输血应知小常识
- 格式:doc
- 大小:16.50 KB
- 文档页数:3
输血科应知应会知识输血科是医院内非常重要的科室之一,负责为病人提供输血服务。
在日常工作中,输血科的医务人员需要具备一定的专业知识和技能。
本文将介绍一些输血科应知应会的基本知识,帮助读者更好地了解相关内容。
1. 输血的定义与目的输血是指将供血者的血液或其血液成分经过特定处理后输注给受血者,以补充患者体内的血液成分,提高其供氧能力和代谢功能。
输血的目的主要有:补充血量和减少贫血;输送凝血因子和提供凝血功能;提供免疫功能等。
2. 输血的适应证与禁忌症输血并非对所有病人都适用,有一定的适应证和禁忌症。
适应证包括严重贫血、严重失血、凝血功能障碍等;禁忌症则包括急性溶血反应史、输血反应史、血型不合等。
在进行输血前,医务人员需要仔细评估病人的情况,确保输血的安全性和有效性。
3. 输血血液成分的选择根据病人的具体情况,输血可以选择全血、红细胞悬液、血小板悬液、新鲜冷沉淀等不同的血液成分。
全血适用于急性失血、休克等病情;红细胞悬液主要用于红细胞减少或功能障碍;血小板悬液用于血小板减少或功能障碍;新鲜冷沉淀则用于血浆凝固因子缺乏。
4. 输血的前准备工作在进行输血前,需要进行一系列的准备工作。
首先,医务人员需要核对病人的个人信息、血型和配血结果,确保输血的准确性。
其次,检查输血管道是否通畅,消毒皮肤并进行穿刺。
然后,确定输血速度和输血量,并进行必要的病情观察。
5. 输血的注意事项在进行输血过程中,有一些注意事项需要遵守。
首先,输血过程中需要定期监测病人的生命体征,如血压、心率等。
其次,严格遵守输血速度和输血量的要求,以防止过快或过多导致输血反应。
此外,输血后还需要观察病人的反应情况,并及时处理输血相关的并发症。
6. 输血的不良反应与处理尽管输血是为了救治病人,但在实际操作中依然存在一定的风险。
输血反应是指在输血后,病人出现的不良反应。
常见的输血反应包括过敏反应、溶血反应、感染等。
当出现输血反应时,医务人员需要及时停止输血,处理病人的不良症状,并及时上报相关部门。
常用输血知识输血是一种重要的医疗手段,在拯救生命、治疗疾病方面发挥着关键作用。
但对于大多数人来说,输血的相关知识可能还比较陌生。
下面,就让我们一起来了解一些常用的输血知识。
一、输血的定义和目的输血,简单来说,就是将血液或血液成分通过静脉输注给患者的一种治疗方法。
其主要目的包括:1、补充血容量:当患者因大量失血、严重脱水等原因导致血容量不足时,输血可以迅速增加循环血量,维持血压和组织灌注。
2、纠正贫血:对于因各种原因引起的贫血患者,如缺铁性贫血、再生障碍性贫血等,输注红细胞可以提高血红蛋白水平,改善缺氧症状。
3、补充凝血因子:某些患者由于凝血因子缺乏导致出血倾向,如血友病患者,输注相应的凝血因子可以帮助止血。
4、增强免疫力:输注血浆中的免疫球蛋白等成分,可以增强患者的免疫力,有助于抵抗感染。
二、输血的类型1、全血输注全血是指将采集的血液未经分离处理而直接输注给患者。
但在实际应用中,全血输注相对较少,因为全血中各种成分的含量和比例不一定适合每个患者的具体需求。
2、成分输血成分输血是将血液中的各种成分,如红细胞、血小板、血浆等,分别制备和储存,然后根据患者的病情需要选择输注相应的成分。
这种输血方式更加精准和有效,可以减少不必要的输血反应。
(1)红细胞输注:适用于贫血患者,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可选择浓缩红细胞、悬浮红细胞或洗涤红细胞等。
(2)血小板输注:用于血小板数量减少或功能异常导致出血风险增加的患者,如白血病、再生障碍性贫血等。
(3)血浆输注:主要用于补充凝血因子、白蛋白等,常用于凝血功能障碍、低蛋白血症等患者。
三、输血的适应证和禁忌证1、适应证(1)急性大量失血:如外伤、手术等导致的大量出血,失血量超过自身血容量的 30%。
(2)慢性贫血:血红蛋白低于 60g/L 且伴有明显症状者。
(3)血小板减少性疾病:血小板计数低于 20×10⁹/L 或有明显出血倾向者。
(4)凝血功能障碍:如血友病、弥散性血管内凝血(DIC)等。
