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十四节气养生之清明-谷雨篇
- 格式:doc
- 大小:33.00 KB
- 文档页数:5
二十四节气与中医养生二十四节气是中国传统农历历法中的一个重要时间划分方式,它将一年分为24个小节气,每个小节气代表着一种气候变化或自然现象。
中医养生注重人与自然的和谐,二十四节气对于中医养生有着重要的指导作用。
本文将探讨二十四节气与中医养生的关系。
一、春季养生春季是万物苏醒、万象更新的时节,中医养生强调传统清明、谷雨两个节气。
清明时节,春雨润物,宜选择清淡饮食,多吃蔬菜水果,补充营养,滋润肌肤。
谷雨时节,气温回升,阳气渐旺,应注意饮食清淡,避免过食辛辣刺激性食物,以免伤害脾胃。
二、夏季养生夏季是炎热高温的季节,中医养生注重夏至节气。
夏至时节,阳气达到最旺,阴气最衰,此时应注意保持心情愉快,避免过度劳累,避免暴饮暴食,以免伤害脾胃。
同时,多吃清凉食物,如西瓜、薏米等,帮助消暑清热。
三、秋季养生秋季是丰收的季节,中医养生强调白露、秋分两个节气。
白露时节,天气逐渐凉爽,应注意加强保暖,避免受凉。
秋分时节,白天和夜晚的温差加大,要适时增减衣物,保持体温平衡。
此时宜多食用富含维生素的水果和蔬菜,增强免疫力。
四、冬季养生冬季是万物休眠、阴寒凝结的季节,中医养生注重冬至、小寒两个节气。
冬至时节,阳气日益衰退,应注意保暖,多吃温补食物,如羊肉、鸡肉等,以补充体内的阳气。
小寒时节,寒冷更为严寒,宜减少户外活动,避免受寒。
五、节气养生食谱在二十四个节气中,每个节气都有其独特的养生食谱。
如立夏时宜多吃绿色蔬菜和海鲜,帮助祛火解暑;白露时宜多吃梨、柿子等润肺生津的水果;大寒时宜多食韭菜、羊肉等温暖身体的食物。
根据不同的节气选择相应的食物,有助于调节身体,增强免疫力。
六、节气养生运动除了饮食调理,中医养生还注重节气养生运动。
每个节气都有相应的养生运动方式。
如春季适宜散步、打太极拳等缓和的运动;夏季适宜游泳、太极剑等消暑降温的运动;秋季适宜散步、打羽毛球等锻炼身体的运动;冬季适宜冬泳、打太极拳等增强体质的运动。
选择合适的运动方式,能够促进血液循环,增强体质。
2024谷雨节气的风俗及养生知识“杨花柳絮随风舞,雨生百谷夏将至。
”谷雨,是二十四节气中的第六个节气,也是春季的最后一个节气。
此时降水明显增加,谷类作物能茁壮成长,民间在谷雨时节有许多独特的风俗和养生之道。
谷雨的风俗,蕴含着人们对自然的敬畏和对生活的热爱。
走谷雨,是谷雨时节的一项传统习俗。
在这一天,青年妇女会走村串亲,或者到野外走上一圈,寓意与自然相融合,强身健体。
人们相信,在谷雨这天外出走动,可以带来好运和健康。
赏牡丹,也是谷雨时节的一大乐事。
“谷雨三朝看牡丹”,牡丹花被称为谷雨花,谷雨时节正是牡丹盛开的时候。
各地的牡丹园里,花朵娇艳欲滴,人们纷纷前来观赏,感受着春天的美好和大自然的魅力。
祭仓颉,是谷雨习俗中富有文化内涵的一项。
传说仓颉创造了文字,功盖天地,黄帝为之感动,以“天降谷子雨”作为其造字的酬劳。
此后每年谷雨,人们都会举行祭祀仓颉的活动,以表达对这位文字始祖的敬仰和怀念。
在谷雨时节,渔民们还有祭海的习俗。
谷雨时节海水回暖,百鱼行至浅海地带,是下海捕鱼的好日子。
为了能够出海平安、满载而归,渔民们会在谷雨这天举行海祭,祈求海神保佑。
