包扎止血和骨折急救知识(1)
- 格式:ppt
- 大小:8.37 MB
- 文档页数:82
精品文档,助你起航,欢迎收藏和关注!现场医疗急救常识——骨折固定人体的骨骼起运动支撑和保护重要器官的作用。
创伤往往造成骨折,骨折部位有皮肤裂伤,骨头与外界相通为开放性骨折,无皮肤裂伤为闭合性骨折。
1、固定注意事项(1)凡是骨折、关节伤、血管神经伤、广泛软组织伤等伤员,在送往医院前均须做好伤肢固定。
(2)先进行止血、包扎,然后固定。
(3)刺出伤口的骨折端不要送回伤口内,一般畸形则按原形态固定,以免增加污染和刺伤血管、神经。
(4)固定范围应包括伤部上下两个关节,固定物要扶托住伤肢。
(5)肢体骨突部位应用棉垫或其他柔软材料作衬垫。
(6)送往医院途中应重视伤员主诉,注意观察伤肢,适当抬高并予以保护。
严寒地区应注意保暖。
2、固定材料选择。
骨折应用夹板临时固定。
常用的有木制、铁制、塑料制临时夹板。
如无临时夹板,可就地取材,用木板、木棍、树枝、竹竿、硬纸板等临时代用。
3、固定方法(1)舷骨骨折。
一种是木制夹板固定。
用木夹板两块置于上臂内外侧,再用两条三角巾折成带状扎牢,肘关节弯曲成90度,前臂用三角巾悬吊。
另一种三角巾自体固定。
用一块三角巾悬吊前臂,另一块三角巾固定上臂于胸侧。
(2)前臂骨折。
用两块长短适当的木板垫以柔软衬物,分别安置前臂屈侧与背侧,用三角巾包扎,再予悬吊。
若固定需要包括手及腕部时,则屈侧木板一端长达手指尖远处,用布团置于手掌使手呈半抓握位置固定。
(3)股骨骨折。
用一块长木板或扁担,自腋部起至外踝处以5~6条三角巾,分别绕胸、腰、大腿、膝、小腿及踝部等处扎紧。
无木板时也可利用健肢与伤肢绑扎在一起作固定。
(4)小腿骨折。
用一块木板自大腿中部至足部,用三角巾或绷带绑扎。
急诊抢救技术—创伤患者止血、包扎、固定及搬运一、止血(一)适应证凡是出血的伤口都需止血。
根据损伤血管不同,外伤出血大致可分为:①动脉出血:出血压力高,可随心脏搏动从伤口向外喷射,呈鲜红色,如在短时间内出血量大,可危及生命。
②静脉出血:血液缓慢持续从伤口流出,暗红色,一般可找到出血点。
③毛细血管出血:多看不清明显伤口,量较少。
(二)操作前准备根据出血性质不同,就地取材,采用不同止血措施。
止血可用的器材很多,现场抢救中可用消毒敷料、绷带,甚至干净布料、毛巾等进行加压止血;充气止血带、止血钳等专用止血器械是较可靠的止血方法。
(三)操作步骤1.加压包扎法适用于创口小、毛细血管或较小静脉的出血。
局部可用生理盐水冲洗,然后消毒盖上无菌纱布,再用绷带、三角巾或布带加压扎紧,包扎范围应该比伤口稍大。
2.指压止血法适用于动脉位置表浅且靠近骨骼处的出血。
止血方法为用拇指压住出血的血管上端(近心端),血流被阻断。
①面部出血:在下颌角前约15cm处压迫颌下动脉,大出血时往往同时压住两侧颌下与颞动脉。
②颞部出血:对着下颌关节压住颞动脉。
③用拇指和示指分别压迫手指两侧的指动脉,阻断血流;一侧肘关节以下部位的外伤大出血,用一只手的拇指压迫上臂中段内侧,阻断肱动脉血流,另一只手固定伤员手臂;手部大出血,用两手的拇指和示指分别压迫伤侧手腕两侧的桡动脉和尺动脉。
