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国NHS医疗服务体系的经验带给中国的启示10
- 格式:doc
- 大小:310.52 KB
- 文档页数:10
一、引言2009年启动的新医改其纲领性文件的出台和实施都是在争论中进行的。
时至今日最大的亮点是建立起了覆盖城乡的全民医疗保障体系。
但发轲于解决“看病难,看病贵”问题的新医改,对问题木身的解决并没有达到理想的效果。
一般认为公共卫生体制改革应包含公共卫生服务体系改革、医疗服务体系改革、医疗保障体系改革四个方而。
解决“看病难,看病贵”问题必须在以上四个方面同时着手。
本文主耍讨论下…轮卫生体制改革中将耍重点推动的医疗服务体系改革。
当今此界医疗服务体系改革的两大典熨模式一-个是英国的内部市场和美国的管理竞争。
英国建立初期的NHS是一个镶像在市场经济中的计划经济体制。
英国NHS Z后的改革就是在NHS计划体制中引入市场的要素,通过竞争來提高医疗服务体系的效率。
如果说英国建立初期的NHS很好地解决了公平问题,那么NHS的改革主要需解决的是效率问题。
中国医疗服务体系的情况是既缺乏效率又没有公平。
中国医疗服务体系在计划经济的沉疱Z中积重难返,从没有形成有效的市场供应体系。
借鉴英国NHS的经验就是要真正引入市场的要索,规范医疗服务体系中市场与政府的行为。
二、英国NHS简介1、NHS结构示意图信托基金的利息2.6 使用者付费和杂费收入2.6 资本性收入 0.2 __________ 注:目前英国NHS 系统的雇员总数达到170万人,而英格兰地区的雇员总数超过130万人, 2008/2009财年的NHS 净支出占全国的比巫达82.79%,无疑是NHS 的主体部分。
由于苏格 兰、威尔士、和北爱尔兰的制度略有差异,这里主耍讨论英格兰的NHS 。
4、 国民保险税纳税条件英国国民通过缴纳国民保险税來获得国家福利的权利,其中包括退休金。
缴纳的条件是: 16岁以上毎周收入146英镑以上的雇员或者是毎年的利润在5595英镑的自雇者。
缴费的依 据是收入的寒少以及公民是自雇者还是雇员的身份。
国民个人还可以通过自愿缴费来弥补个 人因失业而导致的国民保险税的记录的缺口。
英国NHS对我国的启示作者:任晓雪来源:《资治文摘》2016年第07期【摘要】英国是世界上第一个实行全民医疗的国家,其国民医疗服务体系(NHS)作为是欧洲最大的公费医疗制度为英国国民提供了全面的医疗保障。
对完善我国基本医疗卫生制度有重要启示:保证医疗制度公平性目标、加大对基层医疗预防和保健的投入、提高医疗资源利用效率、加强信息化建设。
【关键词】国民医疗服务体系(NHS);启示一、保证医疗制度公平性目标我国和英国虽然在医疗保障体系发展理念上存在偏差,但是其最终目标都是追求“人人享有基本的医疗保险”。
强化政府责任,将公平置于首位。
我国的医疗制度必须坚持“公平优先、兼顾效率”的原则,在扩大覆盖面的基础上再考虑提高医疗保险水平与医疗服务质量。
所谓的公平即让穷人看得起病,看得好病。
但目前“看病难,看病贵”的问题已经引起社会的广泛关注与讨论,财富不是衡量医疗制度的绝对标准,重要的是社会公平和兼顾利益平衡。
之所以产生“看病贵、看病难”的现象,主要问题和症结就是医疗保障制度不到位,消费者直接付费过高。
医保机构一旦过于强调控制费用增长,资源得不到均衡配置导致公平性将会被破坏。
如何平衡公平、费用控制、服务质量三者的关系,需要在制度设计和管理方式上进行改革和调整。
二、加大对基层医疗预防和保健的投入由于政府在医疗方面的投入有限,多数经费都投向城镇大型医院,以获取高的经济回报。
据相关统计,政府卫生支出的80%的集中在城市,其中的80%又集中在大医院。
由于政府对基层卫生服务的投入过少,一些村卫生室难以为继,不得不靠提供收费的医疗服务来生存。
这不仅违背了其公平性的原则,也使得其医保功能减弱。
所以重视初级医疗服务,加大对其的投入,不仅可以提高乡村居民的基本健康水平减少得大病的概率,同时也缓解了大医院资源紧张的压力,均衡城乡之间的资源分配。
三、提高医疗资源利用效率资源利用效率低是目前很多国家面临的挑战。