除了丰富多彩的风俗,谷雨时节的养生也至关重要。
随着谷雨节气的到来,空气中的湿度逐渐加大,此时养生要注意祛湿健脾。
在饮食方面,可以多食用一些具有祛湿作用的食物,如薏米、芡实、红豆等。
薏米有利水消肿、健脾祛湿的功效,可以用来煮粥或者煮汤;芡实能补脾止泻、祛湿止带,可与山药、莲子等一同烹饪;红豆则有健脾利水、清热除湿的作用,煮成红豆汤是不错的选择。
同时,要注意减少高蛋白、高热量食物的摄入。
谷雨时节,人体的消化功能相对较弱,过多食用油腻、辛辣的食物容易加重肠胃负担。
应多吃一些清淡易消化的食物,如蔬菜、水果、粗粮等,保持肠胃的通畅。
在起居方面,要注意保持室内的通风干燥。
由于湿气较重,容易导致衣物、被褥受潮,滋生细菌和霉菌。
因此,要经常晾晒衣物和被褥,保持居住环境的清洁卫生。
中国二十四节气中的传统医学知识中国二十四节气是中国古代传统文化中独特的时间划分方式,将一年分为二十四个节气,每个节气都有其特定的气候变化和天象表现。
这一系统源于古代农耕文化,同时也与传统医学密切相关。
在中国传统医学中,二十四节气被广泛运用于调整人体机能、预防和治疗疾病。
本文将介绍中国二十四节气中的传统医学知识。
清明:调养肝火清明是二十四节气中的第五个节气,通常在每年4月4日前后。
清明时节,气温升高,阳气初生,草木吐翠,春意盎然。
根据中医理论,此时人体的肝阳逐渐升发,需调养肝火,保持正常的肝胆功能。
中医建议在清明时节多吃一些具有清热解毒作用的食物,如黄瓜、西瓜、苦瓜等,以降低肝火。
同时,清明时节还是防治疟疾的关键时期,民间常用苍朮、防己等中草药进行预防和治疗。
谷雨:养生调理阴阳每年4月19日前后的谷雨节气标志着春季即将结束,进入夏季。
此时,阴阳之气达到平衡点,人体也易受外界环境的影响。
在谷雨时节,中医强调养生调理阴阳平衡,以保持健康。
一方面,要注意补充水分,多喝水、吃水果、清淡的食物等,以预防夏天的干燥和中暑。
另一方面,要避免过度疲劳,保持适当的休息和睡眠,以增强体力和提高免疫力。
小满:防暑消暑小满是夏季的第一个节气,通常在5月21日前后。
此时,气温升高,进入炎热的季节。
中医认为小满时节,人体阳气最旺盛,但也容易受到暑热的侵袭,容易出现中暑、湿热等疾病。
因此,中医强调防暑消暑,建议适当减少辛辣、油腻食物的摄入,多吃清淡、富含维生素的蔬菜和水果。
此外,外出时要注意避免暴晒,适当遮阳、戴帽,以减轻体内阳气的消耗。
立秋:调养肺气每年8月7日前后的立秋节气标志着夏季即将过去,进入秋季。
立秋时节,气温渐凉,但仍然炎热,此时人体阳气渐收,阴气增长,养生要重视调节肺气。
中医认为,立秋时节容易引发肺部疾病,特别是易感冒的人更应加以注意。
建议在立秋期间增加对肺部的保护,多吸新鲜空气,适量参加户外活动,同时注意保暖,避免受凉。
黄帝内经二十四节气养生法黄帝内经是中国古代最早的一部医学著作,被誉为中医学的圣经。
其中关于节气养生法的记载,是我国古代智慧医学的瑰宝。
本文将介绍黄帝内经中关于二十四节气养生法的内容,并探讨其对人体健康的重要性。
一、立春立春是农历二十四节气中的第一个节气,一般在每年的2月3日或4日。
立春之后,春天正式开始,大地渐渐复苏。
根据黄帝内经的记载,立春这一天人体的阳气开始升发,是一个适宜运动的时机。
人们应该多参加户外活动,如晨练、散步等,以促进血液循环和新陈代谢。
