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小学生论语选择题有答案

小学生论语选择题有答案

小学生论语选择题有答案
小学生论语选择题有答案

1.《论语》中与“无欲速,无见小利。欲速则不达,见小利则大事不成”表达道理相同的成语是(C)

适可而止 B.恰如其分 C.过犹不及 D.不疾不徐

2.通过成语学而乐之可以想到《论语》中的哪句话?(D)

A.子曰:“默而识之,学而不厌,诲人不倦,何有于我哉?”

B.子曰:"我非生而知之者,好古,敏以求之者也。"

C.子曰:"不患人之不己知,患不知人也。"

D.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3.“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下列选项中错误的是(B)。

A.孔子提出,不符合于道的荣华富贵,他是坚决不予接受的,对待这种东西,就如同天上的浮云一般。

B.这句话的解释是:吃粗粮,喝温水,弯着胳膊当枕头,乐趣也就在其中了。用不正当的手段得来的富贵,对我来说,就是天上的浮云。

C.于:介词,对,对于的意思

D.饭:作动词用,吃的意思

4.下列说法错误的一项是(C)

A.孔子很注重学习,相传他曾问礼于老聃,学乐于苌弘,学琴于师襄

B.孔子的弟子孟子继承和发展了孔子的学说,成为孔子以后的又一位儒学大师。

C.《论语》是一部记录孔子和他若干弟子的言行的书,由若干篇章组成,前后两章之间不一定有什么关联。

D.士不可不弘毅的弘意思是:广大。

5.“弟子,入则孝,出则弟,谨而信,泛爱众而亲仁。行有余力,则以学文”中出则弟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C)

A.外出要尊敬师长。弟同“梯”

B.外出要尊敬兄长。弟同“剃”

C.外出要尊敬兄长。弟同“悌”

D.外出要尊敬师长。弟同“梯”

6.子曰:“有教无类”反映了孔子_______,_______的方式论,注重_____,_______教育的教育思想(A)。

A.因材施教,启发式,童蒙,启蒙

B.全民教育,函数论,一视同仁,启蒙

C.经邦济世,一视同仁,有教无类,因材施教

D.因材施教,函数论,童蒙,启蒙

7.“益者三友,损者三友:友直,友谅,友多闻,益矣;友便辟,友善柔,友便佞,损矣。”的出处是(D)

A.《论语雍也篇》

B.《论语子罕篇》

C.《论语为政篇》

D.《论语季氏篇》

8.下列关于子夏曰:“日知其所亡,月无忘其所能,可谓好学也已矣。”错误的一项(C)

A.“日知其所亡"是知新

B.“月无忘其所能”是温故

C.“日之其所亡,月无忘其所能。”结合起来正好是孔子的“可以为师矣”

D.也是孔子的“学如不及,忧恐失之。”的写照。

9.有教无类用一个最恰当的成语概括选择(A)。

A.因材施教

B.一视同仁

C.全民教育

D.人人可教

10.《诗经》一共有多少篇?(A)

A.305篇

B.306篇

C.304篇

D.303篇

11.子曰:“不愤不启,不悱不发,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这句话中的举一隅不以三隅反的意思是举一反三,而与这个成语意思相近的是(A)

A.融会贯通

B.博古通今

C.豁然开朗

D.恍然大悟

12.孔子说:“其身正,不令则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这句话是强调(B)的重要性。

A.说理教育法

B.榜样教育法

C.陶冶教育法

D.自我修养法

13.下列关于子曰:“贤哉,回也!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贤哉,回也!”意思错误的一项(B)

A.在这句话中"贤"的意思指贤德

B.这句中“箪"的意思指一点点

C.句子中"陋”的意思指破旧

D.这句话中“忧”的意思指忧愁

14.“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用一个成语概括是(D)。

A.孤注一掷

B.不义之财

C.海誓山盟

D.无米之炊

15.默而识之,学而不厌,诲人不倦,何有于我哉?这句话是什么作用。(C)

A.让孔子时刻记住学习的方法。

B.让孔子时刻记住学习的态度。

C.让孔子严格要求自己谦虚。

D.让孔子时刻记住要努力学习。

16.道听而涂说,德之弃也。中的弃是什么意思?(C)

A.弃养

B.舍去

C.抛弃D,遗弃

17.下列哪句是成语"成人之美"的由来(c)

A.子日:“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

B.曾子日:“君子以文会友,以友辅仁。”

C.:“君子成人之美,不成人之恶。小人反是。”

D.子日:“君子欲讷于言,而敏于行。”

18.下列选项中与“日知其所亡,月无忘其所能,可谓好学也已矣。”的表达内容相符的是(D)

A.这句话表达了孔子的敏而好学。

B.这句话表达了他不耻下问的品质。

C.这句话表达了他孔子热爱学习而孜孜不倦的精神。

D.这句话表达了他对学习的勤奋刻苦。

19.“志士仁人,无求生以害仁,有杀身以成仁。”这句话是下列选项中哪个成语的由来。(D)

A.杀生害仁

B.求生害仁

C.志士仁人

D.杀身成仁

20.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中的好是什么意思?(A)A.爱好 B.美好 C.同意 D.优点多

21.“弟子,入则孝,出则弟,谨而信,泛爱众而亲仁。行有余力,则以学文”这句话出自于(C)

A.子有

B.子舆

C.仲尼

D.子路

22.子曰:“不愤不启,不悱不发,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出自(D)章,(D)篇?

A.第二章,里仁篇

B.第六章,雍也篇

C.第九章,子罕篇

D.第七章,述而论

23.《论语》中讲"欲速则不达"的由来中,片面追求速度而造成损失的现象比比皆是,出现这种状况的是由于(B)

A.矛盾的存在造成的

B.不承认矛盾的客观性,回避和掩盖了矛盾

C.矛盾是客观的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

D.矛盾贯穿每一事物发展过程的始终

24.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的“斯”是什么意思选出下列正确正一项(B)

A.斯文

B.这

C.好像

D.如文人

25.子曰:“质胜问责野,文胜质则史。文质彬彬,然后君子。”中的胜与史的意思是(B)。

A.胜利;虚浮铺陈

B.超过;虚浮铺陈

C.优异;虚浮铺陈

D.古管名;虚浮

26.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殆的意思(B)

可靠 B.危险 C.几乎 D.安全

27.子曰: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这句话中三军是指(A)

A.全部军队

B.三位将军

C.三位军人

D.三只军队

28.下列哪一项意思是不正确的(C)

A.子曰:“盍各言尔志?”盍:何不。

B.子路曰:“愿车马衣裘,与朋友共,敝之而无憾。”裘:皮衣。

C.颜渊曰:“愿无伐善,无施劳。”伐:低调。

D.子曰:“老者安之,朋友信之,少者怀之。”安:使……信任。

29.“愿车马衣裘,与朋友共,敝之而无憾”是谁所说?(B)

A.颜回

B.子路

C.孔子D樊须

30.“然则师愈与?”子曰:“过忧不及”。中的过犹不及是什么意思?(B)

A.做得好与不够是一样的

B.做得过分了与不够是一样的

C.做得可以与不够是一样的

D.做得过了与好是一样的

31.叶公问政。子日:“近者说,远者来。”中哪一个读音有错?(A)

A.政(zhèn)

B.日(yuē)

C.说(yuè)

D.公(gōng)

32.子日:“不降其志,不辱其身,伯夷、叔齐与?”中伯夷、叔齐是(A)朝未年,()国,国君的()

A.商朝、孤竹国、儿子

B.夏朝、孤竹国、侄子

C.清朝、鲁国、侄子

D.明朝、鲁国、儿子

33.不患人之不已知,患不知人也意思(A)

