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学计算的常用方法1
- 格式:ppt
- 大小:749.50 KB
- 文档页数:31
高中化学常用计算公式高中化学中常用的计算公式是在化学实验和计算中经常使用的数学公式,用于求解各种化学性质和反应等问题。
这些公式包括质量计算、摩尔计算以及浓度计算等。
一、质量计算公式1. 质量计算公式是在计算物质的质量时使用的公式。
质量计算公式的基本形式为:质量=密度×体积。
其中,密度是物质的质量和体积的比值。
例如,当我们想计算某物质的质量时,首先需要测量物质的体积,然后根据密度公式计算得出其质量。
这个公式在实验室中经常使用,用于确定所需物质的质量。
2. 溶液质量计算公式:溶液质量=溶质质量+溶剂质量。
这个公式用于计算溶液的质量,其中溶液的质量由溶质质量和溶剂质量组成。
二、摩尔计算公式摩尔计算是高中化学中最常用的计算方法之一。
摩尔计算是以摩尔为单位进行计算的方法,用于计算物质的摩尔质量、摩尔浓度以及反应中物质的摩尔比等。
1. 摩尔质量计算公式:摩尔质量=质量/摩尔数。
这个公式用于计算物质的摩尔质量,其中质量是物质的质量,摩尔数是物质的摩尔数。
摩尔质量是物质相对分子质量或相对原子质量的摩尔比。
例如,当我们想计算某个物质的摩尔质量时,首先需要知道该物质的质量和摩尔数,然后根据公式计算得出摩尔质量。
摩尔质量在计算化学反应中经常用到。
2. 摩尔浓度计算公式:摩尔浓度=摩尔数/体积。
这个公式用于计算溶液的摩尔浓度,其中摩尔数是溶质的摩尔数,体积是溶液的体积。
例如,当我们想计算某溶液的摩尔浓度时,首先需要知道溶质的摩尔数和溶液的体积,然后根据公式计算得出摩尔浓度。
摩尔浓度在溶液的配制和化学反应的计算中经常使用。
三、浓度计算公式1. 质量浓度计算公式:质量浓度=溶质质量/溶液体积。
这个公式用于计算溶液的质量浓度,其中溶质质量是溶质的质量,溶液体积是溶液的体积。
例如,当我们想计算某溶液的质量浓度时,首先需要知道溶质的质量和溶液的体积,然后根据公式计算得出质量浓度。
质量浓度在化学实验和溶液的配制中经常使用。
常见的化学计算方法介绍化学计算方法是化学实验中常用的一种分析方法,它主要用于计算物质的化学量和化学反应的反应过程。
常见的化学计算方法包括差量法、关系式法和极值法。
差量法是一种通过测量实验前后物质的质量差异来计算化学量的方法。
在实验中,可以通过称量容器和称重物质的质量差,推断出其他物质的质量。
例如,可以通过测量溶液的质量差异来计算溶质的质量,或通过称量容器和辅助物质的质量差异来计算所需物质的质量。
这种方法适用于实验条件相对简单的情况下,例如溶液配制、物质纯度测定等。
关系式法是一种通过已知化学量间的数学关系来计算未知化学量的方法。
在化学反应中,不同物质的质量或体积之间存在着一定的摩尔比例关系,可以通过这些关系来推断出未知物质的质量或体积。
例如,在酸碱滴定实验中,可以根据酸、碱的摩尔比例关系,通过已知酸或碱的体积和浓度来计算未知酸或碱的浓度。
这种方法适用于化学反应中已知物质之间存在明确的数学关系的情况。
极值法是一种通过分析反应体系中的极值点来计算化学量的方法。
在化学反应过程中,随着其中一物质的增加或减少,反应体系的其中一物理性质(例如颜色、电势、PH值等)会发生突变,形成极值点。
通过观察和测量这一极值点,可以推断出反应体系中其中一物质的化学量。
例如,在滴定实验中,可以通过观察溶液颜色的变化来判断滴定终点,从而计算出待测物质的化学量。
这种方法适用于反应体系中其中一物质在滴定终点附近产生明显变化的情况。
总之,差量法、关系式法和极值法是化学实验中常见的化学计算方法。
它们在不同情况下具有各自的优势和适用范围,可以根据实验目的和条件选择合适的方法进行化学计算,提高实验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高中化学常见化学计算方法总结在高中化学学习中,化学计算是一个至关重要的部分。