关于输血应知小知识之迟辟智美创作1、一个单元的血小板是几多毫升?浓缩血小板是由全血制备,以单人份全血(200 mL 或400 mL 全血)经离心法提取的较纯的血小板制品.200 mL 全血制备的血小板含量为 1 个单元(约 20~25 mL).2、一个单元的冷沉淀是几多毫升?200 mL 血液可提取 1 单元血浆,1 单元新鲜冰冻血浆在 4℃融化后的沉淀物质为1 单元冷沉淀.冷沉淀一般一袋是1 个单元,一袋规格约 20-30 mL.3、连续输注血浆,是否需要用生理盐水冲管?输血前后用静脉注射生理盐水冲刷输血管道.连续输用分歧供血者的血液时,前一袋血输尽后,用静脉注射生理盐水冲刷输血器,再接下一袋血继续输注.因此,两袋血浆之间(一般都是分歧献血员)需要用生理盐水输注.4、连续输入几个单元的冷沉淀需要冲管?冷沉淀主要是弥补纤维卵白原和(或)Ⅷ因子,输注要求中提到以患者可以耐受的最快速度进行.输注冷沉淀时,一般成人的经常使用剂量为每次输注8~10 个单元,冷沉淀一袋为 20~30 mL,每袋输注时间约 5 分钟内,因此,开始输注冷沉淀时护士需要在病床边等着.现在冷沉淀规格最年夜的是两个单元一袋,输 10 单元至少 5 袋,冲刷管道每袋之间至少 50 mL生理盐水才华完全冲刷干净.5、抢救时 1 个留置针可以同时输血和其他液体吗?严禁同一通路同时输入分歧供血者的血液及液体.输注的红细胞制剂内不成加用任何药品,特别是乳酸林格液、5%GS 或 5%GNS,否则可使红细胞发生凝固、凝集或凝血.如果在同一个留置针上同时输血和其它液体,则有可能致血液发生蜕变,因此需要开通另一通道.6、同时输入两种血制品,应该先输哪一种?临床经常使用的成份血包括冷沉淀、血小板、新鲜冰冻血浆、普通冰冻血浆、红细胞等.同时输几种血制品时,应先输血小板.备注:一般认为,血小板功能随着保管时间的延长而下降,要求取回后应立即输注.血小板应在取出后30 min 内输完,未输入前继续轻微晃动,但切忌剧烈摇动,以防血小板损伤,并以病人可耐受的最快速度输注,以便迅速到达一个止血水平.7、冰冻血浆和去白悬浮红细胞,先输哪一种?依照血液成份离开输血科的保管环境状态下,有效成份失活快慢来说,一般输注顺序是血小板→冷沉淀→血浆→红细胞.8、输过血的套管针需要拔失落吗?能不能输另外液体?10、输血后要用地塞米松吗?输血前为预防输血反应,医嘱会给予苯海拉明注射液、地塞米松注射液、葡萄糖酸钙注射液、异丙嗪注射液等.如果没有呈现输血反应,一般认为不需要再用地塞米松.。
输血相关知识汇总输血是一种常见的医疗救治手段,可用于治疗贫血、止血和血液病等疾病。
本文将为您介绍输血相关的知识,包括输血的适应症、禁忌症、输血的种类、输血前的准备和输血后的护理等方面内容。
1. 输血的适应症输血适应症是指需要将血液或血液制品注入患者体内,以促进血液循环和维持正常的生理功能。
输血的适应症包括但不限于以下情况: - 失血过多导致贫血,如严重外伤、手术出血等;- 血液病患者,如再障、再生障碍性贫血等;- 预防或治疗手术相关的贫血;- 具备并发症风险的患者,如围手术期出血风险高的患者;- 某些遗传性疾病导致的贫血,如地中海贫血等。
2. 输血的禁忌症输血的禁忌症是指某些情况下禁止进行输血,以避免不良反应和并发症的发生。
输血的禁忌症包括但不限于以下情况:- 无明确的输血指征;- 患者主张拒绝输血或宗教信仰不允许输血;- 存在严重的心血管疾病或者肺水肿等情况;- 既往输血反应严重或出现畸胎儿综合征;- 存在输血引起的传染病风险,如艾滋病、病毒性肝炎等;- 过敏体质或存在输血相关的过敏反应。
3. 输血的种类输血可以根据血液的来源和治疗目的进行分类。
常见的输血种类包括以下几种:- 全血输注:将含有红细胞、血小板和血浆成分的全血直接输注给患者;- 红细胞悬液输注:将红细胞经过特殊处理悬于生理盐水中输注给患者,用于治疗贫血;- 血小板浓缩物输注:将从全血中分离出的血小板浓缩物输注给需要的患者,用于止血;- 血浆输注:将血浆注入患者体内,用于纠正凝血异常和改善循环容量;- 白蛋白输注:将人体制备的白蛋白制剂输注给患者,用于改善血浆蛋白缺乏;- 适宜者间输血:指亲属或者恩人之间通过配型合适的血液互相输血。
4. 输血前的准备输血前的准备是确保输血过程安全有效的重要措施,主要包括以下方面:- 完善的病史询问和体格检查,了解患者过敏史、既往输血史和疾病情况;- 进行血液学和血型学检查,确定输血所需的数量和类型;- 存储血液和制备输血设备;- 静脉通路的建立和输血前的护理措施;- 输血前进行兼容性试验;- 进行输血性疾病的筛查。
医务人员输血相关制度应知应会内容1.输血相关的法律、法规有哪些?答:《中华人民共和国献血法》1998年10月1日施行《医疗机构临床用血管理办法》2012年8月1日施行《临床输血技术规范》2000年施行2.我国实行何种献血制度?答:无偿献血制度3.我院临床输血管理委员会的组成和职责?答:主任委员:xx副主任委员:xx成员:成员由医务部门、输血科、麻醉科、开展输血治疗的主要临床科室、护理部门、手术室等部门负责人组成。
