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二历史第一次世界大战后的资本主义世界1
- 格式:doc
- 大小:62.50 KB
- 文档页数:6
高二历史第一次世界大战后的资本主义世界(一)一周强化一、一周知识概述(一)、“”的建立巴黎和会华盛顿会议(二)、大危机(三)、富兰克林·罗斯福二、学习方法指导(一)、《“凡尔赛——华盛顿体系”的建立》一节的的知识要点很多,注意从整体上进行概括和认知,如可以围绕以下议题进行学习:(1)、“一战”后的国际新秩序是什么?它是怎样形成的?有那些作用和影响?(2)、“一战”后的国际新秩序中存在着哪几类重要矛盾?举例加以说明,并以此证明这一新秩序不可能持久存在的结论。
(二)、学习《1929—1933年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危机》的内容,必须加强对下列知识的认识和理解:(1)、1929—1933年的经济危机的特点及其影响。
(2)、罗斯福新政“新”在用国家干预经济的办法来消除危机,它纵然有效,但不能从根本上遏制危机。
对它的评价应当运用一分为二的方法进行全面的把握,既不能过分赞誉,也不能过分贬低。
三、重点难点知识讲解(一)、如何正确认识和评价“凡尔赛体系”第一,体系的构成:凡尔赛和约签订后,协约国又相继同奥、保、匈、土签订了和约。
《凡尔赛和约》连同这些和约构成了对战败国领土及其殖民地再分割的体系。
第二,体系的内容:①改变了欧洲政治格局。
重划德国的疆界(见“对德和约”)。
奥匈帝国解体:奥匈分立;奥把南部一些领土割给意大利;捷克斯洛伐克、南斯拉夫建立;奥匈另一部分土地归还波兰。
②改变了中东政治格局。
土耳其丧失了更多的领土和属地,在欧洲仅保有伊斯坦布尔及其附近的地区,在亚洲只有小亚细亚,成为单一的民族国家。
③重新瓜分殖民地。
德国的海外殖民地,土耳其的属地,由战胜国以“委任统治”的形式加以瓜分。
总之,该体系在惩办战败国,宰割奴役弱小民族的基础上,确立了帝国主义在欧洲、中东和非洲统治的新秩序。
第三,维系该体系的国际机构是英法控制的国际联盟。
第四,该体系隐含的矛盾:①和约的掠夺性使战胜国与战败国矛盾加深;②分赃不匀,使战胜国间的矛盾不能消除,反而加深;③“委任统治”没有改变原殖民地性质,使殖民地半殖民地人民与帝国主义之间的矛盾激化,战后无产阶级革命和民族解放运动有力冲击着凡尔赛体系的基础。
第二章第一次世界大战后的资本主义世界(1919—1939年)§ 1 “凡尔赛—华盛顿体系”的建立一、巴黎和会的召开(1919年初)1、和会性质:第一次世界大战战胜国对战败国媾和的会议2、召开地点:法国巴黎附近的凡尔赛宫3、操纵者:美、英、法三国政府的首脑4、大国意图①美国总统威尔逊带着“十四点原则”参加会议,企图攫取战后世界的领导权。
②英国希望保持海上绝对优势,竭力主张削弱德国的海军,剥夺它的海外殖民地,要求德国支付战争赔款;为了防止法国势力过分膨胀,又不主张过分削弱德国。
(实际是“势力均衡”政策)③法国力求最大限度地削弱德国,重建法国在欧洲大陆的霸权;要求收回阿尔萨斯和洛林,索取尽可能多的战争赔款。
④意大利希望落扩大领土。
⑤日本企图使它战时从德国手中夺取的太平洋岛屿和在中国山东的权益合法化。
6、和会内容:《凡尔赛和约》的签订和凡尔赛体系的建立①巴黎和会的中心问题:是对德和约问题②《凡尔赛和约》的主要内容:第一,领土问题:重新划分德国的疆界。
阿尔萨斯和洛林归还法国;萨尔煤矿区由国际联盟代管15年,然后由公民投票决定其归属;莱茵河西岸的德国领土由协约国军队占领15年,东岸50千米以内德国不得设防;德国承认奥地利独立,不得同它合并;承认波兰独立,把原属波兰的领土基本上归还波兰。
第二,殖民地问题:德国的海外殖民地被战胜国瓜分。
其中,非洲和中东部分归英、法等国;太平洋上的岛屿大多被日本占有;和会把德国原在中国山东攫取的一切特权让给日本。
第三,军事问题:德国要接受严格的限制。
德国废除普遍义务兵役制;陆军不得超过10万人;海军只能保留一些轻型水面舰艇,不得拥有主力舰和潜水艇;不准拥有空军。
第四,赔款问题:德国须对协约国支付大量赔款。
④凡尔赛体系的建立:对德和约签订后,协约国又相继同奥地利、保加利亚、匈牙利和土耳其签订了和约。
《凡尔赛和约》连同这些条约构成了所谓的“凡尔赛体系”,建立了资本主义世界战后的新秩序。
高二历史说课稿《第一次世界大战后的资本主义世界》一、教材分析1、教材的地位:本章《第一次世界大战后的资本主义世界》包容世界格局、资本主义相对稳定时期、经济大危机、法西斯的对外侵略扩张等四个方面。
本节教材为第二节,涉及英法意美日五个主要资本主义国家20年代政治、经济、外交,由此反映资本主义相对稳定时期的具体表现,并体现资本主义各国政治、经济发展的不平衡及资本主义固有矛盾并未消失,发展中潜伏着危机,稳定中隐藏着矛盾,预示着将出现新的经济危机和国际关系的变化。
