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糖试剂盒测量结果不确定度分析
- 格式:doc
- 大小:23.00 KB
- 文档页数:2
糖化血红蛋白测定试剂盒(酶法)注册审查指导原则(2023年修订版)(征求意见稿)本指导原则旨在指导注册申请人对糖化血红蛋白测定试剂盒(酶法)注册申报资料的准备及撰写,同时也为技术审评部门审评注册申报资料提供参考。
本指导原则是针对糖化血红蛋白测定试剂盒(酶法)的一般要求,申请人应依据产品的具体特性确定其中内容是否适用,若不适用,需具体阐述理由及相应的科学依据,并依据产品的具体特性对注册申报资料的内容进行充实和细化。
本指导原则是供注册申请人和技术审评人员使用的指导性文件,但不包括审评审批所涉及的行政事项,亦不作为法规强制执行,应在遵循相关法规的前提下使用本指导原则。
如果有能够满足相关法规要求的其他方法,也可以采用,但是需要提供详细的研究资料和验证资料。
本指导原则是在现行法规和标准体系以及当前认知水平下制定的,随着法规和标准的不断完善,以及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相关内容也将适时进行调整。
一、适用范围本指导原则适用于以多步酶耦联法为基本原理,利用全自动、半自动生化分析仪或分光光度计,在医学实验室对人体全血样本中糖化血红蛋白占总血红蛋白的比例直接或间接进行体外定量分析的临床化学体外诊断试剂。
基于其他方法的糖化血红蛋白测定试剂盒可参照本指导原则,但应根据产品的具体特性确定其中的内容是否适用,若不适用,应另外选择适合自身方法学特性的研究步骤及方法。
本指导原则不适用于单独申请注册的糖化血红蛋白校准品和质控品。
二、注册审查要点(一)监管信息应按《体外诊断试剂注册申报资料要求及说明》的要求提交申请表、术语缩写词列表、产品列表、关联文件、申报前与监管机构的联系情况和沟通记录、符合性声明以及其它相关信息。
1产品名称产品名称由三部分组成。
第一部分:被测物质的名称,如糖化血红蛋白;第二部分:用途,如测定试剂盒;第三部分:方法或者原理,本部分应当在括号中列出。
2.分类依据根据《体外诊断试剂分类子目录》,糖化血红蛋白测定试剂产品类别为:H-I用于蛋白质检测的试剂,管理类别为第二类,分类编码为6840。
如何正确区分误差、不确定度、精密度、准确度、偏差、方差?在日常分析测试工作中,测量误差、测量不确定度、精密度、准确度、偏差、方差等是经常运用的术语,它直接关系到测量结果的可靠程度和量值的准确一致。
如何区分这些概念呢?一起来看看吧!传统的方法多是用精密度和准确度来衡量。
但是,通常说的准确度和误差只是一个定性的、理想化的概念,因为实际样品的真值是不知道的。
而精密度只是表示最终测定数据的重复性,不能真正衡量其测定的可靠程度。
作为一名分析测试人员,这些术语是应该搞清楚的概念,但这些概念互相联系又有区别,也常常使人不知所云。
在此略作论述,希望能引起大家讨论。
测量误差测量误差表示测量结果偏离真值的程度。
真值是一个理想的概念,严格意义上的真值是通过实际测量是不能得到的,因此误差也就不能够准确得到。
在实际误差评定过程中,常常以约定真值作为真值来使用,约定真值本身有可能存在误差,因而得到的只能是误差的估计值。
此外,误差本身的概念在实际应用过程中容易出现混乱和错误理解。
按照误差的定义,误差应是一个差值。
当测量结果大于真值时,误差为正,反之亦然。
误差在数轴上应该是一个点,但实际上不少情况下对测量结果的误差都是以一个区间来表示(从一定程度上也反映了误差定义的不合理),这实际上更像不确定度的范围,不符合误差的定义。
在实际工作中,产生误差的原因很多,如方法、仪器、试剂产生的误差,恒定的个人误差,恒定的环境误差,过失误差,可控制或未加控制的因素变动等。
