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大学生在国防建设上的作用

大学生在国防建设上的作用

.

一、 对高校学生进行国防教育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1.1对大学生进行国防教育是加强国防后备力量建设的一项重要措施

综观当今世界,一方面,国际形势总体趋向缓和,和平与发展尽管是时代的主题,但近年来,国际形势发生了重大的变化,世界多级化趋势在曲折中发展,单级与多级的矛盾、称霸与反称霸的斗争将成为相当长的一个时期内国际斗争的焦点。同时由于经济全球化趋势不断加快,在推动生产力发展的同时也大大的加剧了世界的发展不平衡的矛盾,而一个发展很不平衡的世界是不可能长期安宁的。另一方面,以高科技为标志的国际军事竞争愈演愈烈,以信息化军事建设为显著特征的新军事变革如火如荼,全球化军事战略调整深入进行,世界军事力量对比出现严重失衡,一些国家和地区的领土、民族和宗教矛盾激化。由此导致的局部战争、武装冲突此起彼伏,恐怖主义危害加剧。

未来战争是高度现在化的军事技术和武器装备的角逐,但归根到底,人是战争胜负的决定性因素,高科技战争需要大批既有报国之志又有专业技能的国防后备人才。国家依据战略格局的变化、军事领域里的深刻变革、我国新的社会环境及其给我军建设和事业带来的机遇和挑战,始终把我国国防后备力量放在十分突出的位置并给予高度的重视。大学生是国防后备力量的高层次人才,其数量、质量、结构在后备力量中居于重要的地位,进行国防教育可以培养大学生的大国防观念,帮助大学生在和平环境中继承中华民族的尚武精神,保持居安思危的清醒头脑,学习和掌握一定的军事知识和技能,使大学生成为一支真正国防后备力量的生力军。

1.2大学生进行国防教育是高校教育,特别是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国家昌盛、民族兴旺的需要。

国际范围内的竞争日趋激烈,焦点是民族素质的竞争,即高素质人才的竞争。当代大学生是国家建设者和接班人,他们不仅要有良好的专业知识和技能,更要有全面的综合素质,包括一些军事科技知识与技术,组织管理知识和才能等,以适应高新技术的发展和国防建设现代化的需要,高校作为人才的培养基地,在全面推进素质教育中开展国防教育更具有特殊意义。

实施素质教育就是培养学生良好的思想道德素质、宽厚的科学文化知识和创新能力,健康的体魄和心理素质,以及正确审美情趣和审美能力。当代青年学生,生机勃勃,充满活力,思想敏锐,勤于思考,是祖国的未来和希望。但是长期的和平环境使他们的国防观念淡薄,优越的生活条件使他们缺乏吃苦耐劳的精神,生活中的一帆风顺和

倍受关爱,使他们对困难和挫折的承受能力降低。学生通过进行国防教育,特别是军训,不仅可以学习到基本的军事知识和技能,还可以学习到人民军队艰苦奋斗,吃苦耐劳,爱国奉献、勇于牺牲,勇敢顽强,坚韧不拔的优良传统。这些都十分有利于学生树立共产主义信念和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发扬爱国主义、集体主义、和革命英雄主义;有利于培养学生爱国献身,无私奉献,积极进取,奋发向上的高尚情操;有利于学生学习高科技知识,增强国防观念,开拓视野,改善知识结构,活跃思维方式;有利于磨练学生的意志品质,培养艰苦奋斗,吃苦耐劳的精神,增强战胜困难的信心和勇气;有利于学生组织性、纪律性的提高和身体素质的增强,从而为将来建设祖国,保卫祖国打下坚实的基础。因此,学生接受国防教育作为一种特殊教育形式,在全面推进素质教方面,具有其它教育形式不可替代的作用。



二、高校国防教育的现状及改进办法

2.1高校国防教育的现状

国防教育既是国家提高全民素质的重要工作,又是国防建设的基础工作,尤其是近几年来,党和政府对大学生的国防教育的力度进一步加大,但高校国防教育现状也令人担忧。例如:有些高校在新生进校时象征性的进行几天军事训练,军训中重要一环――实弹射击(打靶)也会因为场地条件所限等原因而推迟或干脆省略;有些高校未开设相应课时的国防教育理论课程。分析其原因一是缺乏相关专业教师;是外聘教授、专家需要一定课酬等劳务费,由于经费紧张造成此事不了了之;三是根本未将国防教育理论课程纳入教学计划,也就更谈不上进行国防理论知识传授了。