二、雨水雨水是农历二十四节气中的第二个节气,一般在每年的2月18日或19日。
这个时候气温回升,降雨增多,空气湿度较高。
据黄帝内经的记载,雨水这一天人体的脂肪代谢开始加速,较适宜进行适量的减肥运动。
此外,由于气候潮湿,人们应避免长时间处于潮湿环境中,注意保持身体干燥,防止感冒和湿疹等疾病的发生。
三、春分春分是农历二十四节气中的第三个节气,一般在每年的3月4日或5日。
春分之后,昼夜时间相等,天气逐渐转暖。
根据黄帝内经的记载,春分这一天人体的阳气达到最旺盛的时刻,此时适宜进行身体锻炼,如打太极拳、跑步等。
同时,还可以多食用一些温补的食物,如韭菜、鳗鱼等,以补充体力和提高免疫力。
四、清明清明是农历二十四节气中的第四个节气,一般在每年的4月4日或5日。
在清明时节,大地万物开始生长,春光明媚。
根据黄帝内经的记载,清明这一天人体的肝气达到高峰状态,应该注意调养肝脏。
可以通过艾灸、按摩或食用一些具有护肝作用的食物,如茅台酒、牛奶等,以维护肝脏的健康。
五、谷雨谷雨是农历二十四节气中的第五个节气,一般在每年的4月19日或20日。
春季是人体阳气最旺盛的时候,而谷雨之后阳气达到高峰状态。
根据黄帝内经的记载,谷雨这一天人体的消化功能最好,应该合理安排饮食,以充分利用食物的养分。
同时,还可以食用一些具有健脾胃作用的食物,如山药、香菇等,促进消化吸收。
六、立夏立夏是农历二十四节气中的第六个节气,一般在每年的5月4日或5日。
二十四节气如何养生
1.立春:多吃新鲜水果和蔬菜;早起锻炼。
2.雨水:加强自我防护,防止感冒;多吃清淡的食品。
3.惊蛰:调整饮食,多吃具有清热解毒作用的食物;保持心情愉悦。
4.春分:多晒太阳,补充维生素D;少吃油腻的食物。
5.清明:注意眼睛保健,多吃含胡萝卜素的食物;不饮酒。
6.谷雨:多吃有益肝脏、保肝的食品;要注意质量而非数量。
7.立夏:多吃富含维生素C的食品;保持适度运动。
8.小满:多吃富含钙质的食物;保持精神愉悦。
9.芒种:要保暖,多吃温热的食品;不过量饮水。
10.夏至:多吃碱性食品;应避免暴饮暴食。
11.小暑:多吃清淡的食品;多饮清凉的饮料。
12.大暑:要注意防暑降温,多喝水;多吃清热解毒的食品。
13.立秋:要注意补充气血,多吃富含铁质的食物;保持心情舒畅。
14.处暑:多吃有益肠胃健康的食品;要注意合理饮食。
15.白露:多吃有益肺部健康的食物;注意防止虫咬。
16.秋分:多吃绿色食品,如蔬菜等;合理安排作息时间。
17.寒露:多吃温热食物;注意保暖。
18.霜降:增加蛋白质的摄入;保持心情平稳。
19.立冬:多吃温热的食品;合理增加锻炼强度。
20.小雪:多吃富含蛋白质的食品;注意保温。
21.大雪:多吃滋补食品,如黑芝麻、核桃等;不吃生冷食物。
22.冬至:多吃保暖食品,如糯米饭、各种热汤等;保持室内温度。
23.小寒:多吃富含维生素B的食品;注意保暖。
24.大寒:多吃温暖的食品,如羊肉等;避免长期憋尿。
去除湿热内在调养,清明、谷雨话养生清明是二十四节气中的第五个节气,一般在每年公历的4月4日或5日。
谷雨是二十四节气中的第六个节气,一般在每年公历的4月20日或21日,是春季的最后一个节气。
在春末时节,我们更要在饮食,起居,运动等方面做好养生。
