吡虫啉防治褐飞虱被建议继续暂停使用
- 格式:pdf
- 大小:69.88 KB
- 文档页数:1
如何用吡虫啉拌种【吡虫啉拌种技术】吡虫啉拌种技术前言:国内吡虫啉产品的剂型多为供喷雾法使用,用于种子及土壤处理的吡虫啉制剂所占比例极少。
全世界范围内,吡虫啉用于土壤及种子处理的量,约占总用量的60%左右,目前中国远低于这一水平;国家农业部于xx年秋季在四川召开的秋播作物工作会议上,要求将中国秋播作用拌种量所占比例提升至70%以上。
吡虫啉拌种市场在中国具有极大的潜力。
尽管农业部药检所早在2000年后已下发一批吡虫啉专业拌种剂(含湿拌种剂、悬浮种衣剂、种子处理可分散粉剂),但因市场接受问题,销量有限,基本没有造成成型影响。
自xx年前后,因拜耳、青岛华垦加大高巧牌600克/升吡虫啉悬浮种衣剂推广力度,加之吡虫啉拌种的卓越表现,吡虫啉拌种快速被市场接受。
尤其是xx年高巧在河南、山东小麦、花生拌种市场取得重大突破,直接带动吡虫啉拌种剂市场。
目前吡虫啉拌种剂市场极为混乱,大量厂家,包括国家知名制剂企业。
利用广大农民、农资经销商对种子及土壤处理专用剂型认知上的缺失,纷纷将吡虫啉喷雾用剂型,尤其是高含量吡虫啉乳油、悬浮剂、可湿性粉剂、可溶性液剂,修改包装后用于拌种处理。
尽管吡虫啉对种子是安全的,但农药中大部分助剂、溶剂、填料对种子萌发存在一定药害风险。
这类产品本质上属于私自扩大农药登记范围,不但药效难以保证,且存在极大的药害风险。
近两年已有大量类似事件报导。
吡虫啉拌种核心技术表现为用药剂量,吡虫啉拌种对剂量要求极高:如剂量不足,则吡虫啉拌种的持效期优势无法体现;如剂量过大,则对作物种子萌发及生长存在明显抑制作用。
吡虫啉拌种效果直接取决于剂型:非专业拌种剂剂型受其中助、溶剂限制,存在极大药害风险,且药物利用率难以预计,无法准确把握剂量。
尽管吡虫啉在无作物土壤中是稳定,半衰期可达150天之久,但由于土壤微生物的影响,吡虫啉在耕地中降解较快,根据国家环境所的数据,吡虫啉在东北黑土中半衰期为4天,红壤中为10天,水稻土为11天。
防治褐飞虱关键选好药近10年来,褐飞虱一直是我国水稻的重要害虫,常年发生以亿亩计,其发生和防治已引起广泛的关注。
在使用化学农药时,有的明显产生了抗性,已不宜单独使用,现将仍然适用的几种农药介绍如下:噻嗪酮。
噻嗪酮又名优乐得、朴虱灵,为昆虫生长调节剂,对褐飞虱有特效。
对人畜毒性很低,对褐飞虱天敌安全,在防治褐飞虱中发挥了重要作用,该农药药效迟缓,持效期长达30天左右,对低龄若虫和卵有良好的杀灭效果,因此要抓住在低龄虫幼虫期的用药时机,在“主害代”或其前1代卵孵化高峰至若虫1-2龄期用药,药液应均匀周到地喷施到稻丛的基部,一般用25%噻嗪酮20-25克,稀释成2500-3000倍液喷雾。
吡虫啉。
它的商品名称较多,如艾美乐、蚜虱净、蚜虱光、大功臣、一遍净等,对褐飞虱有特效,对人畜及其天敌安全,具有很好的胃毒、触杀和内吸作用,根部内吸更有利于药效发挥。
它属于烟碱类农药,与一般药剂无交互抗性,在防治上发挥了重要作用。
但据南京农业大学试验,褐飞虱对吡虫啉的抗性已达475倍,不宜单一药剂反复使用。
从生产上应用情况看,一些著名公司生产的高质量的吡虫啉产品,如拜耳公司的艾美乐、南京红太阳集团生产的20%吡虫啉可溶性液剂用量不需太大,效果不错,每亩用2-3克,仍能奏效。
另外,吡虫啉与丁硫克百威的复配剂——金好年,用于防治褐飞虱兼有速效性和持效性的优点。
敌敌畏,对褐飞虱具有强烈的触杀和熏蒸作用,能有效杀灭田间褐飞虱的成虫和若虫,但持效期短,仅1-2天,不能将随后孵化的若虫杀灭。
