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森林有害生物控制试卷、习题及答案

森林有害生物控制试卷、习题及答案

森林有害生物控制试卷、习题及答案
森林有害生物控制试卷、习题及答案

森林有害生物控制(虫、鼠害部分)试题(A)

一填空(每空0.5分,共18分)

1.咀嚼式口器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

____________等五部分组成。

2.昆虫胸足的基本构造,各节由基部到端部依次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

3.昆虫腹部是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中心。

4.完全变态类昆虫幼虫有三种类型,即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各举一例依次分

别为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

5.防治地下害虫常用的农药种类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昆虫翅的质地有三种: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翅的类型有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等。

7.森林害虫一般分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

_____________6类。

二概念辨析(每个2分,共12分)

1.不完全变态、完全变态

2.静态防御、诱导防御

3.滞育、休眠

4.次期性害虫、初期性害虫

5.超补偿、补偿

6.孤雌生殖、两性生殖

三判断正误(共10分,每题2分,正确打“√”,错误打“×”)

1.对刺吸式口器害虫常用内吸剂如灭幼脲等防治……………()

2.蜕皮就是昆虫完成胚胎发育,从卵中破壳而出……………()

3.趋光性昆虫均在白天活动,所以不能用灯光诱杀…………()

4.食叶害虫应在其大发生的猖獗阶段进行防治………………()

5.鳞翅目幼虫的腹足2~5对,腹足上没有趾钩………………()

四简答(每题5分,共40分)

1.咀嚼式口器和刺吸式口器昆虫取食方式的特点及其防治异同。

2.试设计苗圃地下害虫综合治理方案。

3.说明食叶害虫大发生的阶段性和周期性。

4.杨树天牛成灾的原因及防治策略。

5.简述鼠形啮齿动物的形态特征。

6.简述鼠类数量的调查方法。

7.根据作用特点,灭鼠剂有哪两大类型,简述之,并说明使用方法。

8.试述森林虫害、森林病害、森林鼠害之间的关系。

五论述(20分):如何理解森林有害生物综合管理(IPM)。

森林有害生物控制(病鼠害)试题(B)

一、名词解释(20分)

1. 分生孢子梗

2. 子座

3. 寄生性

4. 再侵染 5.半活养生物

二、单项选择题(21分)

1.在菌丝分隔处产生锁状联合的真菌属于()

A.担子菌亚门

B.子囊菌亚门

C.接合菌亚门

D.半知菌亚门

2.下列孢子类型中属于有性孢子的是()

A.分生孢子

B.性孢子

C.夏孢子

D.子囊孢子

3.菌丝无分隔,无性繁殖时产生游动孢子的真菌属于()

A.接合菌亚门

B.鞭毛菌亚门

C.子囊菌亚门

D.担子菌亚门

4.具有转主寄生习性的真菌类群是()

A.白粉菌

B.锈菌

C.炭疽菌

D.外担子菌

5.林木病原细菌的主要传播媒介是()

A.昆虫

B.土壤

C.雨水和灌溉水

D.风

6.下列孢子中,具有再侵染能力的孢子类型有( )

A.冬孢子

B.性孢子 C夏孢子 D.担孢子

7.引起立木和木材腐朽的病原真菌类群属于( )

A.外子囊菌目

B.座囊菌目

C.锈菌目

D.非褶菌目

三、问答题

1.林木病害的病原物有哪些越冬场所?了解病原物越冬场所在病害防治中有何意义?(14

分)

2.试述类菌原体病害的防治措施及其病理学依据。(20分

3.“选好圃地”在松苗猝倒病防治中的意义何在? (5分)

4.列举化学防治害鼠的方法?(10)

5. 列举生物防治害鼠的方法,目前技术成熟的方法及其利弊?(10)

森林有害生物控制试卷C

一、名词解释:(20分)

分生孢子梗子座系统侵染致病性病状

二、选择填空(单选):(15分)

1.引起锈病的病原真菌属于()。

A.鞭毛菌亚门

B.担子菌亚门

C.半知菌亚门

D.子囊菌亚门

2. 菌丝无分隔是()真菌的特征之一。

A.担子菌亚门

B.子囊菌亚门

C.鞭毛菌亚门

D.半知菌亚门

3. 做为林木病害病原的植物菌原体(类菌原体)寄生在树木的()。

A.韧皮部

B.木质部

C.韧皮部和木质部

D.叶部

4. 林木病毒病害的主要侵染来源是()

A.土壤和肥料

B.种子

C.病株残体

D.生病植株

5.锈菌产生的具有再侵染能力的孢子类型是()。

A.夏孢子

B.性孢子

C.冬孢子`

D.担孢子

三、与叶部病害病原物的传播相比,根部病害病原物的传播有何特点?(15分)

四、试述类菌原体病害防治的主要措施及其病理学依据。(20分)

五、某树木枝干皮层出现局部坏死,其上产生小黑点, 能否认为此小黑点即是该枝干病害的

病原?如何验证?(10分)

六、设计一个实验方案对林大校园内各种绿地中的鼠类及其生存环境进行调查。(10分)

七、简述急性、慢性和C型肉毒梭菌杀鼠剂的作用特点及使用方法,并列举前两种代表药物。

(10分)

昆虫部分

第一章昆虫外部形态

1. 昆虫在生物界的地位

2.昆虫繁盛的原因

3.昆虫与林业的关系

4.如何理解昆虫的益、害

5.昆虫纲的基本特征

6.触角的基本构造、功能、类型及举例

7.复眼、单眼的构造及功能

8.口器的功能、基本构造及主要类型

9.不同口器类型害虫危害特点及其防治的关系

10.刺吸式口器各部分是如何特化的?

11.足的基本构造、类型及举例

12.翅的基本构造、类型、质地及举例

13.体壁的基本结构与功能

14.昆虫成虫腹部有哪些附器

15.头部、胸部和腹部各有何主要功能

第二章昆虫生物学

1.完全变态昆虫幼虫类型及举例

2.蛹的类型及举例

3.昆虫的习性及其利用

第三章昆虫分类

1.昆虫分目的依据

2.与林业有关9个昆虫目的名称、特征及举例第四章森林昆虫生态与森林害虫综合管理

1.IPM的概念及基本思想

2.植物检疫的定义

3.检疫对象确定的原则

4.林木害虫防治方法有哪些

5.林业技术措施防治的地位及内容

6.物理机械防治的内容

7.生物防治的内容及优缺点

8.化学防治的特点及注意事项

9.农药杀虫作用的类型

10.农药剂型及其使用方法

11.常用农药的类型及举例

12.防治地下害虫常用的农药种类

13.如何合理使用化学农药

14.我国主要森林害虫有哪几大类

15. 森林保护之发展趋势

16.IPM中如何充分发挥自然控制作用

17.可持续发展与IPM的关系

第五章地下害虫

1.地老虎类的生活习性

2.蝼蛄类的生活习性

3.金龟子类的生活习性

4.地下害虫的防治方法

第六章食叶害虫

5.食叶害虫的主要类群及一般特点

6.食叶害虫大发生的阶段性和周期性

7.松毛虫的主要种类、特性及防治方法

8.鳞翅目幼虫和膜翅目叶蜂科幼虫的区别

第八章蛀干害虫

1.蛀干害虫的主要类群及一般特点

2.小蠹虫的坑道系统的构成及类型

3.小蠹类蛀干害虫的防治方法

4.天牛类蛀干害虫的一般特点及其防治

5.名词:孤雌生殖、两性生殖,生活史、世代,完全变态、不完全变态,蜕、

龄期,胚胎发育、胚后发育,性二型、性多型,拟态、保护色,孵化、羽化,滞育、休眠,补充营养、恢复营养,世代交替,次期性害虫、初期性害虫,

补偿、超补偿,再生型补偿、冗余型补偿,个体补偿、群体补偿,物理防御、化学防御,静态防御、诱导防御

第十章森林鼠害控制

6.森林鼠害发生与森林环境的关系?

