潭邵高速公路沿线主要地质灾害及防治对策
- 格式:pdf
- 大小:261.41 KB
- 文档页数:2
沉积岩丘陵地区高速公路路堑边坡滑坡治理
章光;陈静曦
【期刊名称】《岩土力学》
【年(卷),期】2002(0)S1
【摘要】总结了湖南潭邵高速公路全线二十多处路堑边坡滑坡加固与治理的经验与教训。
根据各滑坡的工程地质和水文地质特征及坡上工农业设施的分布情况,采取了首先加固滑体顶部的措施以防滑的扩展的措施;在滑体中部设加固防线,把滑体分为上、下两段分别治理;大量挖除滑体底部破碎的蠕滑体,加宽路边碎落台,用排水性挡墙护坡抵挡蠕滑体的加固与治理措施。
同时还总结了坡脚挡土墙工程的经验教训。
【总页数】3页(P148-150)
【关键词】滑坡;蠕滑体;排水性挡墙
【作者】章光;陈静曦
【作者单位】中国科学院武汉岩土力学研究所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U418.55
【相关文献】
1.高速公路深挖路堑边坡大范围变形机理及治理措施探讨——以车峰坪深路堑边坡滑坡为例 [J], 崔福刚
2.高速公路路堑边坡滑坡治理研究 [J], 宁健海
3.高速公路路堑边坡滑坡分析与治理 [J], 劳祺
4.某山区高速公路路堑边坡滑坡综合治理研究 [J], 刘威勤
5.某山区高速公路路堑边坡滑坡综合治理研究 [J], 刘威勤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湘潭至邵阳高速公路水土保持防治措施
黄汉平
【期刊名称】《湖南水利水电》
【年(卷),期】2003(000)006
【摘要】文章论述了潭邵高速公路在不同路段利用土地现状及水保分区的基础上,有针对性地提出了水保分区,水土流失综合防治,水土保持投资等各种水土保持防治措施.使项目区,水土资源,生态环境,水土流失得到改善.同时保证了高速公路主体工程的安全和运行期的稳定.
【总页数】2页(P38-39)
【作者】黄汉平
【作者单位】潭邵高速公路建设有限公司,湘潭,411000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S157
【相关文献】
1.湘潭-邵阳高速公路膨胀土工程特性试验研究 [J], 杨果林;王永和;李献民
2.上瑞高速公路湘潭至邵阳段建成通车 [J],
3.湘潭-邵阳高速公路地基土承载能力测试分析及其经验值确定 [J], 闵涛;王珺
4.湘潭至邵阳高速公路竹埠港湘江特大桥箱梁顶推施工技术 [J], 黄宾彬;周冬明
5.湘潭—邵阳高速公路洋岩底路段方案研究 [J], 张方;周旭;刘义虎;傅波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湖南某高速公路边坡滑坡稳定性分析与治理湖南是我国的一个地理复杂、自然灾害频发的省份,其中高速公路边坡滑坡是一种常见的自然灾害。
本文将对湖南高速公路边坡滑坡的稳定性进行分析,并提出相应的治理措施。
首先,我们需要对边坡滑坡的成因进行分析。
湖南地处中国南方,地势较为复杂,同时也面临着丰富的降水资源。
降雨是引发滑坡的主要原因之一,长期累积的降雨水分渗入边坡,导致边坡松动,从而引发滑坡。
此外,地质构造、边坡的坡度和坡面坡度、挖方填方等因素也会对边坡的稳定性产生影响。
在稳定性分析方面,可以采用以下几种方法。
首先是现地调查,通过对边坡的地质构造、土质、坡面坡度等进行调查,获取边坡的相关信息。
其次是采用地形测量仪等设备,测量边坡的变形情况,进一步掌握边坡的变形情况以及稳定性问题。
最后是进行工程地质勘察,通过现场钻孔、岩土力学参数测试等方法获取更加详细的数据,用于分析边坡的稳定性。
在治理措施方面,可以考虑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是加强水土保持措施,包括植被覆盖、坡面防护等。
通过植被的根系固土,可以提高边坡的稳定性。
其次是采取排水措施,通过引导降雨水分迅速排出边坡,减少边坡水分的累积,从而减少滑坡的发生。
此外,也可以采取一些工程措施,如加固边坡、设置防护网等,进一步提高边坡的稳定性。
总结起来,湖南高速公路边坡滑坡是一个常见但严重的自然灾害。
针对此问题,我们可以通过现地调查、地形测量、工程地质勘察等手段进行稳定性分析,并采取相应的治理措施,如加强水土保持、排水措施和工程措施,来提高边坡的稳定性,减少滑坡的发生。
这些措施的实施将有助于确保高速公路的安全运行,保障安全出行。
公路工程建设常见地质灾害类型及防治措施条件变化大,地质灾害类型多且危险性大,应及时预防治理。