因此是本章教材的中心环节部分。
2、教学目的:①通过教学使学生掌握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的政治、经济、外交的基本表现。
②培养学生比较分析能力,把握各国历史发展的突出特点;运用辩证观点分析经济实力与政治变动、对外关系的联系。
③认识民族独立斗争的正义性、进步性和历史必然性;认识日本帝国主义对华侵略的罪行,激发学生振兴中华的情感。
总之,让学生在认知、能力、情感、态度等方面的素质得到提高。
3、教学的重难点:时间飞逝,转眼间一学期的教学工作已接近尾声,为了更好地做好今后的工作,总结经验、吸取教训,现将本年度个人工作总结报告如下:依据市教育局2020年出台的《青岛市初中毕业生体育与健康课程学业考试改革方案》,从市内四区和崂山区的2020级初一新生开始,中考体育仍然采取过程管理考核与升学体育考试相结合的办法。
其中升学体育考试依据《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要求,确定每个考生必考1项,选考2项,共计3项,每项满分为5分。
3项考试须在半日内一次性完成。
必考项目为男生1000米跑、女生800米跑,满分5分;选考项目满分10分,第一类:坐位体前屈、掷实心球、仰卧起坐(女)、引体向上(男)、握力体重指数、50米跑、立定跳远、跳绳;第二类:篮球运球、足球运球、排球垫球。
①重点:资本主义相对稳定时期的特征、美与日等国经济发展及对外关系;②难点:英国自治领的分离运动、意大利法西斯上台。
高一的学生思维活跃,有一定独立思考能力,但是历史知识的储备并不充分,针对这种情况,我采用的教学方法为探究式教法,包括:提问法、讨论法、材料引导法、多媒体演示法等,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积极性和参与性,提高学生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
1.德国纳粹党上台的原因:(1)现实原因:严重的经济危机造成德国阶级矛盾尖锐,社会动荡不安,魏玛政府无力挽救危局,统治阶级倾向于建立一个独裁政权,强化统治秩序。
(2)历史原因:德国具有浓厚的封建残余,缺乏民主传统,德国资产阶级民主派的力量不够强大,魏玛共和国民主法制不健全,面对经济危机软弱无力。
(3)外因:凡尔赛和约对德国的制裁激发了德国的民族复仇情绪,加上纳粹党欺骗性的宣传和蛊惑人心的说教,使得纳粹党获得广泛支持。
(4)希特勒加紧和资本家勾结,得到支持。
2.30年代民族解放运动的特点:20世纪30年代世界的主要危险是法西斯势力的侵略扩张,所以,反对法西斯侵略,保卫民主和平,成为世界人民的首要任务,建立反法西斯的民族革命统一战线是30年代反法西斯民族解放运动的新特点。
3.英法执行绥靖政策的原因:(1)英法的经济和军事地位因一战而大大削弱。
(2)英国国内政治状况复杂,一部分人因凡尔赛条约制裁德国而有负罪感。
(3)一战显示了现代化战争的残酷性,兴起了不惜代价避免战争的和平主义思潮。
(4)英法资产阶级对社会主义苏联的本能仇恨,对弱小国家固有的蔑视。
(5)希特勒制造了一种只有共产国际和苏联才是德国敌人的假象。
4.两次世界大战之间国际关系方面存在的基本矛盾、表现、变化及其结果:(1)基本矛盾及其表现:〖1〗社会主义国家与帝国主义国家之间的矛盾,如协约国对苏俄的武装干涉和封锁。
〖2〗帝国主义战胜国之间的矛盾,如英法美在巴黎和会上的争斗、美日在远东太平洋地区的争夺、美英日的海军军备竞赛。
〖3〗战胜国与战败国之间的矛盾,如巴黎和会上对战败国领土、殖民地的宰割以及索取赔款。
〖4〗殖民地和半殖民地与帝国主义宗主国之间的矛盾,如亚非民族解放运动的高涨。
〖5〗30年代反法西斯势力与法西斯势力之间的矛盾,如埃塞俄比亚、西班牙、中国等反法西斯的武装斗争。
(2)主要矛盾的变化及其结果:〖1〗战后初期,国际关系的主要矛盾是帝国主义战胜国之间的矛盾。
第二章第一次世界大战后的资本主义世界本章概述1919~1939年,处于两次世界大战之间。
资本主义世界进入了以新的国际关系格局形成和相对稳定局面为主要特征的新时期。
在这20年间,资本主义世界经历了从战争—和平—危机—战争的演变过程,和平仅仅只是两次世界大战之间的短暂休整。
这一时期的历史具体可分为三个发展阶段:战后初期的秩序重建、20年代的相对稳定、30年代的动荡分化。
1918年11月战争结束到1929年底,资本主义各国的革命运动基本停止,是战后资本主义世界秩序重建阶段。
在一战和十月革命的影响下,资本主义世界发生了很大变化:首先,十月革命的胜利打破了资本主义一统天下的局面;其次,无产阶级革命风暴席卷了整个资本主义世界。