④下肢出血:一侧下肢的大出血,用两手的拇指用力压迫伤肢腹股沟中点稍下方的股动脉,阻断股动脉血流,伤员应该处于坐位或卧位;一侧足部的大出血,用两手的拇指和示指分别压迫伤侧足背中部搏动的胫前动脉及足跟与内踝之间的胫后动脉。
3.填塞止血法适用于伤口较深的出血,可用消毒的棉垫、纱布填塞伤口,再用绷带、三角巾等包扎。
4.抬高肢体法适用于临时应急措施,不适用于动脉出血。
5.屈肢法适用于肘或膝关节以下,在肘窝、窝处放上纱布卷、棉垫卷,然后用绷带把肢体弯曲,使用环形或8字形包扎,但方法复杂,一般不采用。
止血缝合包扎骨折固定转运试题
止血、缝合、包扎、骨折固定和转运是急救中非常重要的环节,涉及到多个方面的知识和技能。
首先,止血是指在受伤后迅速采取
措施停止出血,常见的方法包括直接压迫伤口、提高患肢、使用止
血带等。
在实际操作中,要注意伤口的位置、出血的程度以及患者
的身体状况,选择合适的止血方法。
其次,缝合是指对伤口进行缝合处理,一般需要在无菌条件下
进行。
在缝合伤口前,要先清洁伤口,去除异物,并注意伤口的深
浅和长度,选择适当的缝合线材和缝合技术。
包扎是指用绷带或敷料覆盖伤口,固定止血带或夹板,保护伤
口不受二次污染。
包扎的目的是保护伤口、止血、固定伤处和减轻
疼痛。
在包扎时,要注意材料的选择和使用方法,避免损伤患者的
皮肤和血管。
骨折固定是指对骨折部位进行固定,防止骨折移位,减轻疼痛,避免进一步损伤。
固定方法包括使用夹板、绷带、石膏等材料进行
固定,要根据骨折部位和类型选择合适的固定方法。
转运是指将受伤者从事故现场或急救地点转移到医疗机构进行进一步治疗。
在转运过程中,要注意患者的生命体征监测、固定和保护伤处,避免二次伤害。
总之,止血、缝合、包扎、骨折固定和转运是急救中的关键环节,需要医护人员具备扎实的医学知识和丰富的实践经验,以便在紧急情况下能够迅速、准确地进行急救处理。
现场创伤急救技术现场创伤急救包括人工呼吸、心脏复苏、止血、创伤包扎、骨折临时固定和伤员搬运。
(一)人工呼吸人工呼吸适用于触电休克、溺水、有害气体中毒窒息或外伤窒息等引起的呼吸停止、假死状态者。
如果停止呼吸不久大都能用人工呼吸方法进行抢救。
在施行人工呼吸前,先要将伤员运送到安全、通风良好的地方,将领口解开,腰带放松,注意保护体温。
腰背部要垫上软的衣服等,使胸部张开。
应先清除口中脏物,把舌头拉出或压住,防止堵住喉咙,妨碍呼吸。
各种有效的人工呼吸必须在呼吸道畅通的前提下进行,才能获得成功。
常用的方法有口对口吹气法、仰卧压胸法和俯卧压背法三种。
口对口吹气法是效果最好、操作最简单的一种方法。
操作前使伤员仰卧,救护者在其头的一侧,一手托起伤员下颌,并尽量使其头部后仰,另一手将其鼻孔捏住,以免吹气时,从鼻孔漏气;自己深吸一口气,紧对伤员的口将气吹人,造成吸气。
然后,松开捏鼻的手,并用一手压其胸部以帮助呼气,如此有节律地、均匀地反复进行,每分钟应吹气10次~l2次,注意吹气时切勿过猛、过短,也不宜过长,以占一次呼吸周期的1/3为宜。
(二)心脏复苏心脏复苏操作主要有心前区叩击术和胸外心脏按压术两种方法。
1、心前区叩击术:在心脏停搏后90s内,心脏的应激性是增强的,叩击心前区,往往可使心脏复跳。
