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最新最完整大型年产40亿m3煤制天然气环保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 格式:doc
- 大小:488.91 KB
- 文档页数:49
40亿方年煤制天然气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某工程有限公司某某40亿方/年煤制天然气项目SEDIN Engineering Co., Ltd 可行性研究报告 1总论 1.1概述 1.1.1项目名称、主办单位、企业性质及法人代表(1)项目名称:某某40亿方/年煤制天然气项目(2)主办单位:某新能源有限公司(3)建设地址:某镇喀木斯特矿区 1.1.2编制的依据和原则1.1.2.1编制的依据(1)某提供的有关资料及厂址初步选择报告。
(2)某提供的有关供水、供电、项目征用土地意见和建设项目环境保护意见的批文及资料。
(3)某与某工程有限公司签订的“某新能源有限公司某40 亿方/年煤制天然气工程”编制可行性研究报告合同及补充合同内容。
(4)某新能源有限公司对当地煤种进行的煤质分析报告。
(5)《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安全法》等相关的国家法律、法规。
(6)化工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内容和深度的规定。
1.1.2.2编制的原则(1)认真贯彻执行国家基本建设的各项方针、政策和有关规定,执行国家及各部委颁发的现行标准和规范。
(2)结合实际情况,选择技术先进、工艺成熟、切合实际的设计方案,并采用高新技术及其它行之有效的节能措施,降低生产成本和投资,力争达到国际先进水平。
(4)突出环境保护,设计中选用清洁生产工艺,确保工艺水的闭路循环,在生产过程中减少“三废”排放,同时采用行之有效的“三废”治理措施,贯彻执行“三废”治理“三同时”的原则。
(5)重视劳动安全和工业卫生,设计文件应符合国家有关劳动安全、劳动卫生及消防等标准和规范要求。
减轻劳动强度,保护职工身体健康。
本文件包含某工程有限公司技术成果,未经本公司许可不得转给第三方或复制。
1 This document containsproprietary information of SEDIN. To be kept confidential.某工程有限公司某某40亿方/年煤制天然气项目SEDIN Engineering Co., Ltd 可行性研究报告(6)充分发挥当地资源优势和企业的产业经济优势,实现地方经济和企业经济可持续发展,适当考虑项目未来发展的需求。
《年产40亿立方米煤制天然气建设可行性研究报告》一、研究背景当前,全球能源需求不断增长,传统能源资源供应逐渐紧张,加之全球环境问题的日益突出,煤制天然气成为一种备受关注的可替代能源。
为此,本研究旨在探讨年产40亿立方米煤制天然气的可行性,并为进一步推动该项工程提供科学依据。
二、研究方法1.资源评估:通过对煤炭储量和品质的评估,推断出能够满足年产40亿立方米天然气需求的煤炭储量。
2.技术路线:结合国内外煤制天然气技术发展,评估各种技术方案的优劣,并选择最适合年产40亿立方米煤制天然气的技术路线。
3.工程规模:根据资源评估和技术路线确定项目年产能40亿立方米,并进一步拟定工程规模和投资预算。
4.经济效益分析:通过对工程投资、运营成本以及市场销售收入的综合分析,评估项目的经济效益和投资回报率。
5.环境评估:对煤制天然气项目的环境影响进行评估,包括碳排放、水资源利用、废弃物处理等方面。
三、研究结果1.资源评估结果显示,我国煤炭资源丰富,能够满足年产40亿立方米天然气的生产需求。
2.综合技术路线评估结果,选择了目前成熟且经济效益较好的煤气化-甲醇合成-甲醇制天然气技术路线,确保了项目的可行性。
3.基于选择的技术路线,确定了项目的年产能为40亿立方米。
4.经济效益分析结果显示,项目的总投资约为XXX亿元,年平均利润约为XXX亿元。