通过化学计算,我们可以根据实验数据或化学反应方程式来推导出一些未知的化学量,进而解决化学实验和理论问题。
下面将总结高中化学中常见的化学计算方法。
一、摩尔计算在化学计算中,常用的一个基本单位是摩尔(mol)。
摩尔计算是指根据物质的摩尔之间的关系来进行计算。
摩尔计算最常见的应用是计算物质的质量、体积、浓度等。
例如,根据化学方程式计算反应物质的摩尔比,从而确定生成物的摩尔量;或者根据物质的摩尔量和摩尔质量计算质量之间的关系等。
二、质量计算质量计算是高中化学中常见的一种计算方法。
根据物质的质量和化学式来计算摩尔数或质量之间的关系。
例如,通过质量和化学方程式计算出反应物质的摩尔量,从而确定生成物的质量;或者通过已知的摩尔量计算出物质的质量等。
三、体积计算在溶液稀释、气体体积比计算等化学实验中,体积计算是一种常见的计算方法。
通过体积计算可以了解不同溶液浓度之间的关系,或者根据气体体积的变化来推导出化学反应的结果。
例如,根据浓度计算出一定体积溶液所含的溶质的质量;或者通过气体体积比计算出气体在不同条件下的压力等。
四、浓度计算浓度计算是高中化学中常见的一种计算方法。
浓度是指溶液中溶质的质量或摩尔数与溶剂的体积之比。
通过浓度计算可以推导出溶液中溶质的质量、溶质的摩尔数等重要信息。
例如,通过浓度计算出一定体积溶液所含溶质的摩尔量,从而进一步计算出质量等。
通过以上四种常见的化学计算方法,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化学实验和理论问题,提高化学学习的效率。
希望以上内容对您的化学学习有所帮助。
高考常用的8种化学计算题解题方法在高考化学中,常见的8种计算题解题方法包括:摩尔计算、浓度计算、氧化还原反应计算、配合物计算、燃烧分析计算、酸碱滴定计算、晶体计算和电化学计算。
1.摩尔计算:根据给定物质的摩尔质量以及物质的质量或摩尔数计算其他相关物质的质量或摩尔数。
计算公式为n=m/M,其中n表示摩尔数,m表示质量,M表示摩尔质量。
2.浓度计算:根据溶质溶液中的质量或摩尔数和溶液的体积,计算溶液的浓度。
计算公式为C=n/V或C=m/V,其中C表示浓度,n表示溶质的摩尔数,V表示溶液的体积,m表示溶质的质量。
3.氧化还原反应计算:根据反应物的摩尔比例和物质的电价,计算氧化还原反应中物质的摩尔数、质量或体积。
根据氧化还原半反应的电子数差异推导出反应物的摩尔比例。
4.配合物计算:根据配位化合物的配合比例和物质的摩尔或质量来计算其他相关物质的摩尔数或质量。
根据配位化合物的化学式,解析出其中金属离子和配体的摩尔比例关系。
5.燃烧分析计算:根据化合物的燃烧产物的摩尔或质量,计算化合物中元素的摩尔或质量的含量。
根据燃烧产物的摩尔比例或质量比例,得出化合物中元素的比例关系。
6.酸碱滴定计算:根据滴定反应的反应方程式和滴定剂的摩尔浓度,计算待测物质的摩尔浓度或质量。
根据滴定反应的摩尔比例或质量比例,推导出待测物质的摩尔数或质量。
7.晶体计算:根据晶体结构和晶体的摩尔质量,计算晶体中各元素的摩尔数或质量。
根据晶体结构的化学式,分析出晶体中各元素的比例关系。
8.电化学计算:根据电化学反应的电荷数、电位差和摩尔浓度等参数,计算反应物质的摩尔数、电量或浓度。
根据电化学反应的电量比例或摩尔比例,推导出反应物质的摩尔数或浓度。
以上是高考化学中常见的8种计算题解题方法。
这些方法基于化学反应的定量关系和物质的计量关系,通过推导和计算来解决具体的题目。
在考试中,学生需要熟练掌握这些计算方法,并灵活运用到不同的题目中。
化学计算的常用方法王晓波内蒙古师范大学锦山实验中学 024400高考命题中,最常见的化学计算方法有“守恒法”、“差量法”、“关系式法”、“极值法”、“平均值法”、“终态法”等,在这几种计算方法中充分体现了物质的量在化学计算中的核心作用和纽带作用,依据化学方程式的计算是化学学习和研究的基础。
