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汉英句式对比

汉英句式对比

汉英句式结构对比

文学院对外汉语0711 何晓楠07102089

摘要:语言研究通常是从共性和差异性两个方面着手。英语和汉语都是属于分析语,他们有共通之处。但同时,它们也有差异。汉语从词法上分属于孤立语;而英语则是曲折语。这说明汉语虚词与词序很重要,而英语则是靠词形的变化来表示词与词之间的关系。这使得汉语和英语在句式结构上夜表现出了明显的差异。突出表现在汉语的竹式结构和英语的树式结构的差异。正确的掌握这些差异对第二语言的学习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

关键词:树式结构;竹式结构;汉英语对比

Abstract:The research of the Language usually starts from two aspects,commonness and otherness.English and Chinese belong to Analytic Language,and they

have something in common.Meanwhile,they also have something in

different.From the morphology,Chinese belongs to analytic language,but

English is fusional language.So we can find that function word and word

order are very important in Chinese ,however,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word

and word in English depends on the change of morphology.It also shows an

obvious difference in sentence structures between Chinese and

English,especially on the tree-structure of Chinese and the bamboo-structure

of English.So it is important to understand these differences when you are

learning the second language.

Keywords:tree-structure ;bamboo-structure;contrast Chinese with English

英汉两种语言在句子结构上既有共同点,也有不同点。其共同点表现在:它们同属于分析语;在成分方面,英语和汉语是基本相同的,分别由名词、代词、数量词、动词、形容词、副词等词类所组成的主语、谓语、宾语、定语、状语、补语、同位语等各种成分和从句有许多相对应的结构。然而,由于操不同语言的人们思维方式的差异,在句子构建中会表现出差异性,而这种差异性会影响人们的表达,突出表现在能够完整表达意思的句子上。因此,汉语英语的句式有一定的差异。

学者范仲英说过:“一般来说,英语长句较多,而且结构比较复杂,往往从句里含有从句,短语中又有短语。宛如一棵大树,有树干,有树杈,有树枝。”这就是我们说的英语的树式结构。与此相反,“汉语句子一般简洁明快,很少长句。恰似一根春竹,一节之后又生一节,中间掐断无伤大雅。”这是我们说的汉语的竹式结构。本文将详细对比汉语的竹式结构和英语的竹式结构。

一、英语的树式结构

1、英语的基本句式

英语的树式结构只要表现在句子有个基本主干;所有的枝桠都是从主干分出来的;句子的复杂化不影响主干部分。这个主干就是主谓对称原则。通过这个原则可以将英语句子分为传统的五种基本句型:

Ⅰ. The telephone rang. (SV)

Ⅱ. We are students. (SVP)

Ⅲ. Labour created man. (SVO)

Ⅳ. She sang us a song. (SV oO)

Ⅴ. He painted the door green. (SVOC)

我们不难看出,所有的基本句型都有SV机制,这也是英语中最基本的原则。既然英语句子是主谓机制突出的句式结构,主语和谓语严格保持一致,并且提纲挈领,主导和协调句中其它各种关系。分词、不定式、短语、从句等修饰成分都秩序井然、层相叠加于句子主干(即主语和谓语)前后,句式呈“聚集型”。因而,英语句子一贯都表现出主次分明,脉络清晰,严谨规范的特点。

因此,即使一个看似极其复杂,头绪不明的英语句子,只要耐心分辨、梳理其枝干,分析出其树型结构,便可以准确地把握句义。例如:The contrast between this knowledge and understanding of Kissinger’s tactics and this uncertaint y about his

strategy is characteristic of mostof what is written and said, not just about his role in the Middle East but about a whole range of Kissinger’s ventures, including the most important he has undertaken.分析此类复杂的英语复合句,首先要抓住句子主干。主干确定之后,整个句子格局便纲举目张了。该句的主句是“The contrast is characteristic of”。主语之后用介词“between”和连词“and”补进两个名词短语对主语进行补充说明。宾语是由介词“of”连接的一个“what”引导的从句,从句之后又用了两个介词短语对宾语进行补充说明,而在句尾又用了一个分词形式引导了一个状语从句来修饰“Kissinger’s ventures”。这样分析之后,枝杈树叶便条理分明地呈现出来。

2、树式结构表现为以整驭零的封闭性结构。

在句法层面上体现为层层控制,以大制小。徐通锵说过:“印欧语的句法结构是以大制小。”例如:

No joy can match that of a Communist when he joins the Party and becomes aware that he is no longer an isolated individual ,but one of the standard-bearers of communism,fighting in the vanguard to liberate his history, when he realizes that he has thrown in his lot with that of thousands upon thousands of his fellow creatures, to devote his life to winning freedom and happiness for millions.

在句法层面上此句表现为层层控制,叠床架屋,主干部分为No joy can match that…在when从句控制下又出现子层次that从句,同样在第二个when从句中,又出现另一个子层次that从句,而所有的从句都隶属于主干部分。“英语长句较多,而且结构比较复杂,往往从句里含从句,短语中有短语,宛如一棵大树,有树干,有树权,还有树叶。”英语句子无论怎样复杂化,都不会影响句子的基本主干。反之,如果这句话的主干部分没有出现,那么,它就不能完成其交际作用。

3、树式结构多句首封闭句尾开放,如“孔雀型”。

因英语句式是主干突出的树型结构,试图用英语表达复杂思想时,往往先得竖起主谓这根坚实的树干,而后再进行添枝挂叶,让它变得郁郁葱葱、茂密昌盛起来即句子内容充实起来。正因如此,英语句式常呈现出开门见山之态,最重要的信息和最能表达作者意图的句子通常出现在句首。待态度和观点亮明之后,再叙述理由或一一补全其它信息。英语句子句式多表现得头轻脚重,句尾的容纳性

非常之广,次要信息和复杂成分都可以通过分词、从句等诸多语法手段放置到句尾。

例如:

He had flown in just the day before from Georgia where he had spent his vocation basking in Caucasian sun after the completion of the construction job which he had been engaged on the south.