7.森林鼠害的测报方法有哪些?

8.森林鼠害有哪些实用的防治方法?

9.如何认识鼠害与人类的关系?

病害部分

第一章林木病害的基本概念

1.什么叫侵染性病害?什么叫非侵染性病害?

2.林木上常见的病害症状类型有哪些?

第二章林木的非侵染性病原

1. 引起林木非侵染性病害的病原有哪些?

2.试举一例林木非侵染性病害,说明这类病害的特点。

第三章林木的侵染性病原

1.真菌菌丝在一定条件下可形成哪些组织结构来抵抗不良环境?

2.何谓无性繁殖?常见的无性孢子有哪几种?

3.真菌有性繁殖经历哪几个过程?试举例说明。

4.试述真菌的发育过程。

5.何谓转主寄生现象?

6.真菌有哪几个亚门组成?试述其主要特征。

7.什么叫初生菌丝、次生菌丝?

8.试述林木病原细菌的形态和分类。细菌病害引起的主要症状有哪些?

9.林木病毒病的症状有哪些类型?

10.试述林木病毒病与生理性病害的异同点。

11.病毒和类菌质体所致病害在防治上的主要措施有哪些? 采取这些措施的病

理学依据是什么?

12.由类菌原体引起的从枝病是通过何种途径传播的?

13.列举3类寄生性种子植物的识别特征。

第四章病原物的致病性和林木的抗病性

1.何谓活养生物、半活养生物、死养生物?

2.何谓林木的感病性和林木的抗病性?

第五章侵染性病害的发生和流行

1.简述侵染的过程。

2.什么叫初侵染,再侵染?

3.病原物越冬的场所主要有哪些?

第六章林木病害防治

18.植物病害防治措施可以分为哪几个大类?

第七章林木叶部和果实病害

1.叶部病害的初侵染来源有哪些?举例说明。

2.毛白杨锈病的防治措施及其病理学依据。

3.杨树黑斑病的主要影响因素及其防治对策。

4.举例说明针叶树叶斑病的防治策略及在防治中的应用。

第八章林木枝干病害

1.由侵染性因素引起的枝干溃疡病类的诱因有哪些?分析诱因对这类病害的

防治有何意义?

2.影响杨树水泡性溃疡病发病的因素是什么?了解这些因素在防治病害中有

何意义?

3.泡桐从枝病的防治措施及其病理学依据。

4.试述红松疮锈病的侵染循环。

5.红松疮锈病的防治措施及病理学依据。

6.影响松材线虫病发生的因素有哪些?

7.松材线虫病的防治措施及其病理学依据。

8.试述松材线虫病的侵染循环。

第九章林木根部病害

1.与枝干、叶部病害相比,林木根病的病原物在传播上有何特点?

2.土壤环境因素中,哪些因素对根病发生起到重要作用?举例说明。

3.根病防治应着重考虑哪些方面?为什么?

4.试述松苗猝到病的防治措施及其病理学依据。

统计过程控制(SPC)考试试题(含答案)

统计过程控制(SPC 课程培训测试题 部门:_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____________ 分数:__________________ 一、名词解释: 1变差:过程的单个输出之间不可避免的差别;变差的原因可分为两类:普通原因和特殊原因。 3.1固有变差:仅由普通原因造成的过程变差,由? = R/d 2来估计。 3.2总变差:由普通原因和特殊原因共同造成的变差,用?S来估计。 2、特殊特性:可能影响安全性或法规的符合性、配合、功能、性能或产品后续生产过程 的产品特性或制造过程参数。 3、标准差:过程输出的分布宽度或从过程中统计抽样值(例如:子组均值)的分布宽度的 量度,用希腊字母或字母s(用于样本标准差)表示。 4、控制限:控制图上的一条线(或几条线),作为制定一个过程是否稳定的基础。如有超 出了控制极限变差存在,则证明过程受特殊因素的影响。控制限是通过过程数据 计算出来的,不要与工程的技术规范相混淆。 5、过程能力:一个稳定过程的固有变差(6? : R/d2 )的总范围。 6、C pk (稳定过程的能力指数):为一稳定过程【某一天、某一班次、某一批、某一机台 其组內的变差(R-bar/d2 or S-bar / C4 )】下的“能力指数”,计算时须同 时考虑过程数的趋势及该趋势接近于规格界限的程度。即:通常定义为CPU 或CPL中的最小值。 7、P pk(性能指数,即初期过程的性能指数):为试生产阶段一项类似于Cpk的能力指数, 某一产品长期监控下的“能力指数”;但本项指数的计算,是以新产品的初期过程 性能研究所得的数据为基础。即:通常定义为PPU或PPL中的最小值。 8 PPM(质量水准,即每百万零件不合格数):指一种根据实际的有缺陷材料来反映过程能力 的一种方法。PPM数据常用来优先制定纠正措施。

森林有害生物控制 虫害部分提纲

梁希09-2森林有害生物控制复习思考题 一、绪论 1.昆虫家族如此繁盛的原因何在? 2.如何理解昆虫的益、害? 二、昆虫的外部形态 1.昆虫纲的基本特征(什么是昆虫?) 2.昆虫体躯各体段的基本构造和功能。 3.触角的基本构造、功能、类型及举例。 4.口器的功能、基本构造及主要类型。 5.昆虫的咀嚼式口器和刺吸式口器各由哪些部分组成?两种口器的为害状及在化学防 治上有什么区别? 6.昆虫的背单眼和侧单眼如何区别? 7.昆虫胸足的结构是什么?依据功能分为哪些类型?试举例。 8.翅的基本构造、类型、质地及举例 三、昆虫生物学 1.昆虫有哪几种主要生殖方式?昆虫生殖方式多样性的意义何在? 2.试述昆虫的主要变态类型及其特点? 3.试述昆虫的主要习性。如何利用昆虫的习性进行害虫防治和益虫利用? 4.完全变态昆虫的幼虫类型有哪些?试举例。 5.蛹的类型及举例。 四、昆虫分类学 1.昆虫分目的主要依据是什么? 2.什么是学名?昆虫学名如何构成? 3.昆虫分类的主要阶元有哪些?举例说明。 4.昆虫纲中哪些目与林业生产关系较大?各自的主要形态特征是什么? 5.天敌昆虫包括哪些科,其主要特征是什么? 6.螨类的基本构造及其与昆虫的区别。 五、森林害虫防治方法 1.害虫防治方法有哪5种? 2.在生产中常用的物理器械防治法有哪些? 3.什么是生物防治法? 4.利用天敌防治害虫的途径有哪几种? 5.生物防治的内容及优缺点。 6.化学防治法有什么优点和缺点?