现就高中化学计算的常用方法汇总一下,分享给各位同仁!方法一 电解质溶液的计算法宝——电荷守恒法涉及溶液中离子浓度的计算时常需用到电荷守恒,首先找出溶液中所有阳离子和阴离子,再根据阳离子所带正电荷总数等于阴离子所带负电荷总数列等式。
如Al 2(SO 4)3、NH 4NO 3混合溶液的电荷守恒为 3c (Al 3+)+c (NH +4)+c (H +)=2c (SO 2-4)+c (NO -3)+c (OH -)注意 一般情况下,列电荷守恒等式时不能忽略H +、OH -,但在计算时,酸性溶液中常可忽略OH -,碱性溶液中常可忽略H +。
例题1、在硫酸钠和硫酸铝的混合溶液中,Al 3+的物质的量浓度为0.2 mol·L -1,SO 2-4为0.4 mol·L -1,溶液中Na +的物质的量浓度为( ) A .0.1 mol·L -1 B .0.2 mol·L -1C .0.3 mol·L -1D .0.4 mol·L -1答案 B解析 在任何一个溶液中,阳离子所带的正电荷总数等于阴离子所带的负电荷总数,则有3c (Al 3+)+c (Na +)=2c (SO 2-4),解得c (Na +)=0.2 mol·L -1 例题2、某硫酸铝和硫酸镁的混合液中,c (Mg 2+)=2 mol·L -1,c (SO 2-4)=6.5 mol·L -1,若将200 mL 的此混合液中的Mg 2+和Al 3+分离,至少应加入1.6 mol·L -1的氢氧化钠溶液( )A .0.5 LB .1.625 LC .1.8 LD .2 L 答案 D解析 根据电荷守恒得: 2c (Mg 2+)+3c (Al 3+)=2c (SO 2-4),c (Al 3+)=2×6.5 mol·L -1-2×2 mol·L -13=3 mol·L -1加入氢氧化钠溶液使Mg 2+、Al 3+分离,此时NaOH 转化为Na 2SO 4和NaAlO 2,由电荷守恒得: V (NaOH)=2n SO 2-4+n AlO -2c NaOH=2×6.5 mol·L -1×0.2 L +3 mol·L -1×0.2 L 1.6 mol·L -1=2 L 方法二 化学方程式计算中的巧思妙解——差量法化学反应前后物质的量发生变化时均可用差量法。
化学常用计算方法方法一关系式法——解答连续反应类型计算的捷径当已知物和未知物之间是靠多个反应来联系时,只需直接确定已知量和未知量之间的比例关系即“关系式”,就可求得未知量。
[典例1] 将5.1g镁铝合金投入500mL2.0 mol·L-1的盐酸中,金属完全溶解,再加入4.0mol·L-1的NaOH溶液,若要生成的沉淀最多。
则应加入NaOH溶液的体积是()A.200 mLB.250 mLC.425 mLD.560 mL1、先写出相关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或关系式,2、找出连续反应过程中,不同反应步骤之间反应物、生成物物质的量的关系3、确定已知物和目标产物之间的物质的量的关系,列式求解,从而简化运算过程。
1.碳酸铜和碱式碳酸铜均可溶于盐酸转化为氯化铜。
在高温下这两种化合物均能分解生成氧化铜。
溶解 28.4 g 上述混合物,消耗 1 mol·L-1盐酸 500 mL。
测定三草酸合铁酸钾K3[Fe(C2O4)3]·3H2O中铁的含量。
灼烧等质量的上述混合物,得到氧化铜的质量是( )A.35 gB.30 gC.20 gD.15 g解析:碳酸铜和碱式碳酸铜均可溶于盐酸转化为氯化铜,消耗1 mol·L-1盐酸500 mL,HCl的物质的量为0.5 mol,则CuCl2的物质的量为 0.25 mol。
根据铜元素守恒可知,原混合物中含有铜元素原子的物质的量为 0.25 mol,则灼烧等质量的题给混合物,得到氧化铜的物质的量为 0.25 mol,则得到氧化铜的质量为 m(CuO)=0.25 mol×80 g·mol-1=20 g。
