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人教版选修菜园小记教案3篇
- 格式:doc
- 大小:28.00 KB
- 文档页数:12
《菜园小记》教案_教案教学设计哎呀,今天天气真是好啊!阳光明媚,微风拂面,正是出门走走的好时候。
我决定去菜园子里转转,看看那些绿油油的蔬菜长得怎么样了。
你知道吗,菜园子可是个大家庭,里面有各种各样的蔬菜,它们就像我们家里的孩子一样,需要我们精心呵护。
今天,我就来给大家讲讲我的菜园子小记,让大家感受一下这个大家庭的温馨和快乐。
二、菜园子的布局让我们来看看我的菜园子是如何布局的吧。
我家的菜园子大概有10平方米左右,分成了四个区域:西边是豆角和黄瓜的地盘,东边是茄子和辣椒的领地,北边是土豆和红薯的世界,南边则是韭菜和小白菜的家园。
每个区域都有自己的特点和需求,我们要根据它们的习性来种植和管理。
三、蔬菜的成长历程1. 豆角和黄瓜豆角和黄瓜是我菜园子里最早成熟的蔬菜。
春天的时候,我在地里播下了豆角和黄瓜的种子。
经过一段时间的等待,终于看到了嫩嫩的小苗破土而出。
接着,我每天都会给它们浇水、施肥,还会除草、松土,让它们在一个舒适的环境中茁壮成长。
2. 茄子和辣椒茄子和辣椒是我菜园子里比较晚熟的蔬菜。
当豆角和黄瓜快要收获的时候,我就开始准备种植茄子和辣椒。
我会选择一些适合当地气候的品种,然后在地里挖好坑,把茄子和辣椒的种子放进去,再用泥土覆盖住。
这样,它们就可以在温暖的阳光下慢慢生长了。
3. 土豆和红薯土豆和红薯是我菜园子里最耐寒的蔬菜。
每年冬天的时候,我都会选择一些抗寒性强的品种,在地里播种。
等到春天来临,它们就会破土而出,开始新一轮的生命旅程。
我会定期给它们浇水、施肥,还会除草、松土,确保它们能够顺利生长。
4. 韭菜和小白菜韭菜和小白菜是我菜园子里最容易种植的蔬菜。
只要有一块空地,加上一些肥料和水,就可以开始种植了。
我会选择一些耐病、抗虫的品种,让它们在阳光下茁壮成长。
等到它们长到一定程度,我就会把它们割下来,用来做韭菜盒子、炒鸡蛋等美食。
四、收获与分享经过一个季节的努力,我的菜园子里的蔬菜终于成熟了。
看着那些绿油油的叶子变成了金黄色的果实,我感到无比的满足和喜悦。
语文课文《菜园小记》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的大意。
(2)学会生字词,并能灵活运用到实际情景中。
(3)了解课文中所描述的菜园景象,理解作者对菜园的喜爱之情。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小组讨论,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提高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
(2)学会通过描绘事物的具体细节来表达自己的感情。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珍惜美好生活的情感。
(2)培养学生懂得感恩、珍惜劳动成果的价值观。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正确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大意。
(2)学会生字词,并能灵活运用到实际情景中。
2. 教学难点:(1)描绘菜园景象,表达作者喜爱之情。
(2)运用课文中的句型和词汇进行写作练习。
三、教学准备:1. 课文原文。
2. 生字词卡片。
3. 教学录音机或多媒体设备。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引导学生观察图片,激发学生对菜园的兴趣。
(2)邀请学生分享他们对菜园的印象和感受。
2. 朗读课文:(1)教师朗读课文,学生跟读。
(2)学生自主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大意。
3. 学习生字词:(1)教师出示生字词卡片,学生跟读。
(2)学生进行生字词拼写练习。
4. 小组讨论:(1)学生分组讨论课文中所描述的菜园景象。
(2)每组选代表进行分享,总结出菜园的特点和作者的喜爱之情。
5. 写作练习:(1)学生根据课文中的句型和词汇,描述自己喜欢的菜园或花园。
(2)学生互相交流,展示自己的写作成果。
五、课后作业:1. 家庭作业:(1)熟读课文,巩固生字词。
(2)根据课文内容,绘制一幅菜园的图画。
(3)家长签字确认,加强家校互动。
2. 拓展作业:(1)邀请家长参与,共同探讨菜园的种植和管理方法。
(2)学生观察周围的植物,记录它们的生长过程,培养观察力。
六、教学评估:1. 课堂表现评估:观察学生在课堂中的参与程度、发言积极性和对问题的思考深度。
2. 生字词测试:通过书写和拼读测试,评估学生对生字词的掌握情况。
语文教案《菜园小记》教学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和理解《菜园小记》这篇文章。
(2)了解作者林清玄以及他的作品风格。
(3)掌握文章中的重点词汇和句子。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讨论的方式,提高学生对散文的理解和欣赏能力。
(2)学会通过细节描写来感受作者的情感表达。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珍惜生活的情感。
(2)懂得感恩,学会珍惜身边的人和事物。
二、教学重点1. 生字词的学习与理解。
2. 文章的主题思想。
3. 学会通过细节描写来感受作者的情感表达。
三、教学难点1. 文章中深刻的思想内涵的理解。
2. 学会通过细节描写来感受作者的情感表达。
四、教学方法1. 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主动思考、探究问题。
2. 运用情景教学法,让学生感受作者所描绘的景象。
3. 采用合作讨论法,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教师简要介绍作者林清玄及其作品风格。