六、森林害虫及其防治 1.森林害虫分成哪几大类? 2.地下害虫的主要类群和重要种类有哪些? 3.地下害虫的发生危害特点与土壤条件的关系?苗圃地如何进行处理防治地下害虫? 4.蝼蛄、地老虎、金龟类有哪些主要习性,如何根据其习性进行防治? 5.蛀干害虫的主要类群有哪些?与食叶害虫相比,蛀干害虫的发生、危害及防治上有 何不同特点? 6.何谓次期性害虫?造成次期害虫发生的主要原因有哪些? 7.了解小蠹虫的坑道系统的构成及类型。 8.小蠹类蛀干害虫的防治要点。 9.天牛类蛀干害虫的一般特点及其防治要点。 10.食叶害虫主要有哪几大类? 11.食叶害虫的主要类群及一般特点。 12.食叶害虫的大发生分哪几个阶段?造成食叶害虫间歇性大发生的原因是什么?什么 是食叶害虫大发生的周期性? 13.松毛虫的主要种类、危害特性及主要防治方法。 14.鳞翅目幼虫和膜翅目叶蜂幼虫如何区别? 15.林木刺吸性和钻蛀类枝梢害虫主要有哪些类群?其危害状表现为哪些形式?有哪些 防治要点? 七、概念辨析: 1.双名法、三名法 2.孤雌生殖、两性生殖 3.生活史、世代 4.完全变态、不完全变态 5.胚胎发育、胚后发育 6.性二型、性多型 7.拟态、保护色 8.孵化、羽化 9.滞育、休眠 10.次期性害虫、初期性害虫 八、昆虫相近类群的区别: 1.白蚁与蚂蚁 2.蝗科与蟋蟀科 3.蝽科、盲蝽科与猎蝽科 4.蝉科与叶蝉科

过程控制期末试题及其答案学习资料

过程控制期末试题及 其答案

1.控制系统对检测变送的基本要求是___准确___、__迅速__和可靠 2.从理论上讲,干扰通道存在纯滞后不影响系统的控制质量。 3.离心泵的控制方案有直流节流法、改变泵的转速n 改变旁路回流量。效 率最差的是改变旁路回流量。 4.随着控制通道的增益K o的增加,控制作用___增强_______,克服干扰能 力___最大______,最大偏差_____减小_____系统的余差减小 5.控制器的选择包括结构材质的选择、口径的选择、流量特性的选择和正 反作用的选择。 6.防积分饱和的措施有对控制器的输出限幅、限制控制器积分部分的输出 和积分切除法。 7.如果对象扰动通道增益K f增加,扰动作用__增强__,系统的余差__增大__,最 大偏差_增大___。 8.简单控制系统的组成,各部位的作用是什么? 解答: 简单控制系统由检测变送装置、控制器、执行器及被控对象组成。 检测变送装置的作用是检测被控变量的数值并将其转换为一种特定输出信号。 控制器的作用是接受检测装置送来的信号,与给定值相比较得出偏差,并按某种运算规律算出结果送往执行器。 执行器能自动地根据控制器送来的控制信号来改变操纵变量的数值,以达到控制被控变量的目的。 被控对象是指需要控制其工艺参数的生产设备或装置

9.气动执行器由__调节__机构和执行机构两部分组成,常用的辅助装置有 __阀门__定位器和手轮机构。 10.调节系统中调节器正反作用的确定依据是保证控制系统成为负反馈。 11.被控变量是指工艺要求以一定的精度保持__恒定 _或随某一参数的变化而 变化的参数。 12.反应对象特性的参数有放大倍数、时间常数、和纯滞后时间。 13.自动调节系统常用参数整定方法有哪些?常用的参数整定方法有!经验法*衰 减曲线法*临界比例度法*反应曲线法) 动态特性参数法,稳定边界法,衰减曲线法,经验法。 14.检测变送环节对控制系统的影响主要集中在检测元件的滞后和信号传递 的滞后问题上。 15.什么是对象数学模型,获取模型的方法有哪些? 答:对对象特性的数学描述就叫数学模型。 机理建模和实验建模系统辨识与参数估计。解析法)和(实验辨识法) 机理建模:由一般到特殊的推理演绎方法,对已知结构、参数的物理系统运用相应的物理定律或定理,根据对象或生产过程的内部机理,经过合理的分析简化而建立起描述系统各物理量动静态性能的数学模型。 实验建模步骤:1确定输入变量与输出变量信号;2测试;3对数据进行回归分析。 16.简述被控量与操纵量的选择原则。. 答:一、(1) 被控量的选择原则: ①必须尽可能选择表征生产过程的质量指标作为被控变量;

自动控制原理试题库(含答案)

一、填空题(每空 1 分,共15分) 1、反馈控制又称偏差控制,其控制作用是通过给定值与反馈量的差值进行的。 2、复合控制有两种基本形式:即按输入的前馈复合控制和按扰动的前馈复合控制。 3、两个传递函数分别为G 1(s)与G 2(s)的环节,以并联方式连接,其等效传递函数为()G s ,则G(s)为G1(s)+G2(s)(用G 1(s)与G 2(s) 表示)。 4、典型二阶系统极点分布如图1所示, 则无阻尼自然频率=n ω2, 阻尼比=ξ,20.7072 = 该系统的特征方程为2220s s ++= , 该系统的单位阶跃响应曲线为衰减振荡。 5、若某系统的单位脉冲响应为0.20.5()105t t g t e e --=+, 则该系统的传递函数G(s)为1050.20.5s s s s +++。 6、根轨迹起始于开环极点,终止于开环零点。 7、设某最小相位系统的相频特性为101()()90()tg tg T ?ωτωω--=--,则该系统的开环传递函数为(1) (1)K s s Ts τ++。 8、PI 控制器的输入-输出关系的时域表达式是 1()[()()]p u t K e t e t dt T =+?, 其相应的传递函数为1[1]p K Ts +,由于积分环节的引入,可以改善系统的稳态性 能。 1、在水箱水温控制系统中,受控对象为水箱,被控量为水温。 2、自动控制系统有两种基本控制方式,当控制装置与受控对象之间只有顺向作用而无反向联系时,称为开环控制系统;当控制装置与受控对象之间不但有顺向作用而且还有反向联系时,称为闭环控制系统;含有测速发电机的电动机速度控制系统,属于闭环控制系统。 3、稳定是对控制系统最基本的要求,若一个控制系统的响应曲线为衰减振荡,则该系统稳定。判断一个闭环线性控制系统是否稳定,在时域分析中采用劳斯判据;在频域分析中采用奈奎斯特判据。 4、传递函数是指在零初始条件下、线性定常控制系统的输出拉氏变换与输入拉

