横道中学物理小发明 小制作活动一(自制浮沉子)[1]
- 格式:doc
- 大小:91.50 KB
- 文档页数:1
制作物理实验沉浮子的心得400字
我们制作物理实验沉浮子的心得,有很多的同学都不知道怎么做,接下来由我给大家介绍一下:第一步,先准备一根长20厘米、直径
为2毫米的钢丝。
把它弯成一个圆环形状(半径约为1厘米);再在
钢丝的两端分别套上橡皮圈或是纸带。
用热水浸泡几秒钟,让钢丝完全冷却后,就可以开始了!第二步,把托盘放入盛满水的烧杯中并使其浮起。
待到杯内水快要溢出时,将刚才那个圆环插进去,迅速提起木棒;如果此时钢丝没有被拉动,说明沉在杯底的浮标与支持板紧密
接触,反之则说明装置失效!第三步,转动水龙头,等到水逐渐减少
时(比原来减小四分之三左右)。
拿走托盘,观察钢丝是否仍然保持原来位置,若钢丝向上移动,说明你做对了。
如果不变,还需继续操作。
注意事项:在托盘与烧杯相距过远时,最好借助吸管和石块帮忙。
当杯内水已经足够多而钢丝尚未处于最佳状态时,千万不能急着提取,否则会损坏测量工具。
另外,也切忌提起测量工具的时候,手指伸入容器内搅拌水体,以免破坏密封性能,导致浮力计数据异常。
- 1 -。
浮沉子的制作方法简介浮沉子是一种传统的中国剪纸艺术,通过剪裁纸张并在其上涂抹特殊材料制作而成。
它通常以花卉、动物或人物等各种不同的形状为主题,并能够透过纸张和色彩的变化来表达出丰富的情感和意境。
本文将介绍浮沉子的制作方法,以帮助您了解并开展这项独特的手工艺术。
所需材料在开始制作浮沉子之前,您需要准备以下材料:•厚纸张:最好从纸盒或包装盒中保留下来的硬纸板。
•剪刀:尖端锐利的剪刀可以更好地剪裁纸张。
•刀具:如水果刀或剪刀刀片等,用于刻割纸张。
•色彩材料:彩色铅笔、蜡笔或颜料等。
•胶水:用于固定浮沉子的不同零件。
•细腻的刷子:可用于涂抹色彩以及胶水。
•台板:一块硬纸板或木板,用于制作和展示浮沉子。
制作步骤以下是制作浮沉子的详细步骤:1. 准备纸张首先,根据您想要制作的浮沉子的大小和形状,从厚纸张上剪下一个相应大小的片段。
这个片段将成为您的浮沉子的基础。
2. 设计纸样在纸张上设计出您想要制作的浮沉子的纸样。
您可以根据个人喜好选择花卉、动物或人物等不同的主题。
使用铅笔轻轻勾勒出纸样的轮廓,并确定要剪裁或刻割的部分。
3. 剪裁根据纸样的轮廓,使用剪刀沿着勾勒出的线条小心地剪裁纸张。
确保在剪刀操作时保持手稳定,以免剪裁偏斜。
4. 刻割在纸张上需要刻割的区域,使用刀具小心地刻割。
切勿过度用力,以免损坏纸张。
在切割时,您可以根据个人喜好设计出细致的纹路或图案。
5. 添加色彩使用彩色铅笔、蜡笔或颜料等色彩材料,给浮沉子的各个零件上色。
您可以根据个人喜好选择相应的颜色搭配,使浮沉子更加生动。
6. 涂抹胶水在需要固定零件的位置上涂抹少量胶水,并将零件粘贴在相应的位置上。
使用细腻的刷子可以更好地控制胶水的涂抹量,避免造成测量不准确。
7. 干燥和修整等待胶水干燥后,仔细检查浮沉子的各个零件是否牢固粘贴。
