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巧用拟人手法,将废池、乔木人格化,连“废 池乔木”都“犹厌言兵”,不难让人想到“木犹如此, 人何以堪。”有知有情的人民对这战争的痛恨与诅咒, 自然千百倍于“废池乔木”。 明手法
这样写,深刻地反映了人民对侵略战争的极端痛恨。 析效果、点情感
深入分析
渐黄昏,清角吹寒,都在空城。
“渐”字表明诗人伫立时间之久。 哪两字运用极妙?请简要赏析。
(3)写作的缘由(感慨今昔)
(4)其他词人的评价(以为有《黍离》 之悲也)
黍离之悲 周人缅怀故都之作,后借指故国残破的悲思
《王风·黍离》 彼黍离离,彼稷之苗。行迈靡靡,中心摇摇。 知我者,谓我心忧;不知我者,谓我何求。 悠悠苍天,此何人哉? 彼黍离离,彼稷之穗。行迈靡靡,中心如醉。 知我者,谓我心忧;不知我者,谓我何求。 悠悠苍天,此何人哉? 彼黍离离,彼稷之实。行迈靡靡,中心如噎。 知我者,谓我心忧;不知我者,谓我何求。 悠悠苍天,此何人哉?
1. 自胡马窥江去后,废池乔木,犹 厌言兵。
2. 渐黄昏,清角吹寒,都在空城。 3. 二十四桥仍在,波心荡冷月无声。 4. 念桥边红药,年年知为谁生?
深入分析
自胡马窥江去后,废池乔木,犹厌言兵。 赏析诗句妙处。
“自胡马窥江去后”交代“荠麦青青”景象由战 火所致。以至于连园林荒废、草木荒芜之景都似在倾 诉厌战之情。 描图景
“竹西佳处” “春风十里” 繁华
热闹 “青楼梦好”
“荠麦青青”
“废池乔木”
破败 荒凉
“清角吹寒”
昔盛 今衰 的感 伤
对比鲜明,虚实相生,化用诗句,情景交融。
虚实结合 对比 夸张 用典
扬州慢 姜夔
淮左名都,竹西佳处,解鞍少驻初程。 过春风十里,尽荠麦青青。自胡马窥江 去后,废池乔木,犹厌言兵。渐黄昏, 清角吹寒,都在空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