(2)引导学生关注文章《菜园小记》,提问:“你们对菜园有什么印象?”2. 自主学习(1)学生自主朗读文章,感受文章的语言风格。
(2)学生结合注释,理解文章内容,体会作者的情感。
3. 合作讨论(1)教师提出讨论问题:“文章描绘了怎样的菜园景象?作者对菜园有什么情感表达?”(2)学生分组讨论,分享自己的感受和见解。
4. 精讲点拨(1)教师针对学生的讨论,进行点评和指导。
(2)重点讲解文章中的生字词和难点句子。
5. 情感体验(1)教师引导学生通过细节描写,感受作者对菜园的喜爱和珍惜。
(2)学生分享自己的情感体验。
6. 课堂小结教师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文章的主题思想和情感表达。
7. 课后作业(1)学生回家后,向家长分享课堂所学,让家长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
六、教学反思教师在课后对自己的教学进行反思,思考在教学过程中的优点和不足,以及如何改进教学方法,提高教学效果。
教师要关注学生的学习情况,了解学生对课堂内容的掌握程度,为下一节课的教学做好准备。
《菜园小记》教案教案教学设计《菜园小记》教案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理解课文《菜园小记》的主要内容和结构,掌握作者的创作意图。
(2)学习并运用文章中的修辞手法,如比喻、拟人等。
(3)学会观察生活,发现生活中的美好,并用文字表达出来。
2.过程与方法:(1)通过阅读、讨论、写作等环节,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和写作水平。
(2)培养学生观察生活、发现美好、表达情感的能力。
(3)通过小组合作,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热爱生活、热爱大自然的情感。
(2)教育学生珍惜劳动成果,尊重农民的辛勤付出。
(3)引导学生关注环境保护,树立绿色生态观念。
二、教学内容1.教学重点:理解课文《菜园小记》的主要内容和结构,掌握作者的创作意图。
2.教学难点:学习并运用文章中的修辞手法,如比喻、拟人等。
3.教学准备:课文《菜园小记》及相关资料,多媒体设备。
三、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1)引导学生谈论自己对菜园的了解和感受,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简要介绍作者和课文背景,引导学生进入课文情境。
2.阅读课文(1)学生自读课文,了解课文大意。
(2)教师提问,检查学生对课文的理解。
(3)教师引导学生分析课文结构和作者的创作意图。
3.修辞手法学习(1)教师讲解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并举例说明。
(2)学生分组讨论,找出课文中的修辞手法,并分析其作用。
(3)学生尝试运用所学修辞手法进行写作练习。
4.观察生活,发现美好(1)教师引导学生关注身边的自然环境,发现生活中的美好。
(2)学生进行观察记录,用文字表达自己的感受。
(3)学生分享观察成果,互相交流、学习。
5.总结与拓展(1)教师对本节课的学习内容进行总结。
(2)学生谈收获,分享学习心得。
(3)布置作业:结合所学内容,以《我的菜园》为题,写一篇作文。
四、教学评价1.过程评价: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合作能力和表达能力。
2.成果评价:评价学生的观察记录和作文质量,关注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和运用。
新人教版选修《菜园小记》教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新人教版选修《菜园小记》。
教学内容主要包括教材的第三章第五节《菜园小记》。
详细内容讲述了一个关于种植蔬菜的过程,包括选地、整地、播种、施肥、浇水、除草、防治病虫害等环节。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并掌握种植蔬菜的基本过程和方法。
2. 培养学生热爱劳动、亲近自然的情感。
3. 提高学生的观察、分析和动手实践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种植蔬菜过程中的技术要领,如整地、施肥、防治病虫害等。
教学重点:种植蔬菜的基本过程和方法,以及观察、分析与实践能力的培养。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多媒体课件、黑板、粉笔、模型等。
学具:学生分组准备种子、土壤、肥料、浇水工具、记录本等。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菜园的图片,让学生初步了解菜园的景象,激发学生的兴趣。
2. 知识讲解:(1)介绍种植蔬菜的基本过程:选地、整地、播种、施肥、浇水、除草、防治病虫害。
(2)详细讲解每个环节的技术要领,如整地要求、播种深度、肥料种类等。
3. 实践操作:(1)学生分组,根据所学知识进行实际操作。
(2)教师在旁指导,解答学生疑问。
4. 例题讲解:(1)展示种植蔬菜的例题,引导学生分析问题。
(2)讲解解题思路,指导学生动手实践。
5. 随堂练习:(1)学生根据所学知识,完成课堂练习。
(2)教师批改并给予反馈。
六、板书设计1. 《菜园小记》2. 内容:(1)种植蔬菜的基本过程:选地、整地、播种、施肥、浇水、除草、防治病虫害。
(2)技术要领:整地要求、播种深度、肥料种类等。
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简述种植蔬菜的基本过程。
(2)如何防治蔬菜病虫害?2. 答案:(1)种植蔬菜的基本过程:选地、整地、播种、施肥、浇水、除草、防治病虫害。