如有松动的部分,可以再次涂抹少量胶水进行修整。
8. 展示当浮沉子制作完成并干燥后,您可以将其放置在台板上进行展示。
您可以选择将多个浮沉子组合在一起,以展现更丰富的主题和意境。
第1篇一、实验目的1. 了解物体沉浮的原理。
2. 掌握自制沉浮仪的制作方法。
3. 通过实验验证物体沉浮的条件。
二、实验原理根据阿基米德原理,物体在液体中所受的浮力等于其排开液体的重量。
物体在液体中的沉浮取决于物体的密度与液体的密度之间的关系。
当物体的密度小于液体的密度时,物体会上浮;当物体的密度大于液体的密度时,物体会下沉;当物体的密度等于液体的密度时,物体会悬浮。
三、实验器材1. 空矿泉水瓶1个2. 橡皮筋1条3. 水彩笔1盒4. 玻璃管1根5. 水若干6. 铅笔1支四、实验步骤1. 将空矿泉水瓶洗净,用橡皮筋将玻璃管固定在瓶盖上,使其露出瓶盖部分。
2. 用水彩笔在矿泉水瓶上标记刻度,以便观察液面变化。
3. 将矿泉水瓶装满水,使液面达到刻度处。
4. 将铅笔放入玻璃管中,观察铅笔在水中所受的浮力。
5. 逐渐向矿泉水瓶中添加不同密度的物质(如盐、糖等),观察铅笔在水中所受的浮力变化。
6. 记录实验数据,分析物体沉浮的条件。
五、实验结果与分析1. 实验一:矿泉水瓶装满水,铅笔放入玻璃管中,观察到铅笔在水中悬浮。
2. 实验二:向矿泉水瓶中添加盐,观察到铅笔逐渐下沉。
3. 实验三:继续向矿泉水瓶中添加盐,观察到铅笔在某一刻度处悬浮。
4. 实验四:继续向矿泉水瓶中添加盐,观察到铅笔再次下沉。
六、实验结论1. 物体在液体中所受的浮力与其排开液体的重量有关。
2. 物体的沉浮与其密度有关,密度小于液体的物体会上浮,密度大于液体的物体会下沉。
3. 当物体的密度等于液体的密度时,物体会悬浮。
七、实验讨论1. 在实验过程中,我们可以通过调整液体的密度来观察物体沉浮的变化,进一步验证物体沉浮的条件。
2. 实验过程中,我们可以观察到物体在液体中的运动轨迹,了解物体沉浮的动态过程。
3. 通过自制沉浮仪,我们可以将物理知识应用于实际生活中,例如了解船的浮力原理、判断物质的密度等。
八、实验总结本次实验通过自制沉浮仪,让我们直观地了解了物体沉浮的原理,掌握了自制沉浮仪的制作方法,并验证了物体沉浮的条件。
(原创)科学实验室:⼩制作——⾃制浮沉⼦
⼩制作——⾃制浮沉⼦
⽇期:2017.04.06 星期四
天⽓:⾬
制作⼈:王璇
实验材料:糖纸、曲别针、塑料瓶、⽔
实验步骤:
1.将糖纸剪开⼀个⼝,并将封⼝处别上2枚曲别针
2.灌⼤半瓶⽔
3.将糖纸放⼊⽔中,拧紧瓶盖
4.⽤⼒捏瓶⼦,糖纸下沉
实验中的科学道理:
由于饮料瓶是密闭的,当挤压瓶⼦时,瓶⼦的容积变⼩,瓶内⽓体被压缩(⽔不易被压
缩),压强增⼤,从⽽把⽔压⼊糖纸内,使糖纸变重,当糖纸重⼒⼤于浮⼒时,浮沉⼦就下
沉。
松开⼿后,瓶内⽓体压强减⼩,糖纸内的⽓体⼜将⽔压出,糖纸重⼒减⼩,当重⼒⼩于浮
⼒时,浮沉⼦上浮。
实验反思:
糖纸由于太轻⼩,不易下沉,别上曲别针后,质量变⼤,重⼒变⼤,易下沉。
在这⾥,聆听⼀线草根教师的教育⼼声!