自动控制总结复习题库.doc

一:填空题 1、控制系统的基本要求是(稳定性) 、(快速性)、(准确性)。 2、线性定常控制系统的传递函数是零初始条件下, (输出变量)与(输入变量) 的拉氏变换之比。 3、一个稳定的线性系统的稳态误差取决于(系统型别) 、(开环增益)与(输入 信号的类型和幅值)。 4、常用的校正方式有(串联校正) 、(反馈校正)、( 前馈校正 ) (复合校正)。 5、反馈控制原理是(利用偏差消除偏差) 。 6、线性系统的基本特性是可以应用叠加原理, 即具有(齐次性)与(可叠加性)。 7、一个线性定常控制系统稳定的充分必要条件是(闭环极点均严格位于 s 左半 平面)。 8、线性系统的频率特性包括(幅频特性)与(相频特性) 。 9、 若负反馈前向通道的传递函数为 G ( s ),反馈通道的传递函数为 H (s ),则 开环传递函数为( G (s) H (s) ),闭环传递函数为( G( s) )。 G(s)H ( s) 1 10、在斜坡函数的输入作用下, (0)型系统的稳态误差为无穷大。 11、在斜坡函数的输入作用下, (Ⅱ)型系统的稳态误差为零。 12、一阶惯性环节的传递函数 1 ,它的幅频特性的数学式是 ( 1 ), Ts 1 1 2 T 2 它的相频特性的数学式是(arctan T )。 13、已知系统的开环传递函数为 G (s) 3s 3 2 , 称之为(Ⅰ)型系统,系 s(s 3s 2) 统的开环极点为( -1 ),( -2 ),( 0),零点为( -1 )。 1 14、惯性环节的传递函数表达式为 G (s )=( )。 Ts 1 15、一阶微分环节的传递函数表达式为 G (s )=( Ts 1 )。 16、积分环节的传递函数表达式为 G ( s )=( 1 )。 s 17、在斜坡函数的输入作用下, (0)型系统的稳态误差为无穷大。 18、函数 f (t ) 3e 6t 的拉氏变换式是( 3 )。 s 6

林业有害生物防治技术方案

县林果病虫害防治技术方案 我县分布的主要病虫害有:糖槭蚧、大球蚧、吐伦球坚蚧、堆粉蚧、春尺蠖、沙枣跳甲、鼠害等,寄主有:枣、桃、杏、酸梅、苹果、梨、沙枣、柳、杨、榆、槐、葡萄等林木及其苗木。 森林病虫害防治的总体思路: 1、森林病虫害的防治要贯彻“预防为主,综合治理”的森保方针,严格执行《森林病虫害防治条例》,实行“谁经营、谁受益、谁防治“的责任制度。 2、加强检疫,严防病虫害的人为传播是预防森林病虫害发生危害的前提,要广泛开展森林植物的检疫工作。 3、采取实际步骤,大力推进以营林为主的治本措施。 (1)、培育良种壮苗,加强对抗病优良树种的引进工作。 (2)、根据分类经营的原则,针对不同的林种制定相应的营造混交林的标准。 (3)、加强低产林改造,有计划的将病虫害严重的纯林改造成混交林。 (4)、加强林木的栽培管理,及时灌水、施肥,增强树势,合理修剪,保持树木通风透光,为林木的生长创造良好的条件,可提高树体抗病虫能力,以而减轻病虫危害。 一、蚧类害虫防治技术方案(大球蚧、糖槭蚧、吐伦球坚蚧) (一)防治对策 根据“预防为主,综合治理”的方针和保护生态环境的原则,坚持以适地适树和选择抗性树种为主的原则,以生物制剂、仿生农

药和植物性杀虫剂为主导,协调运用人工、物理、化学的防治措施,降低虫口密度,压缩发生面积,切实控制其蔓延危害。 (二)防治措施 1、生物防治 果树落叶(11月中旬)后,用清园剂(融杀蚧螨)100倍液或石硫合剂5波美度喷雾,这是压低蚧类害虫虫口基数的关键措施。 2、人工防治 (1)结合修剪,剪除虫口密度大的枝条,带出果园集中烧毁; (2)冬季农闲时期,组织农民用毛刷刷除枝条上的蚧类害虫; (3)刮除老树皮,用涂白剂进行树干涂白。 3、化学防治 对防效差的果园,可采取春季补防和若虫期防治的办法。 (1)杏、桃、巴旦木等树在3月5日至3月20日前,红枣在4月5日至20日,核桃在3月25日至4月5日,葡萄、石榴在开墩时,用速扑杀、蚧虫毒、乐斯本1000-1500倍液喷雾防治。 (2)在5月中旬至6月上旬,初孵若虫期采用速扑杀、蚧虫毒、乐斯本1000-1500倍液喷雾。 二、春尺蠖防治技术方案 (一)防治对策 根据“预防为主,综合治理”的方针和保护生态环境的原则,坚持以适地适树和选择抗性树种为主的原则,以生物制剂、仿生农药和植物性杀虫剂为主导,协调运用人工、物理、化学的防治措施,降低虫口密度,压缩发生面积,切实控制其蔓延危害。 1、轻度发生区

过程控制系统试卷及答案

过程控制系统试卷C卷 一、填空题(每空1.5分)(本题33分) 1、过程控制系统一般由控制器、执行器、被控过程和测量变送等环组成。 2、过程控制系统由工程仪表和被控过程两部分组成。 3、压力检测的类型有三种,分别为:弹性式压力检测、应变式压力检测、压阻式压力检测。 4、气动执行结构主要有薄膜式和活塞式两大类。 5、根据使用的能源不同,调节阀可分为气动调节阀、电动调节阀和液动调节阀三大类。 6、过程数学模型的求取方法一般有机理建模、试验建模和混合建模。 7、积分作用的优点是可消除稳态误差(余差),但引入积分作用会使系统稳定性下降。 8、在工业生产中常见的比值控制系统可分为单闭环比值控制、双闭 环比值控制和变比值控制三种。 9、造成积分饱和现象的内因是控制器包含积分控制作用,外因是控制器长 期存在偏差。 二、名词解释题(每小题5分)(本题15分) 1、过程控制:指根据工业生产过程的特点,采用测量仪表、执行机构和计算机等自动化工具,应用控制理论,设计工业生产过程控制系统,实现工业生产过程自动化。 2、串级控制系统:值采用两个控制器串联工作,主控制器的输出作为副控制器的设定值,由副控制器的输入去操纵调节阀,从而对住被控变量具有更好的控制效果。 3、现场总线:是指将现场设备与工业控制单元、现场操作站等互联而成的计算机网络,具有全数字化、分散、双向传输和多分枝的特点,是工业控制网络向现场级发展的产物。 三、简答题(每小题8分)(本题32分) 1、什么是PID,它有哪三个参数,各有什么作用?怎样控制? 答:PID是比例-积分-微分的简称。其三个参数及作用分别为:(1)比例参数KC,作用是加快调节,减小稳态误差。(2)积分参数Ki,作用是减小稳态误差,提高无差度(3)微分参数Kd,作用是能遇见偏差变化趋势,产生超前控制作用,减少超调量,减少调节时间。 2、前馈与反馈的区别有哪些? 答:(1)控制依据:反馈控制的本质是“基于偏差来消除偏差”,前馈控制是“基于扰动消除扰动对被控量的影响”。

