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教版九年级科学上册同步学案:3.5 物体的内能(2)
- 格式:doc
- 大小:78.12 KB
- 文档页数:4
物体的内能教学目标1、知道热量的概念,知道功和热量都可以用来量度内能的变化。
2、理解比热容并学会解答相关问题教学重点理解比热容并学会解答相关问题教学难点理解比热容并学会解答相关问题教学准备课件教学过程一、复习引入(1)什么是内能(热能)(2)做功可以改变内能(i)对物体做功,可以使物体的内能增加。
(ii)物体对外做功,本身的内能就会减少。
(iii)从能的转化看,通过做功改变物体的内能,实质上是其他形式的能与物体内能相互转化的过程。
功可以用来度量内能改变的多少.(3)热传递可以改变内能传导――热量通过接触物体由高温部分向低温部分传递.对流――通过液体或气体(流体)自身的流动由高温部分向低温部分传递。
辐射――修正策略热量不通过物体媒介,直接由高温物体发射到低温物体的传递。
二、比热容比热容定义:单位质量的某种物质温度升高(降低)1℃所吸收(释放)的热量,叫做这种物质的比热容。
比热容是物质的一种物理属性,强调单位的读法以及物理含义。
解释比热容表,同时列举一些物质的比热容。
提问:现在,同学们能解释为什么同一时刻走在沙子上和水中有不同的感受呢? 问:你能根据比热容的概念说出当中有关的物理量吗?板书:Q吸=cm(t-t0)、Q放=cm(t0-t)例题分析,请你试着用刚学的公式进行计算。
(找一位学生在黑板上计算)想一想:烧一壶水所需的热量大于你计算得热量值,这是为什么?问:什么是“海陆风”?海陆风是怎么形成的呢?评价学生回答,并作补充说明.作业1.《作业本》;布置尊敬的读者:本文由我和我的同事在百忙中收集整编出来,本文稿在发布之前我们对内容进行仔细校对,但是难免会有不尽如人意之处,如有疏漏之处请指正,希望本文能为您解开疑惑,引发思考。
文中部分文字受到网友的关怀和支持,在此表示感谢!在往后的日子希望与大家共同进步,成长。
This article is collected and compiled by my colleagues and I in our busy schedule. We proofread the content carefully before the release of this article, but it is inevitable that there will be some unsatisfactory points. If there are omissions, please correct them. I hope this article can solve your doubts and arouse your thinking. Part of the text by the user's care and support, thank you here! I hope to make progress and grow with you in the future.。
浙教版九年级(上)中考题同步试卷:物体的内能(02)一、选择题(共27小题)1. 如图所示实验或事例,属于内能转化为机械能的是( )2. 关于温度、内能、热量和做功,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物体的内能增加,一定是从外界吸收了热量B. 0C 的冰块没内能C. 做功可以改变物体的内能D. 物体放出热量时,温度一定降低3. 我国北方的冬季气温很低,到处都是冰天雪地,人们有时会将冰雪融化取水,把冰雪放 在水壶里热取水的过程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冰在0°C 时,内能为0B. 这是通过做功的方式改变物体的内能C. 在加热过程中,壶内的温度一直在上升D. 水的温度越高,水分子运动越剧烈4. 关于温度、内能和热量,下列说法正确的( ) 由滑梯上滑下,臀部会有灼热感 D. 水蒸气将软木塞冲出A.A.物体温度越低,分子运动越剧烈B.物体温度越高,含有的热量越多C.水沸腾时吸收热量,温度保持不变D.物体的温度为0°C时,其内能为零5.下列关于热学知识的说法,正确的是()A.冰在熔化过程中吸收热量,温度不变,内能不变B.水的温度越高,所含的热量越多C.