辅导教师简介:潘书朋,中学物理教师,在《当代教育家》、《光明⽇报》、《中国教师报》、《中学
物理》、《新课程评论》等国家、省级刊物、教育⽹站上发表教育教学论⽂50余篇。
多年来⼀直致⼒
于“让物理教学回归实验室”的课题研究,所申报的教育部教师科研基⾦“⼗⼆五”规划重点课题⼦课题荣获教
育科研成果⼀等奖。
微信ID:shupengchaguan。
有关制作浮沉子的作文400字左右
哎哟,浮沉子这东西可真有意思!制作起来也简单,材料也不难找。
我先找了个小玻璃瓶,就是那种透明的,看着就让人舒服。
然后,我往里面加了点水,嗯,差不多半瓶吧,接着找了根吸管,把它一头插到瓶子里,另一头就露在外面了。
这还没完呢,我又找了块橡皮泥,捏了捏,把吸管露出来的那头给包住了,就像给吸管戴了个小帽子。
你别说,这么一弄,吸管就固定住了,不会乱晃了。
接下来,我捏着瓶子往水里一放,你猜怎么着?瓶子就像个潜水员一样,慢慢沉下去了!我使劲捏橡皮泥,你猜怎么着?瓶子又浮上来了!哈哈,太神奇了!
浮沉子的原理其实挺简单的,就是靠改变瓶子里的空气体积来控制浮沉。
你捏橡皮泥的时候,瓶子里的空气就被挤出去了,体积就小了,密度就变大了,然后就沉下去了。
浮沉子制作1:器材:普通饮料瓶,吸管(大于8厘米),曲别针操作:(1)剪下一段吸管,长度在八厘米左右;将其对折。
用两个曲别针分别卡在吸管两端。
“浮沉子”就完成了(2)用水将瓶子灌满,然后将“浮沉子”放入水中,使其恰能浮于水面上。
(3)扣紧瓶盖,轻按瓶身,你会发现“浮沉子”往下移动;松开手,“浮沉子”又会向上移动;当用力恰当时,“浮沉子”会悬浮于瓶体中央。
注意:如果制作后的“浮沉子”浮于水面部分过多,请稍微剪短吸管。
浮沉子制作2:找一个600ml的饮料瓶,和一个装口服液的瓶子,先把饮料瓶装满水,放在一边,把小瓶子里装大约一半水,记下小瓶子里的水量(因为几乎都不可能一次成功,方便失败后调整),把装过水的小瓶子口用食指堵上,倒扣进饮料瓶,注意别让小瓶子里的水漏出来,拧紧盖子,捏饮料瓶,如果不下去说明小瓶子里水少了,如果下去不上来,说明水多了。
简易潜水艇制作方法第1步:找个空的矿泉水瓶子...在瓶身侧面上钻个洞第2步:找跟长点的细软管子第3步:在瓶身另一个侧面也钻个洞(在刚才第1步的洞的对面),洞的大小要和管子的直径一样第4步:将管子和瓶子侧面的洞连起来,并用蜡或胶水粘好,避免漏气第5步:把连接好的瓶子放进水里,连管子的一面向上,另一个洞接触到水面好了,用管子吸气吧,"潜水艇将下沉"....吹起将上浮起来静电风车材料和工具:易拉罐、缝衣针、泡沫板、鳄鱼夹、剪刀、导线物理科技小制作制作过程在电视机屏幕上贴一大块铝箔,然后用鳄鱼夹夹住缝衣针,连接导线,导线就会把静电引到风车上。
打开电视机,屏幕产生静电,并经导线和针传导到风车上,推动风车快速旋转起来。
等它停了,关闭电视,再次产生静电,风车再次旋转。
制作简易电动机有这么几种电动机可以制作:一根铁钉,一颗电池,一条电线,一个纽扣磁铁(建议用耳机上的电磁铁),只要你用上面这些东西,30秒就能做一个世界上最简单的电动机。
先把铁钉和磁铁连起来,并把它一头吸在电池的一极上,正负都可以,只是最后旋转的方法相反而已。