关键词】公路工程;地质灾害类型;防治措施公路是构建便捷、通畅、高效、安全的交通运输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
近年来,国家不断加大交通基础设施建设力度,公路交通条件日益改善,伴随而来的地质灾害问题也显著增加。
公路的修建常常需要跨越不同的地貌单元、地层岩性,会遇到多种地质环境问题,地质灾害类型较多,常见的地质灾害主要有崩塌、滑坡、泥石流、地面塌陷、冻土冻融。
1.公路工程建设项目常见的地质灾害类型1.1崩塌、滑坡崩塌是指陡峻斜坡上的块状岩土体高速倾倒、翻滚、坠落于坡脚现象,崩塌的特点是垂直位移分量大于水平位移分量。
滑坡是指斜坡上的岩土体主要在重力和地下水作用下,沿着一定软弱面或软弱带以水平位移为主的整体向下滑动的作用和现象。
崩塌、滑坡地质灾害是山区公路工程常见的地质灾害之一,主要是由地质原因或人为开挖坡脚造成的。
由于山坡或路基边坡发生崩塌、滑坡,常使交通中断,影响公路的正常运输。
大规模的滑坡可以堵塞河道,摧毁公路,砸坏路基及公路桥,中断交通,破坏厂矿,淹没村庄,造成行车事故,甚至引起人身伤亡。
1.2泥石流泥石流是指发生在山区的一种含有大量泥砂、石块的暂时性急水流。
泥石流具有强大的破坏力,它往往在很短时间内摧毁一切工程设施和夺取千百人、甚至上万人的生命财产,是严重威胁山区人民和工程建设的地质灾害。
泥石流是公路,尤其是山区公路建设过程中普遍存在且破坏作用及其强烈的公路水毁类型,是毁坏穿越泥石流沟的公路路基、路面及相应防治结构物的重要外在机制,危害方式只要是淤积、掩埋、堵塞、冲击及冲刷公路,我国公路每年因泥石流造成的经济损失数亿至数十亿。
1.3地面塌陷地面塌陷是指地表岩、土体在自然或人为因素作用下,向下陷落,并在地面形成塌陷坑(洞)的一种地质现象。
有岩溶塌陷、矿山采空塌陷、黄土湿陷等类型,公路工程若在上述塌陷地区通过,经常会造成路面开裂、路基及路面变形、沉降甚至塌陷,影响公路正常通行,甚至威胁人身生命、财产安全。
一、预案背景高速公路边坡灾害是指由于自然因素(如地震、暴雨、洪水等)或人为因素(如施工不当、养护不到位等)导致高速公路边坡发生坍塌、滑坡等灾害现象,对行车安全、交通畅通及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造成严重威胁。
为有效应对高速公路边坡灾害,保障高速公路安全畅通,特制定本预案。
二、预案目标1. 提高高速公路边坡灾害的预防、预警和应急处置能力;2. 确保高速公路在灾害发生时,迅速有效地进行应急处置,减少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3. 保障高速公路交通畅通,降低灾害对经济社会的影响。
三、预案范围本预案适用于我国境内所有高速公路边坡灾害的预防、预警和应急处置工作。
四、组织机构及职责1. 成立高速公路边坡灾害应急指挥部,负责全面领导、指挥和协调高速公路边坡灾害的应急处置工作。
2. 应急指挥部下设以下工作组:(1)预警组:负责收集、分析、发布高速公路边坡灾害预警信息。
(2)应急响应组:负责组织应急处置队伍,协调相关部门和单位,开展应急处置工作。
(3)现场救援组:负责现场救援、伤员救治、交通管制等工作。
(4)后勤保障组:负责物资保障、通信保障、生活保障等工作。
(5)宣传报道组:负责应急信息的发布、宣传报道等工作。
五、预防措施1. 加强高速公路边坡巡查,及时发现隐患,及时整改。
2. 加强对高速公路边坡的监测,利用科技手段,提高监测预警能力。
3. 加强与气象、地质等部门的合作,及时获取相关灾害预警信息。
4. 加强对高速公路边坡的养护,确保边坡稳定。
六、应急处置1. 预警信息发布:一旦发现高速公路边坡灾害预警信息,立即通过广播、电视、网络等渠道发布预警信息。
2. 启动应急预案:应急指挥部接到预警信息后,立即启动应急预案,组织开展应急处置工作。
3. 现场救援:现场救援组迅速赶赴现场,开展救援工作,确保伤员得到及时救治。
4. 交通管制:现场救援组根据实际情况,对事故路段实施交通管制,确保救援工作顺利进行。
5. 物资保障:后勤保障组及时调配救援物资,确保救援工作顺利开展。
第24卷第23期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报V ol.24 No.23 2005年12月Chinese Journal of Rock Mechanics and Engineering Dec.,2005 高速公路路堑边坡顺层滑坡分析与治理杨明亮,袁从华,骆行文,姚海林(中国科学院武汉岩土力学研究所,湖北武汉 430071)摘要:潭邵高速公路K90+900~K91+080段路堑边坡中有2条次一级断层与公路斜交,山体上部的岩体中存在大量的相互切割的近似垂直的节理,山体内存在顺坡向的劣质煤层和泥岩层,构成了山体滑坡的内因。