第三,帝国主义殖民体系开始动摇。
第四,一战改变了帝国主义国家之间的力量对比和欧亚的政治版图。
在这种形势下,帝国主义战胜国为重新瓜分世界,建立新的国际秩序,先后召开了巴黎和会和华盛顿会议,调整了它们在欧洲和亚洲太平洋地区的关系,形成了“凡尔赛—华盛顿体系”。
20年代初,又通过道威斯计划、洛迦诺公约等步骤对其中的凡尔赛体系进行了两次较大的调整,从而保证了资本主义世界的和平与稳定。
1924~1929年,资本主义世界暂时摆脱战后混乱状态,进入相对稳定阶段。
经济上,各国经济相继恢复,接近或超过战前水平;政治上,欧洲无产阶级革命进入低潮,资产阶级统治得以巩固;国际关系上,经济竞争和谈判对话取代武力对抗,资本主义世界同社会主义苏联之间形成和平共处局面。
总的看来,经济发展、政治稳定、外交调整是20年代资本主义世界的基本特征。
但各国发展不平衡,实现稳定的形式、道路不完全一样,资本主义固有矛盾并未消失,发展中潜伏着新的危机因素。
如在德国赔款问题和欧洲安全问题上,战胜国之间、战胜国与战败国之间充满着矛盾和斗争。
30年代是动荡分化阶段,是再次走向战争的十年。
伴随着20年代的经济发展,资本主义世界的基本矛盾不断加剧,终于在1929年爆发了空前严重的经济危机和政治危机,各国政局动荡,资产阶级统治又一次处于风雨飘摇之中。
●备课资料攀枝花市三中郭光恒老师为了提高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在本课采用兴趣教学法,排演了一个小品,其操作过程如下:旁白:第一次世界大战改变了帝国主义列强之间的力量对比关系。
1919年1月,战胜国协约国集团在巴黎召开和会,讨论如何处理战后问题。
这实际上是一次分赃会议,也就是说,帝国主义瓜分世界的角逐由战争转移到了会议桌上。
英、法、美、意、日五大强国主持会议,实际最后决定权操纵在和会“三巨头”手中。
如何处理战后问题,协约国列强各有自己的打算:法国总理克里孟梭:我的外号叫“老虎”,哈哈!我是伟大的胜利者,我要复仇,我要将德国瓜分、肢解,让这个战争恶魔永无抬头之日。
我要称此机会成为欧洲的霸主。
因为我拥有世界上最强大的陆军。
哎,可惜的是,大战蹂躏了我国工业发达的北部地区,又欠美、英的大笔战债,这又让我有些英雄气短。
管他呢,走着瞧吧。
英国首相劳合·乔治:我国的传统策略是让欧洲强国相互牵制,所以反对过分削弱德国。
我最不愿看到的就是:在打败德国这个死敌后,又冒出法国这个新对手;我必须要保住我国海上霸主地位,更要抵制美国称霸世界的野心。
我手中的王牌是我们拥有举世无双的海军和殖民地。
只可惜,大战使我国经济遭到重大创伤,国际金融垄断地位也开始丧失。
哎,难啊!美国总统威尔逊:我们也没有什么别的要求,能称霸世界就行了,哈哈。
大战使我国一跃而成世界经济巨人。
我要说:“谁以资本供给全世界,谁就应当管理它。
”不过,我也有难处啊,那就是我们在争霸斗争中最具关键作用的军事实力方面还不能同英法相抗衡。
(作思考状)为了更好的实现美国的目标,我应该提出一个让世人都能接受的口号,干脆就叫“公正和平”吧!在这一基础上,建立一个维护世界和平的机构。
哈哈,用它作掩护,削弱竞争对手就易如反掌了。
日本代表:我现在只关心在中国和太平洋地区的扩张,其他的以后再说吧!意大利代表:我只想说,我们要成为地中海的霸主。
中国代表:我国作为战胜国之一,我们要求取消帝国主义国家在中国的一切特权,归还在大战时被日本夺去的德国在山东占有的一切权利。
第二章第一次世界大战后的资本主义世界第一节“凡尔赛-华盛顿体系”的成立1.巴黎和会的召开──凡尔赛体系的形成。
(1)概况:时间:_______年初~1919年____月______日地址:__________ 参加国:__________操纵者:英国________________、美国__________、法国____________(2)大国用意:美国: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英国: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法国: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凡尔赛体系的形成①巴黎和会上协约国前后同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签定了一系列和约,这些和约组成了所谓的“_________体系”。