投资回报率达到X%,说明项目具备投资吸引力。
5.环境评估结果显示,煤制天然气项目的碳排放量较高,但通过采取适当的环保措施,如碳捕集与封存技术应用,可以有效减少环境影响。
四、研究结论根据研究结果,年产40亿立方米煤制天然气项目具备可行性。
项目利用我国丰富的煤炭资源,通过成熟的煤气化技术转化为天然气,可以弥补传统能源缺口,减少对进口天然气的依赖。
同时,项目具备较好的经济效益和投资回报率,并可通过应用环保措施减少项目对环境的影响。
推动该项目的建设和发展,将有助于保障能源安全、提升我国煤炭产业水平,并对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做出贡献。
年产40亿立方米煤制天然气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目录1总论 (1)1.1概述 (1)1.1.1 项目名称和主办单位 (1)1.1.2 可行性研究报告编制原则 (1)1.1.3 主办单位概况 (1)1.1.4煤炭资源情况 (2)1.1.5 水源条件 (2)1.2项目建设的目的和意义 (3)1.3项目建设和发展规划 (5)1.4项目建设范围 (5)1.5主要技术经济指标 (6)1.5.1主要技术经济指标 (6)1.5.2研究结论 (8)1.5.3存在的优势 (8)2市场预测 (8)2.1天然气产品用途、现状及需求 (9)2.1.1天然气特性和用途 (9)2.1.2中国天然气的发展 (10)2.1.3中国天然气存在的主要问题和解决办法 (12)3产品方案及生产规模 (13)3.1生产规模 (13)3.2产品方案 (14)4工艺技术选择及技术来源 (14)4.1工艺技术选择 (14)4.1.1煤气化工艺技术选择 (15)4.1.2粗煤气变换 (18)4.1.3煤气净化工艺技术选择 (18)4.1.4制冷工艺的选择 (20)4.1.5甲烷化技术选择 (21)4.1.7空分工艺技术方案的选择 (25)4.1.8 干燥工艺技术选择 (27)4.1.8.1冷分离法 (27)4.1.8.2固体吸附法 (27)4.1.8.3溶剂吸收法 (28)4.2主要装置来源 (30)4.2.1碎煤固定床干法排灰加压气化技术、耐硫耐油变换技术、低温甲醇洗净化技术、异丙醚脱酚技术 (30)4.2.2甲烷合成技术来源 (32)4.2.3硫回收技术来源 (32)4.2.4工艺装置综述 (32)4.3装置简述 (33)4.3.1备煤 (33)4.3.1.1设计任务及设计范围 (33)4.3.1.2概述 (33)4.3.2碎煤加压气化 (34)4.3.2.1流程简述略 (34)4.3.2.2主要设备选型及台数确定 (34)4.3.2.3原材料、动力规格及消耗量 (34)4.3.2.4三废排放 (35)4.3.3变换工序 (35)4.3.4低温甲醇洗 (36)4.3.6甲烷化 (37)4.3.7干燥工艺 (38)4.3.8煤气水分离 (38)4.3.9酚回收 (38)4.3.10氨回收 (38)4.3.11废水处理、回用、焚烧 (38)4.3.12硫回收 (38)4.3.14气化排渣 (38)5 原材料及动力供应 (38)5.1原料供应 (38)5.1.1主要原材料的品种、质量、年需要量 (38)5.1.2原料煤、燃料煤、燃气的来源及运输方式 (39)5.2主要原材料、燃料价格 (40)5.3主要辅助材料供应 (40)5.4动力供应 (40)5.4.1动力消耗量 (40)5.4.2动力来源 (40)5.4.2.1供水 (40)5.4.2.2供电 (41)5.4.2.3供汽 (41)5.4.2.4其他 (41)6投资估算和财务评价 (41)6.1 工程概况 (41)6.2 投资估算 (42)7 财务评价 (42)7.1. 基础数据 (42)7.1.1 产品方案及生产规模 (42)7.1.2项目投资与资金来源 (42)7.1.3 资金使用规划 (43)7.1.4 产品价格及税率 (43)8 财务分析 (43)8.1 成本估算 (43)8.2.销售收入、利润及税金 (44)8.3 投资利税率与投资利润率 (44)8.4 偿还贷款能力与偿还贷款年限 (44)8.5 现金流量及评价指标 (44)9 结论 (45)1总论1.1概述1.1.1 项目名称和主办单位项目名称:年产40亿立方米煤制天然气项目建设地址:内蒙古自治区某市主办单位:内蒙古某发电有限公司企业性质:股份制企业1.1.2 可行性研究报告编制原则(1)严格贯彻执行国家有关基本建设的一系列方针政策,使项目做到切合实际、技术先进、经济合理、安全实用。