二、汉语的竹式结构。

汉语的竹式结构也可以从三个方面来说:汉语不存在一个主干结构,也没有主干和枝杈之分。汉语句子的构造是像竹子一样一层层拔起来的。在扩展时会引起结构的变化。

1、汉语的基本句式。

汉语句子不同于英语句子,并非围绕谓语动词扩展而成,而是依赖于字词之间的聚合融会,刘勰就曾在《文心雕龙·章句》中说道“夫人之立言,因字而生句,积句而为章,积章而成篇”。汉语句子并不存在着主干结构,也没有可以驾御全句的主谓关系,因此汉语句子更是显得灵活多变、自由松散,句式呈“流散型”。然而国内的一些汉语言学家基于长期对汉语句子深层结构的潜心挖掘和分析研究,认为有半数甚至半数以上的汉语句子都由“主题”与“述题”两部分构成。主题突出是汉语句式的显著特点。凭借这种主题结构,汉语主要可以分为六种语类:NP, S(分句),S’(主题性分句),VP, Pre P(前置词短语), Post P(后置词短语)。上述语类均可出现在汉语主题结构句中的主题位置上。

例如:

Ⅰ.这些话我不相信。(NP)

Ⅱ.他会说这些话我不相信。(S)

Ⅲ.这些话他会说我不相信。(S’)

Ⅳ.在桌子上他放了几本书。(Prep P)

Ⅴ·桌子上有书,床上不会有书。(Post P)

Ⅵ.说这些话我不赞成。(VP)

2、竹式结构表现为以零聚整的开放性结构。

之前提到过,汉语不存在一个主干结构,也没有主干和枝杈之分,汉语句子

的构造是像竹子一样一层层拔起来的。样的竹节可多可少,是开放性的,正好符合汉语句子界限不定的特点,构成句子的“竹节”是语音、语义凝在一起的团块,这个团块,有的叫做“顿”;有的叫“音句”;有的叫“句段”。竹式结构实质上指汉语造句法是以“积顿而成句”的。这个“顿”可能是词、词组、分句等。

例如:

彼,人也;余,人也。

长老,俺便同到小相房前商议去。

我撞过去,看小姐怎么样?

说着,便真要起来。

语的句子就是这样积顿而成句的,一个语音语义团块加上一个语音语义团块,再加上一个语音语义团块,一直加到说话人或写作人意思尽了,便加上一个句号,算作一个句子。团块与团块之间的联系可以靠虚词,也可以靠意合。

3、竹式结构多句首开放句尾收缩,如“狮子型”。

汉语句子主要是主题突出且层层递进的竹式结构。竹式结构的句子表达思想的步骤恰好与英语句子相逆,往往先阐述交代外围环境,再步步深入,节节展开,直至最后点出话题中心。具体说来,汉语句子如果由叙事部分和表态部分构成,通常是先摆明事情的来龙去脉,再交代清楚事情和情况,最后亮出自己的态度和观点,给出一个简短的表态和评论。因而汉语句子多显得头重脚轻,核心的信息经常到句末才出现,而句首却留出了广阔的空间来置放各种成分。比如: 丰富多彩。

生活丰富多彩。

他们的生活丰富多彩。

小王说他们的生活丰富多彩。

昨天小王说他们的生活丰富多彩。

英语句子多为句末开放,而汉语句子多为句首开放,这种差异凸显在两种句式不同的语序重心上。英语句子语序重心在前,倾向于在句首就表明态度、立场和观点,开宗明义,而具体叙述和分析的部分较晚出现,表现出“由一到多”的趋向。汉语句子则惯于在句首或开端罗列种种现象和事实,待把事物的各个方面作综合分析之后再进行总结归纳,表现出“由多到一”的趋向。

三、在对外汉语教学中的意义。

正确的认识和掌握汉语竹式结构与英语树式结构的区别与联系在对以英语为母语的对外汉语教学中有重要作用。通过对这点的研究,从事对外汉语的教师可以清楚的预见到以英语为母语的学生将可能犯得错误并加以纠正以及确定教学重难点,提高汉语学习者的遣词造句的能力。

参考文献:

[1] 连淑能.英汉对比研究[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3·

[2] 潘文国·英汉语对比纲要[M]·北京:北京语言大学出版社,1997·

[3] 刘润清·西方语言学流派[M]·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1995·

[4] 刘庆元·英汉句式结构研究[J]·郴州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1·

[5] 范仲英.实用翻译教程[M].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1994.

英汉语言在句型结构方面的一些主要差异

英汉语言在句型结构方面的一些 主要差异 一、英语重形合汉语重意合 就整体结构和表达方式而言,英语是一种形合性的语言,而汉语则是一种意合性的语言。英语的句子一般是按照固定的结构和方式来组织和表达的,偏重于形式;汉语的句子则是按照其字词的含义来组合和连接的,表达方式灵活多变,偏重于语意。英语句子之间的关系可以通过时态、标点符号、连接词等表示得一清二楚;而汉语句子之间的关系则要靠句子本身的语意来表现。 【例1】Another attempt, and you’ll succeed. 再试一次,你会成功的。 或:只要再试一次,你就会成功。 【分析】本句是一个由and连接的简单并列句,一般将来时态明确表明了两句间的动作关系。但汉语译文就比较灵活,句子之间的关系主要靠语意来表达,关联词可译(括号内译文)也可不译,习惯于不译。 【例2】 Now the integrated circuit has reduced by many times the size of the puter of which it forms a part, thus creating a new generation of portable miniputer. 【译文】现在集成电路成了计算机的组成部分,使计算机的体积大大缩小,从而产生了新一代的可携式微型计算机。