医务、输血部门共同负责临床合理用血日常管理工作。
职责:(1)认真贯彻临床用血管理相关法律、法规、规章、技术规范和标准,制订本机构临床用血管理的规章制度并监督实施;(2)评估确定临床用血的重点科室、关键环节和流程;(3)定期监测、分析和评估临床用血情况,开展临床用血质量评价工作,提高临床合理用血水平;(4)分析临床用血不良事件,提出处理和改进措施;(5)指导并推动开展自体输血等血液保护及输血新技术;(6)承担医疗机构交办的有关临床用血的其他任务;(7)召开输血管理委员会工作会议每年二次以上,记录齐全,内容充分。
4.输血科提供的成分血有哪几种?答:红细胞悬液、血浆、血小板、冷沉淀、全血。
5. 临床用血前评估和用血后疗效评价答:1、根据实验室检测指标进行用血评估①、血红蛋白≤70g/L外科病人。
②、血红蛋白≤60g/L内科病人。
③、凝血因子缺乏病人。
也可根据患者具体情况进行用血评估2、用血后疗效评价①、输血治疗后的效果:应包括症状体征及输血指征的复查结果。
②、是否有输血不良反应,类型、处理情况及转归。
6. 临床用血申请分级管理制度?急救输血怎么办?答:临床用血申请分级管理制度:同一患者一天申请备血量少于800毫升的,由具有中级以上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的医师提出申请,上级医师核准签发后,方可备血。
同一患者一天申请备血量在800毫升至1600毫升的,由具有中级以上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的医师提出申请,经上级医师审核,科室主任核准签发后,方可备血。
输血应知应会问输血是一项非常重要的医疗措施,可以帮助体内缺血的病人增加血液量,使得身体内各个器官和组织可以正常运转。
但是,由于输血涉及到很多注意事项,因此我们在接受输血时需要问医生一些问题以了解手术的详细情况以及风险。
本文主要介绍在输血过程中,应该问哪些问题。
1. 输血为什么要做?输血是因为身体缺乏足够的血液,使得身体的各个器官无法正常运行。
因此通过输血来增加血液量,并恢复身体各个器官和组织的正常功能。
但是,输血并不是适用于所有人,因此我们需要问医生真正的答案。
2. 输血前需要做哪些准备?在接受输血之前,病人需要进行一些通常的检查以保证身体正常运行,同时要检查自己是否对输血液体进行过敏反应,尤其是对于同种异體血,更是如此。
此外,病人还需要遵照医生的嘱咐适当地饮食看护,这样才能够成功接受输血。
3. 输血中会涉及到哪些风险?输血涉及到一定的风险和副作用,尤其是当病人接受异血时,更是如此。
最常见的风险包括输血液体感染,输血反应,输血后非典型肺炎等。
因此,在接受输血之前,病人应该询问医生是否有风险,并了解相应的风险防范措施。
4. 输血后需要注意什么?输血一般比较快速,可以在几分钟内完成。
但是,输血后还需要注意一些事项,以确保身体恢复得尽可能好。
首先,病人需要在输血后接受专业医护人员的监测,以确保身体未出现任何过敏反应。
其次,病人需要遵守医生的协助对于饮食以及日常生活的建议,以确保身体能够恢复正常状态。
总之,输血是一项非常重要的医疗措施,它可以帮助体内缺血的病人恢复正常,但是在接受输血之前,我们需要了解更多的关于输血的信息,以保护自己的身体,避免不必要的风险。
如果我们可以正确地问医生相应的问题,那么我们在接受输血时的保护意识会得到极大的提高,并能够更好地恢复健康。
输血科普小知识输血是一项重要的医疗技术,常用于救治失血性休克、贫血、血友病等疾病。
但是,由于输血涉及到血型不同、免疫反应等复杂的生理过程,故而需要严格的操作规范和安全措施。
以下是关于输血的科普小知识。
一、血型分类人类血型分为A、B、AB、O四种,这四种血型除了AB型之外,均有Rh阴性和Rh阳性之分。
输血时需要注意接收者和献血者的血型是否相同,否则可能会导致输血反应。
二、输血反应输血反应指接收者在输血后出现的各种不良反应,主要包括过敏反应、溶血反应、感染反应等。
其中,溶血反应是最为严重的一种反应,可能导致肾功能衰竭、心肌损害等严重后果。
因此,在输血前需要进行全面而严格的血型鉴定和交叉配血测试,以确保输血安全。
三、血制品血制品是指从血液中分离出来的各种红细胞、血小板、血浆等制品。