相关部门指出应充分利用和优化配置现有医疗卫生资源,对不符合规划要求的医疗机构要逐步进行整合,严格控制大型医疗设备配置,鼓励共建共享,提高医疗卫生资源利用效率。
英国医疗卫生体制对中国医改的启示随着中国经济的不断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医疗卫生问题已成为社会关注的焦点。
中国政府一直在致力于医疗卫生体制的改革,以提高人民的医疗保障水平。
而英国作为世界上医疗卫生体制较为完善的国家之一,其经验对于中国医疗卫生体制的改革有着一定的启示作用。
本文将从英国医疗卫生体制的发展历程、体制构建、医改经验等方面分析,探究英国医疗卫生体制对中国医改的启示。
我们先来了解一下英国医疗卫生体制的发展历程。
英国的医疗卫生体制可以追溯到19世纪末,当时英国政府开始介入并提供对医疗卫生的支持和监管。
20世纪初,英国推出了第一份全国性的医疗卫生计划,建立了国家医疗服务体系(NHS),并逐步发展成为全国性的医疗保障体系。
NHS实行国家资助和财政拨款,并提供全民医疗保障服务,这一体制的建立为英国的医疗卫生体制奠定了基础。
我们来看一下英国医疗卫生体制的体制构建。
英国的医疗卫生体制主要由国家医疗服务体系(NHS)、私人医疗保险和私人医疗机构组成。
NHS作为国家提供全民医疗保障的主体,其服务范围覆盖整个国家。
私人医疗保险和私人医疗机构则为那些能够负担得起的人提供更高级别的医疗服务。
这种体制构建充分发挥了国家和市场的作用,为不同层次和不同能力的人提供了医疗卫生保障。
我们来探讨一下英国医疗卫生体制的医改经验。
英国医疗卫生体制一直在不断改进和完善,其中最突出的改革经验之一就是提高医疗卫生服务的公平性和普惠性。
英国政府通过推行全民医疗保障、建立完善的医疗卫生服务网络、加强医疗卫生服务质量监管等举措,不断提高医疗服务的覆盖范围和保障水平。
与中国医疗卫生体制改革相对应的是,英国医疗卫生体制的医改经验可以为中国提供重要的启示,即要坚持全民医保的基本方向,积极建设医疗卫生服务网络,加强医疗卫生服务质量监管,实现医疗卫生服务的公平性和普惠性。
73英国NHS对我国社区卫生服务建设的启示及意义于靖一( 吉林财经大学,吉林 长春 130117 )【摘 要】英国国家医疗服务体系NHS是世界上规模最大的通过国家资助的医疗体系,该系统可以为每一个居住在英国的居民提供免费的医疗卫生服务。
NHS主要是分为社区卫生服务、医院、教学医院三个等级为患者诊疗,三个等级中分别享有不同的医疗待遇。
与我国的社区医疗相比,NHS的社区卫生服务已经相对完善。
所以,NHS对我国的医疗保险体制,特别是对于城市社区卫生服务的建设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关键词】NHS;社区卫生服务;双向医疗一、英国NHS体系介绍NHS全称为国家卫生保健体系(National Health Service),它为所有居住在英国的人提供了全民免费的医疗服务体制。
英国的医疗服务主要包含三级。
第一级也是NHS的最大组成部分即社区的基础医疗服务,主要负责的是居民非急诊类治疗。
每位居民或者外国人在附近社区的诊所登记注册后,诊所会分配一名全科医生全面负责。
社区的医疗服务除了治疗一些常见病外,还要负责一些疾病的预防、妇女和儿童的保健服务、疫苗的免费接种、举办健康知识教育和提供心理咨询等。
第二级医疗是医院治疗,在医院里可进行专科的门诊治疗,还可以做一些大的医疗检查以及手术治疗等医疗服务。
除了急诊,病人生病时必须要先让全科医生来诊治,当全科医生诊治不了时,全科医生要将病人转院到第二级的医疗。
第三级医疗是教学医院,针对的是第二级医疗的大医院也治疗不好的疾病。
在英国,必须要由全科医生来记录病人的一切健康状况,建立好病人的个人终生健康档案,并且还要录入NHS的信息系统,才能够进行免费的诊疗服务。
二、英国NHS对于我国卫生服务的启示(一)医疗卫生体系的构建要顺应本国国情每个国家医疗卫生体系的功能、运行和演变都会被政治、经济和文化等因素所影响,但源于国家传统的文化和价值观念,其医疗卫生体系的基本原则以及指导思想一般不会发生根本性的改变。
英国医疗卫生体制对中国医改的启示英国的公立医疗体系为中国的医改提供了参考和借鉴的方向。