【分析】本句是由一个主句、一个定语从句和一个分词状语组成的主从复合句。主句用现在完成时,定语从句用一般现在时,再加一个由thus连接的现在分词短语作状语,通过时态、逗号、关联词和现在分词短语把各句之间的关系表达得非常清楚。而汉语则在对各句简单陈述的基础上,通过调整语序和运用“使”、“从而”的词意把各句之间的层层递进的因果关系表达出来。 掌握“英语重形合、汉语重意合”的差异是做好英汉互译的核心。英译汉时,要尽量在理清英语各句关系的基础上,打乱其原有的句式结构,按照“汉语重意合”的表达习惯和方式,重新组织句序;相反,在汉译英时,要把汉语各个分句的关系尽量用连接词、时态和标点符号等予以表示,最后按照英语的表达习惯组合成复杂的句子结构。例如,众所周知的,虽然“long time no see”(好久不见了)这句典型的中式英语也广为接受,但它是不符合英语表达习惯的,是典型的不顾英语语法和句型结构的误译。其实,按照英语的语法结构,应该这样表达:I t’s a long time since we saw. 此外,在做英译汉时,要尽量避免“翻译腔”。所谓“翻译腔”,就是指英文的意思虽然勉强能懂,但直译或硬译的痕迹到处可见,“洋味”太重,可读性太低。究其原因,一是实践较少,经验不足;二是语言能力有限,重形式而轻内容,没有掌握英汉两种语言的基本差别和一些必要的翻译技巧,见到什么就翻译什么。 【例3】 When a representative exceeds his allotted time, the President shall call him to order without delay. 【译文】(翻译腔)当一位代表超过他的分配时间,主席将告诉他命令,不要推迟。

英汉十大区别:英语重结构,汉语重语义

英汉十大区别:英语重结构,汉语重语义 一、英语重结构,汉语重语义 我国著名语言学家王力先生曾经说过:“就句子的结构而论,西洋语言是法治的,中国语言是人治的。”(《中国语法理论》,《王力文集》第一卷,第35页,山东教育出版社,1984年) 我们看一看下面的例子: Children will play with dolls equipped with personality chips, computers with inbuilt (成为固定装置的,嵌入墙内的;内在的,固有的)personalities will be regarded as workmates rather than tools, relaxation will be in front of smell television, and digital age will have arrived。 译文:儿童将与装有个性芯片的玩具娃娃玩耍,具有个性内置的计算机将被视为工作伙伴而不是工具,人们将在气味电视前休闲,到这时数字时代就来到了。 这句英语是由四个独立句构成的并列句,前三个句子都用简单将来时,最后一个句子用的是将来完成时,句子之间的关系通过时态、逗号和并列连词and表示得一清二楚。而汉语译文明显就是简单的叙述,至于句子之间的关系完全通过句子的语义表现出来:前三个句子可以看成是并列关系,最后一个句子则表示结果。 二、英语多长句,汉语多短句 由于英语是"法治"的语言,只要结构上没有出现错误,许多意思往往可以放在一个长句中表达;汉语则正好相反,由于是"人治",语义通过字词直接表达,不同的意思往往通过不同的短句表达出来。正是由于这个原因,考研英译汉试题几乎百分之百都是长而复杂的句子,而翻译成中文经常就成了许多短小的句子。 例如:Interest in historical methods had arisen less through external challenge to the validity of history as an intellectual discipline (身心的锻炼,训练;纪律,风纪,命令服从;惩戒,惩罚;学科,科目)and more from internal quarrels among historians themselves. 译文:人们对历史研究方法产生了兴趣,这与其说是因为外部对历史作为一门知识学科的有效性提出了挑战,还不如说是因为历史学家内部发生了争吵。 英文原句是个典型的长句,由27个词组成,中间没有使用任何标点符号,完全靠语法结构使整个句子的意思化零为整:less through...and more from构成一个复杂的状语修饰动词arisen。在中文翻译中,"产生兴趣"这一重要内容通过一个独立的句子表达,两个不同的原因则分别由不同的句子表达,整个句子被化整为零。 三、英语多从句,汉语多分句 英语句子不仅可以在简单句中使用很长的修饰语使句子变长,同时也可以用从句使句子变复

英汉语的基本句型对比

英汉语的基本句型对比 1、英语的基本句型 1.1主+谓 1)Gold glitters. 金子可以发光。 2)The bell rang. 铃声响了。 1.2主+系+表 1)Children are happy and gay. 孩子们幸福快乐。 2) He became an artist. 他成了艺术家。 1.3主+谓+宾 1)Bad workmen blame their tools. 自己笨,怪刀钝。 2) The farm hands hated him. 长工们恨透了他。 1.4主+谓+间宾+直宾 1)The husband bought his wife a new dress. 丈夫给妻子买了一件新衣。 2) Please hand me the cup.请把杯子递给我。 1.5 主+谓+宾+补 1)They named their son Jack. 他们给儿子取名杰克。 2) The victory sent our spirits rising. 胜利让我们精神振奋。 1.6 主+谓+宾+状 1)Fate has treated him pretty roughly. 命运待他极为不公。 2) His cruel remarks cut me deeply. 他那绝情的话语让我痛彻肺腑。1.7 主+谓+状 1)The building stood for many years. 那座建筑物历经多年未倒。 2) We live in China. 我们在中国居住。 2、汉语的基本句型 2.1动词谓语句 2.1.1主+谓 1)大家笑了。Everybody laughed. 2)莺歌燕舞Orioles sing and swallows dart. 2.1.2 主+系+表 1)解放区的天是明朗的天。The sky over the liberated area is bright. 2) 童年是难忘的。Childhood days are unforgettable. 2.1.3 主+谓+宾 1)暴风雨毁了许多房屋。The storm destroyed many houses. 2) 我认为这是可行的。I think this is feasible. 2.1.4 主+谓+间宾+直宾 1)他给她一条金项链。He gave her a gold necklace. 2) 你能借我5块钱吗?Could you lend me five yuan? 2.1.5 主+谓+宾+补 1)敌人逼他招供。The enemy forced him to confess. 2) 我们看见她跑了。We saw her run away. 2.1,6 主+谓+宾+状 1)他们待我很友好。They treated me very kindly. 2) 那人爱财如命。That man loves money like his very life. 2.1.7 主+谓+状