A.不要担心别人不了解自己,而担心自己不了解别人。

B.不用担心别人不亲近自己,而担心自己不了解别人。

C.不要担心别人不认识自己,不用担心自己不了解别人。

D.不要担心别人不了解自己,而担心自己行不行。

34.《论语》中有关实事求是的句子是(D)

A.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B.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C.敏而好学,不耻下问,是以谓之‘文’也。

D.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35.“三人行”中的三人指什么?( B)

A.你,我,他

B.其一我也,其一二另两者也,一善一恶

C.孔子,颜回,子路

D.孔子的师傅,颜回,孔子

36.仲弓问仁。子日:“出门如见大宾,使民如承大祭。已所不欲,勿施于人。在邦无怨,在家无怨。”仲弓曰:“雍虽不敏,请事斯语矣。"主要讲了什么?正确的一项是(C)A.怎么去做事 B.怎么做好一件事 C.怎么去实行仁德 D.怎么去做诚实的人

37.子日:“巧言令色,鲜矣仁!”中的鲜的读音是(B)

A.xiān

B.xiǎn

C.xián

D.xiàn

38.是谁问孔子礼之本(D)

A.子贡

B.子夏

C.曾子

D.林放

39.哪句论语写出了长辈对后辈的肯定?(c)

A.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

B.子曰:“我非生而知之者好古,敏以求之者也.”

C.子曰:“后生可畏,焉知来者不如今也?”

D.子曰:“过犹不及。”

40.“君子不以言举人,不以人废言”。出自论语的第几篇(A)

卫灵公篇第十五 B.微子篇第十八 C.子路篇第十三 D.子张篇第十九41.宰予昼寝。子曰:“朽木不可雕也,粪土之墙不可污也。于予与何诛?”子曰:“始吾于人也,听其言而信其行;今吾于人也,听其言而观其信。于予与改是。”对上面这个选段内容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C)

A.子我白天睡大觉。

B.腐朽的木头不可以用来雕刻,粪土砌成的墙不可以粉刷。

C.因为都是宰予这个改变了我观察人生的方法。

D.开始时,我对于人,听到他的话就相信了他的行为。

42.“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孔子对知识的态度体现的哲学观点是(D)

①要坚持用一分为二的观点看问题

②要坚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③要坚持辩证的否定观

④要正确对待事物的联系,认识事物的有利条件,重视事物的不利条件

A.①②③B.①②④C.①③④D.①②③④

43.“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这段话体现的德育方法是(B)

A.读书指导法

B.榜样示范法

C.自我教育法

D.品德评价法

44.“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从哲学上看,孔子的这句话(A)

①要求我们坚持对具体问题作具体分析

②强调矛盾的特殊性寓于普遍性之中

③认为既不能肯定一切,也不能否定一切

④主张事物发展的原因就在于其内部矛盾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45.下列加点词语的含义相同的一项是(C)

A.四海之内,皆兄弟也.| 君子何患乎无兄弟也?(也)

B.君子敬而无失.| 吾得而食诸?(而)

C.君子何患乎无兄弟也?| 患得患失.(患)

D.孔子对曰:| 对子骂父,则是无礼.(对丿

46.司马牛忧曰:“人皆有兄弟,吾独亡”中的亡是什么意思(D)

A . 灭 B. 失去 C .死 D. 无

不降其志,不辱其身的意思是(C)

A.贬抑自己的意志,不辱没自己的身份

B不贬抑自己的意志,辱没自己的身份

C.不贬抑自己的意志、不辱没自己的身份

D.不贬抑自己的意志,不辱没自已的身份

47.子曰:?笃信好学,守死善道。危邦不人,乱邦不居。天下有道则见,无道则隐。邦有道,贫且贱焉,耻也。邦无道,富且贵焉,耻也。下面各项中,对选段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C)

A.这是孔子向弟子们传授为官之道,也是孔子为官处世的一条重要原则。

B.孔子认为应当把个人的贫贱荣辱与国家的兴衰存亡联系在一起,体现了他的政治思想

C.孔子“天下有道则见,无道则隐”的想法很值得今人学习。

D.孔子提出的“危邦不入,乱邦不居。天下有道则见,无道则隐”,体现了儒家的中庸思想。

48.孔子曾经赞扬他的一位学生能安于贫困,能“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这位学生是(B)

A.子路

B.颜回

C.子贡

D.子长

49.《论语》曾子说道:“君子以文会友,以友辅仁。”这句话可反映的文化现象是(B)

A. 读书是为了交友

B. 文化传播就在我们生活中

C. 大众传媒是文化传播的主要手段

D. 文化是人类社会特有的现象

50.与“性相近也,习相远也”意思一样的是(A)

A.人的本性是相近的,只因为受不同环境的影响,习近便相差很远了。

B.人的本性是相远的,只因为受不同环境的影响,习性便相差更近了。

C.人的本性是因环境而变化的,变的越来越近了。

D.人是会根据环境的变化而变化,会变的很差。

51.下列句子的朗读停顿正确的是(C )

A.君子/欲纳于/言,而/敏于行

B.君子/欲纳于言,而/敏于行

C.君子/欲纳/于言,而敏/于行

D.君子/欲纳/于言,而/敏于/行

52.子曰:“后生可畏,焉知来者不如今也?中的焉知是什么意思?(B)

A.说话快点

B.怎么知道

C.无意

D.哪里?

53.子曰:“后生可畏,焉知来者之不如今也?这句话中的“后生”说的是?(C)

A.年老的人

B.孩子

C.年轻人

D.成功人

54.下列泰伯第八篇字意或词意正确的一项是(A)

弘:开阔B毅:坚毅 C.重:重要 D.士:写字的人

55.下列字义错误的一项是(D)

A. 小子:弟子们

B. 迩:近

C.事:侍奉

D.群:一起

56.下列与子曰:“贤哉,回也!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贤哉,回也!"不相近的句子是(D)

A.理想是世界的主宰

B.人的理想志向往往和他们的潜质成正比

C.不好怀有渺小的梦想,他们是无法打动人心的

D.只要坚持不懈,理想就会成功

57.道听而涂说,德之弃也。是谁说的?(D)

A.子路

B.颜回

C.孟子

D.孔子

58.道听而涂说,德之弃也。出自《论语》的那一篇?(A)

A.阳货篇

B.微子篇

C.子张篇

D.尧曰篇

59.道听而涂说,德之弃也。中的弃是什么意思?(C)

A.弃养

B.舍去

C.抛弃D,遗弃

60.默而识之,学而不厌,诲人不倦,何有于我哉?。这句话出自《论语》的哪一篇?(C )

A.里仁篇

B.雍也篇

C.述而篇

D.子罕篇

61.默而识之,学而不厌,诲人不倦,何有于我哉?这句话中的识是什么意思?(B )A.知道、认得 B.牢记、记住 C.知识 D.标志,记号

62.默而识之,学而不厌,诲人不倦,何有于我哉?这句话是什么作用。(C )

A.让孔子时刻记住学习的方法。

B.让孔子时刻记住学习的态度。

C.让孔子严格要求自己谦虚。

D.让孔子时刻记住要努力学习。

63.子曰:“弟子入则孝,出则弟,谨而信,汎①爱眾,而亲仁,行有余力,则以学文②。”(《论语?学而》)下列对选段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B)

