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美系种猪生产性能初探
- 格式:pdf
- 大小:348.14 KB
- 文档页数:2
北京养猪育种中心新美系种猪生长性能初探
孟庆利;徐利;王朝军;武建亮;马小军
【期刊名称】《养猪》
【年(卷),期】2014(000)003
【摘要】1北京养猪育种中心新美系种猪概述北京养猪育种中心是一家集种猪育种、生产、销售、服务和肉食品加工为一体的大型种猪企业,种猪品种资源丰富,饲养着世界上著名的美系、法系、英系和丹系种猪,培育出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新品种(配套系)-中育猪配套系。
为了更好地开展专门化品系培育工作,为新的配套系组合提供素材,本中心2013年4月最新引进新美系种猪近700头,现对其生长性能进行分析。
【总页数】2页(P77-78)
【作者】孟庆利;徐利;王朝军;武建亮;马小军
【作者单位】北京养猪育种中心,北京海淀 100194;北京养猪育种中心,北京海淀 100194;北京养猪育种中心,北京海淀 100194;北京养猪育种中心,北京海淀100194;北京养猪育种中心,北京海淀 100194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S828.2
【相关文献】
1.北京养猪育种中心美系大白种猪资源群体生产性能分析 [J], 孟庆利;周海深;王朝军;徐利;胡文琴;杨光
2.种猪品牌如何打造?--访北京养猪育种中心主任邵世义 [J],
3.种猪品牌如何打造?——访北京养猪育种中心主任邵世义 [J], 姚普满
4.北京养猪育种中心原种猪场引种成功 [J],
5.880头海波尔原种猪落户北京养猪育种中心 [J],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美系原种猪生长性能比较分析摘要研究跟踪测定了美系杜洛克、长白猪、大约克原种猪各200头不同生长发育阶段的生长数据,并进行了比较分析。
结果表明:杜洛克猪的初生重均值较大,较长白猪高0.185 kg(P0.05),杜洛克猪较长白猪重0.185 kg(P0.05),长白猪均值偏大,高于杜洛克猪0.441 kg(P<0.05),高于大约克猪0.612 kg (P<0.01)。
2.3 达100 kg校正日龄比较分析由表2可知,杜洛克猪和大约克猪100 kg校正日龄差异不显著,杜洛克猪高于长白猪4.991 d(P<0.01)。
2.4 达100 kg校正背膘比较分析由表2可知,100 kg校正背膘由大到小依次为大约克、长白猪、杜洛克。
杜洛克猪和长白猪100 kg校正背膘差异不显著,大约克猪100 kg校正背膘均值高于长白猪1.234 mm(P<0.01),高于杜洛克猪1.410 mm(P<0.01)。
2.5 达100 kg校正眼肌面积比较分析由表2可知,长白猪100 kg校正眼肌面积均值偏低,较大约克猪小4.078 cm2(P<0.01),较杜洛克猪小3.094 cm2(P<0.01)。
3 结论与讨论猪的生长发育受遗传、环境条件和饲料营养各方面的影响。
该试验通过控制饲养环境和饲料,尽量减小无关因素的影响,比较分析了3个美系猪种的生长性状差异。
杜洛克猪初生重较长白和大约克大,且差异显著,与龚琳琳等[6]报道一致,可能与杜洛克母猪产仔数较少,仔猪在母猪体内吸收营养多,个体初生重偏大的原因有关。
长白猪的28日龄断奶重较大,与闻爱友等[7]、张伟力[8]报道一致,可能与长白猪的哺乳性能好有关,所以进行杂交生产时长白母猪作为母本能表现出良好的生产性能。
长白猪达100 kg体重校正日龄较小,长速较快,但眼肌面积较小,背膘偏厚,这可能与长白猪采食量较大、育肥性能好有关。
杜洛克猪达100 kg校正背膘薄,眼肌面积大,与龚琳琳等[6]报道一致,适合在培育瘦肉型猪时作为终端父本。
新美系大约克猪繁殖性能初报
雷贤忠;王俊发;闫桂旺;谭志慧
【期刊名称】《养殖与饲料》
【年(卷),期】2005(000)011
【摘要】武汉市金龙畜禽有限责任公司2004年3月一次性引进新美系大约克母猪180余头.经过初产和第二胎繁殖共300窝的统计分析,美系大约克具备较高的繁殖率和增长速度.现统计分析的主要目的为广大养殖客户引进品种、确定饲养标准提供可靠的饲养依据.
