酸、碱、盐部分知识综合题型练习之一——概念、常见反应的判断
- 格式:doc
- 大小:102.00 KB
- 文档页数:4
冲刺2023年中考复习化学高频考点训练酸、碱、盐的概念一、单选题1.某物质不含碳元素和氢元素,它不可能是()①酸②碱③盐④有机物A.①②④B.②③④C.①②③D.①③④2.类推是化学学习中常用的思维方法。
下列类推结果错误的有()①液氧和氧气元素组成相同,化学性质相同,则H2O2和H2O的化学性质也相同②铜可以和硝酸银反应得到单质银,也可以和氯化银反应得到单质银③H2与空气混合点燃可能发生爆炸,CO与空气混合点燃也可能发生爆炸④金属离子和酸根离子可以构成盐类物质,所以盐类物质中一定含有金属元素⑤由同种分子构成的物质一定是纯净物,所以纯净物一定是由同种分子构成的⑥稀硫酸能和氯化钡反应,生成不溶于稀硝酸的白色沉淀,所以能和氯化钡反应生成不溶于稀硝酸的白色沉淀的溶液中一定含有硫酸根离子⑦化合物中正负化合价代数和为零,所以在同一化合物中金属元素一般显正价,则非金属元素一定显负价A.4个B.5个C.6个D.7个3.归纳总结是学习化学常用的方法,下列总结的规律中,正确的是()A.带电的粒子都是离子B.化学反应生成新物质且伴随着能量变化C.均一稳定的液体都是溶液D.酸、碱、盐中都含有金属元素4.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A.化合物是不同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所以只含一种无素的物质一定不是化合物B.某物质在氧气中完全燃烧,生成了氧化物,可证明该物质一定是单质C.有机物都含有碳元素,所以含碳元素的化合物一定是有机物D.酸中一定含有氢元素,所以含氢元素的物质一定是酸5.如图为某品牌矿泉水标签的部分内容。
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钾、钠、锶”指的是元素B.该矿泉水显中性C.H2SiO3属于酸D.该矿泉水是混合物6.逻辑推理是一种重要的化学思维方法,以下推理合理的是()A.单质是由一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所以由一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一定是单质B.由金属离子和酸根离子构成的化合物叫做盐,所以盐中一定含有金属离子和酸根离子C.分子都是由原子构成的,所以分子一定都比原子大D.有机物是含有碳元素的化合物,所以含有碳元素的化合物一定是有机物7.对物质组成结构的认识错误的是()A.构成物质的粒子之间一定存在间隙B.酸碱的组成中,一定含有氢氧元素C.原子中质子数一定等于核外电子数D.化学变化中分子可以再分而原子不可分8.从物质的组成角度解释酸具有相似化学性质的原因是()A.酸都能在水中电离出H+B.酸都含有酸根C.酸中都含有氢气D.酸中都含有氧元素9.分类是化学学习中常用的思维方法,下列有关物质分类正确的是()A.氧化物:干冰冰水混合物氧化铁B.碱:烧碱纯碱氨水C.混合物:合金海水高锰酸钾D.有机物:甲烷乙醇碳酸钙10.下列物质分类正确的是()A.酸:高锰酸钾、碳酸、盐酸B.氧化物:四氧化三铁、水、生石灰C.盐:氯化钾、纯碱、烧碱D.合成材料:塑料、蚕丝、合成橡胶11.下列物质属于碱的是()A.H2SO4B.SO2C.KNO3D.NaOH12.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A.洗洁精和汽油清除油污的原理相同B.只有分子可以保持物质的化学性质C.有发光和放热现象的变化都是燃烧D.含有氢元素的化合物不一定是酸二、填空题13.地壳中含量最高的金属元素是,碱具有相似的化学性质,是因为碱溶液中都含有。
初中化学酸碱盐知识点总结_高三数学知识点总结
酸碱盐是化学中基础的概念之一,它们对我们的日常生活有着极其重要的影响。
本文将会对初中化学酸碱盐知识点进行总结和归纳,希望对您的学习有所帮助。
一、酸、碱、盐的概念
1. 酸:指能够将氢离子(H+)释放出来的化合物,具有酸性的特征。
3. 盐:指由酸与碱反应得到的化合物,它们既不具有酸性和碱性,又具有稳定性。
二、酸碱指示剂
1. 指示剂:是一种能够判别溶液酸碱性质的物质。
2. 常用指示剂:酚酞、甲基红、甲基橙、酸性橙、万能指示剂等。
3. 酸性等于中性:溶液中的氢离子(H+)浓度等于氢氧根离子(OH-)的浓度。