造成如此现状,究其原因主要是我国高校国防教育还未完全形成体系。

2.2加强和改进国防教育的具体措施

我国国防教育从开始到现在已初步形成规模,从立法到建立体制,从军事目标,施训模式,经费保障,教育队伍带教学大纲,军事训练和学籍管理等方向,需要进一步的改进,建立相关的评估体系,通过高校教学评估,将国防教育纳入评估体系,举行相关军事教育比武、展评等途径,积极的争取形成一个系统工程,确保国防教育真正落到实处。

以军事理论教育为主要的内容的国防教育能培养和提高大学生国家安全意识、国家主权意识、国家利益意识,既是国防教育的必然要求,也是国家赋予新时期高等教育的任务。目前我国各大高校的国防教育课程是大二开设的军事理论课为主体,同时辅以各种不同类型国防教育讲座和国防活动,组织各种国防协会等等。以及通过创作各种历史

题材的文学作品等一系列的宣传作品以及革命胜地和英雄人物对广大的学生进行教育。这些在很大程度上推动了学生国防教育工作的开展。

2.2.1完善军事理论的主要内容和教学目标,建立和健全军事教学机构,大力推进军事课课程建设。

组织学习好中国国防、军事思想、世界军事、军事高技术等理论,鼓励大学生明确国防动员和武装力量建设的内容与要求,增加依法建设国防的观念;鼓励大学生明确我军的性质、任务和军队建设的指导思想,树立科学的战争关和方法论;鼓励大学生正确分析我国的周边环境,增强国家的安全意识;鼓励大学生明确高技术对现代战争的影响,树立“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观点,激发学习科学技术的热情;鼓励大学生明确科技与战争的关系,树立为国防建设服务的思想。

2.2.2以军事理论为主,以广泛的爱国主义教育活动为辅。

爱国主义教育,爱国主义是国防教育开展的“土壤”,否则国防教育成为无水之源,无本之木。以重大节日、纪念日等为契机,以提高学生思想道德素质为目的是我校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的主体。进行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教育,通过创作各种历史题材的文学作品、影视片和戏剧使蕴含着崇高的民族精神、民族气节和优良道德,这笔丰厚的文化遗产作为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的宝贵资源。

进行中国国情的教育,帮助学生系统地了解我国各方面的历史与现状,了解我国现代化建设的目标、步骤和宏伟前景,增强使命感和社会责任感。组织学生社会实践团队,或深入企业基层,或远行到西部农村,以经济、文化、环境等多方面作为切入点开展理论宣传、挂职锻炼、法制宣传等形式多样的社会实践活动,既培养大学生服务社会的意识又帮助学生了解中国国情。

2.2.3深化和提高了思想认识,使高等院校加强对学生军训工作的组织领导,增强做好学生军训工作的使命感和责任感。在高等学校和高级中学开展学生军训,是为国防的军队建设培养造就大批高素质后备兵的重要措施。高等学校和高级中学要把学生军训工作列入议事日程统筹安排,要加强军事教师队伍和军事教育学科建设,改进军事教学手段;完善军事训练与教学设施,提高军训质量。健全工作机构,明确学生军训工作职责和任务;科学制定规划,有计划的抓好学生军训普及工作。

2.2.4强化教学业务培训,加强普通高等学校军事教师队伍建设

建设一支政治强、业务精、素质高的专兼结合的军事教师队伍,是搞好军事理论课教学和军事技能训练的重要保证。建立高等学校军事教师学习培训制度,开辟军事教师

选拔、培养新途径。培养一批专职和兼职军事教师,尽快解决高等学校军事教师不足;择优选配好军事教师,抓好培养、管理的考核工作,逐步建立一支水平较高、数量上能满足教学要求的军事教师队伍

2.2.5落实保障措施,确保学生军训工作顺利开展;严格训练,严格要求,保证工作高质量、高标准完成。

各级政府及教育行政部门和军事部门要重视学生军训基地建设,充分利用部队训练机构和民兵训练基地保障学生军事技能的训练。并筹集资金,加大投入,对现有的训练基地进行改建,完善配套设施,增大承训容量,提高保障能力,尽快建成一批设施配套、保障功能齐全的学生军训基地。不仅如此,在训练中,坚持贯彻从严、从难、从实战需要出发的训练原则,要求每个学生做到言行举止军人化,内务卫生标准化,操作训练规范化,教育秩序正常化,每日生活制度化。

国防教育是一种全民教育,对作为未来祖国栋梁的在校大学生来说更是一门必修课。而国防教育工作的好坏也与学生工作有着密切关系,我们应大力促进国防教育工作的开展,使其对学生工作起到一个积极促进作用,为国家和人民培养出更多的栋梁之材。为正确引导学生的行为,保证高校局面的稳定,促进高校长足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