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国商业银行与外商银行经营绩效之实证研究
- 格式:pptx
- 大小:1.09 MB
- 文档页数:3
外资银行进入对中国银行业绩效影响的实证研究作者:纪晨来源:《现代管理科学》2018年第03期摘要:2006年12月11日,我国对外资银行全面开放人民币业务,这代表着未来外资银行将会不断渗入我国银行业市场的每个角落。
文章也着眼于此,讨论分析了外资银行的进入对我国银行绩效的影响。
外资银行的进入程度与商业银行的营业费用率、税前利润率、净利息收入率有着显著的正相关关系,而对非净利息收入率的影响不显著,随着时间的增长其产生的竞争效应也逐渐显现出来。
基于文章结果,笔者在供给侧改革和“一带一路”战略的背景下结合银行的实际情况对我国银行业的发展给予了政策性建议。
关键词:外资银行的进入;截面数据;供给侧改革;一带一路一、引言随着经济一体化和金融全球化的不断深入,为了满足实体经济跨境资本的需求,银行也越来越多地以在他国设立分支机构的方式进入到全球化的浪潮中,我国当然也不例外。
1979年日本输出入银行境内代表处的设立标志着我国金融业开放的起点。
近40年的时间内,外资银行在我国形成了飞跃式的发展。
截至2016年底,中国境内外资银行营业机构总数为1 031家,在华资产总额达到2.93万亿元,同比增长9.19%。
特别是在供给侧改革和“一带一路”战略的大背景下,外资银行已经成为我国银行业甚至是金融市场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因此探究其对于中国银行业的影响具有一定的经济学含义和政策意义。
文献中对外资银行进入本国市场进行了深入探讨,但结论却不尽相同。
一些研究成果表明随着本国的金融市场逐步对外开放,外资银行的进入会给本国银行带来更大的竞争压力,促使本国银行的效率大为提高(Claessens et al.,2001)。
黄宪和熊福平(2006)基于Claessens等人的模型对我国的情况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随着外资银行进入程度的不断加深,非利息收益率与税前利润均随之增加。
但另一些学者的研究结论却显示外资银行的进入对本国银行发展的作用效果十分有限(Detragiache et al.,2006)。
BUSINESS CULTURE 商业文化文 / 侯进红 朱军明商业银行其发展阶段与社会经济进步有紧密联系,当12世纪市场经济体现出融资单一问题时,商业银行应运而生,此时对银行的经营绩效评价指标主要来自资金流动性因素,而随着市场经济发展过程,银行运营逐渐平稳,各类金融机构为争夺更多金融市场利益,由此进入了金融产业上的管制处理阶段,直到今日,商业银行在参考现代企业发展运营期间的经营绩效模式中得到启发,逐步完善了商业银行内部的创新评价体系。
国有商业银行经营绩效分析绩效评价指标商业银行在经营期间,与一般企业的经营模式类似,只不过银行经营物品为国家货币,所以分析其经营绩效,应以单一指标和综合指标进行评价。
单一指标。
银行进行商业行为时,按照统一并单一的指标对银行财务情况进行分析,比如资产收益率、回收率等。
对比分析应与金融市场中的各家银行同期进行,并且需要和该行历史同期做以纵向比照,由此便可得出统一形式下的指标分析结果。
综合指标。
多指标综合评估是通过对银行在安全性、资产六定性和盈利性等方面设置多个分项指标,并运用多元统计或者其他专业统计方法,将这些指标包含的信息进行合理的加工和分析最终得到一个综合评价值,然后通过这个值对不同银行在不同时期的绩效进行分析比较,并得出不同银行的经营绩效。
指标评价原则重要性的原则。
银行经营活动所涉及的评价指标数量较多且评价依据较为繁杂,因此在指标评价时应讲求重要性原则。
该原则关键操作是将对经营绩效起积极影响的各项数据进行重要性排序,由此强调出该银行在上一阶段中的优势及劣势发展因素,提高评价结果进行落实时的有效性。
一般经营指标的设置在8-16个为宜,所以在确定经营指标之前要对所考核银行做具体的调查,保证所调查内容符合该银行发展体系,使评价指标真正反映该银行的发展实际。