三、酸碱反应
1. 酸碱反应:指酸和碱在一定条件下反应发生水和盐的过程。
2. 酸碱反应的特征:放热、发泡、变色、起涟漪等。
四、PH值的定义
1. PH值:是对溶液酸碱强度的一个数值表示,它是由酸离子浓度或者氢离子浓度所决定的。
2. PH值的范围:酸性溶液PH值小于7,中性溶液PH值等于7,碱性溶液PH值大于7。
五、酸、碱的常见性质
1. 酸性物质具有酸味和腐蚀性,与可溶性碱性物质产生中和反应。
3. 酸和碱发生中和反应时放热。
六、常见盐的分类
1. 氯化盐:含有氯离子(Cl-)的盐,如氯化钠、氯化铵等。
2. 硫酸盐:含有硫酸根离子(SO42-)的盐,如硫酸铁、硫酸钾等。
总之,初中化学酸碱盐的基础知识包括酸、碱、盐的概念,酸碱指示剂、酸碱反应、PH值的定义,以及酸、碱的常见性质和常见盐的分类等。
希望这篇总结能够对初中化学酸碱盐知识有所帮助。
初三化学酸碱盐氧化物综合题型一除杂题一. 本周教学内容酸、碱、盐、氧化物综合题型(一)——除杂题二. 教学目的1. 了解除杂题的一般思路、常见题型、除杂原则和操作步骤。
2. 熟练运用酸、碱、盐等物质间的相互转化关系,运用不同方法解决除杂、分离类题目。
3. 理解离子共存的原理,会根据复分解反应发生的条件判断已知离子能否共存。
三. 教学重、难点除杂题的解题思路和方法。
四. 知识要点1.“除杂”题的方法和原则。
“除杂”即“提纯”,方法很多,常用的有(1)过滤法:即通过过滤,除去不溶性杂质。
例如除去粗盐中混有少量的泥沙。
可将粗盐溶解于水,充分搅拌,然后过滤,再把滤液蒸发至干,即可得到不含泥沙的食盐。
(2)结晶法:当两种固体物质的溶解度相差很大时,可利用结晶的方法将杂质除掉。
例如硝酸钾中混有少量的氯化钠。
以上两种方法是借助物理性质的差异(溶解性不同或溶解度大小不同)来除杂,此外,还可以通过杂质与被提纯物质在化学性质上的差异来除杂,包括:(3)溶解法:将杂质用化学方法溶解。
例如用化学方法除去铜粉中的少量铁粉,可往混合物中加入少量盐酸,充分反应后过滤即得不含铁的铜粉。
有关的化学方程式:Fe+2HCl=FeCl2+H2↑(4)沉淀法:加入某种试剂,跟杂质反应形成沉淀,滤去沉淀,即可除掉杂质。
例如,要除掉NaOH溶液中少量的Na2CO3,可加入适量的石灰水,滤去CaCO3沉淀,即可达到除去Na2CO3的目的。
Na2CO3+Ca(OH)2=CaCO3↓+2NaOH(5)化气法:加入某种试剂,跟杂质反应,化为气体逸出,即可除掉杂质。
例如,用盐酸除去NaCl中的Na2CO3。
Na2CO3+2HCl=2NaCl+H2O+CO2↑(6)加热法:通过加热,使杂质分解,从而除掉杂质。
例如,要除掉Na2CO3中混有的NaHCO3,就可以用加热的方法。
2 NaHCO3∆====Na2CO3+H2O+CO2↑(7)吸收法:用某种物质做吸收剂,把杂质吸收。
高三酸碱盐知识点汇总图酸碱盐是高中化学中的重要内容之一,也是理科生在高三阶段必须掌握的知识点之一。
在本文中,我将为大家呈现一个高三酸碱盐知识点的汇总图,帮助大家更好地理解和记忆这些知识点。
一、酸的基本概念和性质1. 酸的定义:酸是能够在水溶液中释放出H+离子的物质。
2. 常见酸的性质:酸呈酸性溶液,会与碱反应生成盐和水,并呈酸味、酸腐蚀性。
3. 酸的分类:按照酸的强弱可以分为强酸和弱酸,强酸能够完全离解生成H+,而弱酸只有一部分分子能够离解。
二、碱的基本概念和性质1. 碱的定义:碱是能够在水溶液中释放出OH-离子的物质。
2. 常见碱的性质:碱呈碱性溶液,会与酸反应生成盐和水,并呈苦味、碱腐蚀性。
3. 碱的分类:按照碱的溶解度可分为强碱和弱碱,强碱能够完全溶解生成OH-,而弱碱只有一部分分子能够溶解。
三、酸碱中和反应和中和滴定1. 酸碱中和反应的定义:酸碱中和反应是指酸和碱反应生成盐和水的化学反应。
2. 中和滴定:中和滴定是通过加入一定浓度的酸或碱来测定另一种物质的滴定方法。
四、酸碱指示剂的作用和分类1. 酸碱指示剂的定义:酸碱指示剂是根据其在不同酸碱介质中显示不同颜色的性质来判断溶液的酸碱性。
2. 酸碱指示剂的分类:酸碱指示剂可以根据它们在不同酸碱条件下变色的情况分为宽范围指示剂和窄范围指示剂。
五、酸碱溶液的pH值和pOH值的计算1. pH值的计算:pH值是用来表示溶液酸碱性强弱的指标,pH 值等于溶液中H+离子的负对数。
2. pOH值的计算:pOH值是用来表示溶液碱性强弱的指标,pOH值等于溶液中OH-离子的负对数。
