场面描写作文指导总结
- 格式:ppt
- 大小:105.50 KB
- 文档页数:23
有关场面描写的作文指导及例文在同学们的作文中,常常看到这样的情况:记一次比赛,只写几个运动员怎么赛,而整个比赛场上的情况及场外观众的表现却反映不出来。
记一次登山活动,只写自己和一两个同学怎样向山上爬,而整个班集体登山的热烈气氛却很少描写。
这样的作文显得干瘪、单调,缺乏生活气息。
产生这种毛病的原因是由于不会进行场面描写的缘故。
那么,怎样描写场面呢?一、要有面上的概括,又要有点上的描写。
在小学多彩的生活中,我们往往会参加许多活动:足球比赛,郊外野餐,科技表演,作业展览等等。
这些活动往往是有准备,有目的,有许多人参加的。
在作文中,要想把全部活动的过程叙述出来,不可能对所有参加活动的人一一进行描写,这就需要“面”上的概括。
“面”,是指参加活动的人整体情况;概括,就是用言简意明的语言,勾勒出参加活动人的表现、环境气氛等等。
但是在一篇作文中,只有“面”上的概括是不够的,还必须有“点”上的详写。
“点”就是参加活动的典型人和典型事;详写,就是要写出活动的重点项目,以及参加活动的人想了什么,做了什么,说了什么。
描写场面只有把“面”和“点”巧妙地结合起来写,才能如实地再现出活动的全部过程。
请看下面的片段作文:放风筝风筝比赛开始了,五颜六色的风筝争先恐后地飞上瓦蓝的天空。
嘿!风筝的式样可真多,有“马褂”、“单脚燕”、“蜻蜓”、“金鱼”、“蝴蝶”、“孙悟空”……它们在空中各显神通,使人目不暇接。
你瞧那翩翩起舞的“红蝴蝶”多艳丽,它好像在骄傲地说:“蝴蝶中间我是王,我的美丽谁也比不上。
”你看那猴王“孙悟空”多神气,手举金箍棒,两眼烁烁放金光,扶摇直上。
其中,王卫民扎的:“黄马褂”放得最高。
他沉着、冷静,时而慢慢向后退,时而使劲向后拉。
风筝好像领会了主人参加比赛的心情,越飞越带劲。
这篇片段作文描绘了放风筝比赛的热闹场面。
作者的观察视野广阔,观察到许许多多风筝,也观察到放风筝的人。
先对五颜六色、各式各样的风筝概括描写,使读者获得总印象后,再对“红蝴蝶”、“孙悟空”进行具体描写。
场面描写阅读与写作指导训练六场面描写一、阅读点睛歌声(节选)露天会场。
西边是黑黝黝的群山,东边是流水汤汤的延河,隔河是青凉山。
南边是隐隐约约的古城和城上的女墙。
北边是一条路,沿了延河,蜿蜒过蓝家坪,狄青牢,直通去三边的阳关大道。
合唱开始,大概已经是夜里十一点了。
就在那样不平凡的时刻,在那个可纪念的地方,我第一次听见唱:二月里来,好风光,家家户户种田忙。
……洗星海同志指挥得那样有气派,姿势优美,大方;动作有节奏,有感情。
随着指挥棍的移动,上百人,不,上千人,还不,仿佛全部到会的,上万人,都一齐歌唱。
歌声悠扬,淳朴,象谆谆的教诲,又象娓娓的谈话,一直唱到人们的心里,又从心里唱出来,弥漫整个广场。
声浪碰到群山,群山发出回响;声浪越过延河,河水演出伴奏;几翻回荡往复,一直辐散到遥远的地方。
抗日战争的前线后方,有谁没有听过,没有唱过那种从延安唱出来的歌呢?延安唱歌,成为一种风气。
部队里唱歌,学校里唱歌,工厂、农村、机关里也唱歌。
每逢开会,各路队伍都是踏着歌走来,踏着歌回去。
往往开会以前唱歌,休息的时候还是唱歌。
没有歌声的集会几乎是没有的。
列宁记十九世纪七十年代德国工人歌咏团,说他们是“在法兰克福一家小酒馆的一间黑暗的、充满了油烟的里屋集会,房子里是用脂油做的蜡烛照明的”。