A.孔子要求子弟们首先要致力于孝悌、谨信、爱众、亲仁,培养良好的道德观念和道德行为,这些比文重要。

B.儒家重视人的道德修养,轻视文化知识的学习,这样的教育观,完全是站在剥削阶级的立场上,为统治着服务的。

C、“亲仁”就是“贤贤”,就是尊重贤者,就是强调道德修养的重要,道德修养四君子立身行事的根本。

D.孔子认为如果在道德修行之外还有闲暇的时间和余力,泽用以学习古代典籍,增长文化知识,“文”应该是在道德修养之后才追求的。

64.“弟子,入则孝,出则弟,谨而信,泛爱众而亲仁。行有余力,则以学文”这句话出自于(C)

A.子有

B.子舆

C.仲尼

D.子路

65.“弟子,入则孝,出则弟,谨而信,泛爱众而亲仁。行有余力,则以学文”中出则弟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C)

A.外出要尊敬师长。弟同“梯”

B.外出要尊敬兄长。弟同“剃”

C.外出要尊敬兄长。弟同“悌”

D.外出要尊敬师长。弟同“梯”

66.下列孔子说的哪句话反映了孔子以人为本,具有美好的仁德的话(C)

A.发愤忘食,乐以忘忧,不知老之将至云尔

B.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

C.厩焚。子退朝,日:“伤人乎?”不问马

D.出门如见大宾,使民如承大祭

67.厩焚。子退朝,日:“伤人乎?”不问马。反映了孔子什么样的品德(B)

A.不学礼,无以立

B.以人为主

C.人者安仁,知者利仁

D.发愤忘食,乐以忘忧

68.厩焚。子退朝,曰:“伤人乎?”不问马中厩焚是什么意思(D)

A.马棚没了

B.马棚里的马没了

C.马棚没被焚烧

D.马棚失火烧成灰烬了

69.哪两个选项与曾子曰:“君子以文会友,以友辅仁”(A)

A.君子之交淡如水

B.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C.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

D.以上都是

70.子在川上日:“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出自那一篇《论语》(A)

A.《论语.子罕》

B.《论语.雍也》

C.《论语.里仁第四》

D.《论语.学而》

71.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富有哲理的成语错的一项(d)

A.不耻下问

B.巧言乱德

C.学而不厌

D.不知悔改

72.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的斯是什么意思选出下列正确正一项(b)A.斯文 B.这 C.好像 D.如文人

73.不知命,无以为君子;不知礼,无以立也;不知言,无以知人也.中不知命的意思是(B)

A.不知道生命.

B.不懂得天命.

C.不了解自己.

D.别人不了解生命.

74.下列句子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C)

A.不知命,无以为君子;不知礼,无以立也;不知颜,无以知人也.

B.不知命,无以为君子;不知仪,无以立也;不知言,无以知人也.

C.不知命,无以为君子;不知礼,无以立也;不知言,无以知人也.

D.不知命,无以为君子;不知礼,无以立也;不知言,吾以知人也.

75.不知命,无以为君子;不知礼,无以立也;不知言,无以知人也这句话是谁说的(A) A.孔子B.子路C.曾子D.子曰

76.“君子以文会友,以友辅仁”中的辅是什么意思?(C)

A.辅导

B.协助

C.辅助

D.辅佐

77.下面哪两个成语来自曾子曰:“君子以文会友,以友辅仁”(A)

A.义结金兰

B.善罢甘休

C.善解人意

D.善施教化

78.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教育我们什么?(A)

A.教育我们要珍惜时间。

B.教育我们要珍惜水。

C.教育我们不能乱杀动物。

D.教育我们不能污染空气。

79.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用成语来描述?下列不正确的一项是(B)A.光阴如流B.水穿石滴C.光阴似箭D.时光如水

80.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这句话中罔是什么意思?殆呢?(a)

A.罔,蒙蔽;殆,指危险。

B.罔,迷惑;殆,指几乎。

C.罔,迷茫;殆,指差不多。

D.罔,迷惑;殆,指危险。

81.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这句话包含的哲理是(c)

A.人的感性认识应上升到理性认识

B.科学的思维方法是实现第一次飞跃的关键

C.实现认识过程的第一次飞跃,关键是发挥主观能动性,进行科学思考

D.感性认识不可靠,理性认识才可靠

82.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出自《论语》的哪一篇?(d)

A.里仁篇第四

B.学而篇第一

C.子路篇第十三

D.为政篇第二

五年级《论语》习题及答案

12.宋开国丞相赵普曾说:“半部《论语》治天下。”这句话是什么意思?有什么目的?(4分) 答案 1.⑴孔子及其弟子言行儒家孔子弟子及其再传弟子丘仲尼春秋时期思想家教育家⑵《论语》、《大学》、《中庸》、《孟子》《诗经》、《尚书》、《礼记》、《易经》、《春秋》⑶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2.Lún yùn xǐnɡwǎnɡ dài 3.⑴“说”通“悦”,yuè 愉快。⑵无 ⑶“女”通“汝”,rǔ你⑷“知”通“智”,zhì智慧 4.⑴生气、发怒⑵学过的知识、旧知识⑶迷惑,迷茫而无所适从有害 ⑷听从,采纳⑸年⑹大概儒家推己及人,仁爱待人 5.(一日三省温故知新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见贤思齐死而后已 三人行,必有我师任重道远己所不欲,勿施于人……)任选四项 6.⑴有志同道合的人从远方来到,不也是一件快乐的事吗? ⑵在温习学过的知识的时候,能够有新的体会,就可以把他当作老师了。 ⑶几个人在一起走,其中一定有我的老师。 ⑷学习却不思考,就会感到迷惑而无所得;只是思考却不去学习就会有害。 ⑸看见贤人要想着向他看齐,看见不贤的人要反省自己有没有跟他相似的毛病。 7.学习态度: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三人行,必有我师焉。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 学习方法:学而时习之温故而知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思想品德修养:人不知而不愠吾日三省吾身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其恕乎!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8.依次是:表顺接、表转接、表顺接、表转接、表顺接、表顺接 9、要有坚强的意志,要有自我修养。意思相近即可 10、略。 11、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12.这句话的意思是说精通《论语》就可以治理天下。这句话道出了《论语》在修身、治国方面的作用。意思相近即可

小学论语试题

小学论语试题 六年级寒假诵读测试卷,《论语》篇, 一、.填空 1、《论语》是由( )的弟子及其再传弟子编撰而成。 2、<<论语>>是记录 _________言行的书,共_____篇。3、孔子是______时期______人。 4、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________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________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________乎,” 5、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________________,不亦乐乎,” 6、子曰:“学而不思则罔,________________。” 7、子曰:“知之者不如________之者,好之者不如________之者。8、子曰:“三人行,___________________。择其善者而从之,岂不善者而改之。”9、子曰:敏而好学,___________________。 10、写出下列加点字的拼音。 论语( )吾日三省吾身( )诲女知之乎( ) ((( 不亦说乎( )殆( )人不知而不愠( ) (((((11、《论语》里有很多句子演变为今天的成语或熟语,请根据下列句子的意思写出相应的成语或熟语。 A、不以向学问比自己差的或职位比自己低的人请教为羞耻。( ) B、工作很投入,常忘记吃饭。形容十分勤奋。( ) C、教人时不嫌困乏。形容教导特别耐烦。( ) 二、判断题 1、《论语》是孔子亲自编写而成的。( ) 2、孔子,名丘,字仲尼,是春秋时期鲁国人。( ) 3、“学而时习之,不亦乐乎,”这句话是正确的。( )