【总页数】2页(P23-24)
【作者】雷贤忠;王俊发;闫桂旺;谭志慧
【作者单位】武汉金龙畜禽有限公司,武汉,430200;武汉金龙畜禽有限公司,武汉,430200;武汉金龙畜禽有限公司,武汉,430200;武汉金龙畜禽有限公司,武
汉,430200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S8
【相关文献】
1.新美系、新丹系种猪引进与性能测定初报 [J], 范春国;乐玉海;方三地;周林长;潘得桥
2.良圻原种猪场新美系种猪生产情况初报 [J], 吴细波;肖有恩;韩定角;卢剑;邓强
3.不同初配日龄对新美系种猪繁殖性能的影响 [J], 胡雄贵;龙江松
4.新加系杜洛克在凉山风土驯化中的繁殖性能初报 [J], 李庆陆;王强;程晓
5.台系与新美系杜洛克种猪性能测定初报 [J], 田有能;李双斌;张孝友;罗海峰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以新美系和新法系为父本新丹系为母本的大白猪品系间杂交效果研究-新丹系大白猪是当今世界优良的母系猪种之一,尤以母猪产仔数多、生长猪增重速度快而著称,从2010年开始,国内部分猪场相继引进饲养。
据笔者了解,受该猪种体躯较短、腹部较大、后躯不够丰满等因素的影响,养猪场不仅种猪销售情况不理想,有时还要让利销售肉猪,导致猪场经济效益不佳,同时影响了新丹种猪的推广。
本研究旨在通过以新美系和新法系大白猪为父本,以新丹系大白猪为母本的品系间杂交试验筛选产仔数多、体型好、生长发育快、瘦肉率高的系间杂交组合,为繁殖场提供优质高产大白母猪的同时,也为今后新品系的培育提供依据。
一、材料和方法1. 材料来源选择广西柳城县天福种猪场大白猪核心群2012-2016年生产材料。
新美系大白公猪系国内生猪核心育种场最近几年引进的新美系猪的后裔;新法系大白公猪和新丹系大白母猪是该种猪场从国外引进的原种。
2.研究内容①3个育种目标性状,即后备猪校正达100千克体重日龄、活体背膘厚及母猪第一胎总产仔数。
②生长育肥猪体重达100千克左右进行屠宰,测定其屠宰率、胴体组成。
3. 饲养管理哺乳仔猪21~25日龄断奶,28~30日龄转入保育栏,按性别和体重大小分栏,每栏17~25头;哺乳及保育仔猪全部采用高床饲养。
仔猪70日龄左右、体重达25千克左右保育期结束,下高床转入测定舍,按性别和体重大小分栏,每栏14~17头。
后备猪8月龄体重达110千克开始配种。
种公猪(含选留的后备公猪)单栏饲养,空怀母猪(含选留的后备母猪)小群饲养,每栏8~10头,由同一班组工人饲养,配种全部采取人工授精。
配种30天经B超检测确定妊娠后转入定位栏,由两个班组饲养;产前5~7天进产房,由3个班组饲养。
除教槽料和预混料以外,其余饲料均由猪场饲料厂配制,营养配给及饲养标准均按我国瘦肉型猪饲养标准执行。
4. 种猪测定及选留方法①当全群平均体重达30千克左右,进行始测(只称体重);当全群平均体重达100千克左右,进行结测(测体重和背膘厚)。
新美系猪不同体重屠体性能和部分肉质性状研究张晓丽1,李建鲲2,3,秦 洋2,刘晓蓉2,向廷建2,徐泽权2,王子荣1(1.新疆农业大学动物科学学院,新疆 乌鲁木齐 830052;2.新疆农业大学食品科学与药学学院;新疆 乌鲁木齐 830052;3.新疆昌吉回族自治州畜产品质量检测中心,新疆 昌吉 831100)摘 要:选取不同屠宰体重的(110 kg、120 kg、130 kg、140 kg)新美系大约克夏(20头)、长白(28头)和杜洛克(32头)猪,测定屠体性能和背最长肌理化指标。
试验结果表明,3个品种猪在胴体性能方面,随着屠体重的增加,屠宰率、背膘厚、眼肌面积呈上升趋势,品种间差异不显著(P >0.05);腿臀比随体重增加呈下降趋势,杜洛克猪的腿臀比高于大约克夏、长白猪,差异显著(P <0.05)。
