展开尺寸的计算方法
- 格式:doc
- 大小:107.00 KB
- 文档页数:2
展开尺寸的计算方法展开尺寸是指将原本折叠的平面图形展开成一个连续的平面图形。
在设计、制作纸箱、纸板等产品时,展开尺寸的计算非常重要。
下面将介绍一种计算展开尺寸的常用方法。
首先,需要了解一些基本的几何知识。
平面图形通常由直线段和曲线段组成,而展开尺寸的计算需要考虑这些线段的长度和形状。
在计算展开尺寸时,常用的几何图形包括矩形、三角形、圆形等。
矩形的展开尺寸计算相对简单。
矩形的展开尺寸等于矩形的周长加上矩形的宽度。
例如,一个长20厘米、宽10厘米的矩形的展开尺寸为20+10=30厘米。
三角形的展开尺寸计算稍微复杂一些。
展开尺寸等于三角形的周长加上三角形的高度。
首先,需要计算三角形的周长。
如果三角形的三边长度已知,可以直接相加得到周长;如果已知三角形的两边长和夹角,可以使用三角函数计算出第三边的长度然后再相加得到周长。
然后,需要计算三角形的高度。
如果三角形的底边已知,高度可以通过底边长度乘以三角形对应顶点的高度比例系数得到;如果已知三角形的两边长和夹角,可以使用三角函数计算出高度。
最后,将周长和高度相加即可得到展开尺寸。
圆形的展开尺寸计算相对较复杂。
因为圆形没有直边,所以无法直接进行长度的计算。
常用的方法是将圆形等分为多个小扇形,并计算每个小扇形的弧长,最后累加得到总的周长。
首先,需要确定等分圆形的份数,这决定了每个小扇形的夹角大小。
然后,可以使用圆的公式C=πd(其中C为周长,d为直径)计算出圆的周长。
将圆的周长除以等分份数,即可得到每个小扇形的弧长。
最后,将所有小扇形的弧长累加,即可得到展开尺寸。
对于其他曲线形状,可以使用类似的方法进行展开尺寸的计算。
根据具体图形的形状,需要选择适当的方法进行计算,可能涉及到曲线的长度、角度等参数的计算。
需要注意的是,在进行展开尺寸计算时,需要考虑到材料的厚度。
如果需要在展开尺寸中考虑材料的厚度,可以在原始图形的基础上进行适当的调整。
例如,在计算矩形的展开尺寸时,需要将矩形的周长和宽度都加上材料的厚度。
折弯展开计算公式
1.V型折弯计算公式:
V型折弯是最简单的一种折弯方式,常见于薄板的折弯加工。
展开长度的计算公式如下:
展开长度=折弯线长度×π×弯曲角度/180
其中,折弯线长度指的是两个折弯边缘之间的直线距离,弯曲角度指的是两个折弯边之间的夹角,π是一个常数,约等于3.14
2.U型折弯计算公式:
U型折弯是将平板折弯成U形的一种方式,常见于制作箱体或管道。
展开长度的计算公式如下:
展开长度=π×R×弯曲角度/180+2×t×弯曲角度/180
其中,R是U型折弯的半径,t是平板的厚度。
3.槽型折弯计算公式:
槽型折弯是在平板上制作一条槽,将其折弯成一种特定形状的方式,常见于制作复杂曲线形状的零件。
展开长度的计算公式如下:展开长度=(2×L×e/h+π×R)×弯曲角度/180
其中,L是槽的长度,e是槽的宽度,h是平板的厚度,R是槽的曲率半径。
需要注意的是,这些折弯展开计算公式只是一种近似的计算方法,实际折弯过程中还会受到材料的弹性变形、弯曲工具的半径等因素的影响,因此在实际应用中还需要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调整和修正。
牙膏盒展开尺寸计算公式牙膏盒作为我们日常生活中常见的商品之一,其设计和制作过程中需要考虑到展开尺寸的计算。
展开尺寸计算公式是一种重要的工具,它能帮助我们准确计算出牙膏盒展开后的尺寸,从而在设计和制作过程中提供参考。
本文将介绍牙膏盒展开尺寸计算公式的原理和应用。
牙膏盒的展开尺寸是指将牙膏盒展开后所占据的平面面积。