由于系统误差和随机误差是两个性质不同的量,前者用标准偏差或其倍数表示,后者用可能产生的最大误差表示。
数学上无法解决两个不同性质的量之间的合成问题。
因此,长期以来误差的合成方法上一直无法统一。
这使得不同的测量结果之间缺乏可比性。
不确定度测量不确定度为“表征合理地赋予被测量之值的分散性,与测量结果想联系的参数”。
定义中的参数可能是标准偏差或置信区间宽度。
不确定度是建立在误差理论基础上的一个新概念,它表示由于测量误差的存在而对被测量值不能肯定的程度,是定量说明测量结果质量的重要参数。
《计量专业实务与案例分析》考点:计量器具其他一些计量特性的评定(一)准确度等级测量仪器的准确度等级应根据检定规程的规定进行评定。
有以下几种情况:1.以最大允许误差评定准确度等级弹簧式精密压力表,用引用误差的最大允许误差表示的准确度等级分为0.05级,0.1级,0.16级,0.25级,0.4级,0.6级等。
0.05级表明用引用误差表示的最大允许误差±0.05%。
(二)分辨力对测量仪器分辨力的评定,可以通过测量仪器的显示装置或读数装置能有效辨别的最小示值来确定。
(1)带数字显示装置的测量仪器的分辨力为:最低位数字显示变化一个步进量时的示值差。
例如:数字电压表最低位数字显示变化一个字的示值差为1μv,则分辨力为1μv。
(2)用标尺读数装置(包括带有光学机构的读数装置)的测量仪器的分辨力为:标尺上任意两个相邻标记之间最小分度值的一半。
例如:线纹尺的最小分度为1mm,则分辨力为0.5mm。
(三)灵敏度对被评定测量仪器,在规定的某激励值上通过一个小的激励变化δx,得到相应的响应变化δy,则比值s=δy/δx,即为该激励值时的灵敏度。
对线性测量仪器来说,灵敏度是一个常数。
(四)鉴别力对被评定测量仪器,在一定的激励和输出响应下,通过缓慢单方向地逐步改变激励输入,观察其输出响应。
使测量仪器产生恰能察觉有响应变化时的激励变化,就是该测量仪器的鉴别力。
例如:检定活塞压力真空计时,当标准压力计和被检活塞压力真空计在上限压力下平衡后,在被检活塞压力真空计上加放的刚能破坏活塞平衡的最小砝码的质量值即为该被检活塞压力真空计的鉴别力。
(五)稳定性(五)稳定性这是对测量仪器保持其计量特性恒定能力的评定。
通常可用以下几种方法来评定:(1)方法一:通过测量标准观测被评定测量仪器计量特性的变化,当变化达到某规定值时,其变化量与所经过的时间间隔之比即为被评定测量仪器的稳定性。
例如:用测量标准观测某标准物质的量值,当其变化达到规定的±1.0%时所经过的时间间隔为3个月,则该标准物质质量值的稳定性为±1.0%/3个月。
《误差理论与数据处理》练习题第一章 绪论1-7 用二等标准活塞压力计测量某压力得100.2Pa ,该压力用更准确的办法测得为100.5Pa ,问二等标准活塞压力计测量值的误差为多少?【解】在实际检定中,常把高一等级精度的仪器所测得的量值当作实际值。
故二等标准活塞压力计测量值的绝对误差=测得值-实际值=100.2-100.5=-0.3( Pa )。
相对误差=0.3100%0.3%100.5-⨯≈- 1-9 使用凯特摆时,g 由公式g=4π2(h 1+h 2)/T 2给定。
今测出长度(h 1+h 2)为(1.04230±0.00005)m ,振动时间T 为(2.0480±0.0005)s 。
试求g 及其最大相对误差。
如果(h 1+h 2)测出为(1.04220±0.0005)m ,为了使g 的误差能小于0.001m/s 2,T 的测量必须精确到多少? 【解】测得(h 1+h 2)的平均值为1.04230(m ),T 的平均值为2.0480(s )。