在理化指标方面,杜洛克猪背最长肌的失水率、L *值及剪切力比大约克夏、长白猪低,差异显著(P <0.05),表明杜洛克猪肉具有良好的系水力、肌肉色泽和嫩度。
同一品种不同屠宰体重比较,大约克夏猪在140 kg 比130 kg 屠宰时眼肌面积大1.15 cm 2,差异不显著(P >0.05),但均高于110 kg 屠宰时眼肌面积,且差异极显著(P <0.01);140 kg 的背膘比110 kg 时厚6.04 mm,差异极显著(P <0.01),但140 kg 时的失水率、L *值、剪切力最低(6.45%、37.50、4.42 kg)。
长白猪在140 kg 时的背膘厚显著大于130 kg ,但眼肌面积之间差异不显著(P >0.05);130 kg 时失水率、L *值和剪切力(10.21%、38.96、4.39 kg)最小,但与140 kg 时差异不显著(P >0.05)。
杜洛克猪在110~140 kg 各体重段的背膘厚差异不显著(P >0.05),140 kg 时的眼肌面积显著高于110 kg 时,而140 kg 的失水率、L *值和剪切力最低(6.42%、36.50、4.32 kg)。
专家谈美系种猪在中国本刊编辑/黄若涵柳小春:近几年来,新美系猪在我国的引种已成时尚,成为目前我国数量最多、生产中起作用最大的引进猪种。
对加快改良我国猪种起着重要的作用。
谈到误区,我认为主要有以下几方面:1) 过分追求种猪健美体型,而忽视了父系和母系猪体型要求。
外形选择是一种“见好就留”的表型选择,没有涉及到遗传基础,因此遗传进展较慢。
但是我们在家畜选种中,它仍是一种主要选种方法。
应该说,外形在某种程度上可以反映生产性能高低,如父系和母系猪的不同外形要求中,就反映了父系和母系猪不同的生产性能要求。
父系猪选择:强调生长、胴体和肉质性状,更注重胴体品质和肉质之间的平衡。
选种时要求体型修长,丰满均匀,重心低,四肢较短,强健结实,不强调某一块/组肌肉特别发达,特别肥大,因为事实证明,某一块/组肌肉特别肥大,引起应激综合征。
导致肉质变差,繁殖性能下降。
母系猪选择:强调生长、繁殖和肉质三大项并重,选种时要求头大而清秀,全身结构匀称,体质稍显疏松,腹部适度下垂,中躯深广,后躯适度丰满,乳头数7对以上,排列整齐,阴户丰满后挺。
关于美系猪在中国的发展与存在的问题,我们邀请了业内几位专家、企业家与大家共同分享美系猪在中国近年来的发展,研讨9个相关问题。
专家名单如下:安徽农业大学的张伟力教授,湖南农业大学的柳小春教授,正邦集团加美种猪公司副总经理、江苏畜牧兽医职业技术学院高勤学博士, 福建一春农业发展公司张佳副总经理。
上述对父系和母系猪的不同外形要求,说明父系、母系猪在选种上是不相同的。
在实践中,我们在美国引进的父系和母系猪在外形上几乎没有什么区别,都是体型高大,头面粗大,腹部紧凑平直,体质过分紧凑,四肢粗壮,尤其是具有极端丰满肥大的双肌臀,这种父系、母系猪外形无差异,在选种上是一个很大的误区。
育种技术在不断的发展,为了实现性状的普遍提高,相应地出现了分化育种,分化育种是近20年来美国种猪育种的一贯策略。
这些年来更受到重视,也取得了较好的成绩。
美系原种猪生长性能比较分析作者:吴涛朱朋陈亮叶道武张晓东丁月云殷宗俊来源:《现代农业科技》2014年第08期摘要研究跟踪测定了美系杜洛克、长白猪、大约克原种猪各200头不同生长发育阶段的生长数据,并进行了比较分析。
结果表明:杜洛克猪的初生重均值较大,较长白猪高0.185 kg (P关键词美系原种猪;生长性能;初生重;眼肌面积中图分类号 S828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5739(2014)08-0244-01美系杜洛克猪原产于美国东部,通过长期的品种内选择,逐渐达到了目前的品种标准,是世界著名的瘦肉型猪品种之一,具有生长速度快、饲料报酬高、适应性和抗应激能力强等优良遗传特性。
