输血科三甲标准要求内容
- 格式:xls
- 大小:51.50 KB
- 文档页数:12
一、总则为了确保临床输血工作的科学化、规范化、制度化,保障医疗质量和患者安全,根据《医疗机构临床用血管理办法》和《临床输血技术规范》,结合我院实际情况,制定本制度。
二、组织架构与职责1. 输血管理委员会:负责制定、修订和监督实施本制度,协调解决临床输血工作中的重大问题。
2. 输血科(血库):负责临床用血的申报、采购、储存、发放、输血前检查、输血反应处理等工作。
3. 临床科室:负责输血申请、受血者评估、输血反应观察和处理等工作。
三、输血科(血库)管理制度1. 输血科(血库)工作人员应具备相应的资质,严格执行法律法规和本制度。
2. 血液来源必须合法,不得非法自采自用血液。
3. 输血科(血库)应有专人负责血液的入库、储存、发放工作,并作好相应记录。
4. 执业医师严格掌握输血指征,科学合理使用血液,提倡成分输血。
5. 受血者或家属必须知情同意,在输血治疗同意书上签字后,方可输血。
6. 执业医师认真填写临床输血申请单,并由主治执业医师审核签字后,向输血科(血库)申请备血。
7. 输血科(血库)应有专人负责标本收集、处理、检测及输血前检查工作。
8. 输血科(血库)认真做好血型鉴定(包括ABO正反定型、Rh血型)和交叉配血工作,保证结果准确可靠。
9. 认真做好血液收领、发放、质量检查和发放前核对工作。
10. 输血前由两名具有执业资格的医护人员做好“七查、八对、九不用”工作。
四、临床科室管理制度1. 临床科室应严格执行输血指征,合理使用血液,提倡成分输血。
2. 临床医师应掌握输血适应症,并做到科学、合理用血。
3. 临床科室应做好输血反应的观察和处理,及时报告输血科(血库)。
4. 临床科室应按照输血科(血库)要求,及时提供受血者血样,并配合做好输血前检查工作。
五、输血反应处理1. 输血科(血库)接到输血反应报告后,应立即组织人员进行调查、分析、处理。
2. 输血科(血库)应做好输血反应的记录和报告工作。
3. 临床科室应配合输血科(血库)做好输血反应的处理工作。
三甲评审应知应会(输血部分)三甲评审应知应会(输血管理)1、输血相关法律法规和规范主要有哪些?中华人民共和国《献血法》1998年10月1日实施《临床输血技术规范》2000年10月1日实施《医疗机构临床用血管理办法》2012年8月1日实施《山东省医院临床输血管理规程(试行)》2011年10月24日实施2、医院有无对全院医务人员进行输血知识的培训?《医疗机构临床用血管理办法》(卫生部第85号令)有无培训?培训时间、地点?培训人?有,医院每年至少组织一次全员培训。
①2012年9月13日培训的内容有:输血相关法律法规;合理用血知识;输血不良反应的识别、处理;紧急抢救配合性输血管理制度。
主讲人:辛永红培训地点:病房楼11楼会议室(一)红细胞悬液:内科:用于红细胞破坏过多、丢失或生成障碍引起的慢性贫血并伴缺氧症状。
血红蛋白<60g/L或红细胞压积<0.2时可考虑输注。
外科:用于需要提高血液携氧能力,血容量基本正常或低血容量已被纠正的患者。
低血容量患者可配晶体液或胶体液应用。
1、血红蛋白>100g/L,可不输血;2、血红蛋白<70g/L,应考虑输血(应控制在适宜输血量内);3、血红蛋白在70~100g/L之间,根据患者的贫血程度、心肺代偿功能、有无代谢率增高以及年龄等因素决定是否输血;4、术中出血600ml以下者,原则上不输血。
(二)血小板:内科:血小板计数和临床出血症状结合决定是否输注血小板。
血小板输注指征:血小板计数>50×109/L 一般不需输注血小板10-50×109/L 根据临床出血情况决定,可考虑输注血小板计数<5×109/L 应立即输血小板防止出血预防性输注不可滥用,防止产生同种免疫导致输注无效。
有出血表现时应一次足量输注并测CCI值。
外科:用于血小板数量减少或功能异常伴有出血倾向或表现的患者。
1、血小板计数>100×109/L,可不输;2、血小板计数<50×109/L,应考虑输;3、血小板计数在50~100×109/L之间,应根据是否有无自发性出血或伤口渗血决定;4、如术中出现不可控渗血,确定血小板功能低下,输血小板不受上述限制。
《三级综合医院评审标准》—输血科资料目录序号文件盒名标准编号评审要点准备材料完善情况1 临床 4.19.1 1.有临床输血管理委员会,人员组成包括医疗管理、临床、输血、麻醉、 1. 查看临床输血管理委员会人员组成情况。
输血 4.19.1.1 2.查看临床输血管理委员会职责,应包括要点 2 护理、检验、院感等相关专业的专家。
管理 2. 临床输血管理委员会有明确职责,至少应包括:中(1) 、(2) 的各项内容。
委员(1) 履行对本机构临床用血的规章制度审订职责,并监督实施;3.查看职能部门对本机构临床用血实施管理的(2) 监测、分析临床用血情况,推进临床合理用血;资料。
(3) 推广血液保护及输血新技术,对医务人员进行临床用血管理法律法规、规章制度和临床合理用血知识教育培训。
3.有明确的职能部门( 如医务处) 负责临床输血管理工作。
【B】符合“C”,并1.查看输血管理委员会会议记录。