施药时不用均匀周到地雾化喷施,可以高效率地粗点喷施或对水泼施,或在田水落干后撒施毒土,特别适合虫害暴发须尽快施药控制,或因水稻栽培过密而难于将药剂均匀喷至稻株基部的情况下使用。
熏蒸用药时,宜在温度高的上午,据试验,在35℃时敌敌畏的挥发量比20℃时挥发量大1.4倍。
敌敌畏生产成本低廉,可根据需要大批量生产,且数十年来害虫抗性不显著,特别适用于褐飞虱后期暴发时的应急使用,而不适用于早中期,以保护天敌。
三种药剂防治灵川县水稻褐飞虱田间药效试验作者:唐华陆崇敬来源:《南方农业·上》2023年第08期摘要為了有效防治水稻褐飞虱,选择20%烯啶虫胺水分散粒剂、70%吡虫啉水分散粒剂和45%吡虫·异丙威可湿性粉剂3种药剂在广西桂林市灵川县进行了防治效果小区试验。
结果表明,药后7 d,3种药剂对水稻褐飞虱防治效果均达到最佳水平,防效均在94%以上;20%烯啶虫胺水分散粒剂和70%吡虫啉水分散粒剂对水稻褐飞虱具有较好的防治效果,并且对作物安全、无药害,是目前用于防治水稻褐飞虱轮换喷施较好的杀虫剂,可以在水稻生产上推广应用。
关键词褐飞虱;虫害防治;田间药效试验;广西桂林市灵川县中图分类号:S511;S435.112 文献标志码:A DOI:10.19415/ki.1673-890x.2023.15.032褐飞虱(Nilaparvata lugens)属于同翅目(Homoptera)飞虱科(Delphacidae)害虫,具有迁飞性、易暴发、群集性等特点,是一种寄主特异性昆虫[1-4]。
褐飞虱的主要宿主是水稻,其通过口器吸食水稻的汁液,造成水稻茎部筛管组织受损和营养流失,从而导致水稻叶片发黄和倒伏。
温度是影响褐飞虱寿命的关键因素,褐飞虱的卵易干燥,当寄主植物开始枯萎时会随之失活[5]。
在28~30 ℃时,褐飞虱的种群增长速度最快[6]。
湿度是褐飞虱生活的一个重要限制因素,褐飞虱喜欢潮湿的环境,相对湿度90%以上时生长良好。
水稻植株上褐飞虱成虫、若虫多栖息在距离水面10 cm以内的部位,在高湿度的稻田中,若虫生长快[7]。
广西桂林市灵川县是粮食种植大县,2020年共发生稻飞虱6代,其中发生较为严重的是F2、F3、F5、F6;发生面积4.27万hm2次,损失稻谷3 323 t。
当前灵川县常用于防治水稻褐飞虱的农药为烯啶虫胺、吡虫啉、异丙威等农药。
为了筛选出防治水稻褐飞虱的有效药剂,笔者于2022年7月25日选择3种常用药剂进行了田间小区药效对比试验,为广大生产者科学、经济用药提供依据。
虫儿飞千里只为浪漫旅行?每年,都有数不清的昆虫从我们头顶飞过,犹如候鸟一般。
它们昼伏夜出,遇见可口的农作物就停下来大吃一顿,一路上还不停地繁育后代,农业专家称其为迁飞性害虫。
迁飞性害虫怎么能飞数千公里?下面我个和大家一起来了解一下。
一夜可迁移几百公里2021年的夏末,南京城突然下了一场前所未见的“虫雨”黑压压的褐飞虱漫天飘舞,南京市植保站设置了15个观测点抓捕,其中在浦口的点一夜就抓了11万只!农业生产者或许有这样的经验,一些虫害的发生仿佛是突然从天而降,而这一类害虫大多属于迁飞性害虫。
这次在南京创下纪录的褐飞虱,就来自遥远的东南亚。
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农科院副院长吴孔明介绍说,农作物病虫害分为三类,其中一类害虫,如稻飞虱、稻纵卷叶螟、麦蚜、棉铃虫、玉米螟、粘虫、草地螟、飞蝗等,都具有较强的迁移习性,它们可能造成大范围农作物严峻减产、重大经济损失或不良社会影响。
但是,这些敢跟人争夺口粮的害虫却小到不起眼,比如稻飞虱还没有蚂蚁大,即使是身材魁梧的蝗虫在大自然中也只能算个小家伙。
