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湖南省水环境监测现状分析及对策
- 格式:pdf
- 大小:161.63 KB
- 文档页数:5
湘南地区水体污染现状与防治研究湘南地区作为我国水产养殖业的重要区域,其水体质量直接影响着地区经济的发展和人民群众的生产生活。
然而,随着农业、工业、城市建设等人类活动的加剧,湘南地区水体的污染问题日益突出,对当地生态环境和人民群众的健康造成了很大的威胁。
目前湘南地区面临的水体污染问题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农业污染:湘南地区农业发达,但长期以来大量的农药、化肥和畜禽粪便等农业废弃物直接或间接进入水体,导致水体中农残和氮、磷等营养物质浓度过高,引起水体富营养化和藻类大量繁殖,破坏水生态系统平衡,影响水产养殖业的健康发展。
2. 工业污染:湘南地区的许多城市都集中了大量的工业企业,这些企业的废水、废气排放对水体造成较大的污染。
例如,在长沙、郴州等地的江河、湖泊中,经常可以看到浮油、渗漏等现象,水质指标也超标。
此外,一些工业企业的废弃物直接倾倒到河湖中,更加加剧了水体污染的程度。
3. 生活污染:湘南地区的城市化进程加快,城乡居民人数不断增加,生活垃圾、污水直接或间接进入水体,造成水体污染。
一些城市周边的“小散乱污”企业也成为水体污染的重要原因之一。
为了保护湘南地区的水体环境,应采取一系列防治措施。
具体来说,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1. 合理利用农业废弃物:开展农业废弃物资源化利用,如将畜禽粪便用于农作物等的肥料,有效降低水体中污染物质的浓度。
2. 强化工业污染治理:对一些工业污染企业实行严格的废水、废气处理标准,切断了废水、废气等污染物质的排放路径。
3. 加强城市生活垃圾和污水治理:建设垃圾分类处理设施,采取物质回收等措施,规范城市污水排放系统,加强污水处理设施的建设和维护,减少生活污水直接进入水体的情况。
4. 督促“小散乱污”企业整顿:对于一些水体污染治理效果较差的小型企业进行整顿,确保这些企业符合国家环境标准。
除了以上措施外,还可以加强对水体环境监测,发现和及时解决水体污染问题。
同时,需要提高广大民众的环境保护意识,将环保理念融入生产生活的各个方面。
湖南省水资源现状与发展专题报告中南大学资源与安全工程学院硕士06级杨珊062220002湖南省水资源的现状与发展1 湖南省水资源现状湖南省位于长江以南亚热带季风性湿润气候区,总面积211829km2,主要属于长江流域洞庭湖水系,小部分属于珠江流域北江水系和长江流域鄱阳湖水系。
1.1 降水量全省多年平均(1956~2000年)年降水量1450.0mm,折合总水量3072亿m3。
2004年全省年降水量1495.0mm,比多年平均偏丰3.0%。
降水特征:降水在年内分配不均,据全省雨量站资料统计,多年平均连续最大四个月降水出现在3~6月或4~7月,其量约占全年降水量的55%左右;汛期4~9月为降水量最多的月份,全省大部分地区汛期降水量占全年降水量的70%左右。
降水在区域分布上是山区多于丘陵,丘陵多于平原,迎风坡多于背风坡及河谷、盆地。
1.2 水资源量全省多年平均地表水资源量1682亿m3,见表1。
湖南水系分布合理。
湘西北有沅水和澧水,湘南、湘中有湘水,还有湘中偏北的资水,还有闻名于世的洞庭湖“四水”延伸到每一个地区,洞庭湖发挥着巨大的调蓄作用,这种格局在水的开发利用上具备很大潜力。
地下水资源量392亿m3,扣除两者间的重复计算量,水资源总量1682亿m3。
发源于外省而流入湖南省的河流积水面积57980 km2,多年平均入境水量454亿m3,这部分水量在四水上游,如果有工程措施,就可以加以控制和利用。
另外,长江水通过淞滋、藕池、太平、调弦(1958年堵塞)四口流入洞庭湖,多年平均水量923亿m3,这部分水量多为汛期洪水,不仅无利,反而对洞庭湖的堤垸安全构成威胁。