集团煤化公司年产40亿m3煤制天然气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目录第一章总论................................................... 错误!未定义书签。
1.1项目名称及建设单位基本情况............... 错误!未定义书签。
1.2可行性研究编制内容............................... 错误!未定义书签。
1.3项目提出的背景及投资必要性............... 错误!未定义书签。
1.4可行性研究编制依据............................... 错误!未定义书签。
1.5项目概况 ................................................... 错误!未定义书签。
1.6结论与建议 ............................................... 错误!未定义书签。
第二章市场研究与分析................................... 错误!未定义书签。
2.1项目产品市场定位................................... 错误!未定义书签。
2.2市场分析 ................................................... 错误!未定义书签。
2.3市场竞争分析........................................... 错误!未定义书签。
2.4营销策略及营销网络建设计划............... 错误!未定义书签。
第三章建设规模与产品方案......................... 错误!未定义书签。
3.1建设规模 ................................................... 错误!未定义书签。
一、项目背景和基本情况近年来,随着全球能源需求的不断增长和油气资源的日益枯竭,煤炭资源得到了广泛的重视和利用。
煤制天然气作为一种绿色、清洁能源替代品,具有较高的热值和较低的排放量,能够有效减少对环境的污染,因而备受关注。
本项目拟在我国年产40亿立方米煤制天然气项目的基础上展开预可研究。
二、项目目标本项目旨在实现年产40亿立方米煤制天然气的生产目标,通过充分利用当地丰富的煤炭资源,提高天然气的供给能力,满足经济发展和人民生活的需求。
三、技术路线1.煤制气生产:采用气化技术将煤炭转化为合成气,再通过合成气净化和转化反应生产天然气。
2.气体净化:对合成气进行深度净化,去除其中的硫化氢、硫醇、苯、甲醇等有害物质。
3.液化系统:将生产的天然气通过液化工艺处理,使其转化为液态天然气便于储运。
4.储运系统:建设合理、高效的储气罐和输气管线,确保天然气的安全运输和供应。
四、投资规模和经济效益本项目投资规模为XXX亿元,预计年产40亿立方米煤制天然气,年销售收入达到XXX亿元。
根据可行性研究结果,项目的内部收益率(IRR)为X%,投资回收期为X年。
五、社会效益和环境影响评价1.社会效益:本项目的实施将增加当地就业机会,提高居民生活水平,促进当地经济发展。
2.环境影响评价:本项目将对当地水环境、大气环境和土壤环境产生一定的影响,但通过合理的工艺设计和环境保护措施,可以降低环境污染风险,达到绿色发展的目标。
六、项目风险及对策1.技术风险:本项目涉及的技术较为复杂,存在一定的技术风险。
对于技术风险,我们将加强技术研发和引进,确保项目的顺利进行。
2.需求风险:本项目的成功运营依赖于市场对天然气的需求情况。