扩散现象说明了分子在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D.固体不容易被压缩,是因为分子间只有斥力6.下列机械不是利用内能做功的是()A.电动机B.柴油机C.蒸汽机D.汽油机7.关于温度、热量和内能,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物体的温度越高,所含热量越多B.温度高的物体,内能一定大C.0°C的冰块,内能一定为零D.温度相同的两物体间不会发生热传递8.在体积变化不大的情况下,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物体吸收热量,温度一定升高B.物体温度升高,内能增加C.物体温度升高,一定吸收热量D.物体温度不变,就没有吸热和放热9.关于物体的内能,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温度为0°C的物体没有内能B.物体内能增加,一定是通过外界对物体做功C.正在沸腾的水吸收热量,温度增加,内能不变D.在相同物态下,同一物体温度降低,它的内能会减少10.关于温度、热量和内能,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物体的温度越高,所含的热量越多B.一个物体吸收热量时,温度不一定升高C.对物体做功,物体的温度一定升高D. crc的冰没有内能n.关于内能及其利用,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温度高的物体内能一定大B.做功和热传递都可以改变物体的内能C.比热容跟物体吸收或放出的热量有关D.热机的做功冲程是将机械能转化为内能12.关于温度、热量和内能以下说法正确的是()A.物体的温度升高,内能一定增加B.60°C的水比30°C的水所含有的热量多C.热量总是自发地从温度高的物体向温度低的物体传递D.0°C的水内能为零13.关于温度、热量、内能,以下说法正确的是()A.0°C的冰没有内能B.物体的温度越高,物体的内能越大C.物体的温度越低,所含的热量越少D.物体的内能与温度有关,只要温度不变,物体的内能就一定不变14.有关温度、热量、内能的说法,正确的是()A.物体吸收热量,内能一定增加,同时温度一定升高B.物体温度升高,不一定吸收热量,但内能一定增加C.物体温度升高,内能不一定增加,但一定吸收热量D.发生热传递时,热量总是从内能大的物体传递给内能小的物体15.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温度从高温物体传递到低温物体B.物体温度越高,含有的热量越多C.物体温度为0°C时,其内能为零D.晶体熔化吸热,温度保持不变16.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把零下i(rc的冰块放在o°c的冰箱保鲜室中,一段时间后,冰块的内能会增加B.在汽油机的压缩冲程中,内能转化为机械能C.用锯条锯木板,锯条的温度升高,是由于锯条从木板吸收了热量D.我们不敢大口地喝热气腾腾的汤,是因为汤含有的热量较多17.关于温度、内能和热量的说法错误的是()A.0°C的冰也具有内能B.物体放出热量,温度不一定降低C.物体对外做功,内能可能减小D.温度高的物体,内能一定大18.关于热量、温度、内能之间的关系,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温度为0°C的物体没有内能B.物体温度升高,一定是吸收了热量C.物体吸收了热量,温度可能不变D.物体内能减少时,一定对外做功19.下列有关热学知识的说法中正确的是()A.固体和液体很难被压缩是因为分子间没有间隙B.燃料燃烧越充分,其热值越大C.物体吸收热量,温度不一定升高D.比热容与物体吸收热量的多少有关20.下列关于内能、热量、温度说法正确的是()A.物体温度越低,所含的热量越多B.物体吸收热量,它的温度一定会升高C.物体温度升高,它的内能一定增加D.物体内能减少,它一定放出热量21.下列关于温度、内能和热量的说法,正确的是()A.0°C的冰没有内能B.同一物体,温度越高内能越大C.物体温度越高,所含热量越多D.物体内能减少,一定对外做功22.