六、盐的性质和分类1. 盐的定义:盐是酸与碱中和生成的物质,它通常是由阳离子和阴离子组成。
2. 盐的性质:盐可以呈酸性、碱性或中性溶液,具体性质取决于离子的性质。
3. 盐的分类:盐可以根据阳离子或阴离子的性质进行分类。
通过本篇文章中的汇总图,我们可以清晰地了解高三酸碱盐的知识点,掌握它们的基本概念、性质、分类以及相关计算方法。
2019-2020年中考化学二轮专题复习:酸、碱、盐(含解析)【重难点梳理1】1、常见酸、碱及盐性质3、浓硫酸稀释:酸入水,用玻璃棒不断搅拌。
4、其它碱:NH3·H2O(),氢氧化铜是沉淀,氢氧化铁是沉淀。
Mg(OH)2(氢氧化镁)、Al(OH)3(氢氧化铝)是沉淀5、氢氧化钠必须密封有两个原因:①;②能与空气中的二氧化碳反应:。
【例题1】1.(xx•泰安)下列物质露置于空气中,没有发生化学变化而质量增大的是()A.浓硫酸B.浓盐酸C.生石灰D.氢氧化钠【解析】A、浓硫酸具有吸水性,易吸收空气中的水分导致质量增加,没有发生化学变化,故选项正确.B、浓盐酸具有挥发性,露置于空气中因挥发导致质量减少,故选项错误.C、生石灰露置于空气中,与空气中的水分发生化学反应生成氢氧化钙而导致质量增大,错误.D、氢氧化钠露置于空气中,吸收空气中的二氧化碳发生化学反应生成碳酸钠和水,导致质量增大,故选项错误.【答案】A【方法提示】本题难度不大,掌握常见的酸、碱、盐、生石灰的性质、在空气中的质量变化等是正确解答此类题的关键.【重难点2】酸碱盐化学性质【例题2】2、(xx•济宁)某实验小组探究酸的化学性质,在在做盐酸除铁锈的实验时发现:(1)将带锈铁钉放入试管后加入稀盐酸,看到铁锈消失,溶液呈黄色,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待铁锈消失后又看到现象.(2)课后清洗仪器时,一同学发现试管中的黄色溶液变成浅绿色,表明此时的溶液已变为溶液.这是由于过量的铁继续与黄色溶液的主要成分反应造成的,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解析】(1)铁锈的主要成分是氧化铁,与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铁和水,会看到铁锈消失,溶液呈黄色,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Fe2O3+6HCl═2FeCl3+3H2O;待铁锈消失后,铁与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亚铁和氢气,会看到有气泡产生.(2)过量的铁继续与黄色溶液的主要成分氯化铁反应生成浅绿色的氯化亚铁溶液,试管中的黄色溶液变成浅绿色,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Fe+2FeCl3═3FeCl2.【答案】(1)Fe2O3+6HCl═2FeCl3+3H2O;有气泡产生;(2)氯化亚铁;Fe+2FeCl3═3FeCl2.【方法提示】本题难度不大,掌握铁锈的主要成分、酸的化学性质等并能灵活运用是正确解答本题的关键.【中考突破】一、选择题1、(xx•莱芜)某溶液由NaOH、HCl、H2SO4和MgCl2中的一种或几种组成,向该溶液中滴加Ba(OH)2溶液,产生沉淀的质量与加入Ba(OH)2溶液质量的关系如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HCl和H2SO4一定存在B. NaOH、H2SO4和MgCl2一定不存在C. HCl和MgCl2一定存在D. HCl一定存在,NaOH、H2SO4一定不存在,MgCl2可能存在2、、除去下列物质中含有的少量杂质(括号内的物质),所选试剂不合理的是()A.CaO (CaCO3) 稀盐酸 B.NaOH溶液 [Ca(OH)2溶液] 碳酸钠溶液C.Cu(Fe) :硫酸铜溶液 D.CO(CO2):氢氧化钠溶液3、(xx泰安)现有a、b、c、d四种无色溶液,分别是碳酸钾溶液、硫酸溶液、氯化钡溶液、盐酸中的一种,两两混合后出现右图所示的现象,试确定a、b、c、d的顺序分别为A.硫酸溶液、碳酸钾溶液、氯化钡溶液、盐酸,B.氯化钡溶液、盐酸、碳酸钾溶液、硫酸溶液C.碳酸钾溶液、硫酸溶液、盐酸、氯化钡溶液D.盐酸、硫酸溶液、碳酸钾溶液、氯化钡溶液4、(xx.