英国的医疗体系以国民健康服务(NHS)为基础,提供国民免费的公立医疗服务。
这样的体系保证了公平、公正的医疗权益,将医疗服务从市场价值中分离出来,使所有人都能够享受到相对平等的医疗服务。
相比之下,中国的医疗体系仍然受到市场机制的影响,导致医疗资源的不均衡分布和医疗服务的质量参差不齐。
中国可以借鉴英国的公立医疗体系,在提供基本医疗服务的过程中平衡公益和市场机制的关系。
英国的综合医院管理经验对中国的医改也是有益的启示。
英国的医院管理由政府、医院管理委员会和医生组成的三方共同负责。
政府负责制定政策、监管医院管理体制,医院管理委员会则负责制定医院经营策略、确保医院运作顺利,而医生则负责医疗技术和病人护理。
这种三方共同管理的体制保证了医院运作的科学性和高效性,也实现了医生的自主权和病人的权益保护。
相比之下,中国的医院管理由政府垄断,医生的权益很难得到保障,医院运作也存在着许多效率低下的问题。
中国可以从英国的综合医院管理经验中借鉴,探索出一种公平、透明、高效的医院管理模式。
英国注重医疗服务质量,为中国的医改提供了有益的经验。
英国建立了完善的医疗服务质量评估体系,包括临床效果评估、患者满意度评估、医院质量指标评估等,并通过公开透明的方式向社会公布评估结果。
这种评估体系促使医院提高医疗服务质量,同时也提高了患者对医疗服务的知情权和选择权。
相比之下,中国的医疗服务质量评估体系相对薄弱,患者对医疗服务的质量了解不足。
中国可以借鉴英国的做法,建立起科学、全面、公正的医疗服务质量评估体系,提高医疗服务的透明度和质量。
英国的医保制度为中国医改提供了宝贵的经验。
英国的国民健康服务(NHS)由政府全额投资并提供免费医疗服务,同时社会养老金和失业救济金也有一定的医保功能。
这种医保体系保障了全体居民的基本医疗需求,使医疗服务真正惠及全民。
相比之下,中国的医保制度还存在着许多问题,如基金缺口、医保待遇参差不齐等。
中国劳动保障报/2010年/12月/24日/第003版声音・观察吸取市场化教训保障民众有病可医英国NHS医疗模式及对我国医改的启示吴宁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医疗改革是世界性难题,目前全世界尚没有一种理想的模式。
英国、北欧、南欧以及众多英联邦国家和地区实行的“国民健康服务”,也被称为“英国模式”,对我国的医疗改革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NHS成立于1948年,为世界上规模最大的国家资助医疗体系,旨在为英国全体国民提供免费医疗服务,是在市场化的负面教训下建立起来的。
19世纪中叶,资本主义带来的贫富差距越来越大,致使很多穷人根本看不起病。
于是,医疗保险金成为“伦敦的发明”,一些慈善家捐款给医院,为穷人免费治疗。
两次世界大战期间,军队医疗体系组织有效,给战后英国NHS的建立提供了示范作用。
战后不久,工党政府颁布《国民卫生保健服务法》,使英国成为世界上第一个实行全民医疗保障的国家。
凡英国公民,包括在英国合法居住的外国人,都可享受国家的免费医疗服务。
1951年,英国政府对免费医疗制度进行微调,引入处方费制度。
NHS的资金只有11%来自国民保险税,81%来源于国家财政预算,其他来自于医药处方费和慈善捐赠等。
社区诊所和大医院分工明确NHS提供的医疗服务实行基础医疗和医院医疗两级服务制。
基础医疗是主体,负责居民的非急诊类的看病,75%的NHS资金用于此。
在英国,每位居民或外国人都要在住地附近的社区诊所登记注册,工作人员会指定一名家庭医师(GP)负责,患者就医必须先到社区诊所就诊。
诊所的电脑与社区和有关医疗部门联网,只备常用药,类似于中国一些单位的医务室。
居民凭医生处方到NHS药店“买药”,只付处方费。
家庭医师的角色类似我国的社区医院、乡镇卫生院和单位医务室的保健医生。
医院医疗包括地区医院和教学医院的医疗。
地区医院通常是该地区的医疗中心,接诊从第一级机构转诊来的患者;教学医院以急救和诊疗重大疑难病症为主。
如果居民有大病或需要进一步诊治,则由家庭医师替病人预约医院专科医生,由基础医疗服务转入医院医疗服务,住院治疗则享受全额免费医疗。