表1 全省水资源分区多年平均水资源量水系名称流域面积(km2)多年平均(1956~2000)年径流量(亿m3)径流深(mm)湘江85383 696.1 815.3资水26738 232.6 869.9沅江51927 398.2 766.8澧水15505 133.4 860.4 洞庭湖区及其他河流26741 165.6 625.4 鄱阳湖688 8.0 1162.8 珠江5117 48.4 945.9全省211829 1682 794.2据2004年全省水文站实测资料水平衡分析,2004年全省地表水资源量1647.6亿m3,由于前期土壤干旱,致使径流系数偏小,产水量比多年平均偏枯2.1%。
湘南地区水体污染现状与防治研究1. 引言1.1 湘南地区水体污染问题的重要性湘南地区位于中国南部,拥有丰富的水资源,但水体污染问题严重影响着当地的环境质量和居民的生活质量。
湘南地区的水体主要受到工业废水、农业面源污染、城市污水等多方面污染的影响,导致水质恶化,影响到人们的饮用水安全和生态环境的稳定性。
水是生命之源,水体污染直接威胁到人类的生存健康。
湘南地区的水体受到污染后,水质下降,水中含有大量有害物质,如果直接饮用可能导致人体健康问题,加重疾病发生率。
水体污染会危害生态系统平衡。
湘南地区拥有丰富的湖泊和河流资源,水体污染会破坏水生生物的栖息环境,影响水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导致生物多样性下降,影响生态平衡。
水体污染对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造成严重影响。
湘南地区以农业和旅游业为主要支柱产业,水体污染会直接影响农业生产和旅游业发展,降低当地经济效益,甚至影响社会稳定。
湘南地区水体污染问题的重要性不容忽视,需要采取有效的措施来改善水质,保护水资源,促进经济可持续发展和人民生活质量的提高。
1.2 研究目的和意义湘南地区水体污染问题日益严重,已经成为影响当地经济和人民生活的重要问题。
本研究旨在深入分析湘南地区水体污染现状,并探讨主要污染原因,以期为制定有效的防治措施提供科学依据。
通过研究,可以帮助政府部门更好地了解湘南地区水体污染的情况,及时采取合理有效的措施,保护当地水资源,改善人民生活环境。
研究还可以为相关领域的学者和科研人员提供参考和借鉴,促进水体污染防治技术和理论的不断创新与进步。
整体而言,本研究的目的在于加深对湘南地区水体污染问题的认识,探索有效的防治措施,促进地区经济可持续发展和生态环境保护,具有重要的实践和理论意义。
2. 正文2.1 湘南地区水体污染现状分析湘南地区位于中国中部,是一个风景秀丽的地区,但随着经济的发展和城市化进程的加快,水体污染问题日益突出。
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湘南地区的水体受到工业排放的影响较为严重。
湘江水质调查报告一、引言随着工业化和城市化的快速发展,水资源的污染问题日益严重。
为了了解湘江水质现状及其变化趋势,我们进行了一次全面的水质调查。
本报告将详细介绍调查过程、结果及建议,希望为相关部门和水资源保护工作提供参考。
二、调查目的与方法1、目的:通过对湘江的水质进行调查,了解其污染状况,为采取有效的保护措施提供依据。
2、方法:在湘江的上游、中游和下游设立监测点,定期采集水样,对各项水质指标进行检测和分析。
三、调查结果与分析1、水质指标总体情况:经过对各监测点的水质进行检测,发现湘江的水质总体良好,但存在不同程度的污染。
其中,上游水质最好,中游次之,下游最差。
2、污染源分析:湘江的污染源主要包括工业废水、农业污水和生活污水。
工业废水排放量较大,对中游和下游的水质影响较大;农业污水主要是氮、磷等营养物质的排放,对上游水质影响较大;生活污水的排放量也较大,对中游和下游水质产生一定影响。