“浮沉子”的原理及制作没有实验的物理理论是空洞的,没有理论的实验是盲目的.正是实验家使理论家保持老老实实的态度.———物理学家帕格尔斯浮沉子原名“笛卡儿潜水器”,最早是由法国科学家笛卡儿(Rene Descartes,1596~1650)为了示范浮力定律而发明的.“浮沉子”也是八年级(下)物理教材中学习浮力后的一个课外小实验.浮沉子不仅是一个“好玩”的玩具,其中还包含着很多的物理知识!先让我们用身边的材料一起来做个浮沉子吧!开动脑!筋,相信你在整个过程中一定会学到很多课堂上学不到的东西.所需器材—个大饮料瓶(可乐瓶、雪碧瓶、纯净水瓶皆可);浮沉子材料:小玻璃瓶、小药瓶、笔的外壳、笔套等一端开口、另一端密闭的小瓶(能放人大瓶中);扎丝一段(细铁丝、细铜丝、细铅丝皆可).制作方法1.在大瓶中装水至将满而未满的程度.2.在小瓶(如图1所示)开口端缠绕几圈细铁丝,让小瓶恰好能开口向下竖直浮在水面上,再在小瓶中装适量的水后将其倒扣(开口朝下)在大瓶的水中,小瓶中的水量需仔细调节,调节到小瓶能竖直浮在水中,且使之底部刚浮出水面为宜(露出水面的体积不能太大,如果浮沉子露出水面的体积太大,则实验时使它下沉所需的力就会越大).拧紧大瓶瓶盖,这样浮沉子就做好了.浮沉子做好了,那我们就一起动手来做实验吧!用力挤压瓶子,我们可以看到小瓶下沉(如图3所示);松手,就看到小瓶又浮起来了(如图2所示).你可以随心所欲地控制它的浮沉,而且随着手对大瓶用力的力度变化,我们还能控制它悬浮在液体中的任一位置.那忽上忽下的神奇的浮沉子,很是有趣.有趣的同时,聪明的你一定会思考,这其中到底隐藏了怎样的奥秘呢?让我们一起来研究.让我们仔细观察一下浮沉子的核心部分——一个普通的小瓶,开口端缠绕细铁丝,内装适量的水.小瓶瓶口缠绕的一点铁丝是作为配重,起降低重心的作用,使小瓶能开口向下,竖直浮在水中.另外,小瓶下端是开口的,水可通过瓶口进出瓶体.当水流人瓶体时,浮沉子的重力(瓶和瓶中水总重)增加;当水流出瓶体时,浮沉子的重力减少.这与潜水艇的原理类似.再让我们仔细观察一下操作浮沉子的过程:在大瓶中装水至将满而未满的程度,将做好的浮沉子开口端向下放入瓶中,调整浮沉子刚能竖直浮出水面,拧紧瓶盖,浮沉子不下沉.由阿基米德原理可知,浮沉子能浮在水面上,是由于浮沉子所受的浮力和重力二力平衡的原因.用手挤压瓶子时,大瓶上部被封闭的空气体积减小(如图3所示),在温度不变的情况下,这些气体的压强增大(波意耳定律),这增大的压强传递给水(帕斯卡原理),将水压入小瓶中(如图4所示).浮沉子里进入一些水后,浮沉子的重力增大,浮沉子的重力大于它受到的浮力,它就会下沉.一旦松手,不挤压瓶子时,大瓶中被封闭的气体恢复到原来的体积,大瓶内气体的压强减小,而原来小瓶中被封闭的空气就将水从小瓶中压出去.流出一些水后的浮沉子重力减少,当浮沉子的重力小于它受到的浮力,浮沉子就向上浮.如果手用力恰当,使得浸没在水中的浮沉子所受的浮力与重力平衡,则浮沉子将悬浮在液体中的某一位置.现在你知道浮沉子是怎么一回事了吗?用你做的浮沉子和你的同学、朋友们做的浮沉子比一比,大家互相交流一下,相信你还会有新的收获!。
物理浮沉子的制作过程如下:
2.准备材料。
需要一个矿泉水瓶和一个口服液空瓶,以及适量的
水。
3.装水。
在矿泉水瓶中加入约500毫升的水,在口服液空瓶中加
入约半瓶的水。
4.放入口服液空瓶。
将口服液空瓶倒着放入矿泉水瓶中,使其漂
浮在水面上。
5.测试。
用力挤压矿泉水瓶,观察口服液空瓶的运动情况。
如果
挤压矿泉水瓶,口服液空瓶会下沉;松手后,口服液空瓶会上浮。
这个实验的原理是,当用力挤压矿泉水瓶时,瓶内的空气被压缩,水被压入口服液空瓶中,增加了口服液空瓶的重量。