关于温度、内能和热量,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温度为0°C的冰没有内能B.温度高的物体比温度低的物体内能大C.温度高的物体含有的热量多D.物体吸收或放出的热量可以为零,但物体的内能不会为零23.关于温度、热量和内能,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温度高的物体内能一定大,温度低的物体内能一定小B.物体的内能与温度有关,只要温度不变,物体的内能就一定不变C.内能小的物体也可能将热量传递给内能大的物体D.物体的温度越高,所含热量越多24.如图所示,给试管里的水加热,水沸腾后,水蒸气推动活塞迅速冲出管口,水蒸气在这个过程中()A.内能增加,温度升高,在试管口变成白色的热空气B.内能减少,温度降低,在试管口变成白色的热空气C.内能减少,温度降低,在试管口液化成小水滴D.内能增加,温度不变,在试管口液化成小水滴25.如图所示实验,在橡胶塞受到水蒸气的压力而冲出的过程中,以下说法正确的是()A.试管口出现的“白雾”是气体B.水蒸气对外做功,内能增加C.水蒸气的温度升高D.这个实验基本展示了蒸汽机的工作原理26.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物体吸收热量,内能一定增加,温度一定升高B.温度高的物体分子运动剧烈,具有的热量多C.夏日,在阳光照射下地面温度高于海水表面温度,因为水的比热容较大D.固体分子之间的作用力比液体小27.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物体吸热后温度就一定升高B.内燃机的压缩冲程是机械能转化为内能C.只有通过热传递才能改变物体的内能D.扩散现象只能发生在气体和液体中二、填空题(共3小题)28.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航母舰载机即将起飞前,燃料燃烧会获得大量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能,向后喷射出高温高速燃气流。
3.5 《物体的内能》导学案【学习目标】1.知道做功和热传递是改变内能的两种方法,并据此来解释一些现象。
知道这两种方法中能量变化的实质和方法的等效性。
2.知道功和热量都可以量度内能的变化。
3.知道热量和热值的概念;初步学会热量的计算。
【学习重点】做功和热传递可以改变物体内能【学习难点】燃料的热值概念及热量的计算【课前预习】一、内能:(情境引人)例举生活中的常例:1.双手来回摩擦,有什么感觉?能量发生了怎样的转变?2.你今天骑自行车来学校,到校时,紧急刹车。
能量如何变化?设问:什么叫内能?它与机械能有什么不同?改变内能的方法有哪些?(新课教学)阅读课本94页,完成下列思考题:1.什么叫热运动?2.什么是内能?3.内能、热运动、温度它们三者之间有什么关系?【讨论】1.根据图片3-49、3-50,试解释:无论高温物体还是低温物体,都具有内能。
2.物体的温度升高或降低时,内能会有什么变化?分析以下两例:冬天搓手取暖;古人钻木取火;有什么共同点?能量转化:温度变化:(观察)实验1:橡皮塞将被气体冲上去实验2:棉花将燃烧。
现象:(观察)实验3:气体对外做功现象:二、热量的计算:例题:集热箱中盛有1吨水,在阳光照射下,水温度升高了30℃,在这个过程中,水吸收了多少热量?三、燃料的热值(提问):为什么我国:“长征3号”火箭用的燃料是液态氢,而不是汽油?【当堂练习】1.用热传递的方法改变物体的内能,实际上是从物体转移到物体的过程。
2.物体内大量分子做无规则运动的激烈程度跟_______有关,当物体的温度升高时,它的内能_______;温度降低时,内能_______。
3.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任何状态下处于任何位置的物体都具有内能B.机械能大的物体内能一定大C.静止在地面上的物体无内能D.空中飞行的子弹比地面上静止的子弹内能多4.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任何状态下处于任何位置的物体都具有内能B.机械能大的物体内能一定大C.静止在地面上的物体无内能D.空中飞行的子弹比地面上静止的子弹内能多5.质量为3千克的水,从15℃加热到90℃,需要吸收多少热量?6.把一个质量为500克的金属块,从80℃降低到30℃,放出的热量为3.5×103焦,这种金属是何种物质?【个性化设计】【教学反思】。