英国医疗卫生体制对中国医改的启示近年来,中国的医疗卫生体系改革不断深化,但由于历史、文化、政策等各种因素,与国际先进医疗卫生体系还存在一定的差距。
而英国医疗卫生体制一直被世界所瞩目,其经验和做法对中国的医改也有一定的启示。
以下就从两个方面阐述一下英国医疗卫生体制对中国医改的启示。
第一,英国的国民医疗服务体系可以为中国提供有益的借鉴和参考。
英国的国民医疗服务体系是由英国政府负责规划和财政保障的公共医疗服务体系,面向英国公民提供全方位的医疗保健服务。
其目标是为公民提供高水平、高质量、相对公平的医疗保健服务。
这与中国正在实施的医改发展目标有异曲同工之妙。
中国医改的初衷也是为人民群众提供更加普惠的医疗服务保障。
英国的国民医疗服务体系的组织架构比较严谨,分为三个核心部分:英国卫生部、家庭医生服务和地方卫生局。
它们相互配合,相互与之协调,为公民提供妥善的医疗服务保障和管理。
家庭医生服务起着关键性作用,是英国国家医疗服务体系的基石。
家庭医生服务系统能够优化资源配置,减少医疗服务不必要的浪费,为患者提供全面、协调且高效的医疗服务,是英国医疗卫生体制成功的关键所在。
中国也在逐步推进基层医疗卫生服务机构的建设和能力建设,但仍需进一步探索向家庭医生服务模式的转变。
第二,英国医疗卫生体制关注公众健康,发挥健康教育的引导作用。
英国成立了应对全民健康问题的英国国家保健署(NHS),并组织实施各种形式的公共卫生宣传及防疫、防控工作。
在英国,公众健康教育已成为日常医疗服务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综合行动来改善公众的健康素质,预防疾病和提高生命质量。
在中国,也有不少官方合作伙伴和民间社会组织正在推广健康教育,但相对于英国,还需更多的关注和投入。
尤其在当下人口老龄化、肥胖、糖尿病、心血管疾病、癌症等疾病高发的情况下,加强健康教育,提高公众健康素质,应成为中国医改的重要发展方向。
总之,英国的医疗卫生体制不断推陈出新,其在医疗保障、基层医疗、公共卫生、健康教育等方面的发展和成就值得中国学习和借鉴。
英国70年的医疗体系告诉我们:免费的医疗,终将是最贵的医保领域领先的新媒体平台┃ 来源:私产经济学与伦理学在1948年英国全民医疗服务体系(NHS)成立时,英国政府承诺NHS“将提供……所有医疗、牙科和护理服务。
任何人,无论贫富……都能使用。
”如今距NHS成立已有71年了,它如同一面棱镜,让人们借此一窥社会医疗和国民健康保险的运作。
经验表明,尽管有大量的资金投入和无数的改革尝试,但该体系仍然存在由于定额配给和官僚主义导致的一系列基本问题。
因此,越来越多的英国人在政府系统之外寻求医疗服务——私人医生、私立医院和诊所、疗养院、牙医以及其他市场医疗服务。
英国的医疗保健正在回归混合经济模式。
1NHS的预算近年来大幅增长,预计至2024年,将占英国政府总支出的38%。
2在避免因心脏病、中风、癌症和肺部疾病而死亡方面,NHS差于国际平均水平。
3NHS的候诊名单已经激增至400多万人,他们通常要等待18周才能得到必要的诊治。
所有的现代卫生保健系统都是历史、政治和文化的产物,需要建立在良好的科学、教育和经济基础之上。
因此所有卫生保健系统的改革都是社会和文化问题,同时也是组织、商业或变革管理问题。
虽然生搬硬套另一个国家的卫生保健制度是极不明智的,但各国之间也应当对彼此的制度相互学习借鉴。
通过制度间的比较分析和经验分享将有利于学习、反思和改进。
本着这一精神,本文概述了英国全民医疗服务体系(NHS)的实践经验。
世界各国民众和选民往往为自己国家的卫生保健系统感到十分自豪,但通常不是基于其表现或对比分析。
许多从业人员或政策专家都私下承认,如果可以重新来过,很少人愿意走上同一条老路。
英国对“所有服务”的承诺1948年,英国政府向每一个家庭发放了传单,用通俗易懂的语言宣布了英国新成立的国民健康服务系统NHS的承诺。
NHS以德国总理俾斯麦于1883年发布的医疗保险制度和英国1911年发布的国家保险制度为蓝本,宣称将开辟全民医疗保健的新时代——受到国家保险和一般税收的资助,NHS所有的卫生保健服务将“免费”提供。