操作方法:心脏骤停后立即叩击心前区,叩击力中等,一般可连续叩击3次~5次,并观察脉搏、心音。
若恢复则表示复苏成功,反之,应立即放弃,改用胸外心脏按压术。
2、"胸外心脏按压术:此法适用于各种原因造成的心跳骤停者。
在胸外心脏按压前,应先作心前区捶击术(使伤员头低脚高,施术者以左手掌臵其心前区,右手握拳,每隔l s~2 s在左手背上轻捶3次~5次),促使伤员心脏复跳,如果捶击无效,进行胸外心脏按压。
其操作方法是:首先将伤员仰卧木板上或地上,解开上衣和腰带,脱掉胶鞋。
救护者位于伤员左侧,手掌面与前臂垂直,一手掌面压在另一手掌面上,使双手重叠,臵于伤员胸骨三分之一处(其下方为心脏)以双肘和臂肩之力有节奏地向脊柱方向用力按压,按压深度5cm~6cm(有胸骨下陷的感觉就可以了),为心脏恢复自主节律创造条件。
军训急救知识一、引言在军训期间,由于剧烈运动和身体训练,学员们可能会浮现一些紧急情况,因此掌握一些基本的急救知识是非常重要的。
本文将介绍军训期间常见的急救知识,包括心肺复苏、止血、骨折固定等。
二、心肺复苏1. 心肺复苏的目的心肺复苏是一种应急处理方法,用于恢复心脏住手跳动和呼吸住手的人的生命体征。
2. 心肺复苏的步骤(1)检查安全:确保自己和患者的安全。
(2)判断意识:轻拍患者的肩膀并喊叫他们的名字,观察他们是否有反应。
(3)呼叫急救电话:如果患者没有反应,即将呼叫急救电话。
(4)进行胸外按压:将患者平放在坚硬的表面上,双手叠放在胸骨下方,用身体分量施加压力进行按压。
三、止血1. 止血的原则(1)压迫止血:用手指、手掌或者纱布等物品直接压迫出血部位,阻挠血液流出。
(2)提高患肢:将出血的肢体抬高,有助于减少出血。
(3)包扎止血:用纱布或者绷带包扎出血部位,固定止血。
2. 不同部位的止血方法(1)外伤止血:用纱布直接压迫出血部位,保持压迫直到出血住手。
(2)鼻出血止血:让患者坐直,头部微向前倾,用纸巾或者纱布捏住鼻子两侧的软骨部份,保持10-15分钟。
(3)口腔出血止血:用纱布或者干净的绷带直接压迫出血部位,保持压迫直到出血住手。
四、骨折固定1. 骨折的判断(1)观察:观察患者是否有明显的畸形或者肿胀。
(2)听诊:听骨折处是否有异常的骨碎声。
(3)触诊:轻轻触摸骨折部位,感受是否有异常的挪移或者压痛。
2. 骨折的急救处理(1)保持患者肃静:避免患者活动,以免加重骨折。
(2)固定骨折部位:用木板、绷带或者衣物等固定骨折部位,保持其稳定。
(3)冷敷:用冰袋或者冷湿毛巾冷敷患处,有助于减轻疼痛和肿胀。
五、其他常见急救知识1. 中暑的处理:将患者移到阴凉处,赋予足够的水分补充,并用湿毛巾冷敷患者的额头和颈部。
2. 烧伤的处理:用冷水冲洗烧伤部位,避免使用冰水。
用干净的干布覆盖烧伤部位。
3. 晕厥的处理:将患者平躺,并提高患者的腿部,保持通风良好。
骨折的急救知识点
人体骨骼具有支撑和保护作用,但在日常生活中,骨折是一种常见
的意外伤害。
当遭遇骨折时,正确的急救知识将至关重要,可以有效
减轻伤者的疼痛,避免骨折造成的进一步损伤。
下面就来介绍一些关
于骨折急救的知识点。
1. 首先,当发现有人可能骨折时,首要任务是保持冷静。
不要慌张,要及时评估伤者的伤势,判断是否存在骨折。