第五节物体的内能第二课时【内容来源】初中科学九年级浙教版上册第三章第五节【主题】第五节物体的内能.【课时】第2课时一、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认识比热容的概念与单位,尝试用比热容解释有关自然现象。
2.认识热值的概念与单位,说出提高燃料利用效率的途径3.以汽油机为例,说出热机的工作原理,知道内能的利用在人类社会发展史上的重要意义。
过程与方法:掌握热量的计算,规范学生的解题步骤。
情感态度价值观:通过探究性学习,产生乐于探索自然规律的情感,体验自然科学的价值,体验知识来源于实践而又应用于实践的辩证关系。
二、教学重难点重点:比热容的意义,热值的意义难点:用比热容解释有关现象,热机的工作原理三、教学过程导入:1.烧开水时,烧开一壶水和烧开半壶水需要的热量哪个多?2.把一壶水烧到60℃和烧到90℃,哪个需要的热量多?结论:水的质量越大,升高温度越多,吸收的热量也越大。
烈日炎炎的夏季,白天海滩上的沙子热得烫脚,但海水却非常凉爽;傍晚,沙子很快凉了下来,但海水却还暖暖的。
同样的日照条件,为什么沙子和海水的温度不一样?思考:物质吸收热量的多少可能与哪些因素有关?物质的质量、升高的温度多少,物质的种类(一)比热容:单位质量的某种物质,温度每升高1℃,吸收的热量叫做这种物质的比热容。
例:把质量为5kg,温度为30℃的铝块加热到100 ℃,铝块吸收了多少热量?铝的比热容为0.88×103J/(kg·℃)(1)1kg铝温度升高1℃时所吸收的热量是0.88×103J(2)5kg铝温度升高1℃时,需要吸收的热量是多少?(3)5kg铝温度升高70℃时,需要吸收的热量是多少?根据例题得出:吸收的热量=0.88×103J/(kg·℃)×5kg×(100℃-30℃)(二)热量的计算例:在20℃的室温下,烧开一壶5kg的水,大约吸收多少热量?教师根据比热容的物理意义,以及热量跟物体的质量和温度的变化有关,就可以计算物体的温度改变时吸收或放出的热量。
浙教版科学九上3.5物体的内能第2课时导学案的单位为________。
学习探究【新知导入】物体在热传递过程中,高温物体放出热量,低温物体吸收热量。
物体吸收或放出的热量与哪些因素有关?如何计算物体吸收或放出热量的多少呢?这就需要引入比热容的概念。
【合作探究】一、比热容1. 定义:__________的物质,温度每升高1℃吸收的热量叫做这种物质的比热容,比热容的符号为c。
2. 比热容值:单位质量的某种物质温度________放出的热量,跟温度________吸收的热量相等,即等于它的比热容值。
3.比热容是物质的一种特性,不同物质的比热容是不同的,它反映物质吸热或放热能力的大小,它只跟物质________有关,而与物体的质量、温度变化等因素无关。
4. 思考:为什么在一天之内内陆地区的气温变化比沿海地区大?二、热量的计算1. 热量公式:物体温度升高时所吸收的热量:__________________物体温度降低时所放出的热量:__________________例1:一块质量为5 千克、温度为10℃的铁块加热到200℃,铁块吸收了多少热量?热值一般不同。
4.你能说出焦炭的热值是3.0×107J/kg表示的意义吗?【课堂总结】 1.比热容它反映物质吸热或放热能力的大小,单位质量的物质,温度每升高1℃吸收的热量叫做这种物质的比热容。
2. 热量的计算:Q放= cm(t0-t)Q吸= cm(t-t0)3. 内燃机:吸气、压缩、做功、排气四个冲程。
4. 1千克某种燃料完全燃烧时放出的热量,在国际单位制中热值的单位是焦/千克,符号为J/kg。
【课堂练习】 1.质量相等、由不同物质组成的甲、乙两个物体,升高相等的温度时,甲吸收的热量比乙吸收的热量多,则( )A. 甲的比热容大于乙的比热容B. 甲的比热容小于乙的比热容C. 甲与乙的比热容一样大D. 无法比较甲、乙的比热容2. 已知铜的比热容是铅的比热容的3倍,初温相同、质量相等的铜块和铅块,吸收相同的热量后,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铜块的温度高B. 铅块的温度高C. 它们的温度相同D. 无法确定3.如图是四冲程汽油机的剖面图,它是由吸气、压缩、做功、排气四个冲程在不断循环来保证连续工作的,其中内能转化为机械能的是 ()A. 吸气冲程B. 压缩冲程C. 做功冲程D. 排气冲程4.如图所示是四冲程汽油机的一个工作循环示意图,正确的顺序是()参考答案课前预习1. 每升高1℃吸收的热量2. 一种特性吸热放热3. 大得多小得多4. Q吸= cm(t-t0)5. 机械能6. 吸气、压缩、做功、排气7. 完全燃烧焦/ 千克合作探究:一、比热容1.单位质量2. 降低1℃升高1℃3. 种类4. 参考答案:在质量和吸收或放出的热量相同的条件下,水的温度的变化比砂石要小得多。