美系长白猪原由丹麦引进,基因的来源较为广泛,具有生长速度快、胴体品质优、母猪泌乳能力强的特点。
美系大约克猪具有瘦肉率高、繁殖性能好、生长速度快、饲料利用率高、适应性强等优点[1]。
美系原种猪在国内养猪业颇受欢迎,是目前我国数量最多、生产中起作用最大的引进猪种,对加快改良我国猪种起着重要作用[2]。
为验证美系种猪的生长性能水平,研究跟踪测定了美系杜洛克、长白猪、大约克猪各200头不同生长发育阶段的生长性能数据,并进行了比较分析,旨在为品种改良、扩群繁殖和开展新品系选育提供科学依据。
1 材料与方法1.1 试验材料选取2013年5月后出生的健康无身体和遗传缺陷的美系杜洛克、长白猪、大约克仔猪各200头,采用相同的饲养条件和环境,跟踪测定关键阶段的生长性能数据。
1.2 测定指标和方法参照瘦肉型种猪性能测定技术规程等国家标准,对试验猪只进行严格的测定和统计分析[3]。
①初生重:仔猪出生后擦干皮肤黏液,断脐、剪犬齿,挑选试验用小猪,打上耳号并记录,在哺乳前测定初生重。
②28日龄断奶重:根据出生日期不同分别测定每窝仔猪28日龄时个体重,然后断奶、转入保育舍,待70日龄时转入育成舍饲养。
③达100kg体重日龄、背膘、眼肌面积:在160日龄左右测定试验猪的体重,同时用B超测定仪测其背膘厚和眼肌面积。
新美系大白母猪初配日龄对繁殖性能的影响摘要:为了系统研究不同初配日龄对新美系大白母猪繁殖性能的影响,本试验选取920头大白母猪繁殖性能方面的数据,按初配日龄分为6组,每组初配日龄相差21天,分别对不同试验组母猪的总产仔、活产仔、健产仔、出生窝重、出生重、21日龄重、断奶发情间隔、配种分娩率等繁殖指标进行统计分析。
结果表明:新美系大白母猪初配日龄主要集中在210~293日龄,占配种总数的90.30%;在210~293日龄段内配种,繁殖性能较为理想;其中231~293日龄段内,母猪各个繁殖性状综合表现最为理想;同时,由于不同猪场品种、营养、环境以及饲养管理模式等的改善,后备母猪初配日龄可以提前至7月龄以后配种。
关键词:新美系种猪;大白母猪;初配日龄;繁殖性能引言母猪的繁殖性能是决定猪场经济效益的重要因素之一,繁殖性能的充分发挥除受种猪质量、饲料营养、饲养管理、环境和疾病等因素的影响外,后备母猪的初配日龄也是重要影响因素[1]。
张元跃(2006)等认为,270~299日龄初配母猪头胎产仔数和产活仔数最高,但更易发生繁殖障碍等疾病而过早淘汰[2]。
胡雄贵(2013)等认为,母猪总产仔、健产仔、初生重、弱仔、死仔、断奶成活率等都与母猪初配日龄有关[3]。
本研究通过对河南某猪场920头大白母猪繁殖性能登记信息进行统计分析,探究不同初配日龄对新美系大白母猪繁殖性能的影响,为生产决策提供相应的依据。
1 材料与方法1.1 试验时间、地点本试验于2013年1月至2015年12月在河南某猪场进行。
1.2 试验动物选择健康新美系大白母猪920头,要求母猪系谱清晰,来源明确。
1.3 饲养管理圈舍采用荷兰Nedap公司Velos智能化母猪群养系统,进行母猪群管理。
母猪按照统一饲喂计划饲喂干粉料。
分娩舍采用连体式猪舍设计。
1.4 试验设计由专业育种人员按照统一标准的工作流程,收集母猪总产仔、活产仔、健产仔、出生窝重、出生重、21日龄重、断奶发情间隔、配种分娩率等试验数据,数据统一录入GBS5.0育种软件进行统计汇总。
新美系猪的饲养管理浅谈贺佳伟,才永娟,黄如渠(湛江广垦沃尔多原种猪有限公司,广东 湛江 524022)随着现代规模化商品猪场的迅猛发展,4年间年提供万头商品猪的猪场遍布大江南北,新美系纯种猪的引种成为风尚,这主要是依赖于美系纯种猪超凡的生长速度、优秀的瘦肉率、优质的肉质品质。