4、《论语》是儒家的经典著作之一,由孔子的弟子及其再传弟子编撰而成。 它以语录体和对话文体为主,记录了孔子及其弟子言行,集中体现了孔子的政治主张、伦理思想、道德观念及教育原则等。5、孔子是我国古代宏伟的思想家、教育家,是儒家学派的开创者和最严重的代表人物。( ) 6、“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这句话也是孔子说的。( ) 7、《论语》中的“论”读lùn。( ) 8、《论语》中的君子是指孔子。( ) 9、“吾日三省吾身”意思是每天要检查督促自己三次。( ) 10、子由、子贡都是孔子的学生。( )三、选择题1、耳听为虚告诉我们不要只听他说什么,还要( ) A、看他做什么B看他长什么样2、选出句子翻译正确的一项:( )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A、选择其中良善的跟随他,其中部良善的让他改正。 B、选择他们的优点来学习,发现他们的缺点(如果自己也有)就改正。 C、看到他们的优点学习,看到他们的缺点就让他们改正。 D、选择他们的优点学习,对他们的缺点加以改正。3、下面与“后生可畏的意思相近的有”(多选)( ) A.青出于蓝而胜于蓝B、长江后浪推前浪 C、后来者居上 D、生龙活虎 4、请问下面那些是举一反三的近义词( ) A、问牛知马 B、闻一知十 C、博古通今 D、入木三分 5、《论语》一书中孔子和弟子反复探讨的主题是( ) A、撙节B、勤奋C、仁爱D、智慧 6、下列句子的朗读停顿正确的一是( ) A、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B、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C、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D、.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论语》试题六及答案

《论语》试题六 一、选择题 1、下列关于子夏曰:“日知其所亡,月无忘其所能,可谓好学也已矣”错误的一项( C ) A.“日知其所亡"是知新 B.“月无忘其所能”是温故 C.“日之其所亡,月无忘其所能。”结合起来正好是孔子的“可以为师矣” D. 是孔子的“学如不及,忧恐失之。”的写照。 2、“道听而途说,德之弃也。”中的“弃”是什么意思?( C ) A.弃养 B.舍去 C.抛弃 D.遗弃 3、下列不是出自《论语》的成语是哪一个? ( B ) A、朽木粪土 B、杯水车薪 C、祸起萧墙 D、一匡天下 4、“道听而涂说,德之弃也”对这句话的理解错误的是( C ) A.道听途说,违背了“敬、诚、慎”等儒家原则,是被有道德的人唾弃的。 B.听到小道消息就四处传播,这是背弃道德的行为。 C.不去区分是非的好好先生,是败坏道德的小人。 D.在道上听到不可靠的传闻,途中又向别人传说,这是背离道德准则的行为。 5、孔子曰:“君子有九思”。其中“事思敬”的意思是:( B)。 A.做事的时候要懂得尊敬他人。

B.做事要想想是否谨慎。 C.做事发脾气时要想想是否会不好的结果。 D.做事时要对人怀有敬意。 6、子贡问孔子:“有可以用来终生奉行的话吗?”孔子回答的话是( C) A.君子求诸己 B.君子矜而不争 C.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D. 君子不以言举人 7、子曰:“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意思是:( B)。 A.行善事,可以锋利其兵器。 B.工匠要想做好他们的工作,就一定要弄好他们的工具。 C.有善心的人,必然会找到有利的兵器。 D.做事从善心出发,必然成为自己的利器 8、孔子曰:“能行五者于天下,为仁矣。”五者,指“恭、宽、( B)、敏、惠。” A.诚 B.信 C.善 D.真 9、《论语》中每篇的题目基本上是按什么来命名的? ( B) A、每篇的主题 B、每篇的开头两个或三个字 C、每篇第一章的主题 D、每篇中出现最多的词语 10、《论语》是“论”字,做何解?( D ) A说 B议论 C通“伦”,人伦道德 D编纂 11、孔子由“仁”进而提出统治者要“仁政”,这种思想在先秦时期的进步意义主要是( B )

(完整版)高考语文有关论语的练习题

高三语文·《论语》第01—05篇练习1 1、阅读下面《论语》选段,回答问题。 子曰:“君子食无求饱,居无求安,敏于事而慎于言,就有道而正焉,可谓好学也已。” (《论语·学而》) (1)对上面这个选段内容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孔子认为对物质生活不能太讲究,有饭吃、有地方住就行了;而在精神上要不断地追求道德完善。 B、在为人处事方面,孔子认为做人要脚踏实地,做事要勤快机敏,说话要谨慎,莫轻率,要经过思考。 C、孔子认为在人际交往方面,要接近仁道,不断地匡正自己,使自己成为正人君子,获得生活的满足和精神快乐。 D、孔子说的这段话看起来简单,实际上却概括了对君子各方面的要求,这些都学到就能达到儒家精神所要求的境界了。 (2)结合上面选段,联系实际,谈谈你对“饭疏食饮水,曲肱(弯着胳膊)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论语·述而》)这句话所表现的孔于思想的理解。 答: 2、阅读下面《论语》选段,回答问题。 子曰:“我未见好仁者,恶不仁者。好仁者,无以尚之;恶不仁者,其为仁矣,不使不仁者加乎其身。有能一日用其力于仁矣乎?我未见力不足者。盖有之矣,我未之见也。”(《论语·里仁篇第四》) 孔子在这则材料中谈到与的关系,是为了阐述什么观点? 答: 3、阅读下面《论语》《孟子》选段,完成后面题目。(6分) 子游问孝。子曰:“今之孝者,是谓能养。至于犬马,皆能有养;不敬,何以别乎?” (《论语·为政》) 孟子曰:“曾子养曾皙,必有酒肉;将彻①,必请所与②;问有余,必曰‘有’。曾皙死,曾元养曾子,必有酒肉;将彻,不请所与;问有余,曰‘亡矣’——将以复进也。此所谓养口体者也。若曾子,则可谓养志也。事亲若曾子者,可也。” (《孟子·离娄》) 【注】①彻:通“撤”,撤除。②与:通“予”,给予。 (1)下列对上面两个选段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孔子认为“养”父母如果缺乏恭敬之心,那与“养”犬马就没有什么区别了。

论语练习题

10、《论语》十则练习课 授时: 总课时数: 一、基础驿站 1. 给下列字准确注音。 愠() 罔() 凋() 恕() 2. 解释下列加点的字词。 (1) 为人谋而不忠 与朋友交而不信乎 见贤思齐焉 吾与点也 殆( 勿 ( 诲 ( 施 ( (5) 3. 写出下列句子中的通假字,并解释。 (1) 不亦说乎 (2) 诲女知之乎 (3) 不知为不知,是 富而可求也 知也 4. 下列对课文句子翻译错误的有一项是( (自己所讨厌的事情,不要施加在别人身上。 ) 是知也。” (知道就是知道,不知道就是不知道,这就是 A 、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B 、 “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 知识。) C “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几个人一起走路,一定有我的老师在里面。 ) (士人不可以不胸怀宽广、意志坚定,因为他肩负着 D 、“土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 重大的使命,路程又很遥远。 ) 5.文学常识填空。 (1 )《论语》是 ________________ 录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再传弟子编辑而成。 (2)孔子,名 _____________ ,字 的 ______________ 家、 _______________ 家、 《论语》始终如一地贯穿了他的这一思想。 二、综合园地 选择加点字解释错误的一项( ) 为人谋而不忠乎(谋,出主意。忠,尽心。)B 、传不习 乎 (习,复习) 见不贤而内.自省也 (自省即省自,检查自己) 其恕乎,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恕,宽恕) 下列选项中没有通假现象的一项( ) 不亦说乎 B 、诲女知之乎 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D 、觉见卧闻,俱用精神。 家经典著作之一,属于 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的书,共 _体散文,是记 O 它由孔子的弟子和 ____ 时 __________ 国人,我国古代伟大 家。孔子学说的核心思想是 6、 A 7. A C 8. 根据课文内容填空 (1) 《〈论语〉十则》中流传至今的成语有: ________________ 、 __________ 、— (2) 体现孔子用于实践的思想的句子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 孔子心目中“君子”的标准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________________ 9. 下列说法错误的一项是( ) A .孔子很注重学习,相传他曾问礼于老聃,学乐于苌弘,学琴于师襄。