实用英汉对比与翻译

第二章英汉句式结构对比与翻译 一. 英文句式结构 基本上为主谓结构,可以扩展为5种: 主+谓、主+谓+宾、主+谓+宾+宾补、主+谓+宾+间宾+直宾、主+系+表。汉语中有部分句子与上述英文句子是对应的。 二. 中文句式结构 (一)主谓结构。(可分为主动和被动) (二)主题—评述句 1. 很多汉语句子是“话题性”很强的句子,即句子的前面是一个话题,后面是对话题的评述或陈述、描述。 如:他处境很危险;楼上住着个女工。 2. 其中话题跟后面的动词只是对这个话题所作的说明,不一定表示主语所指称的实体的行动或性质,或者后面根本就没有动词。 3. 结论:将此类句子翻译成英文时,需进行句式结构的调整,在整个句中找到可以在英文中作主语的词,然后再根据主语选择合适的动词,如果找不到主语,就需要添加主语,或将句子中动作的承受着作主语,变为英文的被动语态。 4. 主题—评述句可归纳为如下几种: ⑴动作承受者作话题。如:那件事我已经办好了。 ⑵双话题。如:我头疼。 ⑶动词或动词短语作话题。如:加入世贸组织利大于弊。 ⑷从句作话题。如:张三明天去美国,我觉得很奇怪。 ⑸地点作话题。如:桌上搁着一碗饭。 ⑹时间作话题。如:今天风和日暖。 (三)无主句 1.即“非主语句”,一种是没有主语的,叫无主句,还有一种是由一个词构成的,叫独词句,如:火!注意!这种句 子可以直译。 2.一般来说,无主句主要用于以下几种情况: ⑴表达客观、科学、公正的语气。汉语的一些科技材料或法律条文中往往使用无主句,目的是使表达的内容更科学、公正。这种情况下,无主句要以为英文的主谓结构时,一般都转化为被动语态,也就是使用原文的宾语做主语,因为被动语态不强调动作的发出者,可以比较准确地表达原文的语用效果。 如:要制造飞机,就要考虑空气阻力问题。Air resistance has to be taken into consideration when an airplane is to be made. ⑵表达不满又不失礼貌地语气。汉语中无主句多用来表达一种微妙的情感,在不强调施事者的情况下,表达自己的观点,不满等。在英语中,遇到同样的情况,一般较为广泛地使用被动语态。这样说话人可以避免对自己所说的话负责,听话人也不会感到说话人在把自己的主观意志强加给自己。所以,此类无主句可以译为英语的被动句。有时也可以用形式主语it,避开主观语气。 如:为什么总把这些麻烦事推给我呢?Why are these troubles always left to me? 有时也可以用形式主语it,避开主观语气。 如:学这一套,不如去学照相。It is better to learn photographing than to learn this stuff. ⑶省略第一人称主语“我”或“我们”。有时候为了直接表达自己的观点,说话人刻意省去了“我”或“我们”。这些无主句往往出现在较为正式的场合或正式的书面报告中,翻译成英文时可根据集体情况添加主语“我”或“我们”,最好不要将其转译为英语的被动语态。 如:希望一切问题都会迎刃而解。I hope that all the problems will be readily solved.

英汉句子结构比较与英汉翻译-精品文档

英汉句子结构比较与英汉翻译-精品文档 英汉句子结构比较与英汉翻译 “翻译是一种语言行为,须依靠两种语言的对比研究才能进行,其任务主要是达到语言上的对应。”东西方文化之间有相似性,也存在巨大的差异,而作为东西方文化的一部分,英语和汉语句子结构也是有同有异。其差异主要体现在英语重形合而汉语重意合、英语多用名词和介词而汉语多用动词、英语多用被动句而汉语多用主动句、英语多长句而汉语多短句、英语句子重心多在前而汉语句子重心多在后等。英汉两种句子的结构差异让译者在翻译时倍感压力。因此,英汉翻译中,必须按照汉语思维方式的特点,对原文进行适当的调整和转换,这样才能使译文通顺、流畅,符合汉语表达习惯。 一、形合和意合与省略和补充 (一)“英语是形合语言,句子结构严密,主谓分明,好比一棵大树,每个枝节都同主干直接或间接相连 汉语是意合语言,句子结构疏散,但形散而神不散,好比一盘散落的珍珠,错落而有致。汉语各分句主要通过逻辑关系和语序间接联系。”英语句子结构严谨,句间各个成分之间往往通过连词连接,少一个连词,就有可能引起英语句子在语法上的错误。因此,英语句子连接标志十分明显,往往必不可少。而汉语句子主要是靠语序和逻辑关系来连接句中的各个成分。汉语中也有不少连词,但是在许多句子中,省去这些连词,汉语句子依然是可 以为读者所接受的,并且也是符合汉语语法的正确句子。“基于英语句式和汉语句式的‘形合’与‘意合’之异,在英译汉的过程中,需要在保持语义连贯的前提下删减掉一些作用不大的连接成分,这样可使得译文更加简洁明了,文气流畅自然,从而更加突出原文的主要部分。”例如: 1,The present onslaught of vehicles poses a serous threat to ur-ban life and pedestrain peace of mind,译文:车辆横冲直撞,严重威胁着城市生括,路上行人无不提心吊胆。

汉英句式对比

汉英句式结构对比 文学院对外汉语0711 何晓楠07102089 摘要:语言研究通常是从共性和差异性两个方面着手。英语和汉语都是属于分析语,他们有共通之处。但同时,它们也有差异。汉语从词法上分属于孤立语;而英语则是曲折语。这说明汉语虚词与词序很重要,而英语则是靠词形的变化来表示词与词之间的关系。这使得汉语和英语在句式结构上夜表现出了明显的差异。突出表现在汉语的竹式结构和英语的树式结构的差异。正确的掌握这些差异对第二语言的学习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 关键词:树式结构;竹式结构;汉英语对比 Abstract:The research of the Language usually starts from two aspects,commonness and otherness.English and Chinese belong to Analytic Language,and they have something in common.Meanwhile,they also have something in different.From the morphology,Chinese belongs to analytic language,but English is fusional language.So we can find that function word and word order are very important in Chinese ,however,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word and word in English depends on the change of morphology.It also shows an obvious difference in sentence structures between Chinese and English,especially on the tree-structure of Chinese and the bamboo-structure of English.So it is important to understand these differences when you are learning the second language. Keywords:tree-structure ;bamboo-structure;contrast Chinese with English