清明、谷雨饮食养生清明,谷雨时节是野菜,茶的旺季,在这两个时节的饮食养生,除了要在正统的食物上多加注意之外,也可选择适合养生的野菜尝尝鲜。
对于爱喝茶的人士来说,这是一个幸福的时节,但要注意的是要选择对身体健康的新茶来喝。
清明时节尝尝鲜,芽菜是首选清明时节,各种芽菜才上市。
这时节,多吃一些营养价值高的芽菜,不失为健康养生的一种选择。
节气到了清明,树木纷纷发芽。
香椿芽、柳树芽等树木的嫩芽,也都被人们采摘下来入馔。
它们不仅味道鲜美,而且营养价值很高,被称为“树上佳蔬”。
清明时节宜吃的芽菜主要有以下几种:1.柳树芽柳树芽富含蛋白质等营养成分,在我国,已有相当长的食用历史。
如夸,苏、鲁、皖等地的农村,春天还柯取柳树芽制作美食的习俗。
柳树芽做成的美食有柳错叶包子凉拌柳础等。
柳树芽除了食用外。
还能泡茶饮,具有较高的食疗价值。
2.枸杞芽枸杞的嫩芽营养丰富,具有补中益气、健身明目的功效,因此自古以来都披当成竹雨的药材和珍品时蔬。
《山家清供》中所列的一道宋代名菜“山家三脆”.就是用枸杞芽、彝笋尖和小香菇制成的。
3.刺龙芽刺龙芽,早春发出的嫩芽,采集后盐渍炒食,清脆味爽.且有黄瓜鲜味,是出口野蔬菜之一。
食嫩芽需要在沸水中略缝,捞出,沥去多余水分,用油、盐以急火炒熟即成。
4.香椿芽香椿芽,即“椿芽”.是楝树科薄叶乔术香椿的嫩叶。
香椿是名副其实的香季佳蔬,过了这个季节就再也吃不着了。
正如人们常说的:“雨前椿芽嫩如丝.雨后椿芽生木质。
”香椿的营养价值极高.富含胡萝卜素、维生素B、维生素C等。
据分析,每100克新鲜香椿中,维生集C的含量达56毫克,比两红柿高5倍。
另外,香椿中各类矿物质的的含量,在蔬菜中也名列前茅,特别是钾,不仅含量多,而且很容易被人体吸收。
二十四节气谷雨的风俗及饮食养生“杨花柳絮随风舞,雨生百谷夏将至。
”谷雨,是二十四节气中的第六个节气,也是春季的最后一个节气。
此时降水明显增加,谷类作物能茁壮成长,民间在谷雨时节也有着丰富多样的风俗和独特的饮食养生之道。
谷雨的风俗,蕴含着人们对生活的热爱和对未来的美好期许。
走谷雨,是谷雨时节颇为流行的风俗之一。
在这一天,青年妇女们会走村串亲,或者到野外走上一圈。
她们这样做,寓意着与自然亲近,强身健体,也希望能带来好运和福气。
赏牡丹,也是谷雨的一大乐事。
“谷雨三朝看牡丹”,牡丹花被称为谷雨花,此时正值牡丹盛开,花色娇艳,花香四溢。
人们纷纷前往牡丹园观赏,沉醉于这美丽的花海之中。
祭仓颉,是谷雨风俗中富有文化内涵的一项。
传说仓颉创造了文字,功盖天地,黄帝为之感动,以“天降谷子雨”作为其造字的酬劳。
此后每年谷雨,人们都会举行祭祀仓颉的活动,以纪念这位伟大的先哲。
谷雨贴,是一种具有驱虫辟邪寓意的张贴画。
上面通常绘有神鸡捉蝎、天师除五毒等形象,寄托了人们希望消灭害虫、盼望丰收安宁的愿望。
在饮食养生方面,谷雨时节有着独特的讲究。
由于谷雨时节湿气较重,饮食上应注重祛湿。
薏米就是一种很好的祛湿食材,它可以煮粥或者煮汤,帮助身体排出湿气,增强脾胃功能。
红豆也有祛湿利水的作用,与薏米搭配煮成红豆薏米粥,是谷雨时节的常见美食。
在蔬菜方面,谷雨时节可以多吃一些香椿。
香椿醇香爽口,营养价值高,具有提高机体免疫力、健胃理气等功效。
香椿炒鸡蛋是一道简单又美味的家常菜,深受人们喜爱。
此外,谷雨时节还适合食用菠菜。
菠菜富含维生素、矿物质等营养成分,有养血、止血、润燥等作用。