聊城)下列物质属于酸的是()A.H2CO3B.NaHCO3C.SO2D.NH3·H2O5、(xx泰安)掌握物质的分类是学好化学的基础,指出下列物质中属于碱的是()A. NaClB. KOHC. MgOD.Cu6、(xx威海)下列物质敞口放置一段时间后,质量增加但溶质成分没有改变的是()A.氢氧化钠溶液 B.石灰水C.浓硫酸 D.浓盐酸7、(xx.昆明市)下列物质属于酸的是()A.BaCl2 B.H2SO4C.Cu(OH)2 D.CaO8、(xx•绵阳)下列物质露置在空气中一段时间后,质量不会发生变化的是()A. 生石灰B. 氯化钠C. 浓硫酸D. 浓盐酸9、(xx·成都)下列物质不能用于鉴别氢氧化钠溶液和稀盐酸的是()A.紫色石蕊试液 B.氯化钠溶液 C.铁粉 D.pH试纸10、下列物质露置于空气中,质量会减小的是()A.浓硫酸B.浓盐酸C.氢氧化钠D.氯化钠11、(xx•青岛)稀盐酸和稀硫酸具有相似的化学性质,其本质原因是()A.都能与指示剂作用B.都能解离出酸根离子C.都能解离出氢离子D.都含有氢元素12、(xx•青岛)物质的性质决定其用途.下列物质的用途与性质对应关系错误的是()A.氢氧化钙可用来改良酸性土壤﹣﹣氢氧化钙溶液呈碱性B.氮气常用作保护气﹣﹣氮气化学性质稳定C.固态二氧化碳可用于人工降雨﹣﹣二氧化碳能与碱反应D.氧化钙可做食品干燥剂﹣﹣氧化钙能与水反应13、(xx•日照)某些金属氢化物与水反应可生成碱和氢气,如:NaH+H2O═NaOH+H2↑.CaH2与足量Na2CO3溶液之间发生反应的产物有()A. Ca(OH)2和H2B. CaCO3、NaOH和H2C. NaOH和Ca(OH)2D. D. Ca(OH)2、CaCO3和H214、(xx•潍坊)下列物质的名称,俗名对应正确的是()A.乙醇﹣﹣白酒B.硫酸铜晶体﹣﹣胆矾C.碳酸氢钠﹣﹣苏打D.氧化钙﹣﹣熟石灰15、(xx•潍坊)按右图所示装置进行实验(图中铁架台均已略去).先在试管Ⅱ中加入试剂乙,然后在试管Ⅰ中加入试剂甲,立即塞紧橡皮塞,一段时间后,观察到试管Ⅱ中有白色沉淀生成.符合以上实验现象的一组试剂是()A.甲:NaHCO3、稀HCl;乙:NaOH溶液 B.甲:Al,稀H2SO4;乙:Ba(NO3)2溶液C.甲:MgO,稀盐酸;乙:AgNO3 D.甲:Cu、稀H2SO4;乙:BaCl2溶液二、填空题16、(xx•滨州)在研究酸和碱的化学性质时,某小组想证明稀硫酸与氢氧化钠溶液混合后,虽然无明显现象,但确实发生了化学反应,试与他们一起完成实验方案的设计,实施和评价,并得出有关结论.(1)探究稀硫酸与氢氧化钠溶液的反应:当滴入几滴酚酞试液后,溶液由无色变为色,根据上述实验中颜色变化,可确定稀硫酸与氢氧化钠溶液发生了化学变化,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探究上述稀硫酸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后烧杯中的硫酸是否过量:根据上述反应过程中溶液变成无色,不能确定稀硫酸是否过量,同学们又分别选取氯化钡溶液、紫色石蕊试液设计实验方案,请你判断并分析:实验方案实验步骤实验现象实验结论方案一取样,滴入适量的氯化钡溶液出现白色沉淀稀硫酸过量方案二取样,滴入几滴紫色石蕊试液溶液变红稀硫酸过量上述设计的实验方案中,正确的是(填“方案一”或“方案二”)另外一个实验方案错误的原因是;请你设计一个确定稀硫酸是否过量的实验方案,你选用的药品是,实验现象及结论是.17、(xx•莱芜)金属袁术形成的化合物,依据物质的组成常分为氧化物、碱和盐.(1)在元素周期表中,镁元素的信息如图1所示,镁原子的结构示意图为,镁原子在化学变化中容易失去个电子.(2)某酸(HR)与盐酸具有相似的化学性质,写出HR与镁反应的化学方程式.(3)甲、乙、丙、丁均是由钙元素形成的四种常见化合物,丙、丁属于盐,另两种物质分别是氧化物和碱.它们之间的转化关系如图2(部分反应物和产物已略去,“→”表示吴志坚存在转化关系).请回答:①甲的俗名为;②丙→甲的化学反应方程式为;③乙→丁的化学反应方程式为(任写一个).18.(xx.娄底市)某化学兴趣小组探究常温下碳酸钠饱和溶液的酸碱度。