在输血时,医生需要根据患者的病情和需要,选择合适的血制品进行输血。
例如,红细胞可用于治疗贫血,血小板可用于治疗出血性疾病,血浆可用于治疗凝血障碍等。
四、输血前的准备在进行输血前,接收者需要进行一系列的准备工作。
首先,需要进行血型鉴定和交叉配血测试,以确保血型相同和输血安全。
其次,需要对接收者的身体情况进行评估,包括心率、血压、血氧饱和度等,以确保接收者能够承受输血的过程。
最后,需要对接收者进行过敏史和药物史的询问,避免出现不良反应。
五、输血后的观察和护理在输血过程中,医生需要对接收者的生命体征进行密切的观察,包括呼吸、心率、血压等。
在输血后,需要对接收者进行一定的护理,包括维持静脉通畅、加强营养补充、监测生命体征等,避免出现并发症和不良反应。
六、禁忌症在进行输血时,有一些情况是禁忌的,例如,对输血过敏、有严重肝、肾、心脏等疾病、有传染性疾病等。
因此,在进行输血前需要对接收者的身体情况进行全面评估,避免出现并发症和不良反应。
输血是一项极其重要的医疗技术,在进行输血时需要严格遵守操作规范和安全措施,确保输血的安全和有效。
同时,我们也应该加强宣传和科普,提高公众对输血的认识和理解,促进输血技术的发展和进步。
检验输血知识点总结一、输血的适应症1. 急性失血:如外伤、手术、消化道出血等导致大量出血,需要及时进行输血来维持循环稳定。
2. 慢性贫血:由于慢性疾病、营养不良或先天性疾病等导致的贫血,需要进行输血来提高血红蛋白水平。
3. 血液凝血功能障碍:如血友病等遗传性凝血因子缺乏疾病,需进行凝血因子的输注。
4. 白血病或淋巴瘤治疗中的白血病或淋巴瘤患者在接受放化疗过程中也需要进行输血以恢复血液功能。
5. 术前备血:大手术前需要进行备血,以备手术中可能出血的情况。
二、输血的禁忌症1. 输血过敏史:曾经发生输血不良反应的患者,特别是对特定血型抗体敏感的患者。
2. 心力衰竭:严重心力衰竭患者接受输血容易导致循环负担增加,加重心脏负担。
3. 肺部疾病:如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肺部出血等严重肺部疾病不宜进行输血。
4. 出血性疾病:如血友病、血栓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等出血性疾病不宜进行输血。
5. 主动脉瓣狭窄:主动脉瓣狭窄患者接受输血容易导致左室负荷过重。
三、输血的注意事项1. 输血前的准备工作:接受输血的患者需要进行全面的身体检查,包括血型鉴定、病史的询问和体格检查等,以确保患者安全接受输血。
2. 输血前的血样鉴定:输血前需要进行供血者和受血者的血型鉴定和交叉试验,以确保输血的安全性。
3. 输血前的术前准备:接受输血的患者需要进行术前准备,包括解释输血的目的和可能的不良反应,以及签署知情同意书等。
4. 输血的不良反应:输血过程中可能出现不良反应,包括过敏反应、输血相关性肺损伤、输血相关性传染病等,需要及时处理。
5. 输血后的观察和护理:输血结束后需要进行观察和护理,包括监测患者的生命体征、观察输血不良反应的发生等。
四、输血的风险和限制1. 输血相关性传染病:接受输血可能会发生传染病,包括艾滋病病毒、丙型肝炎病毒等,因此需要对供血者进行仔细的筛查和检测。
2. 输血不良反应:输血可能会导致不良反应,包括过敏反应、输血相关性肺损伤、输血相关性溶血等,因此需要严格控制输血的指征和方法。
一、输血的适应症1. 贫血:贫血是造成输血的主要原因之一。
贫血可以由于慢性疾病、急性失血、骨髓疾病等造成。
在这些情况下,输血可以帮助患者恢复血液中的红细胞数量,从而改善贫血的症状。
2. 失血:急性失血是另一个常见的输血适应症。
例如,严重创伤、手术出血等情况都可能导致严重的失血,需要进行输血来迅速补充丢失的血液。
3. 减少血液中其他物质:除了红细胞数量的减少外,有时候患者也需要输血来补充其他物质,比如血小板、凝血因子等。
二、输血前的准备1. 临床评估:在决定是否需要进行输血之前,医生会进行一系列的临床评估,包括患者的病史、体格检查和实验室检查等。
这些评估的结果将有助于确定输血的适应症和输血的数量。
2. 签署同意书:在进行输血之前,患者需要签署输血同意书,明确知晓输血的风险和可能的并发症。
3. 实验室检查:在进行输血之前,医生会进行一系列的实验室检查,包括血型鉴定、交叉配血、传染病筛查等。
这些检查有助于确保输血的安全性。
4. 输血前的准备:在进行输血之前,还需要进行一系列的准备工作,如准备输血器具、选择适当的供血者等。
