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体中含量最高的非金属元素是什么
- 格式:ppt
- 大小:563.00 KB
- 文档页数:13
地壳中各种元素的含量居前四位的分别是地壳中的元素分布:地壳是由沙、黏土、岩石等组成的,其中含量最多的是氧元素,含量排在第二位至第五位的元素依次是硅、铝、铁、钙等。
地壳中含量最高的非金属元素是氧元素;地壳中含量最高的金属元素是铝元素。
(关键记清地壳中含量最高的前四位元素)地壳中元素含量排名:氧、硅、铝、铁、钙、钠、钾、镁。
其中最高的元素是氧,占约百分之48.6,其次是硅占约百分之26.4。
氧气是地壳中最丰富的元素,氧气在地壳中占467,100ppm(百万分之一),或46.6%。
它是硅酸盐矿物的主要化合物,与其他元素结合在一起,它也以化合物的形式存在于碳酸盐和磷酸盐中。
硅是地壳中第二常见的元素,丰度为276,900ppm,它以化合物的形式存在于地幔和地壳中。
在地壳中,它与氧结合形成硅酸盐矿物。
它被发现在沙地,这是一个丰富和容易获取的资源。
铝是地壳中第三大最丰富的元素,铝不作为单一元素存在,而是以化合物的形式存在,大量的铝化合物包括氧化铝、氢氧化铝和硫酸钾。
该元素因其重量轻和铝合金而被广泛用于制作器皿、箔、包装材料,它也用于汽车、火箭和机械零件的制造。
铁存在于地壳中,其丰度为50,500ppm。
提取的铁矿石以氧化铁形式存在,如赤铁矿和磁铁矿,铁有许多广泛的应用,例如炼钢。
铁也被用来做器皿和厨房用具。
地壳中其他丰富的元素包括:钙(36,500ppm)、钠(27,500ppm)、钾(25,800ppm)、镁(20,800ppm)、钛(6,200ppm)和氢(1,400ppm)。
海水中元素分布:海水中的元素分布海洋约占地球表面的70%左右,海水中的元素含量分布如下表所示。
其中含量最多的是氧元素。
其次是氢元素,这两种元素约占总量的96.5%。
人体中元素分布:水占人体体重的70%左右。
组成人体的元素中含最最多的是氧元索,其次是碳、氢、氮元素。
碳,氢、氮三种元素在地壳中的含量较少,但却是生命的必需元素。
化学基本知识点(二)1、化学之最1、地壳中含量最多的金属元素是铝。
2、地壳中含量最多的非金属元素是氧。
3、空气中含量最多的物质是氮气。
4、最简单的有机物是甲烷。
5、相对分子质量最小的氧化物是水。
6、相同条件下密度最小的气体是氢气。
7、相对原子质量最小的原子是氢。
8、熔点最小的金属是汞。
9、人体中含量最多的元素是氧。
10、人体中含量最多的金属元素是钙。
11、海水中含量最多的元素是氧。
12、海水中含量最多的金属元素是钠。
13、组成化合物种类最多的元素是碳。
14、日常生活中应用最广泛的金属是铁。
2、初中化学中的“三”1、构成物质的三种微粒是分子、原子、离子。
2、还原氧化铜常用的三种还原剂氢气、一氧化碳、碳。
3、氢气作为燃料有三大优点:资源丰富、发热量高、燃烧后的产物是水不污染环境。
4、构成原子一般有三种微粒:质子、中子、电子。
5、化学方程式有三个意义:(1)表示什么物质参加反应,结果生成什么物质;(2)表示反应物、生成物各物质问的分子或原子的微粒数比;(3)表示各反应物、生成物之间的质量比。
6、饱和溶液变不饱和溶液有两种方法:(1)升温、(2)加溶剂;不饱和溶液变饱和溶液有三种方法:降温、加溶质、恒温蒸发溶剂。
(注意:溶解度随温度而变小的物质如:氢氧化钙溶液由饱和溶液变不饱和溶液:降温、加溶剂;不饱和溶液变饱和溶液有三种方法:升温、加溶质、恒温蒸发溶剂)。
7、收集气体一般有三种方法:排水法、向上排空法、向下排空法。
8、水污染的三个主要原因:(1)工业生产中的废渣、废气、废水;(2)生活污水的任意排放;(3)农业生产中施用的农药、化肥随雨水流入河中。
9、固体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变化的情况可分为三类:(1)大部分固体物质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2)少数物质溶解度受温度的影响很小;(3)极少数物质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减小。
10、CO2可以灭火的原因有三个:不能燃烧、不能支持燃烧、密度比空气大。
11、当今世界上最重要的三大矿物燃料是:煤、石油、天然气。
人体必需的14矿物质
矿物质是人体必需的无机元素,它们在人体内发挥着重要的生理功能。
人体必需的14种矿物质包括钙、磷、钾、钠、镁、铁、锌、铜、锰、碘、硒、铬、钼和氟。
下面我们来了解一下这些矿物质在人体内的作用。
钙:钙是人体内含量最多的矿物质,它是骨骼和牙齿的主要成分,同时也参与神经、肌肉和心脏的正常功能。
磷:磷是骨骼和牙齿的另一个重要成分,同时也参与能量代谢和DNA合成。
钾:钾是维持细胞内外平衡的重要矿物质,同时也参与心脏、肌肉和神经的正常功能。
钠:钠是维持细胞外液体平衡的重要矿物质,同时也参与神经和肌肉的正常功能。
镁:镁是骨骼的重要成分,同时也参与心脏、肌肉和神经的正常功能。
铁:铁是血红蛋白的重要成分,它参与氧气的运输和能量代谢。
锌:锌参与细胞分裂和免疫系统的正常功能,同时也参与DNA合成和蛋白质合成。
铜:铜参与铁的代谢和免疫系统的正常功能,同时也参与胶原蛋白的合成。