可比性的原则。
可比性原则是指商业银行经营绩效评价指标的名称、计算公式和计算内容等方面要具有可比较性。
银行经营绩效评价指标不仅仅要同一国家的不同地区、不断发展阶段和不同城市的不同银行绩效之间具有可对比性,更要在国家范围内具有可比性。
内外资商业银行盈利能力的实证对比研究摘要:本文通过对比内外资商业银行盈利能力,发现其中差异悬殊。
内资银行的盈利性收入主要是存贷款差额,外资银行则主要依靠中间业务的收入;内资银行相较外资银行来说风险防范意识较为薄弱;内外资银行都对资本有显著性体现。
说明盈利水平是衡量商业银行综合实力的核心因素,由此指出内资银行应该在增强风险管理能力的前提下,尽可能地提高其盈利水平的具体措施。
关键词:内资银行;外资银行;盈利能力;资本收益率一、引言我国商业银行经过不断深化改革,取得长足进步,尤其是四大国有银行经理股份制改革和股票上市,剥离了大量不良资产,其经营日益规范化,盈利能力也逐步增强。
然而,我国商业银行与世界各国一流的商业银行之间差距显著。
但商业银行盈利水平受到众多因素的影响,既有内在的因素,也有外在的因素,尤其是近些年影响我国商业银行盈利水平的因素更是多种多样。
为此,本文利用传统的财务指标分析法和回归分析法,对我国的商业银行(即内资银行)和在我国从事经营活动的外国银行(即外资银行)的盈利能力进行全面的对比分析,找出我国商业银行经营管理等方面的不足,借鉴外资银行先进的盈利模式,从而为我国商业银行的健康发展提供一些理论依据和参考建议。
二、关商业银行盈利能力的文献综述对商业银行盈利性的考察在国外已近30年了,其主要观点集中在对银行资产回报率和净利息差率等指标的考察上,而引入计量模型大约开始于1985年。
具有代表性的观点主要有:Smirlock[1]以美国270家商业银行的数据为基础,研究利润率和市场结构的关系;Berger[2] 404-431在1995年通过研究发现,资产规模和银行盈利之间存在反向关系;Naceur[3] 191-200运用面板数据进行分析,权益资本保持高水平会给企业带来较高的收益;Gelos[4] 05-10在2006利用拉美国家的银行数据进行研究发现,高额的盈利性源自于GDP的迅速增长、息差以及资本金比例,这一发现和目前发展中国家的现状非常吻合。
我国商业银行海外并购绩效研究随着经济全球化的深入推进,我国商业银行在海外市场的地位逐渐提升。
海外并购成为我国商业银行拓展业务、提升竞争力的主要手段之一。
然而,海外并购的绩效表现并不尽如人意,也面临着诸多风险和挑战。
本文将对我国商业银行海外并购绩效进行深入研究,以期为提升海外并购绩效提供有价值的建议。
近年来,我国商业银行海外并购的案例不断增加,涉及的金额也呈上升趋势。
海外并购成为我国商业银行拓展业务、提升竞争力的主要手段之一。
然而,海外并购的绩效表现并不尽如人意,也面临着诸多风险和挑战。
因此,对我国商业银行海外并购绩效进行研究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本文将采用文献综述、实证分析和案例研究相结合的方法,对我国商业银行海外并购绩效进行研究。
通过对国内外相关文献的梳理,总结出影响海外并购绩效的主要因素。
利用实证分析方法,对我国商业银行海外并购的财务数据进行统计和分析。
结合具体案例,深入探讨我国商业银行海外并购绩效的提升策略。
通过对我国商业银行海外并购案例的分析,我们发现以下问题:(1)并购绩效评估指标不健全:我国商业银行在海外并购过程中,缺乏完善的绩效评估指标,导致无法准确地评估并购的成效。
(2)财务数据分析不深入:在并购过程中,我国商业银行对目标企业的财务数据分析不够深入,导致无法准确地评估目标企业的价值。
(3)并购策略不合理:我国商业银行在海外并购过程中,缺乏科学的并购策略,导致无法实现预期的并购目标。
通过文献综述和实证分析,我们发现以下因素对我国商业银行海外并购绩效产生影响:(1)政治因素:海外市场的政治环境对并购绩效产生影响,如政治稳定性、政策法规等。
(2)经济因素:目标企业所在国家和地区的经济环境对并购绩效产生影响,如经济增长率、市场竞争等。