氧化物、酸、碱和盐的概念(北京习题集)(教师版)一.选择题(共7小题)1.(2018•宣武区二模)下列观点正确的是()A.酸和碱一定含有氢元素B.显碱性的物质一定属于碱C.有单质生成的反应一定是置换反应D.等质量的酸溶液和碱溶液混合后,溶液一定显中性2.(2014•北京模拟)用如图表示的一些物质或概念间的从属关系中不正确的是()X Y ZA酸化合物纯净物B电解质盐化合物C胶体分散系物质D碱性氧化物氧化物化合物A.A B.B C.C D.D3.(2007•朝阳区一模)在我们学过的化学知识中,有许多物质“名不副实”,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水银”不是银B.“干冰”不是冰C.“铅笔”不含铅D.“火碱”不是碱4.(2006•顺义区二模)推理是化学学习中常用的思维方法.以下4个推断正确的是()A.酸都含有氢元素,所以含有氢元素的化合物一定是酸B.化学变化有新物质产生,所以有新物质产生的变化是化学变化C.燃烧一般都伴随发光、放热现象,所以有发光、放热现象的就是燃烧D.碳、氢两种元素组成的化合物在空气中完全燃烧生成CO2和H2O,所以完全燃烧生成CO2和H2O的物质一定由碳、氢两种元素组成5.(2005•朝阳区一模)酸、碱、盐三类物质的共同点是()A.都含有氧元素B.都含有氢元素C.都含有原子团D.都是化合物6.(2005•东城区一模)下列各种类别的物质中,一定含有氢、氧两种元素的是()A.酸B.碱C.盐D.氧化物7.(2005•崇文区二模)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含氧元素的化合物一定是氧化物B.生成盐和水的化学反应一定是中和反应C.碱中一定含有氢元素和氧元素D.有气体物质生成的反应一定是复分解反应二.填空题(共1小题)8.(2010秋•北京期末)①氧气、②水、③石墨、④二氧化碳、⑤一氧化碳、⑥天然气、⑦生铁、⑧石油、⑨不锈钢等物质中:(填序号)(1)属于单质的是,属于合金的是,极易与血红蛋白结合使人中毒的气体是.(2)写出相应的化学符号:氢氧根离子;澄清石灰水中的溶质.(3)右图A是某元素在元素周期表中的相关信息,B是其原子结构示意①该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为;②该元素属于元素;(选填:“金属”或“非金属”)③该原子在化学反应中容易电子.三.解答题氧化物、酸、碱和盐的概念(北京习题集)(教师版)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一.选择题(共7小题)1.【分析】A、电离时生成的阳离子都是氢离子的化合物是酸,电离时生成的阴离子都是氢氧根离子的化合物是碱;B、显碱性的物质不一定属于碱;C、有单质生成的反应不一定是置换反应;D、等质量的酸溶液和碱溶液混合后,溶液不一定显中性.【解答】解:A、根据酸和碱的概念可知,酸和碱一定含有氢元素。
酸碱盐相关反应(讲义)一、知识点睛1.酸碱盐相关反应(1)酸相关反应①酸+金属→______+______如2HCl+Fe FeCl2+H2↑②酸+金属氧化物→______+______如6HCl+Fe2O32FeCl3+3H2O③酸+碱→______+______如HCl+NaOH NaCl+H2O④酸+盐→______+_____如HCl+AgNO3AgCl↓+HNO3(2)碱相关反应①碱+非金属氧化物→______+______如2NaOH+CO2Na2CO3+H2O②碱+酸→______+______如NaOH+HCl NaCl+H2O③碱+盐→______+______如Ca(OH)2+Na2CO3CaCO3↓+2NaOH (3)盐相关反应①盐+金属→______+______如CuSO4+Fe FeSO4+Cu②盐+酸→______+______如AgNO3+HCl AgCl↓+HNO3③盐+碱→______+______如Na2CO3+Ca(OH)2CaCO3↓+2NaOH④盐+盐→______+______如CuSO4+BaCl2BaSO4↓+CuCl22.判断物质或离子能否共存能共存,说明它们之间______发生化学反应。
步骤:(1)看题干条件常见条件:无色溶液中共存、酸性或碱性溶液中共存。
【注】①常见有色溶液含Cu2+(蓝色);含Fe2+(浅绿色);含Fe3+(黄色)。
②酸性溶液中有H+;碱性溶液中有OH-。
(2)判定是否有发生反应的离子(若是物质则转化成离子)【注】常见的能反应的离子对(生成水、气体或沉淀):Cl-—Ag+SO42-—Ba2+CO32-—H+、Ca2+、Ba2+OH-—H+、NH4+、Cu2+、Fe2+、Fe3+、Mg2+、Al3+HCO3-—H+3.判断反应先后顺序例:将NaOH溶液逐滴加入稀盐酸和CuCl2的混合溶液中首先判定稀盐酸、CuCl2溶液均与NaOH溶液反应,要考虑谁先反应,采用假设法。