锰:锰参与骨骼的生长和代谢,同时也参与能量代谢和抗氧化作用。
碘:碘是甲状腺激素的重要成分,它参与代谢和神经系统的正常功能。
硒:硒参与抗氧化作用和免疫系统的正常功能。
铬:铬参与能量代谢和胰岛素的作用。
钼:钼参与能量代谢和氨基酸代谢。
氟:氟参与牙齿的形成和预防龋齿。
人体必需的14种矿物质在人体内发挥着重要的生理功能,我们应该通过合理的饮食来摄取足够的矿物质,以维持身体的健康。
2021年九上化学同步练习2-地壳中元素的分布与含量-综合题专训及答案地壳中元素的分布与含量综合题专训1、(2020建湖.九上期中) 物质的组成和结构是化学研究的重要内容。
(1)下图是部分元素的原子或离子结构示意图①表示阳离子的结构示意图是________(填“a”、“b”、“c”、“d”,下同),具有稳定结构的微粒有________:②________属于同种元素的微粒。
(2)下列物质中,由原子构成的是________:A . 氧气B . 氯化钠C . 二氧化碳 D . 汞(3)汝是制造导弹的材料,铰元素在元素周期表中的部分信息如图所示:①汝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为________:②该元素原子的核电荷数为________:③已知氯化钕的化学式为,则氧化的化学式为________。
(4)地壳中含量最多的金属元素、非金属元素和空气中含量最多的元素组成的化合物化学式是________。
A .B .C .D .2、(2020娄底.九上期中) 用化学用语填空:(1)两个氯原子________;(2)地壳中含量最多的元素________;(3)保持二氧化碳的化学性质的微粒________。
3、(2020农安.九上期末) 根据下列图示,回答与铝有关的问题。
(1)图A为铝元素在元素周期表中的相关信息,可知铝原子的质子数为________;(2)图B为铝原子结构示意图,其中x为________;(3)图C为地壳中某些元素的含量(质量分数),其中含量最多的元素与铝元素组成化合物的化学式为________。
4、(2018高安.九上期中) 甲、乙、丙三种物质均含地壳中含量最多的元素。
甲、乙是组成元素相同的化合物,丙是单质;甲、乙在常温下均为液体,在一定条件下均可分解成丙;它们之间有如右图所示的转化关系(部分物质和反应条件已经略去)。
(1)甲的化学式为________;(2)乙转化成丙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3)甲转化成丙的反应基本类型为________(4)甲、乙、丙三种物质中属于单质的是________。
初三化学元素知识点初三化学元素知识点一1.元素的分类:元素分为金属元素、非金属元素和稀有气体元素三种2.元素的分布:①地壳中含量前三位的元素:O、Si、Al②人体中含量最多的非金属元素和金属元素:O和Ca③空气中前二位的元素:N、O注意:在化学反应前后元素种类不变元素符号是打开化学之门的第一把钥匙,是学习化学不可缺少的工具,它将直接关系到今后学习化学式、化学方程式等化学用语的书写和运用,必须熟练掌握,下面就元素符号的学习谈谈看法。
一、明确元素符号定义:表示元素的拉丁文符号,是国际通用的。
二、了解元素符号表示的意义:元素符号表示一种元素,还表示这种元素的一个原子。
三、注意元素符号的书写:用元素的拉丁文名称的第一个大写字母表示元素,当几种元素的拉丁文名称的第一个字母相同时,就用附加元素拉丁文名称的另一个小写字母的方法来表示。
如钙、铜、氯的拉丁文第一个字母都是C,为了以示区别,分别在第一个大写字母C的后面附加了小写的a、u、l即组成了钙(Ca)、铜(Cu)、氯(Cl)的元素符号,当一种元素由两种符号组成时,书写时应遵循“先大后小、高低有序”的原则,即前面一个符号一定要写大写字母,后一个符号一定要写小写字母。
如钴元素只能写成“Co”不能写成“CO”,镁元素只能写面“Mg”不能写成“mg”或“MG”。
初三化学元素知识点二元素的概念元素是指具有相同核电荷数(即核内质子数)的一类原子的总称。
学习元素概念请注意如下几点:(1)元素只讲种类,不讲个数;(2)一种元素区别于另一种元素的关键在于原子的质子数(核电荷数)不同中考,或者说同种元素的原子的质子数一定相同,而中子数和电子数可能不同;(3)原子和元素的比较原子概念:化学变化中的最小粒子特征:表示具体的粒子,也表示种类。
既有微观和数量含义,也有宏观含义表示种类,不是针对具体的某个粒子而言。
只具有宏观含义元素概念:具有相同核电荷数的一类原子的总称特征:表示种类,不是针对具体的某个粒子而言。
人体中含量最高的金属元素和非金属元素所形成的化合物一、引言人体是一个复杂的生物系统,其中含有许多金属元素和非金属元素。
这些元素对于维持人体正常功能具有重要作用,但过量摄入或缺乏可能会对人体健康产生不良影响。
在这篇文章中,我们将探讨人体中含量最高的金属元素和非金属元素所形成的化合物。
通过对这些化合物的深入探索,我们能更好地了解它们对人体健康的影响以及如何最大程度地摄取这些元素。
二、金属元素的化合物1. 铁铁是人体中含量最高的金属元素之一。
它是红细胞中的血红蛋白的重要组成部分,起着输送氧气到身体各个组织和器官的关键作用。
缺铁会导致贫血和免疫力下降,因此摄取足够的铁对于维持身体健康至关重要。