由21224()g h h Tπ=+,得:2224 1.042309.81053(/)2.0480g m s π=⨯= 当12()h h +有微小变化12()h h ∆+、T 有T ∆变化时,令12h h h =+ g 的变化量为:22121212231221212248()()()()42[()()]g g g h h T h h h h Th h T T TTh h h h T Tπππ∂∂∆=∆++∆=∆+-+∆∂+∂∆=∆+-+2223224842()g g g h T h h Th T T T T h h T Tπππ∂∂∆=∆+∆=∆-∆∂∂∆=∆- g 的最大相对误差为:22222222124422[][]244()0.000052(0.0005)[]100%0.054%1.04230 2.0480T T h h h h g h T T T T T g h Th h h T Tππππ∆∆∆-∆-∆∆∆===-+±⨯±=-⨯≈± 如果12()h h +测出为(1.04220±0.0005)m ,为使g 的误差能小于0.001m/s 2,即:0.001g ∆<也即 21212242[()()]0.001Tg h h h h T Tπ∆∆=∆+-+< 22420.0005 1.042200.0012.0480 2.04800.0005 1.017780.00106TT T π∆±-⨯<±-∆< 求得:0.00055()T s ∆<1-10. 检定2.5级(即引用误差为2.5%)的全量程为100V 的电压表,发现50V 刻度点的示值误差2V 为最大误差,问该电压表是否合格?【解】 引用误差=示值误差/测量范围上限。
临床化学检验中精密度、正确度、总误差和测量不确定度的讨论张诗诗;王薇;赵海建;王治国【摘要】在临床化学检验中,精密度和正确度是测量程序两大主要的性能特征,同时也是临床实验室方法确认和性能验证的重要内容.由Westgard提出的传统“总误差(total error,TE)”模型已在临床实践工作中应用了几十年,该模型通过线性相加将不精密度和偏移结合在一起.但TE模型无法覆盖影响测量结果准确度的所有因素,TE的表达未分别阐明随机误差和系统误差的大小,也无法反映系统误差和随机误差的关系.因此,另一模型即测量不确定度(measurement uncertainty,MU)模型受到了认可和标准化机构的推荐.MU模型分别评定不精密度和偏移引入的MU,并表达为围绕最佳估计值的区间,在该区间内真值以一定的概率出现.鉴于MU评定的复杂性,开发便捷的软件简化MU的计算,有利于促进临床实验室中MU的使用.【期刊名称】《临床检验杂志》【年(卷),期】2017(035)009【总页数】3页(P641-643)【关键词】精密度;正确度;不精密度;偏移;总误差;测量不确定度;测量程序;方法确认;性能验证【作者】张诗诗;王薇;赵海建;王治国【作者单位】北京医院国家老年医学中心卫生部临床检验中心/北京市临床检验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北京100730;北京协和医学院研究生院,北京100730;北京医院国家老年医学中心卫生部临床检验中心/北京市临床检验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北京100730;北京医院国家老年医学中心卫生部临床检验中心/北京市临床检验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北京100730;北京医院国家老年医学中心卫生部临床检验中心/北京市临床检验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北京100730;北京协和医学院研究生院,北京100730【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446在临床化学检验中,测量程序的性能直接关系到测量结果的质量,并且进一步影响临床决策的制定。
因此,临床实验室在使用任一测量程序前均需要对其进行方法确认和/或性能验证。