在任何急救操作之前,
要确保自己和伤者的安全,避免二次受伤。
2. 对于可能患有骨折的患者,不要随意移动他们,以免加重骨折并
造成更严重的后果。
应当尽快拨打急救电话,等待医护人员的到来。
3. 在等待急救人员的过程中,可以采取一些简单的急救措施,如:
用靠垫、衣物或纱布固定伤处,控制出血并缓解疼痛。
这样可以有效
减轻伤者的痛苦,减少骨折造成的后遗症。
4. 如果伤者有明显的骨折表现,如断骨突出皮肤、骨头错位等情况,应避免直接触碰骨折部位,以免造成更严重的伤害。
可以用敷料或干
净的布料覆盖伤口,避免感染。
5. 当伤者被固定好后,要让他保持平卧位,尤其是颈椎、背部或下
肢骨折的伤者。
这样可以减少骨头错位的可能性,避免对神经和血管
的压迫。
通过以上几点简单的急救知识点,我们可以在日常生活中更加有效
地应对骨折等意外情况,为伤者及时提供有效的帮助,减少不必要的
损伤,保障他们的健康和安全。
希望每个人都能了解并掌握这些基本的急救知识,保护自己和身边的人,让我们的生活更加安全健康。
(一)现场急救基本原则矿工互救必须遵守“三线三后”的原则:( 1 )对窒息(呼吸道彻底阻塞)或者心跳呼吸骤停的伤员,必须先进行人工呼吸或者心脏复苏后再搬运。
( 2 )对出血伤员,先止血、后搬运。
( 3 )对骨折的伤员,先固定、后搬运。
(二)现场创伤急救技术现场创伤急救技术包括人工呼吸、心脏复苏、止血、创伤包扎、骨折暂时固定和伤员搬运。
1.人工呼吸1 )口对口呼吸法口对口呼吸法大多用于触电者。
方法如下:( 1 )让伤员平卧仰面,头部尽量后仰,鼻朝上,解开腰带、领扣和衣服。
( 2 )撬开嘴,清除口中异物,并将舌头拉出来,以防止阻塞喉咙。
( 3 )深呼一口气,贴伤员大口吹气(捏紧伤员鼻子)。
( 4 )松开伤员的鼻子,让其自己呼吸。
反复操作,每分钟 14~16 次,直至伤员能自己呼吸。
2 )俯卧压背人工呼吸法俯卧压背人工呼吸法大多用于溺水者。
方法如下:( 1 )伤员背部朝上,操作者骑跨在伤员的背上,双膝跪在伤员的大腿两旁,两手放在下背部两边,拇指指向脊椎柱,其余四指向外上方伸开。
( 2 )握住伤员的肋骨,向前倾身,慢慢压伤员背部,以自身的分量压迫伤员的胸廓,使胸腔缩小。
操作者身体抬起,双手松开,回到原来姿式,使伤员胸廓自然扩张,肺部松开,吸入空气。
如此反复操作,每分钟大约 14~16 次,直至伤员能自己呼吸为止。
3 )仰卧半臂压胸人工呼吸法此法不使用于有毒气体中毒或者窒息,以及有肋骨骨折的伤员。
方法如下:( 1 )伤员硬卧,腰背部垫一个低枕或者衣物,使其胸部抬起,肺部扩张。
( 2 )操作者跪在伤员头部的两边,面对伤员,两手握其小臂,上举放平,2s 后再曲其两臂,用自己的肘部在胸部压迫两肋约 2s ,使伤员胸廓受压后,把肺部的空气呼出来。
( 3 )把伤员的两臂向上拉直,使其肺部张开,呼吸进空气。
反复均匀而有节奏地进行,每分钟 14~16 次,呼气时压胸,吸气时举臂,直至伤员复苏能自己呼吸为止。
2.心脏复苏心脏复苏时抢救心跳已经住手的伤员的有效办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