无论是清炒菠菜还是凉拌菠菜,都能为身体补充所需的营养。
春笋也是谷雨时节的时令美食。
它鲜嫩清香,含有丰富的膳食纤维和多种维生素。
春笋可以用来炒肉、炖汤,不仅味道鲜美,还有助于消化和促进肠道蠕动。
在水果方面,草莓是谷雨时节的佳选。
草莓鲜美红嫩,果肉多汁,富含维生素 C、维生素 A 等营养物质,具有明目养肝、促进消化等作用。
二十四节气谷雨的养生常识和天气特点“谷雨春光晓,山川黛色青。
”谷雨,是二十四节气中的第六个节气,也是春季的最后一个节气。
此时降水明显增加,谷类作物能茁壮成长。
在这个时节,了解谷雨的养生常识和天气特点,对于我们保持健康、适应季节变化至关重要。
谷雨时节的天气特点主要表现为多雨和气温逐渐升高。
春雨绵绵是谷雨的典型特征之一,雨水的增多为农作物的生长提供了充足的水分,但同时也使得空气湿度较大。
气温方面,虽然整体呈上升趋势,但早晚温差仍然较大,有时还会出现较为明显的降温。
在这样的天气条件下,养生需要特别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是起居养生。
谷雨时节,要注意早睡早起,以顺应阳气的生发。
随着白天时间的逐渐变长,晚上的睡眠时间可以适当缩短,但也不宜太晚入睡,以免影响身体的修复和调整。
同时,要注意根据天气变化增减衣物,尤其是早晚温差大的时候,要及时添加衣物,防止受寒感冒。
由于湿气较重,室内要保持通风干燥,避免潮湿的环境滋生细菌和霉菌,影响身体健康。
饮食养生在谷雨时节也非常重要。
此时,脾胃处于旺盛时期,适合食用一些具有健脾祛湿作用的食物,如薏仁、芡实、山药、冬瓜、鲫鱼等。
薏仁有利水消肿、健脾祛湿的功效,可以煮粥或煮汤食用;芡实能补脾止泻、祛湿止带,可以与莲子、糯米等一起煮成芡实粥;山药健脾益胃、滋肾益精,可以炒菜或煲汤;冬瓜清热利水、消肿解毒,可以煮冬瓜汤;鲫鱼健脾利湿,与豆腐一起煮汤,营养丰富又美味。
此外,还要少吃辛辣、油腻和刺激性食物,避免损伤脾胃。
运动养生也是必不可少的。
谷雨时节,天气较为宜人,适合进行一些适度的运动,如散步、慢跑、太极拳、瑜伽等。
这些运动可以帮助我们舒展筋骨,增强体质,提高免疫力。
但要注意避免过度出汗,因为出汗过多会损伤阳气,而且在出汗后要及时擦干,换上干爽的衣物,以免湿邪侵入。
情志养生同样不容忽视。
春季是肝气升发的季节,而谷雨时节肝气渐弱,心气渐起。
在这个时候,要保持心情舒畅,避免情绪波动过大,以免影响身心健康。
24节气中谷雨的介绍一、谷雨是什么谷雨,是中国传统二十四节气中的第六个节气,通常在每年的4月20日或21日左右。
在这一节气中,气温逐渐升高,降水量增多,正是播种水稻、小麦等农作物的时候。
谷雨时节,大地回春,农民开始在田间播种希望,象征着农业生产的转折点,也是人们踏青赏花的好时节。
二、谷雨的气候特点谷雨节气的气候特点主要表现为温暖湿润。
气温逐渐升高,昼夜温差减小,昼夜温度逐渐升高,日照时间加长,昼夜之间气温差距减小,湿气增多,降水增加,多为小雨或细雨,有利于农作物的生长。
此时正是农民忙春耕、播种的关键时期。
三、民俗风俗1.拜谷雨神:在谷雨这一天,人们会上香礼拜谷雨神,祈求谷雨时雨水充沛、农作物丰收。
2.吃谷雨粥:传统民间食俗认为,谷雨这天吃谷雨粥可以保佑身体健康,增加人体对自然界的适应能力。
3.涂“禄”字:据传涂“禄”字可以保佑福气,谷雨这一天也是人们涂禄字的好时机。