在食物中,铁主要以两种形式存在:血红蛋白铁和非血红蛋白铁。
血红蛋白铁来自动物性食物,如肉类和鱼类。
而非血红蛋白铁主要来自植物性食物,如豆类、蔬菜和全谷物。
为了最大限度地吸收铁,我们可以通过同时摄取含有维生素C的食物来提高非血红蛋白铁的吸收效果。
2. 钙钙是人体中含量最高的金属元素之一,主要存储在骨骼和牙齿中。
它不仅对于维持骨骼的强壮和健康非常重要,还在神经传导、肌肉收缩和血液凝固等生理过程中发挥作用。
缺钙会导致骨质疏松和肌肉痉挛等问题。
摄取足够的钙可以通过食物或补充剂来实现。
丰富的钙食物包括奶制品、豆类、鱼类和绿叶蔬菜。
维生素D也对钙的吸收和利用至关重要,因此在摄取钙的适量晒太阳或补充维生素D也是必要的。
三、非金属元素的化合物1. 碳碳是人体中含量最高的非金属元素,它存在于蛋白质、脂肪和碳水化合物等许多生物分子中。
碳是构成生命体的基本元素,人体能量的来源也主要来自于碳水化合物的代谢。
碳还参与了酶的催化活动和细胞膜的构建。
我们通过食物摄入碳水化合物,并在身体中通过新陈代谢转化为能量。
不过,过度摄入碳水化合物可能导致肥胖和糖尿病等慢性疾病,因此在摄取碳水化合物时需要注意适量控制。
2. 氧氧是人体中最重要的非金属元素之一,它是维持人体呼吸和产生能量所必需的。
X表示元素符号或原子团的化学式,X右上角的“+”或“—”表示离子带的是正电荷还是负电荷,“n”表示带n个单位的电荷。
例如,Al3+表示1个铝离子;3SO42-表示3个硫酸根离子。
课前预习】1.下列各组元素符号的第一个字母相同的是()A.氢、氧、汞B. 铜、氯、碳C.镁、银、汞D.镁、锰、钠2.为防止甲状腺疾病,人们需食用加碘盐,这里的“碘”指()A.分子B.原子C.离子D.元素3.下列物质中属于单质的是()A.氧化镁B.水C.高锰酸钾D.氧气4.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海水中含量最多的元素是钠元素B.人体中含量最多的元素是氢元素C.对绿色植物而言,镁元素是必不可少的D.吃的蔬菜中不可能含有铁元素5.水占人体体重的左右,人体必需的元素有多种,人体中缺少某些元素会影响健康,引起疾病,如缺、会得贫血症。
【课堂练习】6.填写下列空白(1)二氧化碳是由碳和氧组成的(2)二氧化碳分子是由碳和氧构成的(3)氧化镁、二氧化碳、氧化汞都含有元素,它们都属于。
7.一种元素与另一种元素的本质区别是()A.相对原子质量不同B.质子数不同C. 中子数不同D. 电子数不同8.市场上销售的奶粉种类很多,其中“AD钙奶”中的“钙”指的是()A.分子 B.原子 C.单质 D.元素9.下图是表示气体微粒的示意图,图中“”分别表示两种不同元素的原子,那么其中表示混合物的是()A B C D 10.某物质经分析只含有一种元素,则该物质不可能是()A.单质B.化合物C.混合物D.纯净物11.地壳中含量最多的金属元素是()A.铁B.氧C. 钙D.铝12.人体是一座元素的“仓库”,地壳中天然存在的化学元素,大都能在人体中找到,其中人体内含量最高的元素是()A.H B.C C.O D.Al 13.判断下列说法是否正确(在括号中打√或×)⑴人体中微量元素含量的多少不会影响人的健康()⑵人体中硒元素含量过高会致癌()⑶正常饮食一般能保证人体必需元素的摄入()⑷人体缺钙元素能导致智力低下()【课后测试】一、选择题14.一定由两种元素组成的物质是()A.单质B.化合物C. 氧化物D.混合物15.人们往往有意识地补充一些生命必需元素,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吃加碘盐补充碘元素B.吃富硒康补充硒元素C.吃红桃K补充钾元素D. 吃牛奶补充钙元素16.过氧化氢(H2O2)俗称双氧水,是隐形眼睛洗液的成分,下列有关说法中正确的()A.它是由氢气和氧气组成B它是由氢元素和氧元素组成C.它是由一个氢分子和一个氧分子构成D. 它是由两个氢元素和二个氧元素构成17.农作物的生长需要较多的碳、氢、氧、氮、磷、钾等元素,而土壤里常缺乏的是氮、磷、钾三种元素,因此农业上主要施用含氮、磷、钾三种元素的肥料。
化学元素与人体健康的教案化学元素与人体健康的教案作为一位不辞辛劳的人民教师,编写教案是必不可少的,教案是备课向课堂教学转化的关节点。
那么大家知道正规的教案是怎么写的吗?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化学元素与人体健康的教案,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化学元素与人体健康的教案1教学目标【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了解人体的元素组成。
(2)了解某些元素(如钙、铁、锌等)对人体健康的重要作用。
(3)了解人是如何摄取这些对人体健康有重要作用的元素。
2.过程与方法(1)初步学会运用多种手段(特别是网络)查找资料,运用比较、分类、归纳、概括等方法获取有用信息。
(2)主动与他人进行交流和分享。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初步认识化学科学的发展在帮助人类战胜疾病与营养健康方面的重大贡献。
(2)逐步建立科学的世界观,用一分为二的观点看待元素对人体健康的影响。