英汉句式8大差别

比较标准的英汉8大差别 一、英语重结构,汉语重语义 我国著名语言学家王力先生曾经说过:“就句子的结构而论,西洋语言是法治的,中国语言是人治的。”(《中国语法理论》,《王力文集》第一卷,第35页,山东教育出版社,1984年) 我们看一看下面的例子: Children will play with dolls equipped with personality chips, computers with inbuilt personalities will be regarded as workmates rather than tools, relaxation will be in front of smell television, and digital age will have arrived。译文:儿童将与装有个性芯片的玩具娃娃玩耍,具有个性内置的计算机将被视为工作伙伴而不是工具,人们将在气味电视前休闲,到这时数字时代就来到了。 这句英语是由四个独立句构成的并列句,前三个句子都用简单将来时,最后一个句子用的是将来完成时,句子之间的关系通过时态、逗号和并列连词and表示得一清二楚。而汉语译文明显就是简单的叙述,至于句子之间的关系完全通过句子的语义表现出来:前三个句子可以看成是并列关系,最后一个句子则表示结果。 二、英语多长句,汉语多短句 由于英语是"法治"的语言,只要结构上没有出现错误,许多意思往往可以放在一个长句中表达;汉语则正好相反,由于是"人治",语义通过字词直接表达,不同的意思往往通过不同的短句表达出来。正是由于这个原因,英译汉试题几乎百分之百都是长而复杂的句子,而翻译成中文经常就成了许多短小的句子。 例如:Interest in historical methods had arisen less through external challenge to the validity of history as an intellectual discipline and more from internal quarrels among historians themselves. 译文:人们对历史研究方法产生了兴趣,这与其说是因为外部对历史作为一门知识学科的有效性提出了挑战,还不如说是因为历史学家内部发生了争吵。

英汉句法差异与译文语序调整

英汉句法差异与译文语序调整 一、引言 句法是语言学中的一个重要研究领域,它涉及到句子的结构和组织。不同语言之间存在着差异,英语和汉语的句法差异就是一个经常被研究的课题。对于翻译工作来说,句法差异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因素,因为它直接影响到译文的语序。本文将深入探讨英汉句法差异对译文语序的影响,并提出相应的调整方法。 二、英汉句法差异的主要表现形式 英汉句法差异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 词序差异 英语中一般采用固定的主谓宾语的词序,而汉语则可以自由地调整词序以突出句子的重点。这就导致了在翻译过程中需要对词序进行调整以符合目标语言的习惯。 2. 句子成分的组织差异 英语中句子的成分通常以主语-谓语-宾语的形式组织,而汉语则更注重通过状语的加入来增加句子的表达力。在翻译过程中,为了使译文更加自然流畅,需要根据句子的结构特点进行适当的调整。 3. 时态和语态的表达差异 英语中时态和语态的表达较为灵活,而汉语则相对简单直接。在翻译时需要注意将时态和语态准确地转换为目标语言的表达方式,以确保译文的准确性。 三、英汉句法差异对译文语序的影响 英汉句法差异直接影响到译文的语序,特别是在翻译成英语时更为明显。下面将分别从词序、句子成分和时态语态三个方面展开讨论。

1. 词序调整 英语中通常采用主谓宾的词序,而汉语中则更加灵活,可以通过调整词序来达到突出句子重点的目的。因此,在翻译成英语时,需要根据句子的结构和重点进行词序的调整。同时,需要注意英语中常用的动词短语和形容词短语放在主语前面,这也需要在翻译时予以考虑。 2. 句子成分的组织调整 英语中句子的成分通常以主语-谓语-宾语的形式组织,而汉语则常常通过状语的加入来增加句子的表达力。在翻译时,为了使译文更符合英语习惯,可以适当增加或调整状语的位置,以突出句子的重点。 3. 时态和语态的转换 在时态和语态的转换中,英汉句法差异也会对译文的语序产生影响。英语中时态和语态的表达较为灵活,因此在翻译成英语时,需要根据句子的时态和语态准确地进行转换,并调整译文的语序。 四、调整方法与例证 1. 词序调整的例子 汉语句子:“他买了一本书。”英文句子通常为:“He bought a book.” 在这个例子中,汉语的词序为主谓宾,而英语的词序为主-宾-谓。因此,在翻译时需要将主语和宾语的位置进行交换。 2. 句子成分的组织调整的例子 汉语句子:“我昨天在图书馆看了一本书。”英文句子通常为:“Yesterday, I read a book in the library.” 在这个例子中,汉语中的状语“昨天”放在了句首,而英语中通常将状语放在句子的开头或结尾。因此,在翻译时需要将状语的位置进行调整。

英汉语句法结构比较与对比

英汉语句法结构比较与对比 英汉语句法结构是指句子从结构上来看所呈现出的形式组织和表达方式。英汉语句法 结构在形式和内容上具有差异。本文进行英汉语句法结构的比较,以便更好地理解两种语 言的语法结构。 英语的语法结构 英语中基本概念是“主语+谓语+宾语”,这是英语句法结构的基础。当句子变得复 杂时,英语的语法结构会变得更加复杂。例如,名词短语和形容词短语可以作为主语和宾语。同时,英语的语法结构还可以使用从句和分词,并称其为其他语法分支。 英语可以在交际意义上进行修饰、注释和限制,句子结构不会因此受到影响。此外, 英语还可以用于倒装和省略,让语句更具灵活性和多样性。 汉语是一种表示时间动态、明确地表达主谓关系的语言。汉语句子的语序基本上是由“主语+谓语+宾语”组成。 在汉语中,名词短语是不带任何标记的,关系在语句结尾处表达。动态关系、时间关 系和语义关系都非常明确。汉语语法结构较为严格,不太灵活,但是可以使用修饰词、补语、状语等语法成分进行修饰。 此外,汉语还有一种句子特点——主题突出,即在一段语言中,前部分较长,语气重,表述较为煽动人心,后部分相对较短,草草结束。这种语言结构特点满足汉语对对话和朗 诵方式的需求。 英汉语法结构在形式和内容上具有显著的差异。本文在句子结构、修饰语、语气等方 面进行了比较和对比: 1. 句子结构 2. 修饰语 在英语中,修饰语可以放在句子中的任何位置,包括主语、谓语和宾语之前或之后。 其中,名词短语还可以用作主语、宾语和定语。在汉语中,名词短语通常位于主谓后面。 修饰语在汉语中通常是定语或状语,而在英语中不仅南无定语和状语,并且还包括形容词、形容词短语和副词等修饰词。 3. 语气 在英语中,语气可以通过语调和语气词来表达。英语句子的语气比汉语更加灵活和多样,这意味着英语的语法结构可以更多地依赖于语气来表达意义。在汉语中,语气的表