②对______和约即是凡尔赛和约,其主要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主要内容有:领土方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殖民地方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军备方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赔款方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凡尔赛体系的影响①对战败国德国进行了重办和限制,成立起帝国主义从头瓜分世界的分赃体系。
第二章第一次世界大战后的资本主义世界第一节“凡尔赛—华盛顿体系”的建立一、“凡尔赛——华盛顿体系”的建立背景:a.处置战败国。
b.联合反苏。
c.重新瓜分世界,建立新的国际秩序。
1.巴黎和会召开(1) 时间:1919 年初。
(2) 地点:巴黎近郊凡尔赛宫。
(3) 内容:“一战”战胜国与战败国媾和的会议。
(4) 中心议题:对德和约。
(5) 各大国参加和会的目的操纵国:美、英、法、意、日;操纵者:“四巨头”——美国总统威尔逊、法国总理克里孟梭、英国首相劳合?乔治,意大利首相奥兰多(因为巴黎和会为满足意大利的领土要求而回国)。
①美国:总统威尔逊提出“十四点原则”,为美攫取战后世界的领导权做准备。
②英国:要求削弱德国海军,剥夺德国的殖民地,要求德支付战争赔款,为防止法国势力过大,又不主张过多的削弱德国。
③法国:要求最大限度地削弱德国,重建法国在欧洲大陆的霸权。
除收回阿尔萨斯、洛林外,要求索取尽可能多的战争赔款。
④意大利:希望扩大领土。
⑤日本:企图把战争中取得的利益合法化,即占有德国在太平洋上的诸群岛以及在中国山东的权利。
二、凡尔赛和约(对德和约)签订(1) 时间:1919 年6 月28 日。
(2) 内容:①重新划分德国的疆界:a •阿尔萨斯、洛林归还法国。
b.萨尔煤矿区由国际联盟代管15年,然后由公民投票决定其归属。
c.莱茵河西岸的德国领土由协约国军队占领15年,东岸50千米内德国不准设防。
d.德国承认奥地利独立,不得同它合并。
e.承认波兰和捷克斯洛伐克的独立,把原属波兰的领土基本上归还波兰。
②德国的海外殖民地被战胜国瓜分,其中非洲和中东部分归英法等国;太平洋上的岛屿大多被日本占有。
③严格限制德国军备:a.废除普遍义务兵役制,陆军不得超过10万人。
b .海军不得拥有主力舰和潜水艇。
c.不得拥有空军。
④德国须对协约国支付大量赔款( 未达成一致协议)。
三、凡尔赛体系(1) 构成:协约国对德和约——《凡尔赛和约》连同协约国同奥地利、保加利亚、匈牙利、土耳其签订的和约,构成“凡尔赛体系”。
单元二第一次世界大战后的资本主义世界知识体系阶段特征本单元讲述了从1919年巴黎和会起至1939年止战后资本主义世界的状况,可以把它分为两个阶段:一是从1919年到1929年这十年,是战后资本主义国家调整矛盾冲突,重新构建国际新秩序的时期,也是资本主义世界的“相对稳定”时期。
二是从1929年起至二战爆发,“大危机使世界走向战争”成为二战前十年的基本特点。
在三十年代大危机影响下,德、日走上法西斯道路,逐步形成欧、亚战争策源地;英、法、美等国凭借经济实力和相对完善的资本主义制度,渡过了危机,巩固了资产阶级民主政治。
由于各国制度上的差异,各国走上了不同的发展道路。
德、意、日法西斯结成三国轴心,疯狂扩张。
英、法、美等国推行绥靖政策,企图保住根本利益。
中国、埃塞俄比亚、西班牙等国反法西斯的斗争未能有效地遏止法西斯的进攻。
法西斯发动的局部战争逐步演变为世界大战。
重点难点1.凡尔赛──华盛顿体系凡尔赛体系是在英法占主导地位、惩治以德国为首的战败国、宰割弱小民族的基础上确立的帝国主义在欧洲、中东和非洲统治的新秩序。
华盛顿体系则是在美国占主导地位、宰割中国抑制日本的基础上确定的帝国主义在东亚和太平洋地区的统治秩序,是凡尔赛体系的补充和完善。
(1)凡尔赛──华盛顿体系暂时调整了帝国主义国家在东西方的矛盾,并成立了一个以维护世界和平为宗旨的国际组织──国际联盟;作为维系体系的工具。
凡尔赛──华盛顿体系在一定程度上承认了民族自决的原则,中欧和东欧出现了一批独立国家,英国的殖民地也获得独立。
再加上体系内部的两次大调整(道威斯计划和洛迦诺公约),这一切均为20年代资本主义世界出现的和平发展的局面创造了条件。
(2)这个体系是极不稳固的,它隐含了许多矛盾:对战败国的掠夺,加深了战胜国与战败国的矛盾(如:德国与英法的矛盾);分赃不均,加剧了战胜国之间的矛盾(如:英美矛盾,日美矛盾);牺牲弱小民族利益,深化了殖民地、半殖民地国家与帝国主义国家之间的矛盾(如:列强与中国的矛盾)。
第二章第一次世界大战后的资本主义世界(精选4篇)第二章第一次世界大战后的资本主义世界(精选4篇)第二章第一次世界大战后的资本主义世界篇1第一节“凡尔赛—华盛顿体系”的建立学案【学习目标】(一)知识目标巴黎和会召开的背景;帝国主义国家重新瓜分世界的矛盾;对德《凡尔赛和约》;对奥、保、匈、土和约;凡尔赛体系的内容、影响和隐含的矛盾;国际联盟;华盛顿会议召开的背景;《四国条约》;《五国海军条约》;《九国公约》;华盛顿体系的内容及影响。