(2)防治病虫害:选用抗病品种、加强田间管理、适时喷药等。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本节课通过实践操作,让学生了解了种植蔬菜的过程,培养了学生的动手能力。
菜园小记(3篇)作为一位不辞辛劳的人民教师,时常需要编写教案,编写教案有利于我们科学、合理地支配课堂时间。
我们该怎么去写教案呢?为您精心收集了3篇《菜园小记》,我们不妨阅读一下,看看是否能有一点抛砖引玉的作用。
菜园小记教案篇一[教学目的]1、学习延安军民以苦为乐、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革命精神,《菜园小记》教案设计。
2、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领会文中优美的意境。
3、学习文章以小见大和叙事、写景、抒情融为一体的写作手法。
4、品味文章精妙的语言。
[教学重难点]1、鉴赏文章的意境美和情感美。
2、学习文章的写作手法。
3、品味文章精当的语言。
[教学设想]教学方法情境激趣法、冥想入境法、诵读品味法、点拨互动法、合作探究法、讨论交流法等。
总体构想这是一篇文质兼美的散文,作者将自己的主观情感融于叙事写景之中。
教学这样的文章,要引导学生循其形,入其境,体其情,深入领会文章意境美;深入文本,发挥想像,换位思考,通晓文章的情理,让学生受到情感美的熏陶;注重引导学生品味文章的语言,强化鉴赏过程中的审美愉悦,加深对散文美的多方位认识。
媒体设计多媒体课件或投影仪、录音机。
教学时数2课时[教学步骤]第一课时一、导语设计导语设计一:(媒体显示:MTV歌曲《南泥湾》及抗日战争时期延安军民热火朝天的大生产运动场景。
)由我国著名歌唱家郭兰英首唱的歌曲《南泥湾》曾经传遍神州大地,唱响半个多世纪,至今仍然深受人民的喜爱。
这一方面是因为它曲调悠扬、旋律动听,但更重要的是因为它所表现的抗日战争时期延安军民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革命精神教育、鼓舞了一代又一代新中国的接班人。
我们今天学习的《菜园小记》也从一个很小的侧面表现了革命前辈的高尚情操。
导语设计二:大家还记得我们初一学过的陶渊明的诗《归园田居》吗?“种豆南山下,草盛豆苗稀。
晨兴理荒秽,带月荷锄归。
道狭草木长,夕露沾我衣。
衣沾不足惜,但使愿无违。
”一幅优美的月夜归耕图蕴涵着诗人归隐的自豪与田园的乐趣。
新人教版选修《菜园小记》教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新人教版选修《菜园小记》单元,详细内容为第一章节“菜园小记”。
本文通过生动有趣的叙述,描绘了一个充满生机的菜园,让学生了解和掌握不同农作物的生长过程及特点。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并掌握文章的主题思想,了解菜园的生态环境和农作物的生长过程。
2. 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学会分析文章的结构和表达手法。
3. 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学会运用生动形象的语言描绘自然景观。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分析文章的结构和表达手法,理解文章的主题思想。
教学重点:掌握不同农作物的生长过程及特点,学会描绘自然景观。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课件、黑板、粉笔。
2. 学具:课本、笔记本、文具。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一组菜园的图片,让学生观察并描述自己看到的景象,引出本节课的主题。
2. 阅读文章:让学生自主阅读文章,理解文章内容,同时教师讲解文章的背景和作者。
3. 分析文章结构:引导学生分析文章的开头、中间和结尾,了解文章的脉络。
4. 详解重点难点:针对文章的重点和难点,进行详细讲解,如文章中的拟人、比喻等修辞手法。
5. 例题讲解:选取文章中的典型例句,分析其表达手法,让学生学会运用到自己的写作中。
6. 随堂练习:让学生根据所学知识,进行课堂小练笔,教师给予指导和点评。
六、板书设计1. 文章结构图2. 重点词汇和表达手法3. 课后作业布置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以“我的菜园”为题,写一篇描绘菜园的小短文。
2. 答案:学生根据课堂所学,结合自己的观察和想象,完成作业。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教师针对本节课的教学效果进行自我反思,了解学生的掌握程度,为下一步教学做好准备。
2. 拓展延伸:引导学生关注生活中的自然环境,学会观察和描绘,提高写作水平。
同时,鼓励学生课外阅读相关文章,拓宽知识面。
重点和难点解析1. 教学内容的详细分析和讲解;2. 教学目标的具体设定;3. 教学难点与重点的明确;4. 教学过程中的实践情景引入、例题讲解和随堂练习;5. 板书设计的合理性和逻辑性;6. 作业设计的针对性和拓展性;7. 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的实际操作。
新人教版选修菜园小记教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我们将学习新人教版选修教材《菜园小记》一课。
该课内容包括教材第二章第五节“菜园小记”,详细探讨了蔬菜的分类、生长过程、营养价值以及如何种植等内容。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和掌握蔬菜的分类、生长过程和营养价值。
2. 培养学生热爱劳动、珍惜劳动成果的品质。
3. 提高学生的观察能力、动手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蔬菜的分类、生长过程和营养价值。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PPT、黑板、粉笔、菜园模型。