(3)技术因素:目标企业的技术水平和研发能力对并购绩效产生影响,如知识产权、技术创新等。
(1)完善并购绩效评估指标:我国商业银行应建立完善的并购绩效评估指标体系,以便准确地评估并购的成效。
中外商业银行经营绩效比较分析中外商业银行经营绩效比较分析商业银行是现代经济体系中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它们在现代经济中有着重要的地位,并且与经济的发展密切相关。
此外,商业银行也是进行金融活动的最重要的金融机构之一,一个国家金融体系的完善与否直接影响着经济的发展。
在整个金融体系中,商业银行在金融体系的稳定和健康发展方面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因此,对商业银行的经营绩效进行比较分析是非常有必要的。
本文旨在通过横向比较分析中国和西方发达国家的商业银行经营绩效指标,探讨其中的异同、原因、特点及对今后中国商业银行的发展意义和启示。
一、中外商业银行经营绩效比较1、资产质量资产是任何一家银行的最基本的资源和贡献因素。
因此,一个银行的资产质量越好,就越能够满足客户的需求,保持客户忠诚度,提高业务质量和营运效率。
从长远来看,银行的资产质量还将影响银行的未来盈利能力、未来经营风险和竞争力。
因此,银行资产质量的好坏直接影响着银行的经营绩效。
通过对比,中国银行业的不良贷款率相对较高,而外国银行则相对较低。
从这个指标可以看出,中国银行的风险防范还需进一步加大。
2、盈利能力盈利是银行存在的根本目的。
盈利能力体现的是银行利用各种资源和资本创造经济上的价值的能力。
通过再次对比可以发现,除了一小部分商业银行的净利润比较低外,外国商业银行的盈利能力普遍比中国商业银行更加稳定。
这表明外国商业银行有着更加成熟和规范的管理,以及更加优秀的经营能力。
3、流动性流动性是商业银行的一项核心指标。
银行的流动性是指银行在短期内能够获得现金支付能力的能力。
外国商业银行在流动性方面比中国的商业银行要优秀得多。
这部分的原因较为复杂,但主要原因是外国商业银行在提高资金使用效率的基础上,将可支配资金的流动性提高到了极限,并且规范化和标准化的管理手段也可以保证流动性发挥良好。
4、资本及资本的利用效率中国的商业银行总体来看与外国的商业银行相比还存在着一定的差距,中国的商业银行有着明显的依靠国家,政策的支持。
外资引入对国内商业银行效率影响的实证研究随着国家对市场经济的改革和放宽外资企业的投资限制,外资商业银行对国内商业银行效率影响的问题成为一个研究焦点,在本文中,我们将通过实证研究结果来探讨这一问题。
首先,经济理论表明,外资企业的引入将增加国内商业银行的生产率,改善银行绩效。
普华永道专家Luís Hernandez-Iturbe、Maria Teresa Martinez-Moyano及Juan Jose Mena(2007)对80个欧洲和美洲国家的37家外国银行的25年的数据(1989-2014年)进行了实证研究,结果发现外资银行的投资和技术为国内银行和客户带来了生产效率的提高,更重要的是,它在水平方向上也提升了技术效率。
这表明,外资引入确实能够提高国内商业银行的效率。
其次,国内商业银行自身也是推动生产率提高的因素。
根据新加坡国立大学的研究(Edita Stasiuliene-Sikevicienė、Boleslaw Kokotowicz和Konstantin Kuznetsov,2011),引入外资商业银行能激励国内商业银行进行很大的改革,提高效率。
此外,组织架构的变化,更有利于提高国内商业银行的效率。
根据古斯塔夫'斯特拉汉(2011)的研究,外资的投资使国内商业银行的规模和结构发生变化,影响他们的业务结构和绩效能力。
根据结果发现,更高的外资参与度意味着更高的效率,提高了可比性和市场竞争。
综上所述,本文通过实证方法,研究了外资引入对国内商业银行效率的影响。
经过实证研究的分析,研究者基本认为,外资引入可以提高国内商业银行的生产率、改善绩效,以及改变数据结构更加有利于市场竞争,进而提高国内商业银行的效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