(二)能力目标1.通过对帝国主义国家重新瓜分世界的矛盾的学习认识到:巴黎和会是帝国主义战胜国重新分割世界和反苏的国际会议;《凡尔赛和约》是在牺牲弱小民族利益基础上宰割德国的掠夺性条约;《九国公约》名义上尊重中国主权,实质上重新瓜分中国,进而提高透过现象认识事物本质的能力。
2.通过学习凡尔赛—华盛顿体系的建立和实质,培养运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分析、评价历史问题的能力。
【知识点拨】(一)知识引导1.巴黎和会的召开——凡尔赛体系的形成。
(1)时间:1919年1月~1919年6月28日地点:法国巴黎凡尔赛宫参加国:27个战胜国(2)操纵者:英国劳合·乔治、美国威尔逊、法国克里孟梭(3)大国意图:美国:威尔逊提出“十四点和平计划”,企图攫取战后世界领导权;英国:实行“势力均衡”政策,维护庞大的殖民帝国;法国:最大限度削弱德国,重建欧洲大陆霸权,收回阿尔萨斯和洛林。
意大利:扩大领土。
日本:企图使它战时从德国手里夺取的权益合法化。
(4)凡尔赛体系的形成①巴黎和会上协约国先后同德国、奥地利、保加利亚、匈牙利、土耳其签订了一系列和约,这些和约构成了所谓的“凡尔赛体系”。
②凡尔赛和约的主要内容:第一,重新划分德国的疆界。
阿尔萨斯、洛林归还法国;萨尔煤矿区由国联代管xx年,然后由公民投票决定其归属;莱茵河西岸德国领土由协约国军队占领xx年,东岸50千米以内德国不得设防;德国承认奥地利独立;承认波兰独立。
高二历史说课稿《第一次世界大战后的资本主义世界》一、教材分析1、教材的地位:本章《第一次世界大战后的资本主义世界》包容世界格局、资本主义相对稳定时期、经济大危机、法西斯的对外侵略扩张等四个方面。
本节教材为第二节,涉及英法意美日五个主要资本主义国家20年代政治、经济、外交,由此反映资本主义相对稳定时期的具体表现,并体现资本主义各国政治、经济发展的不平衡及资本主义固有矛盾并未消失,发展中潜伏着危机,稳定中隐藏着矛盾,预示着将出现新的经济危机和国际关系的变化。
因此是本章教材的中心环节部分。
2、教学目的:①通过教学使学生掌握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的政治、经济、外交的基本表现。
②培养学生比较分析能力,把握各国历史发展的突出特点;运用辩证观点分析经济实力与政治变动、对外关系的联系。
③认识民族独立斗争的正义性、进步性和历史必然性;认识日本帝国主义对华侵略的罪行,激发学生振兴中华的情感。
总之,让学生在认知、能力、情感、态度等方面的素质得到提高。
3、教学的重难点:时间飞逝,转眼间一学期的教学工作已接近尾声,为了更好地做好今后的工作,总结经验、吸取教训,现将本年度个人工作总结报告如下:依据市教育局XX年出台的《青岛市初中毕业生体育与健康课程学业考试改革方案》,从市内四区和崂山区的XX级初一新生开始,中考体育仍然采取过程管理考核与升学体育考试相结合的办法。
其中升学体育考试依据《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要求,确定每个考生必考1项,选考2项,共计3项,每项满分为5分。
3项考试须在半日内一次性完成。
必考项目为男生1000米跑、女生800米跑,满分5分;选考项目满分10分,第一类:坐位体前屈、掷实心球、仰卧起坐(女)、引体向上(男)、握力体重指数、50米跑、立定跳远、跳绳;第二类:篮球运球、足球运球、排球垫球。
①重点:资本主义相对稳定时期的特征、美与日等国经济发展及对外关系;②难点:英国自治领的分离运动、意大利法西斯上台。
高一的学生思维活跃,有一定独立思考能力,但是历史知识的储备并不充分,针对这种情况,我采用的教学方法为探究式教法,包括:提问法、讨论法、材料引导法、多媒体演示法等,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积极性和参与性,提高学生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
第二章第一次世界大战后的资本主义世界第一节“凡尔赛—华盛顿体系”的建立学案【学习目标】(一)知识目标巴黎和会召开的背景;帝国主义国家重新瓜分世界的矛盾;对德《凡尔赛和约》;对奥、保、匈、土和约;凡尔赛体系的内容、影响和隐含的矛盾;国际联盟;华盛顿会议召开的背景;《四国条约》;《五国海军条约》;《九国公约》;华盛顿体系的内容及影响。
