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床常见革兰阴性杆菌感染的耐药性分析
- 格式:pdf
- 大小:141.82 KB
- 文档页数:2
呼吸科下呼吸道感染患者痰标本中革兰阴性杆菌的病原菌分布及耐药性分析呼吸科下呼吸道感染是呼吸科常见的一种疾病,而痰标本中革兰阴性杆菌的病原菌分布及耐药性一直是呼吸科医生关心的话题。
近年来,革兰阴性杆菌对各类抗生素的耐药情况日益严重,给呼吸道感染的治疗带来了一定的困难。
对于呼吸科下呼吸道感染患者痰标本中革兰阴性杆菌的病原菌分布及耐药性进行深入的分析,对于临床医生来说尤为重要。
病原菌分布分析是对呼吸道感染的基础和起点,通过对患者痰标本中革兰阴性杆菌的病原菌分布进行分析,可以为呼吸科医生选择最合适的抗生素治疗提供依据。
根据前期调查,目前革兰阴性杆菌中以铜绿假单胞菌、不动杆菌、大肠埃希杆菌等为主要病原菌。
而革兰阴性杆菌的病原菌分布在不同地区、不同医院甚至不同科室中可能存在一定的差异,及时对当地的病原菌分布进行调查分析,有助于临床医生根据本地区的情况进行更有效的治疗。
对于呼吸科下呼吸道感染患者痰标本中革兰阴性杆菌的耐药性分析也是医生关注的焦点之一。
革兰阴性杆菌对于广谱抗生素的耐药情况一直备受关注。
研究表明,铜绿假单胞菌对β-内酰胺类、氨基糖苷类、喹诺酮类等多种抗生素具有较高的耐药率,而不动杆菌则对碳青霉烯类抗生素耐药情况较为严重,大肠埃希杆菌对β-内酰胺类抗生素也存在一定的耐药问题。
针对以上情况,医生应当根据当地革兰阴性杆菌的耐药情况对感染进行相应的抗生素治疗。
在治疗过程中,应当根据病人的具体情况进行耐药机制的分析和监测,以实现更加个性化和精准的治疗。
为了更好地了解和掌握革兰阴性杆菌的耐药情况,呼吸科医生应当加强对呼吸道感染患者痰标本中革兰阴性杆菌的病原菌分布及耐药性的研究。
通过采集痰标本并进行细菌培养和药敏试验,可以对患者的病原菌分布及耐药性进行及时、准确的分析。
可以利用分子生物学方法对耐药菌株进行分子鉴定和耐药基因检测,从而更加全面地了解革兰阴性杆菌的耐药机制,为临床治疗提供更为准确的依据。
在临床实践中,医生还应当注重抗生素的合理使用,避免滥用和不当使用抗生素导致耐药菌株的产生。
鲍曼不动杆菌的临床分布及耐药性分析鲍曼不动杆菌(Acinetobacter baumannii)是一种广泛存在于自然环境中的革兰阴性细菌,其在医疗卫生机构中广泛分布,常常对患者产生严重的感染,尤其是对于危重病患者来说,可能导致严重的并发症甚至死亡。
鲍曼不动杆菌的耐药性问题在临床上也备受关注,因为它对多种抗生素产生耐药,又具有易弥散性,所以对其的耐药性分析显得尤为重要。
一、鲍曼不动杆菌的临床分布鲍曼不动杆菌最常见的感染部位是呼吸道、尿路、伤口和血液,而在重症监护病房内,其感染率更是较高。
据统计,约有10%至35%的重症监护病房内的病患受到鲍曼不动杆菌感染,并且这个比例还在不断上升。
鲍曼不动杆菌对于长期卧床的患者、使用呼吸机的患者、接受长时间生命维持治疗的患者、有手术史的患者等人群更容易导致感染。
在临床分布上,鲍曼不动杆菌主要通过医源性途径传播,例如医护人员、病人的手接触传播、呼吸机连接管的交叉感染等。
在医疗卫生机构中,重点感染控制的工作也应重视对鲍曼不动杆菌的控制。