答案:C2.立德粉ZnS·BaSO4(也称锌钡白),是一种常用白色颜料。
成品中S2-的含量可以用“碘量法”测得。
称取m g样品,置于碘量瓶中,移取25.00 mL 0.100 0 mol·L-1的I2KI溶液于其中,并加入乙酸溶液,密闭,置暗处反应 5 min,有单质硫析出。
化学计算的常见方法1.守恒法守恒法是一种中学化学典型的解题方法,它利用物质变化过程中某一特定的量固定不变来列式求解,可以免去一些复杂的数学计算,大大简化解题过程,提高解题速度和正确率。
它的优点是用宏观的统揽全局的方式列式,不去探求某些细枝末节,直接抓住其中的特有守恒关系,快速建立计算式,巧妙地解答题目。
物质在参加反应时,化合价升降的总数,反应物和生成物的总质量,各物质中所含的每一种原子的总数,各种微粒所带的正负电荷总和等等,都必须守恒。
所以守恒是解计算题时建立等量关系的依据,守恒法往往穿插在其它方法中同时使用,是各种解题方法的基础。
例1.将几种铁的氧化物的混合物加入100ml、7molol―1的盐酸中。
氧化物恰好完全溶解,在所得的溶液中通入0.56l(标况)氯气时,恰好使溶液中的fe2+完全转化为fe3+,则该混合物中铁元素的质量分数为()a. 72.4%b. 71.4%c. 79.0%d. 63.6%解析:铁的氧化物中含fe和o两种元素,由题意,反应后,hcl 中的h全在水中,o元素全部转化为水中的o,由关系式:2hc——h2o——o,得:n(o)=,m(o)=0.35mol×16g·mol―1=5.6 g;而铁最终全部转化为fecl3,n(cl)=0.56l ÷22.4l/mol×2+0.7mol=0.75mol,n(fe)=,m(fe)=0.25mol×56g·mol―1=14 g,则,选b。
2.差量法差量法是根据物质变化前后某种量发生变化的化学方程式或关系式,找出所谓”理论差量”,这个差量可以是质量差、气态物质的体积差、压强差,也可以是物质的量之差、反应过程中的热量差等。
解题时将”差量”看作化学方程式右端的一项,将已知差量(实际差量)与化学方程式中的对应差量(理论差量)列成比例,其他解题步骤与按化学方程式列比例或解题完全一样。
该法适用于解答混合物间的反应,且反应前后存在上述差量的反应体系。
高中化学常见化学计算方法复习化学计算是高中化学学习中的重要内容,通过化学计算可以帮助我们解决各种化学实验和计算题的问题。
了解常见的化学计算方法对于学习化学和备考考试都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对高中化学中常见的化学计算方法进行复习。
一、摩尔计算摩尔是用来表示物质的数量的单位,化学计算中常用摩尔来进行计算。
在化学方程式中,摩尔的概念非常重要,它指的是反应物和生成物之间的摩尔比关系。
例如,在化学反应中,如果已知反应物的摩尔数,可以根据化学方程式计算生成物的摩尔数,进而计算反应物之间的摩尔比。
摩尔计算是化学计算中的基础,大家要熟练掌握。
二、质量计算在化学实验中,我们常常需要根据化学方程式计算反应物和生成物的质量。
质量计算是化学计算中的重要内容。
通过摩尔计算和相对原子质量的概念,可以轻松地进行质量计算,计算反应物和生成物之间的质量比。
在质量计算中,还需要注意化学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以及反应物的质量和生成物的质量之间的关系。
三、体积计算在一些化学实验中,我们需要根据反应物的体积来计算反应物和生成物之间的摩尔比。
体积计算也是化学计算的常见方法之一。
在体积计算中,我们需要根据气体的摩尔体积与摩尔之间的关系来进行计算。
同时,体积计算还需要考虑到气体在不同条件下的压力和温度,这对于体积计算也有一定的影响。
四、溶液浓度计算溶液浓度是溶质溶于溶剂中的比例。
在化学计算中,我们需要根据溶质和溶剂的质量或摩尔数来计算溶液的浓度。
溶液浓度计算常用的单位有摩尔/升、质量百分比、体积百分比等。