3、水质变化趋势:通过对历史数据的分析,发现湘江的水质总体呈下降趋势。
特别是近年来,随着工业和城市化的快速发展,水质污染问题日益严重。
四、结论与建议1、湘江的水质总体良好,但存在不同程度的污染。
污染源主要包括工业废水、农业污水和生活污水。
近年来,水质呈下降趋势,需采取有效措施加以保护。
2、建议:a)加强废水排放监管,降低工业废水排放量;b)推广生态农业,减少农药和化肥的使用;c)提高污水处理效率,减少污水排放;d)加强水资源保护宣传,提高公众环保意识;e)建立完善的水质监测体系,及时掌握水质变化情况。
五、结论湘江作为湖南省的重要水源之一,其水质状况直接关系到周边地区居民的生活质量和生态环境的保护。
本次调查发现,虽然湘江的水质总体良好,但存在不同程度的污染问题。
为了保护好这一宝贵的水资源,我们需要采取综合性的措施,包括加强监管、推广生态农业、提高污水处理效率、加强宣传教育和完善水质监测体系等方面的工作。
只有这样,才能确保湘江的水质得到有效保护,为周边地区的可持续发展提供保障。
湖南水质调研报告湖南水质调研报告为了深入了解湖南省的水质情况,我们进行了一次水质调研。
本次调研旨在探究湖南水质的污染情况和水质改善的现状,以及提出相关的解决方案。
以下是关于湖南水质调研的详细报告。
一、湖南水质的污染现状1. 应急事件的频发:我们发现湖南省的水质污染事件频繁发生,尤其是在近年来。
主要原因是由于湖南省经济发展迅速,大量的工业废水和农业化肥直接排入湖泊和江河中,造成了水质恶化。
2. 农业面源污染严重:湖南省是一个农业大省,大量的化肥和农药的使用导致了农业面源污染的严重程度。
这些农业化学物质通过水体入侵,对湖泊和河流造成了严重的污染。
3. 工业污染问题:湖南省的工业发展较快,但工业废水处理不到位,大量的工业废水引入水源,造成了水质的严重污染。
其中,重金属污染是一个严重的问题,对人体健康产生了潜在的威胁。
4. 城镇污水处理不完善:湖南省城镇污水处理设施的投资和建设滞后,很多污水直接排入湖泊和江河中,导致水质污染。
同时,人口的增加和城镇化的加速也加剧了水质污染的程度。
二、水质改善的现状1. 加大环保投入:湖南省政府近年来加大了对环保的投入,大量的资金用于改善水质和修复湖泊等水资源。
政府也加强了对企业的环保督察和治理力度,推动企业加强自身的环保意识。
2. 污水处理设施的建设:湖南省政府加大了对城镇污水处理设施的投资和建设力度,提高了城镇污水的处理率,减少了对水质的污染。
3. 农业环保措施的推广:湖南省积极推广了农村生态农业,鼓励农民使用有机肥料和生物农药,减少了农业化学物质的使用,从根本上减少了农业面源污染。
4. 加强监管和治理:湖南省政府强化了对工业废水的治理和监管力度,加大了对违法企业的处罚力度,对重金属污染问题进行了治理,取得了一定的成效。
三、解决水质污染的建议1. 加大法律法规的制定和执行力度:湖南省政府应该加大对水资源的保护力度,加强对水质污染的法律法规的制定和执行,严惩违法企业,确保水质的安全。
湘南地区水体污染现状与防治研究湘南地区位于中国南部的一个美丽的地区,拥有丰富的自然资源和优美的风景。
随着工业化和城市化的发展,湘南地区的水体污染问题日益严重,给当地的生态环境和居民的健康带来了严重的威胁。
本文将针对湘南地区水体污染的现状进行分析,并提出相应的防治研究方案。
一、湘南地区水体污染现状1. 工业排放湘南地区有许多工业企业,它们的废水排放是水体污染的重要原因之一。
工业废水中含有大量的重金属、有机物和化学品,直接排放到水体中会造成水质的恶化,给水生生物带来巨大伤害。
2. 生活污水排放随着城市人口的增加和城市建设的加速,生活污水的排放也成为了水体污染的一大问题。
饮食厨余、洗浴排放和厕所污水等都会排放到附近的水体中,严重影响了水质的安全。
3. 农业面源污染湘南地区是一个农业发达地区,农业面源污染也是水体污染的一大问题。