学具:笔记本、笔、尺子、放大镜。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菜园图片,让学生猜测菜园中的蔬菜种类,激发学生兴趣。
2. 新课导入:引导学生学习蔬菜的分类、生长过程和营养价值。
(1)讲解蔬菜的分类,让学生举例说明。
(2)讲解蔬菜的生长过程,结合菜园模型进行演示。
(3)介绍蔬菜的营养价值,让学生了解其对身体的好处。
3. 实践活动:分组带领学生参观学校菜园,观察蔬菜生长情况。
(1)学生分组,每组负责观察一种蔬菜。
(2)观察过程中,引导学生记录蔬菜的生长过程、特点等。
4. 例题讲解:讲解与菜园相关的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5. 随堂练习:布置与菜园相关的练习题,检验学生学习效果。
六、板书设计1. 蔬菜分类叶菜类、根菜类、花菜类、果菜类2. 蔬菜生长过程发芽、生长、开花、结果3. 蔬菜营养价值含有多种维生素、矿物质、膳食纤维等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列举你所了解的蔬菜种类,并进行分类。
(2)以小组为单位,观察学校菜园中的蔬菜,记录生长过程和特点。
2. 答案:(1)答案见板书。
(2)答案根据实际观察情况进行记录。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本节课通过实践活动,让学生对蔬菜有了更深入的了解,培养了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动手能力。
课后,教师应关注学生对蔬菜知识的掌握程度,及时进行反馈和指导。
拓展延伸:鼓励学生在家里尝试种植蔬菜,观察生长过程,体会劳动的乐趣。
同时,引导学生关注食品安全,学会选择健康、绿色的蔬菜。
菜园小记教学教案一、教学目标1.了解菜园的基本概念和意义;2.掌握菜园的建设与管理方法;3.培养学生的实际动手能力和责任心。
二、教学内容1.菜园的选择与准备;2.菜园的建设与规划;3.菜园的管理与维护;4.菜园的收获与利用。
三、教学过程1. 菜园的选择与准备1.1 了解菜园的意义和好处,引导学生发表个人看法;1.2 观察课堂外的场地,并通过小组合作的方式选择适合建设菜园的地点; 1.3 准备工具和材料,如锄头、铲子、种子等。
2. 菜园的建设与规划2.1 调查和记录选定地点的环境和土壤条件; 2.2 小组合作进行土地清理和准备; 2.3 根据土壤条件选择适合的蔬菜种类; 2.4 进行菜园的规划,包括种植区域和走道的划分等。
3. 菜园的管理与维护3.1 学习蔬菜的生长习性和养护要求; 3.2 学习常见的病虫害防治方法; 3.3分工合作,定期进行浇水、施肥、除草等工作; 3.4 培养学生的观察和记录能力,记录菜园的生长情况。
4. 菜园的收获与利用4.1 学习蔬菜的采收时间和方法; 4.2 小组合作进行蔬菜的采摘和清洗; 4.3 学习使用采摘回来的蔬菜制作简单的菜肴; 4.4 分享并品尝自己种植的蔬菜。
四、教学评价1.观察学生在菜园建设和管理过程中的参与程度和责任心;2.了解学生对菜园教学的理解和反馈;3.通过学生的种植记录和菜园的生长情况评估教学效果。
五、教学拓展1.可将菜园教学与其他科目的学习内容相结合,如数学中的面积计算、语文中的写景描写等;2.组织学生进行菜园成果展览和分享。
六、教学资源1.菜园地点选定的调查表;2.菜园建设与规划的工作表;3.菜园管理与维护的记录表;4.蔬菜种植日记的模板;5.菜园成果展览和分享的准备材料。
以上为《菜园小记》教学教案,通过菜园的建设、管理与维护,培养学生的实际动手能力和责任心,使学生能够体验种植的乐趣,并了解到健康饮食的重要性。
同时,通过菜园教育,可以促使学生关注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的理念。
语文课文《菜园小记》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和背诵课文《菜园小记》。
(2)理解课文中的生词和短语,并能运用到实际情景中。
(3)了解课文中所描述的菜园的地理位置、环境和种植的蔬菜。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阅读课文,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和理解能力。
(2)通过讨论和小组合作,提高学生的口语表达和团队合作能力。
(3)通过写作练习,提升学生的写作能力和创造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对自然的热爱和珍惜粮食的价值观。
(2)培养学生对劳动的尊重和感恩的心态。
(3)培养学生积极向上、乐观进取的人生态度。
二、教学内容:1. 课文朗读和背诵:让学生朗读课文《菜园小记》,并指导学生正确地朗读和背诵课文。
2. 生词和短语学习:解释课文中的生词和短语,让学生通过例句和练习来理解和运用这些词语。
3. 阅读理解:通过问题解答和小组讨论,帮助学生理解课文中所描述的菜园的地理位置、环境和种植的蔬菜。
三、教学步骤:1. 导入:引导学生回顾上节课的学习内容,激发学生对菜园的兴趣。
2. 朗读和背诵:让学生朗读课文《菜园小记》,并指导学生正确地朗读和背诵课文。
3. 生词和短语学习:解释课文中的生词和短语,让学生通过例句和练习来理解和运用这些词语。
4. 阅读理解:通过问题解答和小组讨论,帮助学生理解课文中所描述的菜园的地理位置、环境和种植的蔬菜。
四、作业布置:1. 请学生回家后朗读课文《菜园小记》并背诵。
2. 请学生根据课文内容,画出菜园的地理位置和环境。
3. 请学生选择一种蔬菜,写一篇简短的文章描述这种蔬菜的生长过程和特点。
五、教学评价:1. 通过课堂表现和作业完成情况,评价学生在朗读、背诵和生词学习方面的掌握情况。
2. 通过小组讨论和问题解答,评价学生在阅读理解方面的能力。
3. 通过写作练习,评价学生在写作和创新方面的能力。