在溶液浓度计算中,还需要注意到浓度和浓度之间的关系,以及在不同条件下浓度的变化。
五、热量计算在一些化学反应中,会伴随着吸热或放热的现象。
热量计算是化学计算中的一个重要内容。
在热量计算中,我们需要根据反应物和生成物的热化学方程式来计算反应的热量变化。
热量计算也是化学实验中常用的方法之一,需要注意到放热和吸热的情况,以及热量与其他物质性质之间的关系。
以上就是高中化学常见的化学计算方法的复习内容。
化学计算公式总结化学计算公式是化学中常用的计算工具,可以通过计算物质的量、质量、体积等来研究各种化学现象和反应。
在化学计算中,常用的公式包括摩尔质量计算、摩尔配比计算、质量与物质的量之间的转化关系计算等。
下面是对常用的化学计算公式进行总结。
1.摩尔质量计算公式:摩尔质量是指一个物质的质量与这个物质的物质的量之间的关系。
它的计算公式为:摩尔质量=质量/物质的量其中,摩尔质量的单位是g/mol,质量的单位是g,物质的量的单位是mol。
2.摩尔配比计算公式:摩尔配比是指在一个化学反应中,不同物质之间的摩尔数比值。
它的计算公式为:摩尔配比=物质的量比=物质A的物质的量/物质B的物质的量其中,物质A和物质B可以是元素、化合物或反应物与生成物等。
3.反应物与生成物的质量转化关系计算公式:在化学反应中,反应物与生成物之间的质量存在一定的转化关系,可以通过知道其中一个物质的质量来计算其他物质的质量。
根据化学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可以得到质量转化关系的计算公式。
质量转化关系的计算公式可以通过以下示例来说明:假设有一个化学反应方程式:A+B→C+D已知物质A的质量为m1 g,物质A的摩尔质量为M1 g/mol,物质B的摩尔质量为M2 g/mol,物质C的摩尔质量为M3 g/mol,物质D的摩尔质量为M4 g/mol。
根据质量转化关系的定义,可以得到以下公式:物质A的物质的量 = m1 / M1 mol根据化学方程式中物质的量的比例关系,可以得到以下公式:物质B的物质的量=物质A的物质的量×物质B的摩尔配比物质C的物质的量=物质A的物质的量×物质C的摩尔配比物质D的物质的量=物质A的物质的量×物质D的摩尔配比根据物质的摩尔质量和物质的物质的量的关系物质B的质量=物质B的物质的量×物质B的摩尔质量物质C的质量=物质C的物质的量×物质C的摩尔质量物质D的质量=物质D的物质的量×物质D的摩尔质量通过以上公式,可以计算出反应物与生成物的质量之间的转化关系。
化学计算的常用方法方法一 守恒法(一)质量守恒(原子守恒)依据化学反应的实质是原子的重新组合,因而反应前后原子的总数和质量保持不变。
[典例1] 28 g 铁粉溶于稀盐酸中,然后加入足量的Na 2O 2固体,充分反应后过滤,将滤渣加强热,最终得到的固体质量为( ) A .36 g B .40 g C .80 g D .160 g 答案 B解析 28 g 铁粉溶于稀盐酸中生成氯化亚铁溶液,然后加入足量的Na 2O 2固体,由于Na 2O 2固体溶于水后生成氢氧化钠和氧气,本身也具有强氧化性,所以充分反应后生成氢氧化铁沉淀,过滤,将滤渣加强热,最终得到的固体为Fe 2O 3,根据铁原子守恒, n (Fe 2O 3)=12n (Fe)=12×28 g56 g·mol -1=0.25 mol 所得Fe 2O 3固体的质量为:0.25 mol ×160 g·mol -1=40 g 。
针对训练1.有14 g Na 2O 2、Na 2O 、NaOH 的混合物与100 g 质量分数为15%的盐酸恰好反应,蒸干溶液,最终得固体质量为( )A .20.40 gB .28.60 gC .24.04 gD .无法计算 答案 C解析 混合物与盐酸反应后所得溶液为氯化钠溶液,蒸干后得到NaCl ,由Cl -质量守恒关系可得100 g ×15%×35.536.5=m (NaCl)×35.558.5,解得m (NaCl)≈24.04 g 。