过程控制试题库及答案

过程控制期末试题库 (适用于沈阳建筑大学自动化专业期末考试) 一、填空题(本题共计10分,包括3小题,10个填空,每空1分) 1.一般一个简单控制系统由(检测/变送)装置、(被控对象)、(调节)器和(执行)机构组成。 2.过程控制系统常用的参数整定方法有:(经验法)、(衰减曲线法)、(稳定边界法/临界比例度法)和(响应曲线法)。 3.在PID调节器中,调节器的Kc越大,表示调节作用(越强),Ti值越大,表示积分作用(减弱),Td值越大表示微分作用(增强)。 4.常见的过程计算机控制系统分为下列几种典型形式:(操作指导控制系统)、直接数字控制系统、(监督计算机控制系统)、(集散控制系统)和现场总线控制系统。 5.在闭环控制系统中,根据设定值的不同形式,又可分为定值控制系统,随动控制系统和程序控制系统。 1)定值控制系统 特点:设定值是(固定不变); 作用:保证在(扰动)作用下使被控变量始终保持在设定值上。 2)随动控制系统 特点:设定值是一个(变化量); 作用:保证在各种条件下系统的输出(及时跟踪设定值变化)。 3)程序控制系统 特点:设定值是一个(按一定时间程序变化的时间函数); 作用:保证在各种条件下系统的输出(按规定的程序自动变化)。 6.热电偶温度计的基本组成部分部分是(热电偶)、(测量仪表)、(连接热电偶)和(测量仪表的导线)。 7.串级控制系统能迅速克服进入(副)回路的扰动,改善(主)控制器的广义对象特性,容许(副)回路内各环节的特性在一定的范围内变动而不影响整个系 统的控制品质。 8.定值控制系统是按(偏差)进行控制的,而前馈控制是按(扰动)进行控制的;前者是(闭)环控制,后者是(开)环控制。 二、选择题(本题共计10分,包括5小题,每题2分) 1.由于微分调节规律有超前作用,因此调节器加入微分作用主要是用来(C):

自动控制原理试题及答案

自动控制原理 一、简答题:(合计20分,共4个小题,每题5分) 1. 如果一个控制系统的阻尼比比较小,请从时域指标和频域指标两方面 说明该系统会有什么样的表现?并解释原因。 2. 大多数情况下,为保证系统的稳定性,通常要求开环对数幅频特性曲 线在穿越频率处的斜率为多少?为什么? 3. 简要画出二阶系统特征根的位置与响应曲线之间的关系。 4. 用根轨迹分别说明,对于典型的二阶系统增加一个开环零点和增加一 个开环极点对系统根轨迹走向的影响。 二、已知质量-弹簧-阻尼器系统如图(a)所示,其中质量为m 公斤,弹簧系数为k 牛顿/米,阻尼器系数为μ牛顿秒/米,当物体受F = 10牛顿的恒力作用时,其位移y (t )的的变化如图(b)所示。求m 、k 和μ的值。(合计20分) F ) t 图(a) 图(b) 三、已知一控制系统的结构图如下,(合计20分,共2个小题,每题10分) 1) 确定该系统在输入信号()1()r t t =下的时域性能指标:超调量%σ,调 节时间s t 和峰值时间p t ; 2) 当()21(),()4sin 3r t t n t t =?=时,求系统的稳态误差。

四、已知最小相位系统的开环对数幅频特性渐近线如图所示,c ω位于两个交接频率的几何中心。 1) 计算系统对阶跃信号、斜坡信号和加速度信号的稳态精度。 2) 计算超调量%σ和调节时间s t 。(合计20分,共2个小题,每题10分) [ 1 %0.160.4( 1)sin σγ =+-, s t = 五、某火炮指挥系统结构如下图所示,()(0.21)(0.51) K G s s s s = ++系统最 大输出速度为2 r/min ,输出位置的容许误差小于2 ,求: 1) 确定满足上述指标的最小K 值,计算该K 值下的相位裕量和幅值裕 量; 2) 前向通路中串联超前校正网络0.41 ()0.081 c s G s s +=+,试计算相位裕量。 (合计20分,共2个小题,每题10分) (rad/s)

林业有害生物防治承包合同书

林业有害生物防治承包 合同书 -CAL-FENGHAI-(2020YEAR-YICAI)_JINGBIAN

林业有害生物防治承包合同书 甲方: 乙方: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及相关规定,甲、乙双方本着平等、自愿的原则,经过友好协商,就乙方承包XX县XX镇面山及县境内高速公路沿线林业有害生物承包防治事宜,特订立本合同,以资信守。 一、承包内容 (一)工程名称:林业有害生物承包防治 (二)防治面积:每代X万亩 (三)承包内容:以政府购买社会化服务的形式,乙方负责春、秋两代松毛虫的防治工作。 (四)防治单价及金额:单价X元/亩,总金额: XX 万(元)。防治药物由林业局代购20吨,6500元/吨,共13万元,其余及秋季所需药物由防治公司负责,防治工费为XX万元。 二、防治时间 2015年3月20日-4月25日;2015年8月-9月。 三、结算方式 (一)春代防治结束并验收达标后甲方向乙方支付合同防治工费的50%费用(8.35万元)。 (二)秋代防治结束验收达标后再次支付剩余合同防治工费的50%费用。 (三)乙方提供报账所需票据。甲方现金或转账至乙方指定账户。 四、承包防治服务标准

按合同签订附件《2015年松毛虫防治作业设计》(以下简称《作业设计》)中所提出的技术要求标准进行技术服务,并按《作业设计》标准进行施工验收。 五、甲方责任 (一)甲方负责提供技术指导,宣传施药过程中防止人畜中毒的注意事项和所要采取的技术措施,做好喷洒质量监督管理。 (二)在承包期内应配合乙方工作,提供必要的施工条件,施工结束后组织相关人员开展防治效果验收。 (三)对乙方服务质量不满意,应及时主动告知乙方,并提出合理建议双方共同协商,不断完善服务措施。 (四)按时支付工程款项,保证乙方正常施工。 六、乙方责任 (一)乙方在防治过程中及防治后,上岗防治施工作业人员必须严格遵守防治作业操作规程,保证防治质量和防治作业安全,不能使原有生态遭到破坏,严防机械起火引发森林火灾,否则一切法律后果由乙方自负。 (二)防治过程中乙方须遵循安全生产措施进行防治,做好安全施工培训,作业过程中严格遵守甲方的各项规章制度,工作人员在防治过程中发生的人畜中毒和伤病事故等一切意外事故由乙方自理,甲方概不负责。 (三)甲方如需调整防治地块及范围,乙方需配合调整防治。

过程控制试题及标准答案

三:简答题32分 1.什么是PID,它有哪三个参数,各有什么作用?怎样控制? 答: PID是比例-积分-微分的简称。其三个参数及作用分别为: (1)比例参数KC,作用是加快调节,减小稳态误差。 (2)积分参数Ki,作用是减小稳态误差,提高无差度 (3)微分参数Kd,作用是能遇见偏差变化趋势,产生超前控制作用,减少超调量,减少调节时间。 2.正反方向判断气开气关,如何选择?P84 答:所谓起开式,是指当气体的压力信号增大时,阀门开大;气关式则相反,压力增大时,阀门关小。气动调节阀气开气关形式的选择,主要从工艺生产的安全来考虑的。详见例题3-5 气开气关调节阀的选择主要是从生产安全角度和工艺要求考虑的,当信号压力中断时应避免损坏设备和伤害操作人员。如阀门处于开的位置时危害性小,则应选气关式反之选用气开式。 3.控制器正反方向判断 P133 答:所谓作用方向,就是指输入作用后,输出的变化方向。当输入增加时,输出也增加,则成该环节为“正环节”,反之,当输入增加时,输出减少,则称“反作用”。具体步骤 (1),判断被控对象的正/反作用那个方向,主要由工艺机理确定。 (2)确定执行器的正/反作用方向由安全工艺条件决定。 (3)确定广义对象的正/反作用方向 (4)确定执行器的正/反作用方向 4.串级系统方框图P176及特点是什么? 答:特点(1)减小了被控对象的等效时间常数;(2)提高了系统工作频率;(3)对负载变化有一定的自适应能力。 5.前馈反馈的区别有哪些? 答:(1)控制依据:反馈控制的本质是“基于偏差来消除偏差”,前馈控制是“基于扰动消除扰动对被控量的影响”。 (2)控制作用发生时间方面:反馈控制器的动作总是落后于扰动作用的发生,是一种“不及时”的控制;扰动发生后,前馈控制器及时动作。