为了降低需求风险,我们将密切关注市场变化,制定灵活的运营策略,确保市场需求的稳定。
七、项目后续工作1.可行性研究:进一步深化项目的可行性研究,明确项目的技术、经济和社会效益。
2.环评报告:编制环境影响评价报告,明确项目的环境保护措施和控制措施。
一、项目背景随着能源需求的快速增长和石油天然气资源的有限性,煤制天然气作为一种新兴的清洁能源形式受到了广泛的关注。
该项目旨在利用我国丰富的煤炭资源,通过煤制天然气技术,年产40亿立方米的天然气,以满足国内的清洁能源需求。
二、项目概述1.项目规模:项目计划建设年产40亿立方米的煤制天然气生产线。
2.项目地点:项目选址在煤炭资源丰富的地区,确保原料供应充足,同时减少物流成本。
3.项目投资:项目总投资约XXX亿元,其中包括设备投资、场地租赁费、人工费等。
4.项目建设周期:项目建设周期约为X年,包括前期准备、设备购置、厂房建设以及试生产等环节。
三、市场分析1.煤制天然气的需求:随着国家能源结构调整的推进,清洁能源的需求量将逐渐增大。
煤制天然气作为一种清洁能源替代品,其需求前景广阔。
2.竞争分析:目前在煤制天然气产业领域,已经有多家企业开始投入生产。
然而,由于产能与市场需求之间的失衡,行业内竞争仍然不容忽视。
四、技术路线该项目采用现有成熟的煤制天然气技术路线,包括煤气化、气体净化、催化合成等环节。
同时,结合我国特色,对技术流程进行了优化和改进,以降低生产成本和提高产能。
五、环境影响评价煤制天然气项目对环境具有一定的影响,但通过采取环境友好型措施,如废水处理、废气排放治理等,可以有效减少环境污染,确保项目的可持续发展。
六、经济效益分析1.投资回报率:基于项目的总投资和年产量,预计项目投资回报率在X%左右。
2.盈利能力:根据市场需求和产能,预期项目年均利润为X亿元。
七、风险与对策分析1.市场风险:该项目属于朝阳产业,但行业发展仍处于初级阶段,需谨防市场波动的影响。
2.政策风险:国家能源政策的调整可能导致项目的盈利能力受到影响,需及时关注政策动态。
3.技术风险:煤制天然气技术仍存在一定的风险,项目方要加强技术研发和创新,提高生产效率和质量稳定性。
八、项目建议:1.加大政策支持力度,为项目提供更好的发展环境。
2.加强技术合作,引进国内外先进的煤制天然气技术,提高项目的竞争力。
煤制天然气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立项报告模板1.项目名称:煤制天然气项目可行性研究2.项目背景:在当前全球能源危机以及环境问题日益严峻的情况下,煤制天然气作为一种清洁能源替代方案备受关注。
该项目的推进将有助于解决我国能源供应问题,减少对进口天然气的依赖,推动清洁能源发展,增强国家能源安全。
3.目标和意义:本次项目的目标是通过研究煤制天然气的可行性,为政府决策提供科学依据。
该项目的意义在于:-为能源结构调整和清洁能源转型提供重要参考;-探索新能源技术的应用和市场化推广;-提升国内能源的自给能力,减少对进口能源的依赖。
4.研究内容和方法:本项目将开展以下研究内容:-煤制天然气技术的现状和发展趋势研究;-根据我国能源结构和资源状况,分析煤制天然气的可行性;-研究煤制天然气在经济、环境、社会等方面的影响;-评估煤制天然气项目的投资回报率和市场前景。
研究方法主要包括:-文献调研和信息收集;-实地考察和样本采集;-经济、环境和社会影响评估等多种评价方法;-与专家进行讨论和交流。
5.预期成果和应用:本项目预期将产出以下成果:-煤制天然气技术研究报告:对煤制天然气技术的现状和发展趋势进行全面研究;-煤制天然气的可行性研究报告:对煤制天然气在我国能源结构中的地位进行分析和评估;-煤制天然气经济效益分析报告:对投资回报率和市场前景进行评估。
这些成果将广泛应用于能源政策和决策制定,并为相关企事业单位提供科学的技术指导。
6.预计工作计划和周期:本项目的预计工作计划和周期如下:-第一阶段(1-2个月):文献调研和信息收集,现状分析;-第二阶段(2-3个月):实地考察和样本采集,数据分析;-第三阶段(1-2个月):评估研究结果,编写研究报告;-第四阶段(1个月):成果汇报和交流。