该段路堑开挖深度最大约30 m,边坡开挖后,地表水沿节理裂隙入渗到软弱岩层,使软岩的抗剪强度下降,诱发了该路堑边坡滑动。
滑坡计算采用简化Bishop法,通过反分析计算与工程经验类比法,确定滑动带的抗剪强度指标为ϕ=11.5°,c= 8.2 kPa。
经计算分析,如果仅采用抗滑桩或锚杆进行加固,其工程量大、成本高,因此提出以削坡减载为主的初步治理方案。
由于在施工过程中坡顶的裂缝未及时封堵,坡面未形成有效的排水系统,以及滑动带的水不能及时有效排出,导致滑动带的抗剪强度指标进一步下滑,使削坡减载治理措施未产生明显功效。
经进一步的计算分析,提出在原削坡基础上,增加长锚杆与其他防护和防水补充治理措施,有效地阻止了滑坡的进一步下滑,使滑坡保持长期稳定状态。
关键词:边坡工程;高速公路;路堑边坡;顺层滑坡;分析与治理中图分类号:TD 824.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0–6915(2005)23–4383–07 ANALYSIS OF BEDDING LANDSLIDE OF CUTTING SLOPEIN AN EXPRESSWAY AND ITS TREATMENTYANG Ming-liang,YUAN Cong-hua,LUO Xing-wen,YAO Hai-lin(Institute of Rock and Soil Mechanics,Chinese Academy of Sciences,Wuhan430071,China)Abstract:In segment of K90+900–K910+080 at Xiangtan—Shaoyang Expressway,there are two sub-first grade faults which intersect obliquely with roadbed. A plentiful intersectant joints which are about vertical,along-slope clay shale,and bad coal seams exist in the rock mass in the upper mountain,which are intrinsic factors that induce landslide. The maximum depth of cutting slope is about 30 m. After the cutting slope is excavated,the shear resistance of soft rock seam falls because the surface water infiltrates through the top rock joints into it,and therefore,landslides take place probably. Simplified Bishop method is adopted in landslide calculation. The shear strength parameters of slide seam are drawn out that the internal friction angle ϕ=11.5°and the cohesion c= 8.2 kPa by back analysis and experience analogy. If the rock bolts or anti-slide piles are just adopted without cutting-slope unloading in the treatment,the treatment will be very expensive. Therefore,the main measures adopted for cutting-slope unloading are put forward in the first landslide treatment scheme. In construction,top cracks are not blocked and drainage system is not set up in time,the shear resistance of slide seam constantly falls because the water in the