英汉句子结构差异

英汉句子结构差异 英汉两种语言用于书面表达时,虽然两者在过程上有相似之处,但也有着明显的差异。比如:一些词汇就其内涵,外延而言在两种语言中不尽相同;用词习惯也不同,英语中少 用动词,以名词和介词占优势;语序上有着明显的区别,如定语,状语,宾语的位置。语 篇模式差异,汉语中只有“文首型”与英语语篇模式相同;另外还有行文格式,文化层面 上的等等差异。这种差异在句子结构中反映得尤为明显。 英语是形合型(hypotaxis)语言,句子以主谓结构为主干,以谓语动词为中心通过大 量反映形式关系的动词不定式、分词、介词、连词、关系代词、关系副词等把句子其他成 分层层搭架,呈现出由中心向外扩展的空间图式。汉语则属于意合型(parataxis)语言, 即通过多个动词的连用或“流水句”,按时间顺序,一件一件事交代清楚,一层一层铺开,呈现的是一个时间顺序的流水图式。复合句是英语的特色,而连动句、流水句是汉语的特点。学习者在写作中造句时遇到的障碍是:不习惯将自己的思想用繁多的形式手法表现出来。汉语对英语写作的干扰表现为:作文中残缺旬、溶合句、一连串的简单句或连串旬式 雷同的复合句充斥全篇。如:“The trees are bare.The grais brown.The landscaoe seemsdrab."这是个溶合旬,3个句子用逗号断开,与汉语句式一模一样。地道的英语应表述为;“The brown graand bare treesform a drab landscape.”英汉句子结构方面存在 的诸多差异,使学习者往往不自觉地用母语句子结构的形式,作为他们思维过程中构成一 个思想的模式,当他们以英语对这一思想作出书面表达时,英语句子在结构上就明显带着 汉语句子的痕迹,出现“翻译腔”。因此,在进行英语写作时,应注意句子从意合到形合 的转换,把多个汉语句子表达的信息通过各种修饰限制关系容纳剑一个复杂的句子中。同时,再对常用的从句做点句法的修改,就可点石成金。 2实用状语句式举例 2.1状语从句的应用 英语语言本身起连接过渡作用的词语特别多,且这类词语在语段中出现的频率相当高。而汉语在许多情况下并不需要一定的语法手段或者其他语言手段(相当于英语中的过渡词语)来表现。由于没有注意到过渡词的运用,结果写出的语段缺乏连贯性(如上所示)。但 是当学习者意识到这点差别时,就会很注意使用意义明确的连词,句子中频现because,although,so…that…等等,却忽略了一些类似连词作用的介词和介词词组。比如: 1.)Sendusamessagein caseyouhaveanydifficulty.万一有什么困难就给我一个信儿。 2.)Weagreetorentthehouseon conditionthatthe roofbe repaired。如果把房顶修好,我们同意租用这房子。 当文中的句子全是完整的状语从句时,整篇文章显得呆板,罗嗦,因此,可适当地做 些省略,是句子既连贯,又简洁。

英汉语句法结构比较与对比

英汉主语的对比与转换 英语句子结构严谨,主语突出;汉语句子逻辑性强,主题突出。这些差异给英汉转换时主语的确定带来了一定的困难。针对这种现象,试图对比分析汉英主语,并在此基础上讨论了汉译英时主语确定的几种策略。 在翻译实践中,我们经常会发现,自己能够正确理解英语句子中的每个单词或词组,但不知为什么译出的汉语怎么读都觉得不通顺、不地道。从根本上说,这是因为英汉两种语言之间的差异不仅体现在词汇层面上,而且还显着地体现在句子结构上。英语句子结构严谨,主语突出,属屈折性语言;汉语逻辑性强,主题突出,属分析性语言。因此,要提高翻译水平,必须对两种语言的差异有所认识,翻译时才能有意识地避免欧化的汉语或汉化的英语。进行英汉主语对比分析是关键,希望它能给我们学习英汉两种语言及互译带来少许裨益。 1汉英主语对比 主语在英语句子中是一个非常重要的成分。其功能很强,英语需要把主谓关系纳入一定的关系中去处理,谓语必须与主语一致,主谓语结构是英语句子的主轴与核心。一般情况下, 英语中的主语是不可缺少的。因此,英语的句法特征是形合的。而汉语中的主语功能相对就较弱,没有主语也可以成句。另外汉语中的主谓搭配关系也十分灵活,通过语境来融合其间的语义关系,形成一种意义上的联系,主语和谓语也不需要在数、时态和语态上保持一致。汉语句法特征是意合的。 1.1主题Vs主语 主语显着的语言是指该语言的核心句型是主语+谓语构成的框架,而主题显着是指由主题+述题构成的句式。主题即句子的起首部分,相当于“话题” ,述题是针对“话题”发表的信息或评论,通常是“新的信息”。汉语句子的主题可能是名词结构,与主语一致,但在很多情况下还可能是其他成分。 (1)昨天的事多亏你帮忙。 Thank you for your help yesterday. 本句的主题“昨天的事”虽然是个名词词组,但它显然游离于“主谓”结构之外,不能将其译成英语的主语。 1.2有灵Vs无灵 英语与汉语句子的另一个重要差异是,英语常用无灵主语,即用无生命的物体或抽象概念的名词或各种形式的非谓语动词充当主语。而汉语则常用有灵主语,即用有生命的人或动物作主语。英语较注重“什么事发生在什么人身上” ,而汉语则较注重“什么人怎么样了”。 (3)我一想到还要在这里再呆一年就浑身不舒服。 The thought of spending another year makes me physically sick. 汉语句子用的是有灵主语“我”,可英译文中却没有用I作主语,而是用了无灵主语thought, 这一点正符合了英语中“什么事发生在什么人身上”的表达。 1.3零主语Vs形式主语 英语句子常常必须有主语,有时找不到表示事物或人的名词或代词作主语时,就用“it” 作形式主语。尤其在表示天气、时间、距离、度量等概念时,这种与汉语思维方式的差异就显得尤为突出。相比较而言,汉语中主语的使用灵活得多,而且常常可以省略。只要通过上下文可以判断句子的主语,主语就没必要出现,此时所用的就是我们常说的“零位主语”。英语中的形式主语是汉语所没有的,而汉语的零位主语在英语中也是不存在的。