农药、化肥和畜禽养殖废水的排放都会直接导致水质的下降,对水生生物和人类的健康造成威胁。
1. 加强监测和监管针对湘南地区水体污染的情况,应加强监测和监管工作,建立健全的水环境监测体系,及时发现和解决水体污染问题。
要加强对工业、农业和生活污水的排放管控,建立完善的排污许可制度,严格执行相关法律法规。
2. 提高处理能力针对工业废水、生活污水和农业面源污染,要加大治理力度,提高水体污染的处理能力。
建设更多的污水处理厂和农业面源污染治理设施,将废水进行处理后再排放,有效减少对水体的污染。
3. 推动产业转型湘南地区的工业结构多为传统重工业和化工企业,这些企业的废水排放对水质造成了严重的污染。
要推动工业产业的转型升级,鼓励绿色环保的产业发展,减少对水体的污染。
4. 强化宣传教育加强水体污染防治的宣传教育工作,提高公众对水环境保护的意识。
通过开展水体污染防治知识的宣传,引导广大市民树立正确的环保观念,在日常生活中减少对水体的污染。
5. 强化政策支持政府部门要加强对水体污染防治工作的督促和支持,出台更加严格的环保政策和法规,加大对水环境治理工作的投入。
湘江水质调查报告湘江水质调查报告(一)湘江作为湖南省最重要的水资源之一,对于当地的农田灌溉、居民生活以及工业生产都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然而,近年来,湘江水质出现了一些问题,严重影响了沿江地区的可持续发展。
为了解决这一问题,本文对湘江水质进行了调查,并就其污染原因和应对策略进行了分析和讨论。
在调查中,我们选择了湖南省长沙市附近的几个重点监测点进行水质采样和分析。
通过采样和实验,我们发现湘江的水质普遍存在严重的污染问题。
首先,水中的重金属含量超过了国家标准,其中铅、汞等有害物质的浓度达到了极高水平,对水生生物和人类健康造成了潜在的威胁。
其次,水中的有机物浓度也显著超过了安全标准,导致水体富营养化和难以降解,加剧了水环境的恶化。
在分析湘江水质污染的原因时,我们发现了以下几点。
首先,大量的工业废水直接排入湘江,其中部分企业违反了相关的环保法规和标准。
其次,农业活动的过度施肥和化学农药的使用导致了农田径流中的大量养分和有机物进入湘江,从而加剧了水质问题。
此外,城市生活垃圾的乱排和未经处理的生活污水的排放也对湘江水质质量造成了巨大影响。
为了应对湘江水质问题,我们提出了以下几点建议。
首先,政府应加强相关法规和标准的执行,加大对违法排污企业的处罚力度,确保其恶劣行为得到严厉惩罚。
其次,农业部门应引导农民合理施肥,实行农田排水系统和农田生态景观建设,减少养分和农药进入湘江。
此外,城市管理部门应加大对垃圾分类、污水处理等方面的投入和力度,确保城市生活污染物得到有效控制。
综上所述,湘江水质问题的存在严重影响到了当地的可持续发展。
我们希望通过本次调查报告能够引起相关部门和公众的重视,采取积极有效的措施,共同保护好湘江的水质,为当地的生态健康和经济发展做出应有的贡献。
湘江水质调查报告(二)作为湖南省重要的水资源,湘江水质的问题已成为近年来当地面临的一个严峻挑战。
经过我们的调查与分析,发现湘江水质受到工业排污、农业活动和城市生活垃圾等多重因素的影响,给当地的生态环境造成了严重的破坏。
湖南省农村生活污水治理的现状与建议近年来,随着湖南省农村经济的快速发展和农村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农村生活污水的排放问题日益引起人们的关注。
目前,湖南省农村生活污水治理的现状还存在一定的问题,需要采取措施加以改善。
本文将从现状及原因分析和建议两方面进行阐述。
一、现状及原因分析湖南省农村生活污水治理的现状不容乐观。
很多农村地区没有建设污水处理设施,导致大量污水直接排放到江河湖泊中。
即便有部分地区建设了污水处理设施,但运行不稳定、维护不到位,使得处理效果不理想。
农村居民对生活污水处理的意识较低,存在大量的“乱倒乱排”现象,使得治理难度加大。