林业有害生物防治工作技术方案

林业有害生物防治工作 技术方案 Document number:WTWYT-WYWY-BTGTT-YTTYU-2018GT

张掖黑河湿地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省级财政林业有害生物防治补助资金项目 实 施 方 案 按照《森林病虫害防治条例》有关规定,认真贯彻“预防为主,科学防控,依法治理,促进健康”的林业有害生物防治方针,紧紧围绕我市林业有害生物发生危害及防治工作实际,以控制重点区域主要有害生物为目标,有效保护湿地资源,巩固湿地恢复与治理成果,促进林业生态体系和林业产业体系又好又快发展。 一、项目概况 近年来,我市按照“保护黑河湿地,建设生态张掖”的总体思路,强势推进黑河流域湿地保护工程、市区园林绿化建设工程,使全市的湿地资源得到了有效的保护,市区园林绿化水平及档次不断得到提升。但是长期以来,由于以黄斑星天牛为主的杨树蛀干害虫在湿地自然保护区和市区园林绿地中呈蔓延之势,导致蚜虫、槐木虱、红蜘蛛、蚧壳虫等病虫害危害不断加剧,给自然保护区的资源管理和市区园林绿化苗木造成较大的经济损失,

严重危及我市生态环境安全。尽管我局采取了多项措施,组织技术人员开展了林业有害生物监测调查及防治工作,但由于病虫害发生面积大,防治资金严重短缺,使有害生物防治工作效果不明显。为加强自然保护区及市区园林绿地有害生物检疫监测、宣传培训及防治工作,防止林业有害生物扩散蔓延,确保黑河湿地资源生态系统安全和市区园林绿化建设成果, 二、指导思想 大力加强林业有害生物监测预警、检疫御灾、防治减灾、应急反应和防治法规体系建设,实现林业有害生物防治的标准化、规范化、科学化、法制化、信息化,大力加强重要有害生物重点治理,建立健全突发事件应急机制,大力推进无公害防治、预报实施专群结合、联防联治、标本兼治,确保危险性有害生物扩散蔓延趋势得到较大缓解,扭转林业有害生物严重发生的局面,使主要林业有害生物的发生范围和危害程序大幅度下降,促进森林健康成果。 项目实施内容 有害生物监测预警设,防治技术人员培训,检疫检验和除害处理 二、项目目标 林业有害生物成灾率控制在‰以下,总体防治率达到85%以上,确保全市生态安全。 三、主要发生的林业有害生物 全市主要林业有害生物发生种类14种,其中虫害7种,即松毛虫、天牛、木蠹蛾、杨舟蛾、刺蛾、叶甲、蚜虫。

最新过程控制期末试题及其答案

1.控制系统对检测变送的基本要求是___准确___、__迅速__和可靠 2.从理论上讲,干扰通道存在纯滞后不影响系统的控制质量。 3.离心泵的控制方案有直流节流法、改变泵的转速n 改变旁路回流量。效 率最差的是改变旁路回流量。 4.随着控制通道的增益K o的增加,控制作用___增强_______,克服干扰能力- ___最大______,最大偏差_____减小_____系统的余差减小 5.控制器的选择包括结构材质的选择、口径的选择、流量特性的选择和 正反作用的选择。 6.防积分饱和的措施有对控制器的输出限幅、限制控制器积分部分的输出 和积分切除法。 7.如果对象扰动通道增益K f增加,扰动作用__增强__,系统的余差__增大__,最 大偏差_增大___。 8.简单控制系统的组成,各部位的作用是什么? 解答: 简单控制系统由检测变送装置、控制器、执行器及被控对象组成。 检测变送装置的作用是检测被控变量的数值并将其转换为一种特定输出信号。 控制器的作用是接受检测装置送来的信号,与给定值相比较得出偏差,并按某种运算规律算出结果送往执行器。 执行器能自动地根据控制器送来的控制信号来改变操纵变量的数值,以达到控制被控变量的目的。 被控对象是指需要控制其工艺参数的生产设备或装置 9.气动执行器由__调节__机构和执行机构两部分组成,常用的辅助装置有 __阀门__定位器和手轮机构。 10.调节系统中调节器正反作用的确定依据是保证控制系统成为负反馈。 11.被控变量是指工艺要求以一定的精度保持__恒定 _或随某一参数的变化而 变化的参数。 12.反应对象特性的参数有放大倍数、时间常数、和纯滞后时间。 13.自动调节系统常用参数整定方法有哪些?常用的参数整定方法有!经验法*衰 减曲线法*临界比例度法*反应曲线法) 动态特性参数法,稳定边界法,衰减曲线法,经验法。 14.检测变送环节对控制系统的影响主要集中在检测元件的滞后和信号传递 的滞后问题上。 15.什么是对象数学模型,获取模型的方法有哪些? 答:对对象特性的数学描述就叫数学模型。 机理建模和实验建模系统辨识与参数估计。解析法)和(实验辨识法) 机理建模:由一般到特殊的推理演绎方法,对已知结构、参数的物理系统运用相应的物理定律或定理,根据对象或生产过程的内部机理,经过合理的分析简化而建立起描述系统各物理量动静态性能的数学模型。 实验建模步骤:1确定输入变量与输出变量信号;2测试;3对数据进行回归分析。 16.简述被控量与操纵量的选择原则。.

自动控制原理试题库套和答案详细讲解

可编辑word,供参考版! 一、填空(每空1分,共18分) 1.自动控制系统的数学模型有 、 、 、 共4种。 2.连续控制系统稳定的充分必要条件是 。 离散控制系统稳定的充分必要条件是 。 3.某统控制系统的微分方程为: dt t dc ) (+0.5C(t)=2r(t)。则该系统的闭环传递函数 Φ(s)= ;该系统超调σ%= ;调节时间t s (Δ=2%)= 。 4.某单位反馈系统G(s)= ) 402.0)(21.0() 5(1002 +++s s s s ,则该系统是 阶 型系统;其开环放大系数K= 。 5.已知自动控制系统L(ω)曲线为: 则该系统开环传递函数G(s)= ; ωC = 。 6.相位滞后校正装置又称为 调节器,其校正作用是 。 7.采样器的作用是 ,某离散控制系统 ) ()1() 1()(10210T T e Z Z e Z G -----= (单位反馈T=0.1)当输入r(t)=t 时.该系统稳态误差为 。 二. 1. 求:) () (S R S C (10分) R(s)

2.求图示系统输出C(Z)的表达式。(4分) 四.反馈校正系统如图所示(12分) 求:(1)K f=0时,系统的ξ,ωn和在单位斜坡输入下的稳态误差e ss. (2)若使系统ξ=0.707,k f应取何值?单位斜坡输入下e ss.=? 可编辑word,供参考版!