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无机盐的生理功能,即一些元素对人体健康的影响。
【教学难点】1.了解某些元素对人体健康的重要作用。
2.正确认识微量元素对人体的作用。
教学工具【教具准备】坩埚钳、酒精灯、10%的稀盐酸、鱼骨、多媒体课件等。
教学过程【导入新课】上节课我们学习了蛋白质、糖类、油脂、维生素等几类人体必须的营养素,同时了解了水和无机盐也是人体必须的营养素,那么,今天我们来了解无机盐的重要作用。
【提出问题】人体生长过程中需要6种营养素,根据营养素的组成元素,你认为人体中含有哪些元素?【学生回答】由水可知人体内有H、O两种元素,由糖类的组成可知人体中含有C元素,由蛋白质的组成,可知人体内含有N 元素。
【提出问题】请同学们阅读教材P97~P98,并回答下列问题:(问题以多媒体展示)1.组成人体的元素约有多少种?它们是以什么形式存在?2.人体中含量最高的非金属元素是什么?人体中含量最高的金属元素是什么?3.常量元素和微量元素的区别?它们对人体有什么作用?【学生回答】1.50多种,除C、H、O、N以蛋白质、糖类、维生素、水、油脂形式存在外,其余都是以无机盐的形式存在。
金属之“最”一经为人们发现,很快就会在科学技术的太空中,爆开五彩缤纷的礼花!你看,当人们发现了最难熔的金属??钨之后,1910年第一个钨丝灯泡就问世了,成为人类征服黑暗的一个划时代成就。
1947年,比强度(强度和比重的比值)最高的金属??纯钛被较多地提炼出来后,天空很快出现了飞行速度超过音速2、3倍的飞机,接着又出现了探索宇宙奥秘的飞船。
所以,探讨一下金属之“最”??它的超群特性是很有意思的。
⑴地壳中含量最多的金属元素——铝,Al。
约占地壳总重量的8%,地球上到处都有铝的化合物,普通的泥土中,也含有许多氧化铝。
日常生活中,用于保护钢铁制品所使用的“银粉”实际上是金属铝的粉末。
⑵人体中含量最高的金属元素——钙,Ca⑶目前世界年产量最高的金属——铁,Fe⑷导电、导热性最好的金属——银,Ag。
银,闪耀着月亮般明亮的光辉。
它不仅可以用作装饰,还用于工业领域,银的化学性质极为稳定,在空气中不易生锈,即便加热也不和氧发生反应,它的导电能力在普通金属中名列第一,超过汞和铜。
其导电性为汞的59倍。
因此一些精密仪表常用银丝作导线,电子管的插脚,电器表面都镀上了银,这样做不仅仅是为了美观而是使它具有最强的导电能力。
家用热水瓶内壁上的金属是银。
⑸硬度最高的金属——铬,Cr。
素有“硬骨头”美称的铬,是自然界最硬的金属。
铬呈银白色,化学性质稳定,在水和空气中基本不生锈。
它的主要用途是制造合金,炼制不锈钢。
不锈钢的问世,被公认为20世纪最大技术发明之一,具有划时代的意义。
它不仅推动了医疗、仪表和国防工业的发展,而且也在食品加工、纺织印染、制烟造酒行业中大显身手,屡立战功。
⑹熔点最高的金属——钨,W。
白炽灯、碘钨灯、真空管中的灯丝,都是用钨制成的。
因为钨是熔点最高的金属,曾被人们称为“耐高温冠军”,它的熔点高达3410℃,每立方厘米重达19克多。
钨的硬度在金属中也名列前茅。
令人惊奇的是,这种熔点高、硬度大的金属,却有少见的可塑性,一根1千克重的钨棒,可以拉成长达300多公里的细丝。
人体含量前五大元素人体是由许多元素组成的,其中一些元素的含量比其他元素高。
而人体中含量最多的五个元素分别是碳、氮、氧、氢和钙。
以下是这五个元素的详细介绍。
2.氮(N):氮是人体中含量第二高的元素,约占总体重的3%,主要存在于蛋白质分子中。
氮是构成氨基酸和肽链的关键元素,是构建蛋白质的基础。
蛋白质在人体中发挥着许多功能,如构建体内组织、维持免疫系统的正常功能等。
人体通过食物中的蛋白质摄入氮。
3.氧(O):氧是人体中含量第三高的元素,约占总体重的65%,主要以水和氧气的形式存在。
氧是维持生命所必需的元素,它参与细胞呼吸过程中的反应,产生能量供给身体活动。
人体通过呼吸进入氧气,同时通过水分和食物中的氧供给细胞。
4.氢(H):氢是人体中含量第四高的元素,约占总体重的10%,主要以水的形式存在。
氢是水分子的组成单位,也是许多生物分子中的一部分,如葡萄糖和脂肪酸。
人体通过饮水和食物中的水分摄入氢。
5.钙(Ca):钙是人体中含量第五高的元素,约占总体重的1.5%,大部分以骨骼和牙齿的形式存在。
钙是构成骨骼和牙齿的重要成分,同时也参与神经传导、肌肉收缩和血液凝固等生理过程。
人体通过食物中的钙摄入钙。
除了以上五个元素,人体中还含有许多其他元素,如磷、钠、钾、镁和铁等,虽然含量不如前五大元素高,但同样在人体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磷是构成核酸和蛋白质的一部分,钠和钾是维持神经和肌肉功能的电解质,镁是酶反应的催化剂,铁是构成血红蛋白的关键元素。
综上所述,人体中含量最高的五个元素分别是碳、氮、氧、氢和钙。
这些元素在人体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参与各种生理过程,维持人体的正常运作。
《化学元素与人体健康》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1.了解人体的元素组成,认识无机盐能够调节人体的新陈代谢,促进身体健康,同时也是构成人体组织的重要材料。