(1)资金短缺:农村地区相对于城市地区,财力相对薄弱,无法筹集到足够的资金用于污水治理的设施建设和维护。
(2)管理体制不健全:农村地区环保管理体制相对城市地区较为薄弱,缺乏完善的政策法规和有效的监管机制。
(3)技术和人员不足:农村地区缺乏专业的污水处理技术和专业人员,导致治理设施的建设和运行不到位。
二、改善建议1.加大资金投入要提高湖南省农村生活污水治理的水平,首先需要加大资金投入,确保设施的建设和运营。
政府应当加大对农村生活污水治理的资金支持,同时吸引社会资本的参与,通过多方合作筹集资金,促进农村环境的改善。
2.完善管理体制加强农村环保的管理体制建设,完善农村环保法规和政策。
成立农村环保部门,加强对农村生活污水治理的监管和指导,提高治理的效果。
加强对农村居民的教育和宣传,提高其对环境保护和污水治理的意识和参与度。
3.引进先进技术和人才加强对农村生活污水治理技术和人才的引进培养。
可以通过合作交流、人才引进政策等方式,引进先进的污水处理技术和专业人员,提高农村地区的污水治理能力。
要加强对污水处理设施的维护和管理,确保设施的正常运转。
4.推进农村生活污水资源化利用在农村生活污水处理过程中,可以采取技术手段将污水资源化利用。
将污水进行分级处理,获得可用于灌溉的中水,实现灰水利用。
湘江水质调查报告1. 概述本报告是对湘江水质进行调查和评估的结果。
湘江是中国重要的水域之一,对于保障当地居民的饮用水和生态环境具有重要意义。
本次调查旨在了解湘江水质的当前状况,并对可能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和评价。
2. 调查方法本次调查采用了现场采样和实验室分析相结合的方法。
在湘江的不同区域进行了多次采样,包括上游、中游和下游的不同位置。
采集水样后,进行了多项水质指标的分析,例如溶解氧、氨氮、总磷和 pH 值等。
3. 调查结果通过对采样水样的分析,得出以下主要结果:3.1 溶解氧含量湘江水体中的溶解氧含量整体较低。
调查发现,尤其是下游区域的溶解氧含量明显低于上游和中游区域。
这可能与城市化和人为污染有关。
3.2 氨氮含量氨氮是水体中常见的一种污染物,其含量可以作为水质的一个重要指标。
调查显示,湘江水体中氨氮的含量普遍较高,尤其是在城市附近的区域。
3.3 总磷含量总磷是水体富营养化的主要指标之一。
调查结果显示,湘江水体中总磷的含量较高,尤其在农业和工业密集的下游区域。
4. 问题分析通过对湘江水质的调查结果进行分析,我们可以得到以下问题:4.1 污染源调查结果显示,湘江水体存在较高的氨氮和总磷含量,这可能是来自农业、工业和城市生活污水等方面的污染源。
需要进一步深入调查,确定具体的污染来源,并采取相应的治理措施。
4.2 水生态环境溶解氧是维持水生态环境的重要因素之一。
由于湘江水体中溶解氧含量较低,可能对水生态环境产生不利影响。
需要加强对湘江流域的保护和生态修复工作,提高水体的溶解氧含量。
5. 和建议,湘江水质存在一定的问题和挑战,需要采取相应的措施进行治理和改善。
建议:1. 加强水源保护,控制农业和工业废水的排放。
2. 完善城市污水处理设施,降低城市生活污水对水体的影响。
3. 加强监测和评估工作,定期进行水质调查,及时发现和解决问题。
4. 开展水体生态修复工作,提高水生态环境的质量和稳定性。
只有通过持续的努力和科学的管理,湘江水质才能得到有效的改善,为当地居民提供更好的饮用水和生态环境。
湘南地区水体污染现状与防治研究湘南地区是典型的开发型区域,其经济发展快速,但也带来了水体污染的问题。
尤其是在湘江流域,化肥、农药、工业废水等都对水环境造成了影响。
本文就湘南地区水体污染现状进行阐述,并探讨了相应的防治方法。
一、湘江流域水体污染现状1、农业面源污染湘江流域是农业区,大面积的农业生产、大量的化学肥料和农药使用,导致水体中出现了大量的氮、磷等化学物质,这些化学物质往往从水中通过自然界的循环作用传递至植被和动物体内,容易引起生态紊乱和对水生生物的危害,从而影响水生态系统的健康。