酸碱盐知识点总结题一、酸碱盐的概念1. 酸的概念酸是指含有H+离子的化合物,能够与碱发生中和反应,产生水和盐。
酸的性质包括酸味、腐蚀性、导电性等。
常见的酸包括硫酸、盐酸、硝酸等。
2. 碱的概念碱是指含有OH-离子的化合物,能够与酸发生中和反应,产生水和盐。
碱的性质包括苦味、腐蚀性、导电性等。
常见的碱包括氢氧化钠、氢氧化钾、氨水等。
3. 盐的概念盐是酸和碱中和反应的产物,是含有离子的化合物。
盐的性质包括溶解性、融点、熔点、晶体结构等。
常见的盐包括氯化钠、硫酸铜、硝酸钾等。
二、酸碱盐的性质1. 酸的性质酸具有酸味,能够腐蚀金属,使蓝色石蕊试纸变红,导电性较好。
酸的强弱可以通过pH值来表示,pH越小,酸越强。
2. 碱的性质碱具有苦味,能够腐蚀皮肤,使红色石蕊试纸变蓝,导电性较好。
碱的强弱也可以通过pH值来表示,pH越大,碱越强。
3. 盐的性质盐的性质取决于所含离子的种类和数量,可以是固体、液体或气体。
盐的溶解性、融点、熔点、晶体结构等不同,取决于其化学成分。
三、酸碱盐的特点1. 酸碱中和反应当酸和碱发生中和反应时,产生水和相应的盐。
中和反应是化学反应中的一种重要类型,通常伴随着放热的现象。
2. 酸碱指示剂酸碱指示剂是一种可以根据其染色变化来指示物质酸碱性质的化学物质。
常见的酸碱指示剂有酚酞、甲基橙、溴甲酚绿等。
3. pH值pH值是描述溶液酸碱度的指标,表示溶液中H+离子的浓度。
pH值越小,溶液越酸;pH 值越大,溶液越碱。
四、酸碱盐的应用1. 工业生产酸碱盐在工业生产中有着广泛的应用,包括制备化肥、制作化工原料、矿产提取等。
2. 医学领域酸碱盐在医学领域中用作药物制剂、医疗设备的消毒消毒剂等。
3. 生活日常酸碱盐在生活日常中有着诸多应用,包括食品加工、化妆品生产、清洁产品等。
五、酸碱盐的实验1. 酸碱中和反应通过酸碱中和反应实验,可以观察到酸碱中和反应的现象,了解反应的性质和特点。
2. 酸碱指示剂实验通过酸碱指示剂实验,可以观察到酸碱指示剂的染色变化,了解其在不同酸碱溶液中的变化规律。
酸碱盐部分知识归纳及综合题一、概念:1、酸的组成——氢离子+酸根离子2、碱的组成——金属离子(或铵根)+氢氧根离子3、盐的组成——金属离子(或铵根)+酸根离子4、复分解反应——由两种化合物互相交换成分,生成另外两种化合物的反应,叫做复分解反应。
AB+CD=AD+CB5、稀释浓硫酸的方法——一定要把浓硫酸沿着器壁慢慢地注入水里,并不断搅动,使产生的热量迅速地扩散,切不可把水倒入浓硫酸里。
6、中和反应——酸跟碱作用生成盐和水的反应叫做中和反应。
二、熟记常见元素和原子团的化合价口诀:(正价)一氢钾钠银,二钙镁钡锌,三铝、四硅、五氮磷。
(负价)负一价:氟、氯、溴、碘;负二价:氧和硫。
(可变正价):一二铜汞,二三铁,二四碳,四六硫。
(原子团的化合价负一价:氢氧根(OH),硝酸根(NO3),氯酸根(ClO3),高锰酸根(MnO4);负二价:硫酸根(SO4),碳酸根(CO3),亚硫酸根(SO3),锰酸根(MnO4);负三价:磷酸根(PO4);正一价:铵根(NH4)。
三、熟记下列反应方程式:(一)酸的性质(1)与指示剂反应紫色石蕊试液变红色,无色酚酞试液不变色。
(2)酸+碱=盐+水。
(3)酸+某些金属氧化物=盐+水。
(4)酸+活泼金属=盐+氢气。
(5)酸+盐=新盐+新酸。
1、锌跟稀盐酸反应:Zn + 2HCl = ZnCl2 + H2 ↑有气泡产生,锌粒逐渐减少。
2、锌跟稀硫酸反应:Zn + H2SO4 = ZnSO4 + H2↑3、铁跟稀盐酸反应:Fe + 2HCl = FeCl2 + H2 ↑有气泡产生,铁逐渐减少,4、铁跟稀硫酸反应:Fe + H2SO4 =FeSO4 + H2↑溶液变成浅绿色。
5、铁锈跟稀盐酸反应:Fe2O3 +6HCl = 2FeCl3 + 3H2O 红色铁锈逐渐消失,6、铁锈跟稀硫酸反应:Fe2O3 + 3H2SO4 = Fe2(SO4)3 + 3H2O 溶液变成黄色7、氧化铜跟稀盐酸反应:CuO + 2HCl =CuCl2 +H2O 黑色氧化铜逐渐消失,8、氧化铜跟稀硫酸反应:CuO +H2SO4 = CuSO4 + H2O 溶液变成蓝色。