在黑暗的时代里,唱唱歌该是多么困难啊。
在延安,大家是在解放了的自由的土地上,为什么不随时随地集体地,大声地歌唱呢?每次唱歌,都有唱有合,互相鼓舞着唱,互相竞赛着唱。
有时简直形成歌的河流,歌的海洋,歌声一波未平,一波又起,接唱,联唱,轮唱,使你辨不清头尾,摸不到边际。
那才叫尽情的歌唱哩!唱歌的时候,一队有一个指挥,指挥多半是多才多艺的,即能使自己的队伍唱得整齐有力,唱得精采,又有办法激励别的队伍唱了再唱,唱得尽兴。
最喜欢千人、万人的大会上,一个指挥用伸出的右手向前一指,唱一首歌的头一个音节定定调,全场就可以用同一种声音唱起来。
一首歌唱完,指挥用两臂有力地一收,歌声便嘎然停止。
小学语文作文教学中的场面描写分析作为写作的基础技能之一,场面描写在小学语文作文教学中占据着重要地位。
场面描写是描述人物、物品、环境、感受等情感的一种写作方式,通过描述场景,让读者感受到场面的情境和感受,增强文章的生动感和感染力。
1.场景描写描述场景要注意对事物的特殊刻画,不但有形象的描写,而且还要有一定情感和思想的交代。
例如:春天的校园,阳光明媚,天空湛蓝,校园里的大树开始长出新绿,校园里笃笃的篮球声、嘻嘻哈哈的笑声此起彼伏,充满着青春和活力。
2.人物描写人物描写是场面描写的重要组成部分,描写人物外貌、性格、情感等方面,使读者了解人物的内在和外在,深入了解人物的生理和心理特征。
例如:小明是一个高大健壮的男孩,眼睛永远闪耀着自信的光芒,他像一股暴风般的力量,时时刻刻激励着自己和他人前进。
3.时间和气氛描写时间和气氛是场面描写中不可缺少的因素,时间的设置和气氛的刻画能够让读者更加深入的感受到场面的真实。
例如:在傍晚的时候,夕阳的余晖铺洒在天空,迷人的美景让人感到十分的温馨和舒适。
1.写作素材的搜集小学生在写作前可以收集各种素材,学习如何分类和整理。
例如:可以观察周围的人物、事物和环境;可以阅读一些文字,找出其中的场面描写,学习如何运用语言描写情境等。
2.模仿练习小学生可以模仿一些篇章,如对于同一个场景,通过不同的描写观点、角度、方法等方式,产生不同的效果。
3.指导规范教师要通过多种途径对学生的作品进行指导,如进行修改和补充。
同时要规范化指导,让学生掌握正确的表达方式,将其所学应用于实践之中。
四、小学语文教学中应注意的问题1.落实素材学生收集的素材要尽可能地真实、有用,能够充分地涵盖各个方面。
2.注意筛选学生搜集素材后,需要进行筛选,参考真实与否、生动形象、精准表达之后才能应用于写作之中。
3.培养感官表达能力学生应该会用自己的感官经验和留意事物的能力,去发现、去感受,发掘和捕捉生活中的美景及情感,为写作提供新的词汇和场景。
场面描写的写作指导什么是“场面”?事件发生的场合,人物表现的“舞台”,就是场面。
例如春节联欢,那联欢的场合、情景,又如劳动场面、战斗场面以及各种会议场面等。
场面描写,是人物同人物在一定时间和环境中相互发生关系而构成的生活画面的描写。
它截取的是事件进行中的横断面。
比如,一场足球比赛,有足球场,有比赛的双方,有裁判,有观众。
要写比赛的场面,就要把比赛双方的表现,观众的反映都写出来。
场面描写的作用是渲染气氛,表现人物,发展故事,表达中心思想。
对一些记叙文来说,有场面描写和没有场面描写,表达效果是大不一样的。
那么,怎样去描写一个场面呢?一、要以人物的活动为中心场面描写是特定环境中人物活动的描写,而且主要是以人物活动为中心的“动态”的描写。