三、输血的注意事项1. 血型鉴定:在进行输血之前,需要进行血型鉴定,确保供血者和受血者的血型尽可能匹配,以减小输血反应和并发症的风险。
2. 交叉配血:除了血型鉴定外,还需要进行交叉配血。
这是为了检测供血者的血清是否含有与受血者红细胞表面抗原相容的抗体,以避免输血反应。
3. 传染病筛查:在进行输血之前,需要对供血者进行传染病筛查,包括丙肝、艾滋病、梅毒等。
这是为了确保输血的安全性。
4. 输血反应的处理:在进行输血之后,患者可能会出现输血反应,包括过敏反应、输血相关急性肺损伤等。
在出现这些反应时,需要及时处理,如停止输血、使用抗过敏药物等。
5. 输血后的观察:在输血结束后,需要对患者进行一定时间的观察,以确保患者没有发生输血反应和并发症。
1. 过敏反应:过敏反应可能是输血的常见并发症之一。
输血相关应知内容备血过程:1.护士备血时,需双人核对,并有记录。
(持《输血申请单》、采血条形码)。
2.备血时,采血部分正确。
(不可从输液管处或输液侧肢体采集)。
3.取血箱每次只能存放同一人次一袋血液或血制品。
4.临床科室无自行储血。
5.护士知晓暂不输注的血液保存方法。
(放于输血科专用冰箱内保存)。
输血过程:6.取回血液制品30分钟内输注并记录。
(参考《发血报告单》的取血时间)。
7.输血前,护士进行双人核对,并知晓核对内容。
(床号、姓名、住院号、血袋号、血型、交叉配血实验结果、血液种类、数量等信息)。
8.输血过程中,滴速调节正确,并有记录。
(红细胞开始15滴/分, 15分钟后调至60滴/分)。
9. 2单位的全血或成分血在4小时内输完。
(以《输血观察记录单》上的开始时间为依据)。
10.用于输注全血、成分血的输血器4小时更换一次。
输血记录:11. 护士知晓废血袋的处理方法。
(24小时内送回输血科保管)。
12. 《输血观察记录单》按要求填写准确、完整。
13. 《发血报告单》取血时间及签名填写完整且与北京时间相符。
14. 《输血登记本》内容填写完整无漏项。
15. 护士知晓输血的相关并发症及处理措施。
(见《护理应急预案》第16页)。
输血反应应急处置预案一、患者发生输血反应时,应立即减慢输血速度,必要时停止输血更换生理盐水,报告医生,遵医嘱给药;通知输血科。
二、病情紧急的患者准备好抢救药品及物品,配合医生进行紧急救治。
(一)发热反应:1.反应轻者减慢输血速度,症状可以自行缓解。
2.反应重者应立即停止输血密切观察生命体征,遵医嘱给予对症处理(发冷者给予保暖,高热者给予物理降温)。
3.必要时遵医嘱给予解热镇痛药和抗过敏药。
4.将输血器、剩余血连同输血袋一并送检。
(二)过敏反应:1.轻者减慢输血速度,遵医嘱给予抗过敏药物。
2.中、重度过敏反应,应立即停止输血,通知医生,遵医嘱给予皮下注射1:1000肾上腺素0.5-1ml或静滴氢化可的松或地塞米松等抗过敏药物。
临床输血知识输血是一种常见的医疗技术,在临床实践中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它可用于治疗贫血、止血等疾病,但同时也存在一些潜在的风险。
为了保证输血的安全性和有效性,临床工作者需要具备一定的输血知识。
本文将从血型配对、输血反应、输血指征和输血常规等方面,介绍一些与临床输血相关的知识。
一、血型配对血型配对是输血过程中的首要环节。
血型分为ABO血型和Rh血型两大系统,包括A型、B型、AB型和O型,以及Rh阴性和Rh阳性等。
在进行输血前,输血者和受血者的血型必须进行配对,以确保血液的相容性。
具体来说,ABO血型应遵循以下原则:1. ABO血型的配对原则:- A型血者可输给A型和AB型受血者;- B型血者可输给B型和AB型受血者;- AB型血者可输给AB型受血者;- O型血者可以输给所有血型的受血者。
2. Rh血型的配对原则:- Rh阴性血者可输给Rh阴性和Rh阳性受血者;- Rh阳性血者只能输给Rh阳性血型的受血者。
在进行输血前,必须仔细检查输血者和受血者的血型,并进行血型配对,以避免发生血型不相容引发的输血反应。
二、输血反应输血过程中可能会发生输血反应,这是指输血后引起的一系列不良反应。
输血反应可分为急性输血反应和慢性输血反应两种。
1. 急性输血反应:急性输血反应发生在输血后的数分钟至数小时内,主要症状包括发热、寒战、呼吸困难、胸痛、恶心、呕吐等。
急性输血反应可能是由输血时未注意到的血型不相容、输血溶液的感染或致敏物质引起的。