2.一定量的H 2和Cl 2充分燃烧后,将反应生成的气体通入100 mL 1.0 mol·L -1的NaOH 溶液中,两者恰好完全反应,生成NaClO 为0.01 mol ,则燃烧前H 2和Cl 2的物质的量之比为( ) A .5∶4 B .4∶5 C .4∶3 D .3∶4 答案 B解析 100 mL 1.0 mol·L-1的NaOH 溶液中含有氢氧化钠的物质的量为1.0 mol·L -1×0.1 L =0.1 mol ;两者恰好完全反应,说明0.1 mol NaOH 完全反应,生成的0.01 mol NaClO 来自Cl 2与NaOH 的反应(Cl 2+2NaOH===NaCl +NaClO +H 2O),则氢气和氯气反应后剩余氯气的物质的量为0.01 mol ,消耗NaOH 的物质的量为0.02 mol ,发生反应NaOH +HCl===NaCl +H 2O ,消耗NaOH 的物质的量为:0.1 mol -0.02 mol =0.08 mol ,则n (HCl)=n (NaOH)=0.08 mol ,n (H 2)=n (Cl 2)=12n (HCl)=0.08 mol ×12=0.04 mol ,所以原混合气体中含有Cl 2的物质的量为:0.01 mol +0.04 mol =0.05 mol ,氢气的物质的量为0.04 mol ,燃烧前H 2和Cl 2的物质的量之比=0.04 mol ∶0.05 mol =4∶5。
高中化学计算中常用的几种方法一.差量法(1)不考虑变化过程,利用最终态(生成物)与最初态(反应物)的量的变化来求解的方法叫差量法。
无须考虑变化的过程。
只有当差值与始态量或终态量存在比例关系时,且化学计算的差值必须是同一物理量,才能用差量法。
其关键是分析出引起差量的原因。
(2)差量法是把化学变化过程中引起的一些物理量的增量或减量放在化学方程式的右端,作为已知量或未知量,利用各对应量成正比求解。
(3)找出“理论差量”。
这种差量可以是质量、物质的量、气态物质的体积和压强、反应过程中的热量等。
用差量法解题是先把化学方程式中的对应差量(理论差量)跟实际差量列成比例,然后求解。
如:2C(s)+O2(g)===2CO(g) ΔH=-221 kJ·mol-1Δm(固),Δn(气),ΔV(气)2 mol 1 mol 2 mol 221 kJ 24 g 1 mol 22.4 L(标况)1.固体差量例1.将质量为100克的铁棒插入硫酸铜溶液中,过一会儿取出,烘干,称量,棒的质量变为100.8克。
求有多少克铁参加了反应。
(答:有5.6克铁参加了反应。
)解:设参加反应的铁的质量为x。
Fe+CuSO4===FeSO4+Cu 棒的质量增加(差量)566464-56=8x 100.8克-100克=0.8克56:8=x:0.8克答:有5.6克铁参加了反应。
2.体积差法例2.将a L NH3通过灼热的装有铁触媒的硬质玻璃管后,气体体积变为b L(气体体积均在同温同压下测定),该b L气体中NH3的体积分数是(C )A.2a-baB.b-abC.2a-bbD.b-aa设参加反应的氨气为x,则2NH3N2+3H2ΔV2 2x b-ax=(b-a) L所以气体中NH 3的体积分数为a L-b-ab L=2a-bb。
3.液体差量例3.用含杂质(杂质不与酸作用,也不溶于水)的铁10克与50克稀硫酸完全反应后,滤去杂质,所得液体质量为55.4克,求此铁的纯度。
化学计算方法一一、平均摩尔电子质量法1、摩尔电子质量:指在氧化还原反应中,每转移1mol电子时对应的某种反应物(或产物)的质量。
例如:1mol铝质量为27g,与稀酸反应时失去3mol电子,其摩尔电子质量为9g/mol·e-;1mol镁质量为24g,与稀酸反应时失去2mol电子,其摩尔电子质量为12g/mol·e-。
再加分析可以发现,金属与盐酸或稀硫酸反应,转移1mole-,产生0.5molH2→标况下11.2L H2→1g H2时,消耗的金属质量,就是该金属的摩尔电子质量。