那么,在狂风、暴雨、烈日等变化莫测的恶劣天气面前,这些小虫子如何才能顺当抵达千里之外的目的地呢?南京农业高校植保学院书记吴益东告知科技日报记者,迁飞性害虫往往在夜间飞行,飞行高度一般在几百米以上,假如天公作美,它们乘风而行,一夜之间就可以迁移几百公里。
比如稻飞虱就是随着上升气流一起飞行,遇到下沉气流,才会落地生根。
迁飞性害虫在飞行过程中,有时会主动着陆选择合适的繁殖地,有时受下沉气流、降雨、昼夜节律变更等因素影响,会发生被动着陆。
由于害虫迁飞时往往成群结队,因此,无论是主动着陆还是被动着陆,往往都会给人以从天而降的感觉。
不同的害虫也有各自的旅行爱好。
棉铃虫食性很杂,它们最喜爱吃植物的花朵,比如小麦的麦穗、花生的花、玉米穗等,会顺着农作物渐渐开花成熟一路向北吃过去,最终来到棉花上繁殖后代。
而稻飞虱只对水稻情有独钟,它们从越南、泰国等地动身,每着陆一处就繁衍一次后代,当地水稻成熟后,它们迫于生存接着北上,始终到水稻吃完后才回迁。
浙江省水稻三种飞虱对杀虫剂的敏感性测定何月平;张珏锋;肖鹏飞;陈列忠;陈建明【摘要】为了调查浙江省水稻飞虱抗药性现状,采用稻茎浸渍法测定了2010-2011年采自浙江省嘉兴市褐飞虱田间种群、杭州市白背飞虱种群以及长兴市和嘉兴市灰飞虱种群对几种常用杀虫剂的敏感性.测定结果表明,嘉兴种群褐飞虱对吡虫啉分别产生了615.9~814.2倍抗性,对噻虫嗪产生了66.2倍抗性,对噻嗪酮具有13.0倍抗性,对烯啶虫胺尚敏感;相对于2008年种群,2010年杭州白背飞虱种群对毒死蜱的敏感性降低了9.5倍,说明白背飞虱对毒死蜱的抗性上升很快;相对于2007年种群,2010-2011年长兴灰飞虱对噻虫嗪、毒死蜱和吡虫啉的敏感性分别降低了1.6,2.5和2.3倍;噻虫嗪和毒死蜱对长兴种群灰飞虱的毒力略高于嘉兴种群.根据敏感性测定结果,提出了针对防治水稻飞虱的田间用药和抗药性治理的参考意见.%To investigate the current status of the resistance to insecticides of rice planthoppers in Zhejiang province, rice stem-dipping method was used for detecting the susceptibilities to insecticides of brown planthopper, Nilaparvata lugens(St(a)l) , collected from Jiaxing city, and white-backed planthopper, Sogatella furcifera (Horváth) , collected from Hangzhou city, and small brown planthopper, Laodelphax striatellus(Fallén) , collected from Jiaxing city and Changxing city. The results showed that the Jiaxing population of N. lugens had developed a high level of resistance to imidacloprid with 615. 9 -814. 2 fold, and to thiamethoxam with 66. 2 fold, and to buprofezin with 13. 0 fold, and still susceptible to nitenpyram. The susceptibility of the Hangzhou population of S. furcifera to chlorpyrifos was dropped 9. 