六、教学策略:1. 采用互动式教学法,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课堂讨论和活动。
2024年语文教案《菜园小记》教学设计金锄头文库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人教版语文四年级下册第四单元《菜园小记》。
教学内容包括:阅读课文《菜园小记》,理解课文内容,掌握生字词,体会作者对菜园的热爱之情。
二、教学目标1. 能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了解课文所描绘的菜园景象。
2. 学会本课生字词,并能正确书写和运用。
3. 体会作者对菜园的热爱之情,培养观察自然、热爱生活的情感。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理解课文内容,掌握生字词,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难点:体会作者对菜园的热爱之情,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表达能力。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师准备:多媒体课件、黑板、粉笔。
学生准备:课本、练习本、生字卡片。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图片展示美丽的菜园,引导学生观察,激发学习兴趣。
2. 初读课文:学生自读课文,了解课文大意,教师检查朗读情况,指导学生正确朗读。
3. 精读课文:教师引导学生细读课文,分析课文描绘的菜园景象,理解作者的情感。
4. 生字词学习:学生自学生字词,教师检查并指导书写,巩固记忆。
5. 课堂讨论:分组讨论,让学生谈谈自己对菜园的观察和感受,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和表达能力。
六、板书设计菜园小记1. 美丽的菜园2. 生字词学习3. 热爱生活,观察自然七、作业设计1. 抄写本课生字词,每个写5遍。
2. 根据课文内容,画一幅菜园的画。
3. 写一篇关于观察自然的日记。
作业答案:1. 抄写略。
2. 画图略。
3. 日记例文:今天,我仔细观察了学校的菜园。
菜园里的菜长得绿油油的,一片生机勃勃的景象。
我看到了西红柿、黄瓜、茄子等各种蔬菜。
它们长势良好,让我感受到了大自然的神奇和生命的力量。
通过观察,我明白了我们要热爱生活,珍惜大自然赐予我们的一切。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重点和难点解析1. 教学目标中的“体会作者对菜园的热爱之情”。
2. 教学难点中的“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表达能力”。
3. 教学过程中的“课堂讨论”环节。
2024年语文教案《菜园小记》教学设计金锄头文库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人教版语文四年级下册第四单元《菜园小记》。
教学内容主要包括:阅读课文《菜园小记》,学习生字、新词;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作者对菜园的热爱之情;学会观察生活中的事物,培养写作能力。
二、教学目标1. 能够正确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大意,把握文章的主题思想。
2. 学习生字、新词,提高词汇积累,增强语感。
3. 通过观察和思考,培养对生活中事物的感知和表达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理解课文中的生动描绘,体会作者对菜园的热爱之情。
2. 教学重点:学习生字、新词,培养观察和表达能力。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课件、黑板、粉笔。
2. 学具:课文朗读录音、生字卡片、练习本。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一幅美丽的菜园图片,引导学生观察并描述图片中的景象,激发学生对菜园的兴趣。
2. 自主阅读:学生自主阅读课文,理解大意,感受作者对菜园的热爱。
3. 课堂讲解:教师针对课文内容进行详细讲解,分析生字、新词,指导学生正确朗读。
4. 例题讲解:以课文中的生动描绘为例,讲解如何观察生活中的事物并进行表达。
5. 随堂练习:学生根据例题,观察教室内的植物,进行简短的写作练习。
6. 小组讨论:分组讨论课文中的难点,互相交流心得,提高理解能力。
六、板书设计1. 《菜园小记》教学设计2. 主要内容:生字、新词课文大意观察与表达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请运用本节课所学的观察与表达方法,写一篇关于你喜欢的植物的作文。
2. 答案:略。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课后反思:教师应关注学生在课堂上的表现,了解他们在学习过程中的困惑,及时调整教学方法,提高教学效果。
2. 拓展延伸:鼓励学生在课后观察周围的生活环境,发现生活中的美好,用笔记录下来,提高写作水平。
同时,开展课外阅读活动,增加学生的知识储备。
重点和难点解析1. 教学难点与重点的设定2. 例题讲解与随堂练习的设计3. 作业设计4. 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一、教学难点与重点的设定教学难点:理解课文中的生动描绘,体会作者对菜园的热爱之情。
第1篇一、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1)了解蔬菜的种类、生长环境和生长习性。
(2)掌握蔬菜种植的基本步骤和方法。
(3)了解蔬菜的营养价值和食用方法。
2. 能力目标:(1)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观察力和合作精神。