2.正确了解某些元素(钙、铁、锌)对人体健康的重要作用;3.了解人体中元素的存在形式,知道常量元素与微量元素;(二)过程与方法1.初步学会运用多种手段查找资料,组织研究小组开展调查研究,运用比较、分类、归纳等方法获取有用化学信息;2.调查市场上有关补钙、补锌、补碘、补硒和补铁等的保健药剂或营养补剂,查看标签或说明书,了解它们的主要成分和药效;(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逐步建立科学的世界观,辩证看待化学元素对人体健康的影响;2.逐步认识化学科学的发展在帮助人类战胜疾病与营养保健方面的重大贡献。
二、教材分析本课题包括人体的元素组成和一些元素对人体健康的影响两部分内容,着重叙述了一些必需元素对人体健康的影响(如钙、钠、钾),结合已经学习的化学物质如水、溶液和营养素,促进学生对化学物质与健康生活的密切关系的认识更趋向完整和深入。
同时教材还以表格的形式列出了铁、锌、硒、碘、氟几种元素的生理功能。
为了正确理解元素对人体健康的影响,教材指出了微量元素分为必需元素、非必需元素和有害元素三类,而必需元素也有一个合理摄入量问题,摄入过多、过少均不利于人体健康。
这将使学生认识到,对含某些元素的营养补剂要科学地、辩证地看待,科学生活需要均衡膳食、合理营养。
三、学情分析从学生已掌握的知识与技能(如物质的组成,生物学知识,信息技术的操作运用等)和已有的生活经验(如从电视中经常可以看到有关补钙、补锌和补铁等保健药剂的广告,以及身边各类疾病的发生)出发,利用多媒体网络课,让学生自己动手操作获取有关的知识与信息,让学生感受到化学来源于生活又服务于生活,这样既可激发他们学习的兴趣和热情,又可使学习更具主动性、互动性和开放性。
四、教学重点、难点教学重点:无机盐的生理功能,即一些元素与人体健康的关系。
地壳中元素一.选择题(共30小题)1.地壳中所含元素由多到少顺序正确的是()A.碳、氢、氧、氮B.氮、铝、氢、铁C.氧、硅、铝、铁D.氧、铝、硅、铁2.下列物质中,由地壳中含量最多的金属元素、非金属元素和空气中含量最多的元素组成的是()A.CaCO3B.Al2(SO4)3C.Al(NO3)3D.Fe(OH)33.地壳中含量居于前四位的元素由少到多依次是()A.硅氧铝铁B.铁铝硅氧C.硅铝铁氧D.氧硅铝铁4.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A.地壳中含量最多的元素是氧B.氧气是一种化学性质比较活泼的气体C.石蜡在氧气中燃烧的反应是化合反应D.分子、原子和离子都能直接构成物质5地壳中元素含量由多到少的顺序排列,前四位元素是()A.Si O Al FeB.O Si Al FeC.Al O Fe SiD.O Fe Al Si6.元素在自然界的分布并不均匀,按质量计算,地壳里含量最多的元素是氧,其次含量较多的几种元素是()A.Si、Al、FeB.C、Si、CaC.Fe、Mg、NaD.Ca、Al、K7.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地壳中含量最多的元素是铝B.天然气的主要成分是甲烷C.工业上可以用纯碱来制取烧碱D.升高温度可以使氢氧化钙饱和溶液变为不饱和溶液8.地壳中含量最多的金属元素是()A.硅B.铁C.铝D.汞9.人体中含量(质量分数)最多的化学元素是()A.碳B.氢C.氧D.钙10.下表中不同的金属被开发和利用的年代不同,从化学反应的角度看,决定这一年代先后顺序的关键因素是()A.金属的活动性B.金属的导电性C.金属的延展性D.地壳中金属元素的含量11.我们知道许多“化学之最”,比如地壳中含量最多的元素是()A.OB.AlC.ND.Si12.地壳中含量最高的非金属元素是()A.氧B.铁C.铝D.氮13.地壳中含量最多元素和金属元素和空气中含量最多的非金属元素组成的化合物是() A.碳酸钠 B.硝酸镁 C.硝酸铝 D.硫酸铁。
2019-2019年中考化学专题复习题:化学的基本知识一、单选题1.共享单车已成为城市公共出行新时尚,有利于“改善环境质量,推动绿色发展”。
下列做法与该理念不相符的是A. 自带布袋购物B. 垃圾野外焚烧C. 乘坐公交出行D. 多使用太阳能【答案】B【解析】【分析】本题考查绿色化学理念。
根据已有的知识即可解答。
【解答】A.自带布袋购物可以减少白色污染,有利于环境保护,故A项符合;B.垃圾野外焚烧会产生大量污染物,不利于环境保护,故B项不符合;C.乘坐公交出行可以减少私家车的使用,减少空气污染,有利于环境保护,故C项符合;D.开发利用太阳能,不会污染空气,有利于环境保护,故D项符合。
故选B。
2.危险化学品的包装标签上要印有警示性标志。
下列不属于危险化学品标志的是【】A. B. C. D.【答案】C【解析】【分析】本题考查对标志的认识。
根据已有的知识即可解答。
【解答】C项是塑料制品循环利用标志,不属于危险化学品标志。
故选C。
3.近期,一部系列科普专题片《我们需要化学》热播,该片深入浅出地为观众呈现了化学的本源,以及我们生活的化学本质。
下列对化学科学的认识错误的是【】A.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B. 化学为人类研制了新材料C. 化学的发展导致了生态环境的恶化D. 化学为人类健康提供了保障【答案】C【解析】【分析】本题考查对化学的认识。