一旦发生急性输血反应,应立即停止输血,并采取相应的治疗措施,如补液、使用抗过敏药物等。
2. 慢性输血反应:慢性输血反应一般发生在输血后的数天至数周内,主要症状包括贫血、疲劳、乏力、心悸等。
慢性输血反应通常是由于较长时间的输血导致宿主机体无法适应。
对于慢性输血反应,医生需要根据具体情况进行相应的治疗,例如给予输血红细胞的替代治疗等。
三、输血指征在临床实践中,输血通常是基于一定的输血指征。
常见的输血指征包括:1. 贫血:对于贫血患者,特别是严重贫血的患者,输血可帮助补充红细胞,提高患者的贫血状况。
基础护理输血知识点总结概述输血是指将新鲜血液或其制品从一个人的血管转移到另一个人的血管。
输血是一种临床常见的治疗方法,可以用于治疗失血性休克、贫血、凝血功能障碍等疾病。
在护理过程中,对于输血患者需要进行细致的护理和观察,以确保输血过程顺利和患者的安全。
知识点总结1. 输血适应症输血的适应症包括:失血性休克、贫血、白血病、再生障碍性贫血、凝血功能障碍等。
在临床上,输血通常是在医生的指导下进行,根据病情的严重程度和患者的情况确定是否需要输血。
2. 输血的分类根据输血品种的不同,输血可以分为全血输注、红细胞悬浮液输注、血小板输注、新鲜冰冻血浆输注等。
每种输血品种都有其适应症和注意事项,护士需要根据医嘱和患者的情况选择合适的输血品种。
3. 输血的准备工作在进行输血之前,护士需要进行输血的准备工作。
包括核实患者的身份、患者的输血适应症、医嘱的合理性、募集医生指导等。
此外,还需要核实输血品种和数量、检查输血管路是否通畅、准备输血所需的设备和器材等。
4. 输血的操作技巧在进行输血过程中,护士需要掌握好输血的操作技巧。
首先要在合适的时间内将输血品种取出,避免输血品种过早脱水。
其次要注意检查输血管路是否通畅,输血针头要放置得当,不得有血液渗漏。
输血过程中要密切观察患者的症状和体征变化,一旦出现异常情况要及时处理。
5. 输血风险及预防措施输血风险包括输血反应、传染病传播等。
护士在进行输血过程中需要注意预防输血反应的发生,监测患者输血前、输血中和输血后的症状和体征变化,及时采取措施。
此外,还需要严格执行《医院感染控制规范》等规章制度,确保输血的安全。
6. 输血后的护理输血后的护理与输血前的护理同样重要。
护士需要监测患者输血后的症状和体征变化,注意观察患者是否出现输血反应,及时采取措施。
在输血后要嘱患者多饮水,促进排尿,有利于排出体内多余的液体和代谢产物,帮助康复。
7. 输血的记录和汇报在进行输血过程中,护士需要认真记录和汇报输血的相关情况。
输血法护理知识点总结一、输血适应症和禁忌症:1. 输血适应症包括贫血、出血、严重贫血症状等。
同时需要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判断是否需要进行输血。
2. 输血禁忌症包括严重凝血功能障碍、溶血性输血反应患者、严重的心肺功能不全等。
在这些情况下,患者需要绝对禁止进行输血治疗。
二、输血前准备工作:1. 对患者进行详细的病史询问和体格检查,了解患者的血型、Rh因子、病情状况等。
2. 评估患者的输血适应性,包括判断患者的贫血程度、出血量、凝血功能等。
3. 获取患者的病历资料,包括实验室检查报告、临床病史等。
4. 向患者充分介绍输血的目的、适应症、过程和可能的并发症,征得患者或家属的同意。
三、输血操作流程:1. 核对患者的姓名、住院号、出生日期等身份信息,与输血单上的信息进行核对。
2. 核对血袋标签上的信息,包括血袋号、血型、Rh因子、血浆成分等。
确保输血血袋的准确性。
3. 在输血前和输血后进行患者的生命体征监测,包括体温、脉搏、呼吸、血压等。
4. 开始输血前,对输血管路进行清洁消毒,确保输血管路的无菌状态。
5. 开始输血后,每15分钟进行一次生命体征监测,包括观察患者的精神状态、皮肤黏膜颜色、呼吸急促、咳嗽、呼吸困难等症状。
6. 输血时,要保持输血管路的通畅,避免输血管路出现堵塞、血栓等情况。
7. 输血过程中,需要密切观察患者的输血反应情况,包括过敏反应、溶血反应等。
四、输血后护理:1. 输血结束后,需要及时停止输血,拔掉输血管路。
2. 输血后,对输血管路进行处理,包括清洁、消毒、记录输血的时间、数量等信息。
3. 输血结束后,进行患者的生命体征监测,包括观察患者的反应、效果等。
4. 输血后,需要告知患者注意事项,包括注意休息、避免剧烈运动、饮食调理等。
5. 输血后,对患者进行定期随访,了解患者的病情变化,确保患者的健康恢复。