1 .输血管理委员会年度召开工作会议两次以上。
记录齐全,内容充分。
2. 查看输血管理委员会履行对本机构临床用血2 .履行对本机构临床用血的规章制度监督实施,指导临床用血,针对血液管理职能的资料。
的来源、数量、质量进行血液保障安全性评估,调查分析临床用血不良事件3.查看向公众宣传临床合理用血、无偿献血知及不良反应,提出干预和改进措施。
识的资料。
3 .向公众宣传临床合理用血、无偿献血知识。
【A】符合“B”,并有全院输血管理定期总结分析报告,持续改进输血工作,查看对全院输血管理的分析总结报告( 半年一不断提高输血管理水平。
次) ,有无改进措施的记录。
2 输血4.19.1.2 【C】1.有临床输血管理相关制度和实施细则。
内容涵盖本机构输血管理的1.查看临床输血管理的相关制度和实施细则。
管理全过程。
2.查看培训记录。
法律2.对医务人员进行临床输血相关法律、法规、规章制度培训。
法规【B】符合“C”,并1.提问输血科及临床科室各 2 名医务人员对输制度1.输血科和临床医务人员对输血相关制度知晓率100%血相关制度的知晓情况。
三甲医院临床输血申请分级管理、审核、报批制度为贯彻执行卫生部2012年8月1日颁布实施的《医疗机构临床用血管理办法》,特制定本制度,以加强临床输血管理,促进临床用血规范化,合理、安全、有效用血。
一、临床科室和医师,应根据患者治疗需要制定科学、合理的用血计划。
由主治医师开具或填写《输血申请单》,按用血申请权限审签。
《输血申请单》和血液标本标签的填写应项目齐全,字迹清楚,内容准确无误,对有输血史者要求特别注明。
二、临床用血要严格掌握适应证,遵循科学、合理原则,不得浪费和滥用血液,避免不合理使用。
三、输血适应证严格按照《临床输血技术规范》执行。
成人失血量在600ml以下的原则上不输血。
四、同一患者一天申请备血量800ml(或红细胞3U)以下的,由主治医师提出申请,上级医师签名审核,方可备血。
同一患者一天申请备血量800ml至1600ml(或红细胞4 U至8U)的,由主治医师提出申请,上级医师审核,科主任核准签发,方可备血。
同一患者一天申请备血量达到或超过1600ml(或红细胞8U)的,由主治医师提出申请,科主任核准签发后,报医务科批准,方可备血(按大量用血报批程序进行)。
以上规定不适用于急救用血。
五、临床输血一次用血≥2000ml(红细胞超过10U)或24小时内累计≥患者外周循环血容量者,需科室主任签名或输血科主任审核同意并报医务科批准后才可用血。
急诊用血后应当按照以上要求补办手续。
六、节假日和非正常工作时间的急诊抢救用血,输血量在800ml以内者,由当班医师申请审签;用血量超过 800ml以上的,由科室值班二线医师审签。
急诊用血事后应当在2个工作日内按照以上要求补办手续。
七、常规治疗用血、择期手术备血申请单及配血标本应至少于用血前日下午16:30前完成各级审批后送到输血科,以便于输血科及时预约血液成分、完成输血相容性检测、满足临床用血需要。
附:临床用血申请审核和大量用血报批流程图附:临床用血申请审核和大量用血报批流程图。
外科:用于需要提高血液携氧能力,血容量基本正常或低血容量已被纠正的患者。
低血容量患者可配晶体液或胶体液应用。
1、血红蛋白>100g/L,可不输血;2、血红蛋白<70g/L,应考虑输血(应控制在适宜输血量内);3、血红蛋白在70~100g/L之间,根据患者的贫血程度、心肺代偿功能、有无代谢率增高以及年龄等因素决定是否输血;4、术中出血600ml以下者,原则上不输血。
(二)血小板:内科:血小板计数和临床出血症状结合决定是否输注血小板。
血小板输注指征:血小板计数> 50×109/L 一般不需输注血小板 10-50×109/L 根据临床出血情况决定,可考虑输注血小板计数< 5×109/L 应立即输血小板防止出血预防性输注不可滥用,防止产生同种免疫导致输注无效。
有出血表现时应一次足量输注并测CCI值。
外科:用于血小板数量减少或功能异常伴有出血倾向或表现的患者。
1、血小板计数>100×109/L,可不输;2、血小板计数<50×109/L,应考虑输;3、血小板计数在50~100×109/L之间,应根据是否有无自发性出血或伤口渗血决定;4、如术中出现不可控渗血,确定血小板功能低下,输血小板不受上述限制。
(三)血浆:用于凝血因子缺乏的患者。
1、PT或APTT>正常1.5倍,创面弥漫性渗血者;2、急性大出血输入大量库存全血或浓缩红细胞后(出血量或输血量相当于患者自身血容量);3、病史或临床过程表现有先天性或获得性凝血功能障碍者;4、紧急对抗华法令的抗凝血作用(FFP:5~8ml/kg)。
(四)全血:用于急性大量血液丢失可能出现低血容量休克的患者,或患者存在持续活动性出血,估计失血量超过自身血容量的30%。
回输自体全血不受本指征限制,根据患者血容量决定。
超过上述指征输血,应经科主任批准并向输血科说明理由,输血科核实后方可根据具体情况决定是否输血。
10、输血器使用的注意事项?①输血器必须具备过滤功能,符合国家相关标准,“三证”齐全,至少每12小时更换一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