。
如有侵权请联系告知删除,感谢你们的配合!
精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