根据已有的知识即可解答。
【解答】A.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故A正确,不符合题意;B.化学主要研究物质的组成、结构、性质及其变化规律,不仅研究自然界中存在的物质,还研究和创造自然界中不存在的物质,化学为人类研制了新材料,故B正确,不符合题意;C.化学为人类提供了丰富的生活和生产资料,同时化工生产也带来了一些环境问题,但这些问题利用化学知识是可控的,故C错误,符合题意;D.化学的发展不断解决了医疗难题,为人类健康提供了保障,故D正确,不符合题意。
故选C。
4.下列归纳中,错误的是A. 铁、石墨、食盐水都具有导电性B. 、C、C0都能和氧化锏在一定条件下发生置换反应C. C、S、P在空气中都能燃烧,生成相应的氧化物D. 借助于酚酞溶液能完成稀盐酸、氢氧化钠溶液、碳酸钠溶液间的鉴别【答案】B【解析】解:A、铜、石墨、石灰水都能够导电,具有导电性,选项说法正确;B、一氧化碳,选项说法正确;氧化铜反应不是置换反应,选项说法错误;C、C、S、P在空气中都能燃烧,生成相应的氧化物,选项说法正确;D、借助于酚酞溶液能完成稀盐酸、氢氧化钠溶液、碳酸钠溶液间的鉴别,选项说法正确;故选:B5.下列对有关主题知识的归纳错误的是A. 认识元素空气中含量最多的元素氮地壳中含量最多的金属元素铝B. 元素与人体健康人体缺铁--最引起贫血人体缺碘--易造成甲状腺肿大C. 生活常识菜刀防生锈--用湿布包裹煤炉取暖防中毒--室内放一盆水D. 环保与物质的利用减少白色污染--使用可降解塑料减少汽车尾气污染--使用乙醇汽油【解析】试题分析:A、根据空气中成分含量和地壳中前五种元素考虑;B、根据缺铁、碘得病情况考虑;C、根据防止铁生锈方法和一氧化碳的溶解性考虑;D、根据白色污染是指的什么污染和乙醇汽油的优点考虑.A、空气中氮气体积分数为,所以氮气含量最多,地壳中最多的前五种元素是:氧、硅、铝、铁、钙,所以地壳中含量最多的金属元素是铝,故A说法正确;B、人体缺铁会引起缺铁性贫血,人体缺碘--易造成甲状腺肿大,故B说法正确;C、菜刀防生锈应保持表面洁净干燥,煤炉取暖中毒是一氧化碳中毒,由于一氧化碳难溶于水,所以室内放盆水不能防中毒,故C说法错误;D、白色污染就是指一些塑料垃圾,所以使用可降解塑料可以减少白色污染,乙醇汽油中的乙醇燃烧后没有有害气体,所以使用乙醇汽油可减少汽车尾气污染,故D说法正确.故选C.6.下列有关化学之最错误的是A. 地壳中含量最多的非金属元素是氧元素B. 导电性最强的金属是金C. 金属活动顺序表中活动性最强的金属是钾D. 空气中含量最多的物质是氮气【答案】B【解析】解:解:A、地壳中含量最多的非金属元素是氧元素,故正确;B、金属的导电性方面,银的导电性能最好,而不是金,故错误;C、金属活动顺序表中活动性最强的金属是钾,故正确;D、空气中各气体的体积分数分别是:氮气、氧气、稀有气体、二氧化碳,所以氮气是空气中含量最多的物质,正确.故选BA、根据地壳中元素的含量分析;B、金属的导电性方面,银的导电性能最好;C、根据金属活动顺序判断;D、根据空气中元素含量的排序判断.化学之最知识是推断题的题眼,是解推断题的基础条件,应用广、用途大,也是考查热点,要熟练记忆.7.下列典故主要体现化学变化的是A. 司马光砸缸B. 铁杵磨成针C. 火烧赤壁D. 凿壁偷光【答案】C【解析】解:A、司马光砸缸的过程中只是缸的形状发生了改变,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B、铁杵磨成针的过程中只是铁杵的形状发生了改变,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C、火烧赤壁的过程中木材燃烧生成了二氧化碳和水,属于化学变化;D、凿壁偷光的过程中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化学变化是指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物理变化是指没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化学变化和物理变化的本质区别是否有新物质生成.解答本题要分析变化过程中是否有新物质生成,如果有新物质生成就属于化学变化.8.将“跳跳糖”放入水中,有无色气体产生小军同学提出以下研究此气体成分的设想,其中不可能获得正确结论的是A. 收集气体并观察B. 送交食品检验部门检测C. 查阅“跳跳糖”成分及制作原理D. 查询生产厂家工程师【答案】A【解析】试题分析:将“跳跳糖”放入水中,有无色气体产生,根据所学知识无色气体有多种并结合实际来回答.解:根据所学化学知识中无色气体有多种,所以要研究此气体的成分,难度大,只有通过捷径如:送交食品检验部门检测、查阅“跳跳糖”成分及制作原理、询问生产厂家工程师等方法来达到目的,而收集气体并观察,只能获取表面物理现象,对是什么气体根本无法作出判断.故选A.9.近年来,生命教育、安全教育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正值青春年华的同学们,一定要远离危险,选择健康的生活方式下列不属于健康的生活方式的是A. 远离地沟油,不吃地摊上的食品B. 不乘坐“三无”车辆上下学C. 生活中常与父母、朋友交流沟通D. 