由于口服液空瓶的体积减小,它排开液体的体积也减小,因此受到的浮力减小。
当口服液空瓶的重量大于它受到的浮力时,它会下沉。
松手后,压缩的空气恢复到原来的体积,水被排出,口服液空瓶的重量减小,受到的浮力增大,因此它会上升。
通过这个实验,可以直观地展示浮沉子是如何通过改变内部气体的体积来控制沉浮的。
创新实验浮力的应用---自制潜水艇模型(浮沉子)器材说明文稿一、创新实验器材名称:浮力的应用--自制潜水艇模型(浮沉子)二、创新实验器材装置图(如下图)三、材版本及实验教学目标人教版2012版。
自制潜水艇模型:通过自制潜水艇模型的过程和实验体验过程,帮助学生了解潜水艇的工作原理,即改变自身重实现浮沉。
四、实验教学内容制作潜水艇模型--浮沉子,通过改变大瓶的压力,使浮沉子实现不同的浮沉状态。
五、作品原理根据物体的浮沉是由物体所受重力和浮力大少决定的,当浮力<重力,物体下沉;浮力>重力,物体上浮,最后上浮到水面变成漂浮状态,此时浮力=重力;当物体在液体内部出现浮力=重力时,物体是悬浮状态。
我们可以通过适当按压或释放按压大瓶,让水进入或流出浮沉子内部,从而改变浮沉子所受重力,以实现浮沉子的不同浮沉状态。
六、制作材料一个透明的矿泉水瓶(500ml左右),签字笔笔筒(一端密封),一段铜线或其他金属线,水、和烧杯一个等。
七、制作方法1.把签字笔的笔芯取走,留下笔筒部分(一端密封),在开口端绕上适量的金属线。
2.往矿泉水瓶中加入清水,让水位到达矿泉水瓶的颈部,然后把笔筒开口端向下竖直放进矿泉水瓶中,让笔筒否小部分露出水面漂浮,如果笔筒下沉,就需要取出笔筒,调整金属线是重量,直到笔筒能漂浮在水面。
最后,拧紧瓶盖。
八、使用方法1.用手出力捏压矿泉水瓶,可以观察到有水进入到笔筒里面,这时笔筒下沉;2.慢慢松开手,可以看见笔筒内的水慢慢流出笔筒,笔开始上浮,然后调节手对瓶子的压力,使笔筒在水中静止,这时笔筒悬浮在水中;3.继续松开手,笔筒内的水完全流出笔筒,笔筒上浮,最后漂浮在水面上。
九、创新实验器材改进要点矿泉水瓶、笔筒和水等实验器材取材方便,学生很容易就可以组装好实验装置,这更能引起学生参与实验的兴趣,同时也培养了学生动手动脑学物理的能力。
十、实验教学过程和实验教学评价实验现象明显,能直观的演示了潜水艇的工作原理,加深了学生对物体浮沉条件的理解。
浮沉子的简易制作方法嘿,朋友们!今天咱来聊聊浮沉子的简易制作方法。
这玩意儿可有意思啦,能让你直观地感受到神奇的物理现象。
先准备一个空的矿泉水瓶,就咱平常喝的那种就行。
然后呢,找个小药瓶,或者类似的小瓶子,塑料的或者玻璃的都成。
接下来,在小瓶子里装适量的水。
哎呀,这水可不能太多也不能太少,就跟咱做饭放盐似的,得恰到好处,不然这浮沉子可就不听话咯!把装了水的小瓶子倒扣放进矿泉水瓶里,盖好盖子。
嘿,这时候就有点模样啦!你看,这就像一个小小的潜水艇藏在了大瓶子里。
现在,你用手捏一捏矿泉水瓶,神奇的事情发生啦!小瓶子会在大瓶子里忽上忽下,就像在跳舞一样。
你说神奇不神奇?这就好像小瓶子有了自己的思想,你让它上它就上,让它下它就下。
有人可能要问啦,为啥会这样呢?嘿嘿,这可就涉及到物理知识啦。
其实啊,当我们挤压矿泉水瓶时,里面的水压就会增大,小瓶子里的空气被压缩,体积变小,整体的浮力就变小了,于是它就下沉。
而当我们松开手时,水压减小,小瓶子里的空气又膨胀开来,浮力增大,它就又浮起来啦。
制作浮沉子多好玩呀,不仅能让我们学到知识,还能给我们带来乐趣。