整个项目的周期预计为6-8个月。
7.预计经费预算:本项目的经费预算如下:-人员费用:XXX元;-采购费用:XXX元;-实地考察费用:XXX元;-报告编写与成果发布费用:XXX元;-其他杂项费用:XXX元。
年产40亿立方米煤制天然气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目录第一章总论 ................................................................... 错误!未定义书签。
1.1 项目提要..................................... 错误!未定义书签。
1.2 可行性研究报告的范围与依据 ................... 错误!未定义书签。
1.3 主要的技术和经济指标......................... 错误!未定义书签。
第二章项目背景................................................................ 错误!未定义书签。
2.1 项目的申报................................... 错误!未定义书签。
2.2 项目建设的重要性与必要性 ..................... 错误!未定义书签。
2.3 项目拟建区域(项目区)的基本情况 ............. 错误!未定义书签。
2.4 项目承担单位(项目法人单位)的基本情况........ 错误!未定义书签。
第三章市场预测与分析..................................................... 错误!未定义书签。
3.1 本地及周边市场现状的调查 ..................... 错误!未定义书签。
3.2 外地市场供需情况的预测 ....................... 错误!未定义书签。
3.3 产品的价格预测............................... 错误!未定义书签。
3.4 产品的市场竞争能力、市场风险性分析 ........... 错误!未定义书签。
3.5 产品的基本营销策略........................... 错误!未定义书签。
煤制天然气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有论证、计算、分析、论述等要求,具体内容包括:
一、项目概况
1.1项目背景
随着社会的发展,煤的燃烧会产生大量二氧化碳,从而对环境造成严重污染,所以有必要改变传统的煤制电路,采取替代的能源发电的方式,这就是煤制天然气项目。
煤制天然气项目指的是用煤炭作为原料,经过煤层气化或液化,将煤炭分解成煤焦油和天然气的技术。
1.2项目概述
煤制天然气项目是一项利用低品位煤炭(具有较低的发热量,并包含较大量的气态组分)转化为液化或气化产品,然后再分解成煤焦油和天然气的技术和工艺。
煤层气化工艺是一复杂的化学技术,其中涉及有各种物质的反应、传递和转换,并且可能会涉及到不同的机械设备和仪器。
它主要分为煤的准备、煤的层气化、煤焦油的提炼、天然气的提炼、水除氧及无机盐沉淀、煤焦油的精炼及煤焦油的工业利用四部分。
1.3项目优势
1)资源利用率高:煤制天然气项目可以利用低品位煤炭,使其转化为液化或气化产品,有效利用现有的资源,有效利用落后资源;
2)节能环保:煤制天然气项目可以有效减少煤炭的污染,减少大量二氧化碳的排放,为环保做出贡献;。
煤制天然气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一、引言随着全球能源需求的不断增长,传统石油和天然气储量逐渐枯竭以及对环境保护意识的提高,煤制天然气成为了一种备受关注和重视的能源转化项目。
本报告旨在对煤制天然气项目进行可行性研究,通过市场分析、技术评估、经济效益和环境影响评价等多个方面的综合考量,为投资决策提供科学依据。
二、项目背景三、市场分析1.需求量分析:调研显示,我国天然气需求量持续增长,而天然气消费量占比不足30%,具有较大的市场潜力。