5 times from 2008 to 2010, which suggested a rapidevolution of resistance of S. furcifera to chlorpyrifos. The susceptibilities of the Changxing population of L. striatellus to thiamethoxam, chlorpyrifos and imidacloprid were reduced 1. 6, 2. 5 and 2. 3 fold, respectively, from 2007 to 2010 or 2011, and toxicities of thiamethoxam and chlorpyrifos against the Changxing population of L. striatellus were slightly higher than those against the Jiaxing population. Based on the bioassay data, strategies of the application of insecticide in field and insecticide resistance management for the control of rice planthoppers were also proposed.【期刊名称】《浙江农业学报》【年(卷),期】2012(024)004【总页数】5页(P642-646)【关键词】褐飞虱;白背飞虱;灰飞虱;敏感性;抗药性【作者】何月平;张珏锋;肖鹏飞;陈列忠;陈建明【作者单位】浙江省植物有害生物防控重点实验室省部共建国家重点实验室培育基地,浙江省农业科学院植物保护与微生物研究所,浙江杭州310021;浙江省植物有害生物防控重点实验室省部共建国家重点实验室培育基地,浙江省农业科学院植物保护与微生物研究所,浙江杭州310021;浙江省植物有害生物防控重点实验室省部共建国家重点实验室培育基地,浙江省农业科学院植物保护与微生物研究所,浙江杭州310021;浙江省植物有害生物防控重点实验室省部共建国家重点实验室培育基地,浙江省农业科学院植物保护与微生物研究所,浙江杭州310021;浙江省植物有害生物防控重点实验室省部共建国家重点实验室培育基地,浙江省农业科学院植物保护与微生物研究所,浙江杭州310021【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Q965.9水稻飞虱(褐飞虱、白背飞虱和灰飞虱)是威胁我国粮食安全最大的生物灾害。
吡虫啉防治褐飞虱被建议继续暂停使用全国农业技术推广服务中心近期发布了《2008年全国农业有害生物抗药性监测结果》,建议继续暂停使用吡虫啉防治褐飞虱,部分地区不宜再继续使用氯氰菊酯防治棉铃虫。
1.褐飞虱。
2008年,12省27地褐飞虱种群对吡虫啉极高抗和高抗水平所占比例分别为74%、26%(2007年分别为50%、50%),说明其对吡虫啉抗性仍在升高,这可能与仍在使用吡虫啉防治白背飞虱有关,因此,建议仍应继续暂停使用吡虫啉防治褐飞虱。
对噻嗪酮中抗水平从2007年的12%增加到2008
年的26%,抗性有缓慢增长趋势。
对氟虫腈中抗以上抗性水平所占比例从2007年的50%增加到2008年的
74%,说明褐飞虱种群对氟虫腈抗性水平正处于急剧上升阶段,建议应立即停止氟虫腈在水稻上使用(包括防
治稻纵卷叶螟)。