新美系猪为国内养猪行业的贡献显而易见,但如何让新美系猪充分发挥它的遗传潜力,让历经百年选育的优秀基因在它们和它们子代身上充分体现出来,成为许多引种场的困惑。
1 为新美系猪”量身定做”配种饲养管理方案1.1 耐心调教、规范的采精、饲养管理制度 饲养40头公猪每周至少40次采精来满足本场和外部销售是一项需要高效率来完成的工作。
与后备小公猪建立相互信赖的人畜关系,是高效率完成大量采精工作的前提,在6~7月龄应通过饲喂、清粪的时机来与小公猪交流。
7.5~8月龄开始调教后备公猪采精工作,采精员这时应发出固定的指令让其渐渐熟悉口令。
调教具体方法:遵循先从性欲好的开始调教,让其他公猪在隔壁观察,可在晴朗早晨进行调教,每次调教15 min,时间过长公猪会失去兴趣,一般要2~3次会成功,这期间采精员需要耐心,禁止打骂公猪,另外采精时要保证环境尽量安静,对于性欲差的公猪,可采取将发情母猪尿液、其他公猪副性腺分泌物放在假母猪台上的方式进行诱导。
采精前用抹布(放在0.1%高锰酸钾溶液浸泡后晾干)擦拭公猪包皮尿,正常使用1年以上的公猪1周采精2次,1年以内的采精公猪1周安排1次采精。
7.5月龄前日保证2.5 kg采食量,采精公猪保证3 kg,美方资深育种专家Socha博士建议在保持良好体况下美系杜洛克可比白猪每日少喂0.25 kg。
公猪舍应采用全封闭水帘通风猪舍,并适时结合自然通风降低猪舍内的湿度,降低蹄病发生机率。
1.2 后备母猪饲养管理6月龄之前不要限料,120 kg体重之后提供日粮2.5 kg/d以保持日增重能够达到0.5 kg,并加强运动;7.5~8月龄、体重达130~150 kg配种这样做是为后备猪提供一个相对大的消化系统和宽大骨盆。
美系、英系、新丹系长白猪繁殖性能的比较曾乐平詹应祥(杭州市种猪试验场311115)摘要:为了解美系、英系、新丹系长白猪在繁殖性能上的特点和差异,用杭州市种猪试验场所饲养的长白猪繁殖成绩1114窝,其中美系481窝,英系455窝,新丹系188窝,就妊娠天数、产仔数等12个性状进行比较分析,结果显示:新丹系母猪平均妊娠天数为115.35天,比英系多0.46天,差异显著(p<0.05),比美系多0.2天,差异不显著(p>0.05)。
三个品系的繁殖间隔166.26-167.07天,新丹系的总产仔平均每窝10.44头,比美系多0.82头,比英系多0.52头。
35日龄断奶仔猪数,英系最多,平均每窝为8.86头,比新丹系多0.06头,比美系多0.33头。
关键词:品系、长白猪、繁殖性状长白猪在世界各地已培育出不少适合当地需要的新品系,我场为选育适合国内饲养条件的长白猪新品系的需要,在1995年同时从美国、英国、丹麦引进三个品系的长白种猪。
在相同的自然环境和饲养条件下,对它们的生产性能进行了全面的观察比较,发现三个品系的长白猪在各方面均存在不同程度的差异。
有关长白猪品系间的差异研究不多,李家骅等[1,2](1997)报导了美系长白与80年代初丹麦长白的比较,王家圣等[3](1998)报导了新老丹麦长白的比较,钱成刚等[4](1999)报导了美系、英系、新丹系长白猪在生长发育性能上的差异比较。
本文就三个品系长白猪在繁殖性能方面的差异进行比较分析,为全面认识和更好的利用它们提供参考依据。
1.材料与方法资料取自杭州市种猪试验场1996-1998年间美系(M)、英系(E)、新丹系(K)三个品系长白母猪的繁殖记录共1114窝(其中美系481窝,英系445窝,新丹系188窝)。
三个品系的母猪饲养环境相同,营养水平和管理方法一样,分析的性状为:总产仔数、活仔数、初生窝重、20日龄窝重、35日龄断奶窝重、断奶头数、妊娠天数、第一胎断奶至第二胎配种受孕平均间隔天数(简称1-2胎间隔天数)、三胎以上的平均间隔天数、平均繁殖间隔(前次配种受孕下一次配种受孕的间隔时间)等12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