四、谷雨与养生谷雨时刻正值春季养生的关键时期,人们应抓住谷雨时节,注重以下几点养生:1.调养肝脏:多吃适量的清淡食物,保护肝脏。
2.补充水分:多喝水,帮助清除体内毒素。
3.防治呼吸道疾病:谷雨时节容易患上呼吸道疾病,要注意保暖和通风。
五、谷雨时节的食物推荐1.谷雨靓汤:以豆腐、鸡蛋、鲜蔬菜等为主要材料,清淡易消化。
2.茶醪:由糯米、茶叶等原料制成,口感独特,富含养分。
3.谷雨蔬菜拌饭:以新鲜蔬菜和糯米拌饭而成,清淡开胃。
六、结语谷雨作为二十四节气之一,标志着农业生产的转折点,也体现了人们对自然界的敬畏和感恩之心。
在谷雨这一天,让我们珍惜和保护自然环境,共同期待着一个风调雨顺、物华天宝的美好世界。
---------------------------------------------------------------最新资料推荐------------------------------------------------------
二十四节气养生之清明-谷雨篇
1 二十四节气养生之清明\谷雨篇【清明篇】清明,乃天清地明之意。
清明节气,我国大部分地区的日均气温已升到12℃以上,此时正是桃花初绽、杨柳泛青、凋零枯萎随风过的明朗清秀景致再现的时候。
清明时节,自古以来就是人们祭祖扫墓的日子,作为中国人,更是重视祭之以礼的追远活动。
民间还把清明称为寒食节,也就是在清明这一天,有不动灶火,忌食热食,否则要遭到神的惩罚的说法。
就中医养生来讲,清明也是一个很重要的节气。
在这个节气中,因为是高血压的易发期,所以我们围绕此病讲讲如何养生的问题。
首先我们要知道什么是高血压?高血压是指在体循环内,动脉压持续增高,并可伤及血管、脑、心、肾等器官的一种常见的临床综合征。
该病的发病率是随着年龄的增加而增高。
高血压患者冠心病和急性心肌梗死的发病率也较正常血压者高出3~5 倍。
中医对本病的辨证要点,除观察血压变化外,还要对病人眩晕、头痛等全身症状进行分析。
病因多见年老体虚、情志失调、劳倦久病、饮食偏嗜等。
1/ 5
其病理主要为阴阳失调,本虚标实。
常见证型有:阴虚阳亢证(头痛头晕,耳鸣眼花,失眠多梦,腰膝酸软,面时潮红,四肢麻木)、肝肾2 阴虚证(头晕眼花,目涩而干,耳鸣耳聋,腰酸腿软,足跟痛)、阴阳两虚证(头目昏花,行走如坐舟船,面白少华,间有烘热,心悸气短,腰膝酸软,夜尿频多,或有水肿)。
患有高血压的人在进行养生时,应针对阴阳失调、本虚标实的病理,以调和阴阳、扶助正气为大法,采用综合调养的方法,如情志调摄。
因为本病与情志因素关系密切,在情志不遂、喜怒太过之时,常常影响肝木之疏泄、肾水之涵养。
现代医学研究亦表明,外界的不良刺激,长时间的精神紧张、焦虑和烦躁等情绪波动,都可导致和加重高血压病的症状。
因此,在调摄情志过程中,应当减轻和消除异常的情志反应,移情易性,保持心情舒畅,选择动作柔和、动中有静的太极拳作为首选锻炼方式;避免参加带有竞赛性的活动,以免情绪激动;避免做负重性活动,以免引起屏气而致血压升高等。
饮食调摄方面,须定时定量,不暴饮暴食。
对形体肥胖者,须减少甜食,限制热量的摄入,多食瓜果蔬菜。
对老年高血压者应特别强调低盐饮食,在降低摄盐的同时,还应增加钾的摄入,如多食用蔬菜、水果类食品。
【谷雨篇】今年的 4 月 20 日为谷雨节气。