课题 3.5物体的内能课型新课课时第2课时教学目标1、认知领域:理解热传递是改变内能的方法,知道热传递过程中能量转化和转移的实质,知道热量的概念,知道热量可以用来量度内能的变化,知道燃料的热值。
2、技能领域:能过学习内能和改变内能的方法实验,培养学生实验观察和分析能力。
3、情感领域:通过学习,培养学生能源意识,为节约能源做准备。
重点热量难点热量的计算教学方法实验探究法教学准备多媒体板书设计第5节物体的内能三、热传递可以改变内能热传递过程中传递的能量的多少叫热量,用Q表示,单位也是焦耳四、燃料的热值教学反思教学过程(一)引入新课什么是热传递?它有哪几种形式?(二)新课教学1、热传递可以改变内能热传递:能量从高温物体传到低温物体或从同一物体的高温部分传到低温部分的现象。
传导——热量通过接触物体由高温部分向低温部分传递。
对流——通过液体或气体(流体)自身的流动由高温部分向低温部分传递。
辐射——热量不通过物体媒介,直接由高温物体发射到低温物体的传递。
演示实验:热传递可以改变内能。
设疑:将会看到什么现象?小图钉为什么会掉下来?金属棒的内能为什么会增大?金属棒上各部分是不是同时达到相同的温度,为什么?出示:采用冷敷降低体温,并填空(课本113页图3-56)结论:热传递可以改变物体的内能热传递过程中传递的能量的多少叫热量,用Q表示,单位也是焦耳。
思考:用所学的知识解释下列图中发生的现象讨论:有一个装有铁屑的烧瓶,可以用什么方法使铁屑的内能增加?小结:改变物体的内能有两种方法:做功和热传递。
两种方法对改变物体的内能是等效的,但本质上有所区别。
2、燃料的热值引入:从人类最早发明火种开始,介绍人类使用燃料的历史。
说明人类获利内能主要是从燃料中获得。
燃烧:一种剧烈的氧化反应。
从能的转化角度看,是将贮存在燃料中的化学能转化为内能的过程。
热值:1千克某种燃料完全燃烧时放出的热量。
注:单位质量、燃料的种类、完全燃烧三个要素。
第五节物体的内能(2课时)教学目标:1.描述克服摩擦做功与物体内能改变的关系,2.知道内能改变的两种途径,知道在热传递过程中用热量来亮度热能的变化;3.举例说明化学能与内能的转化,4.认识燃料的热值,说明生物体能量的转化。
教材分析:本节在学习“机械能”的基础上,把对能量的研究拓展到内能。
引导学生得出内能的概念并进一步探究内能的改变。
并从内能的改变引入热量概念,从热量联系到燃料,又引出了燃料的热值概念。
教学过程:一、内能1、引入:(1)滚摆在没有空气阻力的理想情况下运动,机械能如何变化;有阻力情况(现实情况下)下的机械能如何转化?(2)自行车刹车时,原来的动能是消失了呢?还是转化成了其他的能,它称为什么能?2、红墨水扩散实验温度越高,扩散现象越明显,表明分子运动越剧烈。
由此可以推知,温度是物体内部大量分子无规则运动剧烈程度的标志。
物体内部分子无规则运动的剧烈程度,可以从温度的高低来间接反映。
物体内大量分子的无规则运动所具有的能跟温度直接相关,我们把这种运动叫做热运动。
同时,物体内大量分子无规则运动具有的能叫做内能。
我们以前所说的“热能”是内能的俗称。
教学中要提示注意“大量”两字,指出热现象是大量分子无规则运动的宏观表现,对单个分子谈热能、温度等是没有意义的。
学生讨论:物体的温度高低只反映分子无规则运动的剧烈程度,无论是高温、低温物体都具有内能。
物体的温度升高时,内能增大,物体的温度降低时,内能减小。
3、内能与机械能的区别:是两种不同形式的能过渡:内能与机械能能相互转化吗?二、做功可以改变物体的内能。
1、先从能的转化角度分析实例:为什么搓掌可以保温?为什么钻木可以取火?为什么滑梯而下会发烫?2、演示克服摩擦做功实验:把薄壁金属筒固定在桌子上之后,注入约1/4容积的乙醚,立刻塞上塞子。
用稍宽一点的布带,绕在金属管外,然后迅速地来回拉布带,一会儿塞子就被冲起。
现象解释:迅速来回拉绳子,克服摩擦做功,内能增加,气体膨胀,橡皮塞被弹起,机械能转化为内能。