在计算展开尺寸时,我们需要考虑到牙膏盒的形状和尺寸。
一般来说,牙膏盒的展开尺寸可以通过以下公式计算得出:展开尺寸 = (宽度 + 两侧折边宽度) × 高度 + 底部折边宽度× 高度其中,宽度是指牙膏盒展开后的左右两边的长度,高度是指牙膏盒展开后的上下两边的长度,两侧折边宽度是指牙膏盒两侧的边缘向内折叠的宽度,底部折边宽度是指牙膏盒底部向内折叠的宽度。
在实际应用中,我们可以根据牙膏盒的设计图纸或实际尺寸,将这些数值代入公式中进行计算。
通过计算得出的展开尺寸,可以帮助我们在设计和制作过程中预估牙膏盒所需的纸张面积,从而合理安排材料和减少浪费。
除了展开尺寸的计算,我们还需要考虑到牙膏盒的结构和制作工艺。
牙膏盒通常由纸板或塑料材料制成,制作过程中需要进行剪裁、折叠和粘合等操作。
展开尺寸的计算是制作过程中的一项重要步骤,它能够使制作人员更好地掌握材料的使用和工艺的控制,从而提高生产效率和产品质量。
在实际应用中,我们可以根据牙膏盒的展开尺寸计算公式,结合牙膏盒的设计要求和制作工艺,灵活调整参数,以满足不同需求。
例如,如果需要制作更宽的牙膏盒,可以增加宽度和折边宽度的数值;如果需要制作更高的牙膏盒,可以增加高度的数值。
通过合理调整参数,我们可以根据实际需求制作出符合要求的牙膏盒。
展开尺寸计算公式是牙膏盒设计和制作过程中的重要工具,它能够帮助我们准确计算出牙膏盒展开后的尺寸,从而提供参考和指导。
在应用公式时,我们需要考虑牙膏盒的形状、尺寸和制作工艺,并根据实际需求进行参数的调整。
展开尺寸的准确计算可以提高牙膏盒的生产效率和产品质量,为我们的日常生活带来更好的使用体验。
拉伸展开尺寸计算公式(一)
拉伸展开尺寸计算公式
本文将就拉伸展开尺寸计算公式进行详细说明。
以下是几个常见的计算公式,并附带相应的例子解释。
1. 线性拉伸展开公式
公式:
展开尺寸 = 原始尺寸 * (1 + 线性拉伸率)
例子: 假设原始尺寸为100mm,线性拉伸率为,那么展开尺寸计算如下:
展开尺寸 = 100mm * (1 + ) = 110mm
2. 非线性拉伸展开公式
公式:
展开尺寸 = 原始尺寸 * e^(非线性拉伸率)
例子: 假设原始尺寸为50mm,非线性拉伸率为,那么展开尺寸计算如下:
展开尺寸= 50mm * e^() ≈ (保留三位小数)
3. 压缩拉伸展开公式
公式:
展开尺寸 = 原始尺寸 / (1 - 压缩拉伸率)
例子: 假设原始尺寸为80mm,压缩拉伸率为,那么展开尺寸计算如下:
展开尺寸 = 80mm / (1 - ) = (保留两位小数)
4. 等温拉伸展开公式
公式:
展开尺寸 = 原始尺寸 * (1 + 线膨胀系数 * 温度变化量)
例子: 假设原始尺寸为120mm,线膨胀系数为,温度变化量为50℃,那么展开尺寸计算如下:
展开尺寸= 120mm * (1 + * 50) ≈ (保留四位小数)
以上就是针对拉伸展开尺寸计算的常见公式和相应例子的详细说明。
参考文献:无。
冲压件展开计算方法一、拉伸展开法拉伸展开法是最简单和常用的一种展开计算方法。
1.首先,我们需要知道原始材料的长度和宽度。
2.然后,根据冲压件的形状和尺寸,确定拉伸方向和拉伸系数。
拉伸系数是指冲压部件在冲压过程中的拉伸量与原始材料尺寸的比值。
3.使用拉伸系数,将原始材料的长度按照拉伸方向进行拉伸计算,确定冲压件展开后的长度。
4.根据冲压件的形状和尺寸,确定展开后的宽度。
5.最后,根据展开后的长度和宽度,计算出冲压件展开尺寸。
二、缩小展开法缩小展开法是一种适用于圆形件、椭圆形件和锥形件等特殊形状的展开计算方法。
1.首先,确定冲压件的内径(或外径)和高度。
2.根据内径(或外径)和高度,计算出冲压件在轴向上的弯曲长度。