知识点滴 汉英对比:形合意合

形合意合 形合法(hypotaxis)是指句子与词的组合在外部形态上有明显的标记,当形态标记不充分的时候,还可用其他语法手段来显示词组、句子、句群中各成分之间的相互关系; 而意合法(parataxis)是指词与词、句子和句子之间的组合往往在外部形态上没有明显的标志,而主要依靠意义上的关联来"粘合"。 英语和汉语属于不同语系,在句法上各具特色,大相径庭。 尽管两种语言中均有形合法和意合法,但总的来说,英语句法形式要求比较严格,是重形合的语言,各种语法范畴在其中都有全面的体现,如有较明显的形态标记、较鲜明的词类及丰富的连词等。英语的形合手段多种多样,主要运用连词、关系代词或关系副词,此外还使用分词、动名词、介词短语和不定式。 较之英语,汉语却没有严格意义的形态变化,没有显形的词类分别,是重意合的语言。汉语句子除依靠意义去组合外,还有一套句法联系手段,如采用语序、词语本身、词汇接应、结构平行、重叠形式、重复、推理和非推理等"粘合"手段进行意合。 对汉语语句的理解常常是靠对语义关系的敏感性和语境达到的,而不是求助于话语的形式完备。 由于英汉两种语言在形合法和意合法上的差别,因此英译汉时可根据实际情况分别采用意合法或形合法。 一、采用意合法 由于英语的句式重形合、汉语的重意合,所以英译汉时许多具有形合特点的英语句式有必要转换成具有意合特点的汉语句式。翻译如果一味拘泥于原文的形式,保留其形合的特点,往往会使译文罗嗦、不自然,形成翻译腔。 试比较下面各英文例子的两组汉语译文: (1)He spoke so well that everybody was convinced of his innocence. a. 他说得那么好听,以至于每一个人都相信他是无辜的。 b. 他说的那样好听,谁都相信他是无辜的。 (2)If you turn to the left, you will find our institute at a distance. a. 如果你向左转弯,你就可以远远看到我们学校。 b. 向左转弯就可以远远看到我们学校。 (3)I can't trust him, because he is not honest. a. 因为他不老实,所以我不相信他。 b. 他不老实,我不相信他。 (4)We took off and flew over the city and slowly gained height. a. 我们起飞了并且飞过城市并且慢慢飞高。 b. 我们起飞了,飞过城市,慢慢飞高。 (5)The cat ate the mouse that ate the malt that lay in the corner of the house. a. 猫吃了那只吃了放在房子角落里的麦芽糖的耗子。 b. 猫吃了耗子,耗子吃了放在房子角落里的麦芽糖。 以上英语句子中的各个成分(如词、词组、分句)之间都有连接词(so that; if; and; because; that)来表示相互之间的逻辑关系,结构形式比较严谨。通过比较各例的两个汉语译文,我们就会发现:译文a保留了原文的重形合的特点,因而显得生硬罗嗦,"翻译腔"十足;而译

英语无灵句与汉语有灵句的句法对比及翻译1

英语无灵句与汉语有灵句的句法对比及翻译 英语中有些句子用无生命(inanimate)的抽象名词或代词做主语的现象较常见,这种句子常被称谓无灵句。汉语用有生命(animate)的代词或名词做句子主语的情况较普遍,这种句型常被称谓有灵句。无灵句与有灵句是相对而言的,从句法结构上看,无灵句式结构严谨、工整,是从静态向动态过渡,虚化行为的主体,但表达思想和感情显得较自然、公正、客观。从语法功能上讲,无灵句语气更显委婉、间接,只注重行为的结果,而不顾使事的主体。O. Jespersen (1951)认为无灵句是:“作者以局外人的身份(out of that picture),躲在非人称语言之后(behind impersonal language)与读者进行交际。”汉语多用有灵句,旨在突出有生命的成分担任句子的使事主体,以增强传递信息的可信度,这种句型往往体现“以人为本”,“万物皆备于我”的汉民族的思维模式:多以自我视角为出发点,认为只有有灵使事才具有行为可能,这种表达习惯语序感强、语气直接、语义明了、语言生动、富于动感。刘密庆先生(1991)对汉语的这种特点曾有很精辟的论述:“汉民族注重思维形态上的主体性,认为任何行为都只可能是人这个主体完成的……”。下面拟从四方面对英语无灵句和汉语有灵句进行对比讨论。 一、英语无灵句的“事非人为”与汉语有灵句的“事在人为” 以英语为母语的交际者使用和理解无灵句不会有任何困难,因为这种句型是在交际中自然习得的,这种表达方式自然也就成了他们用英语进行思维和表达的一部分。但对于母语是汉语的交际者而言,往往不习惯这种表达方式,因为汉民族惯用有灵句,如将英语无灵句译成汉语时,往往需要调整句子结构,按汉语思维和表达习惯,把英语的无灵静态句转换成汉语的有灵动态句,在进行英汉互译时,应加以考虑,注意两种句型的相互转换。例如: 1. An idea suddenly occurred to me. 我突然想到了一个主意。 2. Her sighs made it clear that she was unhappy. 她唉声叹气说明了她很忧愁。 3. The sight of the river reminds me of my hometown. 一看到这条河,我便想起我的故乡。 4. The plan strikes me as ridiculous.