slide seam is not easily drained away;and lead the slope to slide constantly. Based on further calculation and analysis,long rock bolts and other waterproof drainage facilities are presented in additional treatment scheme. The landslide has kept stabilization for three years since the treatment measures were taken. Key words:slope engineering;expressway;cutting slope;bedding landslide;analysis and treatment收稿日期:2005–04–13;修回日期:2005–06–09作者简介:杨明亮(1971–),男,1997年于武汉工业大学资源与环境工程系采矿工程专业获硕士学位,现任助理研究员,主要从事岩土工程与环境岩•4384 • 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报 2005年1 引言潭邵高速公路K90+900~K91+080段路基进行切方开挖,深度最大约30 m。
浅谈山丘地区公路边坡绿化设计公路是人类文明的产物,是经济发展的动力。
公路建设对生态系统最直接的破坏始于取表土,而修建公路所造成的裸露边坡若不及时加以覆盖,则会造成水土流失。
山丘地区特殊的地域使得开挖行为在公路修筑过程中更为普遍,更多的边坡势必出现。
如何做好公路边坡的绿化设计,进而实现公路边坡的可持续发展,已经成为一个刻不容缓的问题。
植被是自然因素中影响水土流失的决定性因素。
植被好的地方降雨时,树冠、枯枝落叶层和地被植物以及植物根系,都有有助于减少水分侵蚀,固结土壤。
绿色植物对失去平衡的生态系统的恢复与重建具有极其重要的作用。
边坡生态恢复技术实质上就是以绿色植物为主的植被恢复技术。
本文通过对(湘)潭邵(阳)高速公路上边坡的绿化设计,探讨了山丘地区公路边坡绿化设计中应注意的问题。
1.潭邵高速公路上边坡绿化设计1.1项目概述潭邵高速公路位于湖南省中部,途径湘潭、娄底、邵阳三地市。
为使“路通绿通”,及时对裸露的边坡实施防护治理,潭邵公司特委托我们将上边坡绿化单独设计,拟先实现上边坡的绿化美化。
整个路线可分为平原微丘区、低山丘陵区和山岭重丘区。
地形地貌丰富多变,地质构造十分复杂,土壤种类多变。
在实际的山体开挖过程中,特殊的山丘地形使得多处山体成土母质层的典型断面及复杂的母质构成一览无余;同时,开挖后的山体多处出现塌方的滑坡现象。
1.2上边坡绿化植物种的选择潭邵高速公路沿线属亚热带季风性湿润气候,四季分明,雨水集中,全年平均气温16C〜17C,年平均降雨量1100〜1400mm无霜期有270天左右,7月份平均温度28C〜30C。
全年皆可进行绿化工程施工,但以春季和秋季为好。
根据这一气候特征及实地调查,拟选植物种类如下:①先锋草种:黑麦草(Lolium perenne);②骨干草种:百喜草(Paspalum notatum)、弯叶画眉草(Eragrostis curvula)、狗牙根(Cynodon dactylon);③辅助草种:白三叶(Trifolium repens);④草花:金鸡菊(Coreopsis basalis) ;⑤灌木:马棘(Indigofera pseudoti nctoria) 、女贞(Ligustrum lucidum) 、小叶女贞(L.quihoui) 、迎春(jasminum nudiflorum) 、红檵木(Loropetalum chinense);⑥攀缘植物:五叶地锦(Parthenocissus quinquefolia)、三裂中蟛蜞菊(Wedelia trilobata) 。
高速公路地质灾害防治政策全文共四篇示例,供读者参考第一篇示例:高速公路地质灾害是指在高速公路运营过程中由于地质灾害引起的地表破坏、道路毁损或交通中断等情况。
地质灾害包括山体滑坡、地面塌陷、岩溶塌陷、地裂缝、泥石流等多种形式,对高速公路的安全运营和通行造成严重威胁。
为防范和减轻高速公路地质灾害对公路安全的影响,政府制定了一系列地质灾害防治政策,加强地质环境监测、科学规划与建设、应急处置和减灾救灾等措施,确保高速公路的安全运营。
一、加强地质环境监测为了及时掌握和监测高速公路沿线的地质灾害危险性及变化情况,政府应加强地质灾害监测体系的建设。