五、输血并发症的护理:1. 输血反应包括过敏反应、溶血反应等,护士在输血过程中需要密切观察患者的输血反应情况,及时处理并记录。
临床输血应知应会一百问答1、我国实行何种献血制度?答:1997年12月29日公布,1998年10月1日施行《中国人民共和国献血法》第二条规定,“国家实行无偿献血制度|”。
2、我国法律规定献血主体是谁?答:《中华人民共和国献血法》第二条规定,“国家提倡十八岁至五十五岁的健康公民自愿献血”3、为树立社会新风尚作表率,国家鼓励哪些人员率先献血?答:国家鼓励国家工作人员、现役军人和高等学校在校学生率先献血。
4、无偿献血的血液用途是如何界定的?答:无偿献血的血液必须用于临床,不得买卖。
血站、医疗机构不得将无偿献血的血液出售给单采血站或者血液制品生产单位。
5、输血科(血库)的质量控制由什么机构负责?答:中心血站承担供血区域范围内血液贮存的质量控制,对所在行政区域内的中心血库进行质量控制。
6、临床输血管理委员会的组成和职责?答:医疗机构应当设立由医院领导、业务主管部门及相关科室负责人组成的临床输血管理委员会。
委员会负责临床用血的规范管理和技术指导,开展临床合理用血、科学用血的教育和培训。
7、医疗机构输血科(血库)的职能是什么?答:《医疗机构临床用血管理办法(试行)》中第六条规定,“医疗机构设立输血科(血库),在本院临床输血管理委员会领导下,负责本单位临床用血的计划申报,贮存血液,对本单位临床用血制度执行情况进行检查,并参与临床有关疾病的诊断、治疗与科研”。
《临床输血技术规范》中第四条规定,“医疗机构设立输血科(血库)主要负责临床用血的技术指导和技术实施,确保贮血、配血和其他科学、合理用血措施的执行。
”8、医疗机构如何确定临床用血计划?答:医疗机构临床用血应当遵循合理、科学的原则,制定用血计划,不得浪费和滥用血液。
9、医疗机构临床用血必须由哪个部门指定其供应?答:医疗机构临床用血,由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卫生行政部门指定的血站供给。
医疗机构开展的患者自身储血、自体输血除外。
10、医疗机构成分用血的来源?答:省级以上人民政府卫生行政部门批准的血站负责医疗机构成分用血的制备和供给。
临床输血30个知识点总结1.输血是一种治疗方法,通过将血液或血液成分输注到患者体内,来纠正或预防血液异常或缺陷。
2.输血的目的可以是补充血液中的红细胞、血小板、凝血因子等成分,或者是提供抗体或免疫因子。
3.输血的适应症包括失血过多、贫血、凝血异常、免疫缺陷等。
4.输血的禁忌症包括不稳定的心血管疾病、严重的呼吸系统疾病、严重感染、过敏反应等。
5.输血前需要进行严格的血型与配型测试,以确保输血的安全性。
6.输血的血源可以是亲属或无关患者,也可以是通过无偿献血获取的血液。
7.输血过程中需要进行输血管道的建立,可以通过静脉穿刺或中心静脉导管来进行。
8.输血的速率需要根据患者的病情及输血成分的性质来确定,以避免过快或过慢对患者造成不良影响。
9.输血后需要进行观察,以及时发现和处理可能的输血反应,如过敏反应、输血相关肺损伤等。
10.输血后可能会出现输血反应,包括发热、寒战、皮疹、呼吸困难、低血压等,需要及时处理。
11.输血过程中需要注意输血液温度的控制,避免过热或过冷对患者造成不适。
12.输血前需要充分告知患者或家属有关输血的安全性、可能的风险和输血的预期效果。
13.输血过程中需要严格的血液管理,包括血液保存的条件、血袋的标识和追踪以及血液管理的记录。
14.输血液需要遵守血液安全管理的原则,包括血袋的正确使用、防止输血交叉感染等。
15.输血液需要遵守血液成分的合理使用原则,根据患者具体病情和实际需求来决定输注的成分。
16.红细胞输血是治疗贫血的常见方法,可以提高氧合能力和改善组织供氧。
17.血小板输血是治疗凝血功能障碍的重要手段,可以预防或治疗出血。
18.新鲜冷冻血浆是治疗凝血因子缺乏的常见方法,可以纠正凝血因子缺乏引起的出血。
19.全血输血是将新鲜的全血输注到患者体内,适用于多种急性失血情况。
20.由于异体输血可能引起免疫反应,临床上也可以使用自体输血或者回收输血方法。
21.自体输血是将患者的自身血液收集、保存,手术期间再输回患者体内,以避免异体输血的风险。
临床输血知识问答(临床医生掌握)1.什么是输血不良反应?答:是指受血者输入血液或血液制品过程中或输注结束后出现某些症状和体征,并且用原有疾病不能解释。
2.什么是即发型输血不良反应?答:是指输血当时和输血后24小时内发生的反应。