第五节物体的内能(2课时)教学目标:1.描述克服摩擦做功与物体内能改变的关系,2.知道内能改变的两种途径,知道在热传递过程中用热量来亮度热能的变化;3.举例说明化学能与内能的转化,4.认识燃料的热值,说明生物体能量的转化。
教材分析:本节在学习“机械能”的基础上,把对能量的研究拓展到内能。
引导学生得出内能的概念并进一步探究内能的改变。
并从内能的改变引入热量概念,从热量联系到燃料,又引出了燃料的热值概念。
教学过程:一、内能1、引入:(1)滚摆在没有空气阻力的理想情况下运动,机械能如何变化;有阻力情况(现实情况下)下的机械能如何转化?(2)自行车刹车时,原来的动能是消失了呢?还是转化成了其他的能,它称为什么能?2、红墨水扩散实验温度越高,扩散现象越明显,表明分子运动越剧烈。
由此可以推知,温度是物体内部大量分子无规则运动剧烈程度的标志。
物体内部分子无规则运动的剧烈程度,可以从温度的高低来间接反映。
物体内大量分子的无规则运动所具有的能跟温度直接相关,我们把这种运动叫做热运动。
同时,物体内大量分子无规则运动具有的能叫做内能。
我们以前所说的“热能”是内能的俗称。
教学中要提示注意“大量”两字,指出热现象是大量分子无规则运动的宏观表现,对单个分子谈热能、温度等是没有意义的。
学生讨论:物体的温度高低只反映分子无规则运动的剧烈程度,无论是高温、低温物体都具有内能。
物体的温度升高时,内能增大,物体的温度降低时,内能减小。
3、内能与机械能的区别:是两种不同形式的能过渡:内能与机械能能相互转化吗?二、做功可以改变物体的内能。
1、先从能的转化角度分析实例:为什么搓掌可以保温?为什么钻木可以取火?为什么滑梯而下会发烫?2、演示克服摩擦做功实验:把薄壁金属筒固定在桌子上之后,注入约1/4容积的乙醚,立刻塞上塞子。
用稍宽一点的布带,绕在金属管外,然后迅速地来回拉布带,一会儿塞子就被冲起。
现象解释:迅速来回拉绳子,克服摩擦做功,内能增加,气体膨胀,橡皮塞被弹起,机械能转化为内能。
物体的内能【教学目标】(一)知识目标:1.了解内能的概念。
2.理解做功和热传递是改变内能的两种方法,知道这两种方法中能量变化的实质和方法的等效性。
3.知道热量的概念,知道功和热量都可以量度内能的变化。
4.学会热量的计算5.知道燃料的热值。
(二)技能目标:1.能从宏观和微观的角度全面了解事物。
2.培养实验的观察和分析能力。
3.培养概括和对比分析的能力。
4.学会从能量变化的角度分析事物的变化。
(三)情感目标:1.培养学生联系实际生活和实验现象分析科学规律的探索科学的精神。
2.通过从能量变化的角度讨论问题,为建立能量守恒定律奠定基础。
【教学重难点】1.内能的概念。
2.理解做功和热传递是改变内能的两种方法,及其方法的实质和等效性。
3.应用改变内能的两种方法分析实例:热量的计算【教学准备】课件;克服摩擦做功、压缩气体做功、气体对外做功等演示实验。
【教学过程】引人:这前一节课中我们已经学习了两种能量的形式--------动能与势能,以及动能与势能的特点,今天我们继续来学习另一种能量的形式。
新课学习:内能【回忆实验】将红墨水滴到温度不同的水中,观察现象。
提问1:这是什么现象?(扩散现象)提问2:产生扩散现象的原因是什么?(物质由分子、原子或离子等粒子构成,构成物质的粒子在永不停息地做无规则运动;分子间存在间隙)1.热运动:物体内部大量粒子的无规则运动提问3:微粒的无规则运动称为热运动,相应的能叫什么能?(内能)2.内能:物体内部大量粒子做热运动(微观运动)所具有的能叫内能。
设问4:它们可能与哪些因素有关?在不同的温度中,扩散的速度不同说明什么?(物体温度越高,微粒无规则运动越剧烈)3.关系:物体温度越高,分子热运动越剧烈,内能也越大。
提出内能和热运动的概念、关系并板书(强调:热现象是大量微粒无规则运动的宏观表现,对单个微粒谈热运动、温度、内能是没有意义的。
)温度是物体内部大量微粒无规则运动剧烈程度的标志。
根据温度的变化(宏观)反映热运动(微观)的剧烈程度和内能的变化。
第3章能量的转化与守恒第5节物体的内能一、知识与技能1.知道温度的概念,能说出生活和自然环境中常见的温度值,会用温度术语描述生活中的热现象;2.了解温度计的工作原理,会用温度计测量温度;3.知道温度的常用单位和国际单位制。