论语十二则测试题及答案解析

《论语》十二章测试题 一、文学常识 1、《论语》是经典著作之一,共有篇,由编写,主要记录,以和为主。它与《》《》《》合称“四书”,“五经”是指《》《》《》《》《》。 2、孔子,名字,时期,我国伟大的、、,学派创始人,被后世尊称,他的思想核心是。 二、实词解释: 1、人不知而不愠()() 2、不亦说乎() 3、有朋自远方来() 4、不亦君子乎() 5、吾日三省吾身()() 6、为人谋而不忠乎()()() 7、与朋友交而不信乎()() 8、传不习乎() 9、吾十有五而志于学()() 10、三十而立() 11、四十而不惑() 12、五十而知天命() 13、六十而耳顺() 14、不逾矩()()

15、温故而知新()() 16、学而不思则罔() 17、思而不学则殆() 18、贤哉() 19、一箪食() 20、人不堪其忧() 21、回也不改其乐() 22、知之者不如好之者() 23、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24、饭疏食饮水()() 25、曲肱而枕之() 26不义富且贵() 27、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28、择其善者而从之()()() 29、子在川上曰() 30、逝者如斯夫()() 31、不舍昼夜() 32、三军可夺帅也()() 33、匹夫不可夺志也()() 34、博学而笃志()() 35、切问而近思()() 36、仁在其中() 三、原文填空:

1、文中论述新旧知识关系的句子是:。 2、文中论述学与思辩证关系的句子:。 3、唐太宗有句名言“以人为镜,可以明得失”其意思与本文哪句相近:。 4、朋友从外地来看你,你可以用孔子的哪句话来表达你的心情:。 5、孔子认为如何做是道德上有修养的人(做人应保持君子风度的基本条件):。 6、文中告诉人们,即使一个普通人也要有坚定的志向:。 7、曾子每天从哪些方面反省自己:。 8、我们常说兴趣是好的老师,文中体现这一含义的句子是:。 9、孔子感慨时光流逝之快,一去不复返的句子是:。 10、孔子阐述向一切人学习,随时随地都要注意学习的句子是:。 11、与“学而时习之”相近的句子是:与“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意思相近的句子是:。 四、重点问题: 1、出自本文的成语有哪些? 2、课文在论述学习态度时强调了什么?论述学习方法时又强调了什么?分别举例。 3、“回也不改其乐”中“不改其乐”应该如何理解?

论语题库带答案.doc

《论语》:学而、述而、子路、为政、里仁 一、上下句背诵 一、《学而》 1.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2.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 3.子曰:“君子食无求饱,居无求安,(敏于事而慎于言),就有道而正焉,可谓好学也已。” 二、《为政》 1.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2.(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3.子曰:“由,诲女知之乎?(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4.子曰:“(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大车无輗,小车无軏,其何以行之哉?” 三、《里仁》 1.子曰:“朝闻道,(夕死可矣)。" 2.子曰:“参乎!吾道一以贯之。”曾子曰:“唯。”子出,门人问曰:“何谓也?”曾子曰:“夫子之道,(忠恕而已矣)!” 3.子曰:“(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 4.子曰:“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 四、《述而》 1.子曰:“默而识之,(学而不厌,诲人不倦),何有于我哉?” 2.子曰:“德之不修,学而不讲,闻义不能徙,(不善不能改),是吾忧也。” 3.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 4.发愤忘食,乐以忘忧,(不知老之将至云尔)。 5.(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6.子曰:“若圣与仁德,则吾岂敢?抑为之不厌,(诲人不倦),则可谓云而已矣。” 五、《子路》 1.君子于其所不知,盖阙如也。(名不正,则言不顺);言不顺,则事不成;事不成,则礼乐不兴;礼乐不兴,则刑罚不中;刑罚不中,则民无所措手。 2.子曰:(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徙。” 3.子夏为莒父宰,问政。子曰:“无欲速,无见小利。(欲速则不达),见小利则大事不成。 4.子贡问曰:“乡人皆好之,何如?”子曰:“未可也。”“乡人皆恶之,何如?”子曰:“未可也。(不如乡人之善者好之),其不善者恶之。” 二.解释加线字词的意思 1. 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 时:以时按时。 2. 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愠:恼怒 3. 吾日三省吾身省:检查 4. 为人谋而不忠乎?谋:策划,考虑 5. 敏于事而慎于言敏于事:在办事情上敏捷 6. 就有道而正焉就:走向,接近 7. 学而不思则罔罔:罔然无所得 8. 思而不学则殆殆:疑惑

《论语》练习题

《论语》知识点 一、文学常识 1、《论语》是记录孔子和他的弟子言行的一部书。是儒家经典著 作之一。《论语》是早期语录体散文,语言基本上是口语,明白易懂。文字简括,一般只叙说自己的观点,而不加以充分的论证。《论语》与 《大学》《中庸》《孟子》合称“四书” ,是儒家学派的经书。 2、关于孔子: 孔子,名丘,字仲尼,春秋时期鲁国陬邑(今山东曲阜东南)人。我国古代伟大的思想家、教育家,儒学学派的创始人。后人尊为“至圣”“圣人”。其思想核心是“仁”,反对残暴统治,同情人民疾苦。孔子首开私人办学、讲学之风,主张“有教无类”“因材施教”,是我国历史上致力于教育事业的第一人。 二、字词积累: 1、通假字: (1)不亦说(yu è)乎。(“说” 同“悦”,愉快。) (2)诲女(r ǔ)知之乎。(“女”同“汝”,你。) (3)是知(zh ì)也。(“知”同“智”,聪明。) 2、词类活用: (1)学而时习之。时:时间名词用作状语,按一定的时间。 (2)温故而知新。故:形容词用作名词,学过的知识。 新:形容词用作名词,新的体会,新的发现。 (3)见贤思齐焉。贤:形容词用作名词,贤人,有道德、有才能的人。 3、古今异义:

1)可以为师矣 可以: 古义, 可以凭借。 今义, 表示允许 4、一词多义: (1)而: ①学而时习之 /其不善者 而改之/ 温故而知新。 而: 表承接。 ②人不知 而不愠/ 学而不思则罔,思 而不学则殆。 而:表转折, 却。 (2)知: ①人不 知而不愠。 知:了解。 ②温故 而知新。 知:领悟。 ③知之为知之, 不知为不知。 知:明 白。 ④是知(zh ì) 也。 知:同“智”,聪明。 5、涉及的成语: 1)不亦乐乎( 2)温故知新( 3)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 (4)见贤思齐( 5)三人行,必有我师 6)择善而从 人 : (7)任重道远( 8)死而后已 ( 9)岁寒松柏:( 10)己所不欲,勿施于 (11) 学而不厌: (12) 诲人不倦: (13) 不耻下问: 三、区分内容: 1 学习方法: 或能够。 (2)是知也。 断的动词。 (3)死而后 已。 (4)三人行。 是:古义, 这, 这个,这样。今义 , 表示肯定判 已:古义, 停止。 三:古义 , 表示多 今义, 已经。 今义, 三,表示