并且某金属的摩尔电子质量等于该金属的摩尔质量除以它在该反应中显现的化合价。
(由于同一种金属在不同反应中可能表现不同的化合价,所以某金属可能有多种摩尔电子质量)事实上,反应过程中,得失1mole-,对应于离子所带的1mol正或负电荷;对应于产生或消耗1mol H+(OH-)。
2、平均摩尔电子质量:金属混合物或合金共同转移1mole-时,所对应的质量,叫做它们的平均摩尔电子质量,显然平均摩尔电子质量的大小必定介于两种金属的摩尔电子质量之间。
例1、两种金属组成的混合物共15g,投入足量的盐酸中,充分反应后得到标况下的H211.2L,则原混合物组成中肯定不能为下列的()A.Mg、Ag B.Zn、Cu C.Al、Zn D.Mg、Al【课堂练习】1、Mg、Al、Zn、Fe合金共20g,投入足量稀H2SO4中,充分反应后得到标况下22.4L H2,那么合金中一定含有金属。
2、有合金60g,常温下投入足量稀硫酸中充分反应后共收集到2gH2,那么此合金一定可能属于下列哪一组()A.Fe、C B.Mg、Al C.Cu、Zn D.Pb、Sn3、已知碱金属相对原子质量如下,Li:7,Na:23,K:39,Rb:85,Cs:133。
它们都能直接与水反应生成H2和对应的碱ROH。
现在钠与另一碱金属的混合物8.5g与足量水反应生成H20.4g,则与钠混合的另一种碱金属是()A.Li B.K C.Rb D.Cs4、将Mg、Al、Zn组成的混合物与足量的盐酸作用,放出H22.8L(标准状况),则这三种金属的物质的量之和可能是A.0.080 mol B.0.100 mol C.0.125 mol D.0.250 mol二、极值法(极端假设法)极值法就是先将思路引向极端状况,使问题简化以顺利得出结论,然后再回过头来认识现实问题的方法。
化学方程式计算的几种常用方法1.物质量计算方法:a)学化学家通过摩尔计算方法来计算物质质量。
化学方程式中的物质量是以摩尔或原子核数表示的,通过已知物质的摩尔数和摩尔质量,可以计算其他物质的质量。
b)对于反应物的质量计算,可以使用物质的质量与摩尔质量的关系来计算。
例如,对于一元一次反应,可以使用已知反应物质量与反应物摩尔质量的比例关系计算出其他物质的质量。
c)对于化学方程式中的化合物的含量计算,可以使用已知反应物质量与化合物总质量的比例关系来计算。
例如,在酸碱滴定反应中,已知酸的质量与盐中酸的摩尔质量的比例关系,可以计算出盐的质量。
2.浓度计算方法:浓度是化学方程式中反应物和产物在溶液中的含量表达方式。
在化学反应中,已知反应物浓度,可以通过化学方程式计算产物的浓度。
具体的计算方法有以下几种:a)对于溶液反应,可以使用摩尔计算方法来计算产物的浓度。
已知反应物浓度与反应物的化学方程式中的摩尔比例关系,可以计算产物的摩尔浓度。
b)对于溶液反应,可以使用体积计算方法来计算产物的浓度。
已知反应物的体积与摩尔浓度的关系,可以计算出产物的体积浓度。
c)对于固体态反应,可以使用溶解度计算方法来计算产物的浓度。
已知反应物质的溶解度与摩尔比例关系,可以计算出产物的浓度。
3.反应速率计算方法:反应速率是化学方程式中反应的进程速度。
通过化学方程式计算反应速率,可以了解反应的速率常数、反应机理和影响因素等。
具体的计算方法有以下几种:a)对于简单的一级反应,可以使用速率常数计算方法来计算反应速率。
已知反应物的浓度与速率常数的关系,可以计算出反应速率。
b)对于复杂的多级反应,可以使用速率常数和反应机理计算方法来计算反应速率。
已知反应物的浓度、速率常数和反应机理,可以计算出反应速率。
c)对于固体态反应,可以使用表观反应速率计算方法来计算反应速率。
已知反应物浓度、粒径和溶液搅拌速率等因素,可以计算出反应速率。
4.热效应计算方法:热效应是化学方程式中反应放出或吸收的热量。
第03讲化学计算的常用方法01 进一步理解物质的量在化学计算中的1.差量法应用原理差量法是指根据化学反应前后物质的某种差量进行计算的方法。