英汉句法结构对比

英汉句法结构对比 吕叔湘先生曾说过,“要认识汉语的特点,就要跟非汉语比较,要认识现代汉语的 特点,就要跟古代汉语比较;要认识普通话特点,就要跟方言比较。无论语音、语汇、语法,都可以通过对比来研究”。下面从翻译的角度出发,通过例子对英语和汉语进 行比较、分析,以期准确地把握英语的语言特点及精神风貌,尽量把这种“特点”和“风貌”真实地反映到汉语译文中。 一、英汉句法结构的互换 A. 英语简单句可转换成汉语复合句 例1: This attitude has been described as anything from a “ merciful loss of memory” to “ escapist therapy ”. 【译文】人们对这种态度议论纷纷,有的说是“好心的遗忘”,有的说是“逃避现实的疗法”。 【分析】英语简单句一汉语联合复句• 例2: His superior grades at high school enabled him to enroll at the tuitio n-free Beiji ng Un iversity. 【译文】由于中学成绩优异,他免费上了北京大学。 【分析】英语简单句一汉语偏正复句的因果句. 例3: His weariness and the increasing heat determined him to sit down in the first convenient shade. 【译文】她很疲惫,也感到越来越热,于是决定一遇到有阴凉的地方就坐下来休息。 【分析】英语简单句一汉语偏正复句的因果句. B. 英语并列句、复合句可转换成汉语简单句 例1: He doesn' t know what life means to him. 【译文】他不知道人生的意义。 【分析】英语主从复合句一汉语简单句.

英汉语句法结构比较与对比

英汉语句法结构比较与对比

英汉主语的对比与转换 英语句子结构严谨,主语突出;汉语句子逻辑性强,主题突出。这些差异给英汉转换时主语的确定带来了一定的困难。针对这种现象,试图对比分析汉英主语,并在此基础上讨论了汉译英时主语确定的几种策略。 在翻译实践中,我们经常会发现,自己能够正确理解英语句子中的每个单词或词组,但不知为什么译出的汉语怎么读都觉得不通顺、不地道。从根本上说,这是因为英汉两种语言之间的差异不仅体现在词汇层面上,而且还显着地体现在句子结构上。英语句子结构严谨,主语突出,属屈折性语言;汉语逻辑性强,主题突出,属分析性语言。因此,要提高翻译水平,必须对两种语言的差异有所认识,翻译时才能有意识地避免欧化的汉语或汉化的英语。进行英汉主语对比分析是关键,希望它能给我们学习英汉两种语言及互译带来少许裨益。 1 汉英主语对比 主语在英语句子中是一个非常重要的成分。

其功能很强,英语需要把主谓关系纳入一定的关系中去处理,谓语必须与主语一致,主谓语结构是英语句子的主轴与核心。一般情况下,英语中的主语是不可缺少的。因此,英语的句法特征是形合的。而汉语中的主语功能相对就较弱,没有主语也可以成句。另外汉语中的主谓搭配关系也十分灵活,通过语境来融合其间的语义关系,形成一种意义上的联系,主语和谓语也不需要在数、时态和语态上保持一致。汉语句法特征是意合的。 1.1主题Vs主语 主语显着的语言是指该语言的核心句型是主语+谓语构成的框架,而主题显着是指由主题+述题构成的句式。主题即句子的起首部分,相当于“话题”,述题是针对“话题”发表的信息或评论,通常是“新的信息”。汉语句子的主题可能是名词结构,与主语一致,但在很多情况下还可能是其他成分。 (1)昨天的事多亏你帮忙。 Thank you for your help yesterday. 本句的主题“昨天的事”虽然是个名词词组,但它显然游离于“主谓”结构之外,不能将其译成英语的主语。

汉英语言表达方式对比

汉英语言表达方式对比 汉英语言表达方式对比 1 概念与形式的对立统一 一抽象思维与形象思维 英语重视抽象思维,擅长使用抽象概念表达具体事物。语言上英语常常使用大量涵义模糊、指称笼统的抽象名词来表达复杂的理性概念,给人一种“虚、暗、曲、隐”的感觉。这对习惯于形象思维的中国人来说,既有理解上的困难,又有表达上的困难。因此,翻译时,要抓住本质的东西,大胆地采用符合汉语表达习惯的归化方法。 中国人重视形象思维,善于用形象表达抽象概念。语言汉语更倾向于用具体的形象来表达空的概念。 he wondered whether his outspokenness(n. 坦白,直言相告) might be a liability(n.债务) to his friend. 他怀疑他的直言对他的朋友来说是否会是一种债务。 他怀疑自己的坦率是否会给他的朋友带来思想负担。 英语的这种独立语结的模糊性和汉语的正好相反 his outspokenness=he was outspoken(语义结构) a liability to his friend=his friend had a liability(in his mind)(语义结构) he sought the distraction of distance.

distraction是个名词(名词化,distract派生来的),但在该句中仍保留动词的语义(vt. 分散……的注意力),其语义特征要求这个词必须要有它的动元,其语义结构应该是he distracted sb.,即发出该动作的施事(句法上的主语)和受事(句法上的宾语。) distance 也是个名词(名词化,distant派生来的),其语义结构应该是he was distant from sb. 因此,我们可以得出结论,这个句子包含两个移动的核结构。那就是: 1 he could distract others. 别人注意不到他 2 he was distant from others. 他远离别人 按照自然的逻辑将两个事件合并在一起,就是“他远离别人后,别人就注意不到他”。 这句话还有一个主要的核心动词sought(寻求),在句中连接后面在英语中被看做概念化的事件名词(the distraction of distance),构成句法上的“主谓宾“结构,而the distraction of distance又分别表达两个不同的因果关系很强的事件,sought在句中将he和the distraction of distance在语义上连接起来,说明了the distraction of distance是he sought的客体。因此,使用具体词语表达的话,该句应翻译成: 他想远走高飞,免得心烦。(同时要注意语用的功能)。 the main land mass of the united states lies in the central north america, with canada to the north, mexico to the south, the atlantic ocean to the east and the pacific ocean to the west.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