通过布设监测站点、使用遥感和无人机技术、建立数据共享平台等手段,实现对高速公路地质环境的全面监测和预警。
一旦发现地质灾害隐患或突发事件,及时报告上级部门,协助采取相应措施,防止灾害损害的扩大。
二、科学规划与建设在高速公路规划与建设过程中,要充分考虑地质灾害的风险因素,避免在易发地质灾害区域进行公路线路的选择和设计。
利用地质勘察技术和风险评估方法评价地质灾害隐患,并在设计和施工过程中采取相应的防治措施,减少地质灾害发生的可能性。
同时在工程建设阶段,对地质灾害敏感区域进行加固处理,确保公路的安全稳定运营。
三、加强应急处置和减灾救灾一旦发生地质灾害,政府应立即启动应急预案,组织力量进行救援和应急处置工作,保障受灾群众的生命安全和财产安全。
政府应加强地质灾害防治技术的研发和应用,提高地质灾害的应急处置和减灾救灾能力,减少地质灾害对公路的影响和损失。
四、推动科技创新和国际合作政府应鼓励地质灾害防治领域的科研机构和企业进行技术创新和成果转化,推动地质灾害监测预警、灾害防治技术、灾害应急处置等方面的科技创新和应用。
加强国际合作与交流,借鉴国际先进经验和技术,提升我国地质灾害防治水平,确保高速公路的安全运营。
高速公路地质灾害防治政策是保障高速公路安全运营的重要保障措施。
政府应加强对高速公路地质环境的监测、科学规划与建设、应急处置和减灾救灾等方面的工作,提高地质灾害防治的能力和水平,确保高速公路的安全可靠运营。
浅析地质勘探在高速公路建设中的重要性摘要:在我国高速公路建设的过程中,地质勘探不仅为公路建设做好了铺垫,同时还为其今后的施工奠定了基础。
因而在我国高速公路建设的过程中有着极其重要的意义。
此外,在高速公路建设的过程中,地质勘探不仅能为其指明方向,同时还能使承建队伍提前做好灾害预防措施,在一定程度上有效的减少了人员伤亡。
在此,本文针对地质勘探在高速公路建设中的重要性,做以下几方面的论述。
关键词:地质勘探高速公路建设重要性中图分类号:u41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098x (2011)12(c)-0000-001高速公路建设中地质灾害的主要表现高速公路在建设的过程中,往往面临着不同的地质灾害,不仅影响了施工进度,同时还引起了大量的安全事故。
而在其建设过程中,主要的地质灾害包括以下几方面:(1)桥位地质灾害在桥位地质灾害中,主要表现为以下几个方面:首先,施工队伍在施工前,由于没有准确的掌握溶洞中的地下水位,以至于桥梁桩基周围的面积大量塌陷,直接导致混凝土、水泥浆流失。
其次,在施工的过程中,部分桩基处于软基或流沙地段,在桩基挖孔和灌注过程中经常出现大面积的塌孔现象。
最后,在建设的过程中,桥的两端都处于大型滑坡地段。
(2)滑坡在挖方施工过程中,由于山体在开挖过程中凌空面失去了原来的支撑而产生了内部应力的不平衡,出现滑坡。
也有一些是在开挖中由于坡脚处存在软弱的地质结构层而造成滑坡。
(3)采空区高速公路在建设的过程中,在一些土质为炭碎岩或泥炭的地方,由于其土质较松,因而在高速公路投入使用的过程中,很容易造成公路塌陷。
从而直接影响着公路的使用性能。
(4)不良土质在高速公路建设的过程中,不同的地区呈现出不同的土质。
而一些地方在修建的过程中,往往因土质的不合格而造成公路的大量塌陷、断裂。
2地质勘探在设计中的作用准确、齐全的地质勘探资料在设汁中,大的方面关系着公路路线的选择、桥位的选择、力求避开大的地质灾害带,从而决定了工程的难易和投资的高低,并对建成后的运营成本与安全起着相当大的作用,同时决定了局部路段的稳定和投资的大小。
潭邵高速公路洋岩底高填石路堤坍滑的整治
罗振华
【期刊名称】《湖南交通科技》
【年(卷),期】2002(028)002
【摘要】分析了潭邵高速公路洋岩底高填石路堤段在施工期间发生路堤坍滑病害的原因,提出了具体的整治措施,整治效果较好,为其他高填方路堤病害处治提供了借鉴的经验。
【总页数】2页(P21-22)
【作者】罗振华
【作者单位】邵阳公路桥梁建设有限责任公司,湖南邵阳,422000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U416.1+2
【相关文献】
1.高填路堤滑坍的抢险与复旧整治经验探讨 [J], 胡涛
2.湘黔铁路K20新填路堤施工滑坍病害整治 [J], 袁跃龙
3.京九线津霸联络线K22路堤坍滑的整治措施 [J], 李德柱
4.某车站膨胀土路堤坍滑原因分析及整治 [J], 褚宇光;王海波;徐继明
5.对图佳线K227高路堤坍滑的认识与整治 [J], 付廷余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