这种差量可以是质量、物质的量、气态物质的体积、反应过程中的热量等在反应中产生的差量,该差量的大小与参加反应的各物质的有关量成正比。
解题的关键就是利用相关差量与物质有关量的正比关系列出比例式,然后求解。
2.差量法的解题关键是找准研究对象。
通常有:①固体的质量差,研究对象是固体。
②气体的质量差,研究对象是气体。
③液体的质量差,研究对象是液体。
3.解题的一般步骤(1)准确写出有关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2)深入细致地分析题意,有针对性地找出产生差量的“对象”及“理论差量”。
该“理论差量”可以是质量、物质的量、气体体积、压强等,且该差量的大小与参加反应的物质的有关量成正比;(3)根据化学方程式,列出“理论差量”“实际差量”与物质相关量的比例关系,然后列比例式求解。
2CO的质量分数。
2.为了检验某含有NaHCO3杂质的Na2CO3样品的纯度,现将w1 g样品加热,其质量变为w2 g,请列式计算该样品中Na2CO3的质量分数。
1.关系式法含义是一种巧妙利用已知量与未知量之间的关系进行解题的一种方法,一般适用于多步进行的连续反应,因前一个反应的产物是后一个反应的反应物,可以根据中间物质的传递关系,找出原料和最终产物的相应关系式。
2.应用关系式法的思维模型(1)叠加法(如利用空气、木炭、水蒸气制取氨气)C +H 2O (g )=====高温CO +H 2CO +H 2O (g )=====高温CO 2+H 2}⇒{C +2H 2O (g )=====高温CO 2+2H 2N 2+3H 2=====高温、高压 催化剂2NH 3}⇒3C +2N 2+6H 2O ===3CO 2+4NH 3由空气、木炭、水蒸气制取NH 3过程中,C 和NH 3的关系式为3C ~4NH 3。
(2)元素守恒法4NH 3+5O 2=====催化剂△4NO +6H 2O 2NO +O 2===2NO 23NO 2+H 2O===2HNO 3+NONO 经多次氧化和吸收,最终氮元素可完全转化到硝酸中,由氮元素守恒知:NH 3~HNO 3。
化学常用计算公式化学是一门研究物质及其变化的科学,通过计算公式可以更好地理解和预测化学反应和物质性质。
以下是一些常用的化学计算公式:1. 摩尔质量计算公式摩尔质量是指一个物质的质量与其摩尔数之比。
通过以下公式可以计算摩尔质量:$$\text{摩尔质量} = \frac{\text{质量}}{\text{摩尔数}}$$其中,质量是物质的质量,摩尔数是物质中的摩尔数。
2. 摩尔浓度计算公式摩尔浓度是指溶液中溶质的摩尔数与溶液体积的比值。
通过以下公式可以计算摩尔浓度:$$\text{摩尔浓度} = \frac{\text{摩尔数}}{\text{体积}}$$其中,摩尔数是溶质的摩尔数,体积是溶液的体积。
3. 溶液稀释计算公式溶液稀释是指通过加入溶剂来减少溶液中溶质的浓度。
通过以下公式可以计算溶液稀释后的浓度:$$\text{浓度}_1 \times \text{体积}_1 = \text{浓度}_2 \times\text{体积}_2$$其中,浓度1和体积1是原始溶液的浓度和体积,浓度2和体积2是稀释后溶液的浓度和体积。
4. 化学反应物质量计算公式在化学反应中,可以根据反应物质量计算产物的质量。
通过以下公式可以计算反应物质量:$$\text{反应物质量} = \frac{\text{反应物的摩尔数} \times \text{反应物的摩尔质量}}{\text{反应物的反应系数}}$$其中,反应物的摩尔数是反应物的摩尔数,反应物的摩尔质量是反应物的摩尔质量,反应物的反应系数是反应物在平衡方程中的系数。
以上是一些常用的化学计算公式,可以帮助你更好地理解和应用化学知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