(二)能力目标1.通过对帝国主义国家重新瓜分世界的矛盾的学习认识到:巴黎和会是帝国主义战胜国重新分割世界和反苏的国际会议;《凡尔赛和约》是在牺牲弱小民族利益基础上宰割德国的掠夺性条约;《九国公约》名义上尊重中国主权,实质上重新瓜分中国,进而提高透过现象认识事物本质的能力。
2.通过学习凡尔赛—华盛顿体系的建立和实质,培养运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分析、评价历史问题的能力。
【知识点拨】(一)知识引导1.巴黎和会的召开——凡尔赛体系的形成。
(1)时间:1919年1月~1919年6月28日地点:法国巴黎凡尔赛宫参加国:27个战胜国(2)操纵者:英国劳合·乔治、美国威尔逊、法国克里孟梭(3)大国意图:美国:威尔逊提出“十四点和平计划”,企图攫取战后世界领导权;英国:实行“势力均衡”政策,维护庞大的殖民帝国;法国:最大限度削弱德国,重建欧洲大陆霸权,收回阿尔萨斯和洛林。
意大利:扩大领土。
日本:企图使它战时从德国手里夺取的权益合法化。
(4)凡尔赛体系的形成①巴黎和会上协约国先后同德国、奥地利、保加利亚、匈牙利、土耳其签订了一系列和约,这些和约构成了所谓的“凡尔赛体系”。
②凡尔赛和约的主要内容:第一,重新划分德国的疆界。
阿尔萨斯、洛林归还法国;萨尔煤矿区由国联代管xx年,然后由公民投票决定其归属;莱茵河西岸德国领土由协约国军队占领xx年,东岸50千米以内德国不得设防;德国承认奥地利独立;承认波兰独立。
第二,德国的海外殖民地被战胜国瓜分。
其中,非洲和中东部分归英法等国,太平洋岛屿被日本占有。
第二章第一次世界大战后的资本主义世界本章概述1919~1939年,处于两次世界大战之间。
资本主义世界进入了以新的国际关系格局形成和相对稳定局面为主要特征的新时期。
在这20年间,资本主义世界经历了从战争—和平—危机—战争的演变过程,和平仅仅只是两次世界大战之间的短暂休整。
这一时期的历史具体可分为三个发展阶段:战后初期的秩序重建、20年代的相对稳定、30年代的动荡分化。
1918年11月战争结束到1929年底,资本主义各国的革命运动基本停止,是战后资本主义世界秩序重建阶段。
在一战和十月革命的影响下,资本主义世界发生了很大变化:首先,十月革命的胜利打破了资本主义一统天下的局面;其次,无产阶级革命风暴席卷了整个资本主义世界。
第三,帝国主义殖民体系开始动摇。
第四,一战改变了帝国主义国家之间的力量对比和欧亚的政治版图。
在这种形势下,帝国主义战胜国为重新瓜分世界,建立新的国际秩序,先后召开了巴黎和会和华盛顿会议,调整了它们在欧洲和亚洲太平洋地区的关系,形成了“凡尔赛—华盛顿体系”。
20年代初,又通过道威斯计划、洛迦诺公约等步骤对其中的凡尔赛体系进行了两次较大的调整,从而保证了资本主义世界的和平与稳定。
1924~1929年,资本主义世界暂时摆脱战后混乱状态,进入相对稳定阶段。
经济上,各国经济相继恢复,接近或超过战前水平;政治上,欧洲无产阶级革命进入低潮,资产阶级统治得以巩固;国际关系上,经济竞争和谈判对话取代武力对抗,资本主义世界同社会主义苏联之间形成和平共处局面。
总的看来,经济发展、政治稳定、外交调整是20年代资本主义世界的基本特征。
但各国发展不平衡,实现稳定的形式、道路不完全一样,资本主义固有矛盾并未消失,发展中潜伏着新的危机因素。
如在德国赔款问题和欧洲安全问题上,战胜国之间、战胜国与战败国之间充满着矛盾和斗争。
30年代是动荡分化阶段,是再次走向战争的十年。
伴随着20年代的经济发展,资本主义世界的基本矛盾不断加剧,终于在1929年爆发了空前严重的经济危机和政治危机,各国政局动荡,资产阶级统治又一次处于风雨飘摇之中。
第二章第一次世界大战后的资本主义世界2.1 “凡尔赛-华盛顿体系”的建立教学目标1.知识要求:了解或掌握巴黎和会的背景以及英、法、美等国参加和会的目的;对德的《凡尔赛和约》以及对奥、保、匈、土和约;凡尔赛体系的形成、影响和矛盾;国际联盟的建立及其实质;华盛顿会议的背景及其《四国条约》、《五国条约》、《九国公约》;华盛顿体系的形成和影响。
2.能力要求:(1)分析威尔逊的“十四点原则”及其目的和本质。
(2)分析凡尔赛-华盛顿体系的构成、作用、影响。
3.情感目标:巴黎和会既是帝国主义战胜国重新分割世界的分赃会议,同时又是帝国主义反苏司令部。
《凡尔赛和约》是在牺牲弱小民族利益的基础上,宰割战败国的掠夺条约。
华盛顿会议在美国居主导,宰割中国,抑制日本的基础上,调整了帝国主义战胜国之间在远东亚太地区,特别是在中国的利益冲突。
帝国主义战后国际关系的新格局包含了各种矛盾的冲突的源泉,是极不稳固的。
这些矛盾的发展必将导致体系的崩溃和新的战争。
课时安排 2课时重点、难点分析1.重点分析:(1)《凡尔赛和约》是重点。
德国是“一战”的主要战败国,对德国的处理是巴黎和会的重要内容。
因为对德国的处理涉及到英国确保其欧洲霸权地位;法国重建其欧洲霸权地位;美国插手欧洲事务。