鲍曼不动杆菌因其广泛分布以及对多种抗生素的耐药性而备受关注。
其对β-内酰胺类抗生素、氨基糖苷类抗生素、喹诺酮类抗生素等多种抗生素产生耐药性,使其在临床上的治疗变得日益困难。
1. β-内酰胺类抗生素鲍曼不动杆菌对β-内酰胺类抗生素产生了较强的耐药性,包括头孢菌素、青霉素等。
在临床治疗中,使用这类抗生素往往难以有效清除鲍曼不动杆菌,使感染难以控制。
2. 氨基糖苷类抗生素氨基糖苷类抗生素对于鲍曼不动杆菌的效果也较差,其中包括庆大霉素、阿米卡星等。
对于合并感染的患者来说,这类抗生素的减敏现象增加了治疗的难度。
3. 喹诺酮类抗生素喹诺酮类抗生素如环丙沙星、左氧氟沙星等对于鲍曼不动杆菌也存在一定的耐药性,造成了在临床上的治疗困难。
针对鲍曼不动杆菌的耐药性问题,临床医生需要结合患者的临床情况和药敏试验结果进行药物选择,尽可能采用联合用药或者选择对其具有一定敏感性的抗生素进行治疗。
临床常见革兰氏阴性杆菌对抗菌药物的耐药监测李慧平【摘要】目的了解医院内常见病原菌分布情况,对抗菌药物的耐药性进行回顾性统计分析.方法按<全国临床检验操作规程>第三版进行,对临床送检的标本,分离培养并进行药敏试验后统计分析.结果分离出病原菌前几位是铜绿假单胞菌、鲍曼不动杆菌、大肠埃希氏菌、肠杆菌属、肺炎克雷伯氏菌.分离阳性率前三位的标本是痰、尿、引流液.对抗菌药物耐药率较低是碳青酶烯类药物亚胺培南(IPM)0%,美洛培南(MEM)0%,酶复合抑制剂类药物头孢哌酮/舒巴坦(SCF)0%,哌拉西林/他唑巴坦(TZP)21.0%,头孢菌素类药物头孢吡肟(FEP)3.0%,头孢他啶(CAZ)8.0%,氨基糖苷类药物阿米卡星(AK)5.0%,喹诺酮类药物左氟沙星(LVF)10%.结论严格操作执行操作规范,加强细菌耐药性的监测,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依据.【期刊名称】《中国实用医药》【年(卷),期】2013(008)006【总页数】2页(P28-29)【关键词】抗菌药物;耐药率【作者】李慧平【作者单位】472000,河南三门峡市中心医院【正文语种】中文近年来,随着抗菌药物的广泛使用和一些侵入性操作的应用,医院感染的病原菌常见为兼性需氧革兰氏阴性杆菌居高不下。
多重耐药菌株的出现使抗感染治疗越来越困难。
检测某一地区某一阶段的抗菌药物耐药情况,有助于提高抗感染的疗效,促进抗菌药物的合理应用。
现将2010年7月至2011年7月送检的各种标本分离到的兼性需氧革兰氏阴性杆菌菌株监测检测结果,进行统计分析。
1 资料与方法1.1 菌株来源 2010年7月至2011年7月间,从临床送检的痰、尿液、粪便、血液、各种穿刺液、分泌物等标本中培养分离出病原菌并进行药敏试验。
1.2 质控菌株大肠埃希氏菌ATCC 25922,金黄色葡萄球菌ATCC 25923,铜绿假单孢菌ATCC 27853,均购自卫生部临床检验中心。
1.3 病原菌鉴定及药敏试验菌株鉴定采用法国梅里埃生产的ATB细菌鉴定仪,药敏试验按《全国临床检验操作规程》第三版进行,K-B法判断标准严格按美国临床实验室标准化委员会(CLSI)标准判断药敏结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