专业课原理概述部分一、选择题(每题1分,共5分)1. 下列物质中,属于纯净物的是:A. 空气B. 食盐水C. 金刚石D. 铁矿石2. 下列关于化学变化的说法,正确的是:A. 化学变化过程中,原子的种类和数目会发生变化B. 化学变化过程中,分子的种类和数目会发生变化C. 化学变化过程中,物质的化学性质不会发生变化D. 化学变化过程中,物质的物理性质不会发生变化3. 下列关于溶液的说法,正确的是:A. 溶液是均一稳定的混合物B. 溶液是固体和液体的混合物C. 溶液是气体和液体的混合物D. 溶液是液体和液体的混合物4. 下列关于酸碱中和反应的说法,正确的是:A. 酸碱中和反应是放热反应B. 酸碱中和反应是吸热反应C. 酸碱中和反应是放光反应D. 酸碱中和反应是吸光反应5. 下列关于金属的性质,正确的是:二、判断题(每题1分,共5分)1. 物质在化学变化过程中,原子的种类和数目不会发生变化。
()2. 溶液是由溶质和溶剂组成的均一稳定的混合物。
()3. 酸碱中和反应是放热反应。
()5. 化学变化过程中,物质的物理性质不会发生变化。
()三、填空题(每题1分,共5分)1. 化学变化的特征是有新物质,这个过程中,原子的种类和数目不会发生变化。
2. 溶液是由溶质和溶剂组成的均一稳定的混合物,其中溶质是溶解在溶剂中的物质。
3. 酸碱中和反应是酸和碱反应盐和水的反应,这个过程是放热反应。
5. 化学变化过程中,物质的物理性质可能会发生变化。
四、简答题(每题2分,共10分)1. 简述化学变化和物理变化的区别。
2. 简述溶液的组成和特点。
3. 简述酸碱中和反应的原理和特点。
4. 简述金属的物理性质和用途。
5. 简述化学变化过程中,物质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的变化情况。
五、应用题(每题2分,共10分)1. 根据下列化学方程式,判断反应类型并简述反应特点。
2HCl + NaOH → NaCl + H2O2. 根据下列化学方程式,判断反应类型并简述反应特点。
精锐教育学科教师辅导讲义
讲义编号
学员编号: 年 级: 课时数:3 学员姓名: 辅导科目: 科学 学科教师: 课 题 酸碱盐综合一
授课日期及时段
教学目的
能够熟练区分酸碱盐
掌握酸碱盐间的相互反应
掌握复分解反应和置换反应发生的条件
教学内容
知识点梳理
酸碱盐的概念: 酸碱盐常见反应
易错概念辨析:
盐中一定含有金属离子或金属元素(×)
碱中一定含有金属元素(×)
化合物中一定含有非金属元素(√) 碱中一定含有氢氧元素(√)
酸中一定含有氢元素(√) 有机物中一定含有碳元素(√)
酸中一定不含金属元素(×) 碱放入酚酞试液中一定能使酚酞变红(×) 盐溶液一定呈中性(×)
①使紫色的石蕊试液变红的溶液不一定是酸溶液,但一定是酸性溶液;(如CuSO 4溶液是盐溶液,但
溶液显酸性)
②使紫色的石蕊试液变蓝的溶液不一定是碱溶液,但一定是碱性溶液。
(如Na 2CO 3溶液是盐溶液,
金属
碱 非金属
盐
盐
盐和水
两种新盐
碱和盐
酸和盐
盐和金属
盐和氢气
酸性
氧化物
盐
酸
碱氧化 物
但溶液显碱性)
典型例题
一.酸、碱、盐的认识:
1、写出下列酸、碱、盐的化学式:
盐酸硫酸硝酸碳酸磷酸
氢氧化钠氢氧化铁氢氧化铜石灰水
氨水苛性钠食盐石灰石硫酸钡
硫酸铜纯碱。
2、判断下列物质化学式属酸、碱、盐:
NaHCO3 ()BaCl2()NaOH()HClO()KMnO4()
NH3·H2O()Ca(OH)2()
3、写出下列酸根对应的酸化学式:
Cl-SO42- NO3- CO32- SO32-PO43-
4、写出下列金属离子对应碱:
Na+ Ca2+ Cu2+Fe3+Ba2+
Mg2+ Al3+Zn2+K+。
3、(1)由H、C、O、Na三种元素按要求写出化学式:
气体单质固体单质非金属氧化物金属氧化物酸
碱盐。
(2)由H、N、O三种元素按要求写出化学式:
空气中含量最多气体单质。
带火星木条复燃的气体单质。
非金属氧化物。
酸碱盐。
二、酸碱指示剂:
溶液醋酸纯碱食盐水火碱石灰水汽水石蕊试液
酚酞试液
PH值(>、<、=7)
三、酸碱盐的溶解性的:溶的打“√”不溶的打“╳”
NaOH CuSO4 KNO3CaCO3BaSO4 AgNO3 Cu(OH)2 FeCl3 BaCO3 Na2SO4 Na2CO3 MgCl2 KCl Ca(OH)2 Al2(SO4)3 ZnSO4 FeSO4 CuSO4 AgCl
四、反应条件:
金属活动顺序表:
1、金属与酸反应:
判断是否反应生成氢气:
Cu + H2SO4——Zn + HNO3——Fe + H2SO4——Al + HCl——
Mg + H2SO4——Ag + HCl——
(1)反应条件是?