此外,《凡尔赛和约》是凡尔赛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条约内容不仅体现出巴黎和会分赃的实质,还体现了帝国主义在重新分割世界过程中的勾结与矛盾。
由于对德国的严厉制裁,促使德国最终走上法西斯道路,成为二战爆发的重要原因。
(2)凡尔赛-华盛顿体系是重点。
凡尔赛-华盛顿体系是帝国主义国家之间关系的一次大调整。
它的建立是战后初期战胜国列强实力对比较量的结果,是他们分赃和妥协的产物。
凡尔赛-华盛顿体系暂时确立了帝国主义在西方、远东亚太地区的关系,客观上维护了欧洲形势的相对稳定。
尽管不是和平,但是20年的休战,有利于战后资本主义经济的恢复发展。
但是凡尔赛-华盛顿体系没有改变世界的基本格局——资本主义列强剥削和压迫广大落后国家和地区。
因此,资本主义大国和殖民地、半殖民地人民的矛盾依然存在。
该体系不但没有消除列强间的矛盾,反而因分赃不均,矛盾进一步激化、复杂,从而注定凡尔赛-华盛顿体系必然崩溃的命运。
2.难点分析:如何认识凡尔赛——华盛顿体系的实质是难点。
课堂教学设计师:请大家回忆一下,在20世纪的最初二十年,发生了哪两件重大事件?生:(思考并回答)师:第一次世界大战的根本原因是什么?性质是什么?“一战”和俄国十月革命对世界的影响是什么?(引导学生回顾“一战”的后果)生:(与教师共同回忆并进行分析)师:(概括)通过以上的分析,我们可以得出这样的结论:“一战”和十月革命的胜利,使国际关系的格局发生了新的变化。
首先是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的诞生冲破了资本主义一统天下的局面,使世界处于两种制度并存的状况。
其次资本主义世界各国实力对比发生变化:①以德为首的同盟国集团战败,暂时退出了争霸的行列,并沦为被宰割的对象,这必然形成什么样的矛盾斗争?②作为战胜国,英法实力也遭到削弱,但它们还分别在海军和陆军方面保持优势。
③美日成为“一战”最大的受益者。
美在一战期间共赚380亿美元,黄金储备占世界40%,掌握世界经济霸权,经济实力急剧膨胀。
日在亚洲夺取了新的霸权利益。
战胜国列强在这种新的实力对比基础上展开了新的一轮争夺。
只不过这场争夺从战场转移到谈判桌旁。
它们先后召开了巴黎和会和华盛顿会议,签定一系列条约,从而建立起战后新的国际关系体系——凡尔赛-华盛顿体系(板书:第二章与第一节的课题)一、巴黎和会的召开(1919年1月)1.巴黎和会的召开师: 1919年1月18日,协约国集团在法国巴黎的凡尔赛宫召开了战胜国处置战败国最主要就是德国的巴黎和会。
请大家回忆一下,历史上的同一天,同一地点发生过什么事情?生:(思考并回答)师:无独有偶,48年后的同一天,同一地点,德意志却在等候法国等战胜国的审判和宰割。
一时27个战胜国的代表云集巴黎,中国作为战胜国,北洋军阀政府的代表也赶到了巴黎。
战败国代表来了没有?生:(思考并回答)师:这么多国家,是否都有发言权?生:(回答)师:有权对和会决策的,是由美、英、法、意、日五个大国代表组成的“最高委员会”,但真正起操纵作用的只是英、美、法三个大国。
为什么?生:(思考并回答)师:所以外交的后盾是国家实力。
下面重点看五大国的意图。
(板书)2.五大国的意图。
师:(让学生看图“巴黎和会上的三巨头”)美国谁来了?(学生看图回答)图中间高个子的就是威尔逊。
此人原是大学教授,后来当了校长,又当了总统,人称“百灵鸟”。
他带来了非常漂亮的被称为“世界和平纲领”的“十四点原则”。
(引导学生阅读课本23页阅读与思考材料,教师投影下列问题)师:(引导学生回答问题)A.如何理解第一点中的“公开的和平条约,以公开的方式缔结”?(设问,只要求学生思考,教师补充)在战前和战中,英法有一系列秘密协定,来瓜分世界。
美国要求“公开”,就是要打破英法瓜分世界的企图。
B.第二点中“航行有绝对自由”实际是向谁的什么权提出挑战?目的何在?C.材料中的5、10、11主要涉及的是领土和殖民地问题,威尔逊提出了怎样的主张?D.威尔逊提出的“成立一个普遍性的国际联合组织”是指什么?其真实目的是什么?E.分析威尔逊“十四点原则”的实质。
生:(带着问题阅读材料,进行分析,讨论并回答问题)师:英国谁来了?生:(看图回答)师:威尔逊左手边的就是英国首相劳合·乔治,被称为“狡猾的狐狸”。
这个圆滑而狡黠的政治家,完全代表英国这个老牌帝国主义垄断资产阶级的利益,他最轻视已发生十月革命的俄国。
那么,英国对德国提出什么样的制裁要求?生:(看书回答)师:英为什么在海军、殖民地、赔款三方面提出要求?生:(通过回顾战前两国矛盾焦点,“一战”对英国影响来回答)师:势力均衡的根本目的是什么?(设问,学生思考)就是让欧洲大陆的各国家之间互相牵制,谁也别太强,好让英国控制欧洲大陆。
“一战”前就是由于德国发展太快,不但严重威胁了英国在欧洲的地位,还提出了重新瓜分殖民地的要求,英德矛盾才急剧尖锐。