3.根据冲压件形状和尺寸,确定展开后的长度和宽度。
4.最后,根据展开后的长度和宽度,计算出冲压件展开尺寸。
三、三视图法三视图法适用于复杂形状的冲压件,通过绘制冲压件的三视图(俯视图、正视图和侧视图),以及依据实际工艺要求和计算公式,计算并绘制出冲压件的展开图。
1.首先,绘制冲压件的三视图。
2.根据冲压件的形状和尺寸,确定展开后的长度和宽度。
3.根据展开后的长度和宽度,在三视图中计算出冲压件的展开图。
4.最后,根据展开图计算出冲压件展开尺寸。
四、数值模拟法数值模拟法是利用计算机模拟软件进行冲压过程的仿真分析,通过分析模拟结果,在仿真软件中生成冲压件展开图。
1.首先,将冲压件的三维CAD模型导入数值模拟软件中。
2.设置冲压过程的各项参数,包括材料参数、工艺参数和设备参数。
3.运行仿真分析,观察冲压件在冲压过程中的变形情况。
4.根据仿真分析结果,生成冲压件展开图。
5.最后,根据展开图计算出冲压件展开尺寸。
以上是常用的冲压件展开计算方法,不同的方法可以根据具体情况选择使用。
在实际应用中,需要根据冲压件的形状、尺寸和工艺要求,选择最合适的展开计算方法,并结合实际操作经验进行调整和修正,以确保冲压件的展开尺寸和形状符合设计要求。
产品展开计算方法1. 90˚无内R轧形展开K值取值标准:a.t≦0.8mm,K=0.45b.0.8mm<t≦1.2mm,K=0.5c.1.2mm<t≦3.0mm,K=0.56d.t>3.0mm材料展开长度不易准确计算,应先试轧,得出展开系数后再调整展开尺寸.e.软料t≦1.6mm,K=0.5(主要有铝料,铜料).注意:无内R是指客户对内R无要求,或要求不高时,为便于材料的折弯成形,我们的下模做成尖角的形式.有时客户的部品图中有内R,一般客户没有特别指出的条件下我们均以尖角起模.2. 非90˚无内R轧形展开L=A+B+Kt(C˚/90˚)K值取值标准:a. t≦0.8mm,K=0.45b. 0.8mm<t≦1.2mm,K=0.5c. 1.2mm<t≦3.0mm,K=0.56d. t>3.0mm材料展开长度不易准确计算,应先试轧,得出展开系数后再调整展开尺寸.e.软料t≦1.6mm,K=0.5(主要有铝料,铜料).注意:无内R是指客户对内R无要求,或要求不高时,为便于材料的折弯成形,我们的下模做成尖角的形式.有时客户的部品图中有内R,一般客户没有特别指出的条件下我们均以尖角起模.7.3. 有内R轧形展开备注:当客户部品图中没有特别要求做轧形内R时,我们尽量按尖角设计.有要求时按以上方式进行展开.中性层系数确定:弯曲处的中性层是假设的一个层面.首先将材料延厚度方向划分出无穷多个厚度趋于0的层面,那么在材料弯曲的过程中长度方向尺寸不变的层面即为材料弯曲处的中性层.由上述可知中性层的尺寸等于部品的展开尺寸.铝料/ Al料中性层系数角度( 0˚<N≦90˚ )角度( 90˚<N≦180˚ )角度( >180˚ )R内/T S(从弯曲内侧往外)R内/T S(从弯曲内侧往外)R内/T S(从弯曲内侧往外)5.000.5t 5.000.5t 2.800.5t4.000.475t 4.000.49t 2.600.49t3.000.47t 3.000.48t 2.400.48t2.000.455t 2.000.47t 2.200.46t1.800.45t 1.800.46t2.000.44t1.500.44t 1.500.45t 1.800.42t1.000.42t 1.000.44t0.800.405t0.800.43t0.600.385t0.600.42t0.500.38t0.500.41t角度( 0˚<N≦90˚ )角度( 90˚<N≦180˚ )角度( >180˚ )R内/T S(从弯曲内侧往R内/T S(从弯曲内侧往外)R内/T S(从弯曲内侧往外)2)SPCC,SECC,SUS301,SUS304,SUS430,SPTE,SK5,SK7,铜料中性层系数3) 中性层经验值根据我们的实际设计经验,当产品的材料厚度t≦0.3时,产品弯曲处中性层系数K为0.5;当产品的材料厚度t>0.3时,产品弯曲处中性层系数为1/3.