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题:几种重要的金属化合物——以铝为中心的沉淀与图像专题探究
- 格式:doc
- 大小:49.00 KB
- 文档页数:5
铝元素重要图象剖析朱如平现将与铝元素相关的重要图象分析如下,供参考。
1. 向AlCl 3溶液中滴加NaOH 溶液直至过量 原理:↓=+-+33)OH (Al OH3Al (先)O H 2AlOOH)OH (Al 223+=+--(后)现象:先沉淀后溶解。
图1图象1的特点:图象通过坐标原点,且横坐标上的比值为“3:1”,A 点坐标为(3n ,n )。
2. 向NaOH 溶液中滴加AlCl 3溶液直至过量 原理:O H 2AlOOH4Al 223+=+--+(先)↓=++-+3223)OH (Al 4O H 6AlO3Al(后)现象:开始没有沉淀产生,中间产生沉淀,且最终沉淀不溶解。
图2图象2的特点:横坐标上的比值为“3:1”,A 点坐标为(4n ,4n )。
3. 向NaAlO 2溶液中滴加HCl 溶液直至过量 原理:↓=+++-322)OH (Al O H HAlO(先)O H 3AlH3)OH (Al 233+=+++(后)现象:先沉淀后溶解。
图3图象3的特点:图象通过坐标原点,横坐标上的比值为“1:3”,A 点坐标为(n ,n )。
4. 向盐酸溶液中滴加NaAlO 2溶液直至过量 原理:O H 2AlH4AlO232+=+++-(先)↓=++-+3223)OH (Al 4O H 6AlO3Al(后)现象:首先没有沉淀,中间产生沉淀,且最终沉淀不溶解。
图4图象4的特点:横坐标上的比值为“1:3”,A 点坐标为(4n ,4n )。
5. 向NaAlO 2溶液中通入CO 2气体至过量 原理:222COO H 3AlO2++-(少量)-+↓=233CO)OH (Al 2222COO H 2AlO++-(足量)-+↓=33HCO)OH (Al现象:产生的沉淀逐渐增多,且最终沉淀不溶解。
图5图象5的特点:图象通过坐标原点,先上升后平行(平行于横坐标)。
6. 向AlCl 3溶液中滴加氨水原理:+++↓=⋅+43233NH3)OH (Al O H NH 3Al现象:产生沉淀逐渐增多,达到最大值后保持不变。
几种重要的金属化合物
——以铝为中心的图像专题探究
青浦高级中学王凤英
一、教材分析:
本节课是高三化学拓展教材第六章金属元素的第二节金属的重要化合物引申出来的一个专题,这一知识内容学生在高二重要的金属铝和铁一章中已经学习过,同时学生进入高三化学理论学习过程中,也涉及了金属的某些性质。
在高三拓展教材的第一章到第四章内容的学习中,已经重点学习和复习了重要的化学理论部分的知识,尤其是速率平衡图像、电解质溶液、离子反应等理论知识内容,这些理论知识对元素化合物知识的学习可以起到很好的支撑作用,同时元素化合物知识的学习对化学理论知识的理解可以进一步深化,两者有机结合相得益彰。
二、学情分析:
学生在高中学习过程中,多次接触和运用图像来分析和理解化学知识,尤其在溶解度曲线、化学反应速率和化学平衡、电解质的导电、溶液的PH值、物质的熔沸点、化学反应沉淀量和加入物质的量的关系等知识的学习中均有图像的分析,通过图像的表达有时可以简化较多的文字说明,使人客观清晰。
学生在化学学习中,学习了重要的金属单质及其化合物的知识,又较系统复习了化学基本理论知识,尤其还系统复习了非金属元素及其化合物的知识,学生对元素化合物知识的学习已经具备一定的方法和能力。
在学科教学过程中,大部分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较为基础的观察、分析、思维、自学、实验操作等能力,对铝盐溶液中加入碱液产生氢氧化铝沉淀的实验、观察、分析可以说是熟练的,对某些离子相遇产生沉淀的实验、观察、分
析也均具备了基础的学习能力。
但是学生仅有单一角度去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在高考选拔中是达不到要求的,我们的学生缺少的就是整合和系统、综合和应用的能力,如果把几个基础问题放入同一情景中,大部分的学生分析就会产生偏差或者缺失,不能很完整和系统地进行思考和应用知识解决问题,这又恰好是重要的考点和热点,针对学生的薄弱环节,专门把这一热点问题作为一个专题进行教学,目的是让学生体验解决问题的方法和提升学生的综合应用知识的能力。
高三化学教学面对的学生是自主选科的学生,尽管选科的出发点可能不尽相同,但至少学生在学习态度和心理上是接受和端正的,从学生本源分析都希望学好这门学科的。
那么我们在学科教学中,根据学科的特点努力寻找适合学生的学习方法和教学策略或手段,促使和克服学生学习化学的危难情绪,有意识有目的地把化学知识系统化和结构化,从学生现有的知识和经验中,有易到难,有简单到复杂,让学生自己主动去建构知识框架,不断建造和发展学生自己的能力,使之达到学习成就的最优化。
三、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1、了解几种常见的金属化合物。
2、掌握氢氧化铝的两性在离子方程式和图像题中的应用
3、理解离子反应的本质和在溶液中离子反应的先后顺序。
过程与方法:已有知识的基础上归纳、总结、分析沉淀图像的关系、定性和定量的关系,提升学生的思维品质。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悟化学知识在不同的情景条件下的应用和联系
教学重点:氢氧化铝的两性和离子反应的本质
教学难点:离子反应在图像上的呈现和分析
四、、教学过程:教学简要流程图
五、教学设计说明:
课堂教学设计重点围绕着铝盐溶液中加入碱液生成氢氧化铝沉淀加以展开,从离子反应发生上分析,从离子方程式到定性图像分析,再进一步到定量和图像的分析;从单一的沉淀到两种和三种物质的沉淀的分析,提升学生的思维品质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在课堂教学设计上注重以下几个方面:(1)以旧知识的复习巩固和新知识的学习相结合,定位以旧带新,以少数带普遍的原则,使学生理解反应发生的本质,知道复杂反应和复杂现象往往是化学基本知识的叠加和多重的出现所造成的,让学生体验逐一分析逐一突破,体验反应和图像的关系,理解图像表示的每一个拐点和线段的意义。
(2)课堂教学过程注重学生的主动学习,尽可能地给予学生分析和思考讨论的时间,在课堂教学问题的设置过程中,有易到难,有简单到复杂,注重学生已有的知识基础,让学生觉得可以入手和尝试。
(3)在高三的学习中,学会研究高考的热点问题,把高考的热点问题作为专题。
培养学生综合、应用、分析的能力,通过小组讨论分析,形成合作学习的氛围,通过学生的交流分析,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研究解决问题的能力,使学
生的学习兴趣进一步激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