3.什么是迟发型输血不良反应?答:在输血后几天、十几天或几十天后发生的反应。
4.输血过程中过敏反应的识别?答:既往有过敏史,外周血中白细胞轻度增高,嗜酸性粒细胞绝对值可增高等。
轻度:出现皮肤瘙痒、红斑、荨麻疹、血管神经性水肿和关节痛等。
重度:出现支气管痉挛、口唇紫绀、呼吸困难、肺部哮鸣音、喉头水肿直至窒息、低血压、休克。
有些患者易伴发热、寒战、咳嗽、恶心、呕吐、腹痛和腹泻等症状。
5.过敏反应的处理?答:轻度:一般暂缓输血,严格观察,对症处理;重度:立即停止输血;保持呼吸通畅,对症处理;6.输血过程中发热反应的定义?答:输血中或输血后2h内体温升高1℃以上称为输血发热反应。
7.输血发热反应的识别标准?答:常见于多次输血者或经产妇,并有反复发热史。
输血中或输血后发热,可伴有寒战、出汗、恶心、呕吐、皮肤潮红、心悸、头痛等。
外周血白细胞计数可轻度升高等。
8.输血发热反应的应急措施?答:停止输血,保持静脉输液通畅。
为寻找致病原因,须保留输血前后血标本和输血器具等,随时送检。
对症处理;对寒战期与发热期患者,应注意:寒战期:保暖;发热期:物理降温;严密观察患者生命体征,每15~30min测体温、血压一次。
9.什么是输血溶血反应?答:溶血反应是指输血后发生红细胞破坏,以ABO血型不合输注最为多见,且反应严重;而Rh等血型不合输注引起的反应则较轻。
根据溶血发生缓急可分为急性(速发型)与慢性(迟发型)两种。
10.输血溶血反应的识别标准?答:起病缓急与血型及输血量有关;供血者与受血者ABO血型不合输注,患者输入10~50ml即可出现症状,输入200ml以上可发生严重溶血反应,甚至导致死亡;供血者与受血者Rh血型不合输注,引起的反应多出现在输血后1~2h,随着抗体效价升高症状加重。
关于输血应知小常识
1、一个单位得血小板就是多少毫升?
浓缩血小板就是由全血制备,以单人份全血(200mL或400 mL 全血)经离心法提取得较纯得血小板制品。
200 mL 全血制备得血小板含量为 1 个单位(约20~25mL)。
2、一个单位得冷沉淀就是多少毫升?
200mL 血液可提取1单位血浆,1 单位新鲜冰冻血浆在4℃融化后得沉淀物质为 1 单位冷沉淀、冷沉淀一般一袋就是1个单位,一袋规格约20-30 mL。
3、连续输注血浆,就是否需要用生理盐水冲管?
输血前后用静脉注射生理盐水冲洗输血管道。
连续输用不同供血者得血液时,前一袋血输尽后,用静脉注射生理盐水冲洗输血器,再接下一袋血继续输注。
因此,两袋血浆之间(一般都就是不同献血员)需要用生理盐水输注、
4、连续输入几个单位得冷沉淀需要冲管?
冷沉淀主要就是补充纤维蛋白原与(或)Ⅷ因子,输注要求中提到以患者可以耐受得最快速度进行、输注冷沉淀时,一般成人得常用剂量为每次输注8~10个单位,冷沉淀一袋为20~30 mL,每袋输注时间约5分钟内,因此,开始输注冷沉淀时护士需要在病床边等着。
现在冷沉淀规格最大得就
是两个单位一袋,输10 单位至少 5 袋,冲洗管道每袋之间至少50mL生理盐水才能完全冲洗干净、
5、抢救时1 个留置针可以同时输血与其她液体吗?
严禁同一通路同时输入不同供血者得血液及液体。
输注得红细胞制剂内不可加用任何药品,特别就是乳酸林格液、5%G S或5%GNS,否则可使红细胞发生凝固、凝集或凝血。
如果在同一个留置针上同时输血与其它液体,则有可能致血液发生变质,因此需要开通另一通道、
6、同时输入两种血制品,应该先输哪一种?
临床常用得成分血包括冷沉淀、血小板、新鲜冰冻血浆、普通冰冻血浆、红细胞等、同时输几种血制品时,应先输血小板、备注:一般认为,血小板功能随着保存时间得延长而下降,要求取回后应立即输注、血小板应在取出后30 min内输完,未输入前持续轻微晃动,但切忌剧烈摇动,以防血小板损伤,并以病人可耐受得最快速度输注,以便迅速达到一个止血水平。
7、冰冻血浆与去白悬浮红细胞,先输哪一种?
按照血液成分离开输血科得保存环境状态下,有效成分失活快慢来说,一般输注顺序就是血小板→冷沉淀→血浆→红细胞。
8、输过血得套管针需要拔掉吗?能不能输别得液体?
如果留置针局部没有发生红肿热痛等并发症,留置针内无血液残留,且回血良好,输注通畅,不需要拔除留置针。
10、输血后要用地塞米松吗?
输血前为预防输血反应,医嘱会给予苯海拉明注射液、地塞米松注射液、葡萄糖酸钙注射液、异丙嗪注射液等、如果没有出现输血反应,一般认为不需要再用地塞米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