此时只需从弯曲的内侧向材料方向偏移kt即为弯曲处的中性层.7.4 Z轧展开7.4.1两次Z轧成形图中t为材料厚度,H为Z轧折弯高度,在设计时材料厚度≦1.2mm,2.0mm≦轧形高度H≦3.5mm的时,我们通常采用两次Z轧的方式完成材料的Z轧成形.这时轧形展开公式为:备注:采用此类Z轧成形法,要求轧形高度为2mm以上3.5mm以下,材料厚度在1.2mm以下.7.4.2一次成形"Z"轧1) 轧形高度在一倍料厚之内时,一般采用一次成形.轧形展开尺寸为:2) 轧形高度在1倍料厚以上2mm以下时,采用一次成形,展开尺寸为:7.5 压平展开L=A+B+@=A'+B'+@'@=1.33t@'=0.42tC=0.7t(有压线)C=0.9t(无压线)t=材料厚度在模具设计时推平展开按以下公式进行L=A+B+1.33t (t为材料厚度)12.2CNC轧形展开展开公式:L=A+B+@材料厚度(t)电解料,单光料铜类材料铝类材料0.8mm0.28mm0.3mm0.3mm1.0mm0.33mm0.35mm0.4mm1.2mm0.4mm0.45mm0.48mm1.5mm0.49mm0.6mm0.63mm2.0mm0.78mm0.73mm0.83mm图纸有内R要求,则展开方法另计.当材料规格不在此表时可以用@=0.35t(t为材料的厚度)做补偿进行初步展开,再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调整.12.2U形弯曲的展开L=A+B+(R+0.43t) t:为材料厚度7.8 弯曲拉伸复合结构展开展开原则:先将直边部分按弯曲展开,圆角部分按拉伸展开,然后用三点切圆(PA-PC-PB)的方式作一段与两直边和直径为D圆心与圆角圆心重合的圆(圆形拉伸的展开形状)相切的圆弧.当r≦1.5t时,求D值计算公式如下:当r>1.5t时,求D值计算公式如下:备注:拉伸处应按等体积法进行计算.7.9 展开尺寸调整7.9.1 标注公差不对称尺寸调整标注公差不对称尺寸展开时取尺寸公差的中间值.见下例:7.9.2 孔位加工尺寸的调整为防止因冲头的磨损而造成孔尺寸因小而超差.我们在设计一般将孔尺寸(所有类型的孔)做到上公差的60%~80%.例:图纸标注Φ5±0.1,起模时将此孔做到Φ5.06; 图纸标注Φ5±0.2,起模时将此孔做到Φ5.15.但对装钉底孔为保证装配质量,设计时只做大0.06mm(与装钉类型,材料厚度无关,但对需要进行特质特性要求的产品应根据实际情况而定,如装钉前需进行表面阳极氧化处处理的装钉底孔可以再做大0.02~0.03mm,但一般也为不表面处理进行再做大处理).7.9.3 有特质特性要求产品展开尺寸调整1)需要进行电镀类产品:原料为单光料(光泊)的产品一般需要电镀处理在设计时应根据客户对镀层厚度的要求适当的做小外形尺寸,做大孔尺寸(此时应根据公差的大小与镀层的厚度对尺寸进行相应调整,且仅进行一次调整),使产品电镀之后,能满足图纸的公差要求.关于需电镀产品镀前尺寸处理(对客户来图公差处理):图纸圆孔(及方孔)Φ±0.1的,做大0.06mm;图纸圆孔(及方孔)Φ±0.05的,做大0.04mm;图纸圆孔(及方孔)Φ±0.1以上的,做大0.1mm;特别是脚仔,图纸标注公差为±0.1的,做小0.06mm,角仔公差±0.1以上的,做小0.1mm.2)需要进行表面阳极氧化类产品,将产品上的孔做大0.02mm(在孔一般放大之后再做大),其余尺寸(如外形尺寸)不需要进行特别的调整.3)需要进行喷油喷粉的产品,在对产品展开图不进行一般调整,只需将孔做大2倍的最大喷层厚度,将其他有影响的外形尺寸用2倍的最大喷层厚度进行调整(喷后尺寸变大的做小,喷后尺寸变小的做大.(注:素材和资料部分来自网络,供参考。