二、过程与方法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温度计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价值。
温度计的工作原理。
正确使用各种温度计。
温度计等。
导课:(实用、新颖、简洁)热现象是指物体的冷热程度有关的物理现象,例如,大家在小学自然课中学过的物体的热胀冷缩就属于热现象。
我们生活中都用哪些词来形容物体的冷热程度。
开水和烧红的铁块都很烫,但它们烫的程度又有很大的区别。
所以,在物理学中,为了准确地描述物体的冷热程度,我们引入了温度这一概念。
(一)温度1.引出温度的概念;2.提出自学要求,看第一框题,在课本上划出温度的概念,常用单位及单位符号;3.梳理总结,能说出生活中和自然环境中常见的温度值,并能用温度术语描述生活中的“热”现象。
(二)研讨、交流(求助、互助5分钟左右)1.回忆生活,气温高了觉得热,气温低了觉得冷,得出温度的概念。
2.按要求看书自学,对温度的概念、单位等形成进一步的认识。
(三)教师重点讲、讲重点,提问设疑(补助15分钟左右)二、温度计1.我们对于温度高低的判断往往用皮肤的感觉。
现在请同学们来做个实验探究。
三只烧杯中分别装有热水、温水和冷水,现请一位同学将左手食指伸入热水中,右手食指伸入冷水中,停留一段时间后,将两个食指同时放入温水中。
2.凭感觉来判断物体的温度高低是不可靠的,要准确地测量物体温度需要使用温度计。
3.液体温度计的原理是什么?4.温度有哪些种类?5.组织学生分组讨论、交流,怎样正确使用温度计,正确的予以肯定。
6.巡视学生测出半杯冷水的温度,并不断向冷水中加热水后分别测出其温度的情况。
7.强调使用温度计应注意的几个问题?8.说明温度的国际单位是开尔文,符合“K”热力学温度(T)和摄氏温度(t)的关系T=273+t。
3.5物体的内能(2)
【点击要点】
1.比热容是物质的一种特性,它表示热量,用符号表示,单位是。
2.热量的计算公式:Q= 。
Q表示热量,c表示物体的比热,m表示物体韵质量,∆t表示变化的温度。
c水= ,表示每千克的水温度升高1摄氏度,所吸收的热量为4.2×103焦。
【典题分析】
例1 根据表中几种物质的比热容,判断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
物质
比热容
/J·kg-1·℃-1
物质
比热容
/J·kg-1·℃-1
水银0.14×l03沙石0.92×103
水 4.2×103冰 2.1×103
A.制作体温计常用水银做介质,原因之一是水银的比热容小
B.北方楼房中的暖气用水做介质,利用了水的比热容大的特性
C.由于水比沙石的比热容大,所以内陆地区的昼夜温差比沿海地区大
D.由于水比冰的比热容大,所以冷却食品时0℃的水比0℃的冰效果好
巩固训练1拖拉机发动机用循环流动的水进行冷却,是利用水具有() A.较低的凝固点 B.较差的导热性 C.较大的比热容D.较好的透明性
例2在烈日当空的海边玩耍,海滩上的沙子热得烫脚,而海水却凉凉的.主要是因为()A.海水的密度大B.海水的比热容大C.沙子的密度大D.沙子的比热容大巩固训练2 沿海地区同沙漠地区相比,冬暖夏凉,昼夜温差小。
这是因为( ) A.水的密度比沙石的密度小B.水的比热容大于沙石的比热容
C.水的热量大于沙石的热量D.水的传热本领比沙石的传热本领差
【跟踪演练】
一、选择题
1.关于比热容,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500ml水比200ml水的比热容大
B.相同质量的酒精与汽油完全燃烧放出的热量不同,是因为它们的比热容不同
C.质量相同的铁和铝,吸收相同的热量后,铝的温度升高较少,说明铝的比热容比铁大
D.热水变凉后其比热容变小
2.把一铁块放在火炉上加热一段时间后,下列物理量中不变的是( )
A.铁块的体积B.铁块的比热容C.铁块的内能D.铁块的密度
3.质量为lkg的水[ c水=4.2×103 J/(kg·℃)],温度从20℃升高到30℃吸收的热量是()
A 4.2×103J B.4.2×104J C.8.4×104 J D.l.26×l05 J
4.质量相等的铁块和水,吸收相等的热量后,把铁块投入水中,则( )
A.热从铁块传给水B.铁块与水间不发生热传递
C.热从水传给铁块D.无法确定是否发生热传递
5.由Q=cm(t﹣t0)得c=,关于同一种物质的比热容,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若质量增大一倍,则比热容减小一半