ELISA法检测血清中HBsAg的结果不确定度分析目前ELISA法在临床检验中已被广泛应用,具有一定的代表性,而有关ELISA 法检测结果的不确定度评定的应用报道很少。
本文根据JJF1059—1999《测量不确定度评定与表示》[1],通过对典型例子不确定度的分析和量化,建立了ELISA法检测HBsAg结果不确定度的评定程序,通过对检测结果不确定度的评估,对检测结果进行完整地表达,避免或降低了出现假阴性结果的风险。
1 材料与方法1.1 材料试剂为乙型肝炎病毒表面抗原诊断试剂盒(酶联免疫法),上海科华生物技术有限公司产品。
设备为Thermo MK3型酶标读数仪。
依据GB15990—1995《乙型病毒性肝炎的诊断标准及处理原则》[2]进行检测。
1.2 方法在板架上放好酶标板条,每孔加入50 μL待测血清或阴、阳性对照,设阴、阳性对照各2孔。
每孔加入酶结合物50 μL,置37℃孵育30 min。
洗板5次后,每孔加显色剂A液、B液各50μL,置37℃孵育15 min。
每孔加入终止液50 μL后,用酶标仪读数,取主波长450 nm,参考波长630 nm读取各孔OD值。
2 结果2.1 被测物数学模型公式:ΔA=S-CO式中:ΔA—结论判定;S—待测血清吸光度值(OD值);CO—临界值(cut-off)=NCx×2.1。
NC—阴性对照OD值;NCx—阴性对照平均OD值;2.1为修正系数。
2.2 结果判定当阴性对照OD均值0.05时以实际OD值计算。
ΔA≥0者为HBsAg阳性,ΔA0.05时以实际OD值计算,见表2。
3 讨论3.1 分析和量化不确定度分量3.1.1 临界值CO的不确定度就是阴性对照平均值(NCx)的不确定度,NCx的不确定度主要由2个分量组成,即:由系统效应引起的阴性对照OD值NC的不确定度和由重复性试验(只有当阴性对照OD值NC大于0.05时)中随机效应rep引起的不确定度。
阴性对照NC代表的是阴性对照在某特定波长下的吸光度值,根据朗伯一比耳定律,吸光度值与吸光系数(a或ε)、液层厚度(b)和阴性样液浓度(C0)成正比,对于某一特定的显色反应来说,吸光系数是个常数。
体外诊断不确定度评价标准体外诊断不确定度评价标准是指用于评估体外诊断检验系统(如试剂、试剂盒等)测量结果不确定度的方法和要求。
这些标准可以帮助制造商和使用者了解和控制测量结果的不确定度,从而提高诊断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在我国,体外诊断不确定度评价标准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YY/T 1789.1-2021 体外诊断检验系统性能评价方法第1部分:精密度:本标准规定了体外诊断检验系统的精密度性能评价方法,适用于制造商对定量检验的体外诊断检验系统进行精密度评价。
2. YY/T 1789.2-2021 体外诊断检验系统性能评价方法第2部分:重复性:本标准规定了体外诊断检验系统的重复性性能评价方法,适用于制造商对定量检验的体外诊断检验系统进行重复性评价。
3. YY/T 1789.3-2021 体外诊断检验系统性能评价方法第3部分:检出限与定量限:本标准规定了体外诊断检验系统的检出限与定量限性能评价方法,适用于制造商对定量检验的体外诊断检验系统进行检出限与定量限评价。
4. YY/T 1789.4-2021 体外诊断检验系统性能评价方法第4部分:线性:本标准规定了体外诊断检验系统的线性性能评价方法,适用于制造商对定量检验的体外诊断检验系统进行线性评价。
5. YY/T 1789.5-2021 体外诊断检验系统性能评价方法第5部分:准确度:本标准规定了体外诊断检验系统的准确度性能评价方法,适用于制造商对定量检验的体外诊断检验系统进行准确度评价。