你可以和小伙伴们一起比赛,看谁的浮沉子最听话,谁能让它上下浮动得最有节奏。
这可比玩那些电子游戏有意思多啦,是不?而且啊,你还可以发挥创意,给你的浮沉子装饰一下。
比如在小瓶子上画个笑脸,让它变成一个快乐的浮沉子。
或者给它贴个小贴纸,让它变得与众不同。
想想看,当你拿着自己亲手制作的浮沉子,给别人展示它的神奇之处时,那得多有成就感呀!大家肯定会对你投来羡慕的眼光,说不定还会让你教教他们怎么做呢!所以呀,别再犹豫啦,赶紧去找材料,动手做一个属于自己的浮沉子吧!让它带着你的好奇心,一起在水里浮沉,一起探索物理的奥秘!这难道不是一件超级棒的事情吗?相信我,你一定会爱上这个有趣的小玩意儿的!。
科技制作教案1:浮沉子第一篇:科技制作教案1:浮沉子浮沉子的制作一、教学目的:1、知道下沉的物体也受到浮力的作用,了解物体在液体中的浮沉原因2、知道什么叫浮沉子以及浮沉子的制作原理3、通过动手制作浮沉子,锻炼学生的动手能力4、通过查阅资料,了解潜水艇的下潜和上浮的原理二、教具准备:可以浮于水面的小药瓶(含瓶塞)、剪刀、水、注射器或胶头滴管、瓶口直径大于药瓶直径的塑料瓶、瓶口直径大于药瓶直径的玻璃瓶、橡皮薄膜、橡皮筋等三、教学过程:1、物体的浮沉条件演示并操作:教师与学生找到身边常见的物品,根据生活经验判断它们在水里的浮沉情况,然后一一投入水中验证。
讨论:一些物体下沉至水底,一些物体上浮最终漂浮于水面上,还有的物体最终悬浮于水中,是否下沉的物体如硬币石头等不受到水的浮力?学生根据小学科学知识,讨论得出下沉的物体是因为浮力小于重力,而上浮的物体是因为浮力大于重力。
2、展示并介绍浮沉子教师介绍:根据物体的浮沉条件制作的既能上浮又能下沉的物体就叫做浮沉子。
教师演示两种采用不同方法改变使小药瓶上浮下沉的浮沉子,如图所示,激发学生兴趣。
问题:通过观察猜想通过改变什么使小药瓶上浮和下沉的?学生猜想:改变浮力或改变重力提示:联想潜水艇是如何实现下潜和上浮的。
仔细观察小药瓶在上浮和下沉的过程中瓶内水量的多少。
讨论结果:通过增加或减少瓶内水量改变小药瓶的自身重量,实现沉浮。
教师粗略介绍气压知识,让学生了解为什么捏瓶身或压橡皮薄膜可以使水进入小药瓶。
3、浮沉子的制作过程① 用剪刀或其他工具将小药瓶的瓶塞中间穿一个小孔,方便水进出。
② 将瓶塞取下,灌入适量水,然后塞上瓶塞,再用注射器或胶头滴管滴入少量水,保证小药瓶恰好能浮出水面约1-2mm。
③ 往大塑料瓶中灌水,注意不要灌满。
④ 将小药瓶放入塑料瓶中,再次检查小药瓶是否恰好浮出水面。
⑤ 盖上大塑料瓶盖,捏瓶身观察能否实现小药瓶的沉浮。
如果不能,则调节小药瓶内的水量或塑料瓶内的水,直至实验成功。
旋转浮沉子的制作方法
宝子,今天来给你讲讲超有趣的旋转浮沉子咋做哈。
材料呢,咱得准备一个塑料瓶,最好是那种透明的矿泉水瓶哦,这样能清楚看到里面的情况。
还得要一个小玻璃药瓶,就是那种小小的、有盖儿的。
如果没有玻璃的,小的塑料药瓶也凑合啦。
再准备点水就齐活啦。
先把塑料瓶装满水,可别留空气在里面哈。
然后呢,把小药瓶也装上一部分水,注意哦,不能装太满,大概装个小半瓶就行啦。
这时候小药瓶里就有空气和水啦。
接着把小药瓶小心地放进装满水的大塑料瓶里,然后把塑料瓶的盖子拧紧。
现在好玩的就来啦。
你用力捏塑料瓶的瓶身,就会发现小药瓶开始下沉,你一松手呢,小药瓶又浮起来啦,就像个调皮的小精灵一样。
要是你想让它旋转起来呀,你可以试着轻轻晃动大塑料瓶,小药瓶就会在里面旋转着浮沉,超级酷的。