(2)哪些酸与金属反应不能生成氢气?
2、金属与盐溶液反应:
判断下列反应是否反应:
Fe + CuSO4 、Mg + HCl 、Cu + AgNO3、Cu + FeSO4、Fe + Ag
反应的条件?
3、复分解反应:
反应条件:
判断下列反应是否发生:
NaOH + HCl KNO3+ NaOH
Cu(OH)2+ H2SO4AgCl + HNO3
五、四大反应类型:
1、各举一例:
化合反应:
分解反应:
置换反应:
复分解反应:
2、判断下列反应是哪一类反应:
C + CuO─NaOH + H2SO4─CO2 + H2O —H2O2─
3、写出下列能反应的化学方式:
①用盐酸除铁锈
②铜和稀硫酸酸制氢气
③用氢氧化铝的药品中和胃酸
④氢氧化钠放在空气中变质
⑤铁与稀硫酸反应
⑥碳酸钠与盐酸混合
⑦氧化铜与稀硫酸
⑧氢氧化钠溶液加入稀硫酸
⑨盐酸滴入硝酸银
⑩硫酸滴入氯化钡溶液
课堂小结
再次强调——有关置换反应,复分解反应条件的记忆
在这些总结出的规律中,并不是简单的就能进行,往往是需要一定的条件。
这里,把需要掌握的条件进行说明。
1.置换反应:
a.金属+酸——盐+氢气
条件:1.金属必须为氢前金属
2.酸通常为稀盐酸或稀硫酸。
硝酸和浓硫酸不能产生氢气。
b.金属+盐——新金属+新盐
条件:1.只有在活动性顺序表中排在前面的金属才能置换后面的金属。
2.盐必须是可溶于水的盐溶液。
3.K、Ca、Na通常不用在这样的置换反应中。
c.酸+盐——新酸+新盐
条件:生成物中必须有沉淀、气体、水三者之一生成。
d.碱+盐——新碱+新盐盐+盐——新盐+新盐’
条件:1.反应物都溶于水
2.生成物中有沉淀、气体、水三者之一生成。
以上总结出的条件可以明确的判断出各物质之间是否能发生反应,从而进一步成为牢固掌握酸、碱、盐中各物质之间联系的基础。
课后作业
(1)将Fe、H2SO4、CuCl2溶液、NaOH溶液、Fe2O3五种物质两两混合,发生的反应共有个,其中置换反应有个,复分解反应有个。
(2)10g10%的H2SO4和10g10%的NaOH溶液混合后,向混合溶液中分别加入下列物质的溶液:①CuSO4、
②BaCl2、③MgSO4④FeCl3、⑤Na2CO3,能反应的是 (填序号)
(3)将CO2分别通人Ca(OH)2溶液、浓H2SO4、NaOH溶液中,将CaO分别加入稀盐酸、NaCl溶液、K2CO3溶液中。
能与CO2、CaO发生反应的溶液共有种。
(4)K2SO4、BaCl2、Ba(OH)2、BaCO3、CuSO4五种物质两两混合,生成沉淀的反应有。
5)已知含—1价氢的化合物与水反应生成碱和氢气,试写出CaH2与Na2CO3水溶液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2.现有下列五种物质:锌粒、稀硫酸、硝酸银溶液、硫酸亚铁溶液、氢氧化钠溶液,从中选择适当物质,按下列要求写出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所选物质只能用一次)。
(1)反应前后溶液的质量不变
(2)反应后溶液的质量增大
3.现有反应A+B==C+D,试填写下列空白:
(1)若B为HCl,D为HaO,则A物质所属的类别可能为。
(选填“非金属氧化物”、“盐”、“金属氧化物”、“碱”、“活泼金属”中的两项)。
(2)若B为NaOH,D为盐,则A物质所属类别可能为(填“非金属氧化物”、“活泼金属”“盐”、“金属氧化物”、“酸”中三项)。
4.在M+H2SO4(稀)==Fe2(SO4)3 + N(M、N分别代表一种物质)反应中,M可能是下列物质中的①Fe ②Fe2O3,③Fe(OH)3 ④FeCl2 (填序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