B.若质量增大一倍,则比热容增大一倍
C.比热容与物体质量多少、温度变化大小、吸热或放热的多少都无关
D.若吸收的热量增大一倍,比热容增大一倍
6.初春育水稻秧苗时,为了不使秧苗受冻,正确的做法是()
A.早晨多灌水,傍晚多排水B.早晨多排水,傍晚多灌水
C.早晨和傍晚都要多灌水D.早晨和傍晚都不要灌水
7.下表是一些物质的比热容[J/(kg•℃):
水 4.2×103铝0.88×103
煤油、冰 2.1×103干泥土0.84×103
沙石0.92×103铜0.39×103
根据表中数据,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A.物质的比热容与物质的状态无关
B.100g水的比热容是50g水的比热容的两倍
C.质量相等的铝块和铜块吸收相同的热量,铜块温度变化较大
D.寒冬季节,放在室外盛有水的水缸会破裂,主要是因为水的比热容较大
8.对热学概念的理解,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水的比热容是4.2×103J/(kg.0C),表示1kg的水温度升高(降低)10C吸收(放出)
4.2×103J的热量
B.热量是指物体具有能量的多少
C.温度高的物体具有的内能一定多
D.物体吸收热量,温度不一定升高
9.用相同的加热装置给质量相等的甲、乙两种液体同时加热,两种液体的温度随t时间的变化如下表所示。
由数据比较两种液体的比热容()
时间t / min 0 1 2 3 4 5
甲的温度/ ℃20 22 24 26 28 30
乙的温度/ ℃20 25 30 35 40 45
A.c甲>c乙B.c甲=c乙C.c甲<c乙D.无法确定
10. 由于水的比热容比沙石或干泥土的比热容大,所以在沿海地区陆地表面的气温比海面的
气温昼夜变化显著。
因此( )
A.白天的海风多是从陆地吹向海面,夜晚的海风多是从海面吹向陆地
B.白天的海风多是从海面吹向陆地,夜晚的海风多是从陆地吹向海面
C.白天和夜晚的海风多是从陆地吹向海面
D.白天和夜晚的海风多是从海面吹向陆地
二、填空题
11.炎炎夏季,都市气温往往比郊外要高3℃~5℃,这就是热岛效应,人们修建人工湖、喷水池,主要利用水的大来调节气温.园丁小区喷水池内有5t水,水温升高2℃
吸收的热量是J.
12.若以太阳能热水器内装l00kg、温度为20℃的水,阳光照射一天后,水温升高到70℃,已知水的比热容为4.2×103J/(kg·℃),则热水器内的水吸收了J的太阳能;
这是通过的方式改变了水的内能。
13.用两个相同的“热得快”,分别给质量、初温都相同的甲、乙两种液体同
时加热,两液体的温度随时间变化关系的图象如图.根据图象可知,甲液体的比
热容乙液体的比热容(选填“大于”、“小于”或“等于”).如果乙液体是水,
那么质量为500g,初温为20℃的乙液体吸收1.89×105J的热量,乙液体的温度升
高了℃(气压为一标准大气压).
14.某同学在探究“影响物质吸热多少的因素’’的实验时,得到如下的数据表:
物质实验次数质量(kg) 升高的温度(℃) 吸收的热量(J)
1 0.05 10 2100
水 2 0.10 10 4200
3 0.05 10 1050
煤油 4 0.10 10 2100
(1)分析第1、3次或2、4次实验数据可归纳得出的结论是:相等的不同物质,
在相同时,吸收的热量是不同的。
(2)分析第1、2次或3、4次实验数据,可归纳得出的结论是:不同质量的同种物质,升高
的温度相同时吸热的多少还与物质的有关。
三、分析计算题
15. “YK﹣15B”型电热水壶内装有3kg水,插在220V的家用电源上.水从20℃加热至98℃,已知水的比热容c=4.2×103J/(kg•℃).求:
(1)水在这个过程中是吸热还是放热;
(2)在这个过程中由什么能向什么能转化;
(3)这个过程中水吸收或放出的热量.
答案
【点击要点】
1.单位质量的某种物质,温度升高1℃所吸收的热量 C 焦/(千克·℃)
2.cm∆t,4.2×103焦/(千克·℃)
【典题分析】
例1 D解析:冷却食品时0℃的冰比0℃的水效果要好,原因是晶体熔化时吸热温度不变。
巩固训练l C
例2 B
巩固训练2 B
【跟踪演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