2.二化螟。
对5个二化螟种群的监测结
果显示,其对毒死蜱抗性水平相比2007年有
增长的趋势;对8个种群的监测结果显示,其对三唑磷抗性水平相比2007年有增长的趋
势,对氟虫腈抗性与2007年变化不大,对杀
虫单抗性相比2007年有下降的趋势。
3.棉铃虫。
山东半岛、华北平原、长江流
域棉区大部分棉铃虫种群对高效氯氰菊酯已
达高抗以上水平,不宜再继续使用氯氰菊酯
防治棉铃虫;对灭多威、辛硫磷抗性水平变化不大,但应注意轮换用药。
4.棉蚜。
对10个棉蚜种群的监测结果
显示,其对氧乐果抗性水平变化不大;对7个
种群的监测结果显示,其对吡虫啉抗性有缓
慢增长的趋势;对6个种群的监测结果显示,
其对啶虫脒抗性有缓慢增长的趋势。
应注意
轮换用药。
(刘刚)
46农药市场信息2009.12植保资讯
综合Z H I B A O Z I X U N 为推进转基因动植物新品选育和新品种中试等研究,北京市分别在海淀区和平谷区建立了转基因动物中试基地和转基因作物中试基地。
北京市科委有关负责人透露,北京市在对小麦、玉米、蔬菜、林草果树实施大规模遗传转化过程中,获得了2300多株转基因植株,其中包括小麦、玉米、蔬菜、杨树、草莓、草坪草、樱桃等多个优良品种。
目前,北京市已培育出抗旱玉米、超高产Ⅱ系杂交小麦、设施专用蔬菜等一批新品种。
其中,由北京市科委支持、北京市农林科学院培育的雨养旱作玉米新品种已在京郊推广应用了200多万亩,培育的京科糯2000玉米品种以1000万元的价格转让给北京农科玉育种开发有限公司。
在北京市财政专项和北京市农林科学院的支持下,今年北京市还将购置和建设11台人工气候室和配套温室,以满足转基因农作物的扩繁与全季节室内鉴定。
(刘欢)由中国农科院棉花研究所和中棉种业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总投资3.5亿元的棉花转基因国家实验室工程,日前在郑州开工建设。
这是我国唯一的棉花类国家工程实验室,它代表了河南农业的最高科技水平。
棉花转基因国家实验室工程项目分三期进行:一期工程投资1.1亿元,实施国产转基因抗虫棉种子产业化和棉花转基因国家工程实验室项目;二期工程投资1.3亿元,建设棉花生物学国家重点实验室;三期工程投资1.1亿元,建设中棉所高技术孵化中心。
据了解,这座实验室建成后,主要研发转基因棉花材料、转基因棉花种子,还会研发出一大批先进成熟的棉花新品种,其推广面积将占我国现有棉花种植面积的30%以上,每年可新增经济效益20多亿元。
(李秀明)先正达在湖南长沙望城郑州建设棉花转基因国家实验室北京建成两个
转基因作物中试基地举办水稻方案展示会本刊讯5月26日,先正达公司在长沙望城开展了一个盛大的水稻方案展,活动的宗旨是展示先正达对中国水稻提高产量的信心和新技术。
活动的内容包括可以增产的杀菌剂爱苗,可以壮苗的全面杀虫剂福戈(2009年新上市的全新水稻杀虫剂),先进的水稻病虫害喷施技术,以及先正达水稻整体喷施方案。
先正达全球总部、亚太区和中国区的高层领导,以及湖南省农业技术推广中心的领导亲自到会剪彩,为水稻方案展揭幕。
参加人员还包括当地政府、农技推广人员、水稻农户、媒体合计300人。
会后,与会代表还参观了水稻示范田,他们对于先正达新产品福戈的杀虫和壮苗表现非常惊叹,还有包括爱苗的水稻方案,展示了先正达在水稻上非常先进的产品和技术。
福戈是2009年先正达重拳推出的杀虫剂,杀虫壮苗效果表现非常优秀,对农民的好处是广谱杀虫、长效、高效、壮苗,减少喷药次数,增加产量。
(本刊记者顾旭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