(2)提高学生的环保意识和可持续发展观念。
(3)培养学生热爱劳动、珍惜劳动成果的品质。
3. 情感目标:(1)激发学生对蔬菜种植的兴趣,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关爱生命的情感。
(2)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精神,增强集体荣誉感。
(3)培养学生的责任感和使命感,树立正确的劳动价值观。
二、教学内容1. 蔬菜的种类及生长习性2. 蔬菜种植的基本步骤3. 蔬菜的营养价值和食用方法4. 小菜园实践活动三、教学过程(一)导入1. 教师出示各种蔬菜图片,引导学生观察并说出蔬菜的名称。
2. 提问:同学们喜欢蔬菜吗?为什么?3. 引出课题:今天,我们就来开展一次小菜园实践活动,了解蔬菜的生长过程,体验劳动的乐趣。
(二)新课讲授1. 蔬菜的种类及生长习性(1)教师简要介绍蔬菜的种类,如叶菜类、根茎类、果实类等。
(2)讲解蔬菜的生长环境和生长习性,如光照、水分、土壤等。
2. 蔬菜种植的基本步骤(1)选地:选择阳光充足、土壤肥沃的地方。
(2)整地:深翻土壤,除去杂草、石块等杂物。
(3)播种:根据蔬菜种类和生长习性选择合适的播种时间和方法。
(4)施肥:施用有机肥料,为蔬菜提供充足的营养。
(5)浇水:保持土壤湿润,适时浇水。
(6)除草:及时除去杂草,保证蔬菜正常生长。
3. 蔬菜的营养价值和食用方法(1)讲解蔬菜的营养价值,如富含维生素、矿物质等。
(2)介绍蔬菜的食用方法,如炒、煮、凉拌等。
(三)小菜园实践活动1. 分组: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每组负责一块小菜园。
2. 选种:每组选择一种蔬菜进行种植。
3. 播种:按照蔬菜种植的基本步骤进行播种。
4. 观察记录:观察蔬菜的生长过程,记录生长情况。
5. 总结分享:每组分享种植经验,交流心得。
语文课文《菜园小记》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课文《菜园小记》。
(2)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体会作者对菜园的喜爱和劳动的喜悦。
(3)学会生字词,并能灵活运用。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朗读、讨论等方式,培养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
(2)学会从文中提取关键信息,提高阅读理解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热爱劳动、珍惜劳动成果的价值观。
(2)培养学生关注自然、保护环境的意识。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正确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
(2)学会生字词,并能运用到实际情景中。
(3)通过课文学习,培养学生热爱劳动、珍惜劳动成果的价值观。
2. 教学难点:(1)生字词的学习与运用。
(2)理解作者对菜园的喜爱和劳动的喜悦。
三、教学准备1. 课文《菜园小记》文本。
2. 生字词卡片。
3. 教学多媒体设备。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教师简要介绍课文《菜园小记》的作者及背景。
(2)激发学生对菜园的兴趣,引导学生思考自己对菜园的印象。
2. 朗读课文(1)学生自读课文《菜园小记》。
(2)教师指导学生正确朗读课文,注意语气、节奏的把握。
3. 学习生字词(1)学生自学生字词,组内交流。
(2)教师选取重点生字词进行讲解,引导学生运用到实际情景中。
4. 理解课文内容(1)学生分享对课文的理解和感悟。
(2)教师引导学生关注作者对菜园的喜爱和劳动的喜悦,讨论劳动的意义。
5. 总结与拓展(1)教师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生字词的掌握和运用。
(2)学生课后观察身边的菜园或植物,记录下自己的感受,下一节课分享。
五、课后作业1. 熟读课文《菜园小记》。
2. 抄写生字词,并造句。
3. 观察身边的菜园或植物,记录下自己的感受。
六、教学评价1. 学生能够流利地朗读课文,正确理解课文内容。
2. 学生能够熟练掌握并运用本课的生字词。
3. 学生能够通过课文学习,表达对劳动的热爱和对劳动成果的珍惜。
七、教学反思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时刻关注学生的学习情况,针对学生的掌握情况,适时调整教学方法和节奏。
新人教版选修菜园小记教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新人教版选修教材《菜园小记》章节,详细内容包括菜园的规划与设计、蔬菜的分类及生长习性、菜园的日常管理等。
通过学习,让学生了解蔬菜的生长过程,培养他们对自然科学的兴趣。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菜园规划与设计的基本原则,能独立完成菜园的设计。
2. 让学生了解蔬菜的分类及生长习性,提高他们对生物多样性的认识。
3. 培养学生热爱劳动、亲近自然、关注生态环境的良好品质。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菜园的规划与设计、蔬菜的生长习性。
教学重点:菜园的设计原则、蔬菜的分类及生长过程。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PPT、菜园规划图、蔬菜生长周期表、实物投影仪。
学具:笔记本、彩笔、剪刀、胶水。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5分钟)利用PPT展示不同风格的菜园,引导学生关注菜园的设计,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