2.竞争分析:目前市场上主要的竞争对手有天然气进口、页岩气开采等,但煤制天然气项目在一些方面具有竞争优势,如资源储备、成本优势等。
四、技术评估1.煤炭气化技术:探讨了常见的煤炭气化技术,如焦化气化、煤泥气化等,分析了各项技术指标的优劣势。
2.气体合成技术:介绍常见的气体合成技术,如水煤气变换、甲烷合成等,并评估其在煤制天然气项目中的适用性。
五、经济效益评估1.投资估算:制定了项目建设阶段和运营阶段的投资计划,并作了详细的资金分配和时间安排。
2.盈利能力评估:通过对市场需求和能源价格进行预测,计算出煤制天然气项目的盈利能力和回收期。
六、环境影响评价1.温室气体排放:通过分析煤制天然气项目的排放量和相应的减排手段,评估其对温室气体排放的影响。
2.水资源利用:对项目中的水资源利用情况进行评估,制定相应的水资源管理措施。
七、风险分析对煤制天然气项目可能面临的市场风险、技术风险、环境风险和政策风险等进行全面的分析,制定相应的应对策略。
八、结论通过对煤制天然气项目的可行性研究,综合考虑了市场需求、技术评估、经济效益和环境影响等因素,得出以下结论:1.煤制天然气项目具备较好的市场前景和市场竞争力。
2.煤炭气化技术和气体合成技术已经相对成熟,且在国内有相关的技术储备。
3.煤制天然气项目在经济效益上具有较好的回报和盈利能力。
4.煤制天然气项目对环境的影响需要通过科学管理和技术手段进行控制和减排。
年产40亿m3煤制天然气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此文档为word格式,可任意修改编辑!)1总论1.1概述1.1.1项目规模根据国家发改委发改办工业[2009]23**号文件精神以及市场的需求,集团煤化公司煤制天然气项目规划规模为年产40亿立方米煤制天然气项目,分三期建设。
1.1.2项目背景(1)以煤炭资源替代部分油、气资源,是我国经济建设可持续发展的必由之路。
我国能源结构的特点决定了寻求油、气的替代能源是我国经济发展与能源战略安全的长远战略。
集团甲烷产品目标市场定位为国内LPG燃料和天然气的替代和补充,是所有替代燃料技术中最成熟、最安全、最经济的选择,这对我国实现节约和替代油、气的目标具有重要的现实和战略意义。
(2)项目建设是贯彻党中央西部大开发战略,发展少数民族地区经济的需要。
党中央、国务院明确指出,不失时机地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直接关系到扩大内需、促进经济增长,关系到民族团结、社会稳定和边防巩固,关系到东西部协调发展和最终实现共同富裕。
强调要抓住机遇,把西部地区的发展潜力转换为现实生产力,把潜在市场转换为现实市场,为国民经济提供更广阔的空间和巨大的推动力。
党中央的决策,为西部地区经济发展提供了契机。
该项目的建设充分发挥新疆锡林浩特煤炭资源优势,改善当地的基础设施,增加地方就业机会,增加税收,推动地区社会经济的发展,缩小东西部发展差距,实现东西部地区优势互补,共同发展,把资源优势转换为经济优势,为西部大开发做出贡献。
(3)发展大型煤基合成天然气产业,使实现煤炭资源清洁利用和提高煤炭资源利用的附加值,落实科学发展观,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客观选择,符合3R原则即“减量化、再利用、资源化”,较好的体现3E原则即“环境、节能、效益”优先的原则。
在坑口地区,以褐煤为原料,采用洁净的气化和净化技术大规模制取人工天然气,为低品质褐煤的增值利用开辟了潜力巨大的前景,为煤炭企业提供了新的发展机遇和发展空间,将有利于煤炭行业优化产业结构,提高附加值,谋求可持续发展,提高煤炭行业的综合实力,同时也符合现代煤化工一体化、大型化、基地化的发展特征和产业组织规律。
该项目的兴建,充分利用了企业的褐煤优势资源。
根据市场需求,应用洁净煤技术建设现代化高起点的煤化工基地,促进了煤炭加工和利用的产品链的延伸,培育了新的经济增长点。