《论语》试题一及答案

《论语》试题一 一、选择题 1、下列不属于孔子所做的贡献是:() A、创立私学 B、统一文字 C、创立儒学 D、删订六经 2、孔子71岁时,得意门生___病卒,孔子哀叹道:“天丧予!”() A、子贡 B、子路 C、冉有 D、颜回 3、______是中国数量最多、时代最久的私家档案,对于研究中国明清史,特别是明清经济史具有重要价值。 A、孟府档案 B、孔府家谱 C、颜府档案 D、老子家谱 4、子曰:“君子坦荡荡,小人长()。” A、戚戚 B、凄凄 C、泣泣 D、齐齐 5、韩非在批评某家学说时说:"举先王,言仁义者盈廷,而政不免于乱。"他批评的是( ) A、法家学说 B、道家学说 C、儒家学说 D、墨家学说 6、从2006年起,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设立首次以中国人名字命名的国际奖项“孔子教育奖”。孔子的下列名言中,对我们的学习有直接指导意义的是() ①因材施教②温故而知新③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④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A、①②③④ B、①②③ C、②③④ D、①②④

7、我国的传统节日“端午节”是纪念()。 A、文天祥 B、孔子 C、老子 D、屈原 8、属于孔子编订的古籍有() ①《诗经》②《尚书》③《春秋》④《论语》 A、①②③④ B、②③④ C、①②③ D、①②④ 9、下列各项分析有误的一项是( ) A、“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阐述的是学与思的关系 B、“人不知而不愠”强调的是学习知识在于提高自己。 C、“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显示了孔子为学的谦虚风度。 D、“温故而知新”强调了独立思考的必要性。 10、孔子的思想在日本也有很大影响,江户时代,德川家康对儒学很重视,他说:欲为天下之主者,不可不通《四书》之理,即不能全通,亦当熟玩____之书。 A、《大学》 B、《论语》 C、《孟子》 D、《中庸》 11、下列属于儒家倡导的思想道德标准是(): A、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B、兼爱非攻,节用尚俭 C、万物虚无,祸福相倚 D、以法为教,今必胜昔 12、明末李贽说:“夫天生一人,自有一人之用,不待取给于孔子而后足也。若必待取足于孔子,则千古以前无孔子,终不得为人乎?”其思想核心是(): A、反对迷信崇拜 B、主张学以致用 C、维护封建礼教 D、抨击腐朽统治

最新《论语》知识竞赛试题附答案

《论语》知识竞赛试题附答案 一、抢答题: 1、孔子思想的核心是什么?(“仁者爱人”或“仁”) 2、孔子是儒家学派的创始人,他被誉为什么?(圣人) 3、孔子的弟子约有多少人?( B ) A、二千; B、三千; C、四千; D、五千。 4、“君子惠而不费”下面四句是什么?(劳而不怨,欲而不贪,泰而不骄,威而不猛。) 5、孔子认为生活的最高原则是什么?(仁) 6、“能行五者于天下为仁矣”,试问是哪五者?(恭、宽、信、敏、惠 ) 7、“匹夫不可夺志也”上面一句是什么?(三军可夺帅也) 8、对于富贵,孔子的态度是什么?(取之以义) 9、孔子提倡哪两种教学方法?(学思结合、温故知新) 10、孔子十五岁开始立志于学,到了三十岁左右,通晓“六艺”,试问哪“六艺”?(《书》《诗》《易》《春秋》《礼》《乐》) 11、说出孔子所推崇的“善”的道德品质至少三个。(仁、义、礼、智、信、勇) 12、孔子弟子中贤达者多少?(七十二) 13、“君子成人之美”后一句是?(不成人之恶) 14、孔子的政治主张是什么?(仁政) 15、孔子的消极思想是什么?(忠君尊王) 16、孔子被封为什么王?(B) A、文惠王; B、文宣王。 17、孔子名什么?孔子字什么?(丘,仲尼) 18、孔鲤是孔子的第几个儿子?(A) A、第一个; B、第二个; C、第三个; D、第四个。 19、孔子首创了什么教育?(B)

A、贵族教育; B平民教育; C、素质教育。 20、“不愤不启,不悱不发”中的“愤”和“悱”各是什么意思?(愤:想弄明白而弄不明白。悱:想说而说不出来) 21、孔子最得意的弟子是下列哪一位?(C) A、子路; B、曾皙; C、颜回; D、公西华。 22、哪一年是孔子诞辰2565周年?(D) A、2000年; B、2004年; C、2008年; D、2014年。 23、孔子的生日是哪一天?(9月28日) 24、儒家讲人生过程有八个过程,也称“八条目”,请至少讲出三条。 (格物、致知、诚意、正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 25、“六十而耳顺”“耳顺”是什么意思?(听别人言语,便可以分别真假,判明是非。) 26、子贡在孔子的坟前盖了一间小屋,为孔子守坟多少年?(14年) 27、孔子的母亲的名字是什么?(颜征在) 28、现存《论语》共多少篇?(B) A、19; B、20; C、25; D、28。 29、孔子在何处设教?(A) A、杏坛; B、桃坛; C、梨坛; D、田园。 30、孔子把什么视为道德的最高原则?(仁、义) 31、孔子整理、编订了哪些古代典籍?(《诗》《书》《礼》《易》《乐》《春秋》) 32、孔子的思想什么时候成为封建社会正统思想?(汉朝以后) 33、孔子归鲁后,鲁人尊以什么?(国老) 34、下列三项中,哪项与孔子无关?( A ) A、孔杯; B、孔林; C、孔道。 (注:孔杯:兄弟的代称。孔林:孔子及其后裔的墓地。孔道:孔子的学说。) 35、孔子所删修的《春秋》是依据哪国史料整理而成的?(A) A、鲁朝; B、宋; C、秦; D、齐。

五年级论语阅读测试题.pdf

大丰区幸福路小学 五年级寒假假期课外阅读检测题 班级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 得分__________ 一、填空题。(每空3分,计30分) 1.孔子名__________, 字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时期的鲁国人,是我国古 代伟大的______________家,______________ 家,是________家学派创始人。 2.《论语》记录了_________ 及其门徒的____________________,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合称“四书”。 3.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是知也。 4.任重而道远,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不亦重乎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不亦远乎 二、理解填空。(每空3分,计30分) 1.《论语》中,认为能保持君子风格的一句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 《论语》中,谈“学”与“思”辨证关系的句子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 唐太宗有一句名言,“以人为鉴,可以知得失”。由此可以联想到《论 语》中孔子的话: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在全国中学生夏令营大连会场开营仪式上,主持人说:“孔子说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对远道而来的朋友,我

《论语》测试试题合集

《论语》试题合集

————————————————————————————————作者:————————————————————————————————日期:

高考《〈论语〉选读》复习资料 一、《为政以德》:为政以德思想,均贫富含义; 【概述】为政以德的思想包含了:以德、礼导民;富而后教;取得百姓信任;节用爱人,使民以时;反对横征暴敛;“足民”藏富于民;正己等 均贫富:孔子所谓的“均无贫”指的是不同等级地位的人各自得到应该得到的部分,是站在统治阶级的立场上阐释的,不同于“平均主义”。 1.孔子一方面主张先“富之”后“教之”,一方面又宁可去“食”留“信”,二者有没有矛盾?怎样理解“自古皆有死,民无信不立”这句话? 这句话两者没有矛盾,反映出孔子治国思想的两层意思。他主张为政以“德”,就要保证百姓基本生活,满足物质需求,这是基础,所以提倡“富之”;但他又主张治国以“礼”,就要重视“教化”,使百姓能遵守“礼”,就要提倡百姓有一种精神力量,所以他又很重视人的基本准则,如“信”、“仁”等,甚至把它看作比生命还重要。因为人是万物之灵,如果光满足物质要求,与动物无异。 2.孔子说“均无贫”,这个“均”和历史上农民起义的口号“等贵贱,均贫富”的“均”意思是否相同?朱熹的《论语集注》把它解释为“各得其分”(不同等级地位的人各自得到应该得到的部分),你认为有没有道理?这和《说文解字》“均”、“平”的解释矛盾吗? “均无贫”与“均贫富”含义不同。“均贫富”是站在穷人即“贫”的立场上提出的重新分配社会财富的纲领,而“均无贫”则是孔子站在统治者即“富”的立场上提出的调和阶级矛盾的主张。“均贫富”实际含义在劫富济贫,强烈主张维护等级制度的孔子不可能具有这种思想。只有这种解释才能使“均无贫”这个均字的解释是符合孔子原意的。只有这种解释,才能使“均无贫”和“君君、臣臣、父父、子子”的思想相一致。 孔子之意与农民起义口号之意不相同。孔子之意就是朱熹理解之意,因为孔子是极力提倡以“等级制”为核心的“礼”。和《说文解字》解释也不矛盾。因为《说文解字》是字面的基本意义,一个字还有它的引申义、比喻义、象征义等。“平”、“均”相当于今天所说的“公平”,它也有“相对公平”与“绝对公平”,事实上只有“相对公平”,孔子所说的也类似“相对公平”,就是要统治者不要过分搜刮百姓,保证他们的基本物质需求。 3.你认为“政”和“德”、“刑”和“礼”的主要区别在哪里? “政”,这里是指治理国家之事。“德”与“刑”,是指治理国家的手段、方法、途径,即“德治”与“法治”。“礼”,是指人与人相处的一种规范,它是“德治”的基础。孔子所言,“礼”的核心是“等级制”,要求人们在自己所定位的等级中安分守纪。“礼”从纵(上下级、长幼辈等)、横(夫妇、兄弟、朋友等)两方面规范、约束人们行为。 二、《克己复礼》:礼与仁的关系,孝悌之情; 【概述】在这一章里阐释了克己复礼的思想,同时表明了礼与仁的关系,孝悌与仁的关系等。克己复礼:约束自己而回归于礼。此处的礼指的是周礼。“克己复礼”是孔子在“礼乐崩坏”时代倡导的理论主张和行为准则。 礼与仁的关系:孔子的礼是建立在仁的基础上的礼,不仅讲制度、讲规范,还讲带着仁爱之心去执行这些规范;孔子的仁是礼指导下的仁,是以君君、臣臣、父父、子子的等级制度为前提和目的的仁爱,不是无差别的兼爱、博爱。 孝悌与仁的关系:“孝悌也者,其为仁之本与!”孔子认为孝悌是仁的根本,一个人只有做到了孝悌,才能真正的做到“仁”,试想一个连自己的父母兄弟都不爱的人,又怎么能做到对他人有仁爱之心? 孝:孔子认为孝最重要的是孝心,而不仅仅是孝行。也就是所谓的“色难”。 【课文解读】

五年级必读小学生《论语》选择题(有答案)

1.《论语》 1.《论语》中与“无欲速,无见小利。欲速则不达,见小利则大事不成”表达道理相同的成语是(C) 适可而止 B.恰如其分 C.过犹不及 D.不疾不徐 2.通过成语学而乐之可以想到《论语》中的哪句话?(D) A.子曰:“默而识之,学而不厌,诲人不倦,何有于我哉?” B.子曰:"我非生而知之者,好古,敏以求之者也。" C.子曰:"不患人之不己知,患不知人也。" D.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3.“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下列选项中错误的是(B)。 A.孔子提出,不符合于道的荣华富贵,他是坚决不予接受的,对待这种东西,就如同天上的浮云一般。 B.这句话的解释是:吃粗粮,喝温水,弯着胳膊当枕头,乐趣也就在其中了。用不正当的手段得来的富贵,对我来说,就是天上的浮云。 C.于:介词,对,对于的意思 D.饭:作动词用,吃的意思 4.下列说法错误的一项是(C) A.孔子很注重学习,相传他曾问礼于老聃,学乐于苌弘,学琴于师襄 B.孔子的弟子孟子继承和发展了孔子的学说,成为孔子以后的又一位儒学大师。 C.《论语》是一部记录孔子和他若干弟子的言行的书,由若干篇章组成,前后两章之间不一定有什么关联。 D.士不可不弘毅的弘意思是:广大。 5.“弟子,入则孝,出则弟,谨而信,泛爱众而亲仁。行有余力,则以学文”中出则弟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C) A.外出要尊敬师长。弟同“梯” B.外出要尊敬兄长。弟同“剃” C.外出要尊敬兄长。弟同“悌” D.外出要尊敬师长。弟同“梯” 6.子曰:“有教无类”反映了孔子_______,_______的方式论,注重_____,_______教育的教育思想(A)。 A.因材施教,启发式,童蒙,启蒙 B.全民教育,函数论,一视同仁,启蒙 C.经邦济世,一视同仁,有教无类,因材施教 D.因材施教,函数论,童蒙,启蒙 7.“益者三友,损者三友:友直,友谅,友多闻,益矣;友便辟,友善柔,友便佞,损矣。”的出处是(D) A.《论语雍也篇》 B.《论语子罕篇》 C.《论语为政篇》 D.《论语季氏篇》 8.下列关于子夏曰:“日知其所亡,月无忘其所能,可谓好学也已矣。”错误的一项(C) A.“日知其所亡"是知新 B.“月无忘其所能”是温故 C.“日之其所亡,月无忘其所能。”结合起来正好是孔子的“可以为师矣” D.也是孔子的“学如不及,忧恐失之。”的写照。

论语十则测试题

《论语》十则测试题 班级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座号___________成绩___________ 一、填空题。 1、给下列加点字注音或根据拼音写汉字。 论.语()吾日三省.吾身()诲女.知之乎!() 诲女知之乎!()不亦说.乎()殆.() 人不知而不yun() 2、在括号中解释加点字,在横线上解释整个词语。 (1)温故知新()_____________ __ (2)见贤思齐()______________ _ (3)任重道远()____________ ___ (4)三人行,必有我师()____________ ___ (5)学而不思则罔()______________ _ (6)思而不学则殆()______________ _ (7)已所不欲,勿施于人()______ _________ (8)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_______ ________ 二、选择题。 3、下列句子的朗读停顿正确的一项是() A、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B、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C、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D、.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4、比较下列各句“而”的不同用法,按A、(顺接)B、(转接)分别归类,将字母填入括号内。 A、学而时习之() B、人不知而不愠() C、思而不学则殆() D、择其善者而从之() 5、下列对《〈论语〉十则》中句子(谈学习方法与谈学习态度)分类正确的一项是() (1)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2)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3)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4)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A、(1)(2)(3)/(4) B、(2)(3)/(1)(4) C、(2)(3)/(1)(4) D、(1)(3)/(2)(4) 6、选出句子翻译正确的一项。 (1)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A、别人不知道就不恼怒,不也是君子吗?