五.已知某系统L(ω)曲线,(12分) (1)写出系统开环传递函数G(s) (2)求其相位裕度γ (3)欲使该系统成为三阶最佳系统.求其K=?,γmax=? 六、已知控制系统开环频率特性曲线如图示。P为开环右极点个数。г为积分环节个数。判别系统闭环后的稳定性。 (1)(2)(3)

《森林有害生物控制》教案

森林有害生物控制教案

授课方式: 课堂讲授 授课对象: 林学, 本科 绪论 一、目的和要求 通过对本门课程总体情况的介绍,使同学对森林有害生物控制课程的内容、学习方法有大致的了解,以便提高学习效率,积极主动地学习。 二、主要讲解内容: 1、森林有害生物及其控制的含义 2、森林有害生物控制课程学习的主要任务、内容、研究方法 3、森林有害生物控制相关学科的历史、现状和发展趋势 4、森林有害生物控制与相关学科之间的关系,掌握本门课程的学习方法。 三、时间分配:共1学时 四、讲授重点: 通过列举森林生物灾害的实例, 如松材线虫病、杨树光肩星天牛虫害等, 使同学明确森林有害生物对林业生产、生态环境和人民生活造成的重大损失,认识到学习本门课程的重要性和必要性,从而激发同学学习的积极性。同时要讲述森林病害、虫害、鼠害学科之间的联系和区别。由于本门课是一门整合课程,要特别注意学科之间的融合性,使同学感到在生产实践中,病虫害防治是紧密结合的,不应也不能将病、虫害防治割裂开来。要介绍森林有害生物的概念,“有害”是相对的、动态的,在整个生态系统中,“有害生物”是正常的组成成员,在生态系统中有不可替代的地位。但当数量、种群超出一定程度,则对生态系统的稳定造成损害,必须通过人来调节其种群密度以便恢复生态系统的稳定性。森林有害生物控制的原理、策略正是基于此种理念。 五、教学法 1、多媒体教学 2、多举病例,诱导和激发学生对病理学的学习兴趣 六、教具 1、多媒体课件 2、教学彩色图片 七、参考书 1.周仲铭. 1990. 林木病理学. 中国林业出版社 2.李传道. 1996. 森林病害的流行与治理.中国林业出版社 3.张执中主编森林昆虫学(第2版,林业专业用) 1993 北京:中国林业出版社 第一章林木病害的基本概念 一、目的和要求 二、主要讲解内容: 1、林木病害的基本概念 2、林木病害的症状及其类型 三、时间分配:1学时 四、讲授重点: 本章着重介绍林木病害的基本概念,如病原、环境因素、诱因、病原菌、感病植物、寄主、侵染性病害、非侵染性病害等。这些概念在林木病害防治实践中经常出现,必须准确把握。在第二节“林木病害的症状”中,通过多媒体演示大量林木病害症状实例,讲解病害症状的各种类型,同时理解症状、病征、病状的含义。注意各种症状类型的区别。

自动控制原理习题及答案

第一章 习题答案 1-1 根据题1-1图所示的电动机速度控制系统工作原理图 (1) 将a ,b 与c ,d 用线连接成负反馈状态; (2) 画出系统方框图。 解 (1)负反馈连接方式为:d a ?,c b ?; (2)系统方框图如图解1-1 所示。 1-2 题1-2图是仓库大门自动控制系统原理示意图。试说明系统自动控制大门开闭的工作原理,并画出系统方框图。 题1-2图 仓库大门自动开闭控制系统 解 当合上开门开关时,电桥会测量出开门位置与大门实际位置间对应的偏差电压,偏差电压经放大器放大后,驱动伺服电动机带动绞盘转动,将大门向上提起。与此同时,和大门连在一起的电刷也向上移动,直到桥式测量电路达到平衡,电动机停止转动,大门达到开启位置。反之,当合上关门开关时,电动机带动绞盘使大门关闭,从而可以实现大门远距离开闭自动控制。系统方框图如图解1-2所示。

1-3 题1-3图为工业炉温自动控制系统的工作原理图。分析系统的工作原理,指出被控对象、被控量和给定量,画出系统方框图。 题1-3图 炉温自动控制系统原理图 解 加热炉采用电加热方式运行,加热器所产生的热量与调压器电压c u 的平方成正比,c u 增高,炉温就上升,c u 的高低由调压器滑动触点的位置所控制,该触点由可逆转的直流 电动机驱动。炉子的实际温度用热电偶测量,输出电压f u 。f u 作为系统的反馈电压与给定 电压r u 进行比较,得出偏差电压e u ,经电压放大器、功率放大器放大成a u 后,作为控制电动机的电枢电压。 在正常情况下,炉温等于某个期望值T °C ,热电偶的输出电压f u 正好等于给定电压r u 。此时,0=-=f r e u u u ,故01==a u u ,可逆电动机不转动,调压器的滑动触点停留在某个合适的位置上,使c u 保持一定的数值。这时,炉子散失的热量正好等于从加热器吸取的热量,形成稳定的热平衡状态,温度保持恒定。 当炉膛温度T °C 由于某种原因突然下降(例如炉门打开造成的热量流失),则出现以下的控制过程: 控制的结果是使炉膛温度回升,直至T °C 的实际值等于期望值为止。 ?→T C ?→↑→↑→↑→↑→↑→↓→↓T u u u u u c a e f θ1C ↑ 系统中,加热炉是被控对象,炉温是被控量,给定量是由给定电位器设定的电压r u (表征炉温的希望值)。系统方框图见图解1-3。