2、城市污水排放湘南地区城市化进程加速,城市化进程所带来的污水排放量也快速增长,以常德市为例,其城区的污水产量就达到约80万吨/日,其中大量污水未经处理就被排放至湘江中,使湘江的水质受到了很大的影响,有时甚至达到了重度污染。
3、工业废水排放湘南地区是工业发达地区,大量工业废水也成为水体污染的重要来源。
这些工业废水中含有有害物质、重金属等,一旦排放入水体,容易引起水体紊乱。
近年来,湖南省大力监管工业污染排放,但一些小企业仍然存在违规操作、排污等问题,污染严重的情况依然存在。
二、水体污染防治措施1、加强水体管理加强对湘江流域的水质监管,建立一套科学的水体保护制度,加大对污染企业的惩罚力度,提高环保法制的执行力度,以此限制企业污染的发生。
2、提高污水治理能力建设污水处理工厂,实现城镇污水的集中处理,提高污水处理后的排放标准,从而保障湘江流域水体的卫生质量。
3、推行绿色农业采用生态农业模式,优化施肥技术,减少化肥和农药的使用,增加农作物品种多样性,从源头上控制农业污染的排放,保护湘江流域生态环境。
4、加强工业污染控制加大对企业的监管力度,强化对小型企业的污染防治工作,推进企业污染治理设施的建设和改造,同时对工业废水排放进行严格的监督和抽检,确保工业废水排放达到国家标准。
结论湘南地区水体污染问题已经引起了社会的广泛关注,解决这个问题也是一项非常紧迫的任务。
湖南省河道水质改善的关键技术与方法探讨随着工业和城市化的快速发展,湖南省的河道水质问题日益凸显。
为了保护生态环境,提高水质,采取有效的技术和方法对河道水质进行改善变得尤为重要。
本文将探讨湖南省河道水质改善的关键技术与方法,旨在为相关部门和决策者提供参考。
一、水体调控技术1. 水生态修复技术水生态修复侧重于恢复和重建河道水域的生态系统。
采用人工湿地、改造河道环境、植物修复等手段,恢复水生态系统的平衡,提高水质净化能力。
湖南省可以借鉴国内外成功案例,积极推进水生态修复工作。
2. 污染源监测与控制技术实时监测河道的主要污染源,采取先进的检测设备和技术手段,及时发现和处理污染事件。
利用现代化的监测系统和大数据分析,对污染情况进行实时监测和分析,从而采取相应的控制措施,减少污染物排放。
二、污水处理技术1. 生物处理技术生物处理技术是一种利用生物群落来降解和去除废水中有机物质和营养物质的技术。
湖南省可以采用活性污泥法、人工湿地等生物处理技术,加强对污水的处理和净化,降低水质的污染程度。
2. 高级氧化技术高级氧化技术是一种利用高能量氧化剂产生高度活性的氧自由基,对废水中的有机物质进行氧化降解的技术。
采用紫外光、臭氧等高级氧化技术,能够有效地去除废水中的有机物质和难降解物质,提高水质的处理效果。
三、饮用水源保护技术1. 水源地保护通过建立湖泊、河流等水源地的保护区和生态红线制度,加强对水源地的综合治理和保护。
加大巡查力度,严禁乱排乱倾,严厉打击非法占用水源地行为,加强水资源管理。
2. 水质监测和评估建立完善的水质监测与评估体系,定期对水源地进行监测与评估,及时发现和解决水质问题。
采用先进的监测设备和技术,对水质进行全面、准确的评估,为制定科学合理的管理措施提供依据。
四、环境教育与宣传加强环境教育和宣传工作,提高公众的环境保护意识。
通过开展环境保护宣传活动,普及环境法律法规、科学知识,引导公众养成良好的环境行为习惯。
湖南省水资源现状分析及对策研讨秦远清【摘要】文章运用模糊综合评判方法及多因素评判指标,对湖南省水资源现状及变化趋势进行了比较全面的分析,在此基础上提出了缓解湖南省水资源短缺的对策和措施.【期刊名称】《湖南水利水电》【年(卷),期】2010(000)003【总页数】4页(P62-65)【关键词】湖南省;水资源;分析;对策【作者】秦远清【作者单位】永州水文水资源勘测局,永州市,425000【正文语种】中文模糊综合评判方法可为水资源短缺程度的评判提供一种有效途径,它可以在对影响水资源短缺的各个因素进行单因素评价基础上,通过综合评判矩阵对其短缺程度作出多因素综合评价,从而可较全面地分析出流域水资源短缺的状况。