具有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4)本项目采用的先进工艺技术,在有效而清洁地利用煤炭资源,为国民经济做出重大贡献的同时,有效地保护了当地环境。
符合对煤炭的利用要按“集约化、大规模、多联产、清洁利用和有效利用”的现代洁净煤技术模式。
1.1.3项目范围工程包括热电站、空分、备煤、煤气化、变换冷却、脱硫脱碳、甲烷化、副产品回收装置以及界区内的供水、供电、供汽,三废处理等公用工程设施。
包括煤场、铁路、天然气管道输送工程。
1.1.4结论及建议通过市场分析,技术方案论证,厂址及技术经济分析,初步结论如下:(1)该工程为煤炭洁净高效生产系统,是煤炭综合利用,提高附加值的最有效最经济的途径之一,符合国家的产业政策、能源和环境保护政策。
(2)以褐煤为原料生产合成天然气替代天然气、副产品焦油、酚、氨等,具有广阔的时差国内,产品成本具有较强的竞争力。
(3)所选厂址条件较好,交通运输方便,不占耕地,供水有保证,原料、动力供应可靠。
(4)技术经济分析表明,项目经济效益一般,项目全投资内部收益率(所得税后)为10.63%,盈亏平衡点位55.36%左右。
1.1.5主要技术经济指标表主要经济技术指标序号项目单位数量备注1 生产规模万Nm3/d 12002 产品方案2.1 主产品天然气万Nm3/d 12002.2 副产品石脑油万t/a 10.128焦油万t/a 50.88硫磺万t/a 12.01粗酚万t/a 5.76粗氨万t/a 5.2563 年操作日天333 8000小时4 原料及燃料煤用量原料煤万t/a 1423.84燃料煤万t/a 402.1445 辅助材料和化学品催化剂t/a 23032·NaOH t/a 3600甲醇t/a 9600二异丙基醚t/a 2100循环水药剂t/a 15306 公用消耗量新鲜水万t/a 26907 全厂三废排放量废气万Nm3/a 382.1 锅炉及加热炉烟气废渣、灰万t/a 237.33 气化及锅炉废渣8 运输量万t/a 2154.83 运入量万t/a 1833.01 运出量万t/a 321.829 全厂定员人1678 其中:生产工人人1559 管理和技术人员人11910 占地面积ha 373.93 包括灰场11 工程项目总投资万元2268074.3611.1 基建投资万元2060720.0211.2 固定资产方向调节税万元11.3 铺地流动资金万元15332.1611.4 基建期利息万元192022.1712 项目固定资产投资万元2252742.1913 资本金万元680589.4614 基建贷款万元1587484.9015 年销售收入万元756191.52 平均16 年销售税金万元68989.61 平均17 年总成本费用万元506006.62 平均18 年利润总额万元181195.29 平均19 年所得税万元45298.82 平均20 投资利润率% 7.86 平均21 投资利税率% 10.86 平均22 成本费用利润率% 35.81 平均23 投资收益率% 14.13 平均24 外汇贷款偿还期年含基建期25 国内贷款偿还期年9.91 含基建期26 投资回收期(所得税后)年9.59 含基建期27 投资回收期(所得税前)年9.06 含基建期28 全投资内部收益率% 10.63 所得税后29 全投资净现值万元367559.32 所得税后30 全投资内部收益率% 12.31 所得税前31 全投资净现值万元639818.27 所得税前32 自有资金内部收益率% 12.4033 自有资金净现值万元341052.8634 全员劳动生产率万元/人年450.652市场预测2.1天然气产品用途、现状及需求2.1.1天然气特性和用途天然气(natural gas)系古生物遗骸长期沉积地下,经慢慢转化及变质裂解而产生之气态碳氢化合物,具可燃性,多在油田开采原油时伴随而出。
天然气蕴藏在地下约3000—4000米之多孔隙岩层中,主要成分为甲烷,通常占85-95%;其次为乙烷、丙烷、丁烷等,比重0.65,比空气轻,具有无色、无味、无毒之特性,天然气公司皆遵照政府规定添加臭剂,以资用户嗅辨。
在石油地质学中,通常指油田气和气田气。
其组成以烃类为主,并含有非烃气体。
广义的天然气是指地壳中一切天然生成的气体,包括油田气、气田气、泥火山气、煤撑器和生物生成气等。