2. 知识讲解(15分钟)(1)菜园规划与设计原则(2)蔬菜的分类及生长习性3. 例题讲解(10分钟)以一个具体的菜园为例,讲解如何进行规划和设计。
4. 随堂练习(10分钟)学生分组讨论,设计一个属于自己的菜园。
5. 学生展示与评价(15分钟)六、板书设计1. 菜园规划与设计原则2. 蔬菜分类及生长习性3. 菜园设计步骤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为自己家设计一个菜园。
答案:根据所学知识,结合家庭实际情况,设计出一个美观、实用的菜园。
2. 作业题目:列举三种蔬菜的生长习性。
答案:例如:西红柿、黄瓜、豆角。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本节课学生对菜园设计兴趣浓厚,但在实际操作中,部分学生对蔬菜生长习性的理解不够深入,需要在下节课中进行巩固。
2. 拓展延伸:引导学生关注现代农业技术的发展,了解新型蔬菜种植方式,提高他们的创新意识。
重点和难点解析1. 菜园规划与设计原则的掌握。
2. 蔬菜分类及生长习性的理解。
3. 学生设计菜园的实践操作。
4. 课后作业的设计与拓展延伸。
教学设想这是一篇散文,可以根据散文“形散神不散”的特点,细心体会文章的思路和线索,领悟文章“以小见大”的写法,体会作品记叙、描写中浓郁的抒情特色和作者清新、优美、质朴的语言风格。
课时安排2课时。
第一课时教学内容和步骤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1.课前,播放歌曲《南泥湾》。
上课后,由歌曲引入歌曲的背景,即1942年的延安大生产运动,再引入对课文的学习。
2.介绍延安大生产运动。
1942年,也是抗日战争最艰苦的岁月,国民党反动派发动反共高潮,配合日寇重重封锁我们陕甘宁边区,妄想困死我们。
当时边区的经济极端困难:没有衣服穿,没有鞋子穿,甚至没有饭吃,其他就更不用说了。
为了战胜困难,彻底粉碎敌人的阴谋,毛主席号召“自己动手,丰衣足食”,边区军民热烈响应,开荒种地,纺线织布,连毛主席也种了一块地。
结果不但吃得饱,穿得暖,而且坚持了抗战,取得了最后的胜利。
二、整体感知课文内容1.学生听朗读带。
注意疑难字词的读音。
2.解决疑难字词的读音。
姹紫嫣红木槿甬路菜畦篱笆自给石窠涔涔沧浪濯雪茄腌渍畦垄间苗3.词语摘抄。
肥硕绛紫傲然不群老当益壮干脆爽口煦暖矍铄万头攒动沁人心脾学会摘抄词语,有益于词语的积累,为语言表达作好基础准备。
4.要求学生从自己所摘抄的词语中选取三个词语说一段话。
目的在于检查学生对词语的掌握程度,培养学生口头表达能力。
三、理解文章的结构层次1.学生迅速默读课文。
2.讨论:这篇文章的结构层次应该如何划分?讨论后明确:全文可以分为三个部分:第一部分(第1段):开篇点题,种菜比种花好。
第二部分(第217段):写菜园景象。
第三部分(第8—12段):写种菜的全过程。
四、学习课文第一部分1.学生齐读第一部分。
2.提问:本段的中心句是哪一句?明确:是第一句,即“种花好,种菜更好”。
3.作者从哪个角度强调了“种菜更好”呢?学生回答后明确:作者采用比较法,将“花”与“菜”进行比较,花美供欣赏,菜好供食用。
种菜更好,是从实用价值的角度强调的。
引用俗语“瓜菜半年粮”便说明了这一点。
五、学习课文第二部分1.教师范读第二部分。
要求学生在听读时,迅速画出能够大致表明每段中心意思的句子。
2.提问:第3—7段依次记叙了什么内容?请结合各段中心句回答。
读完后,明确:第3段——说是菜园,其实是果园。
第4段——果园也是花园。
第5段——说的菜园,是就园里的隙地开辟的。
第6段——在延安的同志,大家都在工作、学习、战斗的空隙里种蔬菜。
第7段——我们种的那块菜地,在那园里是条件最好的。
可以让学生在了解上述中心句子的基础上,用自己的语言加以概括。
3.提问:请用一个字概括本部分的中心内容。
明确:即“美”。
这部分作者先从整体角度写了菜园的景象美,再从局部角度写了菜园的景象美。
前后互相补充,全面具体地展现了菜园的景象。
4.第6段不写行不行?为什么?明确:不行。
这段文字交代了蓝家坪菜园种菜的特殊历史背景,从一个侧面反映了当年延安军民大生产运动,作品深刻而丰富的思想意义也就得以充分体现,这就是“以小见大”的表现手法。
六、布置作业第二课时教学内容和步骤一、简单回顾上课时内容,引入新课时二、学习课文第三部分1.指名学生朗读第三部分。
2.引导学生思考:这一部分各段依次写了菜园种菜的哪些事情?学生讨论后明确:第8段,写了学习种菜的乐趣。
第9段,写了菜园播种的乐趣。
第10段,写了菜园管理的乐趣。
第11—12段,写了菜园丰收的乐趣。
引导学生明白,这一部分以种菜过程为序写了菜园劳动全程的乐趣,一幅幅画面流光溢彩,绚丽多姿,劳动的乐趣,蕴含在华妙美丽的画卷之中。
3.请用一个字概括这部分的中心内容。
明确:即“乐”字。
4.学生齐读课文第10段,思考:这一段一共写了几个画面?明确:写了两个画面:暮春耕种图、夏夜纳凉图。
5.细心体会:这两个场面在写法上有什么异同?明确:不同的是:前者侧重写白天劳动时延安军民心理感受的劳动愉悦,后者侧重通过晚上纳凉聊天展现延安军民的高尚心灵和远大理想。
相同的是:两个特写镜头都运用了记叙、描写和抒情三者结合的手法。
无论是白天劳动,还是月下聊天,叙事均简洁洗练。
阳光煦暖,春泥芬芳,蔬菜飘香,寥寥几笔,便描写出一派春光。
而在这景物描写中,也散发出浓浓的喜悦之情。
6.学生自行朗读第11、12两段,体会作者种菜喜获丰收的快乐之情。
这个内容通俗易懂,可以只让学生自行体会,不必分析。
三、综合评价1.品读文章的语言之美。
学生自行品读,明确:这篇文章的语言优美,主要是因为如下几个原因:(1)词语的运用妥帖而富有色彩之美。
(2)运用了多种修辞手法,语言生动活泼。
比如,那段对瓜菜新芽的描写,有比喻、拟人、排比、引用、反问,这些修辞手法的综合运用,把一幅新芽图写得清新可爱,充满了诗情画意。
(3)恰当引用了农谚俗语和古人诗文,语言质朴简练。
(4)多处注意运用了叠音词语,使文句具有了音韵美,而且增加了表现力。