《论语》练习题及答案

论语十二则》试题 一、填空 1、《论语》是 ____________ 家经典之一,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的记录。孔子,名 _________ ,字 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 末期思想家、政治家、 ______________ 家,是 ________ 家的创始人。《论语》、《大学》、《中庸》和《孟子》并称。 2、第十一届全运会即将在儒家文化的发祥地——山东举办,热情好客的山东人民用《论语》中的“ ,”这句话来欢迎全国各地的运动健儿。 3、《弟子规》中有句经文:“见人善,即思齐,纵去远,以渐跻;见人恶,即内省,有则改,无则警。”《论语十则》中也有与之意思相近两句: “ ,。” 4、讲述学思要结合,要辩证地对待学思之间的关系的句子是 5 、子曰:“ ,不亦说乎?,不亦乐乎?,不亦君子乎?” 《学而》 6、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 ?”《学而》 7、子曰:“,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 ,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为政》 子曰:“ ,可以为师矣。”《为政》 8、子曰:“,思而不学则殆。”《为政》 9、子曰:“ 贤哉,回也!,, 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贤哉,回也!”《雍也》 10、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雍也》 11 、子曰:“ 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述而》 12、子曰:“三人行,。, ”《述而》[来源: 学,科,网Z,X,X,K] 13、子在川上曰:“,不舍昼夜。”《子罕》 14、子曰:“三军可夺帅也,。”《子罕》 15、子夏曰:“,,仁在 其中矣。”《子张》 二、感知与品味1.孔子在学习方法和学习态度上有哪些主张?结合本文分析。2.“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中“君子”的含义是什么?根据自己的生活经验,试理解现实生活中的“君子”是一个什么样的形象。

论语测试题

《论语十二章》知识点总结练习 一、文学常识填空 1.《论语》是的经典著作之一,由孔子的弟子及再传弟子编撰而成。它以体为主,记录了孔子及其弟子言行。 《论语》共二十篇。与、、并称“四书”。 2.孔子(公元前551-公元前479),名,字,时期人,春秋末期的、、,思想的创始人。相传他有弟子三千,贤者七十二人。孔子被后世统治者尊为“”,战国时期儒家代表人物孟子与孔子并称“”。 二、解释加点词语 1.学而时.习之 2.不亦说.乎() 3.人不知而不愠.() 4.不亦君子 ..乎() 5.吾日.三省.吾身()() 6.与朋友交而不信.乎() 7.传.不习乎() 8.三十而立.() 9.四十不惑.() 10.不逾矩 ..()()11. 学而不思则罔.()12.思而不学则殆.()13.人不堪.其忧() 14.好.知者不如乐.知者()() 15.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16.择其善者 ..而从之()17.子在川.上曰() 18.逝.者如斯.夫()()19.不舍.昼夜() 20.三.军.可夺帅也() 21.匹夫 ..不可夺志也() 22.博学而笃.志() 四、通假字 1.不亦说乎通,意思是 2.吾十有五而志于学通,意思是 五、古今异义词语 1.君子:古:今: 2.可以 ..为师:古:今:

3.匹夫:古: 今: 4.饭疏食饮水.今: 六、一词多义 1.为:为人谋而不忠乎可以为师矣 2.而:人不知而不愠温故而知新 3.知:人不知而不愠温故而知新 七、词语活用归类 1.学而时习之() 2.吾日.三省吾身() 3.传不习乎() 4.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5.饭疏食饮水() 6.择其善者而从之() 7.温故而知新()() 八、成语归类(写出文中成语,至少三个) 九、按要求默写 1.阐述“学”和“思”辩证关系的句子是: 2.求学应该谦虚,正如《论语》中所说: 3.复习是学习的重要方法,且对学习者有重要的意义: 4.当别人不了解自己、误解自己时,孔子提出不要焦虑: 5.孔子赞叹颜回安贫乐道的高尚品质的句子是: 6.孔子在《述而》篇中论述君子对富贵的正确态度是: 7.唐太宗有一句名言“以人为鉴,可以知得失。”由此我们可以联想到《论语》中孔子的话:。 8.孔子“仁”的儒家思想表现在文中的哪些方面: 9.记录孔子一生不断提高个人修养的句子是: 10.孔子感叹时光易逝,以勉励自己和学生要珍惜时间求学的句子是:

《论语》十二章练习题(带答案)

阅读《论语》十二章完成习题。 《论语》十二章(节选) ①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②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 ③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 ④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⑤子曰:“贤哉,回也!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贤哉,回也!” 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 (1)不亦说乎(2)人不知而不愠 (3)吾日三省吾身(4)不逾矩 2.翻译下列句子 (1)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 (2)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3.“吾日三省吾身”从、、三个方面反省自己,从中可以看出古代治学的人非常重视的修养。 4.经过了两千多年,孔子的话仍然闪烁着夺目的光彩。请从中选择一则,谈谈对你的启发。 答案: 1.(1)通“悦”愉快(2)生气,发怒;(3)自我检查,反省(4)越过,超过 2.(1)有志同道合的人从远方来,不也快乐吗? (2)复习旧的知识,并从中获得新的领悟,做到这样的程度,可以成为老师了。 3.忠信习品德 4.略 《论语》十二章练习题 (1)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 ..()乎?” (2)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

(3)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 ..(),七 ..(),六十而耳顺 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 (4)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5)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6)子曰:“贤哉,回也!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贤哉,回也!” (7)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8)子曰:“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 子曰: 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择其善者 ..( )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论语》练习题附答案

《论语十二则》试题 一、填空 1.《论语》是_________家经典之一,是_____________________的记录。孔子,名_______,字__________,____________末期思想家、政治家、__________家,是______家的创始人。《论语》、《大学》、《中庸》和《孟子》并称。 2.第十一届全运会即将在儒家文化的发祥地——山东举办,热情好客的山东人民用《论语》中的“,”这句话来欢迎全国各地的运动健儿。 3.《弟子规》中有句经文:“见人善,即思齐,纵去远,以渐跻;见人恶,即内省,有则改,无则警。”《论语十则》中也有与之意思相近两句:“,。” 4.讲述学思要结合,要辩证地对待学思之间的关系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子曰:“,不亦说乎?,不亦乐乎?,不亦君子乎?”《学而》 6.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 ?”《学而》 7.子曰:“,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 ,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为政》 子曰:“,可以为师矣。”《为政》 8.子曰:“,思而不学则殆。”《为政》 9.子曰:“贤哉,回也!,,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贤哉,回也!”《雍也》 10.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雍也》 11.子曰:“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述而》 12.子曰:“三人行,。, ”《述而》[来源:学,科,网Z,X,X,K] 13.子在川上曰:“,不舍昼夜。”《子罕》 14.子曰:“三军可夺帅也,。”《子罕》 15.子夏曰:“,,仁在其中矣。”《子张》 二、感知与品味 1.孔子在学习方法和学习态度上有哪些主张?结合本文分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论语》十二章 选择题大全

《论语》十二章选择题大全 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学而》 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学而》 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为政》 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为政》 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为政》 子曰:“贤哉,回也!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贤哉,回也!”——《雍也》 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雍也》 子曰:“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述而》 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述而》 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子罕》 子曰:“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子罕》 子夏曰:“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仁在其中矣。” 一、词语与句子 1.下列加点词语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学而时.习之(时常) B. 不亦说.乎(同“悦”,愉快) C.有朋.自远方来(志同道合的人) D.人不知而不愠.(生气,恼怒) 2.下列加点词语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 不亦君子 ..乎(指有才德的人)

B. 吾日.三省吾身(白天) C.为人谋.而不忠乎(谋划) D.与朋友交而不信.乎(诚信) 3.下列加点词语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 吾日三.省吾身(三次) B. 为人谋而不忠.乎(竭尽自己的心力) C.传不习乎(指老师传授的知识) D.吾十有五而志于学(同“又”,用于整数和零数之间) 4.下列加点词语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 三十而立.(指能有所成就) B. 四十而不惑.(迷惑,疑惑) C.五十而知天命 ..(自己的命运。命,命运) D.六十而耳顺 ..(能听得进不同的意见) 5.下列加点词语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 不逾.矩(越过) B. 温.故而知新(温习,学习) C.可以.为师矣(可以) D.学而不思则罔.(迷惑) 6.下列加点词语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 不逾矩.(规矩) B. 温故.而知新(学过的知识) C.可以为.师矣(做,当) D.思而不学则殆.(疑惑) 7.下列加点词语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 人不堪.其忧(能忍受)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