年第期6英国N HS 信息化变革英国是世界上最早(1948年)建立国家医疗服务系统(N a t i ona l H e al t h Se r vi c e ,N H S )的国家。
在很长的一段时间里,英国N H S 在覆盖范围、公平性和成本投入等方面都显现了独特优势,为改善英国国民健康水平发挥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进入21世纪后,N H S 虽然实现了择医和预约、电子处方服务、图像存档及通信系统、全国范围内家庭医师间■文/栾国春的病历转诊、N H S 电子邮件系统网络等信息化措施,但随着时代的发展和进步,信息化进程的迟缓阻碍N H S 的进一步发展已成为不争的事实。
医疗保健服务依赖于高效而有用的信息,这不但应该被人们广泛获取,也应该要有一定的价值和良好的应用。
目前,在英国享受医疗保健服务的公众大多无法获得他们所需要的信息,事实上这是他们应该享有的权利之一。
甚至临床医师和医疗专业人员的信息需求也不能够得到很好的满足。
因此,英国决定通过一场信息变革使已有的一些先进实践经验变成标准。
他们对医疗信息系统建设提出的总目标是:“确保每一个患者和医疗服务用户享受到高质量的医疗服务。
”信息化变革背景信息化变革的前提是信息技术已经能够为高质量的医疗服务提供基本支撑。
患者或医疗服务用户的临床医疗记录等重要数据同时还可以服务于其他目的。
在很多环球采风Wo rl d O utlook图1N H S 如何进行信息化变革201290环球采风World Ou tl o o k年第期6方面,数据记录和传送方式都需要进行重大变革。
在图1中,外层显示了患者或医疗服务用户的医疗记录数据是如何转变成高质量信息的。
里层显示了如何让患者、医疗服务用户以及服务提供者掌握数据。
具体措施英国NH S 的信息化变革主要采取了以下五点措施:1.患者能够对自身医疗档案进行掌控。
建立电子病历档案,患者个人通过访问系统,可以有权查看自身健康状况和疾病历史的信息。
英国医疗保障制度的改革经验及对中国的启示一、本文概述本文旨在探讨英国医疗保障制度的改革经验,并深入剖析这些经验对中国医疗保障制度改革的启示。
文章首先概述了英国医疗保障制度的历史沿革和主要特点,然后详细分析了近年来英国在医疗保障制度改革方面所采取的主要措施和取得的成效。
通过对英国改革经验的总结,本文进一步探讨了这些经验对中国医疗保障制度改革的借鉴意义,包括完善制度设计、加强政府主导、提高服务质量、促进多元参与等方面。
文章结合中国的实际情况,提出了若干具体的改革建议,以期为中国医疗保障制度的改革提供有益的参考和借鉴。
二、英国医疗保障制度的历史演变英国的医疗保障制度历史悠久,经历了多次重大的改革和发展。
其最初的形态可以追溯到中世纪的慈善医疗和公共卫生措施。
然而,真正的现代医疗保障制度起源于19世纪末,当时的社会变革和工业化进程使得公共卫生问题日益突出,政府开始介入医疗保障领域。
20世纪初,英国政府逐步建立了一套覆盖全民的免费医疗保障制度,这被视为现代社会保障制度的开端。
这一时期的改革主要侧重于公共卫生和基本医疗服务的提供,确保了所有人都能获得基本的医疗保障。
进入20世纪中叶,随着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英国的医疗保障制度也不断完善。
政府加大了对医疗保障的投入,提高了医疗服务的质量和覆盖面。
英国还引入了国家卫生服务(NHS)制度,为全民提供全面的医疗服务,包括预防、治疗、康复等各个方面。
然而,随着时间的推移,英国的医疗保障制度也面临着一系列的挑战和问题。
其中最为突出的是财政压力和医疗服务的质量问题。
为了解决这些问题,英国政府进行了一系列的改革,包括引入市场竞争机制、提高医疗服务的效率和质量、加强医疗服务的区域化管理等。
这些改革在一定程度上取得了成功,但也存在一些问题。
例如,市场竞争机制的引入虽然提高了医疗服务的效率和质量,但也导致了医疗资源的分配不均和服务质量的差异。
随着人口老龄化和医疗技术的快速发展,英国的医疗保障制度仍然面临着巨大的挑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