宝子,这里面的原理其实也不难。
当你捏塑料瓶的时候,瓶里的水压就增大啦,小药瓶里的空气就被压缩,水进去得更多,小药瓶就变重下沉。
你一松手,水压减小,小药瓶里的空气又把水挤出来一些,它就变轻浮起来啦。
宝子,你按照这个方法做,肯定能做出超好玩的旋转浮沉子。
自己动手做出来的小玩意儿,玩起来都更带劲呢。
而且呀,你还可以把这个小制作拿给小伙伴们看,保证他们都羡慕得不行,觉得你超级厉害呢。
。
制作一个漂浮玩具(沉与浮教案)。
制作材料:
-小玻璃球或者木珠
-透明的塑料球
-热熔胶枪或者打胶枪
-按钮电池或者扁平电池
-字母贴纸或者自己制作的图案
-彩色线或者细铁丝
制作步骤:
1.找到小玻璃球或者木珠,将它们放在透明的塑料球内。
塑料球的直径应该至少大于小球或者木珠本身的大小。
2.如果使用热熔胶枪,则将热胶涂在球的端部,用力地将末端塞入球内。
如果使用打胶枪,则先在玻璃球或者木珠的末端涂上胶水,再将其粘贴到塑料球内。
3.将电池粘在球的一侧上。
使用透明胶水将电池粘在球的侧面即可。
这样可以保证电池的接线只会在玩具被使用时连接。
4.使用彩色绳子或者铁丝将电池连接到球的另一侧。
这样可以保证电路的畅通。
5.最后使用字母贴纸或者自己制作的图案将玩具的表面装饰
起来。
这样可以让孩子们在制作过程中增加创意和乐趣。
原理解析:
这种漂浮玩具的原理是利用物理学中的“浮力原理”。
该原理指出,当物体的密度大于液体时,物体会向下沉。
但当物体的密度小于液体时,物体会向上浮。
因此,这种玩具球体内的小玻璃珠具有比水更大的密度,这就使得玩具球体在水中漂浮。
当孩子们将玩具球体在水中放置时,球体就会露出水面,这样孩子们就可以处理这种玩具并让自己获得更多的快乐。
总结:
制作漂浮玩具是一项考验创新思维和快乐创作的好活动。
这项活动还可以使孩子们学会物理原理以及成品的制作过程。
这个教学案例的目的是让孩子们在快乐和实践中学会如何运用沉浮原理制作具有创意性和乐趣的玩具。
浮沉子制作实验
实验材料:矿泉水瓶1个,小药瓶1个,水
(注:小药瓶环形状口使水即使瓶子颠倒也不流出。
)
实验过程:1.在矿泉水瓶内灌入五分之三的水。
2.在小药瓶中灌入1/5的水。
3.用手指堵住瓶口,倒扣入水中。
拧紧瓶盖。
4.按压瓶子。
观察小药瓶沉浮状态。
5.用2/5,3/5,4/5和灌满的水量分别再次实验。
实验现象:
不施加力的作用 使液面上升1厘米 使液面上
升2厘米 使液面上升3厘米
错误!未找到引用源。
漂浮
漂浮 漂浮 沉 25
漂浮 漂浮 沉 沉 35
漂浮 悬浮 沉 沉 45
漂浮 沉 沉 沉 1
沉 沉 沉 沉 水 量 力 度 状 态
实验原理分析:
当药瓶漂浮时,按压塑料瓶,塑料瓶产生形变,瓶内液面升高。
药瓶口此时F向上大于F 向下,水被向上压入瓶内,则瓶内空气体积变小。
此时药瓶的排开水量变小,浮力变小,药瓶遂向下沉。
当按压力度越大时,形变越明显,升高越多,排开水量越小,浮力越小,直至沉于底部。
反之,当压力逐渐减小时,升高减小,药瓶口此时F向上小于F向下,水被向下压出瓶内,则瓶内空气体积变大,药瓶的排开水量变大,浮力变大,药瓶重新上浮。
实验结论:
物体的沉浮条件与物体所受浮力及重力有关,当重力小于浮力时,物体上浮;当重力等于浮力时,物体悬浮;当重力大于浮力时,物体下沉。
实验中的困难:
难以控置药瓶处于悬浮状态。
Welcome To Download !!!