谷雨,有雨水生百谷的意思,是二十四节气中的第六个节气,也是春季的最后一个节气。
---------------------------------------------------------------最新资料推荐------------------------------------------------------ 常言道:清明断雪,谷雨断霜。
谷雨节气后降雨增多,气温回升快,空气中的湿度逐渐 3 加大,此时我们在调摄养生中不可脱离自然环境变化的规律,应通过人体内部的调节,使内环境(体内的生理变化)与外环境(外界自然环境)的变化相适应,以保持正常的生理功能。
因此,在调摄养生时要考虑谷雨节气的因素,针对气候特点,有选择地进行调养。
谷雨节气以后是神经痛易发的季节,如肋间神经痛、坐骨神经痛、三叉神经痛等等。
在这里提醒朋友们:一旦发病不要紧张,可根据不同的病因对症治疗。
就肋间神经痛而言,多为临床常见的一种自觉症状,表现为一侧或两侧胁肋疼痛。
中医将其称为胁痛。
从病因病机上讲,肝位于胁部,其脉分布于两胁,故肝脏受病往往出现胁痛的症状。
且肝为风木之脏,其性喜调达,恶抑郁。
如遇情志郁结,肝气失于疏泄,脉络受阻,经气运行不畅,均可引发胁痛。
若肝气郁结日久,气滞产生血淤或因跌扑闪挫,引起络脉停淤,也可导致血淤胁痛。
3/ 5
不论属于何种病因,都与肝气不舒有关,因此在治疗上都离不开疏肝行气、活血通络的原则。
坐骨神经痛是指发生在坐骨神经通路及其分布区内的疼痛,多表现在臀部、大腿后侧、小腿踝关节后外侧有烧灼样或针刺样疼痛,严重者痛如刀割,活动时加重。
本病属祖国医学的痹证范畴,痹有闭阻不通的含义。
其病因不外乎风、寒、湿邪侵袭经络,致使该经气血痹阻不畅所致。
根据4 临床症状不同,可分为四种类型:感受风邪为主的,疼痛呈游走性;感受寒邪为主的,疼痛呈剧烈性;感受湿邪为主的,表现酸楚、麻木、困重性;发病急剧,伴有发热症状者。
凡是患上坐骨神经痛者,都应根据上述四型辨证施治,祛风、散寒、化湿,以疏通经络气血的闭滞,使营卫调和而痹病得解。
三叉神经痛是指面部一定的部位出现阵发性、短暂性的剧烈疼痛。
本病多发生于面部一侧的额部、上颌或下颌部。
疼痛常突然发作,呈闪电样、刀割样难以忍受。
该病的发病年龄多在中年以后,女性患者居多。
其病因病机多为感受风寒之邪,侵及面部经络,致使经络拘急收引,气血运行受阻,而突然疼痛。
另有肝气郁结,郁而化火;饮食不节,食滞生热;肝胃之火上冲于面,以及素体阴虚,房劳伤精,致阴虚火旺而导致本病的发生。
此外,牙、口腔、耳鼻等疾病都能诱发本病。
---------------------------------------------------------------最新资料推荐------------------------------------------------------ 在施治过程中,要究其病因、辨其病症。
对感受风寒者,要以疏通气血为主;肝胃郁火者,应以泻肝胃之火为主;阴虚火旺者,应以滋阴降火之法施治。
针刺对该病有较好的治疗效果。
谷雨节气的气温虽以晴暖为主,但早晚仍时冷时热,需要早出晚归的人更应加倍小心呵护自己,避免不必要的痛苦发生。
(摘自新华网天津频道)
5/ 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