折弯系数表一、目的
为了统一所有展开尺寸的计算方法,以方便加工。
二、适用范围
所有薄板类和圆钢类的展开
三、展开尺寸的计算方法
1.薄板类的展开尺寸计算方法。
1.2镀锌板、电解板和不锈钢板与冷轧板的系数一样。
1.3铝板与铜板的系数一样,系数是冷轧板相对应料厚和角度的系数再减0.2,如冷轧板δ
2.0折弯90°
的系数是3.4,则铝板或铜板δ2.0折弯90°的系数是3.2,以此类推。
1.4压死边的展开尺寸公式L=A+B-0.5δ(如图2)
1.5压台阶的展开尺寸公式L=A +0.3δ(如图3)
2.
3.
4.以上系数表适合于折弯内圆角≤δ或φ,>δ或φ则按中性层计展开尺寸。
展开尺寸计算方式
1.确定展开物体:首先需要确定要展开的物体,可以是一个平面图形,也可以是一个实体物体。
2.制定展开规则:根据物体的形状和结构,制定展开规则,即确定展
开时哪些部分需要裁剪,哪些部分需要连接,如何进行拉伸和转换等操作。
3.进行裁剪和连接:根据制定的展开规则,进行裁剪和连接操作,将
物体的各个部分展开到二维平面上,形成一个平面图形。
4.进行拉伸和转换:如果展开物体的一些部分需要进行拉伸和转换,
那么需要根据具体要求进行相应的操作。
拉伸可以通过对图形的一些边进
行拉伸,而转换可以通过旋转、翻转、倾斜等方式进行。
5.进行尺寸测量:展开后的平面图形上可以进行尺寸测量,包括长度、宽度、面积等等。
可以使用测量工具如尺子、量角器等进行测量,也可以
通过数学计算方法来确定尺寸。
展开尺寸计算的应用非常广泛。
在工程设计中,可以通过展开尺寸计
算来确定金属板材的尺寸,以便进行切割和加工。
在纺织品制作中,可以
通过展开尺寸计算来确定布料的尺寸,以便进行裁剪和缝制。
在皮革加工中,可以通过展开尺寸计算来确定皮革的尺寸,以便进行制作。
在造纸工
业中,可以通过展开尺寸计算来确定纸张的尺寸,以便进行裁剪和印刷。
总之,展开尺寸计算是一种通过裁剪、拉伸、转换等操作,将复杂的
物体展开到二维平面上,并通过测量平面图形的尺寸来计算物体的展开尺
寸的方法。
这种计算方法在工程设计、纺织品制作、皮革加工、造纸工业
等领域都有重要的应用价值。
u型零件展开尺寸的计算法
U型零件展开尺寸的计算法是一种用于确定U型零件展开尺寸的计算方法。
其基本原理是通过计算U型零件各部分的长度和角度,然后将其展开成一个平面图形,最终确定展开尺寸。
具体计算方法如下:
1.测量U型零件各部分的长度:首先需要测量U型零件的上、下两条边的长度,以及两条边之间连接的弧长长度。
2.测量U型零件的角度:需要测量U型零件两个相邻的弧段之间的夹角,以及上边和下边之间的夹角。
3.将U型零件展开成平面图形:根据测量到的长度和角度,将U 型零件展开成一个平面图形。
4.计算U型零件展开尺寸:根据展开后的平面图形,计算其长、宽以及各部分的长度,从而确定U型零件的展开尺寸。
总的来说,U型零件展开尺寸的计算法需要准确测量U型零件的长度和角度,并将其展开成一个平面图形,才能最终确定展开尺寸。
这些计算需要精确和仔细地进行,以确保U型零件的展开尺寸符合实际需求。
- 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