森林有害生物防治学

一、森林有害生物防治学研究的范畴 概念:森林有害生物防治学是指用人为措施防治森林生态系统中有害生物的一门科学。 人为措施包括:生态防治(营林技术措施);物理机械防治(如黑光灯诱杀等);化学防治和生物防治,其中第一种属于预防措施,后三种属于治理措施。 有害生物包括:病害、虫害、鼠害、草害 1、森林有害生物预防措施 森林有害生物预防措施应充分利用有害生物和森林生态环境之间的辨正关系,运用现代生态学理论,以林业措施为基础,以森林植物检疫为手段,以生物治理为重点,采取多种有效措施,发展生物群落种不利于有害生物而利于林木生长的因素,促进树木健康生长,营造一个稳定的生态系统。 森林有害生物预防措施包括: (1)抓好森林植物检疫:是预防森林植物免受某些危险性生物侵害的有效措施。对发生植物检疫对象的地方应划分疫区进行封锁,对种子、苗木及其它繁殖材料及木材的调运应加强管理,采取严格的检疫措施,营造健康的生态系统,以减少病虫害的发生。 森林植物检疫对象:20种(林业检疫性有害生物2005年3月1日颁布了19种,同年8月又加一种) 松材线虫红脂大小蠹椰心叶甲(危害棕榈科植物)松突圆蚧杨干象薇甘菊苹果蠹蛾 美国白蛾双钩异翅长蠹猕猴桃细菌性溃疡病菌松疱锈病蔗扁蛾枣大球蚧落叶松枯梢病菌杨树花叶病毒红棕象甲青杨脊虎天牛冠瘿病菌草坪草褐斑病菌刺桐姬小蜂(8月新加入) (2)营造混交林:人工造林必须进行必要的混交,因在混交林内,枯枝落叶层易形成腐殖质层,昆虫种类多,都是一些天敌的补充寄主,能在主要害虫数量少时,使天敌不因缺乏寄主而凋落,在一定程度上控制或抑制病虫害的发生。 (3)选用抗性强的造林树种:不同树种有不同的抗病性,即使是同一树种的不用品系,由于形态结构、生理特征、生化不同,也具有不同的抗性。 (4)加强消毒处理:在苗圃建设中,由于种子及土壤中潜存有一些病原菌和害虫,在育苗时对种子及土壤进行消毒处理,这样才能保证出苗率,必要时还要进行轮作。 (5)封山育林:封山育林是减少人畜对森林植被破坏的重要手段,能把单纯林逐渐建设成混交林,把单层林变成复层林,疏林变密林,形成多样森林体系,采用适当的人工处理或改造措施与保护相结合,可以完善生物群落,增加天敌数量,提高林木的自我保护能力,来达到控制有害生物的目的。 1998年天保工程封山育林正式实施 (6)保护害虫天敌:在森林中存在着很多以林木害虫为食的寄生性、捕食性天敌,以及微生物和益鸟,它们对抑制害虫的发生和繁殖起着重要的作用,应采取有效措施保护这些有益生物。A 在林中挂鸟笼 B 化学防治时应避开天敌昆虫活动时间。 (7)加强监测预报:运用科学的方法观察害虫发生、发展的动态,与当地的气候条件、林木生长状况结合起来,正确推断有害生物发生、发展状况,并进行适时通报。 2 森林有害生物的治理措施 森林有害生物的治理应充分利用有害生物和森林生态环境的辨正关系,以预防为主,坚持因地制宜,经济地运用生物的、化学的、物理的等相辅相成的系统防治措施,防治环境污染,把病虫害控制在经济允许水平以下,达到保护环境,维护生物多样性,和促进林木丰产的目的。 (1)物理与机械治理:包括人为捕杀(虫卵)、阻隔(松毛虫早春用塑料绑树)、诱杀(黑光灯诱杀灯)、高温处理及应用遥感技术等;该方法具有不污染环境、不杀伤天敌、便于群众性的开展等优点,但由于其功效低、费工多,故局限性大,在实际应用中应根据规模、人力来具体安排。 (2)化学农药治理:是最重要的措施 化学农药治理能迅速抑制或杀灭爆发性的多种有害生物,化学防治受地区、季节影响不大,可在有害生物发育的各个阶段使用,具有较好的治理效果,实际中不同农药有不同的药性,选择药剂时,应熟悉农药的种类、性能及对有害生物的作用,以达到合理用药。但农药对环境污染较大,容易造成人畜中毒,并危及生态安全,所以在使用时应熟练掌握使用技术,并加强药物管理,避免大量使用。 (3)生物治理:生物治理是指利用自然界中的天敌昆虫(寄生性、捕食性)、病原微生物、线虫、蜘蛛、食虫鸟及其它食虫动物等有益生物来控制病虫害,具有良好的治理效果。生物治理的优点:对一些有害生物有长期抑制作用,能维护生态平衡,保护生物多样性,可以实现林业的可持续发展。 二、森林有害生物防治学历史回顾

过程控制试题及答案

三:简答题 32分 1.什么是PID,它有哪三个参数,各有什么作用?怎样控制? 答: PID是比例-积分-微分的简称。其三个参数及作用分别为: (1)比例参数KC,作用是加快调节,减小稳态误差。 (2)积分参数Ki,作用是减小稳态误差,提高无差度 (3)微分参数Kd,作用是能遇见偏差变化趋势,产生超前控制作用,减少超调量,减少调节时间。 2.正反方向判断气开气关,如何选择? P84 答:所谓起开式,是指当气体的压力信号增大时,阀门开大;气关式则相反,压力增大时,阀门关小。气动调节阀气开气关形式的选择,主要从工艺生产的安全来考虑的。详见例题3-5 气开气关调节阀的选择主要是从生产安全角度和工艺要求考虑的,当信号压力中断时应避免损坏设备和伤害操作人员。如阀门处于开的位置时危害性小,则应选气关式反之选用气开式。 3.控制器正反方向判断 P133 答:所谓作用方向,就是指输入作用后,输出的变化方向。当输入增加时,输出也增加,则成该环节为“正环节”,反之,当输入增加时,输出减少,则称“反作用”。具体步骤 (1),判断被控对象的正/反作用那个方向,主要由工艺机理确定。 (2)确定执行器的正/反作用方向由安全工艺条件决定。 (3)确定广义对象的正/反作用方向 (4)确定执行器的正/反作用方向 4.串级系统方框图 P176及特点是什么? 答:特点(1)减小了被控对象的等效时间常数;(2)提高了系统工作频率;(3)对负载变化有一定的自适应能力。 5.前馈反馈的区别有哪些? 答:(1)控制依据:反馈控制的本质是“基于偏差来消除偏差”,前馈控制是“基于扰动消除扰动对被控量的影响”。 (2)控制作用发生时间方面:反馈控制器的动作总是落后于扰动作用的发生,是一种“不及时”的控制;扰动发生后,前馈控制器及时动作。

(完整版)自动控制原理课后习题及答案

第一章 绪论 1-1 试比较开环控制系统和闭环控制系统的优缺点. 解答:1开环系统 (1) 优点:结构简单,成本低,工作稳定。用于系统输入信号及扰动作用能预先知道时,可得到满意的效果。 (2) 缺点:不能自动调节被控量的偏差。因此系统元器件参数变化,外来未知扰动存在时,控制精度差。 2 闭环系统 ⑴优点:不管由于干扰或由于系统本身结构参数变化所引起的被控量 偏离给定值,都会产生控制作用去清除此偏差,所以控制精度较高。它是一种按偏差调节的控制系统。在实际中应用广泛。 ⑵缺点:主要缺点是被控量可能出现波动,严重时系统无法工作。 1-2 什么叫反馈?为什么闭环控制系统常采用负反馈?试举例说 明之。 解答:将系统输出信号引回输入端并对系统产生控制作用的控制方式叫反馈。 闭环控制系统常采用负反馈。由1-1中的描述的闭环系统的优点所证明。例如,一个温度控制系统通过热电阻(或热电偶)检测出当前炉子的温度,再与温度值相比较,去控制加热系统,以达到设定值。 1-3 试判断下列微分方程所描述的系统属于何种类型(线性,非 线性,定常,时变)? (1)22 ()()() 234()56()d y t dy t du t y t u t dt dt dt ++=+ (2)()2()y t u t =+ (3)()()2()4()dy t du t t y t u t dt dt +=+ (4)() 2()()sin dy t y t u t t dt ω+= (5)22 ()() ()2()3()d y t dy t y t y t u t dt dt ++= (6)2() ()2() dy t y t u t dt +=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