2.默读全文,感受菜园之美,想想:作者为什么能够将一个普通的菜园写得如此美丽?3.提问:(1)你曾经参加过哪些体力活动?有什么体会吗?(2)作者把劳动写得充满乐趣,这样写是否有些失真?请谈谈你的看法。
以上两个问题,可以引导学生畅所欲言,发表自己的看法。
答案不求全面,只求了解;只求学生能够有所领悟,不求细致深入的理解。
四、布置作业[教学目的]1.学习延安军民以苦为乐、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革命精神。
2.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领会文中优美的意境。
3.学习文章以小见大和叙事、写景、抒情融为一体的写作手法。
4.品味文章精妙的语言。
[教学重难点]1.鉴赏文章的意境美和情感美。
2.学习文章的写作手法。
3.品味文章精当的语言。
[教学设想]教学方法情境激趣法、冥想入境法、诵读品味法、点拨互动法、合作探究法、讨论交流法等。
总体构想这是一篇文质兼美的散文,作者将自己的主观情感融于叙事写景之中。
教学这样的文章,要引导学生循其形,入其境,体其情,深入领会文章意境美;深入文本,发挥想像,换位思考,通晓文章的情理,让学生受到情感美的熏陶;注重引导学生品味文章的语言,强化鉴赏过程中的审美愉悦,加深对散文美的多方位认识。
媒体设计多媒体课件或投影仪、录音机。
教学时数2课时[教学步骤]第一课时一、导语设计导语设计一:(媒体显示:MTV歌曲《南泥湾》及抗日战争时期延安军民热火朝天的大生产运动场景。
)由我国著名歌唱家郭兰英首唱的歌曲《南泥湾》曾经传遍神州大地,唱响半个多世纪,至今仍然深受人民的喜爱。
这一方面是因为它曲调悠扬、旋律动听,但更重要的是因为它所表现的抗日战争时期延安军民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革命精神教育、鼓舞了一代又一代新中国的接班人。
我们今天学习的《菜园小记》也从一个很小的侧面表现了革命前辈的高尚情操。
导语设计二:大家还记得我们初一学过的陶渊明的诗《归园田居》吗?“种豆南山下,草盛豆苗稀。
晨兴理荒秽,带月荷锄归。
道狭草木长,夕露沾我衣。
衣沾不足惜,但使愿无违。
”一幅优美的月夜归耕图蕴涵着诗人归隐的自豪与田园的乐趣。
那么,在艰苦的抗日战争年代,战士们曾经体验到的田园乐趣又是怎样的呢?让我们走进吴伯箫和他战友的菜园,一起去感受战士们种菜的乐趣与延安军民的精神风貌。
(解说:在散文课堂教学的起始阶段,教师运用音像教学手段或声情并茂的开场白,创设一个与文章基调相一致的生活情境与情感基调,带学生置身于相应的教学情境之中,使学生的情感与作品的情感积极交融,产生强烈而深厚的情感反应,从而唤起学生的审美感受。
)二、解题1941年皖南事变后,国民党为了扼制我党我军的发展,在陕甘宁边区聚集重兵,对延安军民实施严密的经济封锁,边区军民的生活一度陷入困境,甚至到了“每天要买到蔬菜就买不到油盐柴火,要买到油盐柴火就买不到蔬菜的地步”。
在艰苦的年月里,边区军民响应毛主席“自己动手,丰衣足食”的号召,他们自己动手开荒、种地,纺棉、织布……轰轰烈烈的大生产运动粉碎了敌人的阴谋,抗日根据地的军民不但吃得饱,穿得暖,而且坚持了抗战,取得了抗战的最后胜利。
《菜园小记》写的就是作者对延安蓝家坪开荒种莱岁月的深情回忆。
吴伯箫,现代散文家,山东莱芜人,著有《烟尘集》《北极星》等散文集。
1938年4月到延安,曾参加1941年到1942年的“大生产运动”。
这篇文章写于1961年。
当时由于严重的自然灾害和苏联的背信弃义,国家处于经济严重困难时期。
作者认为自己是一个在延安生活了8年的人,“有责任介绍延安的革命传统,宣传延安的革命精神”。
他应《人民日报》的要求,先后写了包括《记一辆纺车》《菜园小记》《窑洞风景》《歌声》在内的一组散文,满怀激情地歌颂了延安军民艰苦奋斗的革命精神,激励人民战胜困难,夺取胜利。
三、研习课文1.粗读课文,整体感受美点。
(1)学生自由轻声地朗读课文,独立感受、发现美点,同时思考:课文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表现了延安军民怎样的精神面貌?明确:课文表达了作者热爱劳动、热爱边区火热的战斗生活的思想感情,表现了延安军民自力更生、艰苦奋斗,以苦为荣、以苦为乐的革命精神面貌。
(2)学生交流阅读感受。
请学生读出自己喜欢的词、句、段,并且说说它们美在哪里。
(解说:本文语言质朴、明朗而优美,蕴涵着深厚的感情,轻声朗读可能比大声朗读或默读更容易让学生入情入境,获得丰富的感受。
学生在没有教师或录音朗读“干扰”的情况下的阅读是一种“真实的阅读”,也是“发现”的起点。
安排这些活动的意图是让学生自主初步感受文本,尊重学生独特的感受、体验。
交流阅读感受有利于构建一个生生互动的立体教学网络。
)2.抓住线索,理清课文思路。
(采取“分小组讨论一全班交流一教师点拨”的方式进行。
)贯穿全文的线索是什么?文章围绕这条线索写了哪些事?可以分为哪几个部分?明确:文章以菜园为线索,把与菜园有关的事情贯穿起来,条理清楚,层次分明。
全文可分为三个部分:第一部分(第1、2段),是文章的引子。
由议论“种花好,种菜更好”很自然地引出对延安蓝家坪菜园的回忆。
第二部分(第3—6段),写菜园的概貌。
第三部分(第7段至篇末),写种菜的乐趣。
(解说:散文的线索是把全部材料连缀成一个有机整体的脉络,是作者行文的思路。
从线索入手理清思路,往往能收到“牵一发而动全身”的效果。
)3.检查学生对生字难词的掌握情况。
(1)给下列加点的字注音。
绛紫自给石窠腌渍煦暖姹紫嫣红韭菜涔涔精神矍铄窖藏沁人心脾五彩斑斓(2)解释下列词语在文中的意思。
姹紫嫣红繁盛泼辣煦暖见缝插针精神矍铄老当益壮万头攒动傲然不群沁人心脾五彩斑斓耀眼争光(解说:将字词检查放在最后一个环节是为了避免破坏导入新课时创设的学习情境,让学生马上进入对文本的感受阶段,有利于保持学习的兴趣。
)四、布置作业1.熟读课文,体会作者是怎样在叙事、写景中抒发内心感情的?2.积累文中的优美词语。
第二课时一、导语设计上节课我们初步学习了《菜园小记》这篇课文,这节课让我们继续走进作者笔下充满田园乐趣的菜园,一起欣赏菜园的景,·了解园中的事,体会文中的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