6. YY/T 1789.6-2021 体外诊断检验系统性能评价方法第6部分:灵敏度:本标准规定了体外诊断检验系统的灵敏度性能评价方法,适用于制造商对定量检验的体外诊断检验系统进行灵敏度评价。
此外,还有一些行业标准和方法也适用于体外诊断不确定度评价,如《体外诊断试剂性能评估注册技术审查指导原则》等。
具体应用时,应根据实际需求和行业标准进行选择。
血糖试剂盒测量结果不确定度分析
【摘要】目的:本文探索了血糖试剂盒的不确定度分析方法。
方法:不确定度2.1.3 计算定标方程参数的不确定度。
标准品的不确定度为 2.4%,所以标准品的浓度范围为:14.35~15.05 mmol/l,即标准品的浓度可能是这个范围中的任何值。
空白与标准品的吸光值及其浓度是定标过程的关键点,所以它们的不确定度必然传递到定标方程上,即每个方程参数都会有不确定度。
然后这个方程又将其不确定度传递给测量过程。
因此对定标方程的不确定度计算,是非常必要的,但是目前体外诊断试剂的溯源过程还没有注意到这个情况。
不确定度计算是在一定概率下成立的,以下计算过程的误差概率。
在本文将空白吸光值的区间两端与标准品的区间两端,分别与样本浓度配对进行回归分析,得到具有代表性的八个回归方程y=aix+bi,然后通过计算,得到两个方程参数的估计区间。
表2.方程参数及其区间估计2.2 样本的不确定度分析制备样本1,使用Biorad 20ul移液枪,取20ul水,再加入20ul前述校准品,得到样本1;再取20ul 水,加入40ul前述校准品,得到样本2,由于操作过程和校准品都会引入不确定度,因此需要根据不确定度传递(见公式1)计算,制备的样本血糖含量的不确定度见表3。
公式1Uc(y)=■
表3.样本计算值及区间范围
2.3 讨论
2.3.1 本次对血糖试剂盒进行不确定度计算时,使用了以下假设即:纯化水含有极微量的葡萄糖分子,在检测过程中不引入误差。
2.3.2 定标过程可以消除系统误差,所以仪器和环境造成的系统误差不影响本次不确定度计算。
2.3.3 试剂的不确定度反映了分析结果的分散性,本文将其解释为:在某概率下,可能的测量值与可能的真实值之间最大的差距,这一阐释在没有违背原定义的情况下,使溯源过程更加容易理解,增强了IVD试剂溯源过程的可操作性。
2.3.4 不同的样本,由于操作过程不同,样本检测结果的不确定度也不同,因此每个点的不确定度不应该相同,另外不同的人和不同的环境或者使用不同批号定标品在进行不确定度测量时,由于引入的误差不同,因此得出的不确定度值也会不同。
2.3.5 本文虽然计算的是试剂的不确定度,但是检测过程必然会引入误差,所以不可能将试剂的不确定度从总的不确定度中分割开,不可能得到试剂本身的不确定度。
另一方面,使用的仪器设备的不确定度越小,得到的不确定度越接近试剂本身的不确定度。
2.3.6 本文在测量不确定时,已经引入了RANDOX定标品的不确定度,所以我们测量的DENUO血糖试剂盒的不确定度通过RANDOX定标品溯源到NIST917b标准物质。
3 结论
DENUO血糖试剂在检测浓度为7.35mg/dl样本时,其不确定度为10.9%,在检测浓度为9.8mg/dl样本时,其不确定度为12.1%,体外诊断试剂溯源的一项重要内容是确定校准过程引入的误差,本文提供的计算校准过程引入误差的方法,增强了IVD试剂不确定度计算过程的可操作性。
参考文献
[1]Panteghini, M., Traceability as a unique tool to improve standardization in laboratory medicine. Clinical Biochemistry, 2009. 42: p. 236-240.
[2]付文金, 陈楚填, 蒋友明, et al., 不同校准方法对血糖测定结果准确性分析. 江西医学检, 2006. 24(6): p. 523-5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