因此,场面描写重点并不在于周围的环境,而要求以人物的活动为中心,展示人物彼此之间的关系,表现人物的精神面貌。
就拿课文《狼牙山五壮士》来说,五壮士在完成了掩护任务后,向三面悬崖的莲花瓣,棋盘陀方向转移,把敌人引上了绝路,然后相继跳崖,壮烈献身。
作者描写的重点,显然不是悬崖深谷,而是五壮士英勇斗争的行动和坚强不屈的声音,充分反映了他们的大无畏的革命精神。
二、要分别主次,理清头绪场面不论大小,往往都是人物众多,事件繁杂。
因此,必须理清头绪,要有主有从,有详有略,有层次、有条理地展开描写。
如课文《飞夺泸定桥》末尾写到“红四团发起总攻”的战斗场面:先写“团长和政委亲自指挥”,接着写在号手们的吹号鼓舞下,“所以武器一齐开火”,响声“震动山谷”,然后写“二连突击队十二位英雄”如何冲向对岸,最后写“三连战士”怎样铺桥前进。
尽管事件比较复杂,但作者主要写了战士们冲锋陷阵的情形,其余的大都三言两语,一笔带过。
场面描写切忌一味求多,弄得支离破碎。
三、要写出特定场合的气氛任何场面都是在某种特定的气氛下展开的,没有特定气氛的场面是不存在的。
场面描写,要求通过一定环境中人物活动的描写,表现出特定场合和或喜或悲的气氛。
有关场面描写的作文指导及例文在同学们的作文中,常常看到这样的情况:记一次比赛,只写几个运动员怎么赛,而整个比赛场上的情况及场外观众的表现却反映不出来。
记一次xx活动,只写自己和一两个同学怎样向山上爬,而整个班集体xx的热烈气氛却很少描写。
这样的作文显得干瘪、单调,缺乏生活气息。
产生这种毛病的原因是由于不会进行场面描写的缘故。
那么,怎样描写场面呢?一、要有面上的概括,又要有点上的描写。
在小学多彩的生活中,我们往往会参加许多活动:足球比赛,郊外野餐,科技表演,作业展览等等。
这些活动往往是有准备,有目的,有许多人参加的。
在作文中,要想把全部活动的过程叙述出来,不可能对所有参加活动的人一一进行描写,这就需要“面”上的概括。
“面”,是指参加活动的人整体情况;概括,就是用言简意明的语言,勾勒出参加活动人的表现、环境气氛等等。
但是在一篇作文中,只有“面”上的概括是不够的,还必须有“点”上的详写。
“点”就是参加活动的典型人和典型事;详写,就是要写出活动的重点项目,以及参加活动的人想了什么,做了什么,说了什么。
描写场面只有把“面”和“点”巧妙地结合起来写,才能如实地再现出活动的全部过程。
请看下面的片段作文:放风筝风筝比赛开始了,五颜六色的风筝争先恐后地飞xx蓝的天空。
嘿!风筝的式样可真多,有“马褂”、“单脚xx”、“蜻蜓”、“金鱼”、“蝴蝶”、“xx”……它们在空中各显神通,使人目不暇接。
你瞧那翩翩起舞的“红蝴蝶”多艳丽,它好像在骄傲地说:“蝴蝶中间我是xx,我的xx谁也比不上。
”你看那猴xx“xx”多神气,手举金箍棒,两眼烁烁放xx,扶摇直上。
其中,xx卫民扎的:“黄马褂”放得最高。
他沉着、冷静,时而慢慢向后退,时而使劲向后拉。
风筝好像领会了主人参加比赛的心情,xx带劲。
这篇片段作文描绘了放风筝比赛的热闹场面。
作者的观察视野广阔,观察到许许多多风筝,也观察到放风筝的人。
先对五颜六色、各式各样的风筝概括描写,使读者获得总印象后,再对“红蝴蝶”、“xx”进行具体描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