现在呢,情况变了,德国战败,只要能削弱它,使之既不能与英国抗衡,又能牵制法国,那么恢复英国控制欧洲大陆的局面就可以形成了。
师:法国谁来了?总理克里孟梭。
他已78岁高龄,说话声音沙哑,外号“老虎总理”。
他曾以18次倒阁成功而著称。
克里孟梭是个典型的复仇主义者。
他的野心是重建欧洲大陆霸权。
为此法国要求最大限度地削弱德国,所以必然与谁发生矛盾?生:(回答)师:意大利曾加入同盟国,1915年同英法签定了密约,得到了战后满足其领土要求的承诺,参加到了协约国一边作战。
尽管“一战”中,没打过几场胜仗,但其野心却不小,不仅希望英法实现其承诺,而且含有新的领土要求。
师:日本被称为是“沉默的小伙伴”,为什么?生:(看书回答日本的意图)师:说明日本对欧洲事务不感兴趣。
通过对五大国意图的分析,请同学们思考一个问题:他们之间矛盾的焦点是什么?与会者自己的打算说明什么?生:(启发学生思考并回答)师:就这样,经过半年的争吵,1919年6月28日,在凡尔赛宫举行了对德和约的签字仪式,故称“凡尔赛和约”。
3.《凡尔赛和约》和凡尔赛体系的建立师:大家还记得吗?五年前的6月28日发生了什么事?生:(回答)师:协约国选定这一天举行签字仪式,其用心不言而喻。
师:和约内容多达440条。
其中主要规定分为四个方面。
(结合19页“一战后领土的变化”图讲)关于领土问题,第一,法国收回阿尔萨斯和洛林。
这两块地区原是法国的,那么是怎样落入德国之手的?生:(回顾普法战争的结果并回答)师:第二,萨尔区由国联代管15年,期满后经公民投票表决,决定归属。
萨尔煤矿由法国开采15年。
这个萨尔煤矿,其煤炭蕴藏量相当于法国全国煤炭蕴藏量的40%。
第三,规定莱茵河西岸地区由协约国军队占领15年;东岸50公里以内地区为不设防区。
(指图强调莱茵河非军事区的空间概念)第四,承认奥地利、捷克斯洛伐克、波兰的独立,尤其是大波兰的建立(看图)。
师:关于德国的海外殖民地,被战胜国加以瓜分。
那么德国原在山东的一切特权和胶州湾的租借地让给谁?生:(看书回答)师:而中国是战胜国,这一规定带来什么样的结果?生:(阅读教材18页小字进行了解)师:这大大出于列强们的预料。
这是中国人民给予这个分赃会议的严重打击。
师:关于军备限制。
生:(阅读教材)师:废除普遍义务兵役制,从本质上是什么问题?生:(进行推理判断)师:既然已禁止,为什么还保留10万陆军?生:(思考、回答)师:这10万军队驻扎在哪?教材未提,但条约却告诉我们,10万军队驻扎在东边波罗的海沿岸。
(指图)为什么驻扎在那里?生:(看图分析判断)师:关于赔款问题生:(阅读教材)师:和约使德国丧失欧洲本土上1/8的领土,1/10的人口,还压上巨额赔款。
列宁一针见血的指出:“凡尔赛和约是骇人听闻的掠夺性和约”。
毫无疑问,《凡尔赛和约》极大的伤害了德意志民族的感情。
这为以后希特勒、法西斯复仇主义者提供了肥沃的土壤。
难怪当时就有人说:“这不是和平,是二十年的休战”。
巧合的是二十年后的1939年,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时,人们不得不承认:《凡尔赛和约》种下了“第二次大战”的祸根!师:根据和约的规定,请同学们分析出巴黎和会的实质。
生:(师生共同分析)师:从条约1、2、4三方面的规定,尤其是关于殖民地的处理,我们再次证实,巴黎和会是帝国主义的分赃会议。
此外,从军备限制的内容上,我们又可以看出其反苏的性质。
列强们在和会上对如何对付苏俄达成了协议,即实行经济封锁,制定武装干涉的计划。
1919年春~1920年,协约国对苏俄进行的三次武装干涉的计划就是在此时制定的。
所以,我们说这次会议又是指挥反苏战争的司令部。
除德国以外,还有哪些战败国呢?生:(看书回答)师:在处理完德国以后,协约国还先后与奥、保、匈、土分别签订了和约。
这些条约与凡尔赛和约一起,构成了战胜的协约国对战败国领土和殖民地的再分割体系,即“凡尔赛体系”。
师:(投影:“一战前后欧洲及中东领土的变迁”,根据教材和图分析凡尔赛体系的作用)生:(看书进行概括提炼)师:改变欧洲和中东的政治格局,那么欧洲出现哪些新兴国家?生:(看图查找)师:随着一系列新兴民族国家的出现,说明什么问题?生:(回答)师:承认部分民族自决权“凡尔赛体系”建立后,帝国主义之间的矛盾解决了吗?生:(回答)师:(师生共同分析,进行概括提炼)对战败国的掠夺,加深了战胜国与战败国的矛盾,分赃的不均,加剧了战胜国之间的矛盾,牺牲弱小民族的利益,深化了殖民地、半殖民地国家与帝国主义国家之间的矛盾。
正如列宁所说的,靠凡尔赛体系维系的国际秩序是建立在火山上的。
此外巴黎和会反苏的性质,也体现了资本主义与社会主义的矛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