欢迎您的下载,资料仅供参考!。
自制实验教具说明书
物体浮沉条件——浮沉子的制作
器材:一个矿泉水瓶,一只小试管,一块红色橡皮和适量的水。
使用方法及现象:一块红色橡皮塞入小试管顶部,并将试管倒插入装满水的矿泉水瓶中,使其漂浮在水面,然后将瓶盖子盖紧。
从瓶子外用力挤压,会看到小试管下沉,松手小试管又上浮。
实验效果:学生很是惊讶,极力想着小试管为什么就会自如的上下呢?教师可以由此提出改变物体浮沉条件的方法有哪些问题。
原理:以小试管为物体,挤压瓶子时,水会更多的进入试管中,试管内空气柱体积减小,其浮力也就减小了,小试管重力大于浮力而下沉。
人造雪景
器材:一只烧瓶,铁架台,酒精灯,樟脑丸,柏树枝。
使用方法及现象:樟脑丸放入烧瓶并加热,使用之产生大量的樟脑蒸汽,然后撤去酒精灯并将柏树枝放入烧瓶中(悬空),过一段时间,取出柏树枝,会看到柏树枝上布满很多的白色晶体,很像积雪。
实验效果:“哇!”学生不由得惊叹,自然就想了:雪从哪里来?教师可以说明这就是凝华现象。
这个实验,不仅一下子就把握住学生的注意力,还能由此引出本堂课的课题,收到很好的引入课堂的效果。
原理:樟脑蒸汽遇到温度更低的柏树枝放热凝华。
小孔成像
器材:两个金属杯(一个钻个小孔,另一个钻个心形大孔),两根皮筋,两面白纸
使用方法及现象:在灯光较暗处,用点着的蜡烛作为光源,放在小孔前,在白纸上能看到透过小孔的光,成倒立的烛焰的像。
当光透过心形大孔时,我们却在白纸上看到一个心形的图形。
实验还可以验证小孔成像大小与物体到小孔的距离的关系。
实验效果:实验不仅用“心”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到“像”的变化,也能激发他们对这一变化的科学道理的思考。
原理:小孔成像。
年班组别:成员:成绩:优良差
【制作方法】
1.将一生鸡蛋两端各钻一小孔,把蛋白和蛋黄吸出,成一空蛋壳,用塑料纸涂上万能胶,封闭大头端的小孔,从小头一端注入三分之一的水,用细铅丝做一合适的圆圈箍在蛋壳上,在铅丝圈周围的三等分处系上三根等长的线,在线的下端合成一束,挂一铁皮做成的人。
也可以做简单一点,直接用一个小药瓶代替,里面装适量的水,让其可以悬浮在水中。
2.用一玻璃筒注入合适的水,上面放一破皮球,如图6.5-3所示。
也可以做简单一点,用一个矿泉水瓶代替,但是一定要用瓶盖密封
瓶口。
【使用方法】
将皮球破的一方朝向筒口,用力压皮球,铁皮人下沉,松手则上浮。
或用手直接捏矿泉水瓶,小药瓶下沉,松手又上浮。
【原理】
当瓶口上的皮球压下时,瓶内的水面上受到压力,水即进入蛋壳
内,密度增大,铁皮人随着蛋壳下降而下沉,一松手,筒内水面上
的气压恢复到大气压值,原来被压进蛋壳内的水随即流出,铁皮人
又随着蛋壳而慢慢上升。
用上述装置可以说明潜水艇上浮、下沉的
原理。
注:1、本次活动本着“从生活走进屋里,从物理走进社会”的理念。
2、本次活动内容:自制浮沉子。
3、以小组为单位,进行综合评比。
横道中学物理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