感冒后到药店购买最贵的抗生素【答案】D【解析】解:A、在炼制“地沟油”的过程中,动植物油经污染后发生酸败、氧化和分解等一系列化学变化,产生对人体有重毒性的物质,因此远离地沟油,不吃地摊上的垃圾食品是健康的生活方式故不符合题意;B、“三无”车辆是指无车牌、无行驶证、无保险称三无驾驶人员没有经过严格的培训,技术差;车辆安全隐患多因此不乘坐“三无”车辆上学、回家是健康的生活方式故不符合题意;C、青少年思想发育不成熟,生活经验少,有了心理矛盾,及时向老师、家长请教,不能闷在心理,否则会影响身体健康因此生活中多与父母交流沟通是健康的生活方式故不符合题意;D、感冒后买最贵的抗生素既增加了经济负担,又不能保证安全、有效的使用药物,以充分发挥药物的疗效,还可能导致药品的依赖等副作用故符合题意.故选:D.10.氧气广泛用于炼钢、焊接或切割金属等,这些应用所利用的是A. 氧气不易溶于水B. 氧气的密度比空气略大C. 氧气是无色、无味的气体D. 氧气与某些物质反应能放出大量的热【答案】D【解析】解:氧气能支持燃烧和供给呼吸氧气广泛用于炼钢、焊接或切割金属是利用氧气与某些物质反应能放出大量的热,利用的是氧气的助燃性,故选D.二、双选题11.化学源于生活,同时又服务于生活以下做法不合理的是A. 用食醋除去暖水瓶中的薄层水垢B. 用纯碱代替小苏打做食品发酵粉C. 用甲醛溶液浸泡海产品以保鲜D. 用灼烧并闻气味的方法区别纯棉织物和纯毛织物【答案】BC【解析】解:A、食醋的主要成分是醋酸,水垢的主要成分是碳酸钙,碳酸钙能和醋酸反应生成右溶的醋酸钙、水、二氧化碳,从而把水垢除去,所以正确.B、纯碱不是发酵用的东西,而是面团发酵后产生了酸,用来反应掉酸的同时而产生二氧化碳的小苏打是自身可以分解产生二氧化碳,其面团不需要事先发酵的所以错误.C、甲醛有毒,能破坏人体蛋白质的结构,使之失去生理功能,所以错误.D、纯棉织物的主要成分是纤维素,与纸相似,纯毛织物的主要成分是蛋白质,与羽毛相似,前者燃烧有烧纸的气味,后者燃烧有烧焦羽毛的气味,所以正确.故选BC.A、根据碳酸钙和醋酸的化学性质判断.B、根据纯碱的碱性大于小苏打判断.C、根据甲醛的毒性判断.D、根据纯棉织物和纯毛织物的成分和燃烧气味判断.化学来源于生产、生活,也服务于生产、生活,与人类生产、生活相关的知识历来是考查的热点,特别是关于食品加工及安全,易燃易爆物的安全知识,化学元素、营养素与人体健康,生活经验或常识等.12.下列化学之最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A. 空气中含量最多的气体是氨气按体积分数计算B. 地壳中含量最多的非金属元素是氧C. 人体中含量最高的金属是钙D. 天然存在的最硬的物质是钢【答案】AD【解析】解:A、空气中含量最多的气体是氮气按体积分数计算,约占,故选项说法错误.B、地壳含量较多的元素前四种按含量从高到低的排序为:氧、硅、铝、铁,含量最多的非金属元素是氧,故选项说法正确.C、人体中含量最高的金属是钙,故选项说法正确.D、天然存在的最硬物质是金刚石,而不是钢,故选项说法错误.故选AD.13.下列说法,从化学的角度理解不正确的是A. 铁杵磨成针:分子大小发生了变化B. 真金不怕火炼:金的化学性质稳定C. 酒香不怕巷子深:分子不断地运动D. 绿色食品:不含任何化学物质【答案】AD【解析】解:A、铁杵磨成针是物理变化,铁是由铁原子构成的,原子大小没有发生变化,解释错误;B、金在高温下不易与其他物质反应体现了金的化学性质稳定,解释正确;C、闻到酒香是酒的香气分子运动到空气中的原因,解释正确;D、化学与生活息息相关,任何物质都是化学物质,解释错误.故选AD14.15.有关淀粉、蛋白质和脂肪的组成说法正确的是A. 三者组成元素相同B. 淀粉和脂肪的组成元素相同C. 三者中都含有C、H、O元素D. 蛋白质和脂肪中一定都含有C、H、O、N四种元素【答案】BC【解析】解:A、三者组成元素不相同故错误;B、淀粉和脂肪的组成元素相同故正确;C、三者中都含有C、H、O元素故正确;D、蛋白质中一定都含有C、H、O、N四种元素,脂肪中不含有氮元素故错误.故选BC.淀粉和脂肪都是由碳、氢、氧三种元素组成的,蛋白质是由碳、氢、氧、氮等元素组成的.解答本题的关键是要掌握淀粉、脂肪、蛋白质的元素组成方面的知识,只有这样才能对问题做出正确的判断.16.我国古代四大发明中,不属于化学工艺范畴的是A. 黑火药B. 活字印刷C. 指南针D. 造纸【答案】BC【解析】解:A、火药的主要成分有硫磺、木炭、硝酸钾等物质,其中的木炭是由木材隔绝空气加热制成,属于化学变化,属于化学工艺范畴;B、活字印刷的过程中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不属于化学工艺范畴;C、指南针的制作过程中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不属于化学工艺范畴;D、造纸过程中需要对材料进行漂白,漂白的过程中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属于化学工艺范畴.故选:BC.三、探究题17.无土栽培是一种农业高新技术,它可以显著提高农作物的产量和质量.某品种茄子的无土栽培营养液中含有的.属于______ 填“钾肥”、“氮肥”或“复合肥料”;的相对分子质量为______ ;中钾、氮、氧元素的质量比为______ ;要配制150kg该营养液,需要的质量为______ kg.