本文参考全国水资源供需分析中对有关问题的处理方法,应用模糊综合评判法对湖南省及各市(州)的水资源紧缺程度进行了全面的分析,找出了产生水资源短缺程度的主要原因、影响情况及变化趋势。
1 综合评判模型设给定两个有限论域 u={u1,u2,…,um},V={V1,V2…Vn},其中:u 代表综合评判的因素所组成的集合,V代表评语所组成的集合。
则模糊综合评判为下列模糊变换B=A·R,式中:A为u上的模糊子集,而评判结果B则是V上的模糊子集。
并且可表示为 A=(a1,a2,…,am),0≤ai≤1;B=(b1,b2,…,bn),0≤bi≤1,其中 ai即为 ui对 A 的隶属度,它表示单因素ui在总评定因素中所起作用大小的变量,也在一定程度上代表根据单因素ui评定等级的能力,而bi则为等级Vj对综合评定所得模糊子集B的隶属度,它们表示综合评判的结果。
评判矩阵为:式中rij表示因素ui的评价对等级Vj的隶属度,因而矩阵 R 中第 i行 Ri=(ri1,ri2,…,rin),即为对第 i个因素 ui的单因素评判结果。
评价计算中 A=(a1,a2,…,am)代表了各因,同时素对综合评判重要性的权系数。
因此,满足模糊变换A·R也即退化为普通矩阵计算,即:2 评判方法与步骤2.1 评判指标选定评价指标的选定必须具有独立性和代表性。
EXPERIENCE经 验区域治理湖南省地下水监测始于20世纪70年代,经过40余载的持续建设,目前,已建成了地下水自动化监测系统,形成了国家、省、市、县多级监测网络,保障了湖南省地下水水位、水温、水质的动态监管,在一定程度上能有效避免地下水过度开采及地下水污染等问题,是科学保护地下水资源的重要手段。
虽然我省地下水监测在现阶段已经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是,由于湖南省地下水监测起步较晚,监测工作还存在少量不足,需要进一步提高监测能力。
为此,本文在了解和分析当前湖南省地下水监测现状的基础上,结合实际情况,研究提高我省地下水监测工作能力的对策,致力于湖南省地下水监测质量的进一步发展。
一、地下水监测工作现状分析地下水是生态环境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城市生活用水和工农业用水的重要水源,是环境保护和防止地面塌陷等地质灾害的重要因素,影响着生产生活的各个方面。
(一)地下水监测站点及分布为了有效的科学合理保护地下水资源,加强监管,湖南省于20世纪70年代最先在韶山市开始了地下水监测,随后相继在全省铺开,在湖南省自然资源厅的高度重视和大力支持下,已构建了省、市、县三级监测网络。
2015年6月,由自然资源部和水利部共建的国家地下水监测工程正式启动,共建设完成20469个监测站点,其中,自然资源部建设完成10171个监测站点。
据《人民日报》2020年1月报道,自然资源部国家地下水监测工程圆满收官,首次构建了国家级地下水三维自动化监测网。
湖南省地下水监测是洞庭湖江汉平原及西南岩溶区含水层地下水监测的重要一环,至此,省内已建的三级监测网络与国家地下水监测网一起构成了国家、省、市、县多级监测网络。
目前,湖南省水利部门已建成国家级地下水监测点83处。
同时,湖南省自然资源部门已建成地下水监测站点306个,包括国家级监测站点226个,省级监测站点66个、地区级监测站点14个,共覆盖全省14个市(州)、6个二级水文地质单元。
其中,洞庭湖平原松散岩类孔隙水区61个,湘东红层盆地孔隙水、岩溶水区137个,湘西北山地岩溶水区27个,湘西山地基作者简介:杨若君,生于1991年,本科,助理工程师,研究方向为地质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