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瘀散治疗轻中度溃疡性结肠炎84例
- 格式:pdf
- 大小:218.98 KB
- 文档页数:3
溃疡性结肠炎中医经典方剂及临床疗效溃疡性结肠炎(UC)是消化内科的常见疑难病。
UC是一种主要累及直肠、结肠黏膜和黏膜下层的慢性非特异性炎症,属于炎症性肠病(IBD)范畴,临床主要表现为腹痛、腹泻、黏液脓血便等[1]。
本病病因尚不十分清楚,病情轻重不等,多呈反复发作的慢性病程,治疗难度大且与结肠癌的发病有一定关系,需引起高度重视。
溃疡性结肠炎属于西医病名,中医古代文献中虽有许多与之相类似的描述,但仍没有与之完全对等的病名。
根据其腹痛、腹泻、黏液脓血便等临床表现,历代医家多将其归属于中医“泄泻”“肠澼”“痢疾”“肠风”“脏毒”等范畴[2]。
UC在西方国家相当常见,欧洲和北美发病率较高,在亚洲发病率相对较低。
近年来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饮食结构、生活习惯的改变、环境的变化以及诊断技术的不断进步,我国UC的发病率逐年增高[3]。
目前西医尚未发现特效性治疗方法,故中医药治疗显示了广阔的前景与优势。
大量临床研究显示,中医药治疗溃疡性结肠炎疗效确切,能有效维持缓解,预防复发,且副作用小。
目前临床常用经典方剂及临床疗效如下。
1以涩肠补肾固脱为主溃疡性结肠炎主要以腹痛、腹泻、黏液脓血便为主,故临床治疗中应用涩肠补肾固脱之法可明显缓解症状。
1.1以“乌梅丸”为代表方剂贾宁[4]应用乌梅汤治疗溃疡性结肠炎40例,总有效率为97.5%。
马奎军[5]应用乌梅丸加减方治疗慢性寒热错杂型溃疡性结肠炎30例,发现该方可明显减少腹痛、腹泻、粘液脓血便等主要症状。
乌梅丸出自《伤寒论?辨厥阴病脉证并治》第338条:“蛔厥者,乌梅丸主之。
又主久利。
”乌梅丸具有抗炎、调节免疫、保护肠黏膜等功能[6],故具有良好改善症状的效果。
1.2以“桃花汤”为代表方剂邱复亮[7]应用桃花汤合参苓白术散加减治疗溃疡性结肠炎60例,总有效率为91.67%。
雒福东[8]等应用参苓白术散桃花汤合保留灌肠治疗溃疡性结肠炎68例,总有效率为91.4%。
桃花汤源于《伤寒论?辨少阴病脉证并治》第306条:“少阴病,下利便脓血者,桃花汤主之。
[11] 李云霞,高春华,沙明.中药羌活化学成分及药理作用研究进展[J].辽宁中医学院学报,2004,6(1):22.[12] 姜雪,史磊.丹参活性成分及药理作用研究进展[J].药学研究,2017,36(3):166.[13] 曾乙凡,陈苏宁.论单味中药治疗高脂血症机理[J].辽宁中医药大学学报,2018,20(4):192.[14] 杨静云,赖永勤,李宇兴,等.山楂、泽泻、决明子与红曲霉混合发酵制备调血脂中药工艺研究[J].中草药,2016,47(12):2100.[15] 夏亦嗣,张念慈,陈可冀.红曲米及其临床调脂应用的发展[J].中国中西医结合杂志,2018,38(4):504.[16] 王辰,王建安.内科学[M].3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5:219.[17] 苏亚秦.温阳利水煎治疗充血性心力衰竭30例[J].陕西中医,1994,15(3):98.[18] 任得志,张军茹,张笑峥,等.温阳利水煎对慢性心力衰竭心肌重构钙调磷酸酶信号通道的影响[J].陕西中医,2015,36(1):125.[19] 谢华宁,高安.温阳利水煎治疗慢性心力衰竭的疗效分析[J].中西医结合心脑血管病杂志,2017,15(2):194.第一作者:艾颖娜(1983—),女,医学硕士,主治医师,从事中西医结合防治心血管疾病的临床研究。
通讯作者:高安,医学博士,副主任医师。
nsmoon@修回日期:2018-12-04编辑:傅如海溃疡性结肠炎(UC)是结直肠黏膜及黏膜下层连续性、倒灌性、非特异的慢性炎症性疾病,以腹泻、黏液脓血便或血性腹泻伴腹痛、里急后重为临床主要表现,或伴有不同程度的全身症状。
本病的发病多与遗传因素、环境因素、免疫因素及微生物影响有关。
由于生活水平的日益提升,我国UC发病率也在逐年升高。
[1]UC常反复发作,存在着癌变的威胁,目前尚无根治的方法。
多项研究发现UC患者的血栓栓塞风险较常人明显升高,关于UC患者血液高凝状态的研究已被多方关注。
中西医结合治疗溃疡性结肠炎疗效观察崔昌日发布时间:2021-08-26T23:58:36.517Z 来源:《中国科技人才》2021年第13期作者:崔昌日[导读] 目的:观察中西医结合治疗溃疡性结肠炎的临床疗效。
方法:72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6例,两组均用康复新液保留灌肠及美沙拉嗪肠溶片治疗,观察组加用中药治疗。
黑龙江省胜利农场医院黑龙江双鸭山 156324摘要:目的:观察中西医结合治疗溃疡性结肠炎的临床疗效。
方法:72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6例,两组均用康复新液保留灌肠及美沙拉嗪肠溶片治疗,观察组加用中药治疗。
结果:总有效率观察组高于对照组(P<0.05)。
观察组大便性状恢复正常时间、肠道黏膜水肿减轻时间、溃疡痊愈时间均短于对照组(P<0.05)。
不良反应发生率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0.05)。
结论:中西医结合治疗溃疡性结肠炎安全有效。
关键词:溃疡性结肠炎;中西医结合溃疡性结肠炎是一种慢性、非特异性、炎症性疾病,与克罗恩病同属炎症性肠病的范畴。
病变多累及结肠、直肠黏膜和黏膜下层,临床以腹痛、腹泻、黏液脓血便为主症,中医属于“久痢”“肠澼”等范畴。
我国流行病学资料显示,溃疡性结肠炎的发病高峰年龄为20~49岁,未见明显性别差异,我国目前溃疡性结肠炎患病率为11.6/10万,且患病率与发病率逐年升高,成为消化系统领域难治性慢性疾病之一。
近年来,中西医均对溃疡性结肠炎的病因、发病机制、治疗等方面展开深入研究,现对其进展做一综述。
1、资料方法1.1、资料共72例,均为2018年4月至2020年4月在我院就诊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6例。
对照组男14例,女32例;年龄31~77岁,平均(45.18±6.17)岁;病程40~150个月,平均(91.22±41.73)个月。
观察组男16例,女20例;年龄32~75岁,平均(44.99±5.72)岁;病程38~140个月,平均(89.45±38.87)个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