现有一种无色的营养液,可能由、、、KCl中的一种或几种物质组成,为探究其成分,某同学设计并完成了如图2所示的实验.根据以上实验,请你进行有关推断.由实验1可确定原营养液中一定没有的物质是______ ;根据实验1、实验2推测原营养液的组成可能有______ 种情况;若测得原营养液中和一的数目之比为1:1,则原营养液的组成中的溶质是______ .【答案】复合肥料;101;39:14:48;9;;2;KCl、【解析】解:属于中含有钾元素与氮元素两种农作物需求量大的营养元素,所以属于复合肥;故填:复合肥料;的相对分子质量,故填:101;中钾、氮、氧元素的质量比为:14::14:48,故填:39:14:48;要配制150kg该营养液,需要的质量为,故填:9;实验1中把碳酸钠加入混合物的溶液中,产生了白色沉淀,根据所给的物质中能和碳酸钠产生沉淀的只有硝酸钙,同时也说明在混合物中没有碳酸钾故填:;实验2中把硝酸银加入营养液中产生了白色沉淀,根据所给的物质中能和硝酸银产生沉淀的只有氯化钾,而两个实验中均没有提到硝酸钾,所以硝酸钾可能有,也可能没有,这样综合两个实验可以得出营养液中可能有的物质存在两种组合:一是硝酸钙、氯化钾,二是硝酸钙、氯化钾、硝酸钾故填:2;原营养液中和的数目之比为1:1,氯化钾中和的数目之比为1:1,如果混合物中含有硝酸钾,营养液中和的数目之比就不是1:1了,所以营养液中不含有硝酸钾故填:KCl、.18.通过一段时间的化学学习,你已经掌握了实验室制取气体的有关规律,以下是老师提供的一些实验装置,请结合图回答问题:写出图中标号的仪器名称:a______ b______ .写出实验室用A装置制取氧气的化学反应文字表达式______ .通过查阅资料得知:氨气是一种密度比空气小且极易溶于水的气体,其水溶液称为氨水;小芳同学用加热氯化铵和氢氧化钙的固体混合物制取氨气,她应选择的发生和收集装置______ 填字母编号小芳将收集满氨气的集气瓶倒扣在滴有无色酚酞的水中,观察到的现象是______ .【答案】分液漏斗;试管;过氧化氢水氧气;BE;液体进入集气瓶,溶液变红色【解析】解:是分液漏斗,b是试管.故填:分液漏斗;试管.实验室用A装置制取氧气时,应该是利用过氧化氢制取,反应的文字表达式为:过氧化氢水氧气.故填:过氧化氢水氧气.用加热氯化铵和氢氧化钙的固体混合物制取氨气应该用B装置作为发生装置;氨气极易溶于水,不能用排水法收集,密度比空气小,可以用向下排空气法收集,即用E装置收集.故填:BE.将收集满氨气的集气瓶倒扣在滴有无色酚酞的水中时,氨气溶于水后,和水结合成氨水,观察到液体进入集气瓶,溶液变红色.故填:液体进入集气瓶,溶液变红色.要熟悉各种仪器的名称、用途和使用方法;通常情况下,过氧化氢在二氧化锰的催化作用下,分解生成水和氧气;根据制取气体的反应物状态、反应条件、气体的性质可以选择发生装置和收集装置;氨水显碱性,能使酚酞试液变红色.合理设计实验,科学地进行实验、分析实验,是得出正确实验结论的前提,因此要学会设计实验、进行实验、分析实验,为学好化学知识奠定基础.。
考向26 元素、元素周期表例1.(2021·湖南怀化·中考真题)我们在商场的货架上经常会看到标有“补钙”“补铁”等字样的食品和保健品。
这里的“钙”“铁”指的是()A.原子B.物质C.元素D.分子【答案】C【解析】这里的“钙”“铁”不是以分子、原子、单质的形式存在的,而是强调存在的元素,与具体形态无关。
故选C。
例2.(2021·江西·中考真题)下列属于非金属元素的是()A.铝B.铁C.钙D.氧【答案】D【解析】A、铝含有“钅”字旁,属于金属元素;B、铁含有“钅”字旁,属于金属元素;C、钙含有“钅”字旁,属于金属元素D、氧含有“气”字旁,属于非金属元素。
故选D。
例3.(2021·广东·中考真题)2021年3月,三星堆遗址出士了黄金面具残片,结合如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金的元素符号是AU B.金原子的质子数是79C.金原子的核外电子数是118 D.金的相对原子质量是197.0g【答案】B【解析】A、金的元素符号是Au,A错误。
B、元素周期表小方格左上方数字表示原子序数,原子序数=质子数,故金原子的质子数是79,B正确。
C、在原子中,核外电子数=质子数,金原子的核外电子数是79,C错误。
D、相对原子质量单位“1”不是“g”,D错误。
故选B。
例4.(2021·湖北随州·中考真题)“宏观一微观一符号”是学习化学的重要内容和方法。
甲图表示镓在元素周期表中的部分信息和核外电子排布情况,乙图A、B、C表示部分原子核外电子排布情况,据图所得信息描述正确的是A.镓的相对原子质量为69.72g B.镓是一种金属元素C.图C表示的是一种阳离子D.氯化镓的化学式为GaCl2【答案】B【解析】A、根据元素周期表一格的信息可知,元素名称下方的数字表示相对原子质量,镓的相对原子质量为69.72,相对原子质量单位是“1”,不是“g”,A错误;B、镓带“钅”字旁,属于金属元素,B正确;C、图C中核电荷数为17,小于核外电子数2+8+8=18,属于阴离子,C错误;D、镓最外层电子数是3,容易失去3个电子,形成带3个单位正电荷的阳离子,在化合物中化合价为+3价,氯元素化合价为1价,氯化镓的化学式为GaCl3,D错误。