按天然气在地下存在的相态可分为游离态、溶解态、吸附态和固态水合物。
只有游离态的天然气经聚集形成天然气藏,才可开发利用。
目前我国天然气的生产主要集中在中国石油天然气总公司、中国石油化工总公司和中国海洋石油总公司。
中国石油天然气总公司2006年天然气产量为442.10亿m3,产量全国天然气总量的75.5%;中国石油化工总公司2006年天然气产量为72.65亿m3,产量占全国天然气总量的12.4%;中海油有限公司湛江分公司2006年天然气产量增长到48.95亿m3,产量占全国天然气总量的8.4%。
2006年我国天然气表观消费量约586 m3,已成为世界上天然气需求增长最迅速的国家之一。
据预测,到2010年,我国将每年需进口液化天然气1000万吨,广东、福建、浙江、上海等地将有5座液化天然气接收站投入建设与营运;到2020年,我国沿海将再建5-6座液化天然气接收站,年消费液化天然气将达到2000万-2500万吨。
到2010年,中国国内管道天然气需求量约1200亿m3,2015年为1700亿m3,2020年将达到2000亿m3以上,占我国能源消费总量的比例将从2.5%-2.6%上升为7%-10%,其中用于发电、城市燃气、化工大约各占1/3。
用气方向:天然气可用于发电、化工、城市燃气、压缩气车,目前中国天然气消费以化工为主,预计今后天然气利用方向将发生变化,会主要以城市气化、以气代油和以气发电为主,其中城市燃气将是中国主要的利用方向和增长领域。
2006年国内天然气消费结构及需求预测单位:亿m3,%2006年2010年2006-2010年消费领域年均增长率数量比例数量比例发电160.6 28.9 336 33.6 20.3化工242.2 43.5 366 36.6 12.4工业燃料78.0 14.0 135 13.5 14.7民用燃料60.1 10.8 142 14.2 26.2车用燃料0.3 0.05 2 0.2 60.5其他15.6 2.8 19 1.9 6.5合计556.8 100.0 1000 100.0 15.82.1.2中国天然气的发展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以来,天然气生产有了很大发展。
特别是“八五”以来,中国储量快速增长,天然气进入高速发展时期。
1999年中国天然气产量达234.37亿m3,较上年大幅增长12.2%;2000年,中国天然气产量达到264.6亿m3。
由于天然气具有良好的发展前景,中国和世界许多国家一样,大力开发利用天然气资源,并把开发利用天然气作为能源发展战略的重点之一;2001年中国天然气产量达303.02亿m3,较上年有大幅增长,增幅达11%;2002年继续高速增长,达到328.14亿m3,较上年增长8.29%。
但在世界各国天然气产量的排名中,由于阿联酋的产量猛增,中国从第15位降至第16位;2003年,中国天然气产量约为341.28亿m3(其中包括地方产量3.28亿m3);2004年中国天然气产量保持稳定增长态势,全年产量达到356亿m3,创历史最高纪录。
2005年,全国累计探明天然气可采储量达到3.5万亿立方米,比2004年增长了25%。
2005年,中国天然气产量约为499.5亿立方米,比2004年增加91亿立方米,增长幅度约22%。
截至2005年底,全国天然气管道总长度约2.8万千米,其中管径大于426毫米的管道总长度为1.7万千米。
2006年三季度前期天然气产量保持高位,月均天然气产量在48亿立方米之上,9月天然气产量有所回落。
2006年1-9月国内共生产天然气430.81亿立方米,同比增长21.3%,增速比上半年下降3.0个百分点。
据专家预测,未来20年天然气需求增长速度将明显超过煤炭和石油。
到2010年,天然气在能源需求总量中所占比重将从1998年的2.1%增加到6%,到2020年将进一步增至10%。
届时天然气需求量估计将分别达到938